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默默的把人带到怀里,让人依靠在身上,尽量舒服一些。纪修然顺着力度靠在石靖琛的身上,说:“三哥,我发现好难奥,办书院好难,科举也好难。”
石靖琛搂住他,不让他随着马车摇晃,说:“先生可以帮忙。”不管是建书院,还是科举,都可以找先生商议。纪修然听到之后,灵光一闪,确实,之前他怎么没有想到,简直是灯下黑,先生不就是现成的人才吗,如果先生能够来他的书院,那么他就有底气了。
而先生说的要他继续参加科举,也是有道理的,他这次乡试的成绩不错,充分说明他是天赋的,而且他拥有记忆之书这个金手指,比本土的这些学子有优势多了,他不好好利用都有些对不起自己。
而且作为文人最高等级的考试,是对一个人能力的肯定,如果他考中了进士,那么以后他的书院发展起来才更有优势,更有底气。所以他必须要继续参加科举,就算以后不做官也要参加。
不过就像先生说的,办书院的事情还需从长计议,他现在主要的任务还是在后年的春闱上。
纪修然和石靖琛回到青山村的时候,正是桥头市场最热闹的时候,纪家的马车一到桥上,便有人看到,随后便响起叫嚷声“举人老爷回来了”“举人老爷回来了”,听到的村民呼啦一下子就围了上来,把纪修然的马车围住,走不动了。
李婶子对着马车说:“修然,出来一下,让我们看看举人老爷撒。”其他的村民也都起哄。纪修然在马车停下的时候,就想和石靖琛一起掀起帘子,探出身子看看是什么情况,只不过还没来得及做,就被热情的村民堵回去了。
现在听到村里人的话,也不再躲在车厢里,掀起帘子,往外看着周围的村民,对着他们拱手行礼,说:“修然在这里谢过各位乡亲,明日家中设宴,还往各位乡亲到时捧场。”村民听到之后,都嬉笑着说“一定,一定”
纪修然又拱了拱手说:“先告辞了。”村里人看了人,也就没有理由在堵着路不让人走了,自动让开,纪家的马车这才顺利的回到家。
纪家人早就得到消息,知道纪修然今天回来,一家人都没有出去,在家里忙活大餐。就连大红和二红也被纪大哥提前接了回来。纪母边在厨房忙活,边往外看,还是不是的让大青几个小子,去大门外面看看。
正等的心急的时候,大青带着两个弟弟跑进来,欢呼着:“小叔回来了,小叔回来了。”纪家人都放下手中的活,一涌而出,往大门口去。
纪修然下车就看到,纪父纪母和家里的其他人都激动的等在门口。他快步上前,扶住两位老人,说:“爹娘,孩儿回来了。”
纪父纪母激动的回道:“好,好,我儿有出息。”
随后纪修然又和大哥和二哥夫妻打招呼,然后摸了摸几个小孩的脑袋,一家人才往回走。
第二天,纪家设宴,虽然在接到喜讯的时候,已经庆祝过,但纪修然本人回来,还是要宴请一下村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纪修然还给县太爷发了请帖,不过他和县太爷没有多大的交情,估计不会到场,为表尊重就算不来也是要请的。同时还邀请了曾老爷子。也郑重其事的邀请了先生。
果然不出所料,县太爷只是送了一份礼,并未到场,而曾老爷子却是很积极的,早早的便到了,纪修然便把他和村里的族老安排到一起。没想到老爷子和村里的族老还挺聊得来。
席先生和师母也很快就到了,他们也不是第一次来纪家,上次过来的时候,就颇喜欢青山村的环境,这次过来正好有空,先生和师母打算在这里多住几天。纪修然听到之后,心里很高兴,马上去给他们收拾房间。被纪母阻止,说:“这种事情你别管了,你现在已经是举人了,怎么能做这些,我会安排好的,你去招呼客人去。”
纪修然有些不好意思的摸摸头,出去了。对于身份的改变,纪修然并没有大感觉,也没有清楚的认知,还总是想着和以前一样,但周围的人却都改变了态度,还经常被提醒有些事情不能做,有失身份,纪修然一时间不能习惯,心里也有些无奈。不过是些小事,感慨一下也便放开了。
宴席结束之后,纪修然也终于腾出手处理事情。现在急需解决的就是学堂的事情,既然决定不办书院,那学堂还是要照常开办。启蒙班一直都在招收新生,随到随学,一年四季那天来上都行,但是成人班却不能这样,他打算两年一届,老生毕业,新生开学。今年正好是这一届成年班毕业的日子。
也是新一届招收的日子。他要和刘向,吕师兄一起商量一下招生的事情。他去到休息室的时候,刘向和吕师兄正站在书桌旁,聆听先生的教诲。席先生这一段时间待在纪家,来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学堂,看到刘向在准备科举,便指导一下,顺便也考校一下吕清逸。
刘向和吕师兄都是好学之人,倒是挺享受这种关爱。
纪修然站在旁边等着,席先生考校完之后看到他说:“修然也不可懈怠,要时常温习,字也要每日练习。”纪修然恭敬应是,并且保证不懈怠,先生便不再多说,“老夫去其他地方逛逛,你们叙话吧。”
三人躬身把先生送走,才坐下开始说话。
“这次来主要是想说一下,成人班招收和搬家的事。”纪修然先开口道。
刘向点点头说:“纪兄有什么事尽管吩咐便是。”
纪修然继续道:“也无甚大事,只不过这次成人班招收可能人数颇多,可以解决方法?”
