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灯叙

▶专注收集耽美小说网站

第6章

第6章
善保倒不知该怎样答了,只得含糊道,“还好,有些来往。”

君保久经官场,自然知道忠勇公府是何等显贵,倒不想善保不经意间结了这么一段缘,笑道,“那想来拳脚应是不错的。”

作者有话要说:只能说真是流年不利

倒霉的事一桩接一桩,医院真不是个好地方,每次去都会头皮发麻。

16、磨合中的家族生活 …

入夜,兄弟二人泡脚,红雁已经铺好床被,捧着擦脚布侍立在一旁。

“不早了,红雁,你也忙了一天,去休息吧。”善保温声道。

红雁半低着头,贝齿咬住浅粉娇嫩的唇瓣,声若蚊纳,“奴婢伺候大爷歇息再去睡。”

福保向来没耐心泡脚,在盆里搅了搅,晾出两只白胖胖的脚丫儿,从红雁手中扯过擦脚布,笑着一抹,翻身滚上床,钻被窝里趴着枕头问,“红雁,你今天说话怎么这样小声啊,跟蚊子嗡嗡似的。”

“奴婢本来,声音就不大。”红雁鼓了鼓脸颊,今天别的没干,倒是被二太太身边的嬷嬷教导了几句规矩。

善保舒服的蜷起脚趾,半眯着眼睛,声音清淡,“你原来说话挺清脆,跟黄鹂鸟唱歌似的动听,本来挺大方,学什么扭捏,失了天然。”

“奴婢是看其他下人都小声细气的。”红雁有些担忧的问,“大爷,家里现在这么多……丫头使,您,大爷您不会赶我走吧?”一个个打扮得那样漂亮伶俐,向来自视能干的红雁心里七上八下的没了底,听嬷嬷说还要往大爷身边再派丫头。

善保勾唇一笑,打个哈欠,“想什么呢。你就在我身边伺候,我的习惯你都清楚,日后再来其他人,这院子里的事儿还是都交你管,行了,放心去睡吧。”

打发走红雁,善保收拾了也上床休息。福保裹着被子靠近善保,伏在善保耳边唠叨,“哥,你说二叔怎么忽然回来了?二叔家的厨子真不赖,做的饭比红雁手艺好。”

“哥,以后二叔就住咱家了么?”

“这也是二叔的家,你别混说。”善保闭着眼睛叮咛了一句,“我看你晚饭倒吃得不多,还以为你不合胃口呢。”

“嘿嘿,点心吃多了。二婶拿了许多点心给我吃,我想给哥你留着,二婶说还有呢。后来吃饭,哥你也没吃到。”福保一派天真烂漫,把善保愁得够呛。

善保睡不着觉,他担心来者不善。虽然如今家里穷得叮铛响,不过起码能自己做主,如今天下掉下个亲叔叔,反而不得自在了。可善保想来想去,这个家还真没啥值得人家贪图的。善保辗转反侧大半夜,天明才将将睡下。

如今善保他们兄弟虽占着长房的名儿,毕竟失去双亲,而君保老婆孩子,一大家子好不热闹,倒显得善保兄弟是寄人篱下了。

君保同妻子董鄂氏说了善保兄弟的不易,董鄂氏捏着香罗帕子拭泪道,“真是天杀的,世上怎么有这种恶毒的女人呢。姐善保斯文,福保活泼,都是极好的孩子,怎么就下得去手呢。表姐若泉下有知,不知如何伤心呢。”

“这事暂且搁下,我自有法子。”君保慎重的叮嘱妻子,“两个孩子,你就多费心吧。若不是碰到族长家的小子,哪里想得到?他们也吃了不少苦,万不能亏待了他们。”

“我知道,哪里还用得着你单说呢。”董鄂氏眉间忧郁,叹道,“咱们刚进门,我都吓了一跳,这才十几年,家里如何破败成这样。再想到他们两个孩子无依无靠,这几年也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说着又是一阵啜泣,君保劝了几句,董鄂氏才渐收了泪,“今天忙忙叨叨的,或许是厨子的口味儿不合善保的胃口,看他没吃几筷子。赶明儿问问红雁那丫头,善保爱吃什么,也好比照着做了来。”

君保一路车马疲乏,躺在床上,每个关节都透着酸乏,“善保是个心细的,有事,多问问他的主意没错。嗯,现在佳保的月例是多少?”

