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爷,这……”
胤禛一路疾驰,如今松懈下来,只觉得有些累,摇摇头道:“你别多想,明天再说。”
那拉氏点头答应了,心里却仍觉惊心不已。
那人是受谁指使,将一个四阿哥骗回来,又有何目的,其他人……
想及此,那拉氏忙道:“爷,八爷也在那庄子上?”
胤禛一怔,拿着茶盅的手顿了顿,放回桌子上,腾地起身,在屋里来回踱步。
“一动不如一静,如今我们也不知道对方的目的,先别叫回八弟,让他在庄子上待着吧,免得受了牵连。”
胤禩听说弘晖生病,翌日一早便自大阿哥庄子离开,过来拜访探病。
胤禛不愿打草惊蛇,对外只说小恙,静养几天就好,在胤禩面前,自然没有隐瞒。
“我不明白,那人冒充我府上下人,诓我回来,却没了下文,未免过于不合常理。”
胤禩沉吟道:“四哥可曾彻查过府中上下的人?”
“已经查过,昨夜的那人,虽然竭力隐藏容貌,我还是有些印象的,府里并没有这一号人。”
“惟今也只有静观其变罢了。”胤禛素来很少掺和大阿哥与太子相争的事情,论理不该算计到他头上,但世事难料,胤禩也不敢轻下定论。
胤禛点点头,他与幕僚沈竹讨论的结果也是如此。
心头不由冷笑,自己不想多事,所以一直很低调,也让人抓不到把柄,但这世间总有些人,喜欢无风起浪,挑衅生事。
胤禩见他面容冷凝的模样,转头望向厅外天际。
眼看晴空万里,片云不遮,他轻轻道:“快变天了。”
变 天(二)
转眼四个月过去,当初设局诈胤禛半夜打道回府的人一直没有动静。
京城平静得近乎诡异,如同一汪死水。
若说有些事情发生,也不过是秀女大选之后,谁家又指了新人,谁家又有了新宠。
胤禛府上添了个小阿哥,生母还是侧福晋李氏,这对于子嗣单薄的四阿哥府来说是一件大事,也让那个原本被那拉氏压了一头的女子又笑开了花,谁能否认她确实有能力,不然为何四贝勒府中其他女子迟迟未有身孕,惟独她一连生了两个,还都是儿子。
胤禩家也被指了个格格,姓张,父亲是一个小知县,没什么背景来历,人也唯唯诺诺,安分老实。若说八福晋廷姝心里没有一丝不痛快,那是假的,但凡一个女人都不会不在意这种事情,但人是宫里头指下来的,无论如何也不能抗旨,再者她自己到现在都没有动静,总不能像毓秀那样拦着自个儿丈夫的新人。
八月的时候,这一汪表面的平静彻底被打破,导火索来自于顺天府科举舞弊案。
今年的顺天乡试主考官是李蟠,副主考是姜宸英,两人正是三年前的殿试状元和探花。朝廷历来有这种不成文的规矩,往往上一届的殿试三甲,会被皇帝委任为下一届乡试的主考官,这也算是一种殊荣。
但对于李姜二人来说,今年的主考不仅不是荣耀,反而成了煎熬。
考卷历来是封存姓名的,按理说并不知道考生姓名来历,但有什么人参加考试,这是知道的,今年考生里,就有大学士王熙次子王克勤,大学士佛伦堂侄海明、左都御史蒋宏道之侄蒋其祯,工部尚书熊一潇三子熊涛,湖广巡抚年遐龄的长子年羹尧等。
科举以才学取士,论理与出身背景无关,但有这么多家世显赫的考生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就由不得李蟠二人多投了几分注意,更加小心谨慎。
但千防万防,也防不了要出纰漏。
放榜那天,顺天学子自然都将榜单围了个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时不时都听到远近有人放鞭炮庆贺,又或有人兴高采烈,又或有人愁眉苦脸,众生百态,堪称三年一回的盛况。
最开始是有人发出质疑。
“咦,不对,你们看这榜上,怎么都是朝廷官员之子?”
众人仔细一瞧,还真是,考生姓名红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除了一个被排在三十五名的王克勤之外,但凡在前二十名录取的人,十有**是京官子侄。
“难道我们寒窗苦读十数载,还比不上这些人投个好胎么?”
