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章 资料
忙了一上午, 他们的队伍完成了A4纸上的任务。
中午杨奕钦和封霖直接跟着队伍,去食堂领今天的午饭。
食堂也能局部用电,因为食堂原本就自带一个小型的发电机, 不过平时只用来保持冰柜的运转,厨师炒菜和做饭用的都是现垒的土灶。现在基地直接将大量冰柜, 都转移到了养殖场和食堂之间的空地上,用冬季的气温冷冻那些肉食,然后奢侈地打开了食堂的空调。
这也是执行任务的人, 难得能感觉到的暖意。
不过他们只用五分钟就解决了今天的午饭, 很快就离开了相对温暖的食堂。为了按照规定, 在时间限定内覆盖所有幸存者,他们下午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几人来到了广播室。
广播室中已经烧了火盆, 里面的炭块正在熊熊燃烧,冷热空气正在疯狂对撞交织。因为人来人往、门窗敞开的缘故, 远远比不上其他房间的火盆效果明显,但总算不会再让人感觉到那种从脚底爬上来的刺骨寒意。
老元在屋子里来回走动,好让自己能更加暖和一点。
“你们回来了?”老元停下脚步, 朝他们笑了笑, “任务完成得怎么样?”
李江报告:“圆满完成。”
说完, 将杨奕钦做好笔记的A4纸递还给了老元。
“那就行。”老元接过来看了两眼,将另一张纸递给他们, “这是你们接下来的任务。”
李江左顾右盼:“其他火炉呢?”
“等等。”老元解释说,“尽管比起负责安装的人数, 制造的人数多出了好几倍,但安装的速度还是要快过创造的速度。话说这么冷的天, 你们安装的时候手不冷吗?”
闻言, 杨奕钦摘下了手套。
即使刚刚在温暖的地方吃过午饭, 他原本白皙的手背仍旧冻得发红,手指的关节处尤其明显。主要是上午风大了起来,他要在敞开的窗户边切割玻璃、安装管道,戴的白色手套的线条之间缝隙实在太大,根本挡不住冷风刺骨寒意。
分明到了中午,气温却比凌晨时更低了几度,雪花随风落在脸颊上时,同样无比冰寒。
老元见状,忙说:“快来火盆这里烤烤火。”
杨奕钦走了过去,伸出双手,默默感受炭火的温度。其他人也摘下了手套,走到火盆旁边烤火,等待造好的火炉。
唯有封霖一动没动。
杨奕钦转头,目光落在他戴手套的手上,关心地问:“不冷吗?”
封霖摇头:“没事,我不冷。”
“别逞强啊。”老元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心调侃说,“你都这么高壮的小伙子了,又不是什么男中学生,还专门在喜欢的人面前逞能,玩为了风度不要温度的那一套。”
封霖:“……”
他是真的不冷。
老元说的话,反而令他耳根热度更高了一点。
封霖当然想在杨奕钦的面前表现得无所不能,让他觉得自己可以依靠,但不会刻意做这么幼稚的事。
李江不明所以地问:“喜欢的人?是谁啊?”
老元:“……”
李江:“……”
老元疑惑:“你不知道?我以为很明显。”
“不知道。”李江坦诚摇头,“没听说过啊。”
老元无言片刻后,说:“……你问杨奕钦。”
李江便好奇地看向了杨奕钦。
杨奕钦也有点疑惑。
他们两个人和李江认识了很长时间,一起执行过无数任务,对方竟然一直不知道他和封霖的关系吗?他还以为他们的关系,在整个基地都不算什么秘密了,毕竟连梁博士都猜到了。
这时,李江的一个队友用胳膊肘捅了他两人,说:“他们两个就是一对啊。”
李江:“……谁?”
那人用眼神微动,朝杨奕钦和封霖的方向努了努。
李江:“……”
杨奕钦:“没错。”
“我真的以为你们关系特别好而已!”李江讶异万分,“毕竟你们在我面前,几乎没有什么过分亲密的举动,感觉就是普通的身体接触。”
杨奕钦挑眉:“在别人面前亲热,不觉得很怪吗?”