“雪丫佳保都是每人每月十两银子,他们各自的奶娘给收着呢。”

“福保就按佳保的份例来,善保那里略添些,就三十两吧。”君保道。

董鄂氏没多说,直接应下。

“我想着,除了红雁,再添一个大丫环灵雀、两个小丫环碧珠、紫玉,另外四个粗使婆子过去伺候。你们院里的小厨房依旧留着,晚上念书或是饿了做些简单的饭菜也便宜。”

“一切比照佳保小弟的份例就可,二婶疼爱我和福保,也不要太偏颇我们。”

善保浅浅的笑着,一汪水漾的眸子清澈动人,董鄂氏在心底也得暗赞一声善保的好相貌,善保说话客气懂事,董鄂氏心中也有几分怜惜,拉了善保的手道,“你二叔这人,嘴笨,向来有话都憋在心里。原本半年前就得了信儿,你二叔病了一场,再有外官也能擅离职守,托了好些人才调请回京里。”

“那现在二叔的身子无碍了吧?”这样问着,善保却想二叔的路子还真不是一般的宽,说回京就回京,还能摊上兵部侍郎这样的肥缺,不知道有怎样的后台呢。只是,如此有权势的二叔竟会对他们父亲的过逝毫不知情么?

“我那里还有同窗送来的老参,拿来给二叔补补身子吧。”董鄂氏刚要推却,善保已反握着董鄂氏的手笑了,“二婶,都是一家人,万不要客套生份了。我年纪还小,哪里敢用老参,也是白白的放着。二叔是家里的顶梁柱,身子上的事可不能轻乎,二婶若不肯收,岂不是叫我为二叔的身子悬心么?”

董鄂氏推辞不得,更觉善保贴心。转而又提起善保房内家俱摆设的事,“你二叔在云南当差时,那里深山茂林,得了不少好木料,过些天也就到京了。我想着,你喜欢什么样式的家俱,等工匠们来了,你亲自跟他们讲,这样才最合心意。还有,一会儿我差人给你送些摆设过去,你瞧着喜欢的就拿出来赏玩,原本我想帮你收拾,不过听红雁说你喜欢自己来,缺什么只管跟我说。”

善保笑应了。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董鄂氏道,“再有,我看你床上的铺盖都是松江布的,还是换了锻子吧。我这儿有几匹好的,做被褥最合适不过。京里比江西要冷得多,我琢磨着家里每人再添几件毛料衣裳,棉衣也得添,后天你休息,我叫巧月居的裁缝过来,省得耽误功课,我提前跟你打招呼,你可得给我空出时间来。”到最后,董鄂氏都不由笑了。

“都听婶婶的。”董鄂氏考虑得很仔细,可见是用了心的,善保笑道,“我屋里的被褥不用再换了,婶婶有所不知,我这人有桩怪癖,喜欢细棉布,觉得穿着舒坦。只是学里多有人眼睛势力,才换了缎子衣裳出去。就是再添衣裳,缎子衣裳随便添个一两身就是了,其他的用松江布吧,我爱那个。”

善保和董鄂氏聊得很投机,董鄂氏晚上跟君保报怨,“日后佳保有他大哥一半懂事,我就烧高香了。”

“别跟我提那个畜牲,前天才考得他《卫灵公篇》,今天再问就忘光了,等子澄回来,估计得再从头教了。”君保也是一肚子的怨气,“想当年我跟大哥念书,虽比不得那些举人进士,也没笨到这步田地。蠢才蠢才!”

如今家里多了长辈,善保福保放学回家便先去给君保夫妇请安。

董鄂氏在小厅里理事,雪丫也陪在一旁。

两兄弟请了安,雪丫又跟堂兄堂弟问好,善保没见到佳保,笑问,“叔叔和小弟不在么?”

董鄂氏递了个果子给福保,呶呶嘴,“你叔叔刚从衙门回来就拎着佳保去书房检查功课了。”

丫环端来茶水,董鄂氏笑,“喝点水吧,刚回来,饿不饿?在学里可还顺利?伺候的小子可还伶俐?”

“都挺好的。”善保见福保捏着苹果要吃,伸手拿过,对丫头道,“拿把削皮的刀来。”

“让丫头们去做吧。”

善保笑笑,“小事,以前也是我给福保削了吃。他还没换牙,牙缝大,几回吃苹果梨的牙缝里都会卡到皮。”

善保手指灵巧,薄薄的一层果皮几可透光顺着明亮的刀刃蜿蜒而下,善保修长的指尖儿捏了仅剩星点儿果皮的两头儿,将一颗完美无暇的苹果递给福保,笑问,“大妹妹要不要吃?”

雪丫吞了吞口水,笑道,“本来不想吃,不过看到大哥削就馋了。”

善保随手掂了掂果盘里的果子,挑出一个,“这颗里头坏了,丢掉吧。”又随手拿了一个削了给雪丫吃,雪丫惊奇的看那颗被善保捡出来的果子,左右观量,一样的圆一样的大一样的带着些可爱的红,怎么也瞧不出异样,不由问道,“大哥,哪儿坏了,明明好的。”

善保把削好的给她,捏起那颗果子,拇指食指分在两侧,稍用力,“啪”的一声微响,苹果裂成两半,果然中间已经是黑色。连董鄂氏都吃惊,“这是怎么看出来的?”

“不是用眼看,手感,不一样的,坏的跟好的有差别。”善保笑着让丫环收拾了去。雪丫问,“大哥,你不吃么?”

“我都是饭后吃水果。”

“这有什么讲究?”