人群渐渐有些沸腾,愤怒与不安的情绪开始蔓延。
“这一次的副主考是姜宸英,他都七十了,不会想着多收点贿赂好致仕回家多买些田地吧?!”
“岂有此理,都说官官相护,可龌龊至此,置天下莘莘学子于何地!”
“听说这一届的主考官是李蟠李大人,我们找他理论去!”
“走!”
“走!”
眼见这一闹起来越发不可收拾,许多人家被派来看榜的仆从忙找个机会溜回去禀报,那头一众愤怒难抑的学子已经浩浩荡荡往李蟠家的方向走去。
胤禩得知消息,是在两个时辰之后。
听来人禀告之后,他皱了皱眉,先问道:“诚郡王那边可有消息?”
胤祉掌礼部,与科考有关的事情本该他管,这么大一桩动静,那头这会儿想必也该听到些风声了。
对方只是吏部一个属官,闻言便摇头:“这个未曾听说,只是那边如今闹得大了起来,因为闹事的都是有功名的学子,九门提督那头也不好随意处置,已经飞马报入宫中了。”
这不过是犹豫片刻,又有人来报,说外头有个人,自称是李蟠家人,来见八爷。
胤禩让他进来,这才发现对方一身狼狈不堪,像是从泥地里打滚出来。
“求八爷救救我们家老爷和岑先生!”
胤禩和岑梦如因着前情,后来岑梦如寄住在李蟠家中,也没断了往来,连带与李蟠也多了几分交情,眼下李蟠和岑梦如被那些学子困在家中不敢出来,派人来向他求救,倒也在情理之中,只是胤禩刚刚才知道学子闹事的起源,却有些犹豫,不敢轻易插手。
事情看起来简单,实则大有内情。
这些考生刚贸然闹事,难保背后没有人煽动。
再者,王熙、佛伦、熊一潇、蒋宏道、年遐龄,这些人都是朝廷重臣,派系复杂,其中佛伦与蒋宏道都是大阿哥的人,年遐龄则与四阿哥关系甚密,这一闹起来,又要引发什么后果?
他这一搅和不要紧,如果皇阿玛不当回事也就罢了,若是他想趁机大办,那自己的立场就至关重要,一个不好,就要被牵连。
想及此,胤禩不由暗自苦笑。
重活一趟其实并没有多多少好处,反而因为更加明了局势而添了不少顾虑。
最聪明的做法当然是冷眼旁观,但是李蟠的家人都求到这里来了,不去显得过于无情无义,以后跟李蟠岑梦如的往来也就算是断了,那两人才学见识俱佳,胤禩不愿轻易放弃,何况将来上面那位若是得知他与这二人有交情,却见死不救,更不知会作何想法。
做与不做,未必都是对的。
“贝勒爷?”那头李蟠的家人还在等着他下决定。
胤禩思忖片刻,将陆九喊来,让他去找胤禛,又亲自去见吏部尚书陈廷敬。
陈廷敬是顺治朝的进士,康熙朝的老臣,为官清廉,却并不迂腐,换句话说,就是很会做人,也因此不管别人如何党同伐异,都没牵连到他头上来,胤禩与他共事吏部,倒也颇为相得,此时邀他同行,不过是为了给自己做个见证。
陈廷敬有点为难,论理这种事情他压根就不想掺和,但八阿哥相邀,他又不好拒绝,否则就会得罪人,胤禩看出他的踌躇,便笑道:“陈大人放心,我只是怕事情闹大,皇阿玛会不快,所以先过去看看,劳烦陈大人随我走一趟,需要出面的事情,自然不会让陈大人难做的。”
话已至此,陈廷敬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拱手道:“八阿哥请。”
这种士子围住大臣宅子闹事的情况,大清开国以来尚属首见,自古天下读书人的民心,是江山社稷的基石,康熙是个极好面子的皇帝,就冲着引起学子骚乱,民心不稳这点,无论李蟠冤枉与否,事后也足够他喝一壶的。
胤禩纵然手段玲珑,也无法扭转康熙的想法,只能尽量稳住事态,避免一发不可收拾。
现任九门提督讬合齐不肯担责任,只让步军统领衙门的人围着李蟠家,以免事态扩大,对于士子们在李蟠家门口喧闹的景象,却视而不见。
胤禩赶到的时候,那些人正挽着袖子,拿起石块打算砸门。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幸好这些人不是武夫,否则此时李蟠家怕是早就夷为平地了。
胤禩看得好笑,陆九一面高喊:“住手!八阿哥在此,谁敢放肆!”