吕师兄沉吟了一下说:“这个问题确实棘手,主要还是学堂人手不足。”
纪修然点点头,这个原因他也清楚的很,但是也不是短时间里能够解决的。
吕师兄继续道:“我有一法,不知是否可行。”
“哦,说来听听。”
“这一届有几个学生成绩不错,倒是可以考虑让他们过来做个助教。”
纪修然和刘向听了之后,眼前一亮。此法确实可行。这样不仅解决了人手问题,还连带解决了一下学生的就业问题,纪修然懊恼的想敲一下自己的脑袋,他怎么就忘记了,以前大学毕业的时候,不经常会听到留校的事情吗,在这里呆久了,以前的常识性的问题都不记得了,这种好法子都没想到,真是安稳生活过久了,思维都变得迟钝了。
而且当初成人班也不是一次招齐的,当时还用过老生带新生发方法。他怎么就给忘了呢。
对于人选,几人心里都有数,最优秀的几人,当属赵山他们几个,只不过几人除了要在实验室忙活研究之外,还有其他事情,赵山负责造纸坊,吴三负责石灰窑,王二柱和李成负责砖瓦窑,除去这几人,就剩下吴小力,李晨和周俊可以用,这几人是这届成年班里表现最好的。
纪修然找到三人,征求里他们的意见,最终确定,吴小力和李晨,两人一人负责识字,一人负责算术,而记账这些还是由老账房负责。至于周俊则表示要去实验室。周俊的父亲周郎中当初送周俊来学习,就是想让自己儿子多学一些知识,等学成之后还要跟着他学习医术,但是周俊对医术完全不感兴趣,只跟着自己父亲学习了草药知识,然后就喜欢做各种实验。
以前都是自己瞎搞,等偶然见识过实验室之后,就想去哪里,用那些奇怪的器具做研究,而且纪修然给出的那些书中的新奇知识也吸引了他。所以他才表示要去实验室。纪修然答应了,他想着这种有些诡才的人与其放他自己瞎搞,弄出危险物品,不如放到自己眼皮底下看着。
第 62 章
搬家之前纪修然先去建好的院子里面看了一下,白墙红瓦看起来还不错,不过这么现代的建筑,看起来怎么这么别扭,确实是他想的过于简单了,就是这样的建筑,做学堂还勉强合格,做书院却不合适。
他虽然没有见过这个世界的书院,但是他在以前那个世界的时候参观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依山而建,山墙起伏,飞檐翘角,景色宜人,宁静优美,这些特点,他这个小院都没有,正如先生所说,还是根基太浅了,那样的建筑他现在还没有能力建成。
不过这个新院子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毕竟面积大,建材好,结实,防潮,比村里的土坯房好多了。当初建房子的时候,他是按照现代学校样式建的,前面是教学部分,有教室,藏书室,操场,本来是想建一个足球场,但是石靖琛提议建一个骑射场,这样学院的学生就有地方练习骑射。纪修然觉得有道理,就采取了这个建议,这个操场是建来给学生练习骑射的地方。
后面是住宿区,有个先生们住的小院,也有给学生住的宿舍,还有一个食堂。这样一来,学堂开学之后,就可以招收一些远处的学生,不用来回跑,住宿都可以解决。
纪修然拿出小院中最好的一个给了席先生。青山村环境优美,生活田园,师母很中意,先生也很喜欢,纪修然自然感觉的出来,便想着给他们留出一个住处,方便以后两位长辈过来放松。
师母知道之后,很高兴的带着王妈妈几人去收拾。小院虽然不大,几人住着却也足够,而且纪修然一片孝心,着实让师母心中欣慰,行动上便表现出兴致很足。
安排完这些事情之后,纪修然抽空找到先生,谈起邀请席先生来书院坐镇的事。
先生考虑来一下说:“修然如果考中进士之后,建立书院,为师便来坐镇,否则不可。”纪修然还想再说什么,先生抬手阻止。
“不为其他,为师在县学堂一呆二十年,所谓何事,修然听我细说。”先生把之前不曾与人提及的旧事和纪修然一一说清。其实也不是很复杂的事,席先生大家出身,只不过是庶子,而被嫡母忌惮,想方设法的迫害,最终先生无法,为避祸来到青阳县,这才在县学堂一呆二十年。才开始他还想着要翻身,可惜后来一而再,再而三的出事,便也心灰意冷,失去斗志,在县学堂安稳生活下来。事情说起来并不复杂,只不过还牵扯到已过世的父亲和他的生母,这些都不便和纪修然这个小辈明说,先生就把这部分跳过,听起来就像是恶毒嫡母不容庶子。
想当初嫡母家族势力强大,席家不敢压制,而且嫡兄虽颇有成就,只不过心胸狭窄,不容兄弟,席先生势单力薄,斗不过,只能远离是非之地,这么多年过去,虽然嫡母家族势不如前,但嫡兄一直官运顺畅,现在还是势力强横,虽然多年对他们不闻不问,仿佛不再在意,但席先生也不敢确定,看到他有起势的苗头,那边会不会做什么,到时候连累修然就不好了,他不敢冒险。
想当初为了不祸及儿女,早早就把女儿嫁了出去,还把儿子送到舅兄那里,还忍痛多年不相见,才能换了儿子科举顺畅,顺利中举,任教京城书院。
纪修然听了之后,心中有气愤,有心痛,但也明白先生的为他着想的心思,便答应等春闱过后再说。对于权势,他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这个皇权至上的世界里,权势很重要,想他这种没有根基的草根,想要获得权势,只有一个途径,所以对于春闱,他要更加认真的对待,考中了,才能有权势,在这个世界才能活的好,护住想护的人。
送走先生和师母之后,九九重阳就快要到了,青山村处处都透着要过节的忙碌,中秋节的时候纪修然还在考试,纪家也没有心思好好过节,便随便应付了一下,但重阳节却要好好准备一下了。今年因为桥头市场开设之后,村民的生活好了很多,过节也都想要热闹一下,家家都开始忙活。这次有几个经常来大青山打猎探险游玩的几个富家子弟,提前预约了大青山的一个山头,要包场地,过节登高,同时还请了村里人给他们做吃的。
村里不仅忙活着准备自己过节的东西,还要准备这几个人要的东西。
村长一大早就来到纪家,找纪父纪母,要从纪家买菊花。纪家院子大,平时纪母就喜欢种些花花草草在空地上,而且纪修然也很喜欢在自己院子里面种一下花,赏心悦目一下,石靖琛知道后,就想办法找来了一些,种下,什么时节的都有,这样一年四季院子里面都能看到花开。
