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项数据来自于好莱坞专业的电影市场调研公司CinemaScore。
这家公司以预测票房的惊人准确性闻名业界,至于评分也很容易理解,A+是非常成功,A是成功,B是满意,C是马马虎虎,其实C就算是坏消息了,得到这个分数的电影票房很少破亿,而评分最低到F,F意味着观众认为电影根本不应该被发行。
CinemaScore公布的评分,好莱坞业内自有一套判断的标准,B-应该是基本满意,还可以的意思,但因为观众一般都对新上映的电影有较大热情,也往往不会给出太低的分数,所以这个B-,和C+也差不多。
这就有点不容乐观了。
尤其是经纪人知道哥伦比亚的宣传工作做的有多到位,除了罗杰·艾伯特、A.O.斯科特、托德·麦卡锡这些北美顶尖的影评人很难被打动外,其余知名的影评人多多少少都要被公关一下的,至少经纪人了解到的,那两名给了影片满分的影评人,他已经在哥伦比亚举行的各种试映会上见过很多次了。
首映票房低,经纪人不怕,因为他相信威尔·史密斯强大的票房号召力,但如果再加上在哥伦比亚给力的宣发下,也非常平淡的口碑的话,那就有点糟糕了。
首映成绩一般加上口碑平庸,院线公司就不会同意扩映,他们甚至可能会缩减上映的影院数量,那样的话,电影要想获得高票房就很难了。
经纪人开始皱眉,他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难道《拳王阿里》要成为威尔自1995年的《绝地战警》成名后,第一部票房无法过亿的电影?这部电影的成本可是已经达到了1.07亿美元了啊!
“扩映没戏了。”像是看出了经纪人心中所想,威尔·史密斯直接道:“就算院线想扩映,大概也会选择票房更好的《美丽心灵》吧。”
听到这里,经纪人才想起来关注一下与《拳王阿里》同时首映的《美丽心灵》得片的票房,不过等他扫过报纸上面数字的时候,却是差点惊叫出声。
什么!《美丽心灵》的首映票房有2876万美元?
那岂不是《拳王阿里》的两倍!
甚至比月初汤姆·克鲁斯的新片《香草的天空》首映票房还多出四百万美元!
而且,如果经纪人没有记错的话,《美丽心灵》的首映银幕数量比《拳王阿里》还要少两百多块!
将《首映》、《综艺》和《洛杉矶时报》等报刊的封面头条匆匆浏览完,《美丽心灵》摘得上周北美票房排行榜冠军和口碑爆棚的新闻占据了最大的板块,相比起来,《拳王阿里》只在封面上占据了小小的一块或是仅仅一行字。
而且《美丽心灵》的媒体评分普遍在8.5分以上,40位专业影评人给出9分以上的超过三分之一,观众口碑也都是A甚至A+,每一项数据,都在诉说着影片取得的巨大成功。
威拉德说的没错,艺术院线本来就比商业院线利润稀薄,如果让地标院线和美国艺术家院线在两部电影里选一部扩映,他们肯定会选票房表现更优异的《美丽心灵》——说不定现在这两家院线公司已经在和环球商讨扩映的事了。
经纪人的脸色顿时变得不明朗起来,他喃喃自语:“形势有点不太妙啊。”一时心理失衡,本来只是想想的话被他说出了口。
其实也不怪经纪人失态,现在这种情况的确是在他预料之外的。
论题材,两部电影虽然都是传记片,但《拳王阿里》聚焦的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传奇拳王穆罕默德·阿里,《美丽心灵》的原型约翰·纳什虽然获得过诺贝尔奖,大众知名度跟拳王还是没法比;论演员,威尔·史密斯比威廉·布兰德利更早进入两千万片酬俱乐部,现在又处于人气巅峰期,票房号召力在好莱坞不说数一数二,前三里肯定也有他;论导演,迈克尔·曼是全才,六年前自编自导的《盗火线》是教科书级的警匪佳作,名气并不比朗·霍华德逊色多少;论投资,《拳王阿里》成本1.07亿美元,不仅制作费用是《美丽心灵》的1.5倍,宣发投入更是后者的三倍。
这些几乎都能称得上是优势的因素集中在一起,才是哥伦比亚和威尔·史密斯要把《拳王阿里》放在圣诞节当天首映,不惧和《美丽心灵》面对面打擂台的原因。
因为他们不认为自己会输。
万万没想到的是,《拳王阿里》和《美丽心灵》刚正面,却只交手了一个回合就被对方干趴下了。
哪怕是双方互掀口水仗,媒体影迷争论两部影片孰好孰坏、两位主演谁的演技更精湛,也比现在近乎被全面压制的局面好啊。
当初威尔·史密斯连《黑衣人2》的拍摄档期也要向后推迟,近乎一意孤行的接下《拳王阿里》这部电影,可不是为了让这部影片昙花一现的。
……
“能搞来一份《美丽心灵》的拷贝吗?我想看看这部电影。”就在经纪人冥思苦想对策的时候,威尔·史密斯这么吩咐道。
经纪人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你要看《美丽心灵》?”
