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灯叙

▶专注收集耽美小说网站

第65章

第65章
船上的士兵一个个弃船跳到海里,这时等着船上的士兵则跳到水里,进行击杀。

这些人就算是跳到海里,也来到及等到己方的救援,便被暗潜到身边的大夏士兵一一抹杀了。

石靖琛看到这次的突袭效果显著,便下令左右两侧的船队进行包抄。

很快对方便被他们击沉了三十艘船。

而他们这方除了小小的伤亡,并没有出现沉船。

那一边的人看到己方损失惨重,而对方只是伤了一些皮毛,便果断的下令撤退。

石靖琛看着对方撤退,抬手阻止了自己这边船只的追赶动作。

让人打扫战场,同时把那只突袭船队上的士兵接上船,把他们的船只拖回去。

这才凯旋而归。

回到营地之后,石靖琛便下令好好修理这次突袭所用的船只,然后还下令让突袭船队的士兵和船工好好休整。

这个方法虽然有奇效,但是却也有很大的缺点,这第一点,便是伤船只,经过一次这样的突袭,船只基本上都是伤痕累累,要好好修理一番才能重新下水。

这第二点,便是对士兵和船工的消耗过高。

这么行动一次,基本上要休整十天。

要不是考虑到杀杀对方的锐气,鼓舞己方的士气,他是不会打这种消耗战的。

好在效果显著,看着围在岸上,士气高涨,欢呼不绝的士兵们,石靖琛微微的弯了弯唇。

经过这一战,对方段时间不敢随意打上门来。

只不过还会时不时的派小队人马在附近海域进行骚扰。

石靖琛也不是坐以待毙的性子,在那场大战过去之后,他手下的将兵休整完毕,他便派兵主动出击,准备给对方一个狠击。

第 180 章

石靖琛这边的进攻也成效显著,对方的船只时有被击沉的情况出现。

随着几次的激烈交战,对方伤亡数万,而自己这边也出现了几千人的伤亡。

而对方的船只则被击沉了数十艘,自己这边则没有沉船。

这个战果很是鼓舞了大夏士兵的士气,这一段时间都是士气高涨。

只不过石靖琛看着桌面上的战报,皱紧了眉头,旁边的副将看到他的脸色,迟疑的问道:“将军,可有不妥?”

石靖琛抬头扫视了众人圈,看着大家不明所以的眼神,指着战报,问道:“你们有没有算过,我们击杀了多少士兵,击沉了多少船只,而敌方现在还应剩下多少?”

其中一个人听到他的问话,仔细的在心里算了算,然后对照现在对方的实际情况,顿时也皱了皱眉头,开口说道:“这样算起来,敌方的兵力和实际上的不符。”

石靖琛赞同的点点头,说道:“就是这个道理。”

其他人都回头看着刚才发言的那人,那人便仔细的和大家解释了一遍。

这时大家才明白过来,一人沉思过后,说道:“难不成他们有支援?”

石靖琛点点头,指了指铺在桌上的海图,说道:“之前本将让刘参将探查过,这处海岛只是他们的驻军地,而他们的大本营还在其他地方。”

说完便抬头,眼神严肃的看着众人,继续道:“此次本将要派一部分人去探查这真正的敌人所在之地。”

刘参将听了他的话,立刻起身行礼,请命道:“末将愿去探查一番。”

石靖琛略一想,便点头应下,这人本来便探查过敌军后方,此次过去也算熟悉,不过还是多说了一句:“切记小心,不要被对方察觉。”

第二天,石靖琛便亲自带领五万前去骚扰对方,扰乱他们的视线,刘参将则趁机带着三万人马去敌军后方探查他们的大本营所在。

刘参将带人离开之后,石靖琛等人便更加小心的应对敌人。

虽然还是时不时的让人带队去骚扰敌人,但也小心谨慎了很多,每次都是一触既离,并不多做纠缠。

对方也没有发现他们这边营地里的人少了一些,还是每次看到他们的船只便气势汹汹的攻打过来。

待一个月左右之后,刘参将才带着自己的人回来。

连忙来到主帐中汇报情况,众人坐在营帐里,仔细的听着。

刘参将一路上小心谨慎,时刻提防被敌方的人发现,走的有些慢,但也只花了二十天左右的时间便到了。

他拿出之前绘制的海图,平铺的桌子上,语气沉重的开口说道:“以他们的船速,一趟二十多天足够,如此近的距离,随时都可以请求支援,情况对我们非常不利。”

石靖琛听了,神情严肃的盯着海图看,思索了一番,开口问道:“他们国力如何?”

