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灯叙

▶专注收集耽美小说网站

第77章

第77章
J·K·罗琳是小说原作者又是编剧,在剧组地位非同一般,通常来说应该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却是一位极其有主见的大导演,他会听取罗琳给与的剧本建议,但要他在拍摄电影时听从对方的意见,那就不可能了——其实在拍《魔法石》的时候,罗琳曾建议过可以将对故事主线无影响的分院帽唱歌那段删掉,不过斯皮尔伯格认为那段很有趣,还有助于没看过小说的影迷了解霍格沃茨的四个学院,就不仅保留了下来还找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专门为分院帽谱了主题曲——这就使得分歧不仅没有被化解,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态势,想要再继续毫无间隙的合作已经很难了。

另外,斯皮尔伯格近年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欲望,几乎是一年一部电影的高产,去年在拍《哈利·波特与密室》的同时,甚至还和汤姆·汉克斯共同制作了迷你电视剧《兄弟连》,像他这样的大导演,每年不知道要接到多少有趣的剧本、产生多少有趣的主意,被一个电影系列绑上五六年甚至更久本来就是不现实的。

像是去年拍完《密室》后,斯皮尔伯格就一直在忙着制作传奇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生前一直想拍的,讲述人类与机器未来的电影《人工智能》,还有据说去年上映的《碟中谍2》票房不佳,派拉蒙赔了钱,与汤姆·克鲁斯互相怪罪,因为片酬分歧,双方关于第三部的谈判已经陷入僵局,阿汤哥目前正急需再拍一部商业大片挽回自己票房巨星的名声——‘如果能够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这样的大导演合作那就更好不过了。’好莱坞都在流传汤姆·克鲁斯亲口对他经纪人说出了这样的话。

多重因素叠加在一起,于是,当斯皮尔伯格看过罗琳写的《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剧本,立刻就给威廉打了电话,表达出了“这部电影我不是很想拍”的意思。

威廉没有强留,也没有试图挽留对方留下来做剩下几部电影的制片人,那样的话,一个如罗琳般对话语权很看重的原作者,一个斯皮尔伯格级别的大导演制片人,两座大山压下来,第三部电影就别想找到太有才华的导演了。

就这样,双方选择了和平分手。

谈妥了不再合作的事宜后第二天,《哈利·波特与密室》的最新一笔票房分成就打到了斯皮尔伯格的账上,依旧跟以前一样准时。

威尔洛特毫不拖延,尤其是不在账面上玩花样的态度,让斯皮尔伯格很受触动,他寻找了个合适的机会给威廉回了个电话,不仅主动推荐了几个可以接替自己的导演人选,还构想了一下两人的下次合作,斯皮尔伯格想威廉未来以演员的身份和他合作,不要爆米花电影。他听起来很真诚,而且好像真的有个计划。

现在,威尔洛特又得满好莱坞的为《哈利·波特》找导演了,而且这次比第一次更加困难,因为自荐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就连威廉的私人手机都快被打爆。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全球票房10.57亿,《哈利·波特与密室》的票房哪怕超越不了十亿美元也会很接近这个数字,而好莱坞的大小导演们,只要是对商业电影不排斥的,没有哪个人会觉得自己头顶多了一个“十亿导演”的称号太碍眼。

不过这个电影系列的名气已经打出去了,又有斯皮尔伯格的例子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不会再找什么大导演了,威尔洛特将目标瞄准的是能在商业电影圈混的风生水起,本身又很有想法,能为电影注入自己思想,不会沦为一个被剧本操纵的傀儡的新锐导演。

还没等媒体或影迷将接班斯皮尔伯格的导演排出个名单,好莱坞又如同烧开的热水一般沸腾了,并且,这次的主角,早就让公众的想法从“怎么又是他!”变成了“哦,就知道是他。”

但是好莱坞,乃至世界影坛仍然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因为在此之前,全世界没有一个人敢相信,有演员的个人票房能累积到这样惊人的数字。

……

消息最先是出现在HSO.com网站的。

这个由纽约人乔纳森·贝茨创立的网站,现在已经是北美最大的八卦消息汇聚地,而且不止好莱坞,就连政坛、硅谷、华尔街和社会名流的各种新闻都应有尽有,影响力之大,甚至能和一些传统媒体并驾齐驱。

像是汤姆·克鲁斯离婚后的第一段绯闻,和佩内洛普·克鲁茨拍摄《香草的天空》因戏生情的事,就是HSO.com最先曝光两人私下里约会照片的。现在不少八卦小报,都派了专人每天盯着网站,搜罗最新最热门的新闻,再进行转载或深入追查报道。

帖子刚发出来的时候,因为标题太耸动——全球票房累积最高!影史票房之王!——所以注意到的人很是不少,不过很多对好莱坞了解颇深的网友在看到标题内容的第一时间,就对发帖楼主展开了无情的嘲笑。

比如说《综艺》的网站评论员贾斯汀·张。

和如今的多数大报一样,《综艺》虽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业务的重点还是传统媒体,像贾斯汀·张这样的网站评论员,每天的工作除了维护管理网站外,还会经常去其他热门的网站论坛里逛一逛,比如HSO.com或HitFix之类,好确保《综艺》在信息的获取上不会落后于《好莱坞报道》之类的竞争对手。

贾斯汀·张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声称威廉·布兰德利将要加冕成为全球票房之王的帖子。

个人票房累积影史最高?全球演员第一人?

这个发帖的楼主他知道哈里森·福特吗?贾斯汀·张几乎是立刻就在心里想,哈里森·福特早在2000年,全球票房就已经累积到五十亿美元了,那一年他还得了美国电影学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呢!

