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孙旭大婚
无奈的是,这事儿她说了不算,一个败坏了名节的女孩儿,是没有资格说亲事的,如果刘家二小子不要她,那她就真的是砸在手里头了。
远嫁都不可能。
人群里头,还有一个人神情复杂,那就是良夫郎,他的肚子有点鼓,但是还没到不良于行的程度。
刘三儿扶着他,要不是关心他娘家,两口子是不会来的,结果来了就看到了一场热闹。
刘三儿这二年,的确是没少挣钱,家里吃的用的也节俭,两口子竟然攒下了一百多两银子,家中粮食满仓,不缺吃少穿,还有不少银子和铜板。
又有了孩子,两口子觉得日子过得还可以。
将来不管生了个啥,都是他们的孩子,有后了。
哪怕是个哥儿,大不了,坐产招婿呗!
一直到这个时候,刘三儿就忍不住想起自己当年,以同样的手段,甚至想生米煮成熟饭,来占据老肖家的财产。
现在看别人同样如此,他二大爷家还不如他家当年呢。
而自己夫郎这一胎,万一是个哥儿……以后没有了旁的孩子,就这么一个小哥儿……想一想,他就不寒而栗。
天道好轮回,看它饶过谁!
再看笑夫郎,身边站着高大的相公铁青,铁青一手抱着孩子,一手还搂着笑夫郎,身边的人都给这一家三口留了足够大的空间。
铁青每年收购粮食,给的价格都比外面的高一些。
这两年下来,大家看重的不只是他的身份,还有他的品行,一起来的流民那么多,也就只有一个铁青发达了。
而铁青发达了之后也没忘了村里人,带着大家一起发家致富是不可能了,但是给村里人一个方便,收购粮食的时候,价格稍高一点点……一斤哪怕高一文钱,一万斤就是一万个铜钱啊!
谁家还没有个二三万斤粮食呢。
刘三儿在后怕,可是眼前还在闹。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讨价还价,最后定了下来。
刘二家给老郭家三十两银子的聘礼,一百斤粮食,以及一匹稞马,一挂马车。
其余的东西可以按照风俗规定来。
老郭家呢,给郭晓雅陪嫁过来的银子只有十两,除却稞马和马车都要留在老郭家,粮食也要留下,但是会给郭晓雅陪嫁四套棉被棉褥子枕头等物,再给陪嫁两套新衣服,两匹大红色的绸缎,仅此而已,多了没有。
而郭晓雅在家的一些小首饰,也都要留在老郭家。
毕竟郭晓雅还有一对银镯子,一根银簪子,一对儿银耳环,一支珍珠头花,这是她所有的饰品了。
但是很明显,她家里不会让她将东西带到婆家……那点东西也值个二两银子呢!
事情就算是说定了,两家人却相互跟看仇家似的,只有刘家二小子,垂涎的看着郭晓雅,这以后就是他媳妇儿了。
郭晓雅被看的直犯恶心。
扭头就看到了孙旭,孙旭旁边的是孙空。
也是赶巧了,孙旭孙空兄弟俩今天穿了一身半新不旧的棉袄,但是洗的干干净净,他们俩在铁家那也是讲究卫生的,头发梳理得很整齐,虽然穿着一身短打扮,却也是干干净净的样子。
眉目清明,表情温和。
起码不会用那种让自己感觉到恶心的眼神……看自己。
可惜,事情已经成了定局,郭晓雅也不是啥能耐的女孩子,一哭二闹三上吊这一套把戏,家里人是不会搭理她的。
热闹看过了,大家也就散了,但是难得铁青一家三口都在,老魏村长就做主,留下几个亲近的人:“在家吃点饭再走吧,正好今天有好吃的。”
“啥好吃的啊?”铁青已经打算带夫郎孩子回去了,但是笑哥儿却让他等一等。
“在镇子上买来的驴肉。”老魏村长笑着道:“做了驴肉馅儿的饺子,吃不吃?”
“吃!”笑哥儿回答的清脆,惹来了一阵哄笑。
老魏村长家的驴肉,做成了蒸饺儿,还爆炒了驴板肠儿,凉拌了驴蹄筋儿。
醋熘白菜片儿和萝卜丝儿汤。
整整一头驴子,做了好几桌子的好吃的,笑哥儿还挺喜欢吃驴肉。
铁青这几年在这里的确是没有遇到过几次驴肉,一般的驴肉一出现,在当地就销售没了,在镇子上买来的驴肉,铁青有些好奇:“镇子上谁家卖的驴肉啊?”
“是朱老板家,他们家用的两头驴子老了,杀了吃肉,但是还有一头驴子不小心摔倒了,掉沟里头,拉出来的时候,已经要死了,没办法,只好一起杀了,我买到的就是那头摔死的驴子,老驴子肉没要。”魏大亮道:“难得有这么多驴肉,我可是花了高价呢。”
“怪不得,要是以往,这驴肉镇子上都出不去,就得被其他人买光了。”铁青恍然大悟。
镇子上的老朱家,他们家挺有意思的是,开的是个木料行,不过在当地开的,小打小闹的日子过得不错,养活大牲口不少,不过也有驴子骡子这样的东西,用来运送货物啥的,也就他们家能有本钱,一口气杀了三头驴子。
换了老孙家,十几头驴子,都舍不得杀一头呢。
吃了一顿好吃的,三口人才优哉游哉的跟着老肖头儿的身后回来,送了老肖头儿回到大将军府,肖伟正在家里大晚上的练枪呢。
他的鎏金枪在夜晚练习的时候,挽出一阵一阵的金色流光,十分好看。
送了老丈杆子回来,三口人跟大舅兄打了个招唿,就回去了,太晚了,要回去洗漱一下休息了。
第二天开始,铁青就不太关注外面的事情了,带着自家的长工们,全力以赴,自家长工们的喜事。
除去巴赫这个入赘的女婿之外,铁青家要忙活九个人的婚礼。
所有的东西几乎都是一买就九份,多啊!