众人一听喊声,都望向这边,停下手中动作。
他们虽然闹事,凭的不过是一时之气,这会儿闹了半天,李蟠家里只是静悄悄的,没半分动静,早就有些累了,又看见胤禩一身蟒袍补服纵马而来,气势已经弱了三分。
胤禩没有下马,冷眼看他们渐渐安静下来,这才道:“京师重地,天子门生,你们有什么委屈,自有朝廷为你们作主,却在此聚众闹事,成何体统?!”
他的声音不大,语调也不高,平平缓缓,却自有一股慑人的气势。
众人不觉有些气短,为首的士子拱手道:“敢问这位大人高姓大名?”
不待胤禩回答,随行侍卫便道:“这位是当今皇子,八阿哥八贝勒。”
“原来是八阿哥。”又是那人开口:“八阿哥,听闻您曾至平阳赈灾,救护无数百姓,也曾至江南查案,整治一干贪官,我等都佩服得很,只是今日形势,您也想必有所耳闻,若说朝廷能为我们作主,可今科顺天乡试,朝中众臣大都有子侄参与,其中是否有不妥的地方,我们这公道,又能上哪儿去讨?”
这人说话有条不紊,也不像是会闹事的人,胤禩不由多看了他几眼。
“你叫什么名字?”
“在下章俦。”那人不亢不卑道。
“章俦,”胤禩点点头,忽而敛了笑容,神色严厉起来。
“有子侄参与今科乡试的大臣,朝廷自然有避嫌之举,至于那些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们又怎知他们不是真才实学?科考取士乃是国之大事,你们怎可单凭一张榜单,就断定其中有猫腻?你们是见过中榜考生的卷子了,还是看过他们的学识深浅?”
这一番咄咄逼人的话下来,顿时镇住不少人。
平日温文尔雅的八阿哥,动起真火来,还真有十足的皇家威严,看起来却比旁人要更似圣上。陈廷敬也在一旁略略惊异。
趁着他们没反应过来,胤禩续道:“这里是朝廷大臣的府邸,无论真相如何,你们不能在这里闹事,否则,对的也变成错的,我向你们担保,朝廷定会有明旨下来,还诸位一个公道!”
“若是我一个人不足取信,那么,”胤禩指向陈廷敬,道:“这位陈廷敬大人,想必你们都有所耳闻,他的学问,在我朝也是数一数二的,有他作保,诸位总该没有疑虑了吧!”
陈廷敬这才明白胤禩喊他同来的用意,不由暗自苦笑。
众人望向陈廷敬,又看看胤禩,被这么一搅和,先前那股子气也早就衰竭,闻言俱都跪下来。
那头康熙早已得了消息,本是勃然大怒,又听说胤禩与陈廷敬已经驰马赶往李蟠宅子,却又渐渐平静下来。
随着康熙的沉默,屋里静得有些出奇,三阿哥胤祉跪在地上,只觉得冷汗密密麻麻爬满背部,难受之极。
“皇阿玛,儿臣掌管礼部,出了这事,难辞其咎,请皇阿玛责罚。”他弯下腰,磕了个头。
“这次上榜的有谁?”
胤祉一愣,他管礼部,却向来只看重会试殿试,至于乡试,顺天只是其一,全国还有好几处乡试考场,哪里关注得过来。
康熙见他唯唯诺诺却答不上来,心底就有些厌烦,眼睛转向旁边的太子。
“回皇阿玛,今科顺天乡试录取的人有一百四十三人,其中大学士王熙次子王克勤,大学士佛伦堂侄海明、左都御史蒋宏道之侄蒋其祯……等人,都出身于官宦世家,父辈是当朝重臣,也正因为如此,便有士子质疑不公。”
太子流利地报出数字,由此更衬得胤祉无能,胤祉撑着身体的手不由蜷握成拳。
康熙微微皱眉,他自然知道佛伦与蒋宏道都和大阿哥过从甚密,不由抬眼看了看他。
大阿哥被康熙这一眼看得如同针芒在背,忙道:“皇阿玛,涉案大臣都是朝廷重臣,此事定是有人暗中煽动士子闹事,还请皇阿玛下旨明察!”