而五十亿美元是什么概念?是一个《星球大战》系列还得再加上一个《夺宝奇兵》系列!

继续看下去,贾斯汀·张看到了“票房累积超越哈里森·福特”这样的词句,他再次嗤之以鼻。

超越哈里森·福特?真的?

自从主演了《星球大战》和《夺宝奇兵》系列,哈里森·福特就成为有史以来票房累积最高的演员了,并且把这个记录保持了几十年,在这几十年里,汤姆·汉克斯、汤姆·克鲁斯、艾迪·墨菲、威尔·史密斯、塞缪尔·杰克逊……无数票房巨星都被寄予希望能够打破这个记录,但他们直到如今都没有一个人能够办到。

就连记录最接近的汤姆·汉克斯,都距离哈里森·福特有快十亿美元的差距呢,威廉·布兰德利拍戏的数量有对方的一半多吗?

不过等看到帖子中间,那一张张楼主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数据表格出现后,贾斯汀·张却感到两侧脸颊突然烧灼起来,感觉之前的嘲笑都被打回了自己脸上。

表格里,每一个演员的每一部电影,上映年份是多少、北美票房多少、海外票房多少、全球总票房多少,全都罗列的数据详实,清清楚楚。

保持了影史最高票房记录几十年的哈里森·福特截至目前一共有26部电影上映,票房累计53.38亿美元,平均每部2.05亿美元。而紧跟哈里森·福特之后的汤姆·汉克斯也是有26部电影上映,总票房是45.7亿美元,平均每部1.76亿美元。

但是威廉·布兰德利的票房累积,却足足有83.25亿美元!平均每部5.95亿美元!

等等!

83.25亿?美元!

贾斯汀·张怀疑自己看错了,或者是发帖人写错了,又或者数据根本是错误的,但是按照罗列出的影片一步步计算下来,的确是这个数字没错!

威廉·布兰德利已经上映的电影一共是十五部,其中十部影片是主演,四部是重要配角,一部是几分钟的片尾客串。

客串的那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不计入内,其他十四部影片里,《理智与情感》的全球票房是1.57亿美元,《罗密欧与朱丽叶现代版》是1.47亿美元,《惊声尖叫》2.58亿美元,《泰坦尼克号》18.43亿美元,《千钧一发》3.44亿美元,《遇见乔·布莱克》4.1亿美元,《楚门的世界》3.82亿美元,《莎翁情史》3.5亿美元,《相濡以血》8.72亿美元,《搏击俱乐部》2.7亿美元,《拜见岳父大人》5.45亿美元——这十一部影片的总票房是60.7亿美元!

也就是说,仅仅是《哈利·波特与密室》、《美丽心灵》、《指环王:魔戒再现》这三部正在上映的电影,就贡献出了22.55亿美元的票房!

死死的盯着这些数字,贾斯汀·张目瞪口呆了好一会儿。

这个“一会儿”指的是十分钟以上。

回过神来后,贾斯汀·张最想要求证的,就是这些数据的真实性。

他先是打开了IMDB的票房网页和亚马逊旗下的电影票房网站Box Office Mojo,仔细比对了那些早已下档的影片票房,然后给一个在电影市场调研公司任职的朋友打了电话,再次询问并确定了所有的票房数据都的无误的。

短短几十分钟时间,这帖子已经在HSO.com上变成了热门。

贾斯汀·张刷新了一下IMDB,竟然发现网站首页竟然也转载了这条消息!

不过这也不奇怪,因为八十多亿美元的数字简直太吓人了,比去年刚果的GDP都高了!

突然地,贾斯汀·张想起自己忘记了什么,他拿起电话,手忙脚乱的拨通了《综艺》杂志社主编的电话:“嘿,头儿,我发现了一个大新闻!”

……

洛杉矶最近几天的天气状况格外不佳,连绵的阴雨代替了灿烂的阳光,哪怕是不下雨的时候,厚厚的云层也将天空遮挡的严严实实,一丝太阳的光辉都透不出来,莫名让人感到压抑和烦躁——正如此时米拉麦克斯公司办公室里,哈维、鲍勃两兄弟和他们母亲米拉姆·韦恩斯坦的心情一样。

哈维·韦恩斯坦坐在办公桌后面,他的母亲米拉姆和兄弟鲍勃坐在对面,三人的眼睛都紧紧地盯着右方电视机里的画面,神情是如出一辙的凝重。尤其是米拉麦克斯的当家人,脸色更是糟糕的像是看到公司财报显示亏损了一个亿美元似的。

电视机上,NBC王牌节目《今日》的主持人凯蒂·库里克正微笑着播报新闻:“本台得到的最新消息,截至本周一凌晨,好莱坞超级巨星威廉·布兰德利的个人累积全球票房已经达到了83.45亿美元,北美总票房34.08亿美元,全球及北美票房均为有史以来最高,是当之无愧的票房之王!”

“《福布斯》公布了新一期的好莱坞演员性价比排行榜,威廉·布兰德利连续三年成为性价比最高的演员。”

等听到主持人播报上周的北美票房排行榜已经出炉,在没有新的商业大片上映造成威胁的情况下,《指环王:魔戒再现》以稳定的发挥再次成为周末票房排行榜冠军,而米拉麦克斯的《隔世情缘》却连前十都没挤进去的时候,哈维·韦恩斯坦的脸色已经黑的能够滴出墨水来了。

就连鲍勃·韦恩斯坦的脸色也很不好看:“公司安排好的很多宣传,都不凑巧遇上了威廉·布兰德利的新闻,相当一部分公关费都打了水漂了,更别提那些撞档期带来的票房损失了。接下来怎么做,哈维你得拿个主意。”