善保逗她,“有助于增肥,我好像太瘦了。”

雪丫摸摸自己略带婴儿肥的小脸儿,有些羞,不过偷眼瞧大哥仍然是一脸正人君子的斯文,不像在笑话她,暗暗记下这个法子。才说,“大哥,你吃得太少了,我看佳保都比你吃得多。”

“对了,听红雁说以前都是吃素油,可是吃不惯荤油,我让他们改了。”董鄂氏亲切的问,“还让他们买了鸽子作汤,这倒是滋补的。”

“婶婶费心了。”董鄂氏有心安排,善保很是感动,“吃什么都一样的。是我看书说荤油太腻,吃得太多对心脏不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就改了。”

善保天生长了一张渊博的脸,董鄂氏不仅深信无疑,反倒是心有余悸,“唉哟,这也不知道,要不要请御医来把把脉。”

“婶婶,没事的。荤油吃多了容易胖,人一胖,各种病也就找来了,尤其上了年纪。你看外头多有富态的老爷太太,不但模样不雅,多有身子带病的。俗语说‘千金难买老来瘦,老来不瘦疾病稠’可见瘦些有利于健康。”眼角余光见雪丫又在嘟嘴捏自己的小圆脸儿,善保忍不住乐,“大妹妹,你还没长开呢,过两年大些自然就瘦了,现在这样才讨人喜欢。咱们家里没胖人,从遗传上说,你也不会胖。你有空跟让叔叔教你几套拳脚,即健身,以后也不怕被人欺负。”

雪丫撇嘴,“那也得阿玛肯教呢,只会说‘女孩子,没事儿绣绣花看看书……学什么拳脚?’根本就是看不起女儿。”

“雪儿,别胡说。”董鄂氏笑嗔,“你阿玛满心疼你,女孩子可不就得斯斯文文么。”

“佳保早说了一会儿跟大哥一块比弓箭,学射箭总没事吧。”雪丫抱着母亲的胳膊,紧贴了撒娇,“额娘,就让我学嘛。”

屋里人正在说笑,飞燕小步进来,面上带了几分焦急,“太太,外头传话进来,说老爷要罚小爷呢。“

董鄂氏大惊失色,攥着女儿的手站起来就要往外走,念叨,“不行,我得过去瞧瞧。”

“婶婶,外头人多,别冲撞了婶婶和大妹妹,我去劝劝。婶婶放心,定把小弟全须全尾的给您带回来。”

君保正黑着脸检查佳保的功课,寸把宽的戒尺放在手边,听佳保结结巴巴的背,“子,子,子曰:君子,君子矜……矜而不争,群……群……”

呯的一声,戒尺被拍在几在,震得几上茶盏乱跳,小佳保脸都白了,一惊一吓,更忘了下言。善保站在窗外,制止住要通传的下人,整整衣襟,举步进去,带着三分温润三分斯文三分和悦,温声道,“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庄重自持,与人无所争,以和处众但不拉帮结派。”笑着摸了摸佳保的头,对君宝道,“叔叔,我们放学了。”

“怎么比往日晚这许多呢?”面对着善保,君保还勉强给了个好脸色。

“昨日的功课,学里先生批改了,留下我讲解了一番,故而晚了这片刻。”

君保点头,又长叹一口气,指着垂手而立的蔫头搭拉的佳保,失望而无奈,“你瞧瞧,昨天我吩咐了叫他背诵,孔夫子这几句话,就愁死他了。”

“叔叔,念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您这样严厉,佳保吓得话都说不利落了,哪里还记得孔老夫子的话。晚上我没事,叫佳保过去,我教他背,念书就跟习武一样,各有诀窍,倒不是佳保笨,兴许是没找对法子呢。”善保笑劝道。

“你少来糊弄我,严厉?严师出高徒,这样不成器,就是还不够严的缘故!”君保显然喝不进这迷魂汤,指着佳保骂道,“若不是心虚,怕什么?抬头!我还能吃了他不成?”

善保咂咂嘴,转而一脸正色,严肃的道,“叔叔言之有理。要我说,这种不好好念书的,就该一顿板子打烂屁股,都不值得心疼。”

佳保闻言马上瞪了溜圆的眼谴责的看着善保,大哥好坏哦。

善保接着道,“按理说,叔叔管教小弟,断无善保说话的份儿。只是忍不住为小弟叫屈,这刚千里迢迢的回到京城,家里也乱糟糟的,哪里真有个清静时候给小弟静下心念书呢。先生未到,平日里叔叔要去衙门、我和福保要去学里,家里就剩婶婶和大妹妹,小弟读到不解处也没个人请教呢。再者,我看小弟这两天眼底发青,怕是刚换了地界儿,不习惯,晚上睡不好。磨刀不误砍柴功,叔叔容小弟先适应了环境,养好身子再念书,也事半功倍呢。”转身倒了一盏温茶奉上,善保笑问,“叔叔说呢?”

