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灯叙

▶专注收集耽美小说网站

第61章

第61章
威廉用纯真祈求的目光望着自己的经纪人,那眼神让亚蒙·高夫曼非常满足,不过从那润红如玫瑰般的双唇里吐出的话语就一点儿也不可爱了。不仅不可爱,还犹如一柄利剑直插进犹太经纪人的心底。

“那请你小心一点,阿米,别把扣子撑炸了,这可是我最喜欢的一件衬衫了。”

“……”

有那么一瞬间,犹太经纪人冲动的想把眼前这个家伙狠狠抓起,再抛进外面那群张着大嘴如饥似渴的记者嘴里,让他们把他啃的骨头都不剩。

但是最终,嘴硬心软的犹太经纪人还是只能在心中泪流满面的向上帝祷告:‘是否是我不虔诚的错,你才降下如此的折磨?如果我遵守教规,虔诚的信奉你,是不是就能把以前那个乖巧听话的男孩还给我?’

……

在意大利罗马直飞美国洛杉矶的航班还未降落前,守候在洛杉矶机场的意大利同行们已经拍到了威廉·布兰德利登机时的照片,在信息时代,跨越万里这些资讯也不过转瞬即达,守候在机场大厅的记者们早就对威廉·布兰德利的穿着了如指掌——合体修身的墨绿色衬衫勾勒出背部清晰的线条,并把那双同色的眼眸衬托的更加幽深,袖子卷起更适合炎热的天气还更有型,经典的浅灰色九分裤和清爽高型格的孟克鞋,Loro Piana绅士帽盖住了大部分头发,独留一部分遮挡不掉的浅金发丝,配合Mykita飞行员眼镜的存在稳稳的带出了不羁但又浪漫的气息——并且从航班降低起,就纷纷睁大了眼睛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疑似对方的人物。

没错,金发也已经成为了近期威廉·布兰德利的标识之一。

全世界都知道了威廉·布兰德利将在《指环王》中扮演金发的格洛芬德尔没错,但几个星期之前,当每日一刷HSO网站的美国记者在又一张《指环王》剧组放出的幕后照片里发现了一个有着真实的金色半长发,但却疑似威廉·布兰德利的侧影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媒体都疯狂了:威廉·布兰德利染了头发还换了新发型?!

——任何一名名副其实的A-listr,还是人气已经超A的那种,他们清晨出门丢垃圾时或去西好莱坞书汤买本书的穿着打扮都能成为娱乐报纸乐此不疲报道的主题,更何况是换造型这么有吸引力的新闻,简直可以从发型到颜色到寓意热炒上足足几周,直到它开始在好莱坞或全美成为新的潮流才作罢。

因为美国那边的强大关注度,《指环王》剧组在剧照曝光不久后是除了个简短的声明,称威廉·布兰德利的确是染了浅金色的头发来着,因为他扮演的金华领主格洛芬德尔造型是快要及腰的金色长发,本来一顶假发套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头套需要涂大量的胶水才能固定在头上,而化妆师发现威廉·布兰德利的皮肤是较为敏感的类型,胶水涂抹太大量时间太长的话,会起过敏反应,于是无奈之下,威廉只能选择染发,然后使用接发的方式完成造型。

威廉以前就染过金发,在拍《千钧一发》和《遇见乔·布莱克》的时候,但那两次染的都是偏暗的金色,并且因为电影色调的缘故,大部分时候看起来和棕色没什么差别,但是这次不一样,格洛芬德尔的头发比黄金更耀眼,哪怕是非常吝啬于描写精灵美貌,给精灵王子莱戈拉斯父亲密林精灵王瑟兰迪尔的出场词都只有“金发”一个描述的托尔金,都重点强调过格洛芬德尔拥有一头金灿灿的美丽长发,可想而知威廉染成的是怎样闪闪发亮的金色——事实上,这个金色也是剧组化妆师调配了十几次,才成功配出的和假发头套一模一样的金色,是种比黄金浅但更加闪亮的颜色。因为托尔金老爷子都说了,从曼督斯神殿归来的格洛芬德尔出场自带仙境圣光嘛。

或许是知道自己现在的发色太引人注目了,威廉的行李箱里突然多出了很多帽子,线帽棒球帽绅士帽猎鹿帽,在威尼斯的那几天,除了颁奖礼时正装出席没有戴帽子外,其余外出时候他的新发型总是被遮挡的严严实实的,偶尔才有一两缕不听话的金发外露,而每一次都被意大利的媒体捕捉到了。

大概这就是美国的记者们这一次聚集的如此人多又快速的原因,先是在新西兰犹如避世般的几个星期,又去了威尼斯笼罩在国外同行的闪光灯下快一周,威廉·布兰德利,已经太久没出现在好莱坞媒体的镜头之下了,记者们的照相机已经饥渴难耐了。

在候机大厅里等了太久的媒体们有些不安,来自《今日美国》的一名年轻记者有些呆不住了:“我们得到的信息真的没错吗?会不会威廉·布兰德利并不在这一架航班上?”

周围的记者无意搭理这样典型的菜鸟慌张,只有一名好脾气的《好莱坞报道》记者回答他说:“我们中的一些人已经从机场内部得到了消息,航班没有错,威廉·布兰德利已经下飞机了,他距离我们很可能仅有几十米之远。”

“但是,万一他已经从其他出口离开了但我们没发现呢?”

这次就连脾气最和善的记者都没有再回答菜鸟的担忧了,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全都因为同行高喊的一句“他出现了!”而集中在了出口处。

一个穿着墨绿衬衫浅灰裤子,头戴绅士帽鼻梁上挂着一幅飞行员眼镜的男子,正低着头拉着一个黑色的行李箱匆匆从通道走出,快步朝机场大厅出口走去。这名男子的全套穿着,和威廉·布兰德利上飞机前意大利记者拍到的一模一样,所以只是看了一眼,机场内的媒体就疯狂了,他们举起手中的照相机摄影机,一边不停的按快门,一边争先恐后的朝那男子跑去。

虽然有那么一瞬间,《好莱坞报道》的记者感觉这男子的身高体型都有点不对劲,衬衫裤子勒的有点太紧绷了,但人潮汹涌带来的拍不到威廉·布兰德利照片=主编大发雷霆=这个月奖金泡汤的恐慌很快制止了他的想法,记者很快加入到摩肩擦踵的大军中去了。

“威廉·布兰德利”像是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他不自觉一手压着帽子,一手拉着箱子走的更快,都几乎是跑起来了。

不过,“威廉·布兰德利”跑的再拼命,也没有常年和明星打游击战的狗仔队跑的快,很快,他的前后左右就被包围起来了,闪光灯一直闪,“威廉·布兰德利”下意识的抬起手掌挡住面部不让媒体拍到自己,但这一动作让他脑后的头发有一些跑出了帽子,立刻就有记者大喊:“不是威廉·布兰德利!这是个棕发!”