刘老二家本想跟铁青他们一起买,毕竟凑在一起,十份十份的购买,可以讲价,也能清闲一些。
结果铁青根本不搭理他们,他宁愿九份九份的买,也一样的能讲价。
何况他买了九份,那些店家为了图个吉利,凑个十全十美,会多给他一份。
他用不上就放到肖姑姑的店里头去代卖,反正家里是暂时用不上了,这婚庆的东西,不能放太久,这个时代的东西都是天然的,包括染料在内,放上二三年,就该掉色了,东西不新鲜了,谁会办喜事的时候用呢?
所以要抓紧卖出去。
肖姑姑也挺有意思的,放了东西代卖,她就好好地给放到了正经货架子上,结果刘老二家的来买这些东西,没用钱,用的是家里已经养大了的鸡鸭鹅来换购。
“你要换啥啊?”肖姑姑对顾客向来是有区别对待的,刘老二家的她想来看不上眼儿。
刘老二家的拿了两只老母鸡来:“换成亲用的东西啊。”
“那你这两只老母鸡可不够。”肖姑姑看了看两只芦花老母鸡,这东西,正好给家里大姑娘拿回去炖个汤啥的,肖慧家的孩子,也能喝上两口补身体的老母鸡汤。
“我知道。”刘老二家的没好气的道:“你这些东西,没人要的话,留着也是落灰。”
“那就落灰吧。”肖姑姑也没好气的怼了她一句。
刘老二家的没办法啊,他们家马上就要办喜事了,总不能,连铁家的长工都比不起。
所以咬牙坚持,拿了家里的很多东西来换取婚庆用品。
肖姑姑算了算账,跟铁青道:“这么饿换着看似是卖便宜了,但其实还是有赚头的。”
“有就好。”铁青在肖姑姑那里拿了一些鸡鸭鹅回来,家里也不缺这玩意儿,全都杀了吃肉。
几日之后,孙家哥三个成亲。
孙家的老大老二也来了,带着家里人一起帮忙张罗,这两年他们没来过这里,但是弟弟们成亲,他们不能不来。
本以为他们在铁家当长工,能有啥出息?
可是铁家的当家夫郎,笑哥儿,却有一个好大哥,如今更是有了当官的爹娘,老肖家那都是高不可攀的存在了,笑夫郎自然是水涨船高。
只是没想到,铁家的铁青也这么能干,长工们成亲,还都有房子有车,等到多干几年,他们存够了钱,再买点田地,这日子肯定过得起来啊。
所以给人当长工也没啥,只要认干,不怕没有好日子过。
这也是铁青第一次看到自家长工们的亲戚。
不过热闹是真的热闹,孙旭是第一个成亲的人,铁青家出了十一辆马车,他家亲戚赶来了两挂马车,还有孙旭自己家的一辆马车,他的那个是新的,早就送去了老丈人家,新娘子会坐在新马车里回来,这新马车驾辕的是一匹稞马,是新娘子的陪嫁之一。
孙旭骑着马去的,跟着他去迎亲的都是一水儿的小伙子们,穿着新衣服,骑着马跟着跑,知道的是来迎亲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土匪下山了呢。
但是到了老丈人家,却是非常的给力,一路红包开道,哪怕是最小的红包,里头都装了五文钱。
这在乡下算是一个不小的零花钱数量了。
最大的红包里头包了一吊铜钱,一百枚!
一路上红包开道,乡下人不讲究那个,红包发到了手里头,拿了就打开看,发现这么多之后,惊喜的不得了。
搞得老郝家也倍儿有面子。
两个大红包,给了两个小姨子,之后就能接了新娘子家去了。
不过在走之前,俩人拜别父母。
老郝头儿跟老郝太太抹着眼泪儿嘱咐新娘子:“嫁人了就不要任性,好好地伺候丈夫,将来为夫家开枝散叶,过好日子比啥都强。”
“知道了,爹娘,女儿这就走了。”郝大丫磕了个头,才被人扶起来,上了马车。
新婚是在黄昏时分,这个时候下午了,他们的车队到了榆树村,也该差不多到了吉时,就能拜堂了。
等到人都走了,老郝太太才跟老郝头儿道:“刚开始的时候,知道咱家三个丫头都许了当长工的人家,一个个都看不起咱们家,现在一个个笑的那叫一个殷勤,哼!就龚老太太,还说让咱家大闺女给她家大小子当填房,放她的狗臭屁去吧!我家大姑娘如今这婚礼办的,老龚家倾家荡产也办不起。”
老龚家的龚老大丧妻,也没留下个孩子,龚老太太可是个厉害的婆婆,大家都说是她磋磨死了儿媳妇,以至于龚老大丧妻三年,都没能说个填房回来。
龚老太太还看上了老郝家的大闺女,毕竟老郝家的大闺女能干,身体又好,据说是个能生儿子的体格子。
老郝头儿虽然面瓜一些却坚持要给自家闺女找个合适的,而不是给人当个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