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灯叙

▶专注收集耽美小说网站

第63章     寒冬时节,天黑的比较早。

第63章

    寒冬时节,天黑的比较早。
    还不到五点,外面已经黑透,江白坐在二楼飘窗处向外张望。

    只有点点农家灯火,在黑暗静寂中昭示着生活气息。

    各家门前,还有道路上漆黑一片,特别是他想要看到的村口,更是连点影子都看不到。

    江白叹息:要是在城市,此时早已经灯火辉煌,一低头就可以看出很远,城市的繁华还有归家的身影,一览无余。

    他打开门口的灯,还有院子高处悬挂的各种彩灯,想要给沈少乾照亮回家的路。

    同时也告诉他,有人在等他回家,不会入目清冷漆黑一片。

    兴许江白急切的心情,沈少乾有感知。

    在村口的时候,他拿出手机给江白打电话,“我回来了,已经到村口了。”

    “太好了!”江白一声欢呼,随即声音落寞,“可惜我看不到,村口太黑了,看的我眼睛疼也看不到什么。”

    “闪灯。”沈少乾告诉程航,想要江白看到,“别急,以后我们村里也会有路灯,让你看的清清楚楚。”

    他看着远处高高悬挂的彩灯,那是自己给江白安的,就是怕他一个人在家寂寞,让他随时可以感受到万家灯火的气息。

    自家院子里的灯全部打开,他瞬间心有灵犀的感觉到江白在等自己,迫不及待的想要早点看到他。

    “嗯。”江白往楼下跑,“我去接你。”

    等到他把大门打开,就看见不远处一辆车快速行驶过来,车还不等停稳沈少乾已经开车门。

    “小白。”沈少乾抱住扑向自己的身影,低头就堵住那张要说话的嘴。

    “唔唔。”江白晃头要挣开,眼神惊慌:车里还有人呢!

    沈少乾不管不顾,抱住江白亲了个够,等江白气息不稳腿发软往下滑时,才结束这个迫切的吻。

    “没事,不用害羞。”沈少乾一手拥着江白,一手抚摸他脸颊,深情的说:“谢谢你,为我做了那么多。”

    没有他沈少乾,江白怎么会想着帮他爸找挣钱的办法。

    没有他这个河窝村人,江白又怎么会想着帮自己村邻致富。

    这一切的一切,沈少乾都知道,即使再粗心想的少,他也明白江白是为了自己,才会做这些无关紧要的事。

    “谢什么。”江白小脸通红,眼睛却是亮晶晶的充满笑意,“不过是举手之劳。”

    “举手之劳也要浪费精力,操心费力。”沈少乾叹息:“我只要你开心快乐,其他的不需要你做。”

    “这不是婶子们找过来嘛。”江白笑道:“平时关系不错,要是她们能在家里挣点钱,我看着也高兴。”

    他心里暖暖的,早就知道沈少乾不图他什么,更没想过让自己同甘共苦,一心希望自己逍遥自在。

    “嗯。”沈少乾又在他脸颊上轻啄几下,“我买了很多菜回来,走,我给你做好吃的去。”

    江白低着头被他搂着肩膀,不敢去看坐在车上的程航,等到拿着东西进门后。

    他才捶了沈少乾几下,“有人呢,你发什么疯,都让看见了。”

    “怕什么。”沈少乾大笑,想到他刚才窘迫的模样,“我们光明正大,不怕他一个孩子都有两个的半大者爷们看。”

    江白抿嘴不语,眼里都是笑意,他早看出来沈少乾想要带着他出去炫耀,只是想着天气太冷没有合适的机会。

    最近更是埋怨天气冷,急切的盼望开春来临,美其名曰带自己去村里走走,多认识几个人。

    这样的沈少乾,让江白怎么能不上心,又怎么会不多为他考虑,明知道他功成名就之后。

    也会为村里贡献自己力量,为河窝村造福。

    他能先走一步为他分担一些,为什么要全部推给沈少乾呢。

    ……

    时间一晃而过,距离村里掀起盖大棚热潮,已经过去十多天。

    西北风“呼呼”的刮,冷的人在外面站不住,一张嘴就全是哈出的白气,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出门。

    但是江白却不能躲在家里。

    他要去大棚,还要去村子里那些盖大棚的地方去,这是他曾经答应过的事不能懈怠。

    江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戴着帽子、围巾和手套,还嫌不够又戴上口罩,把整张脸完全遮住。

    “赵婶。”江白第一站,就是赵婶家盖的大棚,“进度不错,快盖完了。”

    十多个人,正顶着寒风呼啸,艰难的搭着架子,把一根根竹子还有木头固定在一起。

    一个个脸冻的通红,手一会儿就放在嘴边哈气,再搓几下手暖和一下,接着再继续干活。

    “今天架子就能搭完。”赵婶眉开眼笑,“很快我们也能种菜,你可要多教教婶呀。”

    “只要我会的,都会教。”江白笑道:“不会的,我们共同学习。”

    这段时间,江白下了苦功夫,专攻大棚蔬菜种植,比上学时还用心。

    高高的大棚架子就快搭好,江白也为赵婶她们行动力赞叹:这种天气,还能想办法把大棚盖起来,无愧劳动人民智慧最伟大。

    “看着就结实。”江白说:“赵婶,不用担心风雪的时候会出现问题。”

    “还不是要谢刺头。”赵婶高兴的说:“他帮了那么多忙,不但借工地上用的工具,还亲自过来教我们怎么搭建,可是省了不少的事。”

    江白:也省了不少钱!

