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灯叙

▶专注收集耽美小说网站

第115章 收割蔬菜

第115章 收割蔬菜
  尽管杨奕钦和封霖成了村民的代表, 可每天的工作和之前没有变化。
  第一道防线建成之后,村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检查和加固铁网,在铁网外面铺设一层尖锐铁器。又每隔一段距离, 就在铁网上开一道小门,方便日后播种、照料和收割田地里的庄稼, 否则每次都要绕一大圈才行。
  除了检查各个围护网的安全,两人每隔几天就会去一趟安全区,跟石英茗等人交流村子里的最新进展。
  石英茗建议他们建立自己的临时医院, 免得有村民不慎生病, 手里有药也不知道该怎么吃。
  临时医院的地点好找, 村里原本就有退休医生开的小门诊,位置在村子的正中间, 但医生已经不幸丧尸化,幸存者中再没有专业的医生坐镇, 于是杨母和杨奕钦的表姐就成了门诊的临时坐镇“医生”。
  选择表姐,是因为对方原本就是医院的护士,丈夫是同一家医院的主刀医生;选择杨母, 是因为她继承了父亲的行医笔记, 符合成为一个赤脚医生的条件。
  几十年前的郝和县可谓穷困潦倒, 无论是交通条件还是医疗条件都十分恶劣,杨奕钦的外公曾经是附近几个村子唯一的赤脚医生。外公中医和西医都懂, 总是用最简单、最便宜的药解决村民的病痛,平时十里八乡的村民生了病, 都会来找他看病,深受大家爱戴。
  杨母自小耳濡目染, 又被父亲教养了几年, 能够治愈一些小病。
  而村子里的中老年人都会止血和包扎, 张伯和杨父等人还会接骨正骨,足以应对大部分村民的病症。
  这就够了。
  因为如果人真的生了大病,就是去到石英茗的安全区,恐怕也难得到有效的救治。
  又忙了一周之后,杨家菜园里种的蒜苗终于熟了一茬。
  杨奕钦和封霖晚饭前的必要活动,就是去菜园子照看里面的蔬菜,查看蔬菜的生长情况。
  条件有限,他们只能弄出简易的蔬菜大棚,靠太阳光照在倾斜的透明厚重塑料布上,来勉强维持大棚内的温度,和真正意义上的温室大棚相去甚远。
  他们给菜地烧水、施肥料时小心翼翼,终于迎来了第一波丰收的喜悦。
  蒜苗属于抗寒抗冻的植物,但处于寒冷季节生长速度也会随之减缓。采收时不能连根拔起,只要保证阳光充足和施肥浇水适宜,割了之后还会重新长。一般环境适宜、生长稳定的蒜苗,可以在二十到二十五天的时候收头刀,再隔十五到二十天收第二刀。
  但他们显然没有最好的生长环境。
  菜园里的蒜苗早在还没下雪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了,稳定后足足长了两月余,才堪堪长到了可以食用的地步。
  确定蒜苗可以收获的时候,杨奕钦喜不自胜——他们终于有新鲜蔬菜可以吃了。
  虽然家里的地窖储藏了一批秋收的蔬菜,但为了便于保存防止腐烂,大部分都陆续做成干菜和腌咸菜了,用来炒菜的蔬菜也多被腌制过,没有新鲜蔬菜的清甜。
  杨奕钦和封霖奉母之令,拿着镰刀收菜地的蒜苗。
  封霖挥惯了斧头,偶尔也会用镰刀收割丧尸的头颅,但他从来没有用镰刀收割过蔬菜。因此,他挥动镰刀的姿势格外僵硬,镰刀的刀刃朝向蒜苗的根部,来来回回调整了无数次方向,都没下去手。
  杨奕钦被逗乐了:“快、狠、准,放心大胆地割就完事儿。”
  说完,他就示范地割下了自己眼前的一茬蒜苗。
  封霖郑重点头。
  “好。”
  随后,就缓慢地、慎重地割下了一把青色蒜苗,镰刀切断蒜苗的根部。割完之后,他反手摊开了手中的植物,认真观赏了片刻。
  “不用这么小心,别伤到根部就行。”杨奕钦打趣道,“分得清蒜苗和大葱吗?”