刘参将面色凝重的回道:“末将派人潜到岸上的村子探查了一番,百姓安居乐业,国力也颇为强盛,但他们国土有限,兵力自然比不上大夏。”

石靖琛听了他的话,思索了一番,才下令让大家散去,独自一人留在帐中思索对策。

最后把侦查到的情况如实写下来,让人送回大夏。

对于这个小国如何处理,还要皇上定夺。

石靖琛让人送信回去之后,便还是继续之前的作战计划,带着人马去攻打敌营。

不管如何,这个小岛他们都要先攻占下来,这样才能算是取得第一阶段的胜利。

他带领自己的五万人马,浩浩荡荡的驶出驻地。

站在船头,望着远处的海面,刘壮等人站在他身边,等到他的命令。

很快他们便看到了对方的海岛,但这时忽然从对面射来一支利箭,直接朝着他们这边过来。

刘壮眼疾手快的推开石靖琛,那箭恰好射中他的胳膊。

还没待他喘口气,一旁的毛猴便一把把他推开,随后便又一支箭射中毛猴的左胸。

连番而来的变故太迅速,一时都没反应过来,这边两人便都已经双双受伤倒地。

石靖琛被刘壮推开之后,站稳便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面色黑沉的下令:“全体警戒,来人把伤员带去医治。”

随后拿出千里眼对着对面看去,恰好看到对面领头的一艘船上,正站着一个身穿金甲的人手持大弓正要开弓往这边射箭。

石靖琛微微眯了眯眼,对着身后一伸手,接过自己的弓。

他的这把弓是特制的,射程要比船上配备的□□要远,但因为箭支也是特制的,数量有限,他平时的时候都很少开弓。

但这次对面出乎意料的来了一个神箭手,两箭便伤到他这边的两人。

面对这样的局面,他自是要好好还回去。

快速抽出两支箭,放到弦上,随后拉开姿势,对着对面射去。

一支箭恰好击落对方的箭支,一支箭恰好射中对面的弓箭手。

对面弓箭手当即便受伤倒下了,这样对面的射击也停止了。

但石靖琛并未停止,他继续抽出三支箭,放到弦上,射到对面,一直射中舵手,一支射中旗手,一支射中风帆的缰绳。

经这一系列的变故,对面的船上顿时陷入了混乱。

石靖琛趁着这个时机,下令全速前进,对对面的敌人进行了全力的攻击。

他的这两发连射箭,很好的鼓舞了自己士兵的士气,和对方交战的时候,都表现的十分勇猛。

对方对着这群如此迅猛的队伍,实在不敌,便撤了回去。

石靖琛乘胜追到里岛一百海里的地方,才停下来,没有前进也没有下令回去,而是停留在这片海域,让人对着对面的敌人叫阵。

对面虽然面对这样直接的挑衅,气愤不已,但也再没有出来应战。

此时对面的营地里,因为之前那个弓箭手的重伤而陷入了低迷。

这人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将领,而是今天才来到海岛营地的宥王,是他们王上最喜爱的儿子。

这次过来本想凭借自己高超的箭术立一功,没想到才一出去,便深受重伤,被人又抬了回来。

此时敌营主帅看着昏迷不醒的王爷,头发都要愁白了,哪还有心思关注对方的挑衅。

石靖琛带人在敌方驻地大门口叫嚣了一个时辰,看对方确实不理会他们,便下令撤退。

此时战局已定,他才抽空来到下层船舱,专门开辟出来的病房探望刘壮,毛猴等人。

他甫一走到门口的就听见,屋里刘壮粗声粗气的呵斥声:“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你就躺着消停点吧。”

随后又传来毛猴不服气的声音:“我现在觉得好的很,我要出去多杀几个蛮子,才能报我和你这一箭之仇。”

随后便听到另一个声音,严厉的喝斥他们道:“你们两个都给老夫消停点,一个胳膊废了,一个差点人都废了,还想干什么,再乱动老夫就让人来把你们绑在床上,都老实呆着,没有老夫的命令,谁都不能下床。”

石靖琛听着两人中气十足的声音,心里放心下来,推门走进去,此时正被几个药童按在床上的二人,顿时顿住动作,转头看过来。

待看清楚来人之后,便要挣扎着起身行礼。

石靖琛抬手止住他们的动作,一旁的老者和众药童则依次给他见礼。

石靖琛虚扶了一下,让老者起身,问道:“耆老,他们情况如何?”