“总得了解我是在跟什么水准的对手在竞争吧。”威尔·史密斯表情沉着而镇定。
付出极大心血、寄予厚望的新片却没掀起多大的水花,这样的落差换作是好莱坞其他大牌演员,脾气差的可能早就心态失衡、找人背锅或者怨天恨地责怪大众不懂欣赏去了,脾气好的也要自我抑郁自我怀疑几天,顺便朝经纪人发泄一下,责问对方为什么要给自己接下片约。
但是威尔·史密斯跟其他人都不太一样,他是黑人演员,又从很小就在好莱坞这个名利场里混饭吃,能拥有如今的名气地位,成为影迷心中的好莱坞一线黑人男星代表,受到无数白人黑人影迷喜爱,一个脾气暴躁的黑人演员,是绝对走不了这么远的。
威尔·史密斯的心理素质其实比很多同龄演员更好,像是现在《拳王阿里》首映反馈不太好,他也遭遇了一定的打击和压力,但很快的,他就在想该怎么扭转影片现在的颓势,以及影片到底为什么会输给《美丽心灵》上去了。
经纪人其实也挺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他拿着手机打给了自己熟悉的影院经理,一个多小时后,就有两个电影院的跑片人员开着车送来了电影拷贝。当发现目的地居然是威尔·史密斯的家的时候,影院工作人员非常惊讶,其中一个人显得有点激动,但还是克制住了自己没有贸然要签名。
威尔·史密斯的别墅里就建有一个小型的放映室,虽然只能容纳七八个观众,但应有的设备一样不少,装修的也非常奢华,放映人员忙碌了一会儿,环球影业的LOGO很快就在银幕上出现了。
经纪人就坐在威尔·史密斯身边,宽大的真皮沙发非常舒适,电影开始播放的时候,他还是隔上几分钟就看一眼手机,发发邮件回复下信息之类,但没过多久,时不时就会闪亮一下弹出“收到一封新邮件”的手机开始遭遇冷落,后来更是被直接塞进了口袋,新收到的几封邮件也没被立刻查阅。
《美丽心灵》片长135分钟,两个多小时后放映结束,却让人感觉有点恋恋不舍,经纪人正准备回味下几个令他感到记忆深刻的镜头,冷不防想起了自己的身份,又立刻觉得罪恶起来,他从座位上站起来,一转身,看到那两个影院的跑片人员居然也坐在后面,像是陪着看完了全片的样子。
经纪人有点好奇:“这部电影已经上映三天了,你们以前没有看过?”
“看过五六遍了,先生。”其中一个跑片人员回答他:“不过放映的时候还是会被吸引,大概好电影都有种魔力?我还懂了不少数学和心理学知识呢。”
经纪人深恨自己嘴贱,顺便,他不想看威尔·史密斯现在的表情。
不过威尔·史密斯并没有计较这点小事,他只是等跑片人员将拷贝取下并离开后,自己又静静的坐了一会儿,才对自己的经纪人吩咐:“我会从自己的账户里转给你五百万美元,你帮我运作一下。”
经纪人被唬了一跳:“你想做什么?不会是要——买票房吧?”
就算房间里只有他们两个人,但是在说出“买票房”的时候,经纪人仍然不自觉的把周围又扫视了一边,并将声音压低。
买票房或虚报票房数据这种事在好莱坞虽然罕见,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毕竟再严格的监管机制,都有漏洞可找。
举个曾经被七大玩的非常娴熟的手段——假如一位电影公司高层主导的影片首映票房没有达到预期,他很可能因此要被上级或竞争对手责难,于是这位高层开始运作,最终公司对外公布的票房数据比实际的多出了一百多万美元,勉强达成预期,还在北美票房排行榜上拥有了个不错的位置,这位高层也平安度过难关,等到电影上映几周后,高层再以前期数据统计不到位为由,将首周虚报的票房减下来,就连隐患都一并扫清了。
经纪人也是CAA的资深金牌经纪人了,他对好莱坞不见光的角落里滋生的所有黑暗交易都略知一二,实际操作起来,买票房比虚报数据还容易点,只要在院线有可靠的熟人就能办成。
就在经纪人犹豫自己是该找卡梅克院线的詹姆斯,还是地标院线的尼古拉斯来办这事的时候,却听到威尔·史密斯语气诧异地说:“我什么时候说要买票房了?”
“那五百万美元……”
威尔·史密斯言简意赅:“帮我找好莱坞最好的公关公司。”
两人合作多年默契十足,经纪人瞬间明白了威尔·史密斯的意思,琢磨一下,他也知道买票房的猜测是自己误会了,还是自家演员的想法更稳妥和保险一点。
依照现有的数据判断,《拳王阿里》和《美丽心灵》的票房差距只会越拉越大,是没有希望能追赶得上的,既然这样,不如在影片的口碑上多下功夫,将对电影质量的讨论转换到对演员表现的主意上,尤其是将宣传的重点放在威尔·史密斯的演技提升上,争取将他的形象从商业偶像巨星,转变为实力派演员,对拓宽今后的戏路也是个帮助。
而且,新年过后马上就是颁奖季,如果宣传公关到位,威尔·史密斯能得到一个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的话,《拳王阿里》说不定还能得到一次翻身的机会——多少首次上映票房只有几百万美元的艺术电影,不都是在得到奥斯卡提名后,名气大涨并迎来了扩映的机会,然后票房再翻上几番的么?