闻言,老元哈哈笑:“那你们还在我面前牵过一次手。”
他指的应该是某天晚上的事。
“只是在人少时牵了一下而已,而且元叔是长辈。”杨奕钦笑着耸了耸肩,“您不是看得挺开心?”
老元摇头:“我可说不过你。”
这时,封霖脱下了手套,走向杨奕钦的面前,让他看自己的手。他的手背的确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被冻得发红发紫。
杨奕钦好奇地伸手,握住了封霖的指尖。
他已经烤了一会儿火,按理说应该比封霖的手更热一点才对,然而事实上,封霖的体温的确比他要高一点。
杨奕钦沉吟:“奇怪……”
“怎么了?”李江询问,“真的不冷?”
杨奕钦点头:“嗯,感觉和平时差不多。”
封霖解释:“大概因为之前安装时在不停地动,所以体温一直维持在这个程度,我也不觉得外面有多冷。”
“不仅如此。”杨奕钦说,“凌晨降雪,只有我是被冻醒的。”
老元摸把胡子:“奇了怪了,我一直在火盆旁边都觉得冷……”
李江凑过来,准备上手握住封霖的手:“来来来,让我也试试温度。”
可惜,他还没碰到封霖的手,就被对方躲开了。
李江只好握住了身旁队友的手,深深叹了一口气:“还好,我们一样凉。”
那名队友哈哈笑了两声。
老元号住了封霖的脉搏,老神在在地问:“你体质有这么好?以前就这样?”
“以前体质不错吗,但没有这么抗冻。”封霖没有动弹,反问了句,“元叔会号脉?”
“不会。”老元坦诚摇头,松开了手,“我就摆个架势。”
封霖:“……”
杨奕钦猜测:“会不会还是跟变异有关?”
老元赞同:“力量型选手会变得更耐寒……这个想法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换个角度思考,我好像没有那么怕热,封霖夏季也不太容易流汗。”杨奕钦回忆了一番过去的情况,“说起来,我以前其实也没有那么怕冷,上午执行安装工作的时候也觉得不算太冷,远不至于不能忍受,唯有早上无意识的时候,手脚发凉以至于被冻醒……可能五感变强的同时,对寒冷的温感也变强了?”
从这个角度思考,“冻醒”似乎是身体的一种警戒机制,提醒他随时注意生存环境的变化。
“有可能。”封霖继续说,“至于我对严寒的钝感,应该是由于身体变化后抗寒能力的增加,现在的这种温度还远远没有达到令我难受的阈值。”
老元若有所思,说:“要不这样,你们把自己的情况告诉我,我一会儿多问问其他人,收集一下显性变异者的信息,再将情况统计好交给陈院士和梁博士,让他们朝这个方向研究一下。”
“我认为可以。”杨奕钦看向李江一行人,“你们有什么异常吗?”
几人你看我、我看你,随后有秩序地站了出来,一个个说明自己的情况。他们倒也没有封霖这么抗寒,但多少能感觉到自己的不同。
老元一边记录名字和情况,一边说:“虽然是天方夜谭,但要是所有人都拥有这种抗冻能力,咱们应该就不用害怕冬天了,现在才十月份就下了大雪,来年春天还有好几个月呢。”
等到所有人都登记好自己的情况,李江终于忍不住问:“火炉还没到吗?再这样等下去,。”
“再等等,有一批已经送出去了,你们是第三批。”
李江点头:“效率怎么样?”
“只能说还行,由于条件限制,大家基本都在手工加工铁皮和铜管,力气大的指节硬掰。而且为了速度和质量,保证做出来东西不是残次品,许多工序连手套都不带……冬天的铁器有多凉你们也知道。”
杨奕钦担心道:“他们不是在室内加工吗?”
“当然是在室内,雪地里也没办法大展手脚,基地出动了几千人一起对抗那些整块的铁皮和铜板。”老元解释说,“不过他们本来在工厂那边加工,工厂太高挑空旷了,简直比室外还寒冷,导致大家的手都冻肿冻僵了,效率也大大降低。后来基地将食堂的热气打开,让他们在食堂后厨区域做工,情况才稍微好了一点,你们没看到吗?”