    开始只有十多家盖竹木大棚,后来在沈少乾的帮助下,节省不少时间和投入。

    又陆续有几家跟着搭建。

    这一个村子大概七十多户,现在有二十来家开始种大棚,江白估计明年能达到大多数人加入。

    在外面一个人打工,挣钱多的人不提,一个月两三千块的中年人,估计都会选择回来,在家里种大棚。

    “我再去其他家看看。”江白站了一会儿,感觉寒风已经刺透衣服,“估计他们这几天都能建完。”

    “去吧。”赵婶没有留,看着他有些发抖,“来回走走省的冷。”

    江白一路小跑,去了一家又一家,每家的地不挨着,但是间隔也不远,他就像视察一样看了一圈儿。

    隔不远的地方,就会有一帮人忙的热火朝天,就有一个渐渐成型的大棚架子。

    在这寒冷的万籁俱寂的季节,增点了一点人气一份活力。

    “江白。”

    “江白。”

    他每走一个地方,就是不像跟赵婶一样唠会儿嗑,也是有不少人跟他打招呼,偶尔会停下说几句。

    他们都知道江白是来看他们进度,顺便再看看有什么困难可以帮一把。

    大家都高兴的和江白摆手,有的还凑上来说几句,这种掩藏不住的感激,江白能看得出来。

    哪怕他感觉到冷,想要早点回去,还是耐心的走完一家又一家,在每个大棚附近都停留片刻。

    ……

    “江白,江白。”

    在江白回家的时候,半路被人叫住,他仔细一看是几个生面孔。

    “我们都是本村的。”王秋雨满脸笑容,“刚从外地打工回来。”

    “哦。”江白点点头,不知道她们叫住自己干什么。

    这几个人比较年轻,最大的也不过是三十来岁,这个和自己说话的就是其中岁数最大的一个。

    “我们听村里人说,你心眼好,没少帮村里的忙。”王秋雨大力的夸奖江白,“大家都很感激。”

    其她几人也点头,她们回来听到不少江白的好话,就想着认识一下,这才主动凑上来。

    “说这话就见外了。”江白弯了弯眼睛,“都是一个村的,互相帮助不是应该的嘛。”

    “话不能这么说。”王秋雨道:“别的村,若是有发财的路子,都是自己捂着谁也不告诉,哪像你似的想要帮着村里人致富。”

    江白:“……”

    自己捂着也没错,不是有那么一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自己还吃不饱肚子,这个时候能去管谁?

    “江白。”王秋雨话比较多,“听说你是大学生,又这么能挣钱,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挣钱的路子?”

    “啊?”江白傻眼,还带这样的吗?

    自己又不是财神爷,随便就能让别人挣钱。

    “没有。”江白摇头。

    “唉!”王秋雨叹口气:“想着也是,若是你能在别的地方挣钱,也不会来我们村辛苦种地了!”

    “你们不喜欢种地,外出打工也不错呀。”江白说。

    “还不是想着在家陪陪孩子。”王秋雨说:“在外面我们挣的也不多,哪怕是在村子里能一个月挣一千多,我们也不愿意外出把孩子扔在家里。”

    “哦。”江白只是点头,不敢说太多。

    王秋雨似乎也是无意问一嘴,见江白话不多,转而和身边的几个人说到一块儿去。

    江白只希望脚下的路能短一点,不用夹在她们中间听一些家长里短,但是那些话还是真真切切传到他耳朵里。

    “要不是我家还欠账,我也种大棚了。”

    “可不是,我婆婆也说要是能种大棚就好了,现在眼看着就能挣钱,却是站在一旁干看着。”

    王秋雨:“谁家不是。要不是有这样那样的难处,谁会不想种大棚,那可是比种麦子、水稻挣的多。”

    江白听了一路,原来是手里没钱,不是不想种地。

    “要是投入少一点,你们种吗?”江白突然问:“也是种地,只是种经济作物,一年就一茬,估计能达到你们要求。”

    “种什么?”王秋雨顿时不唠嗑了,马上问道:“投入多少钱?”

    “这个不好说,最起码不用建大棚。”江白说:“用你们自家的地,或是包点周围的山地。”

    结合她们的情况,又不排斥种地。

    江白想种经济作物比较适合她们,投入不大效益又不是小麦和水稻可比。

    若是不舍得自家种粮食的地。

    也可以包一些山地,价钱不高还能美化周边环境,一举两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