  封霖抿唇:“以前不能。”
  杨奕钦轻笑:“我以前也不能,还有韭菜、麦苗之类的植物,我外公喜欢植物,包括蔬菜和药材在内的所有植物,专门挑时间让我好好认了一圈。”
  话音刚落,他已经连续割下了好几丛蒜苗。
  封霖渐渐上了手,但神色仍旧谨慎,比割断丧尸头颅的时候更加认真。
  他们之前帮助北市幸存者基地掰过玉米,但掰玉米和收割蔬菜感觉上还是不太一样,这些蔬菜经过他们一家人每日的精心照料,好不容易才成熟。
  况且,杨父和杨母对蔬菜的情况十分上心。
  因此杨奕钦能理解封霖的谨慎。
  杨奕钦将收割好的蒜苗放到篮筐里,说:“很多年没试过自己收获蔬菜了,我小时候常常做这种事,长辈一夸我我就更加上头了。”
  闻言,封霖收割蒜苗的动作更加小心。
  此情此景,似乎他也参与到了杨奕钦的过去一样,时间的流逝令人无比珍视。
  封霖看着手里的蒜苗,自言自语一般说:“你小时候一定很可爱。”
  杨奕钦:“……”
  看着蒜苗说这句话,场景十分微妙。
  两人很快就将后院里的蒜苗全部收获,几个篮筐被装得满满当当,收获颇丰。
  杨奕钦掂了掂重量,语气叹惋地说:“可惜我们后院的蔬菜种子,大概都要浪费了。”
  封霖左右手各拎起两个篮筐:“如果李荞照料得好,应该也能有一点收获。”
  他们离开之前,将房子的钥匙给李荞和王彻各留了一把,让他们偶尔看看家里的情况,可以随便取用家里的物资。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照料一番后院的菜地,照顾的好了,说不定能让他们在冬天有新鲜蔬菜吃。
  “不知道花花一家子怎么样了。”杨奕钦想到了家里的几只留守猫,“我们为了安全将炉火熄灭了,它们虽然不怕冷,但还挺享受躺在客厅的地毯上烘热全身的茸毛。”
  “不会有问题。”封霖说,“基地里没人敢惹它们。”
  杨奕钦弯眸开玩笑:“确实,它们似乎比我们混得要更好。”
  封霖的视线转向田地里的其他蔬菜。
  “其他蔬菜还有多久成熟?”
  杨奕钦环顾菜地:“听我爸意思,再过几天香菜和菠菜就都能收获了。”
  这两种蔬菜的生长周期差不多,都在一两个月的区间内,具体时间随着生长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简易版温室大棚只能维持它们的最低需求,所以成熟时间一推再推。
  封霖看向和蒜苗很像的大葱:“那葱呢?”