……
因为口碑出众以及首映成绩出色,《美丽心灵》从本周开始又进行了一轮扩映,直接从一千多家影院扩至三千二百多家影院放映,这意味着哪怕是在连艺术影院都没有的北美最偏僻的小镇,也能看到这部电影了。
大规模扩映带来的一个后续影响就是,周末三天影片进账4200万美元,次周票房涨幅超过50%,在新年电影市场一枝独秀,表现远超业内预期——影片首映票房出炉后,曾有媒体预估《美丽心灵》次周票房跌幅在20%以内,北美票房很有可能止步一亿美元左右,没想到一扩映票房数字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向上升,实在是跌破了不少人的眼镜。
好莱坞著名的调研公司CinemaScore在这时又出了一把风头,CinemaScore不仅很早就公布了对《美丽心灵》的预测数据,并且还称影片的北美最终票房绝对不止一亿美元,至于是不是能够达到“预言”的北美票房超三亿美元,全球票房超六亿美元,还要等几个月后才见分晓了。
“好消息!《美丽心灵》蝉联周末北美票房排行榜冠军!”亚蒙·高夫曼说:“早起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胃口大开,连夏威夷的特色热烤饼都多吃了一块。”
芭芭拉·威尔逊的声音插入进来,带着点不屑:“哦得了吧,没有胃口大开的时候你也吃这么多,每次自助餐会的最后一块寿司都是被你消灭的。”
亚蒙·高夫曼:“我知道你在嫉妒我能在夏威夷过新年,芭芭拉,我能享受悠长的假期,而你只能在洛杉矶忙得像只蜜蜂一样。”
芭芭拉·威尔逊:“我不想和热量摄入毫无节制的中年男人吵架。”
“嗨伙计们,让我们停止争吵回归正题怎么样?关于电影票房,我在纽约也看到报纸了。”威廉咳嗽一声,打断了公关和经纪人永远都在上演的斗嘴戏码,说道:“不过不太清楚具体的数字。”
“北美票房1.53亿美元,全球票房2.78亿美元,2002年新年全球电影市场最风光的就是这部电影了,比我们最好的预期还要出色。”芭芭拉·威尔逊说。
“有这么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在,你的粉丝终于也不会再骂我总是为你接商业片了。”通畅的电话线路清晰的转达着亚蒙·高夫曼情绪激动的声音:“你们知道去年我遇到的一个影迷指责我什么吗?他竟然说我用接二连三的商业大片和罪恶的美元腐蚀了威尔,会害你拿不到奥斯卡!天啊,我绝对是好莱坞最受冤枉的犹太人了!”
威廉安抚道:“好了阿米,你还在夏威夷度假对吗?多呆一周,费用算我的。”
“哈哈,等的就是这句话!谢了,威尔,我要把洛杉矶的纷纷扰扰都抛在脑后,好好享受一下假期。”
(“错误的数据。《美丽心灵》最新的全球总票房应该是2.93亿美元,影片上周末才在澳大利亚上映,你没有把票房算进去。”一个对芭芭拉·威尔逊和亚蒙·高夫曼来说陌生,又感到有点熟悉的声音没头没尾的插话进来说道。)
“啥?”亚蒙·高夫曼和芭芭拉·威尔逊不约而同的问:“是谁在说话?”
“威尔,你和谁在一起?”
——亚蒙·高夫曼现在夏威夷度假,威廉在纽约,而因为颁奖季即将到来的缘故,工作处于一年之中最忙碌阶段的芭芭拉·威尔逊哪儿都没办法去,只能呆在洛杉矶,三人在三个不同的城市,不过每隔几天都会利用会议电话开远程电话会议,比如现在。
随着交互式多方电话会议平台系统的出现,多点远程电话会议已经很普遍了,但科技所限,远程视频会议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所以一直以为只有他们三个人在开会的芭芭拉和亚蒙突然听到第四个人的声音,难免被吓了一跳。
“是兰斯,他在我的公寓里,我们正在看共同持股的几个公司刚刚送来的财报。”威廉回答说。
坐在对面沙发上一直在看文件的兰斯·罗德里克走过来坐在威廉对面,对着会议电话说:“上午好,威尔逊小姐和高夫曼先生。”
☆、老大哥在看着你(改数据)
“上午好, 罗德里克先生。”亚蒙·高夫曼&芭芭拉·威尔逊。
“额, 罗德里克先生, 我有一个问题, 可能和你正在看的财报有关, 我能问吗?”芭芭拉说。
“请问。”
芭芭拉·威尔逊:“我知道你是亚马逊持股仅次于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的个人大股东之一,所以亚马逊给你的财报上肯定有普通人不能知道的东西……好啦,我还是简单一点从头讲起吧,99年我买了很多亚马逊发行的债券,因为那几年互联网科技浪潮太热了, 我以为这会是个不错的理财项目, 没想到00年互联网泡沫破的那么迅速, 亚马逊的市值也在短短一年内缩水到七分之一, 我看过一些硅谷的新闻, 去年有太多的高科技公司破产或是被贱卖了, 所以,我想问——”
兰斯:“上市六年来,亚马逊年年都在亏损, 但年年市值都在增加, 正是有投资人,而且不止一位看到了这家公司的未来前景,并愿意牺牲眼前的利益冒险投资。”
芭芭拉·威尔逊:“能说的更直白点么?”