“查是一定要查的,”康熙嘴角噙着一丝冷笑,慢慢道:“太子。”
太子道:“儿臣在。”
康熙将一本奏折从桌上抽起,递给他。“念。”
太子打开奏折,愣了片刻,觑空瞄了康熙一眼,见他只盯着大阿哥,方才放下心来,清清嗓子道:“是。”
“臣阎丹平谨奏,大学士佛伦,蒋宏道二人,暗藏异心日久,党同伐异,置社稷江山于不顾,其罪状有四:一,……”
大阿哥听得惊心动魄,但又不能挑起来打断太子,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恨不得将那奏折揉成一团塞进太子嘴里。
奏折里虽然没有一个字提到他,但句句都是在暗指着他,御史可以风闻言事,不以言获罪,这是历朝历代的规矩,但康熙今日在此让太子念这封奏折,很显然并不将它当成信口雌黄这么简单。
屋里除了太子念奏折,和康熙指节叩着桌面的节奏,再也听不到一丝杂音。
胤禛立于一旁,望着面如土色的大阿哥,拢在袖中的手慢慢收紧。
这就是太子要借着这次科举案发难了?但若是如此,定然不止一封奏折那么简单,不仅扳倒不了大阿哥,反而会打草惊蛇。
果不其然,太子念完,康熙冷哼一声,又从桌上拿起另一封奏折,摊开。
“这封就不用念了,胤褆,有人向朕密告,你在什刹海的庄子上,时常聚集了一帮臣子幕僚,一起商议密事。今年三月廿二晚上,你可还记得?”
三月廿二?
大阿哥一脸茫然,康熙这一番猝不及防的连消带打,让他大失方寸,哪里还记得半年前的一个平常夜晚。
胤禛绞尽脑汁,却突然灵光一闪,想起来了。
三月廿二那天,大阿哥正是邀了几个兄弟过府小聚,半夜他因弘晖生病先行一步,后来却是证明有人假借自己府上的名义将自己诓走。
难道……
胤禛心中掀起万丈狂澜,勉强捺下震惊,望向太子。
太子正巧看向他这边,视线两相对上,胤禛分明瞧见那其中埋藏甚深的阴鸷。
单就一封捕风捉影的奏折,压垮不了大阿哥,但若不止一封呢?
一个谣言传上几次,便有人会渐渐相信,何况不是谣言。
若说大阿哥没有争储之心,他不信,太子不信,旁人不信,康熙更不会信。
对至高无上的帝王来说,储君离皇位只有半步之遥,你心心念念想要这个储位,那么到手之后呢?
下一步要觊觎的,是不是就是皇位了?
胤禛暗暗握紧了拳。
他不知道太子为什么要使人将他引开,撇除了自己的嫌疑,但是那天一起的人,除了他之外,还有胤祉他们。
胤祺不问外事,康熙不会怀疑到他头上;胤禟与大阿哥亲近,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那么胤禩呢?
他早已受过一回冷落,难道又要重蹈覆辙?
胤禛心中翻涌不止,一点也没有为自己置之事外而感到高兴。
“陈大人,这次多亏了你!”回程路上,胤禩向陈廷敬道谢。
陈廷敬苦笑,来都来了,浑水也淌了,这八爷的手段还真是小觑不得。
“八爷客气了,臣这把老骨头也快散了,只求能平平安安致仕回家含饴弄孙。”他拱手道。
胤禩抿唇一笑:“陈大人客气了,您是朝中重臣,中流砥柱,皇阿玛只怕还会多留您几年的。”
两人说话前,前头几人疾驰而来,却是宫里的人。
“八阿哥,万岁爷有令,让您进宫复命。”
胤禩点点头,转头对陈廷敬道:“陈大人慢走,我先行一步。”
他刚踏入西暖阁,便已经觉得气氛不对。
“老八,你管的是吏部,科考之事,又与你何干,胤祉都好好地待在这里,你怎的就巴巴地赶过去?”康熙开门见山,语气不善。
胤禩先跪下行礼,方道:“回皇阿玛,儿臣与一名叫岑梦如的学子有些交情,而岑梦如又与李蟠熟识,目前还暂居在他家,所以儿臣赶过去,一是想在事态严重前尽力压下来,以免传出去有损朝廷名声,二来也是成全了朋友之义。”
胤禩与那两人的关系,早就有人报给康熙,此时见他一五一十,说得分毫无差,足见问心无愧,脸色不由和缓许多。
“起来罢,现在结果如何?”