  “葱还不行,大葱生长期要四五个月,秋天种植的话,要等到第二年的时候才能成熟,现在这个生长情况,怎么也要来年二三月份了。”杨奕钦指向一旁的萝卜,“秋冬萝卜还好一点,肉质根大耐寒性强,估计能在立冬前后收获。”
  封霖入乡随俗,学以致用:“白菜是不是能收了?我听说北方农村冬天都会囤很多白菜。”
  “确实差不多了,我妈说再过几日就可以收下来,藏到地窖里了。其实一般来讲应该更早一点收获,不过白菜的生长情况一般。”杨奕钦笑了笑,“说实话,我认为这些植物没有冻死,或许还是发生了变异的功劳。”
  否则这个菜地早就应该一片枯黄了。
  菜园里的大白菜慢慢成熟,但个头比往年更小了一点。
  白菜一般应该在十一月中下旬,第一次寒流到来之前掐着点收获,因为十一月份过后,白菜晚收一天产量就会增加一分,可收的太晚又会造成冻害。他们应该感到庆幸,大白菜耐轻霜不耐强寒流,十月份的大雪却没有将白菜冻死在菜地里。
  末世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却给动植物增加了不少耐寒耐旱的优点。
  两人将蒜苗拎到了蔬菜库房。
  库房只是西侧一间普通的空屋,房间里面和室外一样寒冷,就被杨母当做天然冷库,用来放置最近要食用的食物了。里面放着东城冰块的猪肉,刘稳送的大麻袋面皮,以及米面粮油腌菜炸酱……各式各样的食物。
  其他地方还存放着更多的备用食物。
  光是这些食物,就够他们四个人关门吃上几个月甚至更久了。
  杨母是帮助村子里的独居老人做饭、收拾家了——这是她和表姨每天都会做的事。杨父带着狼青犬去巡逻了,猫小六也去抓村子里的野老鼠了。
  自从猫小六来到之后,每天早晚都会准时巡视村子,捕捉变异老鼠和变异田鼠。村里各家的储粮再也没有出现过被老鼠啃咬偷盗的情况,村长和村民都非常喜欢猫小六,每次看到它在村子的各处巡逻,都会敞开家门欢迎它进去。
  今天的菜地由杨奕钦和封霖收割,饭也由他们两个人来做。
  难得只有他们两个人收割蔬菜,烧火做饭。
  “炒个蒜苗鸡蛋、蒜苗炒肉、凉拌蒜苗……”杨奕钦细数了一遍,问,“然后再蒸几个馒头,弄一点腌黄瓜当配菜,你看怎么样?”
  封霖没有不赞同的道理。
  “我觉得很好。”
  村子里的鸡舍每日稳定下蛋,村长会将鸡蛋先收拢起来,然后按照人头分给每一个村民。加上之前的存量,他们家里已经攒了好几篓鸡蛋,炒起鸡蛋十分大方。
  要做的都是简单的菜色,不费多少时间。
  杨奕钦拿了一块猪肉,解冻之后将猪肉切丝,加入生抽、料酒和淀粉,搅拌均匀再腌制片刻。封霖将蒜苗洗净切成小段,又去打鸡蛋,找来一罐豆瓣酱。
  灶台里的柴火和木炭烧得旺盛,火焰的红光跃动,烟雾在房间中缭绕。
  油倒入烧干的大锅。
  没多久,食物的香气就溢满了整个灶房。
  “你的厨艺越来越好了。”杨奕钦尝了一口蒜苗炒肉,说,“马上就跟我不相上下了。”
  “好吃吗?”
  “当然,你尝尝。”
  说着,杨奕钦夹了一筷子肉菜递到封霖的面前,望过来的双眸认真清亮。
  封霖红着耳朵凑了过去,咬下筷子上的食物。
  “嗯,好吃。”说完,他顿了一下,不忘改口,“但还是你做的更好吃。”
  “认真的?你还没吃呢。”说着,杨奕钦尝了一口自己炒的蒜苗炒蛋,又递给封霖一筷子。
  封霖吃了一口,笃定说:“你炒的好吃。”
  杨奕钦笑了:“看来是我太自大了,最多也就说平分秋色。”
  “喵——”
  两人试吃菜时,院子外传来猫的叫声。
  下一刻,一只几乎在黑夜中隐形的小黑猫就跳进了灶房里,在微弱的烛光中显现了身形。它一副吃饱喝足的模样,满足地舔了舔爪子,肚子圆滚滚的鼓了起来。
  闻到食物的香气,猫小六走到杨奕钦的脚边,亲昵地磨蹭他的裤腿。
  “想吃?”
  杨奕钦问。
  猫小六点了点猫脑袋。
  它的主要食物是变异老鼠,实则其他食物都能吃,生冷荤素都不计。杨奕钦喂了它两口炒菜,没吃两口它就打起了饱嗝。
  “村里有这么多老鼠吗?”杨奕钦笑着揉了揉它的脑袋,“怎么每天都吃得这么饱。”
  猫小六“喵”叫了一声。
  又过了片刻,杨父和杨母携手走了回来,狼青犬跟在他们的身后。
  杨父转身拐进了前院的菜园。
  杨母闻了闻空气里饭菜的香味,笑着夸奖:“你们做的饭菜很不错啊,以前就会做饭吗?”