这次村长来就是想买一些纪家院子里的菊花,想放到山顶做装饰。登高,赏菊,品酒,吃蟹,这些项目都要做好安排。其他都好办,只不过这赏菊却有些为难了,因为大青山上是没有菊花可赏的,只能人工种植一些了。
但村里虽然家家都会种上一两课看,但数量不多,品种也不名贵,村长无法只得找到纪家,因为只有纪家种的数量多,品种齐全,也有些名贵品种。
“纪老弟一定要帮帮老哥呀。”纪修然从后院过来的时候,正好听到村长有些愁苦的声音对着纪父请求。
“村长大伯其实并不用急着收集这些名贵品种,用普通的菊花其实也可以。”纪修然不想看到纪父为难,主动出声给他解围。
“哦,修然有什么好主意吗?”村长对于纪修然是有莫名的信心的,现在听到他出声,便觉得这事一定是有解决的办法了,便放开纪父,欣喜的看着纪修然。
“其实也不用名贵稀奇的品种,只有找到一些开的好的普通品种,颜色多姿,一种颜色一片这样摆放到一起便是一景,也可以用颜色摆出图案,这样比孤零零的名贵品种更有看头。”纪修然想到以前世界里每到大型节日的时候,街道广场上摆出的各种花阵,都是普通花卉,同样很有看头。这些富家少爷看到不就是一个新奇吗,说不定这样做比单单放一些名贵的花卉效果要好多了。
村长听了之后,拍手称好,立马跑出去,找人去按照这种方法去做。摆出来的效果果然不错,村里人看到也觉得好,便自觉的在自觉门口摆出同样的花阵。一时间青山村都变美了很多。
帮村长解决大问题,又保住自己花园子里面的名贵花,纪修然心情甚好的回到后院继续看书。不一会儿石靖琛从外面进来,腿脚上还沾着泥,被坐着院中石桌旁看书的纪修然正好看到。
“三哥,你又下田了?”纪修然坐着石凳上看着他问。
“嗯,捉蟹。”石靖琛去田里看情况的时候,正好看到田里的稻田蟹肥美的很,就捉了一些回来。
“哈,那几天晚上岂不是有口福了。”纪修然笑着说。之前春播的时候,他就提出在田里养鱼养蟹。纪父就找了一些村里人帮着捉了一些鱼苗和蟹苗,丢到稻田里面养着。纪修然去考试之前已经成熟了一批,味道鲜美,很受欢迎,卖给飘香楼,赚了一笔银子。
现在晚稻那块田里的蟹也长大,正好是吃的好时候。纪修然早就想吃了,石靖琛今天便专门去捉了几只给他解馋。这批蟹刚投放的时候就被飘香楼的掌柜早早的预定了下来,飘香楼虽然是曾君辉的产业,但因为他长时间不在,事情都是这个掌柜做主,而这个掌柜也着实是个精明人,知道纪修然这里的好物多,每次只要是纪修然这里出产的东西,他总是早早的下手,这次的稻香鱼和稻香蟹也是,就是因为他下手早,飘香楼才赚了一个盆满钵满,曾君辉听说之后,还奖励了这人一大笔奖金。
等到村长想为那几个到青山村过节的少爷定一些的时候,早就没有剩余的了,纪修然不得不从留给自己吃的那份里面匀出一些来。
稻田鱼和蟹的潜力巨大,供不应求,都被大家看在眼里,明年不用纪修然说,村里应该就会主动去养。对于这种现象纪修然倒是乐见其成。并不是因为他伟大,而是他看的很开,市场那么大,谁有本事谁就去赚。
九九重阳节这天,纪修然也抽空和石靖琛去桥头市场逛逛。村长收到纪修然的启发,不仅把登高的那个山头装饰了一下,桥头市场也下了一些功夫,特别是两边桥头两侧的花阵,很别出心裁。让来往的人,还没进村便感受到了过节的气氛。
也许真是因为过节,市场上的人流比平时多了好几倍。纪修然走着便被石靖琛拉住了手,疑惑的看过去,石靖琛脸色平静的看着前面说:“人多。”纪修然笑笑,握紧抓着自己的大手。袖子滑下来正好挡住,倒也不用担心被人看见。
两边摆摊的多少青山村的人,多是吃食,也有零星的几个外村人夹杂在里面,买一些家里产的特色物品,还有几个货郎,买一些饰品小玩意,把担子直接放到空位上就开始叫卖的。热闹的很,基本每个摊位都有不少人围着。
这种热闹的程度都超出了纪修然的想象。“没想到会这么多人。”第三次被人撞到肩膀之后,纪修然无奈的感叹。如果知道会这么拥挤,他就不来凑热闹了。石靖琛看到之后,也不得不放开手,把人拉到前面,两臂撑起,把人护住。听到纪修然的抱怨,也同意的点点头,虽然和修然一起很开心,但看到修然被挤来挤去,心里就不舒服,真的不如在家里陪修然看书。
“回去?”石靖琛询问了一下纪修然,纪修然看来看左右的人,轻叹一声说:“算了吧,挤回去也困难,不如继续往前,从前面绕回去吧。”石靖琛赞同的点点头。
“无量天尊,各位善人莫急,贫道手里的丹药众多,想要的每人都有。”纪修然快走到街尾的时候,突然看到被团团围住的摊位,走过去就听到里面传来一个中年人的声音,听话里的意思,是有道士在这里买药。
纪修然皱了皱眉头。他对道士炼丹没有什么好印象。据传道士炼制的丹药里面多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吃了之后对健康有碍。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他有不能明说。没看到那些围住买药的人,各个都面露疯狂。
“这位大哥,这是在做什么。”纪修然拉住一位村民问话。“哦,是买仙丹的,道长说了,包治百病,你别拦着我了,我也去买一颗放家里保平安。”说着那人开始往前挤。纪修然无法只得把人放走。
第 63 章
“修然想要?”石靖琛看到纪修然关注道士买丹药,便问了出来。如果这药真像说的那么灵验,他也要买一颗给修然备着。纪修然听到他问话,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并不是想要丹药,而是想知道这个道士炼制的丹药安不安全,这些人买回去吃了是否会出事。
石靖琛了然的点点头,说:“莫急,我去看看。”说完,把纪修然安顿到一个没人的角落,自己便往人群中挤进去。过了一会儿,便出来,手里还拿着一个黄纸包。脸上的表情有些奇怪,纪修然上前关切的问到:“怎么?有什么不妥的吗?”要知道石靖琛平时的脸上是甚少会有表情变化的,而这次看到那个道士之后,却有了表情,这不得不让纪修然多想。
