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章 大降温
孤岛东面的小山上, 白典三人组正在紧张工作。
经过简单的讨论,三人一致决定,将从现在开始直到明天早晨六点的这12小时划分为六个阶段。最初的两个小时气温最高, 光线也相对尚可,适合前往较远的地方收集物料。
三个人同时也明确了分工:夏夷光负责各种草木材料的辨识与收集,星流负责各种体力活。至于策应和后勤的工作就全部交给白典这个向导来考虑。
星流砸开湖边的一块大石, 挑挑拣拣选出几片又大又锋利的石片,为大家更新换代了工具。白典用最后一点干草捆扎在竹枝上做了几个火把,三人便开始了分头行动。
天生神力的星流对付起竹子来简直就像在割韭菜。他先用石片在竹子根部划上一刀,接着抬脚一踹——喀喇一声,小碗粗细的竹竿应声而倒,干脆利落。
夏夷光那边的进度也很快,说他是“人形收割机”也毫不为过。岸边的芦苇遇到他也算是倒了大霉,短短几分钟就倒下了一大片, 连带着湖面都开阔了不少。
这两个人制造出的原材料,则全部由白典搬运回庇护所附近——选址在低地的好处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一路下坡,根本不需要费什么力气。
如此这般,等到他们把该准备的原材料统统准备完毕,七枚月亮也还没有爬上中天。
“还不到两个小时。”
自称会通过月亮位置判断时间的夏夷光给出了好消息。
将最后一捆芦苇拖回到庇护所附近,白典停下来喘气。他清楚地感觉到气温正在缓慢走低, 那种蒸桑拿的闷热消失了,从湖面吹来的小风习习, 让人心旷神怡。
工作进度提前进入第二阶段: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需要为庇护所的搭建打好基础。
白典首先阐明设想:“我们需要先挖两样东西:一条U形排水渠、一个能够容下三个人的大壁龛。”
“工具不行。”
夏夷光把手上的石片一丢:“靠这个挖不了。”
“知道, 都准备好了。”
白典变魔术般地掏出了三把竹铲——简单说就是将竹竿的第一节劈开,将前端在石头上打磨得尖锐光滑, 看起来还有点黑。
“我在火上烤了烤,碳化之后更加结实。”
雨林的地面堆积着厚厚的一层腐殖质,比起一般的土壤来松软一些。两个哨兵各自领了一把竹铲过去,找地方试了试,都表示还算满意。
满意就好,满意那还不赶紧干活。
白典从篝火堆里扒拉来一些草木灰,大致标明了排水沟和壁龛的位置。因为排水沟比较浅,所以交给夏夷光和白典共同完成。至于土方量比较大的壁龛,则先由星流负责,等到排水沟搞定之后再行支援。
三个人把篝火从悬崖边挪了过来,借着火光甩开膀子说干就干。
因为土壤里几乎没有什么石块,最坚硬的东西也就是几条竹鞭,排水沟的进展相当之快。三十分钟初见雏形,一个小时像模像样。一个半小时之后,一条半米宽、两掌高、总长度在五米左右的排水渠就大功告成。
“这样一来,所有来自竹林的雨水都会通过水渠分流到庇护所两侧,再经过坡道排入湖中。我们的庇护所距离湖面很远,只停留一天,应该不用担心会被水淹。”
满意地审视了自己的作品,白典又领着夏夷光去支援壁龛的挖掘。
星流虽然独自一人,进度上却毫不落后。只见他将手中竹铲挥舞得虎虎生风,脚边的坡地上已经堆起了小山似的红土。
他对着赶来帮忙的两个人摆手:“我这里没什么事。你们留一个人帮我修整一下边角,另一个最好去处理一下我铲下来的土……你们有谁捏过陶器?”
“我会。”
白典举手,然后主动走向边上的那堆红土。
制作陶器的第一步就是淘筛泥土,简单说就是去除土壤里混杂的石块、碾碎板结的土团,尽量保证土质的纯粹,这样制作出来的陶器才不容易炸裂。
好在雨林里的红土非常细腻,而且几乎没有掺杂石块。白典很快就分出了两堆,又用竹筒从湖边打开了水,开始像和面那样揉搓起了泥巴。
“差不多又过了两个小时。”
夏夷光抬头看着月亮,提醒道:“现在差不多是晚上十点钟,气温推算22℃。”
“有点凉了。”
星流扭头问白典:“要不要先做衣服?”