  封霖坦诚:“不会。”
  杨奕钦拿出干净的碗筷:“我也一般。”
  两人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实在懒得买菜做饭。
  杨奕钦还上学的时候,他们两个人基本都去食堂吃饭;杨奕钦毕业之后,两人要么就点外卖,要么就开车一起去外面吃饭。
  现在这些技能,都是在北市幸存者基地里慢慢摸索出来的。
  毕竟晚上回到基地,除了聊天、吃饭和睡觉,整理武器和房间……就几乎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了。
  杨母摇头失笑:“你们两个人啊。还挺诚实。”
  杨奕钦毫无负担地接受了称赞。
  说起来,末世前他和封霖忙于工作学习,偶尔闲下来也只想着无聊消遣,反而末世后真正体会了一把“认真”生活的乐趣。
  他们三人盛炒菜和馒头时,杨父从菜地里走了出来,笑说:“不错不错,以后菜地就交给你们了,囤完这一批新鲜蔬菜,应该就能足够咱们吃到过年了。”
  “过年啊。”杨母语气柔软,“今年必须好好地过,圆满地过。好的开头才能预示未来的平安顺遂。”
  希望来年……不要再有更加危险的事情发生了。
  三人吃了一顿“蒜苗宴”。
  杨父不忘给狼青犬准备食物,奖励它又一天的辛苦工作。
  虽然狼青犬也能抓老鼠吃,但老鼠的体型太少很少能填饱它的肚子,而这个季节田野上几乎没有其他生物出动,因此需要另外给它准备食物。
  幸好他们之前找来了不少狗粮,偶尔会给它吃一些肉类,足够村里忠诚收村的狼青犬吃到来年。
  其他村民对此毫无怨言,对这群狼青犬十分友善,因为它们在末世初期救了不少人,好几次都撞开了扑咬人的丧尸,给年迈的村民逃跑的时间和机会,现在又日常巡逻守护村庄。
  .
  日子一天一天过。
  杨奕钦和封霖又陆续收获了一批菠菜和香菜。
  香菜和韭菜、小葱一样,在土壤肥力和温度适宜的前提下,成熟后就可以进行重复收割,且后面几茬比第一次收割的时间更短。有了这些能反复收获的蔬菜供应,家里的伙食明显改善了不少,顿顿都有新鲜蔬菜可以吃。
  用杨父的话说,他从来没有想过有天吃菜比吃肉更加困难。
  不过,如果不是村民提前将玉米杆和野草弄成了饲料,后来杨奕钦和封霖又驾驶直升机,从其他村庄运回来不少现成的饲料,村里的鸡鸭鹅牛羊没有了食物,他们能吃肉的时间也将所剩无几。
  菜园的收获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恰好村子的防御建设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可以腾出手来做别的事情。在杨父的提一下,杨奕钦和封霖以身作则,马上开始督促其他人在自家周围种菜,帮助独居老人搭简易蔬菜大棚。
  为了保证大棚内的温度适宜,偶尔还要在塑料棚里放置碳火盆。这样一来,只要村民照料得当,大家总能在冬天吃到一点绿色蔬菜。
  粮食这种物资,能多一点就是一点。
  他们家自己的侧院也投入了使用,开始种植瓜类和番茄一类的蔬菜,杨父甚至考虑将家附近的几个空地,都围住用来种植蔬菜。
  杨父还不忘告知刘稳和张伯,让对方也趁现在有空闲建造极远蔬菜大棚。
  否则等天气变暖,他们肯定要将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进一步建设安全区上面了,恐怕没有时间再关注蔬菜大棚的事。一时之间,三个村子的村民刚刚结束建墙的工作,就又投入到了建大棚的工作中。
