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灯叙

▶专注收集耽美小说网站

第十三章 也正是陈氏的话,像一根棒槌,敲得夏谨亭彻底清醒过来。

第十三章

也正是陈氏的话,像一根棒槌,敲得夏谨亭彻底清醒过来。
他意识到,单凭离经叛道,挑衅惹事儿,是没法退婚的。

他如今吃住都在夏家,事事在陈氏的监控之下,谈何自立,谈何自主。

唯有丰满了自己的羽翼,有了自己可以依凭的基业,他才能挺直腰杆说不。

看书中众人对“南段北顾”的敬畏态度,夏谨亭明白了,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

若他一直这样蹉跎下去,只能任人搓扁揉圆,无力反抗。

从钱袋里掏饭钱的刹那,夏谨亭下定决心,开公司,搞事业,靠手艺吃饭。

他知道,眼下自己没有本金,对民国的服装行情亦不了解,不可能马上设立公司。

当务之急,是利用专长,找到一份相关行业的工作,趁早搬离夏家。

通过了解,夏谨亭掌握了海城服装产业的版图。

在快速变革的年代,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服装也衍生出了中式与西式。

以蒋记为首的传统绸缎庄受到洋服产业的冲击,生意每况愈下,与此同时,一拨洋服制衣企业迅速崛起。

这些公司有些是外国人开的,有些是国人自己开的,其规模有大有小,经营范围与客户群体也大不相同。

夏谨亭看着手边尚未完工的西服样衣,把目光投向西服店。

海城西服制衣界的两大巨头,一家是法兰西人开办的修特集团,一家是顾三爷开办的亦铭坊。

这两家公司都不在夏谨亭的考虑范围内,前者只接收外国人和有留洋背景的中国人,后者……

夏谨亭自认与顾阙“八字不合”,为避免出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惨况,他在亦铭坊的招工广告上划了个大大的叉。

排除了两大巨头,剩下的都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夏谨亭仔细浏览着报纸上的“豆腐块”,终于,一家企业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是一家叫“豪泰”的西服店,一听这接地气的名字,就知道是国人所开。

与其他一些西服店不同的是,豪泰的店面在百货商场里,每月定期给商场付租金,经营模式类似于现代的时装店。

夏谨亭按着招工广告上刊载的地址找到了店面,店内的员工两两结对忙碌着,见了夏谨亭先给三分笑容,很是训练有素的样子。

“先生这是要做衣服?”店里唯一闲着的管事笑眯眯地打量夏谨亭。

“不,我是来应聘的。”

话音刚落,管事脸上的笑便收敛起来,看向夏谨亭的目光也变得十分挑剔:“模样倒还不错,识字吗?”

“识字,这是我的求职文书。”夏谨亭将写好的简历递过去。

管事看着简历上端正的字迹,心中警铃大作:“你叫……夏谨亭?”

“正是。”夏谨亭原想说些什么,不料对方却突兀地笑了。

“你耍我呢,你不嫁到蒋家,跑我们店里来做什么工?”管事把那求职文书揉作一团,抬手扔进垃圾桶里。

现如今,夏谨亭的“事迹”在海城传遍了,豪泰的管事对此也略有耳闻,只当夏谨亭是一时玩兴大发,到他们店里寻乐子的。

“我绝不嫁进蒋家。”夏谨亭说,“我懂制衣,且急需一份工作。请你相信我,我是诚心诚意求职的。”

夏谨亭的确诚心,管事却仍有顾虑,固执地不肯松口。

两人说话之际,店里又来了新的客人。

见是个金发碧眼的洋人,包括管事在内的店员肉眼可见的怂了一截。

“歪而砍吐……”店员操着口音浓重的英文招呼客人,却听那洋人语速颇快地回了一堆话。

管事在商场上摸爬滚打多年,愣是一个字也没听懂。

一众店员大眼瞪小眼,凑一块儿小声议论:“这叽里咕噜说的啥呢……”

那外国客人见没人回应,又放慢语速一通比划,奈何还是鸡同鸭讲。

夏谨亭在一旁目睹了全过程,只有他知道,那外国客人说的不是英文,而是意大利语,他想要做一套西服,用来出席商务会议。

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夏谨亭主动与客人攀谈起来。

管事见夏谨亭对答如流,惊讶得眼珠子都快脱眶了,直到一笔生意谈成,才磕磕巴巴地问:“你……你会洋文?”

