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明钰眯眯眼,“这么说来,太子哥哥是知道的了?”
“呃!”明烨一个不慎,被明钰逮着机会问得措不及防,此时再想否认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硬着头皮道:“此人当年也算是名满京城的才子了,孤自然也听过的。”
“哦?那快给我说说这人的事!”明钰催促道。
对于明钰的态度,徐西也奇怪,“王爷,这人已经失踪好久了,这个时候你打听他做什么?”
明钰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将凉州遇到宋涟的事说了,“正是因此,我才想着打听打听这人的过往。然而,按理来说这人京城中扬名,提及此人定然会有人知道的,可是,派出去打听的人都不愿意提及这个人。我还为此专门问过长公主,可是长公主却缄口不言,直说让我来找太子哥哥或者三皇兄。”
“这个安平,就知道给孤找麻烦。”明烨嘀咕了一句,一时半会又不知该怎么开口,顿时有些踌躇。
徐西沉默了一会儿,站了出来说道:“这人几年前也只是个进京赶考的举子,因为做文章颇有些才名,所以受到不少人的追捧……”他停下来看了太子一眼,眼神有些复杂,随即接着说道:“后来在考场中,有人科场舞弊,此事闹得大了,不知怎么就牵连到他。再后来,皇帝陛下亲自判定此人永生不得入京,更不得再进考场。”
明钰表面上大大咧咧,心下却细致,不动声色的观察两人的举止,始终觉得有些不对劲。如果真是这么简单,为何太子神情愧疚躲闪?要说太子不认识宋涟,打死他也不相信。难怪长公主要让他来亲自询问太子了。
明钰摩挲着下巴,似笑非笑地说道:“太子哥哥,是这样的吗?当年弟弟一直在宫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倒不知道这件事儿。只是科场舞弊受到牵连只需要逐出考场,永远不得科考录用也就是了。为何父皇要下令一辈子不得入京啊?而且既然是大家都认同的有才华之人,又怎么可能会参与科场舞弊?若是无辜受牵连,父皇又岂会不查明,反而将人逐出京去?”
明烨被明钰的目光盯得十分不自在,知道自己不可能不回答这个问题。只得说道:“此事说来话长,只是孤也没有想过他会去了边地。难怪了,孤也曾派人去他老家寻人,却没半点消息。当年之事,是我们皇家对不住他。”
“殿下!”徐西想要阻止。
明烨摆摆手,“今日突然听到他的消息,实在令人感慨。虽说家丑不可外扬,可十四也不是外人,说与他听听也无妨,宋涟举目无依去边地甚至投敌之举,他有他的苦衷,而孤也有一份责任。”
徐西沉默不在说话,只摇头叹息。
明钰彻底起了好奇心,八卦之火熊熊燃烧,其中肯定有猫腻,“到底怎么回事,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了解了敌人才能有信心战胜敌人。太子哥哥快跟我说说啊!”
太子的眼睛看向远处,似在回忆着什么,直到明钰等不及想再次催促时。幽幽叹息响起,太子轻声说道:“宋涟此人颖悟绝人,才华横溢,如今投敌,实在是大燕的损失。你也要小心一些才是。”
明烨提醒了明钰一句,明钰在他手上已经吃过亏了,当然知道这点,对明烨的提醒点头表示知道了。
明烨这才接着说道:”他容貌风姿绝佳,不然当时在京中也不会引得人人追捧了。”
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解释道:“当年宋涟每每上街一趟,都会有姑娘,妇人争相围观,丢下的手帕香囊也不计其数。你也见过他,估计也能想象出那样的场景。”
明钰点点头,宋涟的确有一种清雅脱俗之姿,那待遇也就跟后世的明星有得一拼了。
“加上他文章诗词的确有一种淡然的风格,婉约飘逸,典雅绮丽是世人对他诗文的赞誉。他每出一纸新作,不出半日,便能在大街小巷,烟花楚馆中传唱个遍。就连贵女们也争先恐后想要拿到第一手新作。 ”
明钰咂舌,果然人长得好看,就是不一样。
明烨苦笑,那一天如果他没有遇上他,是不是一切就不会发生了,而他也不用远走边地。到今天说不定也高中金榜,或者在京中翰林院做个小小的翰林熬资历,又或者选个小官外放,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百姓?
