浮灯叙

▶专注收集耽美小说网站

第32章 恶毒表弟爱种田

第32章 恶毒表弟爱种田
姚彦也将凉拌黄瓜丝放在赵老头面前, 与赵婆子坐在一旁,看着赵老头。

赵老头也有些渴了,他喝了一大半粥后, 才缓过一口气,回道,“那孩子浑身都是伤,看样子是被哈利草割伤的, 这不, 半夜发起高烧,伤口太多, 老王又不敢用酒擦太久, 我就去镇上买了几贴药回来。”

哈利草是有一种带刺的草, 人要是碰到了,就好像别猫挠了一般,又疼又红。

“咋被哈利草割伤了?”赵婆子一愣。

“我瞧着像, ”赵老头夹了筷黄瓜丝, “不过大晚上的煤油灯又快熄了,看着不怎么真切,反正那孩子是缓过来了, 我今儿走的时候,老王说已经退烧了。”

“退烧了就好。”

赵婆子拍着心口松了口气,对上姚彦的脸道,“这倒是让我想起大郎小时候那回,也是折腾得够呛。”

姚彦点头, 见赵老头面带倦色,便让他去休息休息,索性刚秋收结束也没啥大活儿可忙, 赵老头点头,吃了饭就进屋去了。

由于秋收的关系,姚彦并没有去卖草鞋,这回隔了这么多天,姚彦不用想也知道再去卖也卖不成什么价钱了。

所以便没再去镇上,而是和赵婆子将屋子里里外外收拾一番,接着拿出豆子挑选可以入种的种子,这豆子收了后可以卖给做豆腐的人家。

他们村卖豆腐的那家不收豆腐,因为自家种了,加上大多数人家并不是去买豆腐,而是自己拿着豆子去,请对方帮忙做,然后给点辛苦钱。

这样不仅便宜,而且量大。

赵家得的豆子都是卖到镇上的。

“咱们家的豆种啊,在咱们村都是排得上号的,”一边挑选,赵婆子一边笑着说起自家的豆子,“其实几年前咱们家的豆子也算不上好,得亏大郎舅舅那边送了些过来,这才好起来的。”

说起自己的娘家,赵婆子又陷入了回忆,“大郎小时候身体并不是很好,可说来也怪,只要去他舅舅家,甭管多皮,都不会生病,也正是因为这样,他舅舅觉得和大郎特有缘,于是就想让大郎走仕途。”

“仕途哪里是那么好走的,”赵婆子叹了口气,“ 就说咱们村的李秀才,从启蒙到秀才就花了不下两百两银子,还不说书册花销等,李秀才的娘又是寡母,苦得很。”

“……李秀才花销那么大,他娘……”

姚彦觉得这措辞都不好用了。

赵婆子看了一眼院门,接着侧头低声道,“他娘年轻的时候是大户人家的丫鬟,后来犯了错,被他爹赎回来的,听说奴籍消了,否则李秀才也不能走仕途。”

原来李家还有这事儿啊。

“大伙儿都猜,这些年花出去的银子都是他娘做丫鬟时攒下来的,也正是因为这,村里有好几个败了良心的,居然想把闺女卖到那贵人家去,等时候差不多了,再把人赎回来。”

“要我说,那大户人家哪里是那么好过的,多的是腌臜事儿,只可惜那些人被银子蒙了心,已经有两个姑娘……”

赵婆子有些说不下去了,她这辈子就那么一个儿子,有时候瞧着别人家的有儿有女,羡慕还来不及呢,怎么能受得了卖女的事。

“婶子别难过,”姚彦出声安抚,“人各有命,再说他们做这些事,以后老了也会遭报应。”

“可不是,”赵婆子擦了擦眼角,连连点头,“我当年也是这么劝的,可人家半点不当回事,还说那是他们的女儿,想卖就卖,和我们没关系。”

自己生的儿女,想卖就卖,若是被别人卖了,那才叫犯法。

可这个时代,大多数都是自己为了银子卖掉他们的孩子。

可叹可悲至极。

因为这个话题,气氛有些沉重,王婆子提着半篮子鸡蛋过来时,正好解了这气氛。

姚彦将空间留给她们,将选出来的豆种装好后,再把那些不用了的豆子捣碎喂给鸡吃。

下午王岚去山上找药材去了,她小时候最爱跟着村里的土大夫跑,自然也认得一些药材。

那人半昏半醒,却没有露出杀意,说明是个好的。

找好药后,王岚收拾好下山,在半山腰上遇见了李秀才的娘,李老娘一年四季都穿黑色,头发也梳得一丝不苟,可偏偏人白净,即使多了几分严肃,可看着确实比同龄人年轻不少。

“李婶子。”

王岚本不想招呼,可她也清楚自己要是不招呼,对方就会暗地里和别人说她不敬长辈,她不想背着这么一个名头,更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他们身上。

李老娘瞧见王岚,其实并不高兴,她不喜欢王岚,即便知道王岚嫁给自己的儿子会带来不少好处,可她儿子是秀才老爷,以后还会是举人老爷,甚至走得更远。

这么好的儿子,怎么能有一个村妇作妻子?