“没有。”杨奕钦摇头,“吃饭太快,没有注意这件事。”
李江等人也摇了摇头:“没注意……”
他们听到了奇怪的声音,但还以为是后厨的人在加工食材,所以就没有太在意那件事。难怪食堂会开热气,看来不止是为了来这里吃饭的队伍,更是为了制造东西的人。
“也是,用餐区和作业区不在一个地方。”
正当众人闲聊的时候,有人冒雪跑进了广播室。
杨奕钦注意到,这位军人的双手关节红肿,比正常人的手背“胖”了不少。一看便是在过低的温度下长久工作,导致。
老元看见对方,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迎了上去:“怎么样,第三批出来了吗?”
“做好了。”那人点头,“现在就可以跟我去领。”
“行!”
李江马上列队,带众人出发。
杨奕钦和封霖跟在了队伍的最后面。
基地自己加工的火炉,不如机械加工的火炉那么精致,但一看就十分结实耐用。他们按照老元分给他们的任务,一个个敲开幸存者的屋门,为他们安装取暖的火炉。
有人看到蜂窝煤的数量,忍不住问了一句:“煤块用完了该怎么办?”
李江一愣,说:“基地资源有限,先给每人提供两天的煤块,接下来我们应该还会给你们送几趟。但等暴风雪过去之后,就需要大家用来积分购买和换取了。”说完,他忍不住提醒了一句,“积分不是钱,该兑换就兑换,千万不要积攒而节省,省下来也没有用。”
那人点头:“我知道,不然也不会租小区里的房子。”
和他合租的人,正在外客厅搬被褥:“到时候我们轮流去兑换蜂窝煤,就像末世前分摊水电费一样,今晚大家就一起睡客厅吧。卧室的门都打开,过两天温度能渗透一点到屋里面了。”
现如今,因为基地的幸存者不多,而西区的小区也已经扩建完成,所以大部分套房的客厅都没有被隔断。即使隔开,也只隔断了一个小单间,客厅的大小完全能够容纳大家将就一晚。
这也算一件幸运的事,方便让所有人都取暖。
众人一直来来回回地搬运、安装新的火炉,详细地为每一个人讲解火炉的正确使用方法,甚至等他们成功燃烧煤块,才转身前往下一家。就这样,队伍一直忙碌到了晚上十点多,才终于准备去食堂里吃名为晚饭的夜宵。
等到了食堂,他们发现食堂开了几盏灯,里面人来人往,比白天和平时都更热闹。不少餐桌和椅子都被搬走,空闲的地方转而铺上了地铺和棉被,入眼全是正在整理的大通铺。
李博凯正在维护秩序。
他看到他们几个人,就抬脚走了过来,问:“怎么样,今天的任务完成了吗?”
“圆满完成了。”李江说,“过来吃个晚饭,就准备去跟元叔交接。”
李博凯:“辛苦了。”
李江问:“食堂怎么这么多人?”
“因为太冷了,基地就去通知还没有轮到的居民,今晚在食堂暂住,咱们这里好歹有热气。”
“是有点冷冷的。”李江哈了口气,搓揉了一下冻僵的耳朵,“晚上体感温度都零下十几度了。”
这时,食堂的门再次被打开,一阵冷风过后,钱国伟等人行色匆匆走了进来。他们这一行人穿着厚厚的军装,形容都有点狼狈,肩膀上雪水融化,衣服潮湿满身寒气。
看起来似乎在室外呆了很久。
李江等人喊了声:“钱队!”
钱国伟点头。
于是一众人领了晚餐,聚在一起吃饭。
吃饭的过程中,杨奕钦问:“下了这么大的雪,钱队长这是出基地了吗?”
“没错。”钱国伟擦掉头上融化的水珠,“出门执行任务。”
晚间,外面的雪花已经没有早上那么大如鹅毛,但如盐粒的白雪仍旧纷纷扬扬下个不停,暂时没有停止的趋势。托白日暴风雪的“福气”,未撒融雪盐的地段,雪层已经厚到了近二十公分。
可以说是北市近年来最极端的雪天。
在这样的情况下出任务,直升机看不清路况,普通的车辆也容易陷入坑中,还有可能遇到隐藏在风雪中的丧尸,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因此,杨奕钦有些好奇:“有什么要紧任务吗?”