兰斯:“寒武纪时期, 地球经历了一次生命大爆发,这个时期也是物种进化速度和灭绝速度最快的时期,生物圈一下子从单薄苍白变得丰富多彩、我认为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就类似于寒武纪, 互联网行业和传统商业谁停止成长进化,谁就会被瓦解,而作为新兴产物,互联网绝对是更具有进化优势的那一方,只要掌握好优胜劣汰的法则,优秀的高科技公司几乎不会——”
芭芭拉·威尔逊:“……”直白
“说英语,兰斯。”威廉说。
“亚马逊不会破产,如果威尔逊小姐的问题是这个的话。”兰斯说:“就算真的遇到债务危机,我和其他股东也会兜底的。”
能听出来会议电话那头的芭芭拉·威尔逊长出了一口气:“感谢上帝,我毕竟买了很大的一笔钱呢。”
默默当壁纸旁听许久,让其他几人差点以为下线了的亚蒙·高夫曼突然插入道:“我也曾经买过不少亚马逊的股票,威尔提醒过我互联网股票市场过热的风险,所以我赶在泡沫破掉之前把股票卖了,大赚了一笔。”
“所以这才是你能丢开一切去度假,我却必须得留在洛杉矶忙得像总统的根本原因。”芭芭拉·威尔逊愤恨地说。
亚蒙·高夫曼:“不过我现在在想,如果我现在再买些亚马逊或其他高科技公司的股票,过几年会不会变成一笔具有前瞻性目光的投资?”
“你可以等过两年市场没这么动荡了再做选择。”威廉模棱两可的说,然后将话题转移到了其他方向。
大概是从911之后开始,兰斯认为电话线路不再安全了,所以除非有经过加密的安全线路,否则他绝不会在电话里和别人谈交易的细节,或是其他十分重要的事,受好友影响,威廉现在也不再把一些重要的事放在电话里说了。
所以威廉也没有继续在电话里告诉自己的公关和经纪人,早在去年,他就将自己亚马逊的股权全部出售给了兰斯,换取了一些房地产企业的股份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威尔洛特里——公司新开展的电视业务和其他收购简直犹如鲨鱼一般吞噬着大量的美元——兰斯不是亚马逊的个人大股东之一,他已经成为仅次于杰夫·贝索斯的亚马逊第二大个人股东了。
……
亚蒙·高夫曼:“说到颁奖季,好莱坞最近热闹的有点不同寻常,在这个特殊时期,我总觉得有点古怪——芭芭拉,你听到了什么消息吗?”
芭芭拉·威尔逊:“当然了,我知道好莱坞阳光底下一切肮脏的小秘密。威尔·史密斯的经纪人朝池子里丢了五百万美元的饵,引来了一群饥渴的鲨鱼。”
威廉:“五百万?”
“五百万美元能做很多事,威尔,起码现在它的威力已经有一部分显现了出来。”芭芭拉·威尔逊说:“威尔·史密斯上了这期《人物》杂志的封面,不过重点不是封面,你也有一期《综艺》和《VOGUE》,不寻常的是标题和内容,重点从《拳王阿里》平庸无奇的电影本身转移开了,全部内容都在将威尔·史密斯为了演好拳王吃了多少苦,找专业教练练了几个月拳击、差点去打职业赛事之类的励志内容上——而且,他这周末还会上《今夜秀》大谈自己的拍摄经历,毕竟总有些观众是不爱看报纸的。”
威廉:“……听起来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亚蒙·高夫曼:“我也觉得熟悉。等等,这不正是咱们做过的事情吗?”
本来环球对《美丽心灵》的宣发投入并不多,除了有环球在其他电影项目上投入过多,财政感到有些吃力外,也有他们虽然能判断出这是一部好电影,但并不能在映前就清楚的知道影片未来的票房和成绩是怎样的的原因在——北美和欧洲电影市场口味迥异,能在欧洲电影节斩获大奖的电影,同时也能在北美大获成功的寥寥无几。
不过,《美丽心灵》出众的首映成绩及时打断了环球高层的犹豫不决,他们意识到这部电影或许在年末的电影票房市场及明年初的颁奖季中同样大有可为——说实话,有哪家电影公司,会不希望自己拍出了一部奥斯卡最佳电影呢?——于是环球不仅立刻追加了一笔高达千万美元的宣传营销预算,并且还用七大影业才能拥有的速度,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映后宣传计划。
首先是扩映,地标院线和美国艺术家院线已经决定把影院数量扩充到三千多家,达到了和一般商业大片同样的待遇。
然后导演朗·霍华德和主演威廉、詹妮弗·康纳利等人,也都要么马不停蹄的跑遍北美几大城市参加媒体和影迷见面会,要么接受杂志的专访,或是上脱口秀节目为电影做做宣传,谈一谈拍摄期间的趣事。
其中朗·霍华德在接受《纽约客》专访的时候,曝光了很多影片幕后秘辛,比如说为提升真实感和情感的感染力,电影是按照故事的时间顺序来进行的拍摄的,这也意味着拍摄成本、时间、精力都将成倍的增加,但也有助于演员们更加深入的理解角色的情绪、更加投入的表演。
然后朗·霍华德重点称赞了威廉,说他为了演好约翰·纳什吃了不少苦头,光是因拍戏受伤就好几次,骨折过,还差点毁容,到了拍摄后期,更是为了剧本需要,让自己胖上去了二十多磅。
于是威廉在《美丽心灵》拍摄期间因为过于投入不慎受伤的新闻又被媒体翻了出来,他的头破血流照再度在互联网上到处传播,并且受到网上影迷的追捧,认为是电影演员职业精神的一种证明,对好莱坞那些空有人气毫无演技,并且还不肯努力的偶像明星将起到正面的榜样作用。
威廉在上大卫·莱特曼的《深夜秀》的时候,也谈到了自己之所以能够成功扮演约翰·纳什的原因,是在拍摄之前就频繁接触过纳什本人,观察对方、了解对方并且模仿对方,然后他说自己的确是在拍摄期间受过几次伤,不过都不太严重,也没有毁容,被媒体拍到头破血流然后疯狂流传的那张照片,也只是伤口看起来吓人而已。
这不仅是在为《美丽心灵》做宣传,更是在为马上即将到来的颁奖季造势。
起码现在在好莱坞业内和互联网上,已经到处充斥着各种和《美丽心灵》有关的话题,种种盛况,简直不像是一部艺术电影应该拥有的——
“除了约翰·纳什,现实里还有其他精神分裂症被治愈的例子吗?”