当初与他把酒言欢之际,他还笑言,希望看他金榜题名之后打马游街,一日看遍长安花。
只是事与愿违,之后所发生的一切都太过于梦幻,以至于他到现在都还不明白,事情为何就成了那般模样。
“孤曾经与宋涟交好,孤从未在他面前提及过自己的身份,他也只当孤是一般的文人罢了。我们时常一起喝酒谈天,说说当下时政,他很有想法,能一针见血的说出当下朝政的弊端。也有抱负,希望一身所学能报效朝廷,报效国家。他的确是一个很有才华之人,接触过几次之后,孤就被他的才华折服。当时孤是想着能招贤纳士,将这样的人才纳入势力范围之内,孤要是能得此人相助,有了左膀右臂,自己的势力想来也不至于太过单薄。”
“然而此时后来传到老三那里,老三这人你也不是不知道,从小到大,只要是孤的东西他都会想方设法抢夺。这次当然也不列外。他备下大礼,亲自上门,让宋涟加入他的门下。宋涟一个举子,尚未科考,怎么能随意就加入阵营。说到底,考生都是父皇的门生,此时要是随意表态追随皇子,传出去风评也不会太好。若是父皇听闻此事,他只怕前途未卜,宋涟是聪明人,当然明白这一点,便婉言拒绝了。”
“事情到此本应该告一段落,只需要等他科考完以后,再决定也不迟。可是宋涟此举却惹恼了三皇子,加上老三嫉妒他与我走得近,便想方设法加害于人。”
“当时孤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事情,等到三皇子的阴谋落到头上时才明白过来。然而当时为时已晚,父皇知悉以后雷霆大怒,孤被罚禁足三月。宋涟也因科场舞弊被牵连。”
明烨话中懊悔之意明显,“他是被孤所连累的。凭他的本事,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舞弊之事。等孤得知信儿之时,此事已经沸沸扬扬。孤知道,父皇这是不想让宋涟活着,可是宋涟无辜,孤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为我而死。孤跪在德毓宫外整整三天,才让父皇改了主意,判了宋涟一辈子不得入京,不得科考入仕。唉!要不是孤,宋涟岂会遭此一劫?”
“殿下,此事并非完全是您的错,您已经尽力了,要怪也只能怪三皇子手段太过于狠毒。”徐西劝慰道。
此事发生之后,为免皇家声誉受损,也算是皇帝保护太子的一种手段吧。皇帝这才用科场舞弊之事遮掩过去,并且下令不得再提及宋涟此人。此事风波才没有完全波及开来,否则太子只怕是难以独善其身。
明烨摇摇头,“对宋涟孤有愧,原想着等他回去老家后,孤派人寻访,给他一定的补偿,没想到他一出京便再也没有消息。”
明钰一直都在认真听太子说,很显然,太子口中也有许多语焉不详之处。这想来是难以说出口的吧?三皇子的阴谋针对太子和宋涟这是毋庸置疑的,到底是什么样的阴谋?太子与宋涟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让父皇雷霆震怒?
明钰想了想,到时候好像是记得太子禁足之事,依稀记得闹的挺大的,皇宫之中都震惊无比。纷纷议论到底出了什么事让太子禁足,紧接着皇帝下令不得议论此事,这才风平浪静下来。
可惜了,那个时候自己还真没关注过这么多。
想要再打听更多的消息却是没有了,明钰也没办法。他也头疼,现在宋涟跑去绥西国,已经没有了回来的可能,太子说是皇家亏欠于他。明钰虽然不明就里,可是对于宋涟投敌之事还是不赞同,不过人各有志,谁也不能勉强于谁。
“十四弟,孤在这里求你一件事,不知……”明烨踌躇道。
明钰回过神来,“啊?太子哥哥你只管说,明钰能办到的绝不推诿。”
“关于宋涟投敌一事,孤知道不该置喙什么,可是,如果可以,他只要没做什么奸恶之事,能不能放过……”说到这里他自己又深觉不妥,摇摇头苦笑道:“是我要求过分了,这样吧,如果遇见他,能否替我带一封信与他?”
明钰点点头,“可以,只不过下次见到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不过相信,下次两军对垒之时,定会见到的。
这话明钰没有说出口,太子心性宽厚,他本就对宋涟有愧疚,这话说出来,恐怕会很伤心的吧?