这耆老便是他们随军的军医,医术了得,听到石靖琛的问话,眼神晶亮的说道:“这刘千总只是皮肉伤,养养便可以,只是这毛班头伤到要害,本来老夫也无能为力,好在刘千总拿出来一颗救命药丸,现在也无甚大碍,小心将养,十天之后,便可以上阵杀敌了。”

说完便转头看向石靖琛,笑眯眯的问道:“听说这救命药丸是石将军赏的,不知老夫可有幸一观。”

石靖琛听到耆老的话,转头看了那两人一眼,笑了笑说道:“耆老要感兴趣,石某送上一颗便是,只是这药方是密方,不能随意告知。”

耆老笑着捋了捋胡子,说道:“这是自然。”

随后石靖琛便从自己怀里拿出药瓶,取了一颗递过去,耆老接过来,便如获至宝的走回自己的舱室研究起来。

石靖琛这才走到两人床边,问道:“可有不适的地方?”

刘壮和毛猴都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回道:“伤口已经无大碍,身体也感觉良好,只不过躺着床上,有些无聊。”

石靖琛淡淡的抬眼扫了他们一眼,才冷冷的说道:“躺不住也要躺,伤好之前你们的训练都暂停,好好养伤。”

说完也不再理会听到他的话,面色悲戚的两人,从刚才的药瓶中拿出两颗药丸,一人递给他们一颗,让他们收好。

这一次如果不是两人,说不定身受重伤的就是他自己了,一颗药丸而已,和救命之恩比起来,不值当什么。

回到营地之后,便有人上前报告,补给船到了。

石靖琛听后,立刻下令让军需官去清点物资,自己则接过来人送上来的信件,快步往主账走去。

他之前已经看到封面上的字,这分明就是纪修然的字迹,知道是修然写给自己的信件,当即便顾不上其他,一心想要先回去看信。

其他人站着他的身后,看到他如此火急火燎的离开,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茫然。

最后还是副将大人开口道:“大家也都累了,回去休整一番吧,晚上做些好吃的,庆贺一番。”

不管是今天小胜一场,还是因为新物资到了,都应该做顿好的,让大家好好吃一顿。

 第 181 章

石靖琛回到营帐,顾不上退去盔甲,便坐到桌案后面,迫不及待的打开信件。

小心翼翼的从里面拿出三叠纸,其中一份是物资清单,一份是公事口吻的公文,另一份才是纪修然写给他的家书。

其实本不应该如此,公私不分,但作为筹备物资的官员向主帅汇报公务理所应当,而顺手夹带一些私信,也算是两人的情趣吧。

石靖琛把另两份文件放到一旁,拿过纪修然写给他的家书,仔细看起来。

纪修然把他走后家里的情况说了一些,嘉宝在学堂得到了先生的夸赞,纪父纪母在院子里开了好几块菜地,等等。

都是一些琐碎而温馨的事情,却看的石靖琛眼神温柔。

看完一遍又忍不住重新看了一遍,每字每句都看的仔仔细细,认认真真。

就这样看了三遍,才恋恋不舍的放下,轻叹一声,压下心中因为信里的文字而勾起的思念,拿出纸笔,认真的写回信。

与此同时,石靖琛派回大夏请求支援的船只也到达了津口港,船上的通讯兵到港便马不停蹄的进京,把奏章送进宫。

同时也把石靖琛写给纪修然的家书送到了纪府上。

信送到的时候,纪修然和嘉宝都恰好休息在家。

收到信,当即大家便都聚到大厅,纪父纪母和嘉宝都面色期待的坐在那里,看着纪修然的动作。

纪修然小心的打开信封,拿出里面的信纸,展开,抬头看了看坐在对面的几人着急的神色,也不再耽误,开口念起来。

“爹,娘,修然,嘉宝:

展信佳,琛历时两月有余,到达小岛驻地。

此地虽地处偏僻,但却林木水草丰足,风景独特。

更有海鱼可以食用,生活颇为便利。

……”

随后石靖琛又说了几个有意思的小事,还介绍了特别的大夏所没有的植物,分享了训练士兵的趣事。

读完前面这些都是写给大家的,纪修然瞟了一眼剩下的几张单独写给自己的,便停了下来。

通篇都是轻松愉悦的事情,纪修然脸上也露出轻松的神情。

同时在一旁听着的纪母纪父,脸上的表情也都放松了下来,他们这一段时间一直都忧心石靖琛的状况,都没怎么睡好。

听着纪修然停下来,纪母这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面色轻松的说道:“娘终于放心了。”