君保慢呷一口茶,若有所思,打量着佳保惊惧的小脸儿,好像是瘦了,心里一软,叹道,“罢罢,你大哥给你说情,就饶你这次!先玩儿吧,待子澄回来再接着念书。”

佳保大开了眼界,这位大堂兄三言两语就免了他一顿好打,真是厉害。想到约好比试弓箭的事,兴致勃勃的望着善保,只是在阿玛跟前,不敢放肆。可是善保在君保跟前一直絮叨些没用的,君保不由着急的偷扯善保的后背衣衫。

这点小动作自然没逃过君保的眼睛,君保冷笑,“偷偷摸摸的做什么!什么事不能光明正大的说!见不得人么!”

佳保嘎巴嘎巴嘴,刚刚大哥说他身子不好免了打,若他说去射箭,阿玛定是一顿好骂,顿时不知道该如何对答,急了一脑门子汗。善保拉着佳保的手笑道,“是昨天佳保说叔叔武功盖世,尤其弓箭,连珠九箭,更是令人钦羡。叔叔不知,侄儿于骑射上平平,想请叔叔指点一二呢,就是不知叔叔什么时候有空。”

佳保连连点头,原来话还可以这样说啊。

君保哈哈一笑,起身带着他们兄弟去园里的小校场。

作者有话要说:一更

17、福康安的糖衣炮弹 …

吃过晚饭,佳保跟去了善保的院子玩儿。

“佳保这回真找着玩伴了。”董鄂氏派了个丫头跟过去伺候,笑道,“还没问呢,听说刚刚孩子们比试弓箭了,怎么样?谁射得最好?”

丫环奉了茶来,佳保端了一盏,细细的吹浮着,笑了笑,没说话。董鄂氏猜道,“我看是福保拔了头筹吧?”

“你怎么不说是善保,他年纪最长。”

“善保?”董鄂氏自己先笑了,“善保那孩子,文文弱弱,书生一样的斯文。他那双手,比我的还嫩,不说别人,你看佳保的手成日引弓射箭,硬梆梆的。”

佳保笑着摇头,“真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善保的骑射,真当好好下功夫。”

夫妻二人在灯下说话,真到申时,都不见佳保回来。董鄂氏无奈,差丫头去叫了一回。

佳保穿着件毛料的大氅回来,笑嘻嘻的给父母请安,董鄂氏嗔道,“你大哥二哥也都在府里,什么时候玩不行,连觉都不用睡了,明天哥哥们还得上学呢。”

“额娘,大哥给我讲《论语》了,哪里是在玩儿。”佳保得意洋洋,他今天射箭第一,那些呆板无趣的圣贤书给大哥一讲也没那么枯燥了,若不是丫头来叫,佳保都想跟着哥哥们一块儿睡。想到这儿,佳保倚贴在董鄂氏的身边,央求道,“额娘,我也搬去跟哥哥们住,成不成?”

董鄂氏摸摸儿子光亮的大脑门儿,笑道,“怎么想到跟哥哥们一块儿住了?”

佳保眼珠一转,“方便大哥教我念书,我也能教大哥弓箭。”

“过几天,子澄就回来了,再念不迟。”君保态度和霭许多,只是依然板着脸。

佳保噘嘴,嘟囔道,“余先生根本不会讲,好端端的一篇文章非要东扯西拉,听得人直打嗑睡,还不如大哥讲得明白。以后我找大哥教我,余先生就帮阿玛您处理公文好了。”

“不知好歹的孽帐,你说什么!”

君保一声厉喝,吓得佳保周身一颤,头扎在额娘怀里,董鄂氏忙劝道,“有话好好说,你别吓着孩子。”轻抚着儿子的脊背问,“余先生是进士,可比你大哥有学问呢。你大哥都教你什么了,来,说给额娘听听。”

“就是《论语》。”佳保说着,就摇头晃脑的背起来,听着琅琅童音,君保的气也渐渐平了,佳保声音一落,董鄂氏揉着儿子的脸,欢喜道,“背得真好。这是你大哥教的。”

“嗯,大哥说了,念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慢慢来,急不得,明天他再教我新的。”佳保得了理,守着额娘,说起话来底气十足,“阿玛总骂我笨,怎么大哥教一遍我就记得了?”

君保瞪眼指着佳保道,“又给你脸了不是!你大哥晚上还得做功课,你别总粘了去打扰他念书。”

“大哥说他早念会了。”佳保羡慕又佩服,“阿玛,你没见大哥给我讲课,根本不必看书,闭着眼睛就记得住。真厉害。”

董鄂氏笑道,“大哥这么关心你,有没有跟大哥道谢?”

“都是兄弟,说那个干什么。”佳保摆了摆手,豪情万丈,“阿玛额娘,你们早些安歇吧,我也去睡觉了。”

佳保欢喜着去歇息,君保这颗老心哪,扑通扑通的,七上八下,犯寻思,他那位善保大侄儿怎么调教了他的傻儿子,这才一个晚上,怎么就脱胎换骨了?

