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正月里来
“小时候没钱给他买小鞭炮玩儿,”老肖婶子将锅里填满了水,盖上了锅盖:“大了懂事了,就不玩了。”
因为知道玩不起,家里也没有那个闲钱,给他买这个小鞭炮玩儿,还有摔炮儿,都是笑哥儿最稀罕的玩意儿。
现在可倒好,铁青给他兜里头揣了不少的小摔炮儿,手里拿着一根香,好几挂小鞭炮,让他点着玩儿。
笑声咯咯的,脸都笑红了。
一夜烟火漫天,新年到了。
第二天正月初一,大家吃了早饭,相互拜年话之后就去睡觉了,昨晚熬了一宿,都累着了呢。
初二、初三是回娘家的日子。
笑哥儿穿着新衣服,赶着一挂马车,回娘家了。
看到他回来,老肖婶子都笑了:“离这么近,你这还赶一辆马车啊?”
“是东西多,我怕相公累着,不拎着来了,就直接赶马车来。”笑哥儿跳下马车,蹦蹦跳跳的快乐的很:“娘,给您拜年。”
笑哥儿在家里头,还是最小的那个,谁都给他百年的红包。
老肖两口子给他和铁青,一人二两银子的红包,在农家这可是个大红包了。
同样给了肖伟跟李军,一个大红包,是三两银子,比给铁青和笑哥儿多。
老肖婶子做的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排骨炖豆角干儿,大鹅子炖土豆。
爆炒了个白菜片儿,酸辣土豆丝,肉骨头烩酸菜,油炸花生米。
还炖了个鲢鱼跟鲶鱼,大酱炖的,这叫“连年有余”。
这都是硬菜啊!一看老肖家就很有钱。
牛肉大葱馅儿的蒸饺,老肖婶子知道,这是铁青爱吃的主食,不过也煮了酸菜肉的水饺,这是自家小子爱吃的。
“来,今年二老辛苦了。”铁青赶紧给老丈杆子跟老丈母娘敬酒,这二老可是他们家的定海神针。
“嗯,喝!”老肖头儿乐了:“今年我们过了个团圆年,肖伟回来了,你俩成亲了,好事儿,喝。”
今年老两口儿高兴啊!
哥儿出嫁了,小子回来了,他们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啦。
“大舅兄少喝一些,明年开春儿,我去山里头,打两头母鹿,给您整两块鹿胎膏,那个更补身体。”铁青给肖伟的碗里头,倒的是米酒。
这米酒东北没有,是南方来的商队,自己带着喝的家乡米酒,清淡的很,还不醉人。
笑哥儿喝的就是这样的米酒。
“还补啊?”肖伟哭笑不得:“我这补得差不多了吧?”
“差远了。”铁青又顺手给自己夫郎夹了个鸡心眼儿:“我不怕你听了生气啊,你刚回来那会儿,我就想着,你这是不是没洗脸啊?整个人灰扑扑的,可是后来发现,就是洗了澡,你也看着不干净,总是灰扑扑的,后来我发现了,是大舅兄你脸色不好,现在你看看,起码有些红润了,是吧?”
“天天这么吃,别说我了,换个人,都能被那些汤汤水水的补红润了。”肖伟嘴上这么说,还真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问笑哥儿:“哥真的气色好了很多?”
“是啊,你自己不知道?”笑哥儿咽下嘴里的东西:“没照镜子啊?”
他们家原来没有镜子,但是后来买了两个梳妆镜,老肖婶子一个,笑哥儿一个。
后来肖姑姑也买了几个,她家三个女孩子,加上她,娘四个,一人一个。
“是啊,家里又不缺镜子。”肖姑姑也道:“看着是比刚回来那会儿强多了。”
“我一个小子,照啥镜子啊?”肖伟也没那个照镜子的意思,他照镜子的次数很少,后来根本就没想起来照镜子。
他也知道自己的脸色啥的肯定不好。
只不过风餐露宿时间长了,他这皮肤也没多细发,晒得有点黑黢黢,气色好不好的,一般人还真看不出来。
但是现在不同了,他被关在家里头,不让出去,大院的门都很少出,跟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似的,愣是捂了半个冬天,能不白么!