看着自己养大的孩子,一个人带着兵去往那么远的地方,打仗,她心里很是担忧,但看到自从石靖琛离开之后,便闷闷不乐的儿子又不敢表现的太明显。

现在得到确切的消息,也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了。

纪父也笑眯眯的敲了敲自己的烟锅子,乐呵呵的说道:“是呀,听到二牛说没事,爹也放心了。”虽然知道大多是报喜不报忧,但现在能得到他传回来的消息,就足够了。

嘉宝也笑弯了眼,脆生的说道:“父亲是最厉害的,一点能够打败敌人。”

纪修然听到他如此信心满满的宣言,笑着看了他一眼,也赞同的点点头,说道:“嘉宝说的对,嘉宝有什么要对父亲说的,便去写下来吧,一会儿爹爹帮你送出去。”

嘉宝听了,顿时双眼闪亮的看着他,惊喜的问道:“真的吗?爹爹,嘉宝也可以个父亲写信吗?孩儿有好多话要对父亲说呢。”

纪修然笑着看着他,肯定的点点头,说道:“你想说什么便都写下来吧,到时候爹爹看过,没问题便可以送出去。”

嘉宝重重的点了点头,立刻起身往自己院子跑去。

纪父纪母看到他猴急的模样,也都乐呵呵的笑了,笑过之后,纪母也站起来,说道:“我去准备一些二牛喜欢的吃食。”

纪父也跟着站起身,说道:“我也去看看有什么可以送去的。”

二老相携着离开了大厅,独留纪修然一人坐在那里,渐渐的收敛了自己的笑容,眼含思念的继续看着余下的那几张信纸。

石靖琛单独写给纪修然的信中,除了表示了分开这段时间的思念之外,还说了一下现在大概的局势,并且也提了提请求支援的事。

纪修然看完之后,皱着眉头,沉思了一番,便走到自己书房,提笔写了一封信,让人送出去。

既然石靖琛请求支援,那便表明那边的局势比想象的还要严峻,他要想办法帮他一下。

其他的他也做不到,但找一下可以帮上忙的人在皇上面前进言还是可以的。

此时的皇宫御书房,石靖琛的奏章已经摆在了皇上的案头。

虞铣正坐在御座上,看着奏章里的内容,面色冷硬。

此时门外传来通报声:“内阁大臣公孙大人求见。”

虞铣面露诧异的顿了顿,才开口道:“宣”

随着门外宫人的宣召声,公孙子瞻举步走进御书房。

虞铣此时已经回复平静,随意的靠坐在椅子上,看着走进来的公孙子瞻,随口问道:“子瞻怎么这时过来了?”

公孙子瞻面色淡定的行了礼,才开口回道:“臣听说前线的战报传来,故特意赶来。”

虞铣听了他的话,微微扬了扬眉头,问道:“子瞻倒是关心战事。”

公孙子瞻不以为意的淡然回道:“作为大夏子民,理应如此。”

虞铣听了,冷哼一声,说道:“当是有些人怂恿你来的吧”

说完便把平摊在桌面上的奏章,随意的抓起来,扔到公孙子瞻脚边,冷冷的说道:“你先看看这个,再决定要不要继续说。”

公孙子瞻抬眼淡淡的扫了他一眼,才弯下腰,捡起脚边的奏章,仔细看起来。

看完之后,才缓缓开口道:“如果奏章所述为真,理应增援,皇上为何而气愤?”

虞铣听了他的话,紧皱着眉头,一脸不悦的,冷冷的问道:“朕派出十万大军,本想扬我国威,现在仗还未打,倒先求起了支援,这岂不是灭自己威风,朕不应该生气吗?”

公孙子瞻抬起头,定定的看着他,缓缓的开口道:“不该。”

虞铣听到他的话,顿时觉得喉头一噎,当即微眯着眼看过去,语带冷硬的低声喝问道:“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公孙子瞻并没有在意他的眼神,只是淡定的开口说道:“凡两军交战,均讲求势均力敌,少数时候,实力悬殊,用尽智谋才能够以少胜多,然此时我大夏国富军强,为何要以少数对阵多数,而有军力不增援。只因国君的一时意气,便要枉送十万士兵的性命吗?”