“无事,给你。”石靖琛收敛好表情,恢复正常,没有告诉纪修然刚刚发生的事情,而是把自己手中的黄纸包递了过去。纪修然看他没有要说的意思,而且恢复正常,也没有再追究,顺手接过那个纸包。
这么随意的包装,真的让人很难相信里面的东西会是包治百病的灵丹。打开纸包,拿出那颗看起来像是普通药丸子的褐色的丹药放到鼻子下面闻了一下,确实是一股药味,又放到嘴边想舔一下尝尝的时候,被石靖琛伸手阻止了。
这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做出的药丸子,怎么可以随便尝试。石靖琛伸手拿过拿过药丸放到纸里重新包好,拉住纪修然就往回走。“唉,三哥,我还没看完。”纪修然被石靖琛突然的动作打断思路,不得不出声抗议。
石靖琛不理他,只是拉着他走路。纪修然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家二牛好像在生气。“三哥,你怎么了?”纪修然晃了晃抓着自己的大手,问道。石靖琛感觉到他语气里的小心,无奈的回头看了他一眼,说:“回去再说。”
纪修然莫名的觉得有种回去算账的感觉,但是看到自家三哥不在生气,心里就高兴起来,那些莫名的感觉就被他忽视了。然后回去的时候,就被石靖琛按在桌边,教训了。石靖琛并没有做什么,也没有多余的话,只是开始的时候说了一句“好好反省”,就坐着对面面无表情的盯着他看,盯得纪修然心里毛毛的。
绞尽脑汁的想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惹怒了这人。最后实在是想不起来,没办法,只好先乖乖认错:“三哥,对不起,我错了。”低着头,态度诚恳。
“哪错了?”石靖琛去不为所动。
“不应该去凑热闹?”纪修然说完,歪着头想看看石靖琛的反应,正好对上石靖琛的眼神,又赶紧低下头,摆出一副乖乖认错的样子。
石靖琛看他这样,又是无奈的叹口气,把药丸拿出来,放到桌上。“不知来历的东西怎可随便入口。”
纪修然这才是真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家里人对他入口的吃食和药都看得很严,不能吃的绝对不让他入口,这次他因为闻着药丸味道熟悉,而顺手想入口尝一下的举动,确实做的不妥,抬起头认真的看着石靖琛,诚恳的认错:“三哥,对不起,我以后会注意的。”石靖琛看他真的意识的错误,点点头,表示原谅。
纪修然笑了笑,又问:“三哥,觉得这个药丸是否属实?”
石靖琛摇摇头,他并不知道药丸是不是真有奇效,只不过他想到看到的那个道士,脸上的神情又有一丝奇异。纪修然看到他脸上露出之前的表情,便好奇的问道:“三哥想到了什么?”
石靖琛表情为难的说了一句:“那是个怪人。”
纪修然听到他这样说,反而对这个未见面的道士感兴趣了很多。他倒很想见识一下,被石靖琛称为怪人的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拿起药丸,看了看,说:“三哥,我怎么感觉这个像是普通的十全大补丸?”
十全大补丸是一个温补的药方,有名贵药材的高级药方,也有普通药材的普通药方,之前纪修然在县里药堂看诊的时候,当时的大夫就给他开了这个药方,因为正适合纪修然的体质,纪修然为了养身体,没少吃。对这个方的药味自然熟悉的很。
只不过他吃的是汤药,而现在被做成了药丸。石靖琛听他这样说,也拿起药丸闻了闻,点了点头,那药都是他煎给修然喝的,味道很熟悉,确实和这个药丸一样。
纪修然知道那道士虽然买的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但是也没买什么毒药,而且买的也不是很贵,便把这件事放到了一边,不再追究。
但是没想到,第二天纪修然就见到了这个怪人。见到的时候,那位道士正坐在纪家上房正厅里面,被纪父和纪母奉为上宾。
“修然快来,让道长给你好好看看。”纪母看到从外面进来的纪修然,连忙把人拽到道士面前。
纪修然看着面前的人,一副中年人的模样,穿着一件陈旧的道袍,满脸的烟火色,看起来像长期接触炭火,造成的,手指上染了一些颜色,不知是什么东西染上的,最奇葩的是他的头发,虽然被整齐的梳起,但是还可以看到明显的火燎的痕迹。怪不得石靖琛会说这是一个怪人。
顶着这样的造型却还安然的坐着那里喝茶,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看上去到真像一位得道高人。
看了一下被拉到面前的纪修然,说:“这位信士,遇到命定之人,命劫已过,只要两人在一起,以后都会一生顺遂,平安喜乐。”
这话倒是和当初大和尚的批语相似。不知这人是真有本事,还是来之前听说了什么,不过看着这人的话还中肯的份上,纪修然便也不再想着追究这人买丹药骗钱的事了。
纪修然没想到要和这位道士有过多的交往,便也没有要和人多做交谈的意思,但是这位道士大哥却没有再继续矜持下去:“听说小友有一个实验室,里面的器物颇有意思,不知贫道可否有幸前往一观。”
怪不得,这个道士一大早会出现在他家,原来是听说了他的实验室。他记得以前听过这样的一个说法,古代的炼丹道士都是有所成就的化学家。很多古代的东西都是这些道士在炼丹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比如火、药。
纪修然看了看他,心中有了新的想法,如果把这人弄的自己的实验室里面,说不定那些研究项目都会有大进展。“实验室是内部重地,不对外开放,道长请谅解。”
道长满脸遗憾的看着纪修然,纪修然郎心似铁,并不为所动,其实实验室管理并没有这么严格,只不过他还想着钓这条大鱼,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就答应他。
“既然如此,贫道可否留下。”
纪修然虽然想让人留下来,但是这么容易就达到目的,总觉得有些不对劲:“道长不回道观无碍吗?”