加上这汤汤水水的进补,气色肯定好啊,哪怕不是十分好,也有三分好了。
“没事就照镜子看看,自己就知道变化有多大了。”老肖婶子道:“我反正看着是挺好。”
“我看啊,小军也补得不错。”老肖头儿看了看李军:“开了春儿,盖个房子,娶一门好亲事,我看啊,很快就能生个娃儿了。”
这么补下去,生的娃儿估计也能很壮实。
一群人哄笑,李军咧嘴呲牙:“那敢情好。”
肖姑姑却看了一眼自己的大女儿肖慧,肖慧已经十四岁了,前些年日子过得不好,这孩子长得又瘦又小,头发枯黄,整个孩子就跟枯草似的,自打她和离之后,这孩子吃的好了,睡得好了,也不用干啥重活,这几年张开了,像是一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似的,皮肤白皙,眼睛倒是随了老孟家的人,眼睛大大的,双眼皮儿。
“开春就盖房子。”铁青问他:“盖个啥样的啊?”
“砖瓦房,我好娶亲。”李军呲牙。
他连房场都选好了,紧挨着老铁家。
也沾一沾铁青的好运气,将来也能走好运。
“你想找个啥样的啊?”肖姑姑问李军。
结果李军的回答特别雷人:“我记得我姥姥生前说过,将来我要找个人成亲啊,就要找那种大屁股,大脚板儿的,大屁股好生养,大脚板儿能干活,将来生孩子能干活儿还知道心疼人儿,我姥姥就是大脚板儿!”
他倒是没说要大胸脯子的那种,不然铁青更得喷了。
看来他是哥儿姐儿都可以,不挑人,但是挑身材。
一群人嘻嘻哈哈的吃过了晚饭,收拾完了之后,没事儿就打麻将,平时是不可能打的,但这不是过年了吗?
铁青跟笑哥儿,肖姑姑跟大表妹,四个人凑一桌,大表妹还跟二表妹三表妹抱成团,姐三个商量着来。
那边,老肖头儿跟老肖婶子一伙儿,肖伟跟李军一伙儿。
两桌麻将打的那叫一个稀里哗啦啊,热茶水,好几样点心,花生瓜子和果干儿,还有少见的黑色冻梨。
用冷水泡在盆子里,一咬一包甜甜的梨子汁儿。
玩到了后半夜才散,铁青跟笑哥儿送肖姑姑娘四个回去,顺道回家去。
家里的铁力一家三口都睡了,不过给留了个小门儿。
但是铁青第二天,连带着铁力一家三口都带去了老肖家,聚到一起做饭,玩麻将,看叶子牌,别提多热闹了。
老肖家难得这么热闹的过年。
然后是肖六叔跟肖八叔家的人过来拜年,一顿发红包,吃饭喝酒,高高兴兴的过了一天,铁青又带着笑哥儿,先去这两家走礼,送的都厚礼,因为这是实在亲戚。
加上张丽娘又有了,特意单独给她送了一对儿小孩儿戴着的小银手镯,和一个银的长命锁。
她家大小子也有一套这个。
也是笑哥儿送的,他倒是稀奇的看着张丽娘的肚子:“这都第二个了吧?难受吗?”
“最早这几个月,是有些难受,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张丽娘现在怀了,也没多娇气:“不过啊,过年这段时间,油烟大,我这就有些难受,吃不下睡不着的,早上起来还想吐,都没吃啥东西,吐的都是酸水。”
笑哥儿害怕的缩了缩脖子:“哦,这么难受的啊?”
“别怕,你怀了之后就知道了。”张丽娘看了看他,小声的问:“还没好消息呢?”
笑哥儿摇了摇头:“没有呢,相公说,不急,我也去县城里,找任老大夫看过了,身体挺好的,加上我也不干啥,在家整天这么养着,都胖了呢。”
张丽娘伸手,摸了摸笑哥儿的腰:“好像是胖了点儿。”
摸的笑哥儿直躲她:“痒痒!”
