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灯叙

▶专注收集耽美小说网站

第2章

第2章
  明钰一把拉住她,摆摆手,有气无力的说道:“我没事,吐完就好了。将这些撤下去,一时半会儿的也吃不下。”

  “这……”青萍焦急万分,又不明原因,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莫江见明钰苍白的脸色,过去扶他坐下,“殿下?您这是?”突然想起来村子中惨无人道的情景,心中已经猜中七八分了,便安抚住青萍,“先将膳食撤下去,等会儿熬些清淡小米粥过来就成了。”

  青萍手足无措的看着明钰,见他点点头,这才连忙吩咐了人将膳食撤走。

  莫江心中后悔不已,自己就不应该将事情告诉殿下,又或者应该拦住他,不让他前去的。想到他们还要前往长栏山,在那里若是碰到谢将军与夷寇作战,这场面只怕殿下更会受不了。

  “殿下,不如明日就绕路吧,虽说要多走几日,可胜在安全无虞。”莫江担忧的说道。

  明钰一愣,他吐过之后,心头好受多了,转念一想,知道了莫江的担忧,遂笑道:“无事,既然已经决定了,就不用更改了,其实也不是多大个事,习惯就好了。”

  看着强颜欢笑又有些无助的端王殿下,带着婴儿肥的脸上苍白一片,一双桃花眼中因为刚刚吐过后的生理反应,浸润得水汪汪的,眼睫毛上还隐隐沾着点点水汽。莫江心中微微一恸,叹息了一声,到底还是一个十七八的少年人,从小众星拱月被所有人捧着的皇子殿下,离开所熟悉的环境,到一个未知的危险之地,也许他的内心根本就不像是表面展现出来的一般无所谓罢。

  莫江心疼,越是了解他多一些,他就越是心疼。没错,就是心疼,心疼这个集荣华富贵于一身的皇子殿下,他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啊?为何就顶着所有人的异样目光以及嘲笑,执意要这荒凉战乱的凉州作封地,在京畿之地做个富贵闲散王爷不好吗?

  心中这么想着,却不经意间问出了声,明钰诧异的看着他。莫江脸色一红,嗐,他怎么就没管住自己的嘴,殿下的事情,岂是他这属下该问的?他懊悔的行礼道:“殿下,臣先行告退。”

  明钰点点头,见莫江与纪由联袂而出,心中第一次有了一丝茫然,是啊,他为何就选了这么一个地方啊?他扪心自问,不想待在京城附近,是因为京城是漩涡中心,只怕身不由己沉沦,最后粉身碎骨,然而,他也可以寻一处远离京城,又不必受苦的江南鱼米之乡安享未来的生活啊,为何呢?

  他唯一对整个大燕朝的理解是原主的记忆和一本《大燕风物志》的书册,看到凉州的情况,他下意识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想法,危机与机遇并存,这是一块处,女地,是从未开发过的空白画卷,如果自己到了凉州,他可以用自己双手在凉州这张空白的纸上画出自己想要的一切,他也许可以一点点改变凉州的现状。

  明钰想到了进入凉州后的所见所闻,有年迈沧桑麻木的面庞,有年轻朝气蓬勃想要参军杀敌的激昂质朴,更有稚子天真无邪丝毫不觉未来面临的险境。他曾问过他们,这里时常就有夷人入侵,年年都有战乱,为何你们不躲避呢,搬到其他太平的地方去,过安安稳稳的日子不好吗?然而,得到的回答却都一样,故土难离,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谁愿意背井离乡,落叶尚且归根呢。

  人都是有感情的生物,再难又如何,就算有夷寇虎视眈眈,可还有边军驻扎守卫这片土地,还有红袍军在为他们与夷人拼命呢,等到将来,说不定有平息战乱的一天,总还会有好日子的。

  明钰默然,人有了信念才有希望,也许自己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

  一个人静静呆在帐篷中的明钰眼神逐渐坚定下来,来到这里,他不曾后悔,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

  与莫江分开后,纪由习惯性的用手指轻轻捏了捏自己的鼻梁,现在端王他们决定走长栏山那边,真的不会给将军添麻烦吗?不过有什么麻烦也落不到自己身上,就让将军去烦心吧。他身为谢将军的亲卫,还从未见过谢将军冷脸以外的表情,这个端王很有趣,也不知道遇到他们将军,会起什么样的反应。

  纪由将端王一行的行程送信给了他们将军,还在设计诱捕夷寇的谢宜修见到信,脸上表情未变,只是眉头微不可查的皱了一下。他素来不喜欢这些京城来的贵族子弟,更何况还是皇子。

  这种人刁蛮任性,不学无术,是典型的纨绔子弟,这个端王过来这边岂不是给自己添乱吗?呵!来就来吧,若是安分的话便由他,可若是颐气指使指手画脚,他不介意让他们打哪儿来的就回哪儿去。