米拉麦克斯野心勃勃,在今年一口气推出了四部电影,想要在这个颁奖季有所作为。

《携手人生》、《不伦之恋》、《隔世情缘》、《BJ单身日记》全都有希望冲击表演类奖项,而且前两部是小众的独立艺术电影,后两部是浪漫爱情喜剧,都是学院评委喜爱的类型,只要公关得当,不愁没有提名甚至奖杯。

米拉麦克斯往年都是从此时开始发力,先制造一系列的话题,利用媒体将影片的名气和口碑炒热,然后以知名影评人为推手,再公关学院评委,最后提名拿奖水到渠成,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成熟的套路。

但是今年米拉麦克斯的公关宣传刚刚展开攻势,就有点折戟的势头,因为先是圣诞-新年档期的几部电影接连爆出高票房,让全美媒体惊呼911后电影市场终于回暖,后是汤姆·克鲁斯、金·凯瑞、威尔·史密斯、哈利·贝瑞、妮可尔·基德曼这一众票房巨星都在朝奥斯卡发力,你来我往赚足了版面,最后奥斯卡提名颁布在即,威廉·布兰德利又来了个加冕影史票房之王,轰动全球。

在这段特殊的时期里,媒体每天都有新鲜猛料,公众天天被轰炸眼球,人们很难有心情想去关注蕾切尔·薇兹在《BJ单身日记》里演技进步了多少,或是《不伦之恋》折射出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悲剧和《美国丽人》里的有什么不同。

如果只是对几部电影的宣传计划受到了妨碍,那也就罢了,偏偏《指环王》和《美丽心灵》也是奥斯卡提名的热门影片,而且在提名上和米拉麦克斯拥有直接竞争关系,威尔洛特的势头越火热,米拉麦克斯就越不受关注,这绝不符合韦恩斯坦兄弟的计划和利益。

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上个周六,韦恩斯坦兄弟举办了一次酒会,邀请了很多学院成员,想要为他们推荐介绍《不伦之恋》和《携手人生》这两部米拉麦克斯重要的冲奥之作,没想到同一天威尔洛特在城中希尔顿酒店举行《指环王》的庆功晚宴,同样广邀大批的媒体与演员,很多本来确定会来参加酒会的,最后都临时改主意去参加庆功晚宴去了,使得米拉麦克斯花了同样的钱,却没拉到足够的票。

“威廉·布兰德利、威廉·布兰德利、威廉·布兰德利——怎么到处都是这个名字!”鲍勃·韦恩斯坦不甘又泄气的抱怨道:“根据我从不少人那里打听来的消息,今年奥斯卡绝对有他的一个提名!虽然大部分学院评委都认为他在《指环王》里有做花瓶的嫌疑,但他们的确喜欢他在《美丽心灵》里的表演,奥斯卡一共五个男主角提名,被他拿走一个,今年竞争又这么激烈,我们接下来可要怎么办!”

米拉姆·韦恩斯坦看向自己的大儿子:“哈维,你得拿个主意。”

哈维·韦恩斯坦看着自己的弟弟:“鲍勃,我们的四部电影,你预计大概会得到几个提名?”

“最佳影片《不伦之恋》被提名的几率更大点,其他三部大概没戏。最佳女主角、女配角是我们的强项,提名上应该不会出现失误,四个提名问题不大。最佳男主角,比较难办,今年冲奥的男演员太多了,连西恩·潘都不敢肯定自己一定被提名呢。休·杰克曼(《隔世情缘》)和科林·费斯(《BJ单身日记》)肯定没戏,吉姆·布劳德本特(《携手人生》)和汤姆·威尔金森(《不伦之恋》)也不是说百分之百就会被提名,还是那句话,今年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

鲍勃·韦恩斯坦想了想,补充说:“按照我们计划走的话,十个提名,糟糕的情况,只有一半。”

“得奖几率呢?”

“今年奥斯卡的大热门可不是我们的影片啊,哈维,《美丽心灵》和《红磨坊》,连□□公司都看好他们拿奖。”

‘为什么当初最早发现这个剧本的不是米拉麦克斯呢?’哈维·韦恩斯坦现在除了非常后悔外,还感到了浓重的危机感——《美丽心灵》在可能的提名项目上,与米拉麦克斯的影片重合率太高了,万一前者的获奖几率更大,米拉麦克斯就等于是白忙活了一年。

“《美丽心灵》应该就是米拉麦克斯今年的最大竞争对手,我们必须要最大程度的削弱它获奖的几率,才有可能让奖杯落到我们自己手上。”哈维·韦恩斯坦最后拿定了主意:“只能对刚加冕的票房之王说抱歉了,两年前我已经让他失去过奥斯卡一次了,今年,他不得不重温旧梦了。”

话虽这么说,但哈维·韦恩斯坦连上的表情可一点都不抱歉,甚至还有几分得意。

☆、风暴来袭颁奖季

全世界媒体都被从互联网上掀起的热潮点燃, 全球累积票房、北美累积票房第一的荣誉不再属于哈里森·福特, 威廉·布兰德利加冕成为新影史票房之王的新闻被每个国家连番报道, 共同见证一项新记录的诞生。

影迷们热议着等明年《相濡以血》第二部、后年《指环王》剩下两部电影全都上映结束后, 记录又会被推高到什么样离谱的地步, 《福布斯》在这个沸点时刻也出来凑热闹,排了一个性价比最高的好莱坞演员排行榜,威廉理所应当的又成为了TOP1。

可能对于一些纯属看热闹的影迷来说,这不过是威廉·布兰德利又力压群星、得到了三项好莱坞最高荣誉而已——获奖、破纪录、上头条这种对于其他演员来说可能很少见的事,威廉的影迷早就眼花缭乱的看麻木了——但是, 这三个记录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票房累积最高和性价比最高, 是一个演员在商业价值上所能达到的极致。

