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灯叙

▶专注收集耽美小说网站

第51章

第51章
面摊主人说得兴起,胤禩也不去打断他,任他天花乱坠地说下去,末了方意犹未尽道:“若要说起忌讳,只有一项,几位爷出门,见着奇装异服的人,尽可避着些。”

沈辙故作不解:“这又是为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难道这路他们走得,我们就走不得?”

那老头儿叹道:“这位爷有所不知,这云贵一带不同别处,除了汉人以外,还有白人、彝人、苗民、瑶民等等,更有些连老朽都叫不出名字来的异族,朝廷历来所派官员,不是汉人,便是满人,所举所措,自然有些与当地夷人格格不入的地方,夷人反对,官府也不管不顾,久而久之,就有些冲突。”

顿了顿,他苦笑道:“加上汉人与其他夷人,彼此生活习性不同,也不知是哪一方先挑起的矛盾,这几年汉民与苗民的争执越发多了起来,我虽是汉人,可也不能将过错推到谁头上去,只能劝几位爷小心些,莫要一个不慎卷入两方争闹,届时受了牵连,就不美了。”

胤禩谢了他一番好意,眼看几人也吃得差不多了,便准备起身走人,陆九掏了银两付给面摊主人,对方见到手沉甸甸的,也喜上眉梢,连声道谢。

却在此时,前方传来一阵喧闹。

几人抬头一看,只见不知从何处来了一帮人马,为首的人头上缠着白色头帕,身穿藏青色对襟上衣,肩上还披了一条大如斗笠的织花披肩,腰间别了一把弯刀,眉目倒是英俊,只是带了一股煞气,令人敬而远之。

一伙人气势汹汹,进了旁边一间装潢华丽的酒楼。

面摊主人见状摇头苦笑:“又该有事喽!”

未等胤禩几人发问,方才进去那些苗人已经走了出来,为首那年轻男子手中还揪着另外一人的衣领,连拖带拽,那人毫无反抗之力,被勒得面色通红,说不出一句话来。

身后还有几人追了出来,嘴里呼喊着少爷,又一边叱骂那帮苗人。

老头儿冷不防哎哟一声:“那位可是曲靖知府刘大人的公子,这下只怕不能善了了!”

一听涉及朝廷官员,陆九忙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老头儿正待说话,却听那年轻苗人一声冷笑,不知骂了几句什么,那知府公子用力挣开,挣扎着爬起来,又惊又怒道:“你们这些不知礼仪廉耻的蛮夷,居然敢挟持本公子,你们知不知道……”

话夏然而止,他表情僵硬,瞪大双眼,看着抵在自己脖子上的苗刀。

为首的苗人操着生硬的官话,一字一句道:“就算你是天皇老子的儿子,我也要为我妹子讨个公道,把他带走!”

身后几名苗人一拥而上,挟住那人双臂拖了起来,跟在年轻苗人后面。

知府公子的几名随从想是慑于对方威势,眼睁睁地看着来人带走自己主子,也不敢妄动,机灵点的已经转头就跑,回去搬救兵了。

“八爷,要不要……?”侍卫趋前附耳,低声询问。

“有人来了,先看看。”胤禩摇头。

来人自东边快马疾驰,一身蟒袍,后面跟着几名官兵,人未到而声先至:“住手!”

胤禩只觉得这声音十分耳熟,忍不住多看了几眼,那人却已经策马奔至前方,仅留给他们一个背影。

那人下了马,将缰绳交给下属,便径自走到那伙苗人面前,抱拳道:“雷兄弟,此番便算是给我个面子,这桩事情自有官府处置,请雷兄弟将人交给我。”

一个朝廷命官与苗人称兄道弟,沈辙看得啧啧称奇。“这又是何人?”

面摊主人道:“这便是我们南宁县的县太爷,曹大人。”

曹大人?

胤禩眉头一挑,兀自看着眼前变故,没有出声。

雷泽盯着他看了半晌,冷声道:“不是我不给你面子,这人与我妹子立下誓言,喝了合卺酒,说要待她千好万好,结果没过几日便已将她忘得一干二净,若是你妹子也遭受如此污辱,你又该如何?!”

曹乐友语塞,片刻方苦笑道:“我知此事为难了你,但朝廷自有朝廷的法度,若人人都自报私仇,那又要衙门何用?”