“孤独和恐惧,带你走入精神病患者的真实生活。”
“想知道什么是伟大的女性,看约翰·纳什的妻子就知道了。”
“看了《美丽心灵》后,我才意识到威廉·布兰德利虽然商业价值很高,也可能他一部电影的票房抵得上别人好几部,但他是一名真正的演员。”
“戛纳影帝实至名归,就是不知道今年的奥斯卡威廉有没有戏?”
“早在三年前我就说了,奥斯卡欠他一座小金人。”
在互联网上,这样的话题讨论,多不胜数。
其实,这种宣传营销在好莱坞早已发展成熟的一套运作体系,七大尤其玩的溜——有广泛观众基础和媒体口碑的电影,再维持住一定的话题度,那么无论是对影片票房还是其他方面,都将大有裨益。
最直观的一个方面,在《美丽心灵》上映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影片有着坚实的观众口碑,又始终保持着话题热度,票房走势非常稳健,一直保持着稳步下行的态势,并且每周的票房跌幅,都维持在一个很小的数字内,在每天都有新片上映的新年档期里,堪称奇迹。
芭芭拉·威尔逊:“威尔·史密斯的野心不小,他的经纪人有次不小心说漏了嘴,他想成为第二个罗伯特·德尼罗呢。”
《愤怒的公牛》是1980年上映的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电影,根据一代拳王杰克·拉莫塔的个人传记改编,电影上映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誉为好莱坞历史上最经典的拳击题材电影,而罗伯特·德尼罗也凭借此片加冕第53届奥斯卡影帝。
亚蒙·高夫曼:“《拳王阿里》和《愤怒的公牛》根本不是一个水准级别上的电影,没得比吧。”
芭芭拉·威尔逊:“所以现在《拳王阿里》的宣传重点是威尔·史密斯,而不是电影本身。还记得纳什博士曾接受采访,赞扬威尔的演技吗,穆罕默德·阿里昨天也接受专访并对威尔·史密斯大赞特赞了。”
亚蒙·高夫曼:“《拳王阿里》太沉闷冗长了,阿里就算把它夸到天上去也没办法拯救这部电影,威尔·史密斯也是,他是在这部电影里展现出了有别以往的精湛演技,但还远远达不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芭芭拉·威尔逊:“但是史密斯有一个威尔不具备的优势,好莱坞的黑人演员或幕后工作者都会无条件的站在他那边——奥斯卡从没出现过黑人影后,而且从西德尼·波迪埃之后,也快四十年没有黑人男演员拿到影帝了,甚至上一次黑人演员获得最佳男、女配角也要追溯到十年前,据我所知,好莱坞的黑人组织已经很不满了,针对这种现象的抨击声每天都会响起,而学院,为了不让自己陷入种族歧视的漩涡,迟早也要做出改变,这个时间点很有可能就是今年,因为过去一整年上映的好几部黑人主角的电影票房口碑都不错。”
“对啊,我们怎么能把丹泽尔·华盛顿给忘了呢?他的威胁指数可比威尔·史密斯要高多了!”话虽这么说,但其他人都听得出犹太经纪人的情绪一下子放松了很多,连语气都轻快起来:“不过,好莱坞的黑人组织一下子有了多个选项,他们总得选择一下是该站在丹泽尔·华盛顿还是威尔·史密斯身后吧。顺便说,我压丹泽尔·华盛顿,十美元。”
芭芭拉·威尔逊:“你的意思是……丹泽尔·华盛顿和威尔·史密斯看起来像是黑人演员们角逐奥斯卡的双保险,但如果两人同时被提名,恰恰会造成内部竞争,分流好莱坞黑人组织的支持?”
“如果学院想在今年上演一出政治正确的戏码,如果威尔·史密斯的五百万美元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这是必然会出现的局面。”亚蒙·高夫曼说:“不过,我们也要保持住宣传攻势,不能将热度降下来,威尔,迪克·埃伯索尔最近刚给我打过电话,他希望你能上一期《周六夜现场》。”
亚蒙·高夫曼等了一会儿,没有得到回答。
“威尔?你还在线么?”
“阿米,小芭……”
芭芭拉·威尔逊立即说:“威尔,你还好吗?为什么你的声音听起来有点颤抖?”