以往不是电影宣传期的时候, 威廉只要穿着普通点, 逛街购物也不会引起多么夸张的围观, 顶多只是狗仔们一路尾随,而现在,无论他打扮的多么低调, 总会第一时间被人们发现然后立刻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并很轻易就引发骚乱,哪怕是参加全是电影人的聚会也一样,并且在业内的聚会上被围观的更加惨烈。

更为直接的感受是, 好莱坞的同行们对待他的态度,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以前,威廉被公认作是好莱坞七零后演员中的领军人物, 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等大导演眼中潜力无限的后辈,马特·达蒙、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同年龄段男星心里最大的竞争对手,也是其他年轻演员羡慕和想要追赶的对象。

但是现在,好莱坞的其他电影人再谈论威廉,斯皮尔伯格等人已经把他放在了平等对话的位置上,达蒙们完全遗忘了竞争的话题,似乎已经不再把他当做是对手,而那些初入好莱坞渴慕成名的年轻演员们,更是把威廉看作是了好莱坞的代表符号,似乎一提起他的名字,就象征着好莱坞所有的一夜成名、万众瞩目与纸醉金迷。

夸张的是,人们看威廉的眼神,不再像看电影演员或是超级巨星了,反而像是在看一个行走着的传说。

对此,威廉不知道是要感到荣幸还是哭笑不得。

这也是威廉为什么会离开洛杉矶,暂居纽约的原因之一——至少纽约客们大部分都很冷漠,除了自己以外谁都不关心,路遇明星围堵追逐的概率也是小之又小,威廉住在曼哈顿,起码能保证日常生活正常进行了。

而后发生的一系列始料不及的事件也证明,幸亏威廉提前去了纽约,如果他出发的再稍晚几天,很可能被媒体堵在洛杉矶机场,连飞机都登不上去了。

……

那是一个还不错的晴天,上一场雪刚好全部化完,空气清新的不可思议,中央公园里到处是散步和遛狗的人群,威廉在长椅前方越来越多人“路过”,低着头也能发现周围有人在朝这里指指点点的时候合上书,站起身起开了。

在威廉抬起头,露出全脸的时候,四周不可避免的有人惊呼出声,不过当他没有对大惊小怪的人群做出回应,直接拿着书走开的时候,也没有人不合时宜的上前搭讪。

这就是威廉较为喜欢纽约生活的原因之一,虽然这里的冬天很冷,也少见阳光,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更加冷淡疏离,这个优点已经足够弥补其他了。

离开中央公园后,威廉也没有立刻回公寓,而是沿着曼哈顿的街道散步,他主要是担心回去后金柯西再花招百出的朝他讨要罐头,然后自己无法控制住的心软。

——金柯西最近疯狂迷恋上了一种鸡肉口味的零食罐头,为了新欢把以前爱吃的罐头猫粮全都舍弃了,而为了营养均衡考虑威廉又不能只喂它吃这一种,于是食谱还照着以前的来,鸡肉罐头每天只准吃一罐。金柯西对此非常不满,在喵喵叫抗议和冷战打滚撒泼都没用后,最近不知道从哪里学会了一招拿脸蹭地,还一边蹭一边可怜巴巴的看着威廉。威廉初见金柯西的大杀招当然抵抗不住,不小心被它得逞了几次后,每天能看到无数次金柯西跑到他面前来拿脸蹭地,今天上午他就是在喂过金柯西鱼罐头后被它一直追着卖萌,快要抵抗不住了才不得不躲出来的。

路过一家漫画店的时候,威廉被贴在橱窗上的正义联盟古董海报吸引,推开门走了进去。

这是一家规模虽然不大但是非常紧凑的漫画店,不仅书架上排的满满的,书架下面也一箱又一箱的装满了漫画,一眼望去,漫画的数量多到难以量计,而且还有很多一看就属于古董类型的漫画书和海报按字母顺序分类摆放在旧书架上,当然,书虽然是旧的,但标签上的价格有的惊人便宜,有的却令人咋舌。

店里除了收银台那站着一位正在看书的中年男人外,还有四五个客人,就连威廉推门进来时晃动的风铃声也没让他们抬起头来,整家店给人的气氛非常的怀旧,有点像威廉以前经常会去的漫画店的感觉,不像曼哈顿现在新开的很多漫画店,店面越来越大、装修越来越精美、周边越来越贵,却少了让人想要淘书的冲动。

威廉甚至还在旧书架上看到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北美首印版,普普通通的软装书,标价是令人咋舌的五百美元。

大概是看到威廉的的视线一直在那本书上流连,收银台旁的店主走了过来:“这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全美发售只有一万本的首批初版书,你可以翻开看一看,那个被印错的D还好好的躺在哪儿。不过请温柔点对待它,现在店里卖的也只剩下这一本了。”

威廉翻开封皮,果然看到了店主所说的印刷错误,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初版扉页上印错了一个字母,这个错误只有初版书有,加印的时候已经改正过来了。大概正是因为初版印刷量的稀少和印刷错误,让这本书变得有收藏价值,所以才那么值钱吧。

不过,就算这本书很有收藏价值,以后还会涨价,威廉也没有买的冲动,因为他早就收藏了好几套和这本一样印刷,但更加精美的《哈利·波特》系列书——谁让他认识J·K·罗琳,又和沃丁顿出版社的持有人是好朋友呢。