胤禩将经过简要叙述一遍,又刻意夸大陈廷敬,贬低自己,末了道:“儿臣怕此事尚未了结,呈请皇阿玛尽快下旨查明。”
康熙点点头。“依你看,该如何善了?”
胤禩不假思索道:“将所有卷子封存姓名,重新选取大臣阅卷,如此一来,是非贤愚,自然一目了然。”
康熙扫了神色不一的儿子们一样,淡淡道:“就这么办吧。”
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此。
九月,京城开始流传着满汉权臣贿赂主考官,借此让家族子孙中举上榜的流言,甚至还传出“老姜全无辣气,小李大有甜头”的歌谣来。
十月,有人将这次科考之事写成脍炙人口的文章,张贴在大街小巷,暗指李蟠姜宸英二人利欲熏心,收受贿赂,将朝廷高官,部院大臣数十人的子弟尽皆取中,而寒窗苦读,无权无势的士子则名落孙山。
十一月初三,江南道御史鹿祐疏参李蟠、姜宸英等纵恣行私,贪赃枉法,康熙下令复查卷子,将所有卷子送至御前呈览,由他亲自批阅。
十一月初十,康熙下旨,佛伦、蒋宏道之子侄录取不公确有其事,着剥去功名,流放戍边,佛伦、蒋宏道因家风败坏,疏于管教,罢职论处,永不叙用。
自此,大阿哥党的两名得力大将被斩去,顿如失了左臂右膀,元气大伤。
十一月廿十,仿佛嫌局势还不够混乱一般,高士奇上折弹劾索额图,罗列了十大罪状,说他“结党妄行,议论国事,”、“背后怨尤,怀有贰心,”、“施威恫吓,令朝中众臣皆慑于其威,不敢侧目”。
太子万万没有想到,他费尽心思借题发挥,想拉大阿哥下马的顺天科举舞弊案,竟如同一场风暴,也成了将自己牵扯进去的劫数。
变 天(三)
高士奇与康熙,是一对君臣相得的异数。
这对于看似宽厚实则疑心颇重的康熙来说,是难得一见的,由此也可以看出高士奇的聪明之处。
究其原因,除了康熙念旧,以及高士奇本身学识过人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士奇懂得审时度势,并不像李光地甚至索额图那般贪恋权势,将康熙对他们的旧情一点点磨光,也不像太子师傅王掞那般迂腐。在圣眷天恩达到顶峰的时候,他能看清太子与大阿哥相争的局势,毅然急流勇退,辞官归乡。
当一个人不在眼前,并且不牵扯进利益斗争时,旁人所能想起来的,自然是他的好处,康熙也一样。
高士奇已走,他对这位亦师亦友的臣子由原先的三分旧情升至七分怀念,南巡时也多次亲往探望,赐书赐匾,有时候连朝政大事也会征询他的意见。
然而高士奇与索额图之间,却是有一段渊源的。前者在受康熙赏识之前,曾被人引荐给索额图,并且在其幕下待过一段时间,一个穷困潦倒却心高气傲,一个世家大族而位高权重,彼此相处自然不会太愉快。
因此当高士奇的折子在朝中引起轩然**o时,所有人都不清楚,这究竟是高士奇自己的主意,还是来自康熙的授意。
若是后者,那么索额图这一次,只怕就在劫难逃了。
果不其然,康熙三十九年正月初八,在新春的气息还未从人们眼前褪却的时候,康熙下旨,将索额图拘拿至宗人府圈禁,罪名是“议论国事,结党妄行”。
罪名里的前一句话并不是重点,就算是升斗小民,谁没在茶余饭后说几句时政闲话,道两声官场轶事,重点在于后面的“结党妄行”。
康熙最恨结党,当年鳌拜不仅结党,还有篡权的趋势,这才犯了康熙的大忌,让当时的少年帝王愤而擒之,如今历史重演,索额图与明珠两派,依附于太子和大阿哥,借争储进而倾轧乱政,康熙冷眼旁观,看着他们斗了十来年,终于打算挽起袖子来收拾局面。
索额图是当今国丈,太子党的核心,无论是敌是友,都没有想过他还有被下狱幽禁的一天,一时间人心惶惶。
太子一党,更是方寸大乱。
“太子爷,您请回吧。”
梁九功从里面走出来,面露为难,小声道。
胤礽盯着他,试图从他脸上找出一丝希望,但事实却是让他失望的。“皇阿玛还不肯见我?”
