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灯叙

▶专注收集耽美小说网站

第20章

第20章
然后,还趁机把原主记忆里面的一些知识翻出来,理解吃透;

把这部分知识都收录进记忆之书。

在纪修然忙活这些的时候,石靖琛一行人已经进入了大青山深处。

大青山绵延十万里,山头连着山头,没人真正到达过它的中心,就算是石靖琛也深入数百里便不敢再深入。

就算已经走了三天,进入了大青山的深处,但,实际上,离着大青山的中心还很远。

但是为了自身安全着想,他们到达以前打猎的地界就停下了。

他们只要保证山里面大型野兽不泛滥,不会跑出大青山,祸害到村里人就行了,并不需要真的搏命。

一行五十多个人,大半都是有经验的猎手,到了地界之后,就自动降低走路发出的声响,找好树丛,灌木隐蔽起来,缓慢的向前进。

石靖琛打头走了一会儿,听到一些细微的声音,打出一个暗号,其他几组人的带头人看到这个手势,立即示意组员全部停下隐蔽。

等全员隐藏好,便看到从二十米外的灌木丛中跳出一头麂子。

看到这头麂子,有人就有些蠢蠢欲动,但都被带头的几个人给阻止了。

只好安静下来,继续等候。

一息之后,一头成年野猪,从灌木丛中冲出来,身长三米多,半尺长的獠牙外翻,气势汹汹的冲过来。

众人都骇了一跳,有人看到野猪冲着自己过来,当即顾不上其他,跳起来就跑。

本来还没事,他这么一动,便成了大野猪的目标,喷着粗气冲的更急。

石靖琛见状,一个用力把自己的矛掷出去。

这可不是他平时晨练时拿到那个石矛,而是一把铁矛,平时晨练都舍不得拿出来用,被他保养的很明亮而锋利。

一下子过去,正好插中野猪的后腿。

本就有些暴躁的野猪瞬间被激怒,嚎叫一声,转头就向他冲过来。

石靖琛从容的举着砍刀,岔开腿站在那里,一边冷静的打着手势,指挥其他的带头人配合自己。

这些人都是经常和他一起上山打猎的伙伴,相信石靖琛的能力,也很信任他,听他的指挥,配合着站到相应的位置。

其他人也都站在外围,举着武器准备着。

大家配合默契,一起动手,很快一头成年野猪就被刺破喉咙,断了气。

害怕血腥味引来其他大型野兽,结束后,大家合力把这头野猪分解开,又快速的把地上的血迹都打扫干净,每人背一些,迅速离开。

之后又遇到了一些猎物,都是这样处理。

太阳西斜,时间差不多,他们才停手,赶往第一个扎营地。

是他们以前每次进山露营的地方,在一片山壁的旁边,一百米远的地方就是水源。

一行人,走到宿营地,又累又饿,赶紧生火做饭。

有人带着这一路上猎来的猎物去处理,今天晚饭就是这些动物。

他们今天除了才开始猎到到野猪,后面还猎到了两只麂子,加上自带的干粮,足够了。

石靖琛没参与做饭的事,而是拿出砍刀去砍了几段树枝,在地上搭起一个架子,然后拿出油布铺在上面,搭建了一个简易帐篷。

这种天气晚上露水中,一不小心就能染上病,有了这个帐篷,睡起来就舒服多了。

之前纪修然给石靖琛准备了五块大油布,给自家二哥也准备三块,两人把所有的油布都拿了出来,搭了几个简易帐篷,一个帐篷挤挤可以睡六个人。

徐二虎进到帐篷里面感受了一下,出来之后对石靖琛说:“二牛行呀,有两下子,这个树枝房子不错,很实用,不怕露水漉了。”

王大柱看过之后也点点头,说:“虽然简单,但是想法巧妙,也很实用。”

石靖琛淡然的点点头。

这种简易帐篷是他看了帐篷图纸想出来的,和真正的帐篷不能比,但是在这个时候用也足够了。

一行人吃完饭之后,把剩下的肉熏烤了一下,这样才放得住,不然等回去的时候,这些肉就都坏了。

做完这些,才收拾一下,安排好值夜的人,才去休息。

因为有石靖琛他们搭的简易帐篷,一行人倒是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第二天起来神清气爽的继续往深山前进。