雷泽摇摇头:“你不用多说了,这人我是一定要带走的!”

曹乐友叹道:“如此我便只好请雷兄弟多包涵了!”

说罢手一挥,身后官兵立时上前,将一伙苗人团团围住,连带着中间被勒着脖子的知府公子,一个不落。

雷泽瞪眼:“我把你当兄弟朋友,你今日却要与我们为敌不成?”

曹乐友抱了抱拳,歉然道:“身为朝廷命官,职责所在,理应公私分明,我定然会还舍妹一个公道的!”

雷泽没有说话,他身后的苗人却冷笑道:“什么公道,这人是狗官儿子,你们官官相护,什么时候给过我们苗人一个公道!”

曹乐友抿紧了唇,沉默以对,但身形却没有移动半分,显是寸步不让。

两方僵持之际,便瞧见自东南处又来了一帮官兵,拥着一顶蓝呢轿子往这边疾步走来。

不多时,轿子停在离两方一丈开外的距离,恰好就在胤禩他们坐着的面摊右方。

轿子刚停,里面随即出来一人,青金石顶戴,身着云雁补服,略带焦灼,待视线落在中间时,更是面色大变。

“大胆!”他指着雷泽等人骂道:“你们这群化外蛮夷,还不快放人!”

一句蛮夷,让雷泽一行人面色更冷,抵在知府公子脖子上的刀也深了少许,血珠从伤口沁出来,吓得对方哇哇大叫。

“爹,救我啊!我不想死啊!”

脓包!曹乐友暗骂一声,不得不转身行礼。“下官拜见知府大人!”

这一抬头,正巧对上胤禩等人的方向,整个人都愣住了。

那人正笑吟吟地看着他,温文敦雅,不减当年半分风华,一身青金色缎面衣裳,身形颀长俊秀,更多了几分尊贵稳重,单是随意往那里一坐,便已足以让他从人群中认出来。

应八,八阿哥,郡王爷,该叫哪个?

曹乐友张了张嘴,终究还是没喊出来。

这人微服坐在这里,必然有他来这里的理由。

只朝那方向拱了拱手,曹乐友将注意力放在眼前的变故上。

刘知府满心气急败坏,也顾不上让曹乐友免礼。“曹乐友,你好大胆子,辖下发生如此大事,你居然也……”

也如何?

他却说不下去了,要让对方先放了儿子,还是不顾儿子性命安危,只管挥刀便砍,他也没了主意,只能跳脚不已。

曹乐友苦笑,想到旁边还有一位身份更尊贵的人在看着,不由头疼。

“雷兄弟,你若放了刘公子,我以项上人头担保,必然给你一个交代!”

雷泽沉声道:“曹大人爱民如子,你的话,我们自然是相信的,可你们汉人都说,官大一级压死人,这个知府,官比你大,犯事的又是他儿子,你也能保证不徇私?”

“朝廷法度,自有规章,王子犯法也与庶民同罪。”曹乐友正色道。

雷泽看了他半晌,终于点点头,松开手上的刀,那刘公子立时连滚带爬往这边跑来,脸色犹自煞白。

“爹!”

刘知府一把拽住儿子,后退数步,又指着一伙苗人喊道:“把他们抓起来!”

身后官兵一拥而上。

曹乐友上前一步,挡在雷泽身前。

刘知府厉声道:“曹乐友,你想造反吗?”

曹乐友冷冷道:“刘大人,我敬您是上官,但南宁县辖内的事情,自有我来处置,令公子究竟是不是如这人所说,玷污了他的妹子,下官也自会查个水落石出,孰是孰非,天网恢恢,谁也逃脱不了,如今还请令公子,连同这位雷兄弟,与下官到衙门走一趟!”

刘知府指着他,气极反笑:“好你个曹乐友,你以为这里还是江南曹府不成,少在本府面前摆你那曹家公子的谱,再说谁不知道你们曹家没落了,今儿个人是抓定了,你若敢反抗,便当以乱党论处!”

胤禩没想到自己来到这里,竟还能赶上一场好戏,眼看好戏陷入死局,他也不能不开口了。

“这位大人好大的威风,不知该如何称呼?”沈辙看出他的心思,当先高声道,一边起身走了出来。

方才官兵与苗人对峙,磨刀霍霍之际,两旁的行人便已大都远远避开,哪里还会坐在这里,刘知府心急如焚,也没多加留意,这会儿循声望去,才看见一名年轻男子在说话,手里还摇着把扇子,一副意态风流的模样,哪里有半分紧张惊惶。

刘知府下意识觉得不对劲,又一时想不出什么,只皱眉叱道:“哪里来的刁民,给本府拖下去!”