突然间,威廉在书架上瞥见一本十年前发行的《超人之死》漫画特刊和几张古董海报,他将之抽了出来,满心愉悦的准备付款买下。

当年《超人之死》发行在漫画全乃至全美引发轰动的时候,威廉其实也买过很多DC的《动作漫画》杂志,其中就包括这本《超人之死》,但是后来那几年他搬家太频繁了,那些书大部分都在几次搬家的过程中遗失了,现在能找到本一模一样的,连附赠的海报都完好无损,说实在的,有种惊喜感。

漫画店主看威廉没有继续翻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反而找了本售价只有十分之一的漫画书,以为他是觉得价格太高,于是解释道:“虽然这本书在美国的初版首印批次有一万本,但是有好几千本都流向了图书馆,现在全都不知所踪了,五百美元已经是比较便宜的定价了,据我所知,英国的初版因为印量更少、插画不同,价格才是最离谱的,一本保存完好的二手书能卖到几千美元呢……”

“我是真的想买这本漫画。”威廉说:“而且,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其实《哈利·波特》系列的全部初版我都有。”

店主的确不怎么信,不过就在这时,在威廉微微侧身放书的时候,他恰好看清楚了威廉的正脸,随即震惊的叫了起来:“你、你是——”

“是的,我是,但是请不要——”威廉试图阻止对方,但是来不及了。

“你是威廉·布兰德利!”

店里先是安静的连书页被翻动的声音都清晰无比,然后突然就炸了锅,几个还在的客人全都围了过来,或震惊或不信或惊喜万分的朝威廉看个不停,还有人发出了并不小声的尖叫。

简而言之,整间屋子的人都快疯了。

……

整整三分钟之后,威廉才被好奇的漫画迷们围观结束。

既然已经被发现了,威廉就面带微笑,举止自若的和所有人打了个招呼。

店里众人此时也确认了他们中间的这位是真的好莱坞超级巨星,而不是什么被认错的相似路人,于是也纷纷收起仿佛探照灯般的打量目光,开始热情回应,有那胆子比较大的,已经走得更近了点开始问问题,或是立刻买了本杂志请求签名。

众人的问题五花八门非常多,有问《蜘蛛侠》的上映信息的,有问威尔洛特下一部的拍摄计划的,有请求《指环王》早点发售DVD光碟的,还有人拿着新发售的《蜘蛛侠》漫画来找威廉签名。

威廉拿着马克笔,在落笔之前失笑说:“我这算不算是抢了托比的工作?他才是蜘蛛侠来着。”

“但是威尔洛特拥有整间漫威啊。”求签名的漫画迷快口接道:“严格来说这家店里有一半漫画都和你息息相关,你是蜘蛛侠老板的老板的老板——对了,威尔,你知道死侍在漫画里吐槽过你吗?”

“死侍?不,我有一阵子没看任何漫画了。”威廉在漫画期刊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口反问道:“他说了什么?”

“死侍吐槽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全都是看脸选演员,肯定是认为他长得不够英俊,才不邀请他去客串《蜘蛛侠》的!还强烈要求你应该在《蜘蛛侠》上映后,立刻给‘超凡好朋友’组合拍一部电影!”

看过《死侍》系列漫画的人立刻心领神会,哈哈大笑起来。

从漫画史上第一位超级英雄超人诞生以来,美国各个漫画公司至少创造出几百个超级英雄以及数量更多的反派,死侍可能不是其中最有名的,但绝对是超级英雄里最独特的那一个,因为他话唠又毒舌,因为他亦正亦邪的道德观和不老不死的能力,还因为他知道自己身处在虚构的漫画世界里,经常打破“次元墙”直接和读者对话。

漫威宇宙里最话唠的超级英雄就是蜘蛛侠和死侍了,两人都有一张除非把敌人打趴下或被打趴下外绝不住口的嘴,不知道最初是哪个作者灵光一闪,安排他们出现在了同一期漫画里,两个超级嘴炮的相遇果然火花四射,而且大受读者欢迎,从那以后,死侍和蜘蛛侠就经常在漫威宇宙里组队,死侍还给两人起了个“超凡好朋友”的组合名字。当然,鉴于同为嘴炮的自己却经常被死侍调戏还无可奈何,蜘蛛侠单方面的不承认“超凡好朋友”的存在。

看过《死侍》漫画的威廉也非常懂死侍无视次元墙随意吐槽的梗,他会心一笑说:“我会和漫威的作者谈谈的,请他们转告死侍,威尔洛特绝对没有歧视任何毁容了的超级英雄。”

威廉的话却让部分漫画迷的神经立刻兴奋起来,还有更多的人是惊讶。

如果说今天在漫画店里遇见活生生的威廉·布兰德利,已经是一件很让人感到震惊的事情的话,那亲耳听到世界超级巨星开口谈漫画,发现对方和自己一样也是个漫画迷的话,那就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了!

当即还有人狠狠掐了自己胳膊一把——不是做梦!太好了!

有人马上追问:“所以未来的《蜘蛛侠》电影里会出现死侍吗?甚至说死侍也会有一部个人电影?嘿,这并不是什么妄想对吧,《X战警》和《蜘蛛侠》都已经有了,听说好莱坞也正在筹备《超胆侠》和《绿巨人》,死侍人气那么高,难道你们都没想过给他也拍一部电影吗?”

“呃,抱歉,威尔洛特并不拥有死侍的改编版权。”威廉:“其实早在威尔洛特并购漫威之前,死侍和X战警的版权就被二十一世纪福克斯买走了,所以死侍能不能出个人电影,或者说他能不能在《蜘蛛侠》里出现,主动权在福克斯那边。”

“哦该死,我居然忘了这件事。”漫画迷乞求道:“起码请答应我,你们会努力促成这件事?”