笑哥儿不仅胖了,还长高了一点儿,二十三,还蹿一蹿呢。
他的营养跟上了,心情也好了,自然,这不仅长胖了,还长了点儿个头。
倒是肖宇,拉着铁青唠嗑儿:“我这都第二个了,你也努力一下啊。”
“我俩不急,才成亲一年多而已。”铁青道:“上次笑哥儿就是太急了,还想给我纳个小的,这会儿消停了。”
肖宇也乐了:“你是不急,他急啊,你们铁家就剩下你一个人了,他能不急么。”
“他才二十多点而已,周岁也才二十。”铁青道:“今年也才弱冠。”
他是想笑哥儿的身体再结实结实,要是他们努力个七八年还不成,那就是真的不成了。
这事儿大家着急也没用。
初五的时候,按照规矩,都要在家过,“破五”么,家里煮饺子,破了的饺子都要吃掉。
初六开始,就该串门儿了。
铁青跟笑哥儿一起,跟着老肖头儿,先去了老魏村长家,送的四盒礼。
东北这边的四盒礼,跟别的地方也不一样,一盒二斤装的炉果儿,一斤白糖一斤红糖;一包糖山楂。
两小坛子的酒,一坛子高粱酒,一坛子的烧刀子。
跟着老肖头儿去的不止带着他们夫夫俩,还带了肖伟跟李军一起,这俩小子也得出门来见见人了。
肖伟拎着的是二斤猪肉,两只老母鸡;李军拎了个大猪肘子。
笑哥儿单独拎了一大包的糖果:“我知道婶子家里头来人多,估计还有不少的孩子,这些糖球正好给那些孩子们吃。”
这是一大包五彩糖球,很贵的那种硬糖。
“还是笑夫郎贴心。”村长媳妇儿可是高兴的很。
这样的礼物才最得她的心,糖球很贵的,但是他们家还得准备上,因为逢年过节来的人的确是挺多,还有不少孩子。
可是过大年的时候,你总不能不给个糖吃吧?这糖可是不便宜。
笑哥儿拿了一大包来,里头大概二百多颗糖球,还是五彩的,看着就很可爱,拿给孩子们吃,正好。
其他的东西,不管是猪肉还是酒,是点心还是白糖红糖,他们家都收了不少。
可没一个有笑夫郎这么贴心的送来了他们家需要的。
笑哥儿得到了夸奖,朝铁青扬了扬眉毛,铁青朝他拱了拱手,认输了。
早在来的时候,他们俩挑东西,铁青就按照规矩挑了这四盒礼。
可是笑哥儿却挑了糖球,这东西,铁青一口气买了一口袋。
过年的时候,含一颗在嘴里头,能甜到心里去。
看着小夫夫俩甜甜蜜蜜的样子,老魏村长就跟老肖头儿道:“看看,这多好,将来伟小子也找个知冷知热的人,你这就等着享清福吧。”
“是啊!”老肖头儿最稀罕铁青的地方,就是他跟自己家的哥儿,日子过得这么幸福美好。
在老魏村长家里坐了一会儿他们就告辞了,因为有人陆陆续续的来老魏家串门儿。
同样的,作为村里的乡老,老肖头儿回到家里头,他家也有不少人来看他。
一个村儿住着,老肖头儿不仅是乡老,还是他们村儿,唯一一个地主的老丈杆子。
铁青这人脾气冷清,长相凶悍,轻易的大家不敢往前凑合。
笑哥儿是个小夫郎,能做主的也就家里那点儿事情。
所以大家都找上了老肖头儿,另外就是有那么几个,是来探探口风,看看肖伟和李军这俩大龄剩男,都想找个啥样的人成亲啊?
笑哥儿倒是想到了一个人,晚上趴在被窝里不睡觉,跟铁青嘀嘀咕咕:“相公,你说我去看看程夫郎,问问他,有没有合适的哥儿,给我哥说一个呢?”
“你咋不想找个嫂子呢?找个哥夫?”铁青一直以为,笑哥儿会给肖伟相看个姑娘。
“我哥好像喜欢哥儿,我听李军哥说过那么几次。”笑哥儿道:“我就想着,给我哥找个他喜欢的哥儿。”
“可以啊!”铁青想着,大概是因为,肖伟有个笑哥儿这样的弟弟,对哥儿也很有好感。
娶个哥儿也好,好歹哥儿不如姐儿那么娇气。
“嗯,那明天我们去县城一趟?”笑哥儿道:“找程夫郎去!”
“别明天了,咱们初十就准备一下,十一的时候,就去县城看灯了,到时候再去拜访程夫郎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