“什么?!”

媒体们极度震惊,他们不敢相信自己被耍了,来自《国家讯问者报》的记者比较大胆,连明星家的别墅都敢偷溜进去偷拍,所以抢先一步掀开了“威廉·布兰德利”的帽子,然后周围的记者们愕然的看见帽子下出现了一张犹太人的脸。

“该死,是亚蒙·高夫曼!”

“两个人互换了衣服,威廉已经跑掉了!”

既然已经被发现,亚蒙·高夫曼就不再隐藏自己,他整理了一下因和记者们推挤而凌乱的衣服,咳嗽一声,说:“不如你们来采访一下我?我可以告诉你们威尔接下来的一些工作动态。”面露微笑,客气对待眼前这群记者的同时,犹太经纪人心中其实充满厌恶,因为除了遭受了被掀掉帽子的非常不礼貌的举动外,刚刚没被发现不是威尔的时候,其实他还被这群媒体里不知哪个,不,哪几个无耻的人拽了衬衫摸了腰捏了屁股。

想到威尔如果被他们找到,可能遭受到的咸湿举动,亚蒙·高夫曼就巴不得永久性的在威尔和媒体中间放上一块透明玻璃,让他们永远看得到,触摸不到。

但是只有寥寥几个人愿意将就着采访一下威廉·布兰德利的经纪人,绝大部分人还是更想找到本尊——威廉·布兰德利的比弗利山别墅打造的跟铁桶一般,连直升飞机都只能拍到几张别墅群的俯瞰图,好莱坞的大明星又不怎么爱出门逛街,每一次能拍到真人的机会都是珍贵的,有野心的娱乐记者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机会。

“既然是互换了衣服,有谁记得高夫曼今天穿的是什么?”人群中有记者问。

《好莱坞报道》的记者想了一下:“他进来的时候我注意一下,是蓝色的西装,但是深蓝还是藏蓝我有些记不清楚了。”

“伙计们,快找穿深蓝或藏蓝西装的高个子男人!不能让威廉·布兰德利和他的经纪人一起把我们耍个遍!”

“看!那里有个蓝西服的男人,戴着帽子,不停的往外跑!”

在几百双眼睛的扫视下,哪怕是人流如织的机场大厅,也经不住这样的搜寻,很快就有人发现了可疑的踪迹。

亚蒙·高夫曼看到媒体们如潮水般重新追击的方向,忍不住变了下脸色。

……

威廉快步的在机场大厅内疾走,同时没忘记关注四周的情形。

察觉到大厅另一侧出现了巨大的喧闹声,威廉没忍住朝那边望了一眼,当看到被围在人群中央的犹太经纪人那棕色的发顶的时候,他就知道掩饰已经曝光了,于是迅速加快了步伐。

从几米之外路过几个手拿照相机的记者的时候,威廉低着头,擦身而过的同时感觉这就像是拍电影一样刺激——很多电影里也出现过明星和记者的追击戏,说不定那正是源自于生活。

‘如果我被发现,再来一段追击或追车的戏码,那就真的像在拍电影了。’威廉想。

一秒钟后,他开始怨恨自己的乌鸦嘴。

“威廉·布兰德利!”

“他在那儿!”

身后有人高喊,那声音似乎由远及近。

威廉的脚步僵硬起来,他犹豫了一秒钟是该拔腿狂奔还是静立转身认命的被媒体缠上,可还没等他做出选择,就感觉一阵轰隆隆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几十个扛着各种设备的记者从后面追上威廉,然后擦着他的胳膊……跑过去了。

威廉都差点被这阵妖风刮的趔趄了一下。

跑过去了?!

当他看到人群的目标是一个有着毫无杂色耀眼金发、穿着湖水蓝西服的纤瘦高挑男子的时候,他明白媒体们为什么将他给忽略了,因为他们错认那男子是他了。

简直喜闻乐见。

虽然那后脑勺看着挺眼熟的。

……

“难道我们在拍《诺丁山》吗?”沉重的打击被消化后,有记者忍不住抱怨。

——《诺丁山》是今年五月份上映的一部由茱莉亚·罗伯茨和休·格兰特主演的浪漫爱情喜剧,讲述的是罗伯茨扮演的好莱坞大明星到英国去拍戏,和在诺丁山开小书店的平凡男人休·格兰特之间发生的爱情故事,电影里就有不少茱莉亚·罗伯茨遭遇媒体纠缠,并成功脱身的戏码。

而刚刚在机场里发生的那一幕,和电影里的许多镜头神似极了。

记者们追上“威廉·布兰德利”,结果那是“亚蒙·高夫曼”,他们追上一个穿蓝色西装的金发男子,结果那是兰斯·罗德里克……

没人会认为在威廉·布兰德利跨国航班抵达的这一天,兰斯·罗德里克也同样出现在洛杉矶国际机场会是一个巧合,他们清楚的知道罗德里克继承人刚才的行为,就是在为好友充当□□。

穿一样的西装,同样都是金发,还在媒体逼近的时候故作心虚装模作样走得飞快什么的,啧啧。

他们有这么可怕吗?要这么躲着他们!难道摄像机话筒照相机会吃人吗?!——现场的记者在心中集体发出了咆哮,却浑然忘了他们的数量足有数百人,其中大部分还来自口碑名声手段都臭名昭著的八卦小报,这样的阵仗,在没有保安的护卫下,是任何明星都要心生怯意的。

其实身为罗德里克继承人,传说中也是一位隐藏极深的亿万富翁,颜值逆天一张玩闹似的精灵照引得无数迷妹魂牵梦萦的兰斯·罗德里克,他本人的新闻价值也是极高的,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媒体们在拦住他并发现那并不是威廉·布兰德利后,却不敢对小罗德里克多做纠缠,甚至在对方一个冷淡的眼神下,犹如摩西分海一般自动让出了一条道路,让对方离开了。

不知哪个记者将刚才发生的比喻成电影《诺丁山》里的情节,四周的媒体同行们不少都被逗乐了,但也有人自嘲地说:“是啊,威廉·布兰德利就像电影里聪明机智的茱莉亚·罗伯茨,而我们,不也和那群让大明星在眼皮底下白白溜掉的愚蠢记者非常相似么?”