“当然。”威廉一点都没有敷衍的答应了,因为这件事也是他曾经考虑过的——如果《蜘蛛侠》电影里能出现漫威宇宙的其他超级英雄,死侍也好复仇者也好,对于电影和漫画的人气都绝对会有极大提升,因为此前还从未有超级英雄电影这么做过——但他又补充道:“不过,以我个人的看法,恐怕几年之内我们都不会看到死侍的电影。”

“什么?!”

“为什么?”

“因为死侍是一位反英雄的超级英雄。他在漫画里登场的时机也不是巧合性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死侍第一次出现在漫画里应该是1991年?”得到其他人的点头答复后,威廉才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

“距离第一本超级英雄漫画诞生已经过去五十多年的1991年,人们开始厌倦光辉灿烂的英雄们,尤其是那些历史特别悠久的、形象特别光明的,像是超人或美国队长。漫画公司想尽了各种办法,也没能挽回越来越疲软的漫画销量,于是就在90年代最初的那几年,DC开始酝酿超人之死,这是唯一能让超人重获关注的办法,而漫威则是想出了一位有趣的新人物,死侍,然后他们都获得了成功。”

“当然,DC更早的创造出了同样亦正亦邪的丧钟,但是丧钟不嘴炮也不毒舌,没有死侍有趣,也没有死侍人气高。每一个漫画角色的发展和成功都离不开时代背景,正如二战之于美国队长,如果不是人们已经看腻了千篇一律的超级英雄,反而开始渴望不同,死侍也不会如此走红。”

“我想说的是,虽然电影和漫画是不一样的东西,但也是有相似之处的,从前的好莱坞,只有超人和蝙蝠侠的电影才能获得成功,其他的超级英雄改编电影根本没有电影公司感兴趣。现在的好莱坞开始接受其他超级英雄了,影迷们也开始对超级英雄电影产生兴趣了,但还远远没有到把整个漫改电影市场炒热、超级英雄百花齐放的程度。”

“虽然爱看漫画的人很多,但看电影的更多。电影观众的群体远比漫画观众要庞大,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只对漫画只有一知半解,或者根本全无所知,这部分观众以前对超级英雄的理解只有超人、蝙蝠侠,现在他们开始接受X战警和蜘蛛侠,但他们还没有对整个超级英雄群体都熟悉起来,不熟悉,就无法理解死侍这个角色身上最大的魅力——与众不同。”

“或许只有等《蜘蛛侠》和其他超级英雄的电影都上映了,整个漫改电影市场热度上去了,多数观众不仅对这个题材感兴趣并深入了解过了——或者更直白的说,他们看套路化的超级英雄电影都看腻了,想要看点与众不同东西的时候,推出死侍的个人电影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而在那之前,就算漫画迷们的呼吁声再高,福克斯也不一定敢给死侍立项。因为现在拍《死侍》,百分之百是赔钱的买卖。”

一片失望的叹气声中,有人注意到了威廉一直拿在手里的《超人之死》杂志,非常惊讶的问:“威尔你还是超人的粉?”

“谁会不喜欢超人呢?这位人间之神。”威廉耸肩说:“不过我是最先接触到了克里斯托弗·里夫的超人电影,然后才对超人漫画感兴趣的。”

一边解释着,威廉一边请店主为自己选好的漫画结账,店主一边敲打着收银机,一边懊悔自己没在店里放一台照相机,如果能在墙上贴一张他和威廉·布兰德利合影那该多好啊。

店里的漫画迷们心满意足的得到了签名,依旧围在威廉身边议论纷纷:“虽然《超人4》拍的很糟糕,但那也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千禧年之前华纳说要重启超人电影,最后还是不了了之,现在报纸上说的全是漫威的电影,难道华纳不准备再改编DC漫画了吗?”

“为什么威尔洛特当初选择的是漫威而不是DC?”

不等威廉回答,旁边已经有人作答了:“因为那时候的漫威正遭遇破产危机,而华纳财大气粗根本不会卖DC啊。”

“但是华纳现在再也不财大气粗了。”

“是啊,现在的华纳都要半死不活了。”在这个问题上,一个漫画迷有非常多的话想说:“我的邻居在千禧年美国在线和华纳合并的时候后买了很多股票,现在赔的都快破产了,房贷也还不起了,马上就要搬家离开社区去布鲁克林租房了。可怜的家伙。当然,那时候我也跟风买了一笔,幸亏买的不多,不然也要搬家了。”

“把房子都赔掉了这么夸张?你的邻居到底买了多少?”

“至少有十几万美元吧。当时是80美元一股,现在已经跌倒26美元了。”

听到这里,威廉心中一动,三周之前基金会负责人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还提到过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的股票价格还牢守着三十美元的底线,没想到刚刚过去二十天,就跌了四美元。

千禧年刚过的时候,互联网新贵美国在线以1810亿美元收购老牌传媒帝国华纳,曾被誉为划时代的壮举,但是好景不长,互联网泡沫迅猛袭来,仅在合并第一年新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就亏损了几百亿美元,两家集团的合并没有带来双赢,反而出现了双双亏损的局面,对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两家公司的股东甚至股民来说,这都是件令人绝望的事,但对于别人来说,或许反倒是个机会?

威廉将这件事记下来,回去要和兰斯以及基金会的经理人们好好研究一下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店主结好了账,将信用卡和漫画一起递还给威廉。

就在这时,漫画店里突然涌进了一大群人,照相机、摄像机和话筒让他们的身份不言自明。

“就是这里!威廉·布兰德利真的在这儿!”

“快快快!将摄像机打开!”

漫画店本来就不大,从威廉出现并和店里众人交谈起来后,更是只见进人不见离开,现在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记者,简直站都快要站不下了。

威廉一开始只是以为自己行踪泄露,被一向嗅觉灵敏的纽约小报记者逮到了,只要乖乖被拍几张照片回答几个问题就能离开,但是等那些记者拼命挤过来并将问题抛出后,他就立刻意识到这次的情况,和自己往常经历的不太一样。

“你知道《美丽心灵》的原型约翰·纳什其实有同性恋倾向吗?”