“我有一点激动。”过了好一会儿后,威廉的声音才恢复了镇定,然而他接下来说的内容,却让电话那头的两人再也无法冷静下来:“你们大概无法相信,兰斯刚刚看财报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
这是一间建在地下的巨大办公室,大概位于某个由二战时期地下防空洞改建而成的基地里。
普通人除非亲眼见到,否则应该很难想象,有这么多台电脑、这么多个人同时一起办公。
面积惊人的办公区域被简单的格挡划分成数以百计的格子间,密密麻麻的,头顶的中央空调负责通风换气、保持恒温,每张桌子上都摆满了电脑显示器,无数台电脑运行起来,发出不算扰人但也很有存在感的“嗡嗡嗡”的声音。
每把椅子上都坐着一个人,基本没有女性面孔,从早到晚,又或者从晚到早,每个人都头戴耳机,操作着一台或者数台电脑,忙碌的像是蜂巢里的工蜂。
事实上除了工作状态,他们看起来也和工蜂差不多——几乎所有人都穿着被时尚界人士深恶痛绝的,纯色或格子图案的短袖Polo衫,脸色是如出一辙的久不见阳光的苍白。相同的肤色和相似的打扮,还有架在大部分人鼻子上几乎一样的框架眼镜,就像是从工艺品流水线上批发出来的,或许连他们的同事想要成功喊出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要靠左胸前佩戴的工作证来区分。
那是一张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镭射防伪技术制作而成的工作证,上面有NSA(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标志,没有佩戴这张工作证的人,早在进入地下基地过安检门的时候,就被荷枪实弹的士兵按倒在地了。
在一动不动的坐了两个多小时后,一只“工蜂”的面部表情突然鲜活了起来,他一把抓掉头上戴着的耳机,又从乱糟糟的抽屉里翻出本杂志,狂拍邻座的肩膀,等对方也摘掉耳机不耐烦的回看过来后,他指着杂志封面兴奋地说:“你能相信这个嘛?他的个人票房累计到六十亿美元了!”
“谁?”邻座的目光从“工蜂”脸上转移到杂志封面:“喔,我昨天看了这部电影,拍的很棒,他把精神病患者的痛苦演的也很真实,我有一个认识的人就是那样的。不过,谁告诉的你六十亿美元?”
“他自己说的。好像是那个叫兰斯的和他一起在看公司财报,无意间从威尔洛特去年的总票房算到了他自己的总票房,你能想象的到吗,他主演的所有电影票房已经累计到了六十亿美元!还不包括正在上映的电影,如果把正上映的三部电影算进来的话,那个数字更恐怖……但是好像还没人注意到这点!”
“为什么?全美国的媒体都眼瞎了吗?”
“大概是从没想到过这点吧,六十多亿美元,天啊,这么多钱谁能想的到?《星球大战》上映都二十多年了,哈里森·福特也到不了这个数字啊。”
“额,我怎么记得去年看过新闻说,哈里森·福特的票房累积也已经超过五十亿美元了?”邻座快速敲了键盘几下,然后把屏幕亮给“工蜂”看:“瞧,就是这里写的,53.38亿美元,连续二十年的全球票房最高记录保持者。”
“那有什么,你看这个记录!”“工蜂”快速地说:“六十亿美元……加上……加上……你看!”
“嘶……耶稣基督啊。”邻座震惊了好一会儿““还有其他消息吗?”
“他的公关,一个叫芭芭拉的女人认为应该大加传这个新闻,然后他的经纪人说不,意思大概是如果这个新闻被媒体知道了,他们绝对会疯了的,到时候所有人都会盯着他的商业价值了,会妨碍到奥斯卡什么的。”
“……我是问有什么和我们的工作相关的消息吗?”
“额,大概,没有?”
“天啊,伙计,如果主管知道你每天上班只顾着监听好莱坞的电话,他绝对会把你调去西伯利亚那组的,到时候你的生活就只剩下盯着俄罗斯人采矿了。”
“工蜂”抗议:“我没有只盯着好莱坞!嘿,他同时也是硅谷和华尔街的重要人物好吗,而且他参加过白宫的晚宴、和五角大楼都有间接的联系,他的朋友也有很多在咱们的名单上——”
“行啦伙计,你只要小心点别被主管发现你他偷懒就行了,其他的,反正咱们工作又长又无聊,给自己找点乐子也没什么不对。”邻座耸耸肩,又眨眼偷笑:“我给你发的文件你收到了吗?”
“那几张小猫玩线团的图片我早就看过了。”
“那我找到好的再发给你。”邻座转回身,戴上耳机继续工作,他正在听一个阿拉伯裔美国商人和州议员的电话,这个电话可比什么好莱坞新闻重要多了,如果有所发现,说不定这个月的奖金会翻倍呢。
“工蜂”换了一个名单上的电话继续监听,过了一会儿后他觉得无聊,抬头朝四周打量了一下,看到主管正坐在自己的小隔间里喝咖啡,而周围每个人都在工作或偷懒,没人注意自己后,“工蜂”用另一台闲着的电脑连上了网,登录了一个名叫好莱坞新闻在线的网站,开始偷偷发帖。
“独家消息!威廉·布兰德利加冕世界影史票房之王!”