  他将信放回去,低头看着手边的地图,将这件事抛到了脑后,他的仔细推演看看此次行动还有没有什么错漏之处。虽然只是对战一小队夷寇,但是在他心中,无论大小战役,只要开战,就没有大小之分,只有全力以赴,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别人都说他们红袍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只要打仗就没有败北的。而他也因为常胜改的了皇帝亲赐战将军的名号,世人多敬仰崇拜,却不知这一切的胜利都是经过呕心沥血反复盘算推演之后,将士们勇猛无匹,齐心杀敌换来的。

  他身为将军,每一个战术方案都不敢有丝毫疏忽大意,须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将士们的性命皆掌握在他一人之手,背负的责任重于泰山,因此也就没那么多功夫去想其他什么有的没的。

  次日一早明钰他们就开始拔营出发,今日明钰的精气神都好了不少,这让莫江也松了一口气。昨日回去后还担心殿下的身子是否还好,现在看起来,已经没什么大碍了,这就好,让人放心不少。

  其实人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明钰又有一颗强大的心脏,不然他刚刚来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世界就已经崩溃了,两三天的时间已经足够他调整心态了。所以,到达长栏山的时候,明钰已经恢复了原状,说话行事依旧表面给人一种淡定从容的如沐春风之感。

  原本明钰以为到长栏山能够见识见识威名赫赫的战将军,哪里知道人家根本鸟都不鸟你,别说迎接了,就连面都没有露。前来迎接的是红袍军的副将以及几个亲随。

  明钰有些失望,纪由早就料到有此一出,替他们将军打圆场:“殿下,将军想来是在安排战术,一时脱不开身,还望殿下见谅。”

  明钰微微一笑,“无妨,将在外,身不由己嘛,还是应该以正事为重。”

  纪由悄悄打量着明钰笑的和善可亲的脸,一时拿不准这是说的真心话还是反话。

  倒是莫江开口解围,“是我们鲁莽了,也并未提前告知谢将军,谢将军要务在身,我等也是知道的,纪将军不必在意。”他是了解他们殿下的,虽然有遗憾,却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的。

  既然莫统领都这样说了,纪由尴尬笑笑点点头。前来迎接的副将很是礼貌的让端王一行就地驻扎,等他们灭了夷寇再行上路,应该也等不了多久,也就这一两日的功夫。他可不敢放他们进入战场,夷寇虽说人数不算多,但是个个勇猛凶狠,兔子急了还咬人呢?要是万一反扑伤到端王的人,那他们可就不好交差。

  明钰知道他们的难处,从善如流的接受了这样的安排,他们其实也并不是要真的参与进去战争,能从旁观摩一二,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一次体验了。

  

  6、第 6 章

  

  那副将听到明钰毫不犹疑的答应自己的条件,心中一愣,他早就准备了好多的说辞,务必要说服端王殿下。这么一来,准备好的说辞一句都用不上,一时间竟然有些卡壳,顿了半晌,方才讪讪告辞离去。

  吩咐下去就地扎营,安顿好一切,明钰带着莫江朝谢将军驻地而去。所谓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战将军都摆在眼前了,不见见实在说不过去不是?况且,他还想要讨教讨教谢将军治军的法子呢。

  然而,等了半晌,只等来亲兵的一句传话:谢将军太忙,没时间会见,还请回。另外还附加了一句,请殿下为自身安全着想,勿要随处溜达。

  “……”明钰无语,果然,有本事的人就是傲气。

  莫江怕明钰生气,“殿下,不如等战事结束之后,我们再前来见见谢将军?”

  “说得是,人刘备请诸葛亮还得三顾茅庐嘛,这才哪儿跟哪儿啊?等以后将军有空我们再来拜访。”明钰笑眯眯的,一点没有因为自己被拒生气。

  “刘备诸葛亮是何许人也?什么三顾茅庐?”在场众人也没一个知道这个典故的,莫江不禁问了出来。

  明钰这才想起这个世界的不同之处,遂打着哈哈笑道:“没什么,就从别处听来的故事罢了。”

  莫江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见好歹糊弄过去了,明钰回归正题,“行吧,先回去,也不差在这一时半会儿的。”明钰耸耸肩,摊开手无所谓的说道:“告知你们将军,本王等此战过后再来拜访。”

  传讯之人回禀了明钰他们的话,谢宜修得知他们并未有肆意嚣张的硬闯,甚至没有仗势欺人的态度,还有些微的怔愣,随即便放下,这端王能够知情识趣倒也好,省了他一番功夫。

  他并不将这当回事儿,示意在座的各位继续讨论刚刚的问题。

  “将军,就这样将人晾在那里真的好么?再怎么说也是个王爷,我们要不要见……”杨副将劝说道,要是惹恼了这些皇室贵族,到时候乱使绊子,可就得不偿失,然而话还没说完,谢宜修冷冷瞥一眼过来,他就连忙住了嘴。得,这种事情,他就不该多嘴,这不是自讨没趣么?