“他暗恋过自己的同窗好友、甚至在五十年代因为有伤风化罪被捕过?”

“你肯定知道这个!告诉我们你的看法,威尔?”

“对于自己演绎的其实是一名隐藏的同性恋这件事你想说点什么?”

“还有那些纳什自传里有,但是《美丽心灵》电影里根本没提到的离婚和私生子情节?”

“威尔,告诉我们你怎么看待影片在刻意回避纳什大量的真实经历?”

举着话题的记者们争先恐后的对威廉抛出自己的问题,还像是在举办声音比赛,谁喊得大声就睡获胜似的。

摄像机上的标志显示出这些记者来自《纽约邮报》、《纽约太阳报》和《国家讯问者报》,而咄咄逼人的问话态度以及用力到差点把镜头戳到威廉身上去的行为,也正是这些小报追新闻时的一贯风格。

威廉虽然应变能力一向不错,也被这一连串的问题和记者们紧追不放的态度打的有些措手不及。

他觉察到,这些媒体的出现泄露出了一件很糟糕的事,那就是好莱坞有人在朝《美丽心灵》泼污水,意图毁掉影片极佳的口碑。

而且,不妙的是,这种泼污水的行为很有可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不然纽约的媒体反应不会如此迅速。

至于那些人是谁,目的又是什么——现在正处于金球奖颁奖典礼即将举行、奥斯卡提名名单马上出炉的关键时刻,答案难道很难猜么?

威廉对着身前不知哪家媒体的话筒回答道:“我不知道为什么电影上映这么久了,你们才突然开始关注起约翰·纳什年轻时的同性传闻来,这些问题如果要被讨论,影片首映过后不才是最好的时机么?现在已经过去快要两个月了。而且,电影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艺术是需要适当改编才能升华的——”

威廉的语气非常亲切和善,但是纽约的小报记者们并不买账,他们只想要猛料:“这不算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

“为什么影片要隐瞒纳什人生里的很多重大事件?是因为这样改编更能讨好观众吗?”

“《美丽心灵》是不是一部专为奥斯卡量身打造的电影?”

“电影刻意省去纳什的同性恋倾向,难道不是在歧视同性恋、故意讨好异性恋观众吗?”

大概是威廉出现在漫画店的消息已经传遍了纽约媒体界,不断有人从外向里涌,整个店的人数多到快要爆炸,连店里原本的漫画迷们想要离开都挤不出去,加上那些不断大声朝威廉发问的记者,乱糟糟闹哄哄的场面终于开始变得混乱。

指望这群记者主动撤出放他离开应该是不可能了,威廉凭借身高的优势寻找着出路,却发现他的周围已经水泄不通了,而且在短短的时间内,大腿就被好几个人摸了一下。

幸好就在这时,威廉发现漫画店的店主正在不停的朝自己使眼色,并且目光看向书架深处。

“店里有个后门。”店主做出口型说:“我带你从那里离开。”

威廉立刻回以感激的目光。

接下来的几分钟里,在曼哈顿的这家漫画店和外面街道上发生的一系列情况,在这一年末的时候被不少娱乐杂志评为好莱坞年度最有趣的十大事件之一,也成为了店里不少漫画迷的人生重要谈资,并且在每个圣诞节的派对上增添气氛——

几乎就在局面混乱到快要崩溃的那一瞬间,漫画店内明亮的灯光突然熄灭了。

漫画店内部是狭长而非宽广的结构,里面没有透光的窗户,平时白天也全靠灯光照明,现在灯光忽然全部灭掉,每个人都感觉眼前突然一黑,什么都看不到了,直到过了几秒钟适应了从门口橱窗那里透过来的自然光才好一点。

等记者们感觉自己又能看清楚周围的东西后,很快,就有人发现了不对并大叫道:“威尔不见了!他跑掉了!”

本来就岌岌可危的秩序彻底崩溃,所有的媒体都躁动了,他们抓着店里无辜的客人们大声询问,在没有得到一丁点线索后,从店里一涌而出,开始在整条街道上焦急的搜索。

就在二十几个抱着照相设备或扛着摄像机的记者浩浩荡荡奔跑在街道上的时候,威廉刚好在漫画店主的指引下,穿过一间溢满甜香的蛋糕店离开这个街区。

两人在蛋糕店内,都透过橱窗看到了外面街道上记者们四处搜寻但徒劳无功的场景,威廉再次向对方道谢,漫画店主为自己戏耍了一大批的媒体记者而哈哈大笑。

如果不是漫画店主绝非休·格兰特式的帅哥,威廉也和茱莉亚·罗伯茨性别不同的话,这俨然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现实版诺丁山了。

……

“威尔真人很有魅力,非常亲切和善,像最讨人喜欢的好邻居,而且他比电影里还要英俊!还道歉了好几次,说是非常抱歉扰乱了店里的正常经营,他真的太好了,一点巨星的架子都没有。当然,最后离开的时候没有忘记拿上他买的超人漫画!是的没错,《超人之死》那一期——实际上,在知道威尔也喜欢看漫画后,我感觉他更亲切了。”

这一天晚上,NBC一档知名度颇高的娱乐新闻节目播出了白天威廉闲逛曼哈顿漫画店,然后被几十个小报记者围堵追逐的新闻,电视台不仅找到了漫画店主,还设法让他接受了采访。