☆、加冕影史票房之王
2002年颁奖季的第一个小高/潮出现在第59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提名名单出炉的时候, 在不少提名者眼里, 他们甚至已经拿到了通往奥斯卡的门票。
提名者们会这么想自然是有原因的, 近两年,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和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评委口味出奇的一致——都更倾向于四平八稳的选择, 而不是奖励那些得奖会爆出大冷门的影片——这也使得金球奖的奥斯卡风向标作用更加凸显,像是去年颁奖季,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影片的《角斗士》,也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捧起了金球奖影后奖杯的茱莉亚·罗伯茨, 也凭借《永不妥协》问鼎奥斯卡影后。
这也使得如今的金球奖影响越来越大, 大有一副为奥斯卡提前彩排的架式。
威廉不出意外的凭借《美丽心灵》获得了剧情类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美丽心灵》是本届金球奖提名名单上的大赢家, 除了剧情类最佳男主角外, 还得到了剧情类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编剧和最佳电影配乐一共六项提名, 几乎称得上是将剧情类电影提名一网打尽。
值得一提的是,环球在犹豫再三后,还是为影片女主角詹妮弗·康纳利填报了配角参与金球奖乃至其后奥斯卡的竞争——《美丽心灵》的绝对主角是威廉, 詹妮弗·康纳利的戏份并不是很吃重, 论多少或许她还比不上保罗·贝坦尼,从这一点看,把她当做是配角也说得过去。
不过戏份的多少并不是詹妮弗·康纳利最终选择竞争最佳女配角的原因, 她会这么做,唯一的原因就是想拿奖——之前的美国演员工会奖,她冲击的是最佳女主角, 本以为《美丽心灵》势头正猛很有可能获奖,没想到却输给了哈利·贝瑞,再想想今年颁奖季其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妮可尔·基德曼、朱迪·丹奇,还不如去冲击赢面更大的最佳女配角。
至于威尔洛特制作的《指环王:魔戒再现》,同样得到了剧情类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歌曲和最佳电影配乐四项提名。
就连《指环王》都成为了获奖热门,虽然奥斯卡一向对奇幻题材的大制作高票房电影不感冒,但金球奖还是相对比较宽容的,他们去年已经青睐了一部史诗巨作《角斗士》,今年说不定还会青睐另外一部。
对于这些提名,全北美的媒体和影迷都没什么好说的,因为这几乎就是人们意料中的事。
在之前北美各个影评人协会揭晓的年度佳片中,除了美国广播影评人协会和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分别将《穆赫兰道》与《不伦之恋》选为年度佳片外,其他像是纽约影评人协会、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波士顿影评人协会都将《美丽心灵》选做了今年的最佳影片。
在颁奖季热烈气氛的推动下,《美丽心灵》在上映四周、《指环王:魔戒再现》在上映五周之后,仍然保持着稳定的上映影院数量和票房成绩,其中《指环王》更是在全球各国均表现出色,已经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扩映,在北美电影市场最热时期影院数量甚至超过了四千家,现在虽然已经过了最高峰,但仍然保持着千家影院左右的规模。
稳定的院线和上座率带来的是绝对的高票房,截至目前,《美丽心灵》的北美票房已过2.3亿美元,全球票房已过5亿美元,而《指环王:魔戒再现》的票房成绩就更是夸张,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扩映后,这部奇幻巨制的全球票房已经超过8.5亿美元,并被无数电影预测机构断定将成为全球第三部票房过十亿美元的电影。
——第一部当然是《泰坦尼克号》,第二部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而在去年感恩节前上映的《哈利·波特与密室》虽然开画票房有惊人的1.03亿美元,但或许因为影迷对系列第二部的新鲜感已经没那么强,以及年末多部大片前后狙击的缘故,《密室》在北美部分院线中虽然还能继续长线放映一段时间,但只是商业片无法获得颁奖季加持的它,不会再迎来上座高峰。
《哈利·波特与密室》现在的北美票房已经达到三亿美元,但《指环王:魔戒再现》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所以虽然《指环王》还未下线,也已经超越了《密室》,预定了2001年度的北美票房排行榜冠军。
不过《密室》虽然可能票房上要略逊《指环王》一筹,但说不定能从其他方面找补回来,比如说影片下线以后的DVD发行。
之所以这么推测,是因为《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魔法石》不仅带动全球全球奇幻小说市场,使本来呈下跌趋势的奇幻小说出现了新的出版热潮,在家庭DVD市场也表现惊人——去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从院线下档后,威尔洛特立即发行了影片的DVD,普通版的售价高达17美元,还有25美元的精装版与38美元的豪华珍藏版。
普通版的定价还好说,后两个版本无疑是在抢钱,市场营销部门负责人一开始把方案拿给威廉看的时候,他还以为对方想捞钱想疯了,不过,在看到负责人同时递上来的乔治·卢卡斯为《星战前传:幽灵的威胁》DVD不同版本的定价后,他也就默认同意了。
事实证明,威尔洛特的市场营销部门绝不是无的放矢,《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DVD仅在首周就卖出了300万套,去年全年的销售额高达两亿美元——同属一个系列,口碑过关的《密室》DVD销量也肯定不会太差。
不过,除了两个剧组的主创——或许还要加上J·K·罗琳和托尔金基金会——全好莱坞都不会对这两部到底到底谁摘取了北美年度票房冠军(或全球票房冠军)斤斤计较,因为,它们都是威尔洛特出品。
恐怖的威尔洛特!几乎所有好莱坞的电影公司,此时对这家成立不过几年的公司都产生了同样的看法,《哈利·波特》、《指环王》加上《相濡以血》,三个电影系列、三条吸金巨鳄!