  谢宜修也没理他,盯着地图抛下一句话:“做好准备,明日发起总攻,各自下去做好准备,务必一网打尽。”

  众人领命而去。

  明钰他们得到消息时,战斗已经快要结束了,明钰带着莫江纪由赶到之时,就远远见到红袍军在打扫战场了。一个小土坡上,一匹雪白战马,马上一人,一身红衣银甲,肩背挺直,似一支出鞘长剑,满身凌厉之气,仿佛哪怕站在他身周也会被这股气势所伤。

  “那就是我们谢将军了。”纪由眼中有亮光闪过,语气中满是自豪,“也只有我们将军能够如此轻而易举将夷寇一举歼灭。”

  明钰心中虽有一点点的猜测,听了纪由的话才确定起来,心道:也是,除了传言中的战将军,谁又能有如此的气势来?谢将军果然人如其名。明钰见识过无数的大人物,这位谢将军却是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气场,嗐!所以说人自带气场光环还是有的。

  莫江一直没有说话,但是从他微微颤抖的手来看,还是看得出来他心中的激动。终于见到大燕国鼎鼎有名的战将军,手足都无处安放了。

  明钰知道这种感受,这就跟后世的迷弟见到仰慕的大神,兴奋得找不着北,要是条件允许,只怕早去上去要签名了。

  这时,马上之人似乎感受到了他们的注视,转过头看看了他们一眼。明钰高兴,正想上前去套个近乎什么的,谢将军已经淡漠的收回视线,然后打马头也不回的离开了战场。

  离开了?就这么离开了?明钰一脸懵,这是没看到他们,还是不知道他们是谁?就这么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就打了一个照面然后若无其事的离开了?

  纪由见这一幕,不由扶额,将军啊!您这样直接甩下端王殿下就走真的好么?

  “殿下,将军想来还要处理战后事宜,所以……”纪由绞尽脑汁想要打圆场。

  明钰扯扯嘴角,戏谑的看着纪由,“是吗?”

  纪由连连点头,满脸你相信我,我说的都是真的。

  莫江看看明钰又看看纪由,这话说出来他都不怎么相信呢?

  那好,等你忙完了,我再去找你,到时候总不可能还躲着不见吧?又不是闺女娘们,这有什么好躲着的?明钰眯起桃花眼,心中盘算着。

  谢宜修并不是躲着人,只是单纯不想浪费时间在无谓的人身上,与其结交这样的皇族纨绔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在练兵上。

  正因为这样的想法,所以明钰等一切结束之后去找谢将军之时,得到的消息是,谢将军已经带着人马离开了。

  这下子,明钰是真的明白,人谢将军就是不想搭理自己啊。就连一直帮谢将军说话的纪由都一言不发。

  明钰摸摸下巴,呵呵笑了几声,还真是有趣,今日你对我爱答不理,明日我让你高攀不起!等你求我之时,我倒要看看是否还如今日这般。

  此时的谢宜修还不知道,今日他半分看不上,如同路人一般无二的明钰,将来与他的羁绊竟然会那么深,每每想起今日之事,心中也只有懊悔不已,要是早知道他们岂会错过那么多。

  “罢了,罢了,人与人之间还是要讲究缘法的,既与谢将军无缘,也不必强求,收拾收拾,我们也准备启程往凉城。”明钰摆摆手,吩咐道。

  越往西走,越是荒凉,很多地方都是十室九空。年年的战乱,匪寇横行,还有夷寇时不时打秋风,让本就贫瘠的凉州无法休养生息,自然就成了满目疮痍的景象。

  一路上,明钰的眉头越皱越紧,这里是他的封地,封地这个样子,着实让明钰感受到了压力。如果他的到来不能够改变什么,那么他来此又有何用?所谓职责越大,压在他肩膀上的担子就越重,未来如何,全在他的一念之间。

  “这里毕竟是边地,有此景象是很正常的,或许到了凉城就会不一样了,再怎么说,凉城也是这凉州最大的一个府城。”莫江见明钰这些天来越来越沉默,开解说道。

  虽然说,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可是真正见到了这样荒凉的地方,所有人的心中都不好过。

  他们这些禁卫军在京城待的好好的,就因为这十四皇子不知道发了什么疯,要死要活的要来了这里做封地,他们就被跟着分配到了这样的地方。

  在京城中好吃好喝好玩的,不计其数,这里有什么?除了荒凉还是荒凉,有时候走上几十里地还不见得有人家,就连有人的村子也是破败不堪,甚至很多人都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不同于明钰忧心民生,底下的人见到这样的情形,更多的是忧心自己将来的日子。他们在京城中,家底都不错,否则也不会有禁卫军这份差事,要让他们往后的日子都在这里吃苦受罪,这谁受得了?

  于是,护卫队中间就有了不好的流言,大家怨声载道,很快就传到了明钰的耳中。

  明钰是真没想到大家的怨言会这么严重,他心情沉重,莫江在一旁敛目不言,他身为护卫统领,却没有做好自己的差事,被手下这么一闹,他也实在是没有面子。如果只是一两个刺头闹,他还能该打打,该罚罚,然而法不责众。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而且态度十分消极,这就不好办了,他总不可能将手下这五百人全都打罚一通吧?