值得冒这么大的险。
钱国伟解释说:“去找煤炭资源,暴风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雪下得越久,外出就越困难。”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啃馒头的动作,眉间遍布愁思,“监狱附近的小电厂是火力发电厂,尽管还有一套小型的太阳能发电装置,但太阳能有使用条件限制,只能作为备用电源。燃煤、燃石油一直都是重要物资,现在又要用煤炭取暖……”
说到这里,在场的众人便都懂了。
火炉固然很好,取暖的同时,还能起到做饭的作用。然而眼下的问题是,基地的煤炭资源并非无穷无尽,基本都是从附近的村子中搜集而来,他们要尽快搜集更多的煤炭资源。
钱国伟咬了口馒头,又继续说:“其实基地一直在考虑,是否能重启附近的锅炉厂或换热站。小区和基地都有暖气片,只要锅炉厂正常运转起来,就能在严冬时节,断断续续为基地供暖。但是这个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解决,就突然降雪降温了,郑将军等人自责了半天,认为错在他们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
李江用力摇头:“不能怪郑将军,这种天灾没人能预料得到。”
“是啊。”杨奕钦也说,“毕竟现在才十月中旬……”
往年,北市多是在十二月或一月份的深冬,才可能会有降雪,且降雪量一般不会太大。如果一直没有降雪的预兆,有时还需要进行人工降雪。
目前这种情况,所有人都预料不到。
可以肯定,末世的环境与之前有了许多诧异。
封霖询问:“有准确的目的地?”
“算有。”钱国伟解释,“庆市那边有个炭厂村,整个村子都在加工蜂窝煤;而市区有些锅炉厂、发电厂中,也有大量的煤炭资源。我们这次的任务精准定位——清理这些地方的丧尸,拉回来几开车的煤炭。”
李江忙问:“没遇到什么危险吧?”
“没有,就是有丧尸被埋在了雪层底下,我们当时没有发现。结果路过它的时候,它忽然举起了手,差点抓到旁边的战友。幸好丧尸的关节被冻僵,行动比以前更加缓慢,而我们包装到脚、穿的也厚,成功避开了丧尸的抓挠。”
“那就好。”李江松了一口气,“你们如果还要去,就带上我呗。”
钱国伟敲了敲他的脑袋,语气严肃道:“给我听从组织安排,别自己想什么干什么!”
李江摸摸脑壳:“收到!”
众人吃完了饭,就一起去到了老元那里。
一脚踏入广播室,他们便发现陈院士和梁博士竟然也站在这里,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位面生的六旬老人。
“你们来了。”梁博士扶了扶眼镜,“身体感觉怎么样?”
杨奕钦疑惑:“……这是?”
梁博士解释:“我们接到了反馈,说变异者对温度的感知各有不同,广播室这边做了记录。正好为了耽误基地的计划,在你们造火炉的时候,幸存者的基因检测行动也在同步进行,有人通知幸存者过来抽血检测,我们就守在临时医院帮忙。”
杨奕钦明白了:“两位是来拿资料的。”
“是的,听说了温度的感知的事,老师就想在临时医院的事忙完后,抽空过来一趟,亲自拿走记录的资料。现在大半夜,又是天寒地冻,我不放心,就跟着一起来了。”说完,梁博士客气地指向另一位老者:“这位是气象学家沈老,你们可能听说过,他也刚刚获取了自己想要的数据。”
杨奕钦和封霖了然点头。
钱国伟有点担心:“这么大的雪,两位院士何必自己过来,我们帮你们送一趟就可以。”
“哎,这天气……我怎么坐得住。”沈老满面愁思,“都怪我,怪没有早日发现气象的变化,让基地毫无准备……”
钱国伟摇头:“不,这不是您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气象观测的工具。”
基地的资源有限,现阶段将大部分的实验资源都投入到了生物和病毒学的研究上,导致其他方面的研究,始终没有成套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就连办公室都只是监舍的大会议室。基地原本准备未来将西边的小区好好开发改造,然后把其他科研方面的临时实验室都挪过去,但还没有来得及施行,就迎来了气候的剧变。
在这样的前提下,纵然沈老再想要研究和预测气象变化,也无能为力。
沈老手颤抖着,攥紧了手中的一叠纸质资料:“就算是这样,我也……无论如何,我们也必须尽快研究出末世前后气象的变化,避免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钱国伟沉声说:“向您致敬。”
“其实仔细想想,北市的地理条件相对还算好些,不是沿海台风地带,也没有高山密林。”沈老眼中惆怅万分,“那些处在沿海地带的城市的居民,如果没有提前预测台风的到来,没有及时朝安全的地方迁移,如今又该怎么办呢?”