“嗯,”李老娘敷衍地应了一声,看了眼王岚身后,发现张三正挑着柴火下来,李老娘立马皱眉,“你是一个人上山的?”

王岚一愣,听见后面的脚步声,回头一瞧,发现是张三后,也明白了李老娘是啥意思,她的脸色陡然发黑,“李婶子,我尊您是长辈,有些话可不能乱说。”

“我还什么都没说呢,你急什么?”

李老娘十分不满意对方对自己的态度,正要再数落对方几句时,张三身后出来了个姚彦,姚彦一眼就看出王岚和李婶子之间的怪异气氛。

“李婶子,你这空着手上山干啥呢?”

张三和王岚的关系也不错,谁让他们几个是一起长大的呢,见到王岚那般脸色,便也明白肯定是两人起了什么龌龊。

李婶子确实是空着手的,她深深地看了眼张三和姚彦,最后抿了抿唇,直接越过他们走了。

连句话都没说。

“成了秀才老娘后更目中无人了,”张三啧了一声,又看向王岚,“吵嘴了?”

王岚看了眼姚彦,反问道,“你们怎么在一起?”

“那啥,”张三想起姚彦和赵珩良的关系,清咳一声,“在路上碰见了,姚哥也正好要去山上打柴,就一块儿了。”

“是吗?”

姚彦也没解释,他确实是巧遇了张三,王岚一看就心情不佳,所以他也没往跟前揍。

到了村里后,张三先一步离开,到了岔路口就和他们告别了,王岚和姚彦还要走上一段路,王岚背着背篓一个劲儿的往前走,姚彦退了两步,故意慢了一些。

等王岚到了她要走的岔路上,她突然停下脚步,回头看向姚彦,“你最好记住我之前说过的话,别动歪心思。”

说完便大步离开了。

姚彦哭笑不得,挑着柴火回了家,到家时,赵老头在做扫帚,这不是给家里的,是准备拿到镇上卖的。

姚彦走过去瞧了瞧,蹲在旁边指着那扫帚中间位置,“这里能编出字吗?”

“字?”赵老头垂头看了看,“我不认得字啊。”

“我试试,”姚彦特意选了几根颜色比较声的草,在赵老头的指导下将那草根嵌入扫帚中,接着用树枝在地上写出一个歪歪的“福”字,“小时候家里请长辈写对联,我见得久了,也认识这个字了,这是福气的福。”

谁知赵老头瞧着那个字,又看了看那扫帚,摇头道,“这福字不能编上去。”

姚彦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顿时恍然大悟,这可是扫帚,怎么能把福气扫走了?

“阿叔说得对,那就编晦气的晦字?把家里的晦气扫出去?”

“可万一家里有好事呢?”

旁边赶着鸡进圈的赵婆子过来道。

“那就做两把,一把多福一把扫晦?”姚彦越想越觉得有门,于是便开始跟赵老头学从头到尾怎么扎扫帚,然后将那四个字用染了色的线编上去。

花了四五天的时间,姚彦成功做出两把,看着漂亮不说,还扎实得很。

“上次的草鞋卖过后,就没见你来,我还以为你不会来了呢?”

杂货铺掌柜拿着那扫帚看了看,“你识字?”

“识得几个,”姚彦含糊道。

“不错不错,那小簸箕里面也能缏字?”

掌柜的又指了指旁边的小簸箕。

姚彦过去看了看,“能是能,可缏上后可能不怎么好看。”

掌柜的想了想后,也觉得有理,最后一把扫帚卖十文,一共四把扫帚,卖了四十文钱。

赵老头的普通扫帚,一个才六文钱。

“难怪说读书好呢,瞧瞧,多了几个字,就能多买四文钱,”赵老头喝了赵婆子递上来的凉茶后,感慨道。

“咱们彦儿就是聪明,”赵婆子一个劲儿地夸姚彦,姚彦有些受不住,接下来半个月里,除了种豆种红薯外,姚彦和赵老头就扎扫帚,为了节省时间,赵老头将扫帚扎到需要缏字的时候便会交给姚彦忙活。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就扎了六十把扫帚,趁着赶集日那天清晨,早早的送到了杂货铺,得了六百文钱。

那钱赵婆子给了姚彦一半,剩下的在姚彦的坚持下收了起来。

忙活了半个月,虽说不是那么累,可收获了这么多银钱,也高兴,所以赵婆子煮了腊肉,还炒了一盘回锅肉,另外小菜也丰盛得很。

三人刚上桌,院门就敲响了。

“谁啊?赶着饭点来?”

赵婆子一脸不高兴的去开门,结果一打开就瞧见大包小包的赵珩良露出一口大白牙,“娘!彦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