倒不是君保不信善保,也不是叔侄关系有隙。君保毕竟久经世情,才会有此疑虑,不是善保不好,而是太好了,好到让他觉得……透着一股子诡异。

素未谋面的叔侄,这才几日,就亲近的跟早在一块儿住了几百年似的。君保回京前打听了许多事,自己也做好了善保兄弟不大容易接受自己的心理准备,出乎意料,顺利的让他觉着像在做梦。

试问,孤苦无依的兄弟两人,突然天上掉下个亲叔叔,除了缺心眼儿的傻子,谁能不心疑?善保这样精细的人,任是表现出无所猜忌,执子侄礼,一步不多走,一句不多问。善保这种表现,反倒让君保愧疚之余更加心虚。不过君保历练多年,心内不安,却能稳得住。

“善保真是有心了。”儿子长进,董鄂氏倒没多想,满心喜悦,笑着说出自责的话,“我也没留心,以后得让厨房备些宵夜点心,孩子们这样用功,可别累坏了身子。”

听着妻子的话,君保的心更加不塌实,只盼着自己的智囊余子澄早早归来。

余子澄没来,钮祜禄府上却等来了福康安。

福康安消息灵通,耳闻善保的二叔回京,这次也是特意上门拜访。

善保正在园子里练习弓箭,听到回禀,看君保没额外的吩咐,便吩咐引福康安进来。福保已经凑在佳保身边嘀嘀咕咕的说福康安武功多么厉害,骑射如何精湛,大内侍卫武林高手云云。

“大哥还有这样武功高超的朋友啊?”佳保张着嘴巴,眼睛瞪得溜圆望着善保,似乎不大信,他还以为大哥的朋友都是书呆子呢。

善保被这种无邪天真澄澈的小白痴目光气得差点一口血喷出来,引弓便是一箭,回头嗔道,“难道你大哥的武功很差么?”

“俺的娘啊——”引路的小厮抬头见翎羽箭携风迎头射来,腿一软瘫在地上,恰到好处的躲过一劫,翎箭直逼后面的小喜子,小喜子一声尖利的惊叫,扑愣愣的惊飞树上多少鸟雀,紧紧抱着手里的锦锻包袱,以为自己就此红颜薄命。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只见福康安不慌不忙探手,曲指一弹,“铮”的一声轻响,箭头略偏,斜飞出去插在地上。

君保豹眼圆睁,怒瞪善保,抬手扇了善保后脑一记,善保踉跄几步,差点跌到地上,听君保寒声训道,“射箭不看靶子,你看哪儿呢!”

福康安已经近前,扶了善保一把,爽朗笑道,“怕是善保想试试我的武功。”

“别胡说,”善保甩开福康安的手,一脸懊恼揉揉后脑,“不小心射偏了。幸好没伤到人。”又给福康安引荐,“这是我二叔,刚回来,你以前没见过吧。”

福康安见过君保,君保见哆里哆嗦的小喜子手上还拿着东西,笑道,“想来你们有话说,善保,跟福康安去你院子里说话吧,今天你就先练到这儿。”

善保如蒙大赦,这几日放了学二叔总是拽着他练弓箭,强度不是一般的大,手上磨出血泡,写字都打颤,饶是这样,君保也只一句:开始练习都这样。堵得善保百般苦处也说不出。

如今福康安一来,善保打心眼儿里欢迎。

红雁自是认得福康安,请了安,扭身去泡茶。福康安随兴的打量着善保的房间,家俱还是老样子,只是摆设换了,从博古架上的陈设,到书案上的文房四宝到镇纸笔筒都透出雅致润泽,绝不是大街上的便宜货。

善保递了一盏茶,福康安接过,上等薄胎雪瓷盏,边儿上描着细致清雅的兰花纹络。茶盏中的液体清碧芬芳,只闻味道,便知是好茶。

“看来你过得还不错。”福康安双腿叠起,漫饮茶香,悠悠然。

善保嗔他一眼,“可真是废话。你怎么有空来了?”

“天越来越冷了,给你做了件狐裘顺道拿过来。”福康安理所当然的模样,搁了茶盏,拉着善保起身,又唤小喜子进来。

小喜子犹为善保的箭法心有余悸,捧着包袱道,“几日不见,大爷就成神射手了。”

善保歉意一笑,“吓坏了吧,这是赶寸了。”

“偏你话多,怕什么,就善保这二两劲儿,真射你身上也不过挠痒痒罢了。”福康安横小喜子一眼,从包袱里展开一件雪白的狐裘,柔软的毛皮,天光下泛带着一丝浅浅的亮银色,平添了几分华丽高贵。善保见过的好东西有限,也能觉出这衣裳难得,连连推却道,“我又不缺衣裳穿,跟你说了不许带东西来,这样贵重,我不要,你拿回去吧。”