记者们发出了第一千零一次无奈的叹气声:“威廉·布兰德利,真的让人又爱又恨啊。”

“是啊。”

“没错。”四周全部都是附和声。

是的,又爱又恨,这就是此时媒体对于威廉·布兰德利的感觉——他的身上永远不缺少话题,比如他参加脱口秀节目时爆的那些料,让影迷粉丝追根寻底津津乐道,比如和他关系非常紧密的HSO网站,已经成为不少媒体蹲守好莱坞最新动向的重点网站之一,至于他的公司他拍的戏,更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威廉·布兰德利似乎连一根头发丝都连着整个好莱坞的娱乐神经,如果他想,可以随时挑动全美娱乐狂欢。

但是,新晋威尼斯影帝身上最可恨的一点就是,他的想法和行为永远充满了不确定,他待媒体可以很宽容很友善,给他们足足能报道半个月还不重样的头条,也可能很冷酷很无情,就像刚才那样,根本不给媒体看到他真实的踪迹。

“为什么我们不顺便采访一下小罗德里克,或者是跟着他出去呢?他和威廉·布兰德利肯定是要会合的,说不定现在他们就在同一辆车里坐着。”《今日美国》的年轻记者不甘的建议道。

“兰斯·罗德里克不是好莱坞明星,他只是个,额,商人,我们不应该随便报道他,像是报道其他明星似的,而要适当给与尊重。”《纽约每日新闻》的同行隐晦提示。

“纽约上东区也有许多富商是社会名流,怎么就不见你们也给与尊重,不再报道他们的离婚官司和股权纷争了?我看纽约的报纸,倒有一半是靠报道上东区名流们的私生活生存的。”

“你知道罗德里克集团雇佣了一整支律师团队,在过去十几年里一直在告那些没经过他们同意,却私自刊登泰勒·罗德里克和兰斯·罗德里克生活照片并爆料隐私的媒体吗?”《纽约每日新闻》的记者冷嘲说:“那支团队里有美国最好的几个专打名誉权、隐私权官司的律师,每一家不遵守罗德里克集团规定的报社都被告上了法庭,虽然报社有宪法保护,罗德里克集团没多少官司能彻底打赢,但他们本来的目的也只是拉长诉讼期,因为只是漫长诉讼带来的律师费就足够小报社们破产了。兰斯·罗德里克被绑架那年,在他被解救出来之后,有几家报社拍到了受惊吓的小罗德里克的照片,或是对绑架案冷嘲热讽,认为那都是罗德里克太有钱才招来的灾祸,而那些报社,后来没有一个例外,全被告到破产了,那是一场纽约媒体界的灾难,无数记者为此丢了饭碗不得不重新投简历找工作。从那以后,我们在对待罗德里克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可以拍几张无伤大雅的照片,可以打打擦边球,但绝不能对他们太过纠缠,除非他们自己愿意。”

《今日美国》的年轻记者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他无法理解也不能接受:“我们又不是闯进他的家里拍到了他的裸/照,只是跟踪采访而已,我们行使的美国宪法赋予媒体的新闻自由的权利!

“你可以试试,年轻人。”几个老记者交换了一个“他无可救药了”的眼神,最后警告说:“如果给你的报社惹来官司了,别说我们没警告过你。”

……

当兰斯打开车门坐进来的时候,威廉终于明白丹尼·伯恩迟迟没有发动汽车的原因了。

“我就说那个后脑勺看起来像你!”威廉用惊喜的目光打量着兰斯·罗德里克的全身装扮:“怪不得记者们都朝你跑去了,我的朋友,你是特意来接我、为我解围的?”

罗德里克继承人将威廉头上的帽子拿下来,和西服颜色如出一辙的湖水蓝双眸安静但锐利的打量了许久不见的好友一会儿,才略微点了下头,说:“颜色不错。”和他的发色非常相像。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兰斯他的头发很诡异的,是越长越浅的类型,少年时头发里还带一点点的褐金,现在已经全无杂色了,像是找了最高明的调色师染过一样,但其实只有和他关系较近的人才知道,兰斯·罗德里克才是真真正正纯天然的金发蓝眼。

威廉看看兰斯,再看看自己快垂到肩上的头发,像是头一次发现那颜色和好友的如此接近似的,突然搂住对方的肩膀,脑袋挨在一起蹭了蹭:“我们的画风终于变得一样了,我的朋友。”

“情侣发色/情侣装,呵。”丹尼·伯恩坐在前面小声嘀咕着,一脚踩上了油门。

☆、谁来演哈利·波特?

逃出机场并没有意味着这场与媒体的追击战已经结束了, 事实上, 从丹尼·伯恩踩动油门的那一刻起, 已经有几辆媒体车从后面跟了上来。没办法, 威廉名下的车就那么几辆, 而它们无一不是又张扬又好认的。

刚出机场的那一段路车流量比较大,丹尼·伯恩无法将车开快,后面的媒体车胆子就大起来,他们不仅追到了和保时捷平行的位置上,甚至还打开车窗将整个上半身探出窗外, 抬起相机就对着保时捷不停的按动着快门, 左右两边数台相机闪光灯一起闪动, 都快把整个后车厢照亮了。

更是有一辆不知道来自哪家媒体的, 特别大胆的厢车, 数次在和保时捷平行的时候都故意加动油门, 试图开到保时捷前面去故意别车,要不是丹尼·伯恩非常警醒,每次察觉不对就立刻加速, 保时捷的性能还好过厢车的话, 说不定就被逼停了。

在接下来的一段还算宽敞的大道上,丹尼·伯恩驾驶着保时捷,不断的在车流中穿来穿去, 那飙车一样的速度和车窗外飞速滑过的各种颜色线条不同的车身,让人看的心惊胆战。

“小心!”在拥挤的车流中,当对面开来的一辆黑色轿车狭路相逢的时候, 威廉忍不住出声提醒。

“放心,威尔,我能做到的!”丹尼·伯恩这么说着的同时猛地打了一下方向盘,红色保时捷不仅没有降低车速避让,反而保持着一巴掌的距离和黑色轿车擦身而过了,红色跑车硬是在公路车流里出了一条路,并且成功又甩掉了一辆车。

终于,在经过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丹尼·伯恩眼角余光捕捉到路口右边那条街有一辆大货车正在横向行驶,他和最后一辆还在跟着他们,同样也是车速非常疯狂的媒体厢车之前一直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固定距离,但是现在,当保时捷开到路中间时,他脚踩油门猛地加速,将厢车甩在了身后……丹尼·伯恩回了下头,看到大货车将路中央堵了个严严实实,媒体厢车被结结实实的挡在货车之后,想要追上自己显然已经是不可能的了,红发青年欢呼一声:“甩掉他们了!欧耶!”