作者有话要说: 宋涟之事,以后有时间可能会在番外里,这里就大家自行想象了,哈哈哈……感谢在2021-02-03 11:57:37~2021-02-04 11:49:5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醉尘不染、一弈医 1个;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弈医、雪色蔷薇、斉、qing803 10瓶;Tibwalker 1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22、第 122 章
太子对宋涟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几年前, 却不知道一个人改变起来,会变得多可怕。
钰没有提醒他,这两人的命运以后可能永远都不会再有交织, 等到将来, 或许提及彼此的名字, 也只是熟悉而陌生罢了。
虽然不知道这些人究竟有何瓜葛,钰也不打算深究了。
京城一向繁华热闹, 又恰逢皇帝千秋万圣节将近, 京城中更加多了几分喜庆的意味。
近日来, 京城中多了好多商贾之人, 烟花柳巷, 茶楼酒肆中,不时听到有人提及什么“西岐走廊通商”“招标会”这些新鲜词儿。
刘顺匆匆上了一家酒楼,四下里张望一眼, 一个临窗角落里已经有人发现他了,“刘贤弟,这边!”
刘顺满脸笑容, 几步迈过去,朝着众人团团作了一揖:“小弟来晚了, 各位勿要见怪才是。”
先前招呼那人笑着道:“既然知道自己来晚了, 那就照规矩先自罚三杯。”
“赵兄, 你知道小弟不胜酒力, 还……”刘顺埋怨。
赵严哈哈大笑, “我们还不知道你吗?惯会装哭卖穷, 谁还会信你嘴里的话。不许推脱,快喝快喝!”
周围人起哄,刘顺无奈, 只得认罚。待三杯过后,才坐下来开始与众人畅谈。
这些人都是刚刚从金陵过来的商贾,大家知根知底的俱都认识。这次听到风声,任谁都坐不住,连夜启程赶往京城,就是想着京城消息灵通,能得到第一手的消息。
都是一个地方来的,自然是要抱团取暖。赵严在京城也有些产业,今日便做东,邀请了同乡一同饮酒,顺便商量最近端王那事儿。
刘顺是才到京城,接到赵严的邀请便过来了,反正大家在一起有消息也能够互通有无,顺便看看各自有什么打算。
他们都是中等的小商贾,自然比不得那些顶尖的商户,有什么事不能相互抱团扶持,只会被别人给吞吃入腹渣都不剩。因此他们也就有了意识,几家联合起来倒也联盟坚固。
“你们说,这风声是真的吗?从前大燕从不与他国商贸往来,为何突然风向就变了?”刘顺吃了几口菜,将刚刚喝下去的酒气压住,不禁问道。
他们隔得远,几乎都是道听途说之类的,真正的真相却摸不着门道。这次的风声传的广,如果不是故意为之,他们是绝不可能得着信儿的。刚听着信儿就赶来了,主要是商人对于很多消息都十分敏感,宁可抢先也不能落后半步。
他才刚到京城,许多事情还没来得及打听,也只能先在这里问出自己的疑惑了。
赵严这方面有优势,也不藏着掖着,毕竟这些消息到处都能打听到的。便开口说道:“这事儿还全靠了端王,听说是端王死缠烂打让皇帝同意他组建商队外出商贸的。”
“端王?”这个他还有印象,他听到这个消息时,还嘲笑过端王傻乎乎的跑去西边跟送死有什么两样来着。“就是那个痴傻皇子?专门向皇帝要了西边凉州封地的端王?”
“嘘!慎言!这里是京城,可不比金陵这样的小地方。”赵严提醒道。
刘顺才察觉到自己鲁莽了,连忙做势轻轻扇了自己两嘴巴子,“小弟的错,小弟的错!”
众人倒也没有计较,赵严这才笑道:“刘贤弟你不知道,皇帝最宠的小儿子已经带了两趟西域货品回来了。京城中造成的风潮不小,物以稀为贵,那些西域货品已经是天价了。香料镜子,堪比黄金,达官贵人们那个不是一掷千金,人人疯抢。”
此话一出,在座之人都激动难耐,有人问道:“赵兄,那么我们听到的消息,说是以后商人都可以由西岐走廊直接去往西域通商,可是真的?”
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人人都竖起了耳朵,西边之地什么样子,他们也都有耳闻。且不说大燕与绥西国为敌,年年战火纷乱,西行途经绥西国已是天大的难题了,单单就是凉州境内的盗贼山匪多如牛毛就能让所有西行之人打退堂鼓。
现在有了消息,说端王封地的贼匪已经清剿得差不多了,还能不用经过绥西国就能出入西域。这么一来,风险可就大大降低了,如果大家都能通商西域了,铁定得做好准备,当然是先行一步之人能赚的盆满钵满了。没看见人端王赚了多少吗,别人捧着银子送上门,还生怕不收呢!