  没办法,到最后这情绪化严重,事情闹大了,只能摊在了殿下面前。

  “去让所有人都前来集合,本王有事宣布。”明钰负着手,转了几圈之后,吩咐莫江。

  明钰明显的心情不好,说实在的,遇上这样的烦心事,任谁心情都好不起来。莫江有些自责,又有些担心,“殿下,这些兔崽子们不用理会,等一阵子他们自然流言消停下来了。”

  明钰一双明亮的桃花眼朝他看过来,似乎要看透他的内心,“莫统领,你一个好好的禁卫军统领,跟着我可有后悔?”

  莫江一愣,没想到殿下突然就问他这样的问题,抬眼望进明钰清澈的眸子中,心头一跳,随即转开视线,行礼道:“殿下,能追随殿下,是臣之幸,还望殿下不弃。”

  这话说的很是真诚,明钰能感觉的出来,是出自肺腑之言。他如释重负,嘴角缓缓上扬,最后笑意直达眼底,明亮的桃花眼中似乎有无数星子闪耀其中。

  明钰五官是极其好看的,圆嘟嘟的脸上有些婴儿肥,搭配在一起,给人一种极其可爱的萌萌哒的感觉,让人会不自觉就喜爱上。

  莫江一晃神间,这一幕已经定格在了莫江的心里,久久不能忘怀。

  

  7、第 7 章

  

  他还有些恍惚,当初接到圣旨,要他率领五百禁卫军追随护卫十四皇子前往凉城封地。那时候他就知道,从今往后,自己的主子便是这个在外界传说的痴傻皇子。得到这个消息的同袍,有同情他的,有笑话他的,也有暗中幸灾乐祸的。从大家的的眼中,他看到了可怜的自己,跟了这么一个傻皇子,还将封地选在了战乱蛮荒之地,他的官途前程尽皆毁了,将来回京的希望渺茫,那个时候他不是没有怨言的,为何就他倒霉?要追随这么个傻子?

  那个时候,这傻皇子要求凉州城做领土封地,京城中所有人都在笑话他,这傻子是有多么想不开啊,去那么危险的地方,京城附近不好吗?果然傻子就是傻子,与正常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此去能坚持一个月两个月?不过自己选的,皇帝金口玉言封的,只怕坚持不下去也不可能再回来了吧?等去了那边,说不得,过上三五年就被进犯的夷人给打杀了可没人申冤呢。

  就在所有人的笑话声中,十四皇子,不对,是已经被封为端王的明钰带着皇帝划拨下来的五百禁卫军护卫着出发了。

  莫江无法,到如今也没有转圜的余地了,也只能自认倒霉,反正这主子是傻的,能知道什么?自己尽本分做好自己的事情便是了,将来的日子嘛,得过且过罢了。

  然而,临出发之际,锦衣华服的少年人来到他的面前,脸上是温文和煦的笑意,一双桃花眼弯弯如月牙,声音清亮悦耳,“莫统领,往后辛苦你啦!”

  莫江愣了片刻,他没有想到端王殿下竟然会特意跟他说这样的话,这不就是他分内之事吗,哪里用得着殿下亲口跟他道辛苦。

  看着转身上了马车的端王殿下的背影,莫江第一次有了受宠若惊的感觉。

  传言中的明钰是个傻子,行事专横跋扈,想做什么从来都是随性而为,从不过脑子,比起其他的皇子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只要是正常人都不愿意追随于他的吧?

  可是,莫江一路跟着明钰,暗暗观察,却发现这个端王并不如传言一般。他性子随和,偶尔跟亲近的侍从使使小性子,却也无伤大雅,不管做任何事情从不一意孤行,都会跟人商量着行事。对一些很平常大众化的事情,偶尔竟会一无所知的犯迷糊,不过有时候从他口中冒出来的话却惊世骇俗,正常人哪里能说的出来,每每这个时候,他又似乎是真的痴傻。

  莫江私下里询问了殿下的贴身丫鬟青萍,为何外面关于殿下的传言会变成这样?那丫头白了他一眼:我家殿下的痴傻疯病早就好了,宫中有些人自然是见不得我家殿下好,不就只能一个劲儿在背后使坏么?我家殿下可好了,别人哪里知道殿下的好来?

  莫江闻言无语,可还是听进去了,一路上殿下待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还体恤属下。时日长久,莫江也就放下了心中芥蒂,全心全意追随于他。

  明钰扶起他,笑意盈盈,“我相信你。”只一句话,就让莫江心中滚烫无比。

  “莫统领,给我一点时间,我不会亏待你们,虽然目前来说这里与京城是天差地别,生活环境与条件的确是很差,但是你们如果相信我的话,我会用几年的时间改变这一切。”明钰眼中闪耀着自信的光芒,他的确有信心,就凭这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他就不信打拼不出一个理想的领地来。

  这话一出,莫江不由自主就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属下这就去召集所有人。”

  莫江离开了,明钰闭上眼,等到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他的眼中已经布满了坚定的神色。不为别的,单单为了自己他也应该奋斗一把,只要有能力改变,让生活更美好,谁愿意安于现状?

  “你知不知道,殿下召集我们做什么?”周大胆轻轻碰了旁边的李满,小声问。

  李满正不耐烦呢,“谁知道做什么,等等看不就知道了?”