大货车开走后,十字路口的媒体车眼睁睁看着保时捷扬长而去,几乎连车尾都要看不到了,厢车内司机忍不住捶起了方向盘,嘴里懊恼不断,但方向盘发出的刺耳鸣笛尖叫,只是为他们招来了身后不少车辆的抗议和咒骂。

“洛杉矶的记者什么时候已经这么疯狂了?”当红色保时捷终于不再加速漂移,而是平稳行驶起来后,兰斯看了一眼后车镜后诧异地问。

“他们只是对部分名人才这么疯狂,连D-list都称不上的小演员?大概人走到媒体镜头前了,那群记者连按下快门的动力都没有吧。”丹尼·伯恩一边开车一边说:“而且威尔真的离开洛杉矶有点久了,威尔洛特那么多事都需要他亲自看过才能做决定,连福克斯都在眼巴巴的等着他回来呢。”

说起来好莱坞的媒体这次出动这么大阵仗,不是没有道理的,近期北美影坛最热的几条新闻都和威廉有关,但偏偏主角本人就是不在本土现身,美国记者们都恨不能上天下地飞去新西兰或威尼斯找人了——

一方面,《搏击俱乐部》的北美档期定在了十月中旬,现在二十世纪福克斯已经开始了对电影的第二轮宣传,全美各地电影院里都开始张贴电影海报,经由导演大卫·芬奇亲自操刀的预告片也已经出了两版,风头一时无两。

近七千万美元的投资,外加威廉·布兰德利加布拉德·皮特两位好莱坞顶级人气帅哥的阵容,让《搏击俱乐部》已经成为了北美十月最引人关注的上映新片,其他电影公司纷纷将和《搏击》撞了档期的影片进行了前移或后调,像是汤米·里·琼斯主演的《双重危机》就因为题材和《搏击俱乐部》类似,担心被影响票房,而将上映时间挪到了九月份,十月本来就不是热门档期,经过其他电影公司的数次调整,会在十月上映的有点竞争力的电影也只剩下乔治·克鲁尼主演的《夺金三王》和凯文·史派西主演的《美国丽人》了,而且这两部电影不仅是在十月一日公映,还一部是喜剧片一部是探讨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文艺片,对《搏击》都造成不了什么威胁。

《搏击俱乐部》还未上映,就已经让近期所有竞争对手暂避其锋芒,独霸了整个北美十月档期,这种风光和话题值,本就是一个极大的新闻点。

另一方面,威廉问鼎威尼斯影帝,从欧洲载誉归来,也让好莱坞将目光从中流砥柱的五零、六零带演员身上,投向了正在逐渐崛起的七零代演员,好莱坞的传统一向是大器晚成,女演员还好一点,三十前拿到奥斯卡影后的演员也有几个,但是男演员,三十岁之前能取得较大成就的普遍不多,大部分男星要到三十五岁之后才开始迎来更多机遇,典型代表就是乔治·克鲁尼,但是七零代的男演员里,年纪轻轻却获得广泛承认的却不少,刚刚加冕成为威尼斯影帝的威廉、获得过柏林影帝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二十多岁就拿到一座奥斯卡小金人的马特·达蒙和本·阿弗莱克……美国媒体忍不住纷纷开始议论:难道新千年之后,好莱坞的风向会逐渐发生改变,年轻男演员将越来越容易出头?

还有就是随着威廉名气、地位的上升,现在好莱坞筹备中的每一部商业大片,或是名导名作,似乎都要在报纸上和他传上几天绯闻(哪怕剧组和威廉双方对合作都无意),就好像不和好莱坞最当红的演员扯上一点关系,影片的选角清单就不够完美似的。

多种原因加在一起,好莱坞对威廉的新闻需求已经达到了饥渴的地步,而他又是在新西兰拍片十几周后首次回到国内,才制造了如此高的新闻热度。

保时捷驶进威尔榭大道,沿着主干道朝比弗利山庄行进,沿街有无数商店、写字楼、豪宅,街上满是轿车、游人和观光巴士,一直沿着主干道行驶,没多久就到了通往比弗利山的道路上,威廉告诉丹尼·伯恩不要直接回他家,而是去隔壁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家。

兰斯对此表示不理解。

威廉解释说:“莱奥他们为我办了一个庆祝派对,盛情难却。你们不是也见过几次面吗?在好莱坞,彼此不认识的人都能参加双方的派对,有过一面之交的就能称得上是朋友,当然,不是你和我的这种朋友——总之,我要问的是你也一起来吗?”

兰斯露出了个不置可否的表情,但也没明确提出要下车离开。

威廉认为这就是同意了。虽然他还是有点疑惑为什么已经见了好几次面,还一起喝过下午茶吃过晚餐,莱昂纳多对兰斯的态度也一直算热络,每次都非常热情的打招呼带找话题聊天,但兰斯始终对对方有点不冷不热……不,或者可以说是有点冷淡的,莱昂纳多碰了几鼻子灰后,也只能无奈的对威廉坦诚:“你的朋友就是撞烂泰坦尼克号的那座大冰山,或者我和他之间隔了一整面的玻璃墙,总之,我是玩不了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那套了,我怎么总感觉他对我有敌意呢?”

“敌意?怎么可能!兰斯只是很难跟人热络起来罢了,就连我,和他在只有几岁的时候认识,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成为朋友呢。”威廉当时是这么回答莱昂纳多的,他也真的是这么认为的。

丹尼·伯恩从后视镜里瞧瞧打量后座的两人,威廉说:“你确定你要去参加派对吗?如果你不想的话,我们可以直接回家去,一会儿我自己过去出个场就行了。”兰斯是直接摇头说:“我陪你。”

对于两人之间的感情,丹尼·伯恩一直有个大胆的猜测,这猜测如果说出来可能会把两个当事人都吓一跳,只是证据太少,他没办法确定罢了。

不过,现在证据已经出现的越来越多了。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最近把主体别墅前的喷泉推掉,修了一个露天游泳池,现在正是新鲜期,庆祝威廉从威尼斯载誉而归的这个,已经是半个月里举行的第三次派对了。

因为是在家里办派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并没有邀请太多人,基本都是和威廉认识或熟悉的演员,威廉他们到的时候,泳池边已经很热闹了,莱昂纳多正拿着一罐啤酒和人站在泳池边聊天,托比·马奎尔怀里抱着十几瓶啤酒正往酒台上补充,保罗·沃克担负起了在灌木丛旁替大家烧烤的重担,瑞茜·威瑟斯彭和几个年轻人刚刚从水里爬出来,大概是被正在泳池里情话绵绵的本·阿弗莱克和格温妮丝·帕特洛给恶心到了。

同意被恶心到的大概还有马特·达蒙,他正站在泳池边、自己好兄弟及女友的身后,手里拿着送不出去的两罐啤酒,拼命的翻着白眼。

看到威廉的时候,房子内外的所有人,双手空闲的都鼓起了掌,嘴里吹着口哨或是祝贺声,几个年轻人还特意跑到威廉身前放了几个礼花炮,一句“祝贺你呀!威尔!”甚至还从二楼一扇开着的窗户隐隐约约飘了出来,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却脸色大变,站在楼下朝上面大喊:“卢卡斯·哈斯!你个混球别在我的卧室里乱搞,换个房间!”