众人面色沉重。
沈老摇首,嗓音干哑地说:“不能继续耽误时间,我先回办公室了,你们也辛苦了。”
钱国伟主动说:“我送您。”
“不,这就不用了,我的学生跟我一起。”沈老摇头拒绝,指了指不远处的监舍,“我们的办公室就在监舍那边,不远,不远。你们刚刚执行完任务吧?还是早点休息的好。”
说着,便带着他的学生一起离开了这里。
陈院士目送沈老离去,眼中流露出感同身受的情感。想到什么,他甚至忽然整个人颤抖了一下,险些没有站稳。
一旁的梁博士早有预料,时刻关注他的身体情况,见状连忙扶住了他。
杨奕钦担忧地问:“陈院士,您还好吗?”
陈院士谢过梁博士,然后摆摆手说:“我没事,就是一时间没有站稳。”
钱国伟的担忧不减:“身体为上。”
封霖也说:“我们送你回去。”
看着杨奕钦和封霖,陈院士却转移了话题,说:“你们知道吗?那几个人被孙同明做实验的人,表面看不出来什么,实际上身体的许多器官,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病变,王医生他们也看不出原因。你们两个人救了他们,但我们却没有继续拯救他们的能力,他们身体的变化是不可逆的。”
说到这里,陈院士的眼神都苍老了几分:“华国的科学家不少,各种研究所遍布天南海北,如果其他地方也有孙同明这样的人,那里的普通人该怎么办?”
闻言,杨奕钦等人都沉默了。
梁博士见陈院士的心境不佳,便主动说:“老师不用觉得悲观,我们最近已经研究出了几个值得高兴的成果,只要按部就班地继续研究,就一定能解决眼下的所有问题。”
老元和钱国伟也劝说:“陈院士尽力而为就好,不要坏了身子。”
“不,绝对不能尽力而为,要全力而为,竭力而为——必须要找到救他们的办法,也必须要研究出丧尸病毒血清。咳咳——咳咳咳——”
说到这里,陈院士忽然用力咳嗽起来。
见状,梁博士皱起眉头:“老师,您回去吧,询问显性变异者的事情交给我就行。实验室需要您,如果您的身体出了问题,那么实验也会推迟。”
陈院士锤了锤自己的胸口:“……我这个年纪,果然是拖累啊。”
梁博士:“我不是那个意思。”
钱国伟也劝说:“我派人送您回去吧。”
夜幕低垂,雪覆山林,从山头翻过来的那条小道路途危险,钱国伟不放心地叫来四个人帮忙,让他们务必将陈院士安全送到。
“我都知道,放心,我不会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陈院士说,“你们当初救过我,应该知道躲藏在苍连医院的时候,为了让我获救,有多少人主动献出了生命……说真的,我没有什么念想,也不配有什么念想。我只知道,就算拼上这条老命,我也要在自己闭上眼睛之前,把丧尸病毒血清研究出来。”
说完,陈院士便接过老元记了一天的笔记本,将其视如珍宝一般塞进了外套里。然后才在其他人的搀扶下,一步一步慢慢朝外走去。
目送他离开,梁博士收回担忧的视线,从工具箱中拿出一袋新的注射器。他面色凝重地看向杨奕钦等人:“麻烦你们在外面冻一会儿,然后让我抽一次血。”
能看出,他担心是真,急于实验进展也是真。
众人依言照做。
梁博士将血液样本封好,一个个妥善地放进工具箱,关上箱子。然后又当面问了他们不少问题,做好记录,这才挎起箱子准备离开。
离开前,他掠过封霖的身侧,低声快速说了一句:“我有件秘密想告诉你,听完之后,或许你会愿意跟我合作双赢。”
随后便步伐匆匆,走出了广播室。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