“无碍,无碍,贫道便是观主,不会也没人有意见的。”
纪修然抽了抽嘴角,怎么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了,不过他也没多想,他虽然没有什么大本事,但好歹也是一个举人,并不会怕他一个穷道士。就这样观音山上三清观里的观主,清越真人带着自己唯一的弟子,也是观里唯二的道士,悟玄,和他那个一人高的炼丹炉,入住青山学堂实验室。
到这时纪修然才知道,这个道士之前为什么这么奇怪,原来是道观落魄,不得不带着徒弟出来另谋出路,所以偶然听到青山村出产的砖瓦,从而知道了年轻的举人纪修然,也听说了他的很多事迹,便上心打听过,打听到实验室的事情,动了心思,想着要来投奔纪修然,所以才会表现的这么急切,这么容易就被说动,加入纪修然的实验室里。
既然知道了道士没有什么奇怪心思,纪修然也就不再在意。提供吃住给两师徒,然后把实验室的资料给了他一份,让他自由发挥,随意做研究,安排好之后,纪修然也就没再多管两人。
第 64 章
学堂开课,纪修然虽然安排好教学的先生,但是他自己也没有偷懒,每天除了看书之外,还会去给学生上一个时辰的课。这天刚下课回来,走到大门口的时候,正好碰到从纪家里出来的赵婶子。这个赵婶子算是他们青山村的媒婆,也算是这十里八乡有名的媒婆,最近这段时间,纪母在忙活给刘向相媳妇。之前刘向从家里回来之后,就去找了纪母,让纪母帮忙操心他的婚事。
纪母把刘家兄妹当自己孩子一样看待,被拜托,也就把事情接过来了,还托了镇子上的李媒婆帮忙物色好人选,这一段时间经常会看到李媒婆上门。后来不知道怎么传出去的消息,经常会有其他的媒婆上门。刘向的条件还是很好的,秀才出身,成亲之后又没有婆母伺候,人也上进,说不定三年之后就能中举,可以说是金龟婿了。所以周围的媒婆才会这么积极。
所以纪修然看到赵婶子脸色不好的往外走,以为是因为之前纪母给刘向说媒没成而不高兴,也没太在意,只是停下来和他打了一声招呼。赵婶子看到纪修然之后,脸上也扯出一丝笑容,和他打招呼,只不过脸上笑容看起来还是有些勉强就是了。
纪修然没把这些放心上,打过招呼之后就进去了。看到纪母的时候,发现纪母脸上的脸色也不是很好看,看了这次赵婶子来说的亲事不仅没成,还惹恼了纪母。纪修然看到纪母不高兴,不知道如何安慰,便只能开口转移她的注意力道:“娘,有没有吃的,儿子有些饿了呢。”
纪母一听纪修然说饿,立马起身,去厨房,边走边说:“哎呀,我儿饿了,你先在这等着,娘去厨房看看,锅里的排骨还没炖好,娘去给你弄些其他的东西先垫着,一会儿你爹他们该回来了,到时再一起吃。”
“好,娘先弄些点心给我也成。”纪修然坐到院子的石桌旁等着,他也确实有些饿了。不过被他这么一打岔,纪母的脸色也没再那么难看了。等纪父和石靖琛从田里回来的时候,纪母早就已经恢复过来了。吃完饭也没提赵婶子的事情,纪修然便也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三天后,纪母便物色到一个好人家的女儿,带着刘向一起出门去相看。其实本不应当事人直接出面,只不过刘向的情况特殊,纪母还是把他带去,让他自己相看一下。刘向虽然已经及冠,但相亲什么的也确实是头一次,穿上了最新做的长衫,好好的梳洗打扮的一番,看上去还挺是那么一回事。
女方是小李庄老秀才家里的孙女,这个老秀才就是当初给纪修然启蒙的先生,前几年已经去世,而他大儿子也是秀才,在镇上一家富户家里坐馆,这个女子便是这个大儿子家的小女儿,年芳二九,到了这个年纪还没嫁人,主要是因为之前订亲的对象突然暴毙,就这样给耽误了。
所以女方虽然人品很好,但是名声却因为之前的事情被连累了,渐渐的就有不好的名声传出去了,没有上门提亲的人,就被耽搁了下来。
纪母当初看中了这个女子的人品,出来名声不好之外,真的哪哪都好,其他的人选都不能和她比,纪母就特意和刘向说起。刘向也不是迂腐的人,而且和纪修然待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多少受到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这种克夫什么的名声,他也不是很在意。便同意相看一下。
见到人之后,顿时更满意了,回来便把亲事订了下来。因为双方年龄都大了,便想着尽快成亲,婚期便定在三个月后,正好过完年,还没开始忙活的时候。
三个月的时间,准备婚礼也足够,纪母带着纪大嫂和纪二嫂,连带着刘莹一起准备,婚房就是之前纪修然分给刘向两兄妹住的小院。订婚的时候刘向请来了族里的族老,根本没人通知刘向的父亲,等婚事定下之后,刘向才通知了一声,刘父虽然很生气,但也没有办法发作。刘向也并不在乎他的态度,到时候举行婚礼的时候,他来不来刘向也无所谓。反正族里会派人参加就行。
纪家虽然一片喜庆,人人都忙碌都很,但这些和纪修然没多大的关系,当初纪修然自己结契的时候都没有忙活,别人的婚礼,纪家人更不会让他插手了。纪修然便还是和以前一样的节奏,看书,上课,有时间还和石靖琛去大青山上爬爬山,锻炼身体。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的过着,在刘向的婚礼到来之前,他们先迎来了新年,刘向的婚礼已经准备的差不多,纪家人都停手准备过年的事情,纪修然和石靖琛也开始忙碌起来,主要是准备年礼,给该送的人送去。其中先生那里和曾老爷子那里,纪修然都要亲自走一趟。
先生还说按照惯例,在纪修然拜见了师母之后,就把人带回了书房,考校学问,同时也给他讲一些京城见闻,开阔纪修然的眼界。这些东西虽然对考科举没什么用,但是以后到了京城说不定就能又大用处,而且曾君辉明年就要进京开拓市场,这些消息对他来说还是有用的。