看见二楼的窗户被一个半裸的男人迅速从里面关闭,看到莱昂纳多哀叹他的床具又阵亡了一套,室外所有人哄然大笑起来。

除了兰斯,他为好莱坞这乌七八糟的环境深感忧心,并想着是不是把威尔洛特的总部搬到纽约去会更好一些。

除了威廉,他注意到了自己好友糟糕的脸色,想着大概是好莱坞过于奔放的环境把身体心理双重洁癖的兰斯给恶心到了?

两个人的心思都在对方身上,脸色还一样难看,浑然不觉有一个人正从他们身后悄悄逼近。

“干巴巴的站在那里干嘛?这可是为你举行的派对,威尔?”打了招呼却没有人搭理他,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感觉略微不爽,看着西服革履金发耀眼的威廉的背影,又看看自己和其他人身上穿着的清凉的汗衫马裤比基尼,突然兴起了个恶作剧的主意。

上次在游轮上,威尔他居然当着摄像机镜头,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强迫他跳进了海里,冰冷的海水和唯恐被身后众人追上的恐惧给他留下了惨痛的回忆,从那时起,莱昂纳多就琢磨着什么时候也要如此这般报复威廉一次,而现在像是机会来了——虽然现场没有大卫·莱特曼脱口秀节目的摄像机,不过观众并不少不是吗?

伸伸胳膊伸伸腿,活动了下右脚脚腕,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鬼鬼祟祟的站在两个金发男人的身后,偷偷静立了几秒钟,确定两人注意力分散都没发现自己后,趁人不备突然发力,猛地伸足勾住“威廉”的小腿往旁边一带,同时在对方腰上轻轻一推,还在旁若无人的发呆的“威廉”只来得及发出半声惊呼,手脚并用的在池边挣扎了一下,还是在地球引力的吸引下,正面朝下砸进了游泳池里!

“噗咚!”一米深的游泳池里突然被砸进来六英尺多高的人性物体,在发出巨大击水声的同时,还掀起了非常大的水花,泳池里唯二的两人,正在情话绵绵的本·阿弗莱克与格温妮丝·帕特洛被水浪劈头盖脸的浇了一通,本·阿弗莱克精心吹好还不忍打湿的发型立刻变成了一滩贴在额头上的黑色不明物体,而格温妮丝·帕特洛刚刚正在说话,迎头而下的水浪有不少直接浇进了她的嘴里。

“搞什么鬼?!”阿弗莱克一脸“WTF”的大叫,而帕特洛正在“噗噗噗”的往外吐着一股消毒水味儿的游泳池水。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作恶之后没有迅速逃离,同样有很多水花溅到了他的身上,将他胸口以下的衣服全打湿了,但他的心情非常畅快,笑到眼尾的鱼尾纹都快跑出来了:“哈哈哈哈!威尔你也有今天!脸疼不——噢不,你不是威尔!”

莱昂纳多一脸懵逼了的表情。

因为泳池中那个被他绊的金发蓝衣的男人,在最初的惊慌之后,很快闭气并摸索着站了起来,泳池的水平线仅仅只是没到了他的臀部以下,湿透的西服边角部位全在向下滴着水滴,水湿的金发服帖的贴在头皮上,顺着发丝流下的水珠全是透明的,没有一点染料的痕迹,浅色的眉毛下,闭合的眼睑线眨动了几下,露出一双比洛杉矶此时的天空更蓝的眼眸来。没错,是蓝色的眼睛而不是绿色。

‘推下去的不是威尔,那……’莱昂纳多重重的咽了口唾沫,看到前面站着的另一个金发蓝西服的男人缓缓转过了身体,面无表情的看着他,标志性的墨绿双眸告诉莱昂纳多这才是真正的威廉·布兰德利,而被他推到水里的那个,是和威廉背影相似的兰斯·罗德里克。

“额,你们衣服头发太像了,我居然搞错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越说越小声,在看到威廉抬起手臂的时候双臂挡在脸前面心虚的大叫出声:“打人不打脸!我不是故意的!”

但是威廉只是用手臂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挪到了面对泳池的位置,然后抬脚朝对方屁股上轻轻一踹。

心知已经逃不过这命运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半推半就的跳进了水里,但他在水里游了半圈抹了把脸后,就高喊着让托比帮他报仇,还自己游到池边试图勾威廉的脚踝。

威廉一个没注意,被前后夹击的也跌进了泳池,突然灌进口鼻的水让他在池底差点呛到,好在兰斯迅速游了过来,将他扶住了。

西服和头发颜色相同的威廉和兰斯猛地一看非常相似,但其实形体差别还是挺大的,衣服湿了水贴在身上的时候就看出来了,兰斯更加单薄一点,身体线条虽然非常流畅但是没什么肌肉感的样子,特别是精心打造的发型被毁掉之后,软绵绵的金发贴在脑袋上,加上过分苍白没有血色的面孔,原本高傲冷冽的气质消失了,有种其实不该在这个年纪拥有的病弱贵族少年感,而威廉,湿透的衣服更加凸出了他肩膀和背部的线条,那是一种刻意精练过后的消瘦,虽然肌肉存在感不强,但没人怀疑那里面蕴含的力量。

扶好威廉的兰斯朝丹尼·伯恩投去了淡淡的一瞥。

丹尼·伯恩突然发动袭击把托比·马奎尔推了下去。

托比·马奎尔双手砸着水面:“为我报仇!”