福康安单手扳过善保的肩,裘衣展扬中带出一缕盈香,披落在善保的肩头。善保正大白眼的翻福康安,福康安浑然不觉,上下打量着善保,善保天生一张瓜子脸,一双水润清眸,顾盼神飞,高隆的鼻梁,薄削的唇,雪雪白的皮肤配上这件银狐裘,真如画中人一般。福康安击掌赞叹,“我的菩萨,这衣裳也只有善保你配穿了。”

小喜子紧跟着拍马屁,“大爷穿这身真俊啊。”

善保翘着嘴巴嗔怪道,“行了,你还是拿回去吧。”说着就要脱了去,被福康安按住了手。见善保右手掌缠着纱布,中指食指也包裹得跟蘑菇似的,咳一声,一面给善保系好裘衣上的珍珠扣,一面问,“手怎么了,不会是练弓箭伤的吧?”

“我还是头一遭见人有射箭把手伤成这样的。”福康安无视善保的臭臭的脸,怡然道,“这衣裳就是照你的身量做的,别人也穿不了。做都做好了,我辛苦的送过来,你就别娘们儿兮兮的不爽快了啊。”

“没听圣人说么,君子之交淡如水。对了,你怎么知道我衣裳尺寸的?”善保穿着,竟然没有不适感,长短肥瘦恰合身。

“看一眼就知道了。”福康安笑着执起善保的手,佯叹道,“可惜啊可惜,好一双销魂手就这么……”

“该死的,你说什么!”善保左手揪住福康安的耳朵,狠狠的转个圈儿,冷笑,“再说一遍给小爷听听!”

“善保善保,说着玩儿的。”福康安嬉皮笑脸的求饶,善保狠狠一拽,福康安顺势就扑到善保怀里,心里暗自得意要占善保的便宜,接着小腹一阵巨痛,被善保的曲起的膝盖顶个正着。福康安倒吸一口凉气,伸手一弹善保的手腕,善保手腕一麻,松开福康安的耳朵,冷笑不语。别以为清朝真就封建了,在这时候,狎戏子玩男童也是一种风流韵事,算个毛啊。不似如今社会,为此还要打无数口水仗。不过就是得小心,最好是狎人,而不是被狎。

福康安哭笑不得,倒是他先口舌轻薄惹恼了善保,弯着身子抱着肚子拧着眉毛唉哟,“唉哟,善保你来真的啊,痛死了……”

小喜子凑上前,一脸的赤胆忠心,“爷,奴才给您揉揉。”

福康安单掌覆住小喜子那张八字眉眯眯眼的巴掌脸,一脚把人踹出去,骂,“不长眼的东西,滚滚滚!”

善保“扑哧”就笑了,“我没用大力,装什么装。来了就好好说话,倒越发不稳重了。”拉过福康安的手,朝着太师椅一呶嘴,“坐下,咱们说会儿话。”

福康安没像往常那样留下用饭,天略黑便告辞了,临走还去给董鄂氏请了安,很有大家风范。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

18、忠勇公府的郁闷行程 …

董鄂氏近来百事繁忙,幸而善保兄弟是个省心的,饶是这样,家里要整理的事务也是千番头绪以待整理,银子更是如流水般花出去。

斜倚着软枕,董鄂氏盘坐在烧得暖哄哄的炕上翻着帐本子对帐。

郑嬷嬷轻手轻脚的捧了碗燕窝羹进来,笑道,“太太先歇歇吧,这几日劳神得厉害。奴婢亲自去小厨房做的,且喝几口再忙。”

董鄂氏伸手示意,“嬷嬷坐吧。”疲倦的捏了捏眉心。

郑嬷嬷站在董鄂氏身后不轻不重的给董鄂氏揉捏着肩膀,叹道,“这京城什么都贵,物价高得离谱。我看这里一个月倒比咱们在江西两三个月的花销了。”

董鄂氏端起青花瓷碗,捏着银匙慢慢搅着,笑道,“天子脚下,难免的。”

“太太,我听说,”左右瞧着无人,郑嬷嬷伏在董鄂氏耳际悄声道,“大爷手里捏着五个庄子呢。”

“嬷嬷!”董鄂氏不悦的皱眉。

郑嬷嬷是董鄂氏的奶娘,自恃身份,继续说道,“是奴婢跟红雁那丫头打听出来的,奴婢一心为太太着想,现在不比以前啊,添了这些人口,光每天的嚼用得多少呢。家里以往置办的庄子铺子都远在江西,因要回来,也都出手了。太太,这坐吃山空也不是个长法儿呢。如今大爷二爷不都是指望老爷太太嘛,太太您一片慈心……要奴婢说,二爷是个老实的,大爷肚子里的心眼儿可不能不防,再者他一个爷们儿,难道也知道打理庄子?如今既是老爷太太当家,这也没分家,也没他一个小爷攥着产业,干吃叔叔婶婶的理儿呢。”