夏谨亭点头:“让我留下,我可以接待外国客人。”

管事看着眼前神采飞扬的青年,忽然改了主意:“先说好,我们只招学徒,你要愿意,就留下。”夏谨亭留下了,成了豪泰西服店的一名学徒。

学徒包吃包住,却没有工钱,每月只发放剃头钱,只有从学徒变成了伙计,才有正式的工钱。

管事将他领到住处,床铺是一条灰扑扑的大通炕,所有的员工都睡在炕上,居住环境极差。

夏谨亭却安之若素,从他打定主意搬出夏家起,便已料到了即将到来的种种苦难。

他向来不惧逆境,只要还能靠手艺吃饭,便没什么好怕的。

按照学徒与伙计两两结对的原则,夏谨亭亦被管事安排与一位叫阿忠的伙计结对。

介绍时分,阿忠冷冷地瞥他一眼,没好气道:“你就是夏家那个男妻?”

夏谨亭早已习惯到哪里都会被人问及身份,他落落大方地应道:“很快便不是了。”

“哼,放着好端端的大少爷不做。”阿忠冷哼一声,指挥道,“把地扫了。”

夏谨亭无意与他争执,拿起那灰扑扑的扫帚,用心扫地。

这种简单重复的工作,让时间也变得漫长起来,也恰恰因为不起眼,反倒有利于夏谨亭观察店内的动静。

客人的需求、试衣的习惯,就连不同客人喜欢的小食与饮品,夏谨亭都一一记住。

如此,一上午的时间不知不觉过去,到了饭点,员工们分拨吃饭。

夏谨亭初来乍到,成了被孤立的一个。

他碗里的饭菜分量很少,身侧的位置空出了一大圈,形成了一座“孤岛”。

与“孤岛”相对应的,是老员工们心照不宣地凑了一桌,声量不低地议论着:“懂洋文了不起啊,你们瞧他那样儿,尾巴都翘天上去了。”“一个大少爷,还来跟我们抢饭吃。”

这些话通通传到了夏谨亭耳中,他却丝毫不受影响,只埋头吃饭。

待他回归岗位,那扫好的地上却布满了瓜子皮。

夏谨亭抬头,见一个面生学徒手里握着把瓜子,瓜子皮边吃边吐,还顺带踩上两脚。

夏谨亭记起这人,他叫阿细,方才吃饭时议论得最大声,腰间常年系着抹布,主要负责擦窗。

这会儿,窗台下还搁着半桶污水。

夏谨亭二话不说,拎起那桶水就往窗上浇,果不其然,身后传来了尖叫声:“你在做什么?放下,你快放下!”

“你毁我的地,我毁你的窗。”

在阿细愤恨又忌惮的眼神中,夏谨亭把空桶重重地搁在地上。

“你给我等着,我告诉管事去!”阿细急得跳脚。

夏谨亭只当没听见,又重新拿起扫帚,扫地去了。

“做什么呢,吵吵嚷嚷的。”管事大摇大摆地剔着牙,一眼瞧见那脏污了的窗子,阴沉着脸问:“怎么回事?”

“他把污水泼到窗上了。”阿细赶紧恶人先告状。

“夏谨亭!”管事皱眉,“你刚来就惹事儿,为什么泼脏水?”

夏谨亭面不改色:“我瞧着窗户没擦干净,就把水倒了上去,他活干得不好,还把责任推我身上。”

阿细全然没料到夏谨亭会这么说,急红了一张脸:“你泼的明明是我擦过窗的脏水!”

夏谨亭握着扫帚,一双眼睛紧盯着阿细,将人盯得头皮发麻:“你说是脏水,谁能作证?”

当然没人能作证,方才就他们两人,并无第三者在场。

管事见夏谨亭动作未停,地上一片狼藉,不满道:“这地……是怎么回事?”

“我给他的窗户泼了水,他心中不快,便把瓜子皮撒地上,让我重扫。”夏谨亭从容道。

“你胡说!”阿细看着管事不善的眼神,心下着慌,嘴里念叨着,“明明是你先泼的脏水……”

夏谨亭忽然笑了,他盯着阿细,逐字逐句道:“我好难得才有一份工作,你倒是告诉我,我为什么要泼脏水?”

见阿细目光闪烁、心神不定,管事摇摇头,叹息道:“阿细,你干了这么些日子,主意大了,豪泰这座小庙,是容你不下了。”

阿细懵懵然的,听了管事的话,半天没回过神来:“什……什么意思?”

“你被解雇了。”管事撂下一句话,也不管阿细如何哭求,拍了拍夏谨亭肩膀,小憩去了。

“夏谨亭……你还我工作!”阿细哭叫着朝夏谨亭扑去。

夏谨亭反应极快地闪到一旁,手中仍稳稳地握着那杆扫帚:“我这人就这样,你送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还有谁想试试?”

说这话时,他的双眼看向店内的一众学徒伙计。

员工们目睹了阿细被解雇的全程,见夏谨亭三言两语就把人扫地出门,手段高明到令人胆寒。

方才还叽叽喳喳的碎嘴子们,全都低头敛目,彻底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