未等官兵过来,胤禩身后的侍卫已经挡在前面,横刀以对。

“我是八阿哥胤禩,当今廉郡王。”

他也没有出示任何腰牌信物,便只站在那里淡淡道。

刘知府一愣,还没反应过来。

曹乐友已经走了过来行礼:“下官曹乐友,拜见廉郡王。”

方才胤禩不想暴露,他也不会上前叨扰,如今对方已经表明身份,论理他也应该上前见礼。

众官兵见到如此场面,不由面面相觑,不一会儿,也跟着陆续拜下,惟独刘知府与刘公子站在那里,脸上表情如遭电亟。

而雷泽一伙苗人站在不远处,除了雷泽外,其他人都听不懂官话,雷泽听懂了,却也没有下跪,见众人行礼,便突然道:“你是个王爷,你能主持公道?”

胤禩并未点头,只道:“这桩案子论理该由南宁县令来断处,本王不会干涉,但若有人想要横加阻拦,却也是不能的。”

说罢看了旁边一眼,刘知府顿时抖得如同筛子一般。

事情的经过说来很简单。

刘公子看上了一名美貌少女,对方是苗女,没有汉人那些繁文缛节,刘公子也算年少俊秀,这一来一往自然两情相悦。

纵欲几度之后,少女没想到自己心目中的如意郎君,竟是个风流种子,而且还是曲靖知府的公子。

大家公子,又怎会看上一个异族苗女,少女对刘公子情根深种,又拿他没有办法,一怒之下,便寻了短见,结果被人救下,这才惊动了父兄。

这种污人名节的事情,换了双方都是汉人,便容易处理许多,男的可以被判流刑,可以打板子,但当一方是苗女,一方是知府公子的时候,情况便复杂起来。

胤禩有心看看曹乐友要如何处置这桩棘手的案子,就一直冷眼旁观,也不出声。

曹乐友先问了事情经过,又招来男女双方当面对质,实情与刘公子所供并没有多大出入。

苗女愿嫁,且只肯做嫡妻。

刘公子不愿娶,即便娶,也只是是侧室偏房。

既然无法大事化小,曹乐友却也不愿偏袒刘知府,引来苗人不满,便将刘公子判了杖责流放之刑。

刘知府自然不肯罢休,但一旁的胤禩默许了曹乐友的处置,他也只能吞下这口气。

是夜,胤禩一行并没有在衙门久留,依旧歇息在先前的客栈里。

“这是什么?”

胤禩刚沐浴出来,抬了抬下巴,示意放在桌上的请柬。

“是刘知府派人送来的请柬,请爷去碎玉楼赴宴。”陆九手里头早已备了毛巾,忙上去帮他擦头发。

“碎玉楼?”

“曲靖本地最大的青楼楚馆,刘知府为了替儿子求情,可是下了重本了,那里此刻必有最貌美的女子在恭候大驾。”沈辙笑眯眯道,他与胤禩随意惯了,私底下也不避话题。

胤禩哼笑一声,正想说什么,却听得门外侍卫道:“八爷,曹乐友求见。”

沈辙作势虚咳一声:“八爷既是有故人来访,我便不打扰了。”

胤禩也不理他,只道:“请他进来。”

曹乐友着了便服,只身前来,心中本已忐忑不安,入屋见了人,更是微微一怔。

那人身上只穿了件白色的单衣,头发还没完全擦干,湿漉漉的披在肩上,整张脸被蒸气熏得微微泛红,与白日里判若两人。

三 年

“八爷……”曹乐友讷讷开口,莫名觉得口干。

“连夜前来,可是有要事?”胤禩一笑,示意他坐下。

“没有,只是想过来拜访八爷,这几年你,您可好?”曹乐友下意识移开视线,低下头不去看对方,心情也微微镇定了些。

沈辙看出他窘迫的模样,笑着起身告辞,先行出去。

胤禩在陆九的服侍下穿上外衣,擦干头发,方才坐下道:“没想到在这里碰见你,我倒还好,不知你这几年如何,又怎会当了这南宁县令的?”