赵严点点头,“据我所知,消息还是颇为可靠的,此事已经在朝堂之上议过了,端王力排众议,一力承担起责任,说不用朝廷出一文银钱,全部都揽在自己身上。这下子朝臣自然没什么可反对的,加上丞相大人的支持,皇帝最后也没办法,只能决议答应下来。才有了这样的消息传出来。”
“这么说来,是真的了?”在座的所有人都欣喜的互相看看,惊喜不已。原本还害怕会是不实消息,让大家空欢喜一场,现在消息确切了,也算是放下心来。
还有人不相信,“要建一城一地,花费银钱不少吧,不用国库支出,哪一个人能有这样浑厚的财力物力?就凭端王怎么可能?”
“你们有所不知,听说端王在皇帝陛下万寿之后要举办一个什么招标会,好像就是为了这件事儿。说是让大家伙的银钱集资投进去,以后进出西岐走廊的关税以及西岐走廊其他的各种获利都会按照各人出力的多少以比例分之。”
“啧!竟有这样的事?奇哉怪也!”此事简直前所未闻,端王是个傻的,难不成也当别人是傻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空口许诺,也能让人心甘情愿掏银钱?
赵严喝了一口酒,环视一圈,大家脸上神色各异,但是他们的想法他却一清二楚。
他低下头,尽可能的小声说道:“实不相瞒,我第一次听到之时,也与你们想法差不多,可是现在却不尽然。告诉你们一个可靠消息,京城中的马、王、周、朱四大家都已经开始行动了。”
“嘶!这事儿可当真?”众人有些不可思议,谁不知道京城这四大家商户是其他商贾的标杆,如果是真的,那他能说不定可以跟着铤而走险一次。跟着他们走,剩下一点汤汤水水的也够他们这些小户受用无穷了。
赵严“嘘”了一声,四下里张望一眼,才小声谨慎的继续道:“我一个远房表亲就是马家商行的一个掌柜,前些日子,马家家主发话让各家庄铺清查银两封存,似乎就是在为此做准备了。”
此事赵严也不可能会撒谎,刘顺摸着下巴,前思后想了好一阵,才说道:“以赵兄的意思,咱们跟着赶上趟不会错?”
赵严点点头,“我是这么想的。你们也都知道京城四大家的实力,既然他们都能暗中有所准备,也就说了端王提出来的条件是真的吸引人。要是能够赶上趟,那是再好不过的。咱们虽然比不上四大家族财力雄厚,不过咱们联手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想来端王也不会小瞧了咱们,反正是有钱大家一起赚,何乐而不为?”
他们联合起来,想来也不会比四大家族的哪一家实力差多少。况且他们以前又不是没有联手过,此时赵严提出来,众人也都不约而同的点头。
“我同意!”刘顺第一个表态,合则有利,这是人所共知的事,都不是傻子,怎么划算怎么来。如果自己单打独斗,银钱照样出那么多,说不定端王还看不上眼呢。
其他人也纷纷同意,他们也应该做好准备,到时候看看那个什么招标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不仅仅是他们,其他地方的商户也都在开始打探消息,闻风而动,就等着端王的集会了。
钰躺在躺椅上,半眯着眼晒太阳。不远处是静静坐着看书的谢宜修,只不过也不知道他有没有看进去,手中的书页已经半天没有翻动了。
这是谢宜修来京所居的临时驿站馆舍,是个独立的小院,虽然有点偏僻,可胜在清幽雅静。
钰偷得浮生半日闲,来这边躲清静来了。这几天好多人为了西域货品找太子的,太子又不是闲人一个,难免有不周之处。那些皇亲国戚见不到太子的人,便又上门找上钰这边来了。
都知道这些东西是钰带回京城的,虽然他早已经放话说将一切交给太子处置了,可这些东西还不都是他的,只消他一句话的事儿。况且在他们眼里,钰傻乎乎的,商队说不要就不要,被三皇子从中截了胡。这样的人那么好忽悠,说不定能从他这里多要些好处来。
抱着这样的心思,来找钰的越来越多,钰烦不胜烦,索性躲了出来。
当然了,他来此顺便也了解一下京中的动静。他在宫中毕竟不是很方便,之前放出风声之际,就嘱托了谢宜修帮忙留意这些。
“还是你这边清静自在。”钰感慨说道:“看来我还是应该置办一套小宅子了,以后每次回京也不能总住宫里边吧。皇兄们都在宫外建府了,我一个人在宫里可没意思极了。”
钰这话提醒了谢宜修,是啊,如果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家中有那个人,就算做圆满了。不过如今也只能想想罢了。
“谢将军,你看如何?你不也没住的地方,咱们俩合伙住也不错啊,就当分租了。”钰大大咧咧的说。
谢宜修眼神微黯,“是不错。很期盼呢。”
想到能和钰同住一个屋檐下,他心中就乱了。这世上也只有钰能毫无察觉的扰乱他的心了。
钰听到他的答复,微微一愣。突然想到了什么,心中一慌,眼神有些躲闪,脸也微不可查的红了。
随即他又淡定下来,这有什么好慌乱的?他知道谢宜修的心思,自己也答应了给他时间,两个人相处起来轻松自在就好了啊。其实他也很喜欢两人相处的模式,或许长久下去也是不错的。至少有人相陪的话,总比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走要好多了。
想到这里,钰放松下来,感情的事情,顺其自然吧,说不定水到渠成那天,自己也就逐渐接受对方了,不是吗?