纪修然这一段时间一直忙忙碌碌,没有清闲,等他忙完,想起来的时候,才发现石靖琛一行人已经进山十多天了。

以前冬猎时间稍微长些一个月左右,时间短些,十五天就回来了。

现在他们已经进山十多天了,算算也应该快回来了。

这几天,纪修然每天下午从书房出来,便会去大青山山脚转一圈。

这样到第十五天,依然没等到人。

纪修然便安慰自己,别急,这次猎物很多,可能花的时间长一些。

虽然心里明白,可还是每天都忍不住转到山脚下,翘首企盼。

但,一个月后,纪修然依然没看到出山的人,便坐不住了。

而且,不只纪修然,村里的人也都急了。

纪修然去找村长的时候,村长家的院子里已经站了几个人了。

村长一脸愁苦的蹲在地上,他家大儿子和二儿子也都去了,他心里也着急呀。

最后,商量了一番,决定再等一天,如果还不见回来,便组织人进山找人。

第二天,人依然没回,村长组织了一些村民进山找人,纪大哥也跟去了

送走这些人,他们开始了焦急的等待。

本来想着这些人进去只是找人,是好是坏,很快就会有消息,但谁知道,这些人一去也没了消息,一等就是三天。

三天后才在山路口看到人影。

这些人或背或抬,满载而归。

纪修然听到消息,匆匆的赶来。

一眼便看到了人群中的石靖琛,四目相对,确定了这人安然无恙,才确实松了一口气。

缓缓走上前,停在他一步之遥处,看着他,微微弯了弯唇角。

石靖琛也看着他,微微扬了扬嘴角,走上前,把人揽到怀里,在他的耳边,低语:“我无事,只是……甚是思念。”

纪修然听到他的话,敛下眉,忍着脸上的微热,淡淡的“嗯”了一声,任由他抱着自己,没有把人推开。

两边的人都忙着和家人团聚,并未注意到这边,也有几人注意到,也都发出了善意的笑声。

平静下来,才开口问他,碰到了什么事,怎么花了这么长时间。

石靖琛揽住他的肩,把他带到一旁,给他看他们这次带回来的东西。

空地上一堆猎物,两大三小,五头野猪,一头鹿,一只獐子,还有很多的野兔野鸡。

这些都是整头的猎物,还有很多已经做成了熏肉,也堆在一旁。

而这些猎物的旁边,则摆了六根内外皆黝黑发亮的树木,每根两人合围粗,长十多米。

这就是石靖琛要给纪修然看的东西。

纪修然不认识这树,面带疑惑的看向石靖琛。

石靖琛拿出自己的砍刀,抬手对着自己面前的那根便是一刀,只留下了一个白印。

然后用手擦了擦,留下的那道淡淡白印也消失不见,那块地方完好无损。

纪修然自然也发现了,蹲下身,一脸惊奇的摸了摸,果然上什么都没留下。

石靖琛的臂力如何,他可是很清楚的。

这黑木果然是宝!

“此为铁木,因坚硬如铁而得名,而且遇水不腐,是造桥的最佳材料。”

他经常听修然说造桥的事,自然知道他碰到最大的困难什么。

他之前就想到了铁木,只是铁木生长艰难,在大青山这种密林中也很稀少,可遇不可求。

这次进山他就打算好好找一找,没想到还真找到了。

这次进山山里的大型野兽确实多了很多,也确实花了一些时间,但按照正常发展,一个月便可以回来。

但在第二十七天的时候,他们碰到了大野猪一家,本来打算打完这一波,就打道回府。

他们打完野猪,在回来的路上,没想到吴家的大儿子脚滑,摔进了一旁的山谷。

只好停下来,想办法下去救人,在山底找到了摔断腿的吴大,也顺便发现这这些铁木。

铁木虽然坚硬,但它依然惧火,用火烤热了砍刀,再去砍,就会砍倒。

不过就算是有方法,他们也花了三天时间,才把六棵树砍倒,又折腾了一番,才能顺利带回来。

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大家也不再责怪他们,欢欢喜喜的分起了猎物。

这次的猎物分量充足,基本上每家都能分上一两百斤的肉,石靖琛除了那些熏肉之外还分到了一只野猪腿。

石靖琛和村长说了说山里的情况,然后把铁木和猎物的事都交给村长负责,自己则与纪修然相携回家。

第 32 章

造桥的图纸交给村长,让他全权负责之后,纪修然去忙自己的事去了。

村里人对这件事倒都很关心。

正好是农闲,大家都想出一把力,参与到造桥中来。

就算是纪家人也参与进去了。

每天准时到村中心的空场上集合,帮着处理铁木,或者处理石材,做摇臂等修桥工具以。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铁木和石材很快都分解成需要的形状。

这批材料处理完,正好迎来冬菜成熟,村里人开始忙碌着收冬菜。

纪家也种了冬菜,纪修然的几块田里,也被纪父和石靖琛种上了白菜、萝卜,这些常见的冬菜。

除了这些,石靖琛还在自家院子里面建了暖炕,还很聪明的,在上面用树枝撑起来,搭上油布和草毡子,弄出了暖棚。

现在,暖棚里种的这些蔬菜都开始结果,长势很好。

不过,这些事情都和纪修然没关系。

纪父纪母和石靖琛把家里和地里的活都包揽了下来,纪修然只负责读书和教书就足够了。

收完冬菜,纪修然和石靖琛一起去了一趟县城。

又到去找先生讨教的时间了。

来到先生家,见过师母,把带来的冬菜交给师母,还没来得及寒暄几句,就被先生带进了书房。

纪修然把自己最近做的文章拿给先生,然后,站在书桌旁,垂手等着。

席先生仔细看过纪修然的文章,满意的点点头说:“修然最近进步斐然。”