曹乐友定了定神,讲起自己的经历。

康熙三十六年扬州灶户案,曹家因检举有功,只被罚银了事,虽然数额颇大,但对曹家来说,也只是伤一时之元气,以曹乐友父亲的手段,很快又尽数回拢过来。

曹家父子毕竟是血浓于水,曹父虽气曹乐友将账册交给八阿哥,但打也打过,骂也骂过,也不会真就对他怎样。

但经此一事,曹乐友突然觉得从前自己过得浑浑噩噩,虽然饱读诗书,却一事无成,文不能定国安邦,武不能从戎投军,就连家业也帮不了父亲,长到二十余岁,其实不过靠着家中庇护才有今日。

念头一起,便想参加科举。他博闻强志,四书五经都曾下力气钻研过,待到康熙三十九年,层层筛选,过关斩将,竟也得了三甲第三十名的进士出身,只是朝廷冗员甚多,有时连二甲进士也未必能有实缺,曹家便花了些银钱疏通一番,外放了一个南宁知县,却是离家万里,虽还不算不毛之地,但比起繁华的江南,自然远远不及。

云贵一带,因夷人众多,素来不是个太平安宁的地方,兼之山高皇帝远,云贵总督,云南巡抚,比起其他地方督抚,便要多了那么一些权力,地方官对这些人自然更是极尽巴结。

兴许是越困难的处境就越能磨练人的缘故,曹乐友从一开始绝不同流合污,到现在也做些贿赂逢迎,应酬往来的事情,一边却还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尽可能为百姓多做些好事,竭力协调夷人与官府的关系。

一席话说罢,胤禩突然道:“你拿去贿赂上官的那些钱财,虽然是从富庶商人身上获取,可说到底,也是寻常百姓的血汗钱。”

若是胤禛听到对方收受贿赂,只怕立时要冷下脸来,但胤禩的手段圆滑些,自然不会在这种小事上执着。

在他看来,穷则变,变则通,官场上剥削百姓的官员千千万,能做到如同曹乐友这般的已不容易,且对方神色清明,较之几年前并无多大变化,可见没有堕入这个漩涡中。

曹乐友闻言苦笑:“八爷说得是,可官场便是如此,若我一味超脱,到最后只能落得个罢官丢职的下场,如今也不可能坐在这里了。”

连边陲之地一个小县都是如此,那么东南那些繁华富庶之地,官员便更加不可能廉洁清明了,胤禩走过的地方也不算少了,眼看着老爷子一天天见老,对官员**的处置越来越宽容,酿成的后果便是等到康熙末年时,整个大清已然成了一棵空有华丽架子的树木,里面早就被虫子蛀光了。

这种现状,任是胤禩和胤禛他们再聪明,也无能为力,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

胤禩沉吟道:“你在这里几年,觉得这里如何?”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泛,曹乐友想了片刻,才道:“曲靖府是云南数得上号的州府,百姓生计倒也还算过得去,前几年朝廷将包谷和红薯推广开来,加上官府的努力,曲靖但凡条件适合的地里也种了一些,只是碰到上天灾,依旧是杯水车薪,还有夷人的问题,”他轻轻叹道,“此地夷人繁多,与汉人混居,规矩又大异于汉人,彼此难免会有些矛盾,若是加上有心人挑衅,这冲突只怕就会激烈起来。”

胤禩也不出声,静静听着,又提壶倒了两盏茶,曹乐友说得兴起,也没注意到廉郡王在亲自为他斟茶。

“如此说来,燕豪是有好办法了?”

曹乐友精神一振,从怀中掏出一份章程。“这是下官闲来无事草拟的一些办法,八爷请看。”

胤禩接过打开,逐字逐句看了起来,不觉便入了神。

曹乐友看着他认真的侧面,突然就想起当年在江南的情景来。

自己第一次看到他时,少年温润如玉,一下子就攫住了自己的视线。

但温润的外表之下,却是截然不同的性情,周旋于江南官场,用和善的面目骗过所有人,最后将一干人等一网打尽。

手段干净利落。

也正是那一次,心里始终抱着点不可告人的思慕的曹乐友,意识到两人之间的距离其实是多么遥远,以自己的身份,若不是江南的偶遇,也许两人终其一生都不会碰面。

所以当他下决心考取功名,投身官场的时候,内心深处其实也有着一点希望。

希望有朝一日,他可以离这个人更近一些,希望有朝一日,这人可以坐在他面前,再次与他把盏言欢。

“燕豪。”

“嗯?”曹乐友回过神来,脸微微泛红。“八爷恕罪,下官方才走神了。”

“无妨,”胤禩兴致极高,眼睛还停留在手中的纸上,也没留意他的失态。“你这些法子,一条一条,其实都可以细细推敲讨论的,我们可以先商定一下,待明日我便上个折子,一一奏与皇上。”

曹乐友闻言亦是一喜。“八爷觉得这些不会过于空泛?”