  所有人都集齐了,突然统领大人宣布说端王殿下召集他们,他们心中也有点数。想来就是因为底下人的意见闹大了,端王才不得不站出来。或训诫,或惩斥,就算是这样他们也不怕,他们这么多人呢,他那里惩治得过来?本来跟随他来这里已经是天大的委屈了,他要是真敢治罪,就不怕闹将起来最后无法收场吗?法不责众,不就是怕越闹越大?

  话说回来,这莫统领原先还是个好的,跟他们这些弟兄也亲。可越到后来,不知道被灌了什么迷,魂汤,竟对端王言听计从忠心耿耿起来。

  连带着的,下面的人对莫江也有些不满起来了。他们也想不明白,莫统领怎么就铁了心要追随这个傻子了?难不成是因为没了希望,所以才只能攀附上这傻子?

  这么一想,李满嗤笑,傻子就是傻子,攀附上傻子,能有什么好处?反正自己是不愿意认命的,他琢磨着是否应该再写封信送回去,让京城中的家人多替自己打点转圜时,端王殿下终于出现在他们面前。

  明钰现在高处,抬眼望向底下黑压压的一片,这五百人是他起步的班底,若是不能好好安抚住,不能跟他一条心,那么将来自己单打独斗累死了也不可能做成任何事情。所以,现在他必须将矛盾掐灭在萌芽之中。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原本还闹哄哄的人群渐渐没了声音,他们私下里再怎么看不起这个傻皇子,可他毕竟是龙子凤孙,是大燕朝皇室贵族,该有的尊崇还是有的。

  明钰眯眯眼,声音中有着前所未有的肃穆,“听说你们之中对于本王颇有怨言?”

  底下的人没人敢吭声,明钰满意的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本王知道,你们都是京城中的大老爷们儿,突然来了这个鸟不生蛋的荒芜之地,是个人都接受不了现状。”他顿了一顿,手指不经意的摩挲着袖口,“可是我在此想说一句,你们的选择没有错。”

  这话一出,有人嗤之以鼻,什么叫选择没有错?他们又不是傻子,放着好日子不过,跟着过来吃苦,还说没错,骗鬼的话吧。

  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明钰笑了笑,直奔主题,“你们给我三五年的时间,到那个时候,你们若是想回京城,本王许诺你们都可以回去,而且给你们都官升一级……”

  他话还没说完,下面的人似乎一下子炸开了,殿下说的什么?是他们听错了,还是殿下在说傻话?

  就连一旁肃立着的莫江也都愣住了,抬眼不可置信的看向明钰,殿下说出这样的话,是在开玩笑?

  明钰神色如常,并没有半分玩笑的意思,等底下的人稍微冷静了一点,才又开口说道:“你们没有听错,本王也并非开玩笑。三五年后,你们可以回京城,我会禀明父皇,凡是我这里同意了回京的,照列禁卫军之职,甚至在原有职位上官升一级。不过,这一切却是有条件的。”

  这下子所有人都听的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他们原以为是再也没有希望回到京城了。可是听殿下的意思,只要在这里等上几年就能回京,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啊,更别提殿下说的回京入职禁卫军还会官升一级。众所周知,禁卫军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要没有关系,进都不可能进去,有些人穷尽一生,直到退下来,都始终只在底层,升官一级那是太阳打西边儿出来才会有的。

  现在只要等三五年回京就能升职,这天大的好事儿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啊。他们还能说什么?别说三五年,便是再等个十年他们也等得起。

  所有人的欣喜难以抑制,稍微有点理智的人忍不住就问了出来,“真的只要等几年我们就能回京?不会是唬我们呢吧?”

  明钰还真没唬人,没错,现在一切才刚刚开始,做什么都需要人手,只要等上几年,等一切规划都上了路子,他们这些人留不留也就无所谓了。况且他也相信一点,这凉城发展起来,并不比京城差多少。

  明钰抬起手往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等躁动的人们平复了一些,才说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本王既然说出口了,自然会践行诺言,不如大家先听一听这条件如何?”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对了,殿下刚刚说了有条件的,且先听听罢,不管什么苛刻的条件,他们都先应下来,好歹熬过几年熬出头就好了。

  “本王的条件很简单,你们是禁卫军,是将士,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本王要你们只要在这里一天就必须绝对忠诚,绝对可靠,必须服从指挥。因此,所有人都必须听令行事,不得阳奉阴违,擅自行动;不得肆意妄为,欺压百姓,如若违令,绝不轻饶。”

  等明钰说完,众人沉默,这样的条件算什么条件?一不是让他们去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二来也不是让他们送死,只不过是循规蹈矩而已,可这本来就是军人应该遵守的,殿下为何特意郑重提出来?

  明钰环视四周,就手臂一挥,掷地有声道:“你们要时刻记住,你们是军人,不是为了护卫某一个人,你们最应该护卫的是国,是家。国家,荣誉,责任你们应该时时刻刻放在第一位。告诉本王,你们能做到吗?”

  莫江心中一震,第一个上前拜服在地,“诺!属下等一定做到!”