他能感受到谢宜修炽烈的感情,也知道自己的性子其实是慢热型。如果不是熟悉的人,根本就不可能走近他。
“谢将军可要做好准备,我这人脾气性子都很怪。若是包容不了我太多缺点,我可是随时都会赶你出门的哦!”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2-04 11:49:53~2021-02-05 11:49:1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五讲四美好青年 8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23、第 123 章
谢宜修看着眼前的少年, 树荫下点点斑驳的阳光透下来,在明钰身上印出点点光晕。清风徐来,树动叶摇, 光点调皮的舞。静静的少年被带的鲜活起来。
一切美得像一副画卷, 谢宜修心中安宁, 眼底有一抹笑意,“好!”
明钰抬眼看向他, 露出一个大大的笑, 彼此心照不宣。
“对了, 那些商户怎么样了?”
谢宜修垂下眼帘, “马家动作挺大的, 马家家主似乎很看好王爷,已经在准备招标会的事情了。周家与马家联姻,两家关系走的很近, 周家一向以马家马首是瞻,所以跟着马家走,行动得很快。至于其他两家, 朱家,王家表面上还在观望中, 但是手下动作也不断, 应该也在秘密准备, 有备无患。”
先下手为强, 哪怕心有疑虑, 也不能让别人领先一步, 说什么也要有所准备。
明钰早就猜到这种情况了,他们不可能不动心啊,只要这几家带头, 其他的商贾也就不用担心了。
“最近很多外地的商户已经得知消息赶进京,外面对于你说的招标会很感兴趣。”谢宜修接着说道。
明钰笑得志得意满,“感兴趣就好,就怕他们不感兴趣呢。”
“只是,用未来的利益来换,王爷会不会太过于吃亏了?”谢宜修皱眉,他也不明白这些。明钰弄出来的这些事情所有人都觉得匪夷所思,他更是听都没有听过。
若是论打仗的话,他不会皱一下眉头。可是这些东西,他真的帮不上什么忙,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明钰一个人操劳。
明钰摆摆手,“不吃亏,不吃亏。金子沾了尘土,没人发现也就埋没了。可早一点发现,并且将它利用起来,让他更快更好的发挥它更大的价值不比放在那里吃土强?”