“我很好,不用。”
白典表示自己坐在篝火旁舒适得很,一边继续忙活着手头工作。
他将和好的泥土分为大小不均等的几部分,首先取出一份搓圆再按扁做成底,余下的分别揉搓成长条。再将长泥条盘成圆形,盘在底座边缘。然后再用沾水的手抚平泥条之间的空隙,最后得到一个像模像样的广口陶罐,然后将罐子拿去悬崖上风大的地方荫干。
这时,星流和夏夷光也已经在竹林与湖滩间的断层上掏挖出了一个可供三个人促膝而坐的大壁龛。
但是对于庇护所的营造而言,这才仅仅只算开了个头。
为了防潮并给火塘通风留出空间,壁龛底部距离地面还有大约二十公分的落差。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为庇护所架设起平整的地板,顺便砌好火塘。
根据白典的设计,星流与夏夷光在土坡上打下几枚一字排开的竹桩,彼此以横竿互相连接。然后用较细的竹竿衔接壁龛与横竿慢慢铺出地面,最后用藤条加以固定。
出于排水和保暖的考虑,白典设计的庇护所并没有平整的屋顶,而选择了在壁龛所在的断层顶部铺设一排竹竿,将另一端抵住地板尽头的横竿。如此一来,除去掏挖出的壁龛之外,他们又获得了一个额外的三棱柱形空间,正好用来摆放鳄鱼肉和各种保暖物资。
【孤岛时间深夜11点,当前温度20摄氏度】
虚拟观察室内,努斯向卫长庚汇报当前的环境数据,随后又附上了其他考生的大致情况。
【当前存活的91位学员自动分为42组。其中10组在海边,20组在丛林地带,3组在沼泽区域。余下的9组中,6组在山区,3组在山洞。】
“还有山洞?”
卫长庚捏着下巴表示讶异:“是不是开挂了啊。”
“山洞里会有一些不友好的神秘生物,某种程度而言反而更危险,你家小白选的位置还不错。”
陶月江是正式考官之一,他所掌握的情报比卫长庚丰富许多。
卫长庚干脆问他:“其他组现在都在干什么?”
“有21个组正在赶制衣物,大部分是树皮树叶的,也有几个组猎到了鳄鱼和哺乳动物。16个组在搭建庇护所,大部分是木棚。3个洞穴组在收集柴火和木料,磨制武器,另外2个组在准备食物。”
“听出来了,衣服是必备的、随身便携的,所以优先做出来不会亏。庇护所是集体劳动,还是不动产,万一跟队友闹了矛盾,谁净身出户还不一定呢。”
卫长庚分析着大数据背后的人情冷暖:“说白了就是不信任队友,随时准备着单飞。”
“人之常情。”
陶月江仔细分开自己黑白鲜明的刘海:“我敢说这里大部分的考生都没什么社会经历,管好自己应该是最简单高效的。”
“我家小白以前也是这样,不太合群。”
卫长庚回忆起了当初在梦海世界里的第一次见面,穿着制服的小警察独自坐在办公室角落里,好像一株漂亮的盆栽植物。
他又将目光转回眼前的画面——光着膀子、头发胡乱扎成一把的白典,满身泥浆脏得像个野人。他正在和夏夷光一起将棕榈树叶夹进剖开一道缝隙的竹竿里,再将竹竿架到顶棚上作为防水层。这项工作枯燥乏味,白典却做得津津有味。夜晚光线昏暗,可他就像一个发光体,一旦看见了就挪不开眼睛。
“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变了呢……”
陶月江抬眼看看他,忽然高深起来:“改变就像一种力量,它永远不会单独存在。那个改变了他的人,自己也被改变了。”
“……”
卫长庚指着自己:“我也变了?”
“不相信我的话,你可以去群里问问其他人,你最后一次在群里说话是什么时候。”
“是吗。”
卫长庚垂下眼眸,嘴角勾了勾,竟是一个极为罕见的柔和表情。
“都变了啊。”
远在岛上的白典可没这份闲工夫去思考什么变与不变的问题。他和夏夷光正在为草棚屋顶上泥——这样保暖隔热效果会更好。涂抹的泥浆来自于从壁龛上掏下来的红土,水不能加太多,以免待会儿下雨的时候糊成一滩烂泥。
等他们抹完了泥,底下星流的工作也差不多完成了——他在竹竿排成的地板上开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大洞,用湖边搬来的大石头作为支撑,砌出方方正正的一个火塘。然后正式将火塘点燃,利用上升的热气将屋顶的泥巴烤干。
与此同时,白典也回收了那个被他晾在悬崖上两个小时的陶罐。因为时间有限再来不及挖什么土窑,他只能将陶罐放进户外的篝火里,再覆上大量的竹叶和木材进行堆烧。
“我们还有6小时。”
夏夷光根据月亮的高度再一次报时:“现在的气温应该已经在20℃以下。”
“冷。”白典搓搓自己的胳膊。
“饿。”星流出力最大,会饿也在情理之中。
三个人沉默了几秒钟,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还趴在悬崖上的那条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