席先生的人脉关系很广,打听到的东西都很深入,普通人没门路是打听不到的。纪修然知道先生早已远离是非之地,并不会关注京城的局势,而现在能知道的这么清楚,应该是最近专门找人去收集的,他明白先生的用意,所以他听的很用心。
师徒两人从书房出来的时候,天色已近午时,师母已经准备了午膳,纪修然也就没有过多推辞,便留下来用膳。因为没有年轻女客,便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男女没有分桌,一桌用膳。
大红和二红在下首坐下,现在两姐妹已经在师母这里将近一年,改变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大红,一行一动之间已经完全像是大家闺秀。从内往外散发出来的自信,也让人感觉到她的改变,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可谓是脱胎换骨。
而二红也改变很多,也变成了一个小小淑女,很难想像一年前,还是那个不依着她就打滚耍赖的小土妞。不过没变的一点,就是见到家里人,还是会撒娇的小娇女,不失小孩子的天真活泼本性,可见师母教导的很用心。
今天他们两人来除了要送节礼,也要把两个小姑娘接回家,现在都已经小年了,学堂都已经放假,几个皮小子知道纪修然要进城,还闹着要来,但是纪修然没同意,就是想着要接两姐妹,做不开的问题呢。
吃完饭之后,众人移到大厅喝茶消食,师母拿起茶杯轻抿一口,颇为惆怅的说:“有两姐妹在,我这段时间觉得家里热闹了许多,这次红苑和红英离开,必定恢复之前的冷清,想想还颇为不习惯。”
纪修然听了之后,心中一动,说:“既然如此,老师和师母不如去青山村过年,反正住的地方是现成的,房里有地龙,也不会冷,村里都种大棚菜,吃新鲜蔬菜也方便,人多也热闹的很。”
师母听后,很是心动,转过头看向席先生,众人也一起看向先生。先生沉吟了一下,说:“可”
师母便兴奋的交待王妈妈他们去收拾东西,因为决定的仓促,一时之间东西没有那么容易准备齐全,纪修然和石靖琛就带着大红和二红先回去,先生和师母等到东西收拾好了之后再出发。
纪修然便让石靖琛带着大红和二红去买年货,自己则去了曾府送节礼。曾君辉这两年一直在外面奔波,等到年根底的时候才会回来,今年更过分,听喜贵说,前一段时间曾君辉跟着新结交的商队跑到关外去了,过年的时候都不一定能回来。
纪修然这次来送年礼还是曾老爷子接待的,老爷子一年没见,还是那么的精神矍铄,看起来起色很好。乐呵呵的和纪修然说话,听到纪修然提起送来的好酒,眼睛发光,还像老顽童一样的,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欢喜不已。
纪修然送了年礼和老爷子说了几句话之后便告辞了,这时候石靖琛正好买完年礼,驾着马车过来,纪修然上车之后,几人便驾着马车回村了。
腊月二十六的时候,先生和师母终于来了,他们到的时候,纪家正在炸肉丸,年糕等到过年吃的炸货,纪修然带着石靖琛和纪家两兄弟去帮忙收拾东西,师母则带着王妈妈她们一起去纪家帮忙。
一家人一起忙活,年味瞬间就足了起来,师母平时在家是不会下厨的,但是在纪家便没了那么多的讲究,也上手帮忙捞丸子,而且吃一口刚才锅里捞出来的丸子,感觉特别的美味。并不是因为纪家的丸子多好吃,而是这种氛围的感染,让食物变的更香甜。
今年过年有先生一家在,感觉比以往热闹了很多。一家人一起过了一个热闹而温馨的年。
过完年之后二月初六便是刘向的婚期。纪家开始进行最后的忙活。刘向这个准新郎也开始紧张起来。婚礼前一天,刘向找到纪修然,“纪兄,明天的流程你都记得吧,可不能出错呀”,纪修然点点头,这个问题头都问了三遍了,纪修然理解他紧张的心情,每次都很有耐心的回答。
“那就好,那就好。”刘向得到纪修然肯定的回答之后,放心了下来,安静的坐着一边,过了一会儿,又开口道:“明天一起接亲的人都找齐了吧?”
纪修然点点头,这都到什么时候了,该安排的该找的早就安排好了,“你放心吧,找到都是学堂里面的学生,不会误事的。”
“那就好,那就好”刘向又安静了下来,又过了一会儿张开嘴想说话,被纪修然抢先一步:“你放心吧,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了,所有的流程都在这里,不会出错的,一定让你顺顺利利的拜堂成亲。”纪修然点点自己面前的册子,向他保证。
“这些流程和人员安排都不是你这个准新郎该操心的事,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回去好好收拾自己一番,早点休息,养足精神,这样明天才能精神饱满的去迎接新娘子。”纪修然阻止刘向想开口的意图,明确指出他现在应该要做的事情。刘向听了之后,点点头说:“纪兄说的对,我要好好休息才行,那告辞了。”说完便快步离开了,看起来像是急着去休息了。
纪修然见他走了,终于吁出一口气,他虽然理解刘向激动的心情,老树终于要开花了嘛,可以理解,但是被他一遍遍的折磨,也着实有些受不了,终于把人送走才有心思开玩笑,和石靖琛说:“没想到一向稳重的刘兄,也会有这么失态的时候,不知道今晚能不能睡着。”
果然,第二天新郎官出来的时候,盯着大大的黑眼圈,不过精神看上去倒是不错。可能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吧。
热热闹闹的把婚礼办完,纪家又恢复了以前的安静。
第 65 章
这天,刘向找到纪修然,纪修然奇怪的看着他,不知道这个新婚燕尔,不回家陪媳妇,找他干什么?