“我现在要做的,是先筹集一批启动资金,修建关隘要口,防御措施准备齐全,让夷人无从下手。还有就是募兵,至少要保证商队的安全性,之后的商队才会源源不断被吸引过来。这才是我所希望的,只有商队流动带来更多的物品,才能带动经济发展。”
“后面的完善措施可以慢慢来,到时候与凉城一起发展下去。凉城我也已经有了规划,生产制造业也可以作为凉城主要的发展经济来源。到时候配合西岐走廊来往的商队,将生产出来的东西带到其他的地方,赚取更大的利益,这样配合起来,其经济效益只会成倍增加。相信用不了三五年,我们就能看到初步的成果。”
谢宜修安静的听着明钰的规划,他一直都是知道明钰的野望的。想要把凉州发展得跟大燕南边的城池一样繁华优秀,或者说还要更好。
他几乎一直在凉州边地,他比明钰更了解边地的情形。更加知道明钰心愿要实现是何等的艰难,一切都要从无到有,还有纷乱的战火滋扰,又没有任何朝廷的支援,完完全全就是靠他一个人单打独斗。
若是一般人,怕是早就退却了吧,可明钰,总有一股子信心。他一举一动所表现出来的也并非全然的浮躁,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规划,慢慢实现。
五年、十年的目标明明白白列出来,让人能够看得到五年后甚至十年后的边城凉州会是怎么一个样子。让人能够完全信服于他,这大约也是那些商户心动的原因之一吧。
“这样很好!这世上也只有你能做到。”谢宜修肯定的说道。
明钰越闪耀,谢宜修心中越滚烫。同时又隐隐觉得有些失落,想要与明钰站在一起,自己就应该更加优秀才能配得上如皓月般的他。他会努力跟上他的脚步,并且为他披荆斩棘。
明钰的宏伟蓝图都装在脑袋瓜子里,只有在谢宜修面前,轻松自在的他才会偶尔将自己的想法抛出来。
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接受并认同自己的想法,不过他却相信谢宜修无论如何都会站在自己这边。
似乎察觉到了谢宜修的失落,明钰微微一笑,眉眼弯弯。
“因为有你做我的后盾啊,要知道,绥西国的敌人虎视眈眈。我可不希望我辛苦一场,白白毁于战乱中,绥西国的夷人始终是我的心腹之患。无论发展得再好,被敌人进攻一波,所受的损失就大了。所以想要发展,也必须将夷人给收拾服帖了,让他们不敢再兴风作浪,再生事端才好。这不还得指望你这个谢将军吗?”
明钰安慰的话让谢宜修心头的失落随风散去,是啊!他需要和平安定的凉州,那他可以亲手送与他。
“如你所愿,我会为你做到的。”
谢宜修满目深情看着笑意盈盈的明钰,站起身来,右手握拳放于胸口心脏处,轻轻敲击了三下。这是边地独有的宣誓仪式,代表着一生效忠的誓言。
为明钰,他愿意。
阳光下,站在明钰面前的谢宜修的身姿更显挺拔。在边地这么久,他当然明白这个动作的意思,这本就是很平常的下属效忠的礼仪,表示愿意以命效忠。此时谢宜修这么做,明钰不由自主的撇过头,不敢多看他一眼。
“倒也不必如此……”明钰低声说道。谢宜修本就是传奇,他不是谁的附属,何来以命效忠之誓。
“我愿意!”谢宜修一贯清冷的声音,坚定,却又包含了更多别样的情绪。
明钰要是再听不出来他话中的意思,那他就白活了。谢宜修既然愿意将命给他,还能有什么不能给的呢?包括身心,自此以后,都属于明钰一个人。
明钰莫名就想起那日,两人的亲密接触,唇上的感觉还依稀残留。不该想这些的,明钰摇摇头,试图将脑海中的想法丢出去,却徒劳无功。越是不愿回想,却越发深刻起来。唇上的温度都开始灼热起来。
明钰脸颊发烫,耳根子都莫名红起来了。怕谢宜修看出端倪来,他双手搓搓脸,闭上眼,带了点鸵鸟般的逃避姿态小声的说了一句,“嗯!我知道了。”
他们之间隔着一层纱,明钰不愿去捅破,就怕自己无所适从。
谢宜修也不会为难他,来日方长,就算躲,又能躲到何时?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能等来他的结果。
时间过得很快,皇帝的千秋万圣节终于来了。在这样的重要日子里,明钰与其他皇子一样,自然要盛装出席。他穿上了符合自己身份的蟒袍,华贵精致,整个人都显得端庄大气多了。
一大早便在皇帝的带领下前往宗庙祭祖,之后皇帝与民同乐,皇宫中举行庆典仪式。并且特意开放皇宫泽瑞门,让一部分百姓也能进来观礼,看表演,甚至还能讨得一杯水酒喝。
在此之间,有朝中重臣,封疆大吏等等都会进献上重礼。当然了,这些礼物可不是普通的,主要还在于“精、珍、奇”上面,明钰在一旁看得眼花缭乱,不由咂舌。
轮到皇子献礼之时,皇帝特意看向明钰,笑着问道:“老十四在凉城,又带回来不少的珍奇的西域之物,只不知这次给朕献上的是什么大礼?”