虞铣被他的反问弄的有些哑口无言,虽然被他的话说的有些触动,知道自己之前的气愤有些无理取闹,但想到自己是一国之君,还是要面子的不肯低头,心有不甘的瞪向他。

公孙子瞻看他如此,有些失望的闭了闭眼,才复又神情郑重的看着他说道:“皇上是天下最尊贵的人,本应可以随心而为,但您也是一国之君,做的决定会影响整个大夏,臣不求改变您的决定,但希望皇上在做决定的时候,能够三思而后行。”

说完之后也不再看虞铣的反应,便径自行礼告退了。

虞铣看着如此毫不迟疑转身的公孙子瞻,面上露出一瞬的不悦。待看到那人竟没有任何要回头的意思,顿时面色铁青,浑身的戾气释放出来,弄的御书房上值的宫人都噤若寒蝉。

虞铣独自一人坐在御案后面,气愤了很久,才渐渐平静心情,想到之前公孙的话,开始反思自己最近的所作所为。

他回想着父皇曾经说过的话,他曾说过:一国之君,虽身份最为尊贵,但也不能为所欲为,凡事都要谨慎,因为你所做的决定关乎百万性命。

现在想想他必须承认自己这一段时间的行为确实有些激进,不够谨慎,好在还有一个敢于直言的子瞻陪在自己身边,不然等着自己发现,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舒了一口气,之前对于公孙那一点点的不悦,也都消失了。

反省过后,想明白过来的虞铣便心情颇为舒畅的,拿过刚才被公孙子瞻小心的放在案头上的奏章,重新细读起来,之后便传人进来,下旨召来了兵部尚书商议对策。

纪修然听到朝廷派出援军的消息时候,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当日他写信给公孙,本意是想他在皇上问起的时候说一句好话,没想到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公孙子瞻也早就发现皇上最近的想法和行为的改变,早就想找个合适的时机觐见。

这次收到纪修然的信,便知道时机来了,没犹豫便进宫求见皇上。

好在皇上虽然强势了一些,却也是一个合格的好皇上,公孙子瞻的直言,他也都听了进去,之后自己做决定的时候,也愿意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颇为谨慎开明。

石靖琛那边这一段时间也颇为轻松。

之前他一箭把对方的宥王射成重伤,对面的士气受到沉重的打击,这一段时间都很消沉。

就连时不时派人出来骚扰的事都没有了。

即使他们主动去挑衅,他们也不再应战。

两方算是暂时的休战了。

如此一来,石靖琛便下令让自己的士兵留在驻地里,在附近的海域加紧训练。

为接下来的大战做准备。

……

第 182 章

日子在纪修然忙碌,和石靖琛带领人加强训练中飞快的过着。

这天,纪修然回到纪府,刚下马车,有福爹便上前通报道:“主子,有个自称苏知意的书生上门,说是要谢恩。”

纪修然顿了顿,有些意外的挑了挑眉,才交待道:“把人带到会客厅。”

说完便抬步走回自己院子,换下官服,才来到会客厅见客。

说起来这苏知意还是他在云州任职的时候,十分看好的下属,之前回京之后还想着写封举荐信的。

打算这次述职过后,便推荐他去商税司任职,没想到他还没来到及行动,这人便犯了事。

说起来这人也算是有政见,有风骨的读书人,没想到会糊涂到牵扯进漕运司的案子中来。

王成林这次巡查受到皇上的指示,某些地方,某些人都要特别关注,这漕运便是其一。

当初宫变的时候,漕运司总使便牵扯其中,事败之后,虞铣登基,为了朝政稳固,只处理了漕运总司,而未动整个漕运。

现在根基稳了,该处理的,便要一一清算过去了。

这头一个要针对的便是漕运,这漕运这几年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之前因为开通海运而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漕运便收敛了一些,待时间久了,便又故态复萌。

这次因为实行商税新政而取缔很多关口,其中也涉及到漕运,这些人本应谨慎些,谁知他们此次不仅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的勾结各地地方官,私自增加漕运收费明目,强征暴敛。

弄的漕运两岸的百姓苦不堪言,而又上告无门。

这苏知意负责的云北县因是漕运的起点,自然便成了漕运司拉拢的重点对象。

本来这苏知意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拉拢的人,但耐不住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

最终苏知意被逼无奈,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谁知便这么倒霉的碰上了,这次钦差大臣巡查,着重调查漕运的事,把他们所犯之事都调查了一个一清二楚。

漕运上的那些犯事的人都被捋了下来,和这些人有牵扯的地方官也都纷纷落马。

这苏知意便倒霉的也被一起处理了。

好在他牵扯的不是很深,还有转寰的余地,纪修然知道之后,便走通了路子,把他保了出来。

但这样一来,虽然性命无忧,但他的仕途也便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