  “诺!”所有人都跪下应诺,他们从明钰得话中看到了希望,不论如何此刻的他们是真心实意臣服。

  

  8、第 8 章

  

  大家的心思都很复杂,明钰给了他们最后的希望,三五年的时间并不长。有了希望,还是眼前这人赐予的,至少此时此刻他们都心存感激的。

  纪由远远的见到这一幕,眼神中闪过一道饶有兴致的光芒。嘿!有趣,他跟着端王这几天,多多少少也了解到,这个端王似乎并不像传言一般痴傻,行事无章。

  他摩挲着下巴思考着,虽然不知道外面关于端王的传言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他到现在只想到了一句话,大智若愚,凭着他几句话,轻而易举就解决了底下人的怨怼,甚至收服了人心,其中的高明之处,只怕一般的人都不可能办的到。

  他眯起眼来,掩盖住眼中神色,所有人都被端王给糊弄过去了,看来他还是应该早日将这些事情告知谢将军才是。

  解决了队伍中闹情绪这件事儿,已经差不多就快到凉城了,离了几十里地儿,远远就见到前面乌泱泱一片人马。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快马回报,说是前面是凉州知府刘大人以及凉州驻军魏大将军前来迎接端王。

  之前明钰拒绝了他们专程前来护送一事,现在明钰一行快要到了,他们无论如何也应该前来迎接才是。不然端王前来封地,他们这些地方官员不管不问,被人逮到参上一本,就可以定下藐视皇权之罪。这可是大罪,抄家灭族都有可能,因此,整个凉州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来迎接。

  明钰点点头,那边摆出阵势迎接,自己这边也不能失了礼数,再怎么说,王爷的架势还是要有的。即便吩咐下去,整顿队伍,旌旗招展开来,摆出王爷的威仪来,整个队伍的精气神都变得不一样了。

  两方人马相遇,自是少不了一番客套寒暄,明钰游刃有余,脸上带着笑意,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当然,这也让听过传言的人疑惑,端王殿下风仪翩翩,何至于被人污蔑成那样?所以说,还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明钰换了乘马,被刘知府,魏大将军簇拥而行。他初来乍到,什么都不了解,有这个机会自然是要与他们拉近关系,打探打探凉城的情况。

  “殿下有所不知,边地战乱频发,大多田地早就荒芜,百姓日子本就艰难,很多人都是食不果腹,稍微有点余粮,还不够夷寇前来劫掠的。”刘大人开口说道。

  这是实情,他上任以来,就已经是这样了,边地祸患严重,积重难返。他虽说励精图治想改变一下民生,然而却有心无力,能够保持住现在这个状况他都已经费了不少的心力了。

  他此时照实说出来,也是希望端王能够知道百姓的疾苦,将来这凉城以及周边方圆几百里之地都会是端王领地,这地里的人口产出也都算作端王的。若是端王殿下能体恤民情,百姓们尚能过活,可若是遇上只顾自己,不顾百姓死活盘剥百姓的领主,百姓可就惨了,不死也得脱层皮,边地百姓已经够苦的,真这样的话可没有活路了。

  明钰点头,夷寇劫掠打秋风一事的确头疼,他们来时见到的惨状还犹自清晰如昨。他偏过头看向魏大将军,“大将军对于小股夷寇入侵可有什么办法?比如阻止他们入侵烧杀劫掠之类的?”

  一听到这话,两人都不由自主的暗中叹息,果然是不谙世事的皇室贵族,这样天真的问题,只怕换做在场的任何一人都问不出口的吧?至少等了解了这里的一切情况,都知道这并非是简简单单就能够阻止的,如果不然,也不会历经几代都解决不了这难题了。

  魏大将军虽然心中叹息,但是面上还是恭敬的回道:“殿下,夷寇之患是自大燕开国就有了的。历代以来,不乏有比臣能耐之人镇边,可是夷寇入侵之患始终却未能解决,并非是臣等无能,实在是无奈至极啊。”

  明钰听得很认真,示意魏大将军将言中的未尽之意一并说出来,魏大将军心中一横,继续说道:“绥西国之人,毫无礼数教化之德,民风彪悍,其三岁小儿已经能在马背上嬉戏,他们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弓马娴熟,来去如风。而我们却以步兵为主,每每作战之时,遇到我们大部队便快速撤离,若是遇到我们的小队人马,却又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这样啊,的确有些难办。”明钰思索了一会儿,又道:“前几日本王亲眼目睹了谢将军在长栏山一带全歼了一股夷寇。若是有夷寇入侵,让谢将军出马岂不是就能万无一失一举歼灭之?咦!话说回来,怎么不见谢将军的人?”