不怪乎皇帝这么问,之前明钰就已经说了会在皇帝万寿宴上献上一份大礼,是前所未见的。
这话将人的胃口吊起来了,可明钰打死都不愿提前透露究竟是何物,只推脱说提前看了就没用了。这更加让人心痒难耐。
皇帝这话一出口,众人也都齐刷刷的看向明钰,都好奇端王会献上什么礼物。
明钰嘿嘿一笑,看了看天色,“现在还早呢,皇兄们的礼都还没呈上,做弟弟的怎敢越矩?况且儿臣的礼物最好还是晚一点天黑之后看才更好。”
这小子,这个时候知道谦让了,平日里可不见得什么都以哥哥们为先呢。
不过既然都这么说了,再等等也没什么。
皇子们自然是要拼着这个时候,表现一番,最好是要让自己的礼物能在众人面前让人眼睛一亮的,将其他人的都比下去。
太子持身守正,他准备的礼物不算贵重,却是最用心的,斋戒沐浴七日之后,亲自写下 的佛经祈福,然后供奉七七四十九日方成。
皇帝见惯了世间奇珍异品,对于太子的用心也很赞扬,说了一句,“太子有心了。”
至于其他人,自然是哪种贵重送哪种,三皇子的南海紫金珊瑚珠就很吸人眼球。
等到明钰之时,天幕已暗,早有宫人点亮灯笼,将整个宴会照得犹如白昼。
“十四弟,咱们的寿礼可都敬献完毕了,就等你的压轴了啊,不过看你什么也没带,该不会是藏起来了吧?是因为拿不出手吗?”明镇阴阳怪气的说道。
之前明镇与明焯都被皇帝罚禁足,只是今日情况特殊,这才放了出来。因为之前的事,明镇害人不成终害己,现在明焯与他反目,皇帝也不待见他。他就将这一切就归咎于明钰,所以是怎么看他怎么不顺眼。
明钰微微一笑,也没理会他,站起身,走到场中,朝着皇帝行了礼,“儿臣为父皇准备了点小小心意,还请父皇观看。”
他说完,朝着一旁的下属吩咐了几句,那人取出一支响箭交给明钰。这是早就跟皇帝报备过经得同意的,他要用来传讯的。
明钰点燃,便往夜空中一放。响箭窜上夜空,呼啸着划过一片亮点。
众人都不知道明钰搞什么鬼,别人送礼不都是送到眼前的吗?他弄一这出又是怎么回事?
124、第 124 章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 须臾之间,不远处的夜空中有一抹花火绽放。
所有人都抬头看过去,那花火闪过夜空, 转瞬即逝, 所有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 这是什么东西?
还没想明白,夜空中接二连三五彩缤纷的花火绚烂绽放, 仿佛天女散花一般, 让人目眩神迷。
几乎所有人都盯着看, 这是天降祥瑞吗?不然为何会凭空生出这般奇景。
一时间场中安静下来, 只有奇彩炫目的烟花明明灭灭。
明钰拱手恭谨说道:“儿臣献礼天女散花, 恭祝父皇千秋万载,圣体安康,万寿无疆!”
什么!这……这是端王弄出来的?寿礼?实在让人大开眼界啊!
