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灯叙

▶专注收集耽美小说网站

第68章 氧气

五百文,对于现在的邺城百姓而言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眼前自称福医的士者一袭道袍,桃木剑在手,须发垂然衣袂飘飘,俨然一位得道高人。
若他说的是真的……
围观的一众百姓彼此对视一眼,捏着手里的钱袋子,既舍不得拿出去,又怕给旁人抢了先,一时谁也没有开腔。
“劳请给我一囊。”
正当众人纠结不已的时候,一道清正的声音分拨人群,自后方传来。
“好,看来有缘人已经出现。”
说着,福医抚了抚胡须,挑眉向前眺去。目光触及熟悉的面孔,他满脸的笑容忽然一僵。
其他观望的人们正等着看看这福气究竟有多神乎其神,忽见那位仙气飘飘的福医莫名变了脸色,以飞快的手势收起面前的气囊,在所有人还未反应过来的当下,果断拔腿就跑。
“马和!”
众人正惊诧间,只见刚刚出声要买福气的男子也一个箭步追了上去。他刚跑出两步,一个瘦巴巴、脏兮兮的小乞丐跟着从人群钻出来,跌跌撞撞地向他跑去。三人的身影跳动追逐,惊得树梢上的栖鸟四窜,只留下一地不知所措的围观群众。
“你你你,你干嘛追我?”
跑了两三里地,挂着大大小小囊袋的马和实在跑不动了,弯着腰在原地气喘吁吁,费解地盯着一路追来的李明夷。
李明夷胸膛起伏,深呼吸了两口,先上前一步按住他的肩膀,防止他又脚滑跑路。他也奇怪:“你跑什么?”
对啊。
他跑什么?
马和缓过气来,就地一屁股坐下,抬眼看向背着包裹站在面前的李明夷,纳闷的表情逐渐委屈起来。
“这不跑习惯了吗?”他哀叹一口,掰着手指和对方算起来,“你想想,我在陈留一遇上李郎你,就丢了多年的老主顾。后面好不容易在青莲谋个生计,又让你和你朋友给截胡了。”
所以看到这人,他下意识以为又要被揭穿了,赶紧撒丫子就跑。
李明夷:“……”
“啊啊,啊啊。”
两人停下喘气的功夫,尾随在后面的小哑巴也终于跑到跟前,用表情和手势表达着不解。
“你不骗人,我也不会对你怎么样。”李明夷看着马和挂满一身的囊袋,就知道这人准是又捣鼓出新的花样了。他蹲下身拿起一个囊袋掂量掂量,感觉不出里面的份量。
他抬起眼眸:“这是什么?”
“某刚才不是说了吗,此乃福气。”马和眨巴眨巴眼睛,神情大是无辜,“这福气可是我最新研发的药气,一囊的本金就超过五百文,我卖它们只不过是回收点本钱,顺便济世救人,可没有行骗。”
李明夷若有所思:“你说的福气到底是什么?”
马和嘿嘿笑了一声,向他摊开手掌。
“给。”李明夷无奈地从怀里取出一小锭银子,搁在马和的手掌心,“现在你可以告诉我了。”
“自然,自然。”见到银子,马和两眼放出光来,赶紧把手一握缩了回去。
话虽这样说着,他却没有马上解释,而是取了一囊递给李明夷,示意他亲自闻闻。
接过这囊价值不菲的福气,李明夷把盖子掀开,小心翼翼用手扇闻一下。
没有味道。
也并未看到有颜色的气体溢出。
“啊啊,啊啊?”一旁的小哑巴鼻子抽抽,试图蹭到一点福气。可嗅了半天,再看看自己的手脚,还是半点变化也无。
“是不是什么也闻不到?”马和眼珠咕噜一转,笑容越发深长,见李明夷表情逐渐无语,终于开口解释起来——
“这就是此前郎君启发我找寻的阴气。”
此言一出,对方散漫的瞳孔骤然紧缩。
马和似乎很满意李明夷的反应,站起身来,迎着吹面而来的宵风,徐徐讲出这一路的经历。
“自我想到大空之气当由阴气、阳气二者交融组成后,就一直在想办法将其分割。可惜不管我如何试,都只能耗损阴气,而不能将之分离。”
“于是我想到了另一个办法。”
夜风陡然大作,吹得马和衣襟飒飒。翩飞的袍角拂过小乞丐怔愣的面孔,在李明夷震动的目光中不住飘动。
“很简单,那就是倒逆之法——既然阴气为物所消耗,那么以旺盛的炉火催发,是否能将阴气再度逼出?”
