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灯叙

▶专注收集耽美小说网站

第142章 院子里多了一张木制的摇椅, 刘春城正躺在摇椅上晒太阳, 看见他进来, 才停下慢慢晃悠的摇椅, “回来了?”

第142章

院子里多了一张木制的摇椅, 刘春城正躺在摇椅上晒太阳, 看见他进来, 才停下慢慢晃悠的摇椅, “回来了?”
李恩白关好门, “我回来了, 先生。”

他走近刘春城, 一拱手深深的鞠了一躬, “先生,临风未辱没您的名声,本次顺利通过院试,摘得解元。”

刘春城伸手在他头顶摸了摸,“你一直都很聪慧,名副其实。去把这次写的答案都复写一份吧。”

李恩白知道刘春城要给京城的人送,也不多说, 答了一声, 回到屋里去默写了。

云梨和青哥儿他们都在客厅,关上门也挡不住几个人喜悦、活泼的声音,刘春城坐回摇椅, 继续晒太阳,却觉得原本安静的空间都带上了活泼的氛围,令人心情愉悦。

听说了李恩白已经回家的消息, 云老汉父子两个和刘明晰、赵平安两人是一起到的。

刘明晰和赵平安已经知道了李恩白的成绩,心里没有半点担忧,尤其是刘明晰直接抱了抱李恩白, “恭喜啊,李解元!”

赵平安也真心实意的祝贺了一声,“恭喜,李三元。”

云老汉和云河还是第一次听到他们嘴里的称呼,连忙问,“临风啊,你考的咋样?第几名啊?”

刘明晰帮着解释,“叔,临风这次得了院试第一名,因着他连续三场考试都是第一,还得了小三元的美名,这可是大喜事!”

云老汉这才反应过味来,激灵一下喊出来,“小三元!”

“真的?!”云河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临风,你真得了小三元?”他想相信又不敢的样子,小心翼翼的让人心生同情。

李恩白点头,“爹,大哥,没错,最晚明天中午就会有官兵来报喜的。”

云老汉立马喜的满脸涨红,呼吸也急促的不行,眼看着整个人都快厥过去了,李恩白有些担心的扶住他,“爹?”

云老汉却一把推开李恩白的手,大笑着跑出去,“咱们村出小三元啦!哈哈哈哈哈!”

“爹?!”李恩白不知道云老汉要往那儿跑,看他的状态不对,赶紧去追。

人不能突然大悲大喜,过度喜悦也不是什么好事,老话讲乐极生悲就是这么个道理,云老汉又有了点年岁,身子骨不如年轻人那么强,李恩白自然是担心的。

可是云老汉跑的比他想的快多了,三两下就跑出院子了,云河在后面跟着,“弟夫,你回去吧,咱爹就是高兴,没事啊,没事!哈哈哈。”

云河也压抑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他能理解他爹的感受,村里出了个秀才老爷就够光宗耀祖的了,他弟夫还这么争气的考了个第一名回来,得了小三元。

他们村子近百年来,弟夫是唯一一个小三元老爷!

哈哈哈哈哈!

想到这儿,云河就忍不住得意,看看,这就是他弟亲自个儿挑的相公,多有出息!

这么想着,云河追着云老汉把几个伯伯家里都跑了一遍,没一会儿几个老头和长子们都聚到了木老三家里。

云老汉这会儿面色红润,眉开眼笑的,乐的像个弥勒佛,看着就让人心里头以喜悦。

“老六,你家那儿婿真的考中了秀才?!”这是脾气最爆的老四,他最近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家里大儿子刚生下外孙子,现在又听了这么一件喜事,高兴的手舞足蹈。

“那当然!明个儿就有官兵来报喜!”云老汉大笑着说。

“哈哈哈,是真的!”木老三也是满脸喜悦。

就连一向沉闷严肃的木老大都笑的满脸褶子,“大喜事啊!得开祠堂告诉先祖!”

“对对对,大哥说的对,得告诉先祖一声!”木老二也十分赞同。

其他几个兄弟也像是返老还童了一般,纷纷参与到讨论当中,有的说要摆流水席的,有说要先告诉祖宗们的,有说要给李恩白立牌子的…

几个老人一边说的时候一边忍不住大笑,外面听着的山字辈青年们也都带着笑容。

“咱们槐木村也终于出了秀才老爷!”

“对啊,总算不用一直被别的村子看不起了!”

“咱们村早就不是过去的十里八村都不愿意走动的村了,咱们现在都是香饽饽!”