明镇闻言气得锤桌, 混蛋明钰,这下子将他们这些皇子的风头都盖过了。他千辛万苦费尽心思为三哥寻得的南海紫金珊瑚珠,原本价值连城, 也算得上的难得的珍品了。还想着三哥能因此出出风头,没想到风头却被明钰给抢了去。
烟花明钰准备了有五十六颗, 象征着皇帝五十六寿诞。不多时, 夜空之中烟火逐渐趋于平静, 众人才从惊讶中醒过神来。
皇帝哈哈大笑起来, “很好, 很不错, 这是朕收到的礼物中最为特别的。”
明钰打蛇随棍上,“那是当然,父皇您不知道, 儿臣为了您的寿辰准备了多久,又耗费了多少的心力。不过能博得父皇的夸奖,儿臣怎么都值了。”
他冠冕堂皇好听的话一堆堆送上,逗得皇帝开怀大笑,顿时整个宴席上的气氛一下子又活跃起来。
十一皇子明镇捏着拳头,他就见不得明钰得意的样子,然而看他在皇帝面前得脸,也只能气的牙痒痒。
“小十四果然心思透彻,这样的新奇之物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十四弟一出手就是不凡。”三皇子明涛酸溜溜的说道。
皇帝夸赞之言落到众人耳里,都知道皇帝对于明钰这份厚礼十分满意。明涛也没想到自己的贺礼刚让父皇另眼相看几分,明钰就冒出来抢走了关注度,这让他有种有力无处使的感受。就好比蓄力半天,一拳打出却空荡荡的,一时叫人无法适应过来。
明镇在一旁暗中递刀子,帮着明涛装腔作势道:“十四弟这份大礼藏的可真好啊,这样稀罕的东西竟然藏着掖着,没有第一时间奉给父皇。等到重要时刻方才拿出来,就为了给父皇一个惊喜,当真是长大了,心性沉稳不少啊。”
他这话明褒暗贬,指责明钰没有以父皇为重,新东西没能第一时间敬上,反而藏起来为自己加筹码。
这话虽然隐晦,但是在座各位哪一个不是人精?怎么可能听不出来这话的原意,有事不关己的皇子看起了热闹。
太子明烨皱眉,怕明钰吃亏,想要帮着明钰说话,还没站出来,却听明钰笑着道:“哎呀!过奖过奖啦!十一皇兄果然了解弟弟。知道弟弟想着父皇,总想给父皇惊喜,才会这样煞费苦心。”
他顿了顿,“不过,心性沉稳什么的弟弟还真没有啥进步。父皇虽然早教诲儿臣要磨练心性来着,可惜心性这东西早就生成改不了了。要不然前些日子也不会一言不合就跟皇兄们起了龃龉,打个头破血流了。”
“噗嗤!”有人听完当即笑了,上回三人打架的事情早已经传开了,虽然不知道事情的经过,不过皇帝罚十一个十二禁足之事却是清楚明白的。今日要不是皇帝的大喜日子,加上惠妃娘娘求情,十一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只怕皇帝寿诞一过,老十一还得回去关一阵子呢。毕竟皇帝金口玉言,还没罚完自然是要接着罚的。
太子淡定坐回原位,不着痕迹的喝了一杯酒,脸上漾出一抹笑意。这个小十四,也不知道是真听不出人家话中的真意还是假的,顺着别人递上来的杆子爬。最后还能堵得人气儿不顺的,估计也只有这位爷了。
被明钰抓到痛脚,明镇脸上青一阵白一阵,自己哪里是夸他了?反话难道他听不懂吗?啊?顺着话还能倒打一耙,让他一口老血差点没吐出来。
明钰提之前的事,就是专门恶心他的,之前在他手上吃了这么发一个亏。自己和明焯都被罚了,偏偏明钰没事儿人一样,不仅没有半分担责,还将此事传的沸沸扬扬,害的他现在出来都不太敢见人。
明镇有气不敢出,今日这样重要的场合,谁想不开才敢当着皇帝的面闹事。他被明钰气的心窝子疼,看到明钰得意的面孔,恨不得扑上去撕烂他的嘴脸。然而,他也只能忍气吞声,闷闷喝下一大口酒,将心中郁闷之气强压下去。
先撩者贱!这句话说的就是你了。明钰笑眯眯,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他倒是希望明镇能有勇气跟他怼上一怼。可惜了,看明镇缩头耷脑的样子也不可能了。
明涛也怕自己的同胞弟弟吃亏,起身打圆场道:“十四弟对父皇纯孝敬慕,赤子之心从未变过,事事想着父皇也是十四弟的淳淳舔犊之情。我们兄弟又何尝不想跟十四弟一般,要是父皇不嫌弃,儿臣等便是彩衣娱亲,让父皇享天伦之乐又有何不可?大家说是吧?”
他既夸了明钰讨得父皇欢心,又表达了自己对皇帝的孝顺之意,还拉着众位皇子一起,可见是十分用心,面面俱到了。
其他皇子也纷纷附和应是,甚至有人就嚷嚷着要让人下去准备彩衣来,要为父皇表演一段。
诸位皇子和乐融融的一幕,让皇帝心怀大畅。他挥挥手,笑着道:“你们得了吧,在众位大臣面前,闹什么彩衣娱亲?朕都替你们臊得慌。老三也是,这么大人了,带着弟弟们瞎起什么哄?”
明涛委屈道:“这是儿臣心中所想,哪里又是瞎起哄来着?”
三皇子明涛本来就深得皇帝喜欢,平时在政事上也颇有建树,一直以来的表现也算是性子稳重的。此时这般露出些许孩子气来,倒让皇帝唏嘘感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