郑嬷嬷越说越不像,董鄂氏将碗重重的放到桌上,拧眉斥道,“禁声。”嗔奶娘一眼,董鄂氏还是给她留了几分颜面,低声道,“嬷嬷说得是哪里话,那是老爷嫡亲的侄儿,我的表外甥,这话亏不亏心哪。如今大哥表姐都过逝了,善保福保理应跟着叔叔婶婶过。再说当年,是我跟老爷对不住大哥表姐……嬷嬷真是越发不醒事了,叫老爷听到你这些话,大家的脸面就别要了!还有善保那孩子,对老爷和我,孝顺恭敬,对雪丫佳保,也是兄友弟恭。还有什么好挑的,嬷嬷别是因为善保头一天折了你的面子,就……说出这些不堪的话来。”

郑嬷嬷满心委屈,捏着帕子一抹老泪,哽咽道,“我的太太哟,老奴这颗心还不是一心为了主子……”

“好了,嬷嬷也累了,下去休息吧。”董鄂氏挥了挥手,郑嬷嬷帕子捂了脸,一抽一抽的哽咽退下,董鄂氏也没了喝燕窝的心思。

大丫环飞燕挑帘子进屋,揉蓝衫子杏黄裙,脚踩浅杏色绣碧莲的绣鞋,走路无一丝声响,轻声问,“太太,这手炉再添几块儿炭吧。”

飞燕拿走珐琅描金的小铜手炉,董鄂氏淡淡地叹口气。

善保每日除了念书,便是被君保逼恳着练骑射,偶尔福康安也会过来,时不时差人给善保送东西。

董鄂氏端坐在右上首,听小喜子回禀,“这是宫里赏下的柑桔,我家三爷说,这东西原本寻常,只是在冬天倒成了稀罕物,差奴才送来给府上老爷太太小爷格格们尝个鲜儿。”

“多谢你家三爷想着了。”名义上是送给府上的,实际上倒是冲着善保来的,董鄂氏笑着打赏了小喜子,倒有些发愁了,晚饭时跟善保说了福康安送东西的事,“善保,我想着,人家福康安来咱家就没空过手。不如你什么时候过去道声谢,我备些东西,就当还礼了。”

善保捏着一双红木包银的筷子,长睫一闪,看向董鄂氏,笑道,“我早跟福康安说了,不准他带东西。他这人,别人的话都是过耳风,再也听不进的。没事,婶婶,我心里有数,不用回礼。”

“没这个道理。”君保训道,“咱家难道是不懂礼数占人便宜的家风?你跟福康安熟识、关系近,是你们之间的事。人家好意送来东西,就是两个家族之间的交往,焉有不回礼的道理?小事明白,大事糊涂。”

董鄂氏担心善保脸皮薄,忙给丈夫使了个眼色,温声劝道,“你叔叔话粗理不粗。这样吧,你打听了什么时候福康安有空,过去拜访一趟。飞燕,百合鹌鹑汤给善保盛一碗,味儿不错。”

善保一笑应下,温驯的模样。

福康安和他认识也不是一日两日,尤其是那人别有所图,还不还礼估计福康安根本不放心上,那人是在放长线。只是借此试探叔叔婶婶的态度,倒是很令善保满意。

善保在富察府上很有名气,福康安送东西总要经他亲娘的手,富察夫人见儿子对这人上心,也打听过。

福康安将善保说得真跟风雨里的小白菜儿一般可怜,富察夫人听说善保来了,特意一见。

善保一身宝蓝色的夹棉锦衣,头戴六合小帽,乖巧的给富察夫人请安。富察夫人一身天青色绣兰草旗装,襟口挂一串珍珠链子,颗颗饱满圆润,小拇指大小,一看便知是上等成色。梳着小两把头,插了几根碧玉簪,雍容贵气。笑着命他上前,拉着善保的手仔细观摩,连连点头,“是个可人疼的孩子。我常听老三提起你呢,有空就来玩儿,当自己家一样,不要拘谨。”

富察夫的手软且暖,白润似脂玉,保养得极好,善保眼睛弯弯的笑着,“我早就想来给伯父伯母请安,只是我家琐事不断,抽不开身。以前我身上不好,福康安常去看我,帮了我不少忙。他在学里就是有名的文武双全,心地还这样良善,我早想来跟伯父伯母道谢,虽说家贫,过来就是我的一片心呢。我都在想,什么样的父母教养出福康安这样优秀的人,如今一见就明白了,伯母真是慈善。”

富察夫人笑不拢嘴,“这孩子真是嘴甜,珠儿,拿点心来,今儿刚做的,你尝尝。”说着递一块儿给善保。

善保双手接过,捏着吃了,拿帕子揩揩嘴角,赞味儿好。

说着话,福康安的弟弟福长安到了,福长安一身大红的缎子袄,袖口领襟都缀着貂毛,小豆丁一个,圆滚滚的扑到富察夫人怀里,奶声奶气的叫“额娘”。

福康安想到什么,忍了笑对弟弟道,“老四,你不是常念叨善保么?这不善保来了。”

福长安猛得跳下榻,摇摇摆摆的扑到善保跟前,善保生怕他摔着,双手扶住。福长安眨巴着眼睛问,“你就是柿子哥哥啊?”