席先生心里是很满意的,现在纪修然写出来的文章,比起之前有灵性很多,而且用词准确,行文顺畅,言之有物。

按照这个水准继续练习,这次的乡试必定能有一席之地。

席先生这样想的也就这样说了,他是一个不吝于夸赞自己学生的先生。

虽然在做学问的时候要求严厉,但学生表现的好,他也不吝啬表扬。

而纪修然也刚巧是吃这一套的人。

如果说才开始,纪修然对席先生尊敬,是出于感谢他之前对原身的培养,那现在,却是发自内心的尊敬,真正把他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夸完之后,席先生又提出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就结束了这次的讲解。

纪修然感觉受益颇多,对着先生行礼感谢道:“多谢先生教诲,学生受益良多,此次学生先告辞,等下个月学生再来请教。”

纪修然这次来,还带了自己从记忆之书中整理的一些经典诗赋,都是这个世界没有的好诗句。

拿出来,双手交给先生,“这是学生偶然所得,不知作者,但读来颇觉美妙,特送给老师鉴赏一二。”

席先生呵呵的笑着接过来,虽然很高兴弟子的心意,但也并未在意。

拿过来,顺手翻开,看了一眼,便一下子被吸引,认真的看起来,顾不得和纪修然多说了,给他布置了新的文章和题目就把人赶了出来。

纪修然也不在意,淡淡的笑一笑,走出去,和等在外面的石靖琛汇合,又去和师母告告辞,就离开了先生家。

出来,两人相携而行,在县城里随意逛了起来。

待走到布市,两人去买了一些棉花,准备带回去,让纪母给家人做新的棉衣和被褥。

虽然很可能会去还会被念叨,但也顾不了这么多了。

因为,他发现,这个冬天对他来说,太难熬了。

青阳县虽然冬天不下雪,但也很冷,特别是下雨天,潮湿阴冷,透到骨头缝里,而且只能硬扛。

纪修然是扛不住的。

原主的记忆里,冬天也是最难过的,基本都是在病痛中度过。

还好,这一段时间每天喝骨头汤,爬山锻炼,体质已经好了很多,最近天气变化,也没再像往常一样生病。

他们买完东西,又在县城里随意的逛着。

逛着逛着,恰好经过曾君辉开的店。

忍不住停下,站在对街,远远的看了一眼。

柜台里展示的商品都用精美的盒子包装好,整整齐齐的摆放着。

那些各色的手工糖也相互搭配着摆放,让人看了就很想买。

纪修然随意是扫了一眼,没看到酒水,看来之前曾君辉从他那里带走的酒并没上架,应该是有什么计划。

两人站在那里看了一下,就离开了。

缓缓的继续往前走,到了飘香楼门口,正好是午饭时间,两人相视一眼,抬脚走进去,打算在这里用午膳。

掌柜和小二还记得他们,很热情的迎上来,带着他们直接上了二楼包厢。

两人在包厢里坐了一会儿,曾君辉就来了。

“纪兄,想吃什么随便点,我请客。”曾君辉进来就大喇喇的坐下,开口招呼。

纪修然自然不和他客气,点了店里的几个招牌菜,又一人要了一碗酸辣粉,吃起来。

吃饱喝足之后,才端着茶杯说话。

“纪兄,你的酒可否出货?”曾君辉这一段时间一直靠着粉条和手工糖撑着自己的生意,火爆期已经过去,现在生意开始稳定下来。

是时候,推出新产品开拓市场了。

纪修然也没难为他,点头同意了,不过这次酿的数量有限,只能给他十坛子,而那些罐头也可以卖给他一半。

另外纪修然还提出,酒水的包装要按照他的要求来。

曾君辉倒是没什么异议。

当即纪修然便拿过纸笔,画下图纸。

曾君辉靠过去看了一眼,忍不住低声念出声:“‘玲珑玉酒琥珀光,通饮三杯醉不殇。’好!”