胤禩笑道:“虽是天马行空,但也并非全然不能实行,你看这条……”

陆九见两人谈得兴起,悄悄地退了出去,将门轻轻掩上。

自离开京城,八爷虽没表现出来,可他伺候了那么久,自然也能察觉主子心情只是平平,难得今晚见了曹乐友能那么高兴,也不枉他们今天管了一场闲事。

让厨房备点点心吧,一会主子乏了,也可以用上。

陆九高兴地想着,步伐也跟着轻快起来。

“皇阿玛赐鉴,”

曹乐友走后,胤禩立时铺开纸笔,但提笔写了几个字,便顿住,忽而想起自己所记挂的那些人来。

从京城一路到这里,路途遥远跋涉,若那边真有什么事情,传到这里来,起码也得一个多月后了。

胤禛面上虽冷,做事却不含糊,十三被罢职,自己又远走云南,他心中想必是有警惕的,胤禩并不担心他。

只是廷姝身体不好,又要管着一大家子的事,弘旺年纪小,也不知如何。

胤禩曾经以为这辈子自己所在乎的人,只有良妃一个,但自良妃去后,他才渐渐发现,自己心里,又装了不少人,兄弟,妻子,每一个都沉甸甸的,离得越远,思念便越深。

信第二天就让官驿的差役送了出去,连带的还有写给胤禛与廷姝的,信里无一例外,只是一些寻常的家常和问候,这也是为了避免被有心人看到,又生出什么麻烦。

兴许是京城那边收到来信便即刻回复,但信到了胤禩手中的时候,又是两个月过去。

有了康熙的回信,胤禩开始着手改善当地夷人的一些生活条件,和汉人与夷人的关系,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胤禩也不独在曲靖,有时候便在云南境内到处走,如此书信一来一往,又有差事在身,不知不觉三年就这么溜了过去。

三年中发生了不少事情。

胤禩在云南时,收集了不少当地独有的药材送往京城,一份送到大内给康熙,一份给胤禛府上,一份留给廷姝他们。后来听说康熙四十三年时,弘晖生了一场大病,连御医也束手无策,险些熬不过去,最后用了从云南送去的那些药,才硬生生拖住时间,将弘晖一条小命捡了回来,

胤禛时常有信来,连带着八爷府有时候也一块捎些衣物过来,胤禩在云南虽也锦衣玉食,但毕竟不同于京城那般优渥,有时还需得在外头过夜,几年下来人越发精神不少,只是肤色依旧白皙,似是晒不黑一般,与陆九等人站在一起,对比更是明显。

刚到云南时,老十胤俄也写过两封信来,但他终究是个没有耐性的人,过不了多久便宣布放弃,至多只是在别人的来信里顺道捎上两句问候,诸如十福晋怀孕了,十福晋生了个儿子之类,看得胤禩哭笑不得。

十四的信里自然也说些家常,还时常写一些京城逸闻,胤禩看多回少,他却从不落下,两月一封,已成定例,连胤禩也觉触动,提笔回了一些给他。

曹乐友本有一身抱负,碍于人微言轻,困在南宁县一隅郁郁不得志,一旦有了胤禩相助,便如鱼得水,胤禩手腕了得,又身为皇子,自然有无数人上前来巴结讨好,二人合作,竟默契异常,其中种种艰难险阻,自是揭过不提。