保罗·沃克从背后突袭抱着丹尼·伯恩一跃而下。

本·阿弗莱克和格温妮丝·帕特洛的整个造型已经比落汤鸡更落汤鸡了,两人现在完全受不了这个派对了,其他人像是疯了一样强迫别人也被别人强迫的、争先恐后的往水里跳,泳池挤得快成沙丁鱼罐头了,任何一点罗曼蒂克的气氛都被破坏光了,两人准备从泳池离开,到其他安静的地方待一会儿。

但是还没等本·阿弗莱克的两只脚都离开水面,一个恶作剧的马特·达蒙已经从正面飞扑而下,和阿弗莱克叠三明治一样,将对方又扑进了水里。

被恶作剧的本·阿弗莱克回过神来后,开始疯狂的和自己的好朋友打起了水仗,然后战争一路蔓延,渐渐波及整个水面,游泳池方面五米以内都被水花溅满了。

“玛利亚啊,这群疯子。”格温妮丝·帕特洛披上浴巾,看到自己男友玩的已经完全把她忘了的样子,狠狠的往泳池内抛了几个白眼球,转身走掉了。

“上帝的内裤啊,威廉·布兰德利,你糟蹋了我最好的一身西装!”迟来的亚蒙·高夫曼站在不远处,看着眼前那一片狼藉,和水中威廉身上那套已经不成样子的高级定制,顿时化身为愤怒的爆火恐龙。

……

“什么?已经签过合约了?什么时候的事——三个月前?我不是告诉过你们不要那么着急就为海利接新电影么!什么叫我又没有跟你们明说电影会在明年开拍……《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筹备已经一年多了,只选角就选了大半年,明年不开拍,难道还要等到2001年?你以为我是詹姆斯·卡梅隆吗!”

威廉发出一声短促的咳嗽,这是忍笑没忍住的结果。

正在和海利·乔·奥斯蒙特的父母及经纪人通话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因这声音回过头看了他一眼,威廉立刻努力将上翘的嘴角弯下去,同时向斯皮尔伯格打手势示意,他笑的是关于詹姆斯的那个比喻,而不是气急败坏中的犹太大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声音里充满了气恼,他甚至站都站不住了,手里举着手机,跨着大步子在威廉的办公室里走来走去,声音听起来一度是充满怒火又有点伤心的:“我那么努力的为美国小演员争取机会,和罗琳据理力争,甚至威胁威尔洛特要辞掉导演不干,就是想为海利争取到哈利·波特的角色——你们知道罗琳那么女人有多固执吗?如果不是威尔来回劝说,合约也的确对威尔洛特有力,我可能真的已经走人了——而现在,好不容易出现了转机,我就快把演出机会从那上万名英国儿童手里争取过来了,结果你们居然告诉我档期冲突!”

“去TM的档期冲突!”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威廉低头看制片经理送上来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制作预算和制作计划,心里其实是极度惊讶的——都忍不住爆粗口了,可见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对海利·乔·奥斯蒙特不能出演哈利·波特一角是多么失望,甚至可能在他心里,奥斯蒙特一直都是哈利·波特的不二人选。

当初寻找《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导演的时候,威廉的第一选择就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无他,因为斯皮尔伯格本就是好莱坞最擅长拍摄儿童题材电影,也拍的最好的导演,哪怕不是儿童题材的电影,在他的影片里,儿童也一直都是最重要最美好的存在,而当威廉提出邀请的时候,斯皮尔伯格没怎么考虑就答应了,这位好莱坞最著名的犹太导演亲口说:“我爱死《哈利波特》了,而且我也好久都没拍过以儿童为主角的电影了,合作?当然没问题!”

为了拍《哈利波特》,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甚至将他和汤姆·汉克斯共同制作的电视电影《兄弟连》的准备工作都暂时放下,或完全教给汉克斯处理了。

斯皮尔伯格兼任了影片的导演和制片人职务,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去,他不仅多次飞去英国考察拍摄地点,还亲自参与到了J·K·罗琳的剧本改编工作中,给从未当过电影编剧的罗琳很多宝贵的经验指导,两人关系一度非常融洽,直到因为选角,才起了一点矛盾。

口头上说的是“想要全部演员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英伦音”,但真正原因大概是爱国的J·K·罗琳坚持要全部的英国演员班底,威尔洛特与罗琳早有过类似约定,加上《哈利波特》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大热的系列书籍,于是演员海选活动轰轰烈烈的在英国各个城市开始了,哈利、赫敏、罗恩铁三角每个角色的报名都超过了一万,尤其是哈利·波特,几乎吸引了英国所有有适龄男孩家庭的目光。

斯皮尔伯格一开始是无所谓的态度,只要演员符合角色形象,他不介意优先选择英国国籍的演员,就这样,大批的配角演员最先被敲定了,不过等到选主角扮演者的时候,斯皮尔伯格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想让海利·乔·奥斯蒙特演哈利·波特。

斯皮尔伯格看中奥斯蒙特,很大一部分应该是出于演技的考虑,毕竟《哈利波特》是系列小说,根据罗琳的写作进度五年之内很有可能是至少要连续拍上三部的,主角演技好不好,对系列电影影响太大了,而海利·乔·奥斯蒙特也的确是当代童星里的佼佼者,并且和斯皮尔伯格缘分很深,他演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在《阿甘正传》里饰演汤姆·汉克斯的儿子,天真可爱的阿甘儿子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第二部电影《妈咪也疯狂》里展现出了不低的喜剧天赋,前阵子上映的灵异惊悚片《第六感》奥斯蒙特和布鲁斯·威利斯对戏,更是贡献出了惊人的演技,而且1988年出生的奥斯蒙特今年正好十一岁,和《魔法石》里哈利·波特的年纪也对的上。

除了J·K·罗琳和英国人,大概全世界都会同意奥斯蒙特演哈利·波特吧,罗琳提出了多个反对意见,她怀疑奥斯蒙特能不能演好哈利·波特,斯皮尔伯格说已经在好莱坞主演了多部票房热卖电影的奥斯蒙特再怎么样,也比海选出的那些可能根本没有表演经验的英国儿童强,然后用奥斯蒙特过去主演的电影,以及对方表演《魔法石》情节的一盘试镜录像带举例。

说实在的,奥斯蒙特的试镜的确无可挑剔,小小年纪的他演技已经十分娴熟,单论这盘试镜录像的话,比起他几个从海选中脱颖而出的候选人,比如连姆·艾肯、弗莱迪·海默和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都要好,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硬伤的,一是少了点浑然天成的自然,二是美国口音。

然后罗琳便拿着口音这点提出反对,她说在一片英伦音中加上一道美国腔会很突兀不协调,不过斯皮尔伯格也说了,奥斯蒙特年纪还小,这个年龄的小孩子是最容易被塑造的,只要几个月的培训,学会另一种腔调并不难,而且虽然海利·乔·奥斯蒙特的口音不足,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坚信演技可以征服一切。

于是对峙就又陷入进了僵局,罗琳和斯皮尔伯格互不相让,几乎要形成有我没你、有你没我的局面了。

幸好威廉翻出了当初威尔洛特和罗琳签订的合约,并来回传话说情,事情才迎来了转机——在这份几年前签订的合约里,明明白白的写着小说改编电影时,应最大限度的满足罗琳女士电影要全部英国演员班底的要求,不过如果得到威尔洛特、导演、制片、编剧的多数肯定,也可以改选其他国籍演员。