马和伸首看着他:“于是我把青石、火硝加热煅烤,直至有气体溢出,一囊一囊收集起来,再去除杂质,花费数月,统共才得这几囊。”
“李郎,你相信吗?其实阴阳调和,万物化气,气又可沉于万物,这就是道法。”
李明夷起伏的内心久久不能平息。
他当然相信——
所有的化学反应,在本质上来说,都是可逆反应。
马和提到的青石和火硝中富含氧化物和硝酸盐,将之加热到合适的温度,的确有可能制备出氧气。
当然,这种土法成本过高,收益也低得惊人。
但或许马和自己都未曾想到,他的灵机一动,就让这个纪元的科技之树默默生长出了一根新的根系。
这可是一千三百年前的唐朝。
同样的思路,比起用氧.化.汞首先制备出氧气的英国化学家早了足足一千年。
这个土生土长的化学家,帮助自己制备出麻醉用的乙.醚,又奇迹一般为他带来了一定纯度的氧。
唯一可惜的是,马和遇到了改变整个中国历史走向的安史之乱,即将浮现的科技之光也随之湮灭。
李明夷表情平静下来,但仍觉得惋惜。
如果往前十数年,马和的成果诞生于开元盛世,也许会遇到赏识他的人物,让他发一笔大财,亦可以给他更多的科研资金。
可惜,在这个人人食不果腹的年代,他的发现只能骗点小钱,说不定很快就会被埋没。
“现在你知道了吧,马某可不再是江湖骗子。”痛快地把心里的话倒出来,马和又愁眉苦脸起来——
“何况,在遇到你之前,我还一囊都没卖出去呢。”
虽然他自认为五百文已经是折上折的价格,可对于勒住裤腰带过日子的普通百姓而言,这种奢侈的消费显然还得再掂量掂量。
咕,咕咕。
没有了危险,饥饿的感觉马上占了上风。马和掂着李明夷给的银子,笑着说了声多谢,准备打二两牛肉吃去。
“你还打算卖福气?”
刚迈出两步,便听见身后之人以平徐的声音问道。马和不解地回头,难道这也不行?
在他莫名其妙的目光中,李明夷解开包袱,取出二十两银子,直接递了过去。
“上次还欠你十两,加上这次的十两,算是你的报酬。”
马和的双眼都要被银子亮瞎了。
一旁的小哑巴也张着嘴,眼睛瞪得老大。
可就在马和伸手去取的时候,对方又果断地收回手,把银子裹了起来。
马和的嘴角颤了颤:“……李郎,你莫不是逗马某玩呢?”
“我没有骗你。”李明夷正经地道,“不过,你要先帮我制备出更多的阴气,我才能把报酬给你。”
马和的技术他并不存疑,但此人跑路的速度李明夷更深有体会。
邺城没有了官医署,他要行医,需要自己聘任一个帮手。
被这股目光良久地注视,马和的脚步也像被粘住了一般,在原地呆了片刻,终于点了点头。
“我答应你便是。不过……”
马和揉了揉肚子,理所当然地看着自己的新东家:“你要我做事,总不能饿死我吧?”
既然要使用对方的专利成果,这点要求实在不算过分。李明夷带着一大一小两人折回街上,趁店家打烊前买了几个胡饼、一碗热汤,坐在街边分着吃。
“这孩子是?”见小哑巴一路跟着,马和不禁有些好奇。
小哑巴没有再说话,咽下嘴里的胡饼,用手指向两人比了比远方一条街道,又做了个睡觉的手势。
见两人表情了然,他对李明夷挥了挥手作别,又一路小跑着回去了。
看着小哑巴吃饱喝足后蹦蹦跳跳的背影,这一路沉重的心情似乎也跟着轻松下来。
李明夷这才回答:“他刚刚被鱼刺卡喉,我帮他取了出来,所以他来道谢。”
马和大口大口嚼着胡饼,闻言颇感叹地道:“我若有你这样的手艺,不知能发多少财了。”
这身医术不用来图财,真是可惜,太可惜了。
正当马和悄悄嘀咕之时,吃完胡饼的李明夷站起身来,左右环顾。
经过一千多年的变迁,他不确定如今的邺城主城和现代的城区是否还重叠。但从周边的山貌看,医院的地址应该更靠近郊外。
此事一时半会还没有眉目,他擦了擦手,看向马和:“请问马兄现在所住何处?”