“可不是,谁让咱们现在日子好过了,这也的谢谢临风,不然咱们哪儿有这么好的日子。”

“哈哈哈,好日子还在后头!等明天官爷来了,咱们才算真的迎来了好日子!”云河虽然高兴,但也知道现在还不是大肆宣扬的时候。

于是六个老头,外加五个山字辈的青年,都在木老三家里不离开了,因为他们实在是太高兴了,生怕自己一出门就忍不住大肆宣扬起来。

木老大和木老二都商量起明天开祠堂的事了,以前他们去祭拜先祖,都要选择良辰吉日,这次他们却顾不上良辰吉日了,决定第一时间告诉先祖好消息。

“云山!去,上屠户家里割两斤肉,让你媳妇给煮了,再去买两壶酒,今儿个我们哥六个得好好喝一壶!”木老三笑开了花。

其他几个兄弟也十分赞同,可不是得喝点,这样的大喜事,不喝点酒怎么行?

于是不光云山被指使着去买东西,其他人也得出去买下酒菜了。

第二天一大早,云老汉他们全都聚在了村口,向官道上不住的张望,好多村民也时不时的在村口出现并溜达,其实都是和云老汉他们一样的目的。

就这样千呼万唤的,来报喜的官差终于露出了身影,云老汉赶紧站起来,“官差来啦!”

其他几个老头也跟着站起来,又是激动又是期待的看着官差。

那官差胸前别着大红花,手里还拿着锣,到了村口,看到六个老人家正眼冒绿光的看着他,不禁吓了一跳。

然后才稳下心神,“老人家,请问槐木村的李恩白李老爷家该怎么走?”

云老汉和几个哥哥对视,在哥哥们的示意下,咽了咽口水,“请问,官差老爷是来给李恩白报喜的吗?”

“正是,李老爷三场考试皆名列第一,喜获小三元!”官差与有荣焉的大声回答,因为他们县出了个小三元,县令的政绩都好看了不少。

这位官差身后还跟着一位小吏,也是满脸骄傲,但他是代表镇长来的。

“哈哈哈,多谢官差老爷!”云老汉简直是眉飞色舞,连忙引着官差往李家走。

那官差是来报喜的,身负任务,看云老汉愿意领他去李家,问清楚距离之后,下了马,正想将马绑在村口的槐树上,窜出来一个老头说帮他牵马。

看他们一脸喜悦的样子,官差以为这些人是李恩白的长辈,故而也很客气,坚持将马绑在了村口,马身上都有官府的记号,没人敢偷的。

官差一边跟着老头们往里走,一边敲响锣鼓,“喜报——槐木村李恩白老爷得中第一名——”

报喜官差喊话很有技巧,声音的穿透力很强,离得很远也能听到。而且每一遍的时间间隔也足够。

配上铜锣的声音,宛如一道惊雷在村子里响彻,几乎每一个听到的人都跑出来看,挤在道路两边亦步亦趋的跟着官差。

一直到李家门口,官差停下喊声,收起铜锣,上前敲门。

李恩白他们早就得到信儿了,一听见有人敲门,李恩白整整衣服,打开门,门口正好站着官差。

官差向他拱手行礼,“请问是李恩白李老爷吗?”

“正是学生。”李恩白也还一礼。

“恭喜李老爷,得中院试第一名!”官差笑眯眯的道喜。

李恩白十分上道的将准备好的红包塞给官差,那官差捏了捏红包,脸上笑容更大,好话不要钱一般撒出来,而后大声的对李恩白说,“李老爷,您已经有了秀才功名,请于一个月内到县衙办理登记。”

“因着李老爷是咱们县第一个获得小三元的秀才,知府大人决定给您免田税三十亩,并赏赐纹银五十两!”

“您是廪生,每月有月例银子两贯钱、粟米20斤、白面5斤、白糖半斤、咸盐半斤、豆油5两,可以凭借廪生牌子去衙门领取,每月十号到二十号期间任意一天前去即可。”

李恩白虽然早就知道宋朝优待文人,但也依然为宋皇的大手笔赶到惊讶,二十亩田不交税,养活一家五口没有问题,更别说还有银子、米面油、糖、盐可以领。

他再次感谢官差,在村民们羡慕的眼神中送走了来报喜的官差。他正要和云老汉他们说话,一直跟着报喜官差的小吏走上前,“小三元老爷,小人是替镇长大人来送请帖的。”

李恩白接过请帖打开看了一眼,然后询问小吏,“请问镇长大人还邀请了何人?”

小吏十分老实的回答,“还邀请了刘老爷、张老爷、兴隆书院的山长和两位夫子,还有陈老爷。”

“陈老爷?”李恩白皱眉,他又问了一句,“陈老爷是哪位?”

小吏似乎很惊讶,不是说陈秀才和这位小三元是同村吗?怎么小三元老爷似乎完全不知道这个人?

“是陈英才陈秀才。”小吏回答。

周围一片嘘声,弄得小吏满头雾水,就连之前满脸喜色的老头们现在都是一脸不高兴。

李恩白显得有些为难,“原来是他…这…唉…这可真是,唉…请您回禀镇长大人,李某一定赴宴。”

小吏带着满心的疑问回去复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