  为此,杨奕钦和封霖屡次飞到附近的村子,收集了菜种、肥料、农具等种菜必备的物资。
  韩文亮每次过来看望,都惊叹于他们村子的变化。
  他们的安全区也在思考种植蔬菜的事,但是在那之前必须要将基地扩建才行,否则连舒适居住环境都无法满足,不像三个村子到处都是空地和空屋,却只住了寥寥几十人。
  韩文亮每次离开,杨奕钦都会让他带走一些新鲜蔬菜,数量虽说不算太多,但足以给安全区里的小孩和青少年补充维生素了。
  杨奕钦以为这样平静又舒坦的日子,会一直持续到众人期待的新年。
  然而十二月末,一阵激烈的犬吠震响了整个村子。
  犬吠过后,就像是圣火传递一样,鸡鸣、鹅叫、猪哼哼的声音纷纷响起,不绝于耳。
  杨奕钦和封霖立刻从睡梦中警醒。
  与此同时,客厅里的猫小六开始疯狂划拉门框,发出了刺耳的异响。两人对视一样,立刻快速穿好衣服拿起武器,步伐匆匆下了楼。
  一层亮起了烛光,杨父和杨母也醒了。
  杨父穿好衣服拿起弓箭走出房门,正好与杨奕钦和封霖打了个照面。
  “爸,怎么回事?”杨奕钦皱眉询问,“以前咱们村子里,出现过这种情况吗?”
  “有过。”杨父的脸色分外阴沉,“第一次是末世爆发的当天,丧尸在村子里游荡,动物东窜西跳;第二次是咱们村的村口没堵严实的时候,跑进来一只丧尸猪,其他动物立刻有了反应,提醒了我和你村长大伯。”
  说到这里,他看向院外漆黑的天际,说:“……然后,就是现在了。”
  因为大家相信自家的高门大院,村里的确无人守夜,但却有成群的动物放哨。
  自从杨父所说的两件事发生之后,村子里的家畜都被撵到了村周围的地方饲养,鸡舍、猪圈绕村子一圈,成为了村内的一道警戒。这些动物即使没有发生变异,也同样神经敏感的很,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叫个不停。
  更加重要的是,变异狼青犬的嗅觉和听觉比末世前灵敏得多,一旦遇到外人闯入,即使不在附近也能立刻警醒。
  封霖正色:“事不宜迟,我们尽快出去查看情况。”
  “好,我们分头行动。”杨父招来狼青犬,“我先去找村长,让他及时联系你刘叔和张伯,你们去巡视村子周围,注意安全。”
  “明白。”
  杨父转而去了村长家,杨奕钦和封霖跟着猫小六,寻找异常的源头。
  当下的时间是凌晨一点半。
  冬夜的乡村本应该寂静无比,此时却被家畜惊动的叫声扰乱,走到那里都能听到混乱的犬吠和鸡叫。这些提醒他们的动静,现在反而成了影响他们判断的杂音。
  杨奕钦屏息凝神地倾听,仔细分辨哪个方向的声音更加嘈杂。
  隐匿在夜色中的小黑猫也瞪圆了双眼,攀爬到房顶之上,像个战士似的神色警惕地环顾四周。
  两分钟后,杨奕钦和猫小六同时有了计较,视线转向同一个可疑的方位——声音最嘈杂的地方,正是离他们最近的村东路口。夜色之中,还有几只变异公鸡从窝里跳了出来,朝远离村东的方向奔跑。
  杨奕钦沉声说:“东边。”
  猫小六:“喵——”
  封霖握紧武器。
  不必沟通,两人同时抬脚,沿着主路朝村东边跑了过去。
  村东可通行的铁门刚刚建好,铁门本身就有三米多高,旁边石块和转头建造的墙壁则更高几分。为了保证安全,他们不忘像其他地方一样,在铁门外面挖了壕沟,立了可以困住猛兽的铁丝网。
  而此时,门内站着表姨家那只彪悍的大鹅——它正愤怒地捉弄铁门,朝外面嘎嘎直叫。
  门外传来人类窃窃私语的声音。
  门上方露出了一截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