  明钰说起这桩,这才想起前来迎接的官员之中并没有那个红袍银甲的身影,随口就问了一句。

  “谢将军有要务在身,今日实在不方便前来,还请殿下勿怪。”魏大将军连忙替谢宜修打掩护,也是怕明钰怪罪下来,虽然不会对谢宜修造成多大影响,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些事能避免就避免的好。要怪只能怪谢宜修这臭脾气,说什么都不肯前来,摆明了不待见初来乍到的王爷殿下。

  “不怪不怪,哈哈,本王也就这么一问罢了。军中事务紧要,千万莫要因本王耽搁,否则本王可就万死莫辞了。”明钰笑着玩笑说。真要说起来,这人先前避之不见就已经得罪自己了好吧。他也不是心胸狭隘之辈,还不至于为这点小事怪罪发落。更何况,他虽然身为王爷,也不可能对朝廷任命的官员有过多的处置权。

  他轻啧一声,这人怎么说呢?留给他的印象还挺深的,只一面就已经看出来这人的冷漠似乎已经浸透到了骨子里,只需要往那里一站,就能将旁人冻成冰雕了,这种人多是不合群之人。因此,谢将军如果出现在这里才会让人难以置信吧。

  魏大将军苦笑着摇摇头,继续回答明钰提出的问题,“谢将军的红袍军的确勇武无双,但是,用谢将军的五千人马,对付这样的小股流寇实在是大材小用了,主要也是小股流寇入境之后,行进路线实在是刁钻古怪,无法预料,往往都要大量人手才能够追捕到。况且关外绥西国的大队人马还在虎视眈眈,他们对红袍军还会有些顾忌,若是红袍军不顾一切去清剿这些流寇,只怕反而会中可调虎离山之计。”

  红袍军可不比其他军队,是整个边军之中精英中的精英,好刀要用在刀刃上,每每战争最为紧要之时,出动红袍军才是制胜的关键。

  若不是因为端王一行人前来,之前的流寇也根本就用不到红袍军前去清剿。虽说会费时费力一点,风险却在可控范围之内。

  魏大将军说了这么多,明钰也总算是明白了,红袍军不愧是闻名于内外,看来大燕国也只有红袍军能拿的出手了。

  “红袍军虽然很强,但是人马只有五千,却是有点少啊,为何不多培养些红袍军出来,这么一来还用惧怕区区绥西国?”明钰发挥了不懂就问的精神。若是有五万红袍军,只怕早就攻打到绥西国的王庭去了,哪里还会出现对峙的情形?

  在这些大佬眼中,明钰的这个问题非常小白了,可是他们却不得不解释,“殿下此言差矣,殿下可知红袍军这五千人的军费可是一般步兵的三倍有余,且不提多加一人多花多少军费,光是说这红袍军每人配备的战马,每一匹都是宝马良驹。殿下知道大燕不似绥西国,并不出产良驹,我们能凑齐这五千良驹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明钰终于明白了,只有红袍军的铁骑才是大燕守护者的存在,大燕虽说军队众多,可都是以步兵为主。而步兵对上夷人的骑兵,那就是送菜的份,遇上骑兵的一个冲锋,砍瓜切菜不在话下,他们能护卫住大燕的边疆这么多年,功不可没啊。

  说话间,一行人已经进了凉城,明钰四下里观望,这座古老的城池见证着长久以来的战争。在岁月的侵蚀下,早已经是千疮百孔,破败的城墙经过年年修补,屹立巍然。城里面行人三三两两面带菜色,很多房舍因为没人住,年久失修,有的已经倒塌,只余下残垣断壁,剩下能住人的也是少数。

  破败,萧条,这是明钰唯一能想到的词。想到这个地方从今以后就是他的领地,他有一种想扶额的冲动,实在是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境地。他曾经也有想过凉城的情况,但是好歹这里也是边地最大的城池,算是战略要地,再怎么样打仗,这里城高池深,想来就算波及到也不会有多大的妨碍,没想到却是这样的。

  当初因为想远离京城纷争,又不想太过惹人瞩目而选中这里。这个地方好啊,作为丝绸之路的中转站,要这里作为领地,将来发展成为贸易城市,坐着也能日进斗金,怎么也不会亏了。而且皇帝因为他选择这里太过吃亏,还从自己的私库补贴了不少,将原本封王的三百护卫也提到了五百,他原本以为自己是赚了,可终究被现实震撼,原来是他是亏大发了啊!

  现在可好,退路也没有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自己选的,就是含着泪也要自己咽。

  刘大人看了明钰的脸色,就知道他的心思,笑着宽慰道:“殿下,凉州城也算是好的了,这只是外城。内城中还是比较繁华的,还有胡姬当垆卖酒,别有一番异域风情,这是在京城见不到的,到时候殿下不妨去看看。”

  胡姬?外国人?

  

  9、第 9 章

  

  明钰一听果然感兴趣,惊讶问:“胡姬?不知是哪个地方来的?”