三年里,不单廉郡王的名声响彻云南,连带着曹乐友,也成了夷人眼中的活菩萨。

曹乐友两任南宁县令,到了升迁调任山西平阳知府之时,竟有无数百姓含泪下跪送行,这是他最初来到这片土地时,所万万想不到的。

送走曹乐友,如同身边少了一个至交知己,虽还有陆九沈辙等人相伴,但胤禩却也觉得有些寂寞起来,忍不住动了想走的心思。

但真正促使他下定决心的,却是一封信。

信是廷姝写的,照例是些家长里短,只是信上末尾,多了一句话。

十三弟被圈禁。

寥寥数语,没有前因后果,却让胤禩觉得惊心动魄。

京城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

番外·宝宝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刚好跟正文上下都是衔接得上的,就先写了,明天上正文(*^__^*)嘻嘻……弘旺三岁多了,正是小孩子最好玩的年纪,见过他的人都要赞一声玉雪可爱,再抱起来揉弄一番,把白白嫩嫩的包子脸揉成胭脂包子才甘心。

他的性子与寻常小孩也有些不同。

不喜欢哭,不喜欢闹,不玩别的孩子都喜欢的泥巴蚂蚁爬树捉迷藏。

他喜欢笑,喜欢跟在大人们后面走,也不怕生,谁给糖吃就跟谁走,傻乎乎的一副惹人疼爱的模样。

只有亲近的人才知道,看起来良善可欺的宝宝,也仅仅是看起来罢了。

“宝宝,你这性子到底像谁?”廷姝叹道,尽管弘旺已经有了正式的名字,她依旧喜欢喊宝宝。

恰好那拉氏来拜访。

宝宝眼珠子一转,声音嘹亮。“像四伯!”

那拉氏越过门槛的步伐一乱,差点没绊倒,走过来一把抱起他,笑骂道:“你这哪里是像你四伯,分明像极了你那个阿玛!”

“四婶,阿玛是什么样的?”

那拉氏捏捏包子脸笑道:“回头你照照镜子就知道了。”

宝宝蹬蹬蹬地跑去照镜子,对着镜子左看右看,回来时皱着一张包子脸。

廷姝奇道:“宝宝怎么了?”

“额娘——,”小小的身子挨过去,拉长声调,像小猫一样蹭着撒娇。“我是不是真的很像阿玛啊?”

廷姝点点他的鼻子。“当然了!”

那拉氏笑道:“皇上和太后娘娘不是都说,你与你阿玛小时候像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吗?”

宝宝一脸忧心忡忡。“额娘平时很喜欢捏我的脸,等阿玛回来,你们会不会都去捏阿玛的脸,不捏我的了?”

廷姝刚喝进嘴的半口茶一下子全喷了出来。

惹祸精见势不妙,转身溜了。

人总是这样,天天见时觉得厌烦,离得远了反而想念。

康熙也是如此。

他儿子多,孙子更多,皇孙之中,除了太子所出的弘皙得康熙青睐之外,那么多皇孙里面,他未必都喊得出名字,认得出人来,但兴许是对远在黔滇,数年未归的胤禩心存愧疚,康熙对弘旺,反而有些与众不同的感情。

而弘旺面对康熙,不仅没有其他儿子乃至孙子的战战兢兢,反而一派天真烂漫,童言童语,经常逗得康熙前仰后合,乐不可支。

“宝宝最喜欢谁?”康熙逗他。

“皇玛法,额娘,弘晖哥哥,四伯,四婶,张额娘,十叔,九叔,十四叔……”众目睽睽之下,宝宝掰着手指一个个算。

康熙打断他。“怎么没有你阿玛?”

“孙儿没见过阿玛。”宝宝嘟起嘴巴,眼睛浑圆透亮,似乎还能看见水光隐隐。“他不给孙儿糖吃,也没有抱过孙儿。”

康熙心软了,忙抱着他摇了一阵,转移话题。“那又为什么最喜欢皇玛法啊?”

宝宝随即被转移了注意力,笑嘻嘻道:“因为皇玛法给的糖最多最好吃。”

糕点蜜饯等等一律零嘴,都被他统称为糖。

“还有皇玛法最厉害,您说话的时候,其他人都乖乖听着,额娘,四伯他们都训过我,就皇玛法没有!”为了表示亲热,宝宝还将头埋入康熙怀里使劲蹭了一下。

在下面默默听着的胤禛嘴角一抽。

不知是宝宝与皇阿玛投缘,还是童言无忌,素来对他们这些儿子严厉无比的老爷子,八成又是不会生气的。

果不其然,康熙哈哈大笑,捏了捏包子脸,又道:“那怎么没有十三叔啊,你不喜欢十三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