突然想起自己几年前还签过这么一份合同,半是懊恼半是说不清楚复杂滋味的J·K·罗琳态度终于松动,开始同意演员人选要选个最合适的,而不是非要坚持用英国演员了。

在其他人看来,这已经是罗琳快要点头同意奥斯蒙特出演哈利·波特的预兆了——从剧组开始海选演员,到奥斯蒙特试镜,再到斯皮尔伯格和罗琳起争执,意见恢复一致,已经过去几个月的时间了,这简直是个漫长的谈判和斗争的过程。

但是,就在斯皮尔伯格心情愉快的打电话给奥斯蒙特的父母及经纪人,告诉对方这个好消息的时候,却被对方告知:两个月前,因为受不了漫长又不确定的等待,美国最赤手可热的童星海利·乔·奥斯蒙特的父母,已经为对方接了一部叫做《战火遗孤》的二战题材电影,电影将于2000年春天开始在波兰开拍。

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拍摄计划,就是从1999年的圣诞开始,将所有小演员集中在伦敦培训几个月时间,然后在2000年春天开拍,冬天之前完成拍摄。时间表刚好和《战火遗孤》撞档期了。

“《战火遗孤》那边能不能推迟到2000年的秋天拍?”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为自己的粗口道歉后,问道。

海利·乔·奥斯蒙特的经纪人遗憾的回答说:“不行,剧组说影片拍摄需要用到波兰的民居甚至是二战遗址,这些都是跟当地提前打过招呼的,不可能再更改时间了。斯皮尔伯格先生,难道《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拍摄时间就不能更改一下吗?”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看向威廉。

威廉举着手里的拍摄计划对他摇了摇头。

《战火遗孤》是小成本电影,拍摄资金不过七百来万美元,而且因为要跨境拍摄的缘故,早就在美国、波兰相关政府机构备了案,档期是不可能更改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呢,从电影筹备的第一天起就在不断花钱,眼看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主演,要将拍摄档期往后推迟几个月,别说那些已经签了合约的配角演员们不会同意,就连每天都在燃烧的预算资金也不可能同意。

斯皮尔伯格无奈只能对海利·乔·奥斯蒙特说了以后有机会再合作,他挂断表情时的模样简直生无可恋。

威廉觉得或许是曾经合作过的感情因素,斯皮尔伯格将奥斯蒙特看的太重要了,这对其他候选者有点不太公平:“难道其他小演员里就没有合适的吗,史蒂文?”

如果奥斯蒙特能够出演《魔法石》,但威尔洛特和罗琳因为国籍因素拒绝对方的话,斯皮尔伯格说不定真的会辞导这部自己很喜爱的电影,因为奥斯蒙特真的是他心目中唯一的主角人选,但是现在因为不可更改的档期原因,奥斯蒙特无法出演了,斯皮尔伯格心里再失望,也只能打起精神,考虑起其他候选小演员来:“连姆·艾肯很优秀,六岁就有百老汇舞台经验,在和茱莉亚·罗伯茨合作的《真爱童心》里表演也很出色,弗莱迪·海默也不错,我问过他之前拍的两部电影的导演,都说他是个非常有灵气的童星,虽然年纪有点小,92年出生,但是对于《哈利波特》这种没准要拍很多年的系列电影来说或许是个优势。”

说完这些话,斯皮尔伯格看向威廉:“你的意见呢,威尔?他们两个谁更合适?”

“没有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谁?哦,是那个伦敦的蓝眼睛小男孩儿啊,他的表演经验太少了,似乎还没演过一部电影?虽然试镜录像带里看起来是很纯真可爱,但我还是想做更保险的选择,艾肯和海默的表演经验甚至镜头感都比他好。”

“其实小丹尼尔演过一部电影,在他五岁的时候,狄更斯小说改编的《大卫·科波菲尔》,匈牙利导演彼得·梅达克拍的,不过因为影片太长,一直没有院线肯上映,直到今年才被BBC买走,制作成了三集的迷你剧准备在圣诞期间放映。”威廉举起不知什么时候被他拿在手里的一盘录像带,展示给斯皮尔伯格看:“而我,通过一些途径提前拿到了这部电视电影的带子,要和我一起看看吗?”

斯皮尔伯格知道威廉肯定不会无的放矢,所以他没有拒绝。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在《大卫·科波菲尔》里扮演主角的童年时代,所以威廉和斯皮尔伯格他们只是看到主角大卫开始成长的时候就结束了放映,当荧幕回归黑暗的时候,斯皮尔伯格几乎是用惊喜的语气对威廉说:“大卫·科波菲尔这个角色和哈利·波特太像了!”

“同样一生下来就成为孤儿,从小忍受苛待和折磨,在苦难的环境里长大,但一直勇敢、细心、正义、乐观,依靠自己和朋友们的帮助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取得远超他自己想象的成就——”威廉接道。哈利·波特会成长为一位英雄,而大卫·科波菲尔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因为《大卫·科波菲尔》本来就是狄更斯的半自传小说,狄更斯是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我收回之前对小丹尼不公正的评价——如果他能演好大卫·科波菲尔,那么他也能演好哈利·波特。”斯皮尔伯格的表情已经变成了兴奋。

威廉对着斯皮尔伯格点头微笑。斯皮尔伯格还在念叨要不要飞去伦敦一趟,亲自看看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以及其他小演员,而威廉想的却是:‘虽然小丹尼尔以后会长残,但现在史蒂文你心心念念小海利以后可是会残的更厉害,长大之后彻底Flop,从电影主角跌到演小配角打酱油,甚至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演起了中年大叔……而小丹尼尔五官至少是不错的,就是个子太矮了,不知道从明年开始,天天找人催他喝牛奶有没有用?’