而漫画店主除了在采访中狠狠的称赞了威廉一番外,就是在斥责狗仔记者们的无良了:“他们一出现就搞砸了一切,把我的店当成农贸市场一样吵吵闹闹,更糟糕的是,等他们离开后,我才发现有好几本珍贵的漫画书或是封面破掉了,或是被踩满了鞋印,但是直到现在,都没有人来进行赔偿……”

经纪人的电话打进来的时候,威廉正在曼哈顿的顶层公寓里,看着电视节目想着明天要给漫画店主寄去一张支票,将那几本受损的漫画书买下来。

“威尔,白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还好吧?”亚蒙·高夫曼也是看了NBC新闻,才匆匆忙忙打电话过来的。

“放心,亚蒙,我一切都好。虽然过程有点刺激,但那些记者没对我怎么样,我们也没有发生冲突,多亏了好心的纽约市民。”威廉安抚了自己的经纪人一番,接着说:“现在轮到你解释来龙去脉了。我这几天没有看多少报纸,但刚刚也去网上浏览了下新闻,怎么似乎一夜之间,大量的媒体和影评人都开始针对《美丽心灵》了?”

威廉用针对来比喻,还是选了个褒义词,据他在网上浏览到的一些来自《今日美国》、《旧金山纪事报》、《芝加哥太阳报》专业影评人的最新文章,用“攻讦”来形容可能更加适合。

☆、风暴袭来颁奖季

按照后来《纽约时报》的说法, 这一年的北美颁奖季异彩纷呈, 个别公司(或个别人)为了一己私利, 像竞选美国总统一样角逐这届金球奖、奥斯卡, 各种涉嫌抹黑及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 将整个颁奖季搅合的比政坛大选还要乌烟瘴气,最后大半个好莱坞都被拖下了水,其中的曲折情节和戏剧性,不禁令人瞠目解释,简直精彩到都能拍成一部电影了。

当然, 在《纽约时报》看来, 那会是一部真实映射好莱坞颁奖季现状的讽刺电影, 充满了黑色幽默的桥段, 而不是什么光鲜亮丽的时尚大片。

要谈这场影响深远的风波, 还要从一家名叫“德鲁奇报道”的新闻网站讲起。

这是北美最臭名昭著但影响力也是最大的的新闻网站之一, 2000年的美国大选,共和党和民主党候选人的不少黑料都是最先被德鲁奇报道曝光的。

1995年,高中辍学后辗转来到好莱坞打工的马特·德鲁奇在自己破旧的公寓内, 用两根手指和一台手提电脑创办了德鲁奇报道, 网站最初的新闻全是德鲁奇通过工作(CBS演播室纪念品商店店员)收集来的一些关于CBS的小道消息,三年后,当有关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与见习生的婚外情绯闻从白宫传出, 美国的传统媒体纷纷闭口不言,《新闻周刊》甚至还“枪毙”了快要刊登出的一篇报道,只有马特·德鲁奇在德鲁奇报道网站中图文并茂的点出了莱温斯基的名字, 才正式揭开了克林顿性丑闻事件的序幕——这是全世界第一次,新闻网站抢在了传统大报前面报答送全球重要性事件,是互联网新闻时代来临的象征,也让德鲁奇报道一跃成为全球最有名的新闻网站。

虽然现在的年轻网民可能更为青睐HSO(好莱坞新闻在线)这类新闻网站,因为HSO的气氛开放又自由,也兼具BBS式的社交功能,人们既可以在上面爆料自己知道的名人不为人知的一面,又能互相畅谈讨论。但是想要看到猛料的读者或是害怕看到猛料的名人,还是会经常关注德鲁奇报道——尤其是有志竞选总统的政客们,他们最恐惧在德鲁奇的笔下看到自己的名字——因为马特·德鲁奇就是那种隐藏在网站和电子邮箱后面默默窥视他人,尤其是名人隐私的人,他要么不爆料,要爆料必定轰动全美。

这届的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投票举行的一天里,德鲁奇报道的新闻网站上突然出现了让人兴奋的闪光警报器的标志,并立刻吸引了所有浏览新闻的人注意——通常来说,只要网站上出现了闪光警报器的标志,就是马特·德鲁奇今天有猛料要爆——果不其然,没多久,一篇由德鲁奇本人亲自炮制的爆料就出炉了。

又大又闪的标题果然也很醒目:《双,双,谎言:《美丽心灵》男主角不为人知的同性之爱!》

“今年以来好莱坞最大的谎言出现了!”马特·德鲁奇在他的报道中语气激烈地指出:“《美丽心灵》这部根据约翰·纳什的一生创作的传记电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极高的票房和绝佳的口碑令它成为同类题材影片中的佼佼者,几乎每一个看过电影的观众都说他们为纳什与命运搏斗的勇气感到赞叹,为他和妻子艾丽西亚间不离不弃的爱情感动,但是,这一切其实都是个谎言!”

“令人震惊的真相是,约翰·纳什的真实生活远不像电影里描写的那么完美浪漫,他的人生远比一些现代人更“多姿多彩”——纳什的初恋对象就是一名男性,他还曾亲吻过朋友唐纳德·纽曼,1950年,约翰·纳什向数学家约翰·米尔诺示好并试图挑逗对方,1954年,纳什在加州圣莫尼卡因“有伤风化罪”被逮捕,还因此丢掉了当时的工作!而且,早在与艾丽西亚相遇之前,纳什就在麻省理工和一名护士施蒂尔相恋,两人还有一个私生子,只不过纳什以两人社会地位存在差距为借口并没有和施蒂尔结婚罢了。还有,纳什和艾丽西亚的爱情也没有电影里描述的那么美好,他们在1962年就离婚了,1965年时,艾丽西亚还差点嫁给另一名数学家约翰·科尔曼·穆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