善保囧,这叫什么称呼?一屋子们都笑了,福康安笑着解释,“长安喜欢你家的柿子呢,不敢给他多吃,他嘴里常念叨你。”

善保笑着捏捏福长安的小脸儿,又软又嫩跟水豆腐似的,忍不住低头抱住亲亲,笑道,“我家还有呢,下次带来给你吃哦。”

自袖中拿出一张礼单奉上,笑道,“以前家里什么都没有,只得摘篮柿子表表心意。现在我叔叔回来了,家里有了长辈,听说福康安对我和弟弟的帮助,很是感念。这是叔叔婶婶备的,不是什么好东西,到底是我们的心意,您留着玩儿吧。”

“这孩子还这样客气。”富察夫人略略点头,身边丫头接过。对善保笑道,“晌午留下一道用饭,我一见你这孩子就投缘。爱吃什么,我叫他们做了来。”

善保哪里肯点菜,笑道,“我什么都吃,不挑嘴。”

“额娘,善保喜欢吃鱼,家里不是有宫里赏下的青海鳇鱼么?正好儿子也馋了,借了善保的东风。”福康安在一边搭言。

善保忙道,“听说这种鱼一年才长一寸,太珍贵了,留着给老公爷补身子吧。”

富察夫人笑,“哪里有这些讲究,还多着呢。对了,难得你阿玛在家,你先带善保过去请安,回来咱们再说话。”

善保跟在福康安身边,想着这家子人并不难相处。福康安指了府里的建筑给善保看,长廊、湖石、敞轩、风雨亭以及应景的花草树木,着实让善保开了眼界。

傅恒很和善,话间善保才知道原来他叔叔曾做过傅恒的亲兵,既然两家有此渊源,善保有心奉迎。傅恒喜他伶俐,考校了善保几句功课,见善保答得还好,又用满洲话同善保交谈,再换了蒙古语,善保本尊向来注重外语的学习,傅恒听善保说得流利,连连点头,嘉许的看了眼福康安,赏了善保些笔墨纸砚。

待出了书房,善保十分难为情,仰着头对福康安道,“本来是给你送东西的,老公爷这样客气,又给了我一堆。”

“给你就收着呗。”福康安拉着善保的手,“你跟谁学的蒙古话啊,比我说得都好。”

“学里教摔跤的先生就是蒙古人。”

“去我院里玩儿吧,看你规矩得跟小老头儿似的,跟往常不一样。”

“自打我叔叔回来,你到我家还不一样,装得跟……实际上……哼!”善保皱着小鼻子,哼出一个长长的不屑的鼻音。

福康安笑着挎住善保的脖子,按在怀里笑,“真可爱,你比福长安还可爱。”

“唉哟,快放开,我脖子要断啦!”

两人嘻嘻哈哈的到了福康安的院子,善保惊得合不拢嘴,瞪圆了眼,“天哪,福康安,你院子比伯父伯母的正房还大呢。”连带了小花园小校场,估计能跑马了。

福康安笑,不以为然,“我五岁就学骑马,那时年纪小,没人带我出去骑,我就闹着在家骑,府里都是规建好的,也没那么大地方。后来额娘阿玛拗不过我,两个院子并一个,弄了个小校场哄我玩儿。前头是我二哥的院子,西边儿是大哥的院子,南边是小弟的,不过他现在还小,得过两年才搬。我们兄弟四个都挨着。”话中都透出亲密,福康安引着善保穿过校场,进入正房客厅。不愧是乾隆年间第一名门,清一水的黄花梨木摆设,雕花描金,奢华尊贵,叹为观止。

善保就像个土包子一样坐在榻上扭身去摸榻靠背上百子千孙的浮雕,语气中带着一丝讶然和好奇,“这就是黄花梨木啊,”凑上去闻闻,“也不香啊,我听人说这种木头天生就有沁人心脾的香味儿。”回头看福康安,不会是假的吧。

“以讹传讹,又不是千年的黄花梨,哪里来的香味儿。早在解封的时候就都散尽了。“福康安拉善保坐好,侍女已经捧来香茶,善保一抬头,我的乖乖,那叫一个娇俏秀美,小脸儿都能掐出水来。奉了茶,侍女无声无息的退下。福康安递了茶给善保,善保捧在手里,传闻中的鱼子纹哥窑瓷,善保忍不住叹,“华仪美器。这要是失了手,卖了我都赔不起。”

福康安大笑,“哪儿能,善保总比一套茶具值钱。”善保嗔瞪他,福康安再笑,“快喝吧,茶冷就不好喝了,尝尝,这是上等龙井。”

善保细品过,很实在的说,“比我家的茶叶好喝。”

“你还真实在,皇上拢共也才得了十来斤,我央磨了半天才分了一斤,能不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