……

人们对个体的死亡讳莫如深,却热衷于讨论世界末日的学说。

1999年,是十六世纪的法国大预言家诺查丹玛斯预言的世界将在这时结束的年份,1970年代,日本人五岛勉根据《诸世纪》重新推算出世界末日是1999年,没多久,这一预言就传遍了世界,并在世纪末的这一年如火如荼的蔓延开来。

虽然人们都知道世界不可能在二零零年的第一声钟声敲响的时候就彻底毁灭,但“世界末日”这种已经流传了几百上千年的预言传说(算上玛雅人的那个),还是能让普通人有时会忍不住浮现一丝恐慌担忧的情绪,去想万一世界末日真的来了怎么办,以及它会是什么样的。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这股潮流影响,或是人们终于意识到,新千年就要到来,不在这最后的一年里做出点什么有意义有内涵的事就有点对不起日历上马上消失的开头一,也对不起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总之,好莱坞今年出产了分外多的思考世界为什么会存在、以及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的电影,而观众们也乐于到电影院去观看这样的电影,像是《黑客帝国》、《木兰花》、《美国丽人》等不算商业的影片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十月虽然不算什么热门档期,但美国及全球电影市场的总体量摆在那儿,只要电影不错,又没有碾压级别的对手,总能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但是,自从《搏击俱乐部》定档十月后,其他数部同类型电影或提档或延期上映的规避策略,以及来自电影公司、媒体、影迷的宣传,却硬是将《搏击俱乐部》打造成了一只会在十月里碾压所有同级别对手的怪兽。

问题是,《搏击俱乐部》还没有上映,也没有把其他竞争对手打的落花流水。

但似乎所有人都认定了它一定会。

因为目前电影观众对深刻内涵电影的偏爱,因为威廉·布兰德利和布拉德·皮特的强大号召力,因为威廉的威尼斯影帝,因为福克斯铺天盖地的宣传,和其他绝大多数媒体的看热闹不嫌事多。

问题是,《搏击俱乐部》的分级是R,票房上肯定会被老少咸宜大众喜闻乐见的G级片压一头,过高的期待也会是一把双刃剑,媒体和影迷会因为期待而对影片抱有极高的要求和幻想,如果看到电影他们的期待被满足了还好,如果没有……

一般来说,电影公司会为影片做宣传,但绝不会炒的这么热,因为过热的宣传显然是在给自己挖坑,除非是十年难见一部的惊世巨作,一上映就能征服99%观众的那种,否则总会有人不满有人喷的,人们又有从众心理,喷的多了引起口碑下降,口碑下降再给票房带去毁灭性的跌幅……简直是一连串雪崩式的连锁坏反应。

福克斯是七大影业之一,不会自己给自己挖坑,影迷的热情很难被引导,而且方法途径和主动权威廉也掌握了很多,他也不会分不清热和过热的区别,自己跳进坑里,那么,就是有媒体在中间捣鬼了?

是谁?是被迫改档而心怀不满的其他电影公司,还是某些故意针对威廉、皮特甚至是福克斯的媒体?

但是无论如何,《搏击俱乐部》将在全美的三千家影院以及数十个的其他国家地区同步公映了,这个数字同样也是破了美国的R级片上映影院数量记录的。

☆、如何挽救《搏击》票房

乔纳森·贝茨已经是第四次走进电影院观看《搏击俱乐部》了。

放映开始前一分钟, 趁着头顶的灯光还亮着, 他打量了一下四周, 当看到可容纳两百多人的放映厅里大约还有四成座位是空着的时候, 缓慢的眨了眨眼, 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样的上座率。

首映的时候,乔纳森·贝茨去的电影院整个都是爆满的,售票窗口外排起了长龙,电影院内外全都贴满了《搏击俱乐部》的海报,午夜场的电影票都被抢购一空, 可见其火爆程度;

第二遍观看的时候, 虽然放映厅还是那么多, 但上座率已经不足两成, 乔纳森在买票的时候, 亲眼看见出行的一家里, 一个执意要看《搏击俱乐部》的少年被他母亲劝服,而改买了其他电影的票,原因是“这部电影会教坏年轻人”。而原先贴满整个电影院的海报已经全被撕下了, 乔纳森在外面巷子的垃圾桶旁找到了很多, 他拣出其中还完整的那些拿回去珍藏。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搏击俱乐部》给一些看过它的人带去了极大的恐慌——那些看过电影后感到愤怒的人,对影片进行了大肆的抨击, 尤其是45岁年龄以上的那一代,也就是在战后婴儿潮出生那一代人,他们是这个现代社会的中坚构成部分和既得利益者, 同时也不再具备改变的时间和机会,因此会尤其愤怒,就像凯文·史派西主演的《美国丽人》上映后同样招来了美国中产阶级、尤其是中产阶级男性的批评不满一样,因为电影几乎是在揭开他们血淋淋的精神伤疤。

而《搏击俱乐部》造成的影响,远比《美国丽人》要严重的多,因为前者有着远比后者多的血腥暴力镜头,早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上映的时候,电影得到的评价就有点两极分化,大部分媒体都称《搏击俱乐部》令他们想到了《发条橙》,但那时还是赞誉多过抨击,现在影片公映之后,里面一些敏感的镜头,立刻就刺痛了某部分观影群体的神经。

尤其是在电影里出现过一个搏击俱乐部的成员挑衅一名神父,并把《圣经》浇湿的镜头,这引起了教徒们的强烈反感,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为首的一些报纸,更是直接加入到了反对电影的浪潮中去。

有人说这部电影充满了黑暗和暴力,没有一点温情的东西,有人说这部电影是在鼓吹法西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尤其是年纪偏大的中产阶级家长们,他们本身就讨厌这部电影,又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看了电影后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他们激烈的抗议反对,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民风保守的堪萨斯州参议院萨姆·布朗巴克在上CNN的新闻节目时,用《搏击俱乐部》作比大肆抨击好莱坞电影里的暴力倾向。

乔纳森·贝茨第三次来电影院的时候,迫于社会压力,电影院已经将放映厅的数量和场次都大大减少,但上座率却比第二次的时候明显增多,达到了四成甚至还多一点,而且观看《搏击俱乐部》的年轻人开始增多,对影片的接受度和忠诚度也明显增高,不少年轻观众甚至在刚刚看完第一遍电影后,转身又去买了第二场的电影票。

也是从这时起,关于《搏击俱乐部》的讨论出现了更多新鲜的、不用的甚至是客观中立的声音,《搏击俱乐部》也越来越多的被人拿来和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发条橙》相提并论——1971年上映的《发条橙》是电影史上最奇特的经典之一,探讨了人类的自由意愿等诸多哲学问题,为了凸显剥夺他人善恶自由选择权利的政府科学机构比恶棍更恶这一主题,电影里充斥着大量的暴力与色/情镜头,影片前二十多分钟甚至都在渲染男主角亚历克斯作恶时的场面,使得当年电影上映时,很多人看了开头就再也看不下去愤而离开,部分媒体称这是电影界的毒瘤,政客们说电影在黑化政府歌颂无政府主义,女权主义者对影片深恶痛绝,家长们恐惧孩子会跟着影片学坏,在《发条橙》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同时,却是影片在英国被禁上映将近三十年,直到今年春天斯坦利·库布里克去世,才开始有影片解禁的风声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