不仅票房恐怖,后续收入更是源源不断,几乎奇迹般的在快要饱和的好莱坞制片界占领了一块地盘,威尔洛特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创造了好莱坞几十年都从未出现过的奇迹。
好莱坞现在已经有了威尔洛特效应,小制片厂羡慕崇拜,中制片厂嫉妒的眼都红了,大型制片厂们则是感到了严重的危机感,他们觉得自己的地位以及开始受到威胁。
不过不论大中小,全好莱坞的电影公司们现在是满世界的买畅销小说版权,近年来出版的畅销奇幻文学、科幻文学、儿童文学甚至是青春文学,都受到了热情追捧,作家和他们的版权经纪人也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满,因为受这股热潮影响,畅销小说的影视改编费用统统上涨了好几倍。
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全都牟足了劲儿,想要找到一个类似于《哈利·波特》或者《指环王》的赚钱小说系列,好从中掘出一个金矿。
由这股席卷整个欧美市场的抢购畅销小说影视版权热潮,引发出的另一个新闻是和《冰与火之歌》有关的。
这部和《魔戒》设定相似的奇幻小说才发行了三卷,已经积累起了颇高的知名度,和《魔戒》神话般的叙事不同,《冰与火之歌》描写了更多的人性真实,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口味,也因此在北美拥有了一大群忠实的书迷——正在全球广泛狩猎的好莱坞电影公司们当然不会放过这部小说,虽然他们深知《冰与火之歌》POV式的写作手法和庞大复杂的支线改编起来难度大概不会低于《魔戒》,但仍然对小说的改编权极其感兴趣。
就算不能拍电影,不还有电视剧么?就算不能拍电视剧,不还有漫画、动画和游戏?
看中《冰与火之歌》的公司不止一家,华纳、福克斯甚至是新线、米拉麦克斯都派了专人去拜访乔治·马丁,然后无一例外的,全从乔治·马丁的版权经纪人那里获知了一件事——
《冰与火之歌》系列的影视版权已经被威尔洛特买走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瞬间,不知道有多少电影公司的代表的笑容立刻僵在了脸上,心里同时开始了诅咒。
在这种时候,突然传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威尔洛特分道扬镳,不会再执导《哈利·波特》第三部的新闻,对于这些电影公司来说,倒是个喜闻乐见的好消息了。
……
从《洛杉矶时报》到《泰晤士报》,全世界的媒体都争先恐后的报道着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将无缘执导《哈利·波特》系列第三部,也就是《阿兹卡班的囚徒》的新闻。
尤其是《哈利·波特与密室》还在部分国家地区热映着,北美地区余温也没散去的当下,更是成为了很多媒体娱乐版面的头条。
《哈利·波特》系列的书迷和影迷都饱受震动,部分人甚至哀嚎不已,像是《哈利·波特》的故乡英国,BBC电视台还派出了一队记者前往美国采访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为何不再继续执导下去了,是不是有什么内幕等等。
无数的书迷和影迷们,无法想象中途更换导演会给这个系列的电影带来怎样的影响,如果是坏的一面可怎么办——虽然说J·K·罗琳的剧本决定了无论谁拍电影的质量都不会太差,但因为执导前两部的是全球最顶级导演之一的斯皮尔伯格,能那么容易的找到水平不差太多接班者么?
好莱坞对这个消息的反应倒没那么大,因为一切早有预兆。
早在两部《哈利·波特》电影拍摄期间,就偶尔有小道消息传出,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与作者J·K·罗琳的创作理念已经出现了分歧,这些传言并不全是假的,对于电影应该被拍成什么样,斯皮尔伯格与罗琳的确争执了很多次。
拍第一部时这种理念上的差别还不是很明显,或许跟《魔法石》小说本来就很童话有关,但是在拍《密室》的时候,因想法不同引起的矛盾明显多了起来。
只不过为了影片不受□□影响,威尔洛特一直有公关好莱坞的媒体不报道这些消息罢了。对外不报道,在好莱坞业内,知道的人并不算少。
而斯皮尔伯格与罗琳的矛盾,和金钱或地位什么的无关,纯粹是创作理念上的分歧。
举个普通的例子,在拍摄《密室》的时候,罗琳希望电影的风格能更黑暗一点,特别是在表现蛇怪与石化,少年伏地魔的记忆试图复活等剧情里,因为小说从第二部起风格就在转变——《阿兹卡班囚徒》里不仅有恐怖的魔法生物摄魂怪,还有叛徒死里逃生、含冤入狱十年的真英雄无法洗脱罪名的故事,《火焰杯》里更是直接写死了一名学生,这一切都说明罗琳想要把《哈利·波特》写成一部成长型的、越来越适合成年人阅读的小说,所以她自然希望电影也能跟着一起成人化,而不是把本该有点阴暗恐怖的魔幻故事,拍成一出充满戏剧性和完美结局预告的解谜游戏。
不过斯皮尔伯格并不这么认为,在以儿童为主角的电影里,他总倾向于将故事讲的梦幻又美好,这是从《E.T.》起就行程的一种创作习惯。
但罗琳希望电影跟书籍一样有着明显的风格变化。
其实这也不能怪斯皮尔伯格和罗琳想法不一样,在他对《哈利·波特》感兴趣的时候,罗琳还没把塞德里克·迪戈里写死呢。小说死了人,就不能再被称为是单纯的童话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