梁九功轻轻摇头,没有说话。
两人相对静立,一时无言。
对于这位太子殿下,梁九功其实谈不上多少好感。
胤礽自小便是天之骄子,万般宠爱,因此待人也是冷冷淡淡,连正眼也不瞧,像梁九功这种近身伺候康熙的人还好,若是毓庆宫里的小太监,悄无声息地消失,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梁九功在宫里待的时间长了,对这些事情自然有所耳闻。
梁九功想起刚才康熙的表情,又记起自己亲眼所见,这对父子曾经亲密无间的时光,忽然就觉得世事无常,人心反复。
“梁总管,我在这里跪着,你且进去再通报皇阿玛一声吧。”太子一撩袍子,就想跪下。
梁九功忙拦住他。“诶诶,太子爷,这可使不得,您这不是为难奴才吗?”
太子却不管不顾,倾身跪倒,身子挺得笔直,嘴唇也抿得紧紧,依旧带着一丝矜傲。
梁九功无法,只好折返回去,见康熙正歪在靠枕上闭目养神,也不敢出声,就这么站着。
过了片刻,康熙突然出声:“怎么了?”
梁九功吓了一跳,忙道:“禀万岁爷,太子在外头跪着,这……”
“想为索额图求情?”康熙眼神冰冷,梁九功忙低下头去,大气不敢喘一声。
只听见康熙的声音在头顶回荡:“你出去告诉他,无论他跪多久,朕也不会见他的。”
“嗻。”梁九功小心翼翼地退出去,将康熙的原话转告给太子。
如今外头正是天寒地冻,太子娇生惯养,又如何承受得住,没过一会儿已经冻得牙齿打颤,又听见梁九功转达的话,脸上不由露出一丝奇怪的神色,似失望又似怨恨。
他慢慢地站起来,转身就走,头也不回。
一步一步,踩在雪地,留下一串脚印。
梁九功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暗叹一声。
这位太子,虽然与万岁爷做了数十年的父子,却至今都不了解他父亲的心思,若是能多跪个一时片刻,指不定皇上就心软了呢,如今一走,只能显出自己来得毫无诚意。
回到西暖阁,康熙果然问起太子的反应来,梁九功如实相告,只见康熙久久没有说话,半晌,这才笑了一声,似讥似讽。
语调淡淡,却让梁九功觉得冰寒入骨。
“朕养了二十多年的儿子啊……”
索额图下狱,太子一方自然极力奔走营救,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不啻一个好消息。
首先大阿哥觉得自己盼望多年的春天终于到了,若太子也失宠,废太子指日可待,那么还有谁比他这个长子更具继承权呢?
虽然在太子的设计下,他一连折损了佛伦和蒋宏道两个人,但比起索额图来,这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而三阿哥胤祉,他并非没有野心,只不过一直以来都被两位兄长压着,以致于他不得不在招揽文人上下功夫,却仍是被其他兄弟的光芒掩盖,甚至连胤禛、胤禩,也隐隐有越他之势。
他很清楚索额图被圈禁,并不意味着太子倒台,若想这把火烧得更旺,只能不停往里面加柴,于是康熙三十九年的腥风血雨,便是由他一手拉开了这序幕。
正月廿十,在三阿哥胤祉的授意下,御史上奏,弹劾索额图“怀私倡议,凡皇太子服御诸物,俱用黄色,其居心之险恶,昭然若揭”。
清朝有制,皇帝用鹅黄,太子用杏黄,两者不可混淆,奏折中的黄色,显然不是指杏黄。
这不是一个小罪名,上折者无异想将索额图置之死地,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一时间弹劾索额图专横跋扈,结党谋私的折子,也如雪片般飞至康熙桌案。
然而康熙却并不急着处理索额图的事情,反而重新拾起先前被冷落到一旁的顺天乡试舞弊案。
二月初一,重新批阅的卷子公布结果,除去佛伦与蒋宏道二人的子侄外,其余官宦子弟依旧榜上有名,只是名字做了些许调换,而主考官李蟠与副主考姜宸英,则被罢官下狱,听候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