“纪兄,我找你是想你帮我做媒?”刘向直接说明来意。纪修然挑眉说:“你不是刚成婚吗,做什么媒?”
“不是给我,是我妹妹,刘莹。”刘向解释说。纪修然了然的点点头,说起来刘莹已经快及笄,确实该考虑说亲的事情了,不过说媒可不是他擅长的事情,“你应该去找我母亲,或者让你媳妇操心。”
“我知道,只不过想让纪兄帮我探探男方的口风。”刘向不好意思的说道,毕竟他是女方,在亲事上应该要矜持一些的,但是他们兄妹两人情况特殊,如果他不操心他妹妹的事情,便没人操心,他担心妹妹被耽误,才会这么着急。
“令妹年龄尚小,何必如此着急。”纪修然劝慰道。刘向讪讪的说:“男方年龄不小。”
纪修然听他这样说,也很好奇他看着的妹婿是哪个了,“你到底看着哪个?”
“就是赵山。”刘向也不再卖关子,如实告知。纪修然吃惊的瞪大眼,没想到刘向的眼光如此清奇,也不是赵山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而是赵山和他们是同龄人,这年龄差距有些大呀。
“我知道年龄相差颇多,但是这样的男子才可靠,莹莹幼时受过颇多的磨难,希望嫁人之后,能够顺遂,赵山便是最合适的人选。还望纪兄出手相助。”刘向向纪修然详细的解释了一下。
纪修然赞同的点点头,女子嫁人确实要仔细斟酌一下,赵山除了年纪大了一些之外,确实是个好人选。以前因为家里条件不好,还背负一个坏名声,所以一直也没有说亲,而现在他自己上进,赚了不少银钱,生活变好了很多,但还是没人给他操心婚事。
这样想想,这倒真是一桩好姻缘呢。纪修然点头答应帮忙,刘向感激的谢过他。
纪修然既然答应了就立马找到赵山,问了他的看法。赵山怔愣了一下之后,便很欣喜的答应了,他都做好要单身一辈子的打算了,没想到还会有人看中他,当即便什么都没说的答应了下来。
纪修然都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双方同意之后,便换了庚帖,把婚事订了下来,婚期订到明年刘莹及笄之后。
纪修然过了一把媒人瘾,高兴的很,得意洋洋的和石靖琛炫耀,石靖琛宠溺的看着得意的纪修然,心中欢喜,在外人面前总是一副稳重模样的纪修然,只有在他的面前才会偶尔露出这么活泼的模样。
很快就进入了三月份,阳春三月,春意盎然,山花烂漫,纪家山头上的果树也都开花了,今年的酿酒季又来了。这次纪修然也参加了进来,之前石靖琛学会了酿酒之后,纪修然都是把这些东西交给他去做,自己则当甩手掌柜,但是今年不行。
明年这个时候,他们两个要进京赶考,所以明年的酿酒工作就不能兼顾,今年要趁着这个机会把纪父和纪大哥和纪二哥教会,不能耽误明年的酿酒。所以纪修然也抽空过来看着,顺便教一教他们三人。
纪家的酒卖的越来越好,需求量越来越大,纪修然在年前的时候,就把自己山头后面相连的那座大山头买下来了。那座山头是前面这座山头的五倍大,足足花了纪修然一千五百多两银子。
石家兄弟在年前的时候就已经带人把上山收拾出来一块地方,山头太大,只能一片一片的分开收拾,现在收拾出来的那片地方,也都已经种好了果树,这座山头最好的地方,就是山上有一个泉眼,灌溉方便,完全不用从山下引水。前面小山头上的果树,都是从山下引水灌溉,还好有水车汲水,省了很多力气。
就在纪修然忙活酿酒的时候,刚离开半年的舒公子又来到了青山村。这次舒公子没有直接去大青山的山头上,而是来了纪家。
他来的时候纪修然正好在家,看到他,纪修然起身相迎:“舒兄,多日不见,别来无恙呀?”
舒明晏淡淡的点点头,“嗯”了一声,算是回答,纪修然也不甚在意,这个舒公子就是这样的人,并不喜欢客套话的寒暄,纪修然也就不再和他客气。
“舒兄,怎么这个时节过来?”
“各处的景色都有季节之分,这次过来是看春景,顺便给纪兄道喜。”说完拿出一个卷轴递给纪修然,纪修然接过来,顺手打开,是舒公子的画,画的是一副山水,并不是大青山的景色,不过也可以看出是一副佳作。另外还有一方砚台,对于纪修然来说算是很合用的东西了,纪修然笑着和舒公子说:“让舒兄破费了。”
舒公子不在意的摆摆手,这些东西对他来说不算什么。纪修然中举的事是他来到这里才听说了,礼也是现在他身边能拿出来最合适的。
“纪兄喜欢便好,等明年三月纪兄到了京城,在下自会好好招待纪兄。”
“哦?明年舒兄也去京城?”