现下已经天黑,再想租赁房屋也不可能,只能先借马和的住所一夜。
听他这样问,马和当即会意,满足地拍了拍肚子,热情道:“李郎跟我来便是。”
跟着马和走出城门,路过城郊的村庄,一路都没有停步的意思。终于,到了一处冷森森的山坡脚下,马和才放慢了脚步。
一座宽敞的寺庙样建筑伫立在二人身前。
庙前大门洞开,草木荒芜。房屋的轮廓融入漆黑的夜幕,里面灯火俱灭,看起来无人居住。
李明夷抬头看去——
一张悲田养病坊的牌匾还歪歪斜斜挂在梁上。
几滴溅在上面的暗沉血迹,似乎已经揭示出其过往的遭遇。视线最上方,是一座佛塔的尖顶。夜风一吹,挂着上面的一排铃铛响起,幽咽地回荡在山野间,仿佛是埋葬在此的魂灵借此恫吓陌生来客。
“就是这儿了。”马和像主人一般大摇大摆走了进去,顺手也招呼起身后的李明夷,“你别看这里破破烂烂的,收拾收拾可是个好住处。”
李明夷也跟着跨进门,目光上下扫视。
这座养病坊内部的结构和陈留那里差不多,分成几个小院给不同病人居住。而今人去院空,倒让马和这个外乡人钻了空子。
李明夷思量一下,便觉得异常:“这里没有本地人来住?”
“听说是背后的山里有一种妖物,浑身靛蓝,吃人饮血。所以本地的居民夜间都不敢前来。”马和大剌剌往地上的席面上一趟,摇摇头道,“妖物?马某只见过人杀人,可没见过妖杀人。”
还挺唯物主义。
李明夷也不相信这些民间传言,左右环顾,萌生了另一个想法。
“我想把这里改建成临时医署。”
闻言,马和豁然起身。
李明夷的表情告诉他这不是玩笑。
养病坊本来就是为穷人就医所设置,建筑结构相对一般民居更加科学,且有足够的场地分出不同病区,防止病人之间交叉感染。如果可以原地利用废弃的养病坊,就能省下一大笔租金。
二百两银子说少不少,但用在治疗上,可能几个病人就花完了,必须处处节俭。
“邺城现在已经没有官医署,也没有养病坊,百姓看病一定很困难。”李明夷远望着漆黑的城区,一股迟来的乡情在心中慢慢涌动。
“所以,我想建立一个临时的医署,直到官府重建官医署。”
既然他已经来到了这里,寻找他的未来。
那在得到答案之前,为什么不做些什么呢?
马和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人,花了一刻才消化对方说出的话,忽然从地上跳起来。
“李郎果然是骗我的。”
这哪里是要阴气,分明是拉他上贼船嘛!
“你制备的阴气可以应用在治疗中。”李明夷纠正道,“一个新产品,有了消耗的途径,才能有改良的动力。”
这句话成功地堵回了马和的嘴。
他同样看向不远处漆黑的邺城,心情却截然不同:“你说等到官医署重建,还能有那么一天吗?”
夜色沉沉,眼前的黑暗似乎没有尽头。
停了又起的风中,轻轻的铃声在他们身后响起。
“会。”
李明夷轻而肯定地道。
一张极为普通、又深沉若海的面孔浮现在他眼前。
郭子仪。
这个名字就像一道光,将会在日后的十年,逐一照亮永夜下的神州大地。
“行吧。”见李明夷如此坚持,马和也不再争执。
总归已经上了贼船。
不如想想怎么赚钱吧?
次日,两人便分头行动。李明夷去药市采购常用的药材,马和则负责打扫养病坊,彻底进行消毒。
许是太久没有接到这种大单,药市的老板亲自和李明夷商谈价格。
随着米价飞涨,药材的价格也有小幅度的升高。好在一听他要建立医署,老板立刻答应折价售出。
“不怕郎君笑话,其实我们这里生意也寥落了许久。若是能有长久的往来,这价格还能再议。”
李明夷了然。
在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医疗俨然已经成了一种奢侈消费,相关的需求大幅度缩水,所以这些息息相关的行业同样希望重新建立本地的医疗秩序。
和老板签了短时的契约,李明夷在集市中买了些东西,便回到城郊的养病坊。
被马和勤勤恳恳地打扫一番,这里已经焕然一新,门口的牌匾也被摘下,换上了一个大大的福字。
正想迈步进去,忽然听见一阵人群嘈杂之声。
李明夷脚步一顿。
现在医署还没开张,怎么会有人到访?
刚刚提起警惕心,便听里面传来马和抑扬顿挫的声音——
“再说我们这位李郎,那可真是妙手回春、一品圣手。李郎有一术曰手术,可以换人皮肤,接续骨骼,陈留卢氏女的植皮术,想必各位有所耳闻,就是李郎所为。”
回应他的是一阵倒抽凉气的惊愕声音。
马和满意地笑了笑。
“本月十五,本医署就要开张,还望各位乡亲多多捧场,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