纪修然不在意的扬了扬眉毛,开口道:“瓶子用瓷瓶,蜡封,形状照着图上的做,上面写上这两句。”

曾君辉点头应下,拿着那张纸仔细的看了看,开口道:“不然就叫玲珑玉吧,‘金酒’不如玲珑玉。”

纪修然随意点点头,“随你。”

只是一个称呼而已。

随后,曾君辉又软磨硬泡的从纪修然那里磨出来两个新菜谱,才放人离开。

两人这一趟倒是不亏,又赚了一百多两。

……

越接近过年,气温也就越低,这几天又慢慢的下起了小雨,就更冷了几分。

冬天的雨水冰冷的很,打在身上好像要把所有的热量都带走一样。

纪修然十分艰难的把自己,从石靖琛温暖的胸膛和温暖的被窝之间□□,揉了揉脸,起床。

已是寅时末,天色依然昏暗,即使如此痛苦,纪修然也不纵容自己,坚持每天这个时辰起床。

穿上厚厚的棉衣,收拾齐整,才觉得好过一些。

走到门口,打开门,冷风夹杂着雨丝打到脸上,忍不住退回来,重新关上门。

从一旁拿过蓑衣和席帽穿戴整齐,才重新打开门,走出去。

改良过的蓑衣、席帽可以很好的把冰冷的雨隔绝在外。

不怪他如此小心,是他的身体真的太虚了,就算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调养,依然会手脚冰凉。

如果被冷雨溅到,铁定会生病。

纪修然离开不久,石靖琛也醒了过来。

迅速坐起来,麻利的穿好衣服,走进厨房,生火,烧水,这时书房的地龙也热了起来。

纪修然进了书房,脱去蓑衣,感觉到里面的冰冷,站在书桌前面,动动胳膊踢踢腿,过了一盏茶时间,才慢慢暖和过来。

又锻练了一会儿,就感觉到书房暖和了起来,知道石靖琛已经起来烧起了地龙,弯了弯嘴角,停下动作,站在那里,转头看着门口。

果然不一会儿,石靖琛就端着热水,从外面进来。

纪修然笑着叫了一声:“三哥。”

石靖琛抬头看着他,弯了弯唇角,淡淡的“嗯”了一声,把手里的水盆放到架子上,转头看着他,温声说道:“修然,过来洗漱。”

纪修然走过去,挽了挽袖子,把手放进水盆里,抬眼看着他:“三哥,你洗了吗?”

石靖琛摇了摇头,“你先洗,我一会儿再洗。”

说完,伸手解开纪修然的发髻,熟练的帮他重新束好。

纪修然任由他动作,等他帮自己束好发,才低下头洗漱。

洗漱完,石靖琛把水盆端出去,天色也渐渐明亮,纪修然坐到书桌旁,开始做早课。

石靖琛没一会儿也进来,坐在他身旁,拿着纪修然给他的兵法和军事书籍看的认真。

过一会儿,他便起身,去倒一杯热茶,放到纪修然手边。

纪修然正好写完一篇,停下来,端起热茶,暖暖手,喝一口,从喉头到腹胃都暖了过来,忍不住回头看着他,绽放一个暖暖的笑。

屋外冷雨纷飞,屋里却温暖如春。

第 33 章

院子暖棚里种的菜,已经可以成熟。

石靖琛花了很多心思,从育苗开始就很用心,每天都打开棚子通风光照,一个人悉心照顾,完全不让纪修然插手。

不过,付出也是有回报的,外面越来越冷,棚子里的蔬菜却越长越好。

让种了辈子地的纪父纪母见了,都忍不住啧啧称奇。

进了腊月大棚里的第一批菜成熟了,摘下来,送进厨房,纪家的饭桌上就比别家多了一些绿色,也多了一些味道。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学堂从这天开始休假。

纪修然这时才有空闲,便和石靖琛一起,去县城给先生和曾君辉送年礼。

他没送什么贵重礼物,只是带了一些暖棚的新鲜蔬菜、自家做的新鲜吃食、两坛酒和两瓶罐头。

师母看到纪修然和石靖琛给带来的新鲜蔬菜,很高兴,冬天吃白菜萝卜都吃的人脸色发黄了。

而席先生则对那两坛酒更感兴趣。

因为临近过年,家里还有各种事,两人也没多待,待先生惯例考校过后,两人便告辞了。

出来,去到飘香楼,把送给曾君辉的年礼放下,便离开了县城,没打算见人。

这一段时间,曾君辉也很忙,一直在临县开辟市场,根本没在青阳,就算他们留在县城,也见不到人。

忙忙碌碌,很快便到了除夕。

纪家虽然分了家,但是过年的时候还是在一起。

下午,纪母带着两个儿媳妇在厨房做年夜饭,纪父和纪大哥、纪二哥、石靖琛则在院子里打年糕。

两边都不用他,纪修然一个人坐在旁边,一阵无聊。

转头看到一旁,拉着小木车玩的高兴的三个青,瞬间来了兴致。

这些小木车,是纪修然画图,石靖琛动手做出来的小汽车模型,很逼真,轮子还可以动,拴上绳子拉着就能在地上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