“不出意外,明年春闱的时候,在下也在京城。”
纪修然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他之前听席先生说到过舒公子的家世,祖上曾出过“一门四进士,父子皆探花”的江阴舒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但是到了舒公子父亲这一代却没有出彩的子弟,已经开始呈现没落之相,特别是在舒公子的祖父去世之后,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只不过对舒公子的影响不大,一个是因为舒公子本身的才能,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很高,名声也很响亮,再一个是舒公子的母亲出自侯府,武安候家的嫡女,有一个侯爷外公,底气还是很足的,而且他们家在京城应该是有宅子的,他去京城也没什么奇怪的。
“这次过来还有一事相求。”舒公子说出自己的来意,“不知纪兄这里之前送给我的酒还有没有,京里外租过寿,我想送一些给他。”舒公子可能不是很习惯这样直接找人讨要东西,说的时候,有些赧然。
纪修然了然的点点头,说:“这事好说,需要多少尽管说就是了。”酒这东西,他还是拿到出来的。而且今年他要扩大酿酒量,现在有了机会能够把自己的酒推入京城的贵族圈,他是求之不得的。他家的酒现在虽然名气有一些,但也多是在江两岸的几个城里,曾君辉生意覆盖到的地方,而京城那么远的地方还没有多少人知道。有了舒公子的这次帮忙,等曾君辉以后把生意做到京城的时候,事情就容易多了。
“此次要的量多,我会出钱买,不过希望纪兄给一些顶级好酒,品质起码要和上次纪兄送给我的那些等同。”
纪修然想了一下,点点头,“需要多少?”上次送给他的那些酒确实是品质上乘的一批,存货还有一些,并不是纪修然这里最好的酒,所以纪修然也不心疼。直接说:“不用买,我送你便是。”
舒公子本想推脱,当看纪修然确实没有勉强的情况下,也便答应了,纪修然还送了一瓶他存了三年的金酒给他,这才是纪修然手里最好的酒,舒公子很欣喜。走之前还专门画了一副青山村的全景图送给纪修然,图上画出了石桥,桥头市场的热闹,纪家学堂和大青山的一脚,把青山村的真实都体现在了画纸上,纪修然很喜欢。
送走舒公子之后,纪修然抽空盘点了一下自己名下的产业,想着之后进京大概有半年时间不在,这些事情都要交待清楚。山头都是石家兄弟在负责,现在多了一座大山头,事情也多了很多,不过石家五兄弟都过来帮忙,还是能够忙的过来的,所以山头的事情还是都交给他们管着,有解决不了的就让他们来找纪父。现在纪修然把家里的事情都交给了纪父。本来纪修然是不想纪父这么劳累的,但是纪父不愿意,长期做农活打猎的人,身体健壮的很,他一点都不觉的劳累。纪修然看着身体硬朗的纪父,也就答应把事情都教给他了。
那被纪修然圈出来的十亩地和荷花池被吕师兄要去了,纪修然想到他在农经水利上面多有研究,便给他,让他随意折腾。而其他的田地都是纪父在种。
学堂还是刘向在负责,虽然现在他还要分心准备大后年的秋闱,但是纪修然想着等他这次春闱过了之后,不管是中不中,他都会回来。考中了,他也不要选官,直接回来安心当自己的教书先生就好了,如果没考中,他也要回来管理自家的学堂,顺便准备三年后再考。所以不管中不中也就是再耽误刘向一年的时间,纪修然便可以把事情接过去,全心全意的管理学堂。
造纸坊在这么长时间的实验改良下,终于可以造出和市面上卖的差不多质量的好纸,只不过纪修然还是纸的质量不够好,对外没有竞争力,没有对外销售,一直都是自产自销,所以造纸坊,虽然一直有在生产,但是没有收入。赵山心中内疚,一直都很努力都在改良造纸方子,希望能够造出超高质量的纸,到时候便可以对外售卖了。纪修然也很放心赵山做事,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造纸坊的事情还是赵山负责。
而石灰窑和砖瓦窑就完全不同了,因为之前新院子里面用的建材都是石灰窑和砖瓦窑出产的新建材,白墙红瓦的建筑在一堆土黄的建筑群中特别显眼,所以即使纪修然没有可以的宣传石灰和红砖瓦,附近的村民也都知道了纪家新出产的这些新东西。
这一段时间这两个地方的订单早就被预定到年后去了。红砖的质量虽然不如青砖,但是价格便宜呀,村里条件变好的很大人家早就想着要盖砖瓦房了,有了这样的好东西,他们当然都抢着去买了。
一时间砖瓦窑的生意好的不得了,只不过人手有限,产量不足,只能先预定,这样一来,砖瓦窑年前的产出就都被预定出去了。
虽然砖瓦窑的事情多,但是李晨他们做的还是很好的,纪修然也就继续让他们管着。只不过这几个地方的账都交给了老账房管,纪修然这样做倒不是不信任几人,只不过也是怕财帛动人心,以防万一而已。
实验室的事他交给了周俊,清越道长则给了一下特权,方便他研究自己的古怪丹方。
第 66 章
忙完这些,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农忙时节,这几天纪家人除了要读书教学的纪修然,其他人都在田地里面忙活。这天下了课的纪修然走到自己家附近的拐角处的时候,便听到前面传来的喧闹声。
转过拐角就看到十几个人围住他家门前。这个时候村里的人都在田地里面忙活,没有下田的也要去桥头市场出摊,纪修然想不出有谁谁会这么闲的围在别人家门口。
他看了一圈,基本都是不熟悉的人,他虽然已经在青山村待了两年,但是村里的大娘婶子的还是有很多叫不上的,再说那些年轻的姑娘,他更是没有几个认识的了。所以这些个他不认识的人,应该是平时和他家没有什么交情的人。
只是不知道他们今天为什么围在他家门口。看着围了一圈的女人,他一时之间有些进退两难了,就在他决定暂时不理这些人,调头去田里看看的情况的时候,人群中有人叫了一声:“纪举人回来了呢,秀萍别哭了,有什么就直接找纪举人说。”
围着的那些人呼啦的散开,真好露出之前一直被围在中间的人,一个年轻的女子。纪修然看了一眼,发现并不认识,蹙眉不语,不管发生了什么事,被陌生人堵着门口哭,总会让人心中不快。
那名女子被簇拥着,看向纪修然,却什么都不说,只是看着他一直哭,纪修然没他哭的莫名的感觉很烦躁。一个陌生人看着你,什么都不说,一直哭哭啼啼的,再好的修养也要容忍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