  “绥西国之西,还有大大小小不少的国,像是宛国,马丹国,狐胡国……等等,臣所知道的就有十来个。”

  明钰阴郁的心情终于好转起来,很好,和他了解到的差不离,“不错,到时候安顿下来,定要去看看这异域风情。”

  听到这话的人都不由自主的露出笑容来,京城来的皇子果然是少年心性,遇到新奇玩意儿也是猎奇心重嘛。

  只有魏大将军脸上不耐,隐隐有鄙夷之色。前方将士们拼死拼活,流血流汗,后方这些人却只懂得吃喝享乐,若不是在这个位置上必须权衡利弊,他早就挥袖离去了。也难怪谢小子宁愿接任务打探敌情去,也不愿意来这里。

  刘知府与魏大将军交情颇深,知道这位魏大将军的性子,暗地里朝他使了个眼色,让他稍安勿躁,自己却带过其他话题。

  文臣武将一般都是相看两厌,各自都瞧不起对方,你嫌我莽夫一个只懂打打杀杀,我嫌你说话弯弯绕绕一肚子酸水。刘知府能与魏大将军相交,也是因为两人都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同乡,自然会比一般人亲近。

  两人暗中的示意明钰并不知情,进了内城便又是一番景象。这里做小买卖的人也多起来了,吵嚷杂乱的声音钻入耳膜,多了些繁荣的烟火气息,当然也见到了不少奇装异服高鼻深目的胡人。

  有护卫开道,一行人行进也快,许多人见到这阵势,也知道是大人物来了。这里的百姓还从未见过如此场面,许多人都好奇驻足围观。

  明钰很欣慰,这才像个城该有的样子嘛。虽然比不过中原的城镇繁华热闹,到底还是有人气的。

  “这里是边地战乱之地,为何还会有他国胡人来此?”明钰还是有点奇怪的,按理来说,这里就是危险之地,十室九空,好多人都想着离开此地。

  “殿下有所不知,这些胡人大多数都是过来做买卖的,或者也有国内战乱逃难出来的。这里虽然时不时会有战乱,可是凉城好歹也是比较安稳的,因此来凉城的胡人比较多。”刘大人解释道。

  因为中原腹地百姓对胡人并不了解,成见颇深,这些胡人也不敢冒险前往。也就只能在凉城做买卖,这边地百姓对于胡人早就见怪不怪,所以,很多人就在此地定居下来。

  明钰眼睛晶亮,“做买卖?来到这里就得途经绥西国,绥西国不管这些胡人吗?”

  “胡人经过绥西国一般不会有人管,也有些小国臣服于绥西国,所以绥西国的夷人对他们也是睁一只眼闭只眼。”有随行官员比较了解这一块的替明钰解了惑。

  明钰点头,心中已经有了一些模糊的想法,只是现在初来乍到,无论有什么想法也只能暂时放下。看来还是应该找一个了解边地的官员在身边,方便随时询问。

  向刘知府提出这个要求,刘知府倒是没有拒绝,只是说回去安排人过去。

  正说话间,就见到前方道旁一阵骚动,一阵语调怪异的骂骂咧咧响起。

  明钰这一行人有将士护卫,那骚动倒也并不影响这边,一开始明钰也不以为意。到后来,竟然从人群中钻出一个人影,直接绕过将士护卫的空隙,一溜烟撞到了明钰马前,正缓缓而行的马儿突然被撞到,嘶鸣一声,前蹄一撂,几乎将骑在马上的明钰给摔下来。好在明钰见势不妙,紧紧抓住缰绳,死死伏在马背之上,这才没有被掀下来。

  所有人都惊慌失措,若是端王刚来就受伤,他们保护不力,怎么也得吃挂落。莫江好歹是个武人,见机很快,他看到前方人影窜出来时就有了准备,见明钰的马惊到了,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三两步跨上前来。

  而明钰旁边的魏大将军,也已经出手,两人都是武将,靠着双手和一身气力,稳稳将撂蹄子的马儿给制住了。

  周围一片寂静,连看热闹的百姓都不敢出声,更别提在场的官员了。

  明钰面色苍白,此时惊魂甫定,也只来得及说一句“卧~槽!”

  所有人才反应过来,看到好端端的明钰,提起来的心好歹放了回去。好在王爷无碍,否则所有人难辞其咎,刘知府连连请罪,又急忙让人将罪魁祸首给抓起来。

  明钰手脚酸软,他还没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从来没有骑过马的他,也就是出京之后,才偶尔骑骑马,想想都后怕,自己能够安然无恙,真是天大的幸事。

  他摆摆手,示意自己无事,这才抬眼看向罪魁祸首。不过是一个瘦骨嶙峋的小男孩儿,衣不蔽体,头发蓬乱,整个人脏兮兮的,身上还有被殴打过的青紫淤痕。他手中紧紧捏了半块沾满灰尘的面饼,小脸上一双突显的大眼睛紧张的盯着明钰他们,有点凶狠的模样,似护食的小兽。

  明钰惊吓过后的腿脚还酸软着呢,在莫江的搀扶下下了马,走到了小男孩的面前,挥手让护卫松开人。

  他笑的亲切,“你叫什么名字?你知不知道就这么突然窜出来直直往马上撞是很危险的?”

  小男孩没吱声,只是紧惕的看着走近的明钰,将手中的面饼往怀里藏了藏。

  明钰抬眼,看向刚刚旁的骚乱之处,不多时,有护卫就从人群中揪出一个大胡子的胡人来。

  那胡人哆哆嗦嗦的朝着明钰他们行礼,“小人布阿檀见过王爷大人。”他汉话说得很流利,显然来此地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