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章 姜汤
杨奕钦耳目清明, 听到了梁博士的话。
他侧眸看向了封霖。
封霖一言不发,两人不动声色面面相觑,看起来并不清楚梁博士在说什么。
唯一肯定的就是, 梁博士刚刚的语气前所未有的认真,和之前漫不经心地询问他们是否能做实验体时大不相同, 显然并不是开玩笑或者恶意提醒。
然而针对梁博士蠢蠢欲动的实验之心,杨奕钦已经向陈院士提过,陈院士也主动揽过话说绝不会让他误入歧途。后来又发生了孙同明的事, 令陈院士更加坚定了看管梁博士的心, 时常对其耳提面命。
按照常理来说, 梁博士应该已经放弃了让寻人做实验体的事。眼下忽然旧事重演,口中说的还是“合作共赢”, 不知道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
尽管听他话里的语气,这件事似乎不会对封霖造成伤害, 反而对他有利。
但谁知道呢。
杨奕钦低声说:“你如果有答应的打算,我希望你能考虑先告诉我。”
虽然他不认为梁博士的手中,真的有能够打动封霖的筹码, 但对方既然故意这么说了, 就说明他总是有几分底气在的。如果封霖果真因此而动摇, 他不希望自己被蒙在鼓里。
封霖沉眸:“我不会做让你忧心的事。”
杨奕钦轻笑:“你做的事还少吗?”
封霖不是没有做过出格的事,从当初因为封爷爷过世, 悄无声息地失联多日;到后来的大学时,为了替他出口气, 偷偷暴打社会闲散人士……他年少时个性孤僻易怒,做事更加随心。
钱国伟走过来, 好奇问说:“你们在说什么?”
杨奕钦摇了摇头:“没说什么, 只是随便聊聊。”
“你们两个人的任务积分, 李江已经让老元一起记清楚了,你们早点回去休息吧。”钱国伟说,“明天早上如果雪还是这么大,李江会继续给你们送早饭,你们吃完早饭再来这里集合。”
“好。”杨奕钦应下,“我知道了。”
封霖也微微颔首。
李江笑说:“我刚刚看了一眼名单表,剩下的人家不多了,咱们明天应该不会忙到这么晚。”
“那军队的宿舍呢?”杨奕钦问说,“等所有幸存者的住所都安装好了火炉和导烟管,就该给你们的宿舍安装火炉了吧。”
李江挠挠头:“啊……我都忘了。”
“用不着担心我们。”钱国伟不甚在意,“这两天大家先裹着保温生存毯睡觉,等有空再陆续安装上火炉就行。”
“没错。”李江嘿嘿笑了两声,“大家都是有丰富经验的人了,熬两天不是事。”
杨奕钦叹了口气:“那也要注意安全。”
钱国伟点头:“放心,基地有分寸。”
随后,众人便挥手作别。
杨奕钦和封霖裹紧厚实的外套,围上早晨出门前塞进包里的围巾,沿着东区靠墙的通道,往小区的方向走去。撒了融雪盐的区域只有一米宽,其他位置全是厚厚的雪层,一踩一个坑。
沿着养殖场外侧的墙走时,还能听到里面牲畜的叫声。
杨奕钦的目光越过养殖区的墙,朝里面看去,发现穿过了墙壁,能明显看到连续的茅草屋屋顶,应该是为鸡、鸭、牛、羊搭建的简易窝。人类尚且难度过寒冬,家畜也不例外,如今荒地上的杂草全被大雪覆盖,牲畜没有了天然的粮食,必须要找来足够的饲料才行。
在他的印象中,早期附近的村子里囤有一些饲料,几番搜集扫荡后都被基地运走了。中秋前后玉米丰收时,基地根据有经验老农的提示,将一部分的玉米秸秆碾碎、发酵后做成秸秆青贮当做牛羊的饲料,虽然这种饲料缺少含蛋白质和钙,但耐储存、具有营养成分。
不得不说,老农的提醒十分有利,基地应该暂时不缺饲料。
可一直这么持续下去,来年春天之前总有用完的一天,基地大概率会加快肉食的加工和烹煮。
纵使大雪纷飞,瞭望台上仍旧有军人严守,他们都戴着夜视仪,时刻注意基地外的情况。简易瞭望台有顶却不能挡风,这些看守的人只好一小时一轮岗,免得有人在严寒中体能透支。
杨奕钦和封霖每走过一处瞭望塔,就会跟上面的人打个招呼。
走到最后一处时,守卫的人笑着提醒他们:“你们快回去吧,都工作到这个时间了,千万别感冒。”
杨奕钦朝对方挥了挥手,开玩笑说:“等取暖的事解决了,我一定要给基地提出合理建议,让咱们搭建一排挡风的瞭望塔。”
那人哈哈一笑:“借你吉言。”
杨奕钦又问:“还好吗?冷不冷?”
那人指向小区的方向:“偶尔往那边看一眼,就不觉得特别冷了。”
他们便告别对方,继续往前走。
踏进侧门后,两人抬头看向小区的群楼。
火炉多装在客厅窗边,客厅落地窗又是小区精装修的统一格局,他们两人看向前方的居民楼,发现不少客厅的窗帘都没有拉上,将火炉烧得极旺,从窗内透出了点点红色的微光,依稀能看到三人成群的人正围着火光烤火。
这还是夜间的小区第一次有这么多光点。
确实有几分暖意。
杨奕钦哈了一口气,继续往前走。
两人回到家中的刹那,便感受到了一阵暖意——虽然火炉取暖远比不上散热器和地热盘管,屋内温度只勉强位置在零上十度左右,且受热极其不均匀,可比起外面的冰天雪地冷风萧瑟,已经好上太多了。
屋内花花一家子正爬在火炉前,像一坨坨毛茸茸的地毯。
封霖走到火炉旁边,打开圆形铁盖,发现最上面的煤块还在静静燃烧。他拿出火钳,将下面烧尽的蜂窝煤夹了出来,换上新的煤块,然后又将早上的粥煨了上去。
杨奕钦打开客厅通往后院的门,发现早上挂上去的门帘,下方的边缘如他所想凝了冰——幸好门没事。
他轻轻扯开门帘,抬脚走向了后院。
后院的积雪有二十多公分厚,彻底盖住了他们辛苦开垦出来的菜园。墙角的冰柜上也落了厚厚的一层雪,里面想必早已经比冰箱还要寒冷。
封霖也走了出来,问:“铲雪吗?”
“趁雪小赶快弄一下吧。”杨奕钦视线落在院内的皑皑白雪上,“积雪太深,不仅菜苗活不了,木屋和冰柜也会被压坏。”
他们找来两个铲子,往院子高处挂了一盏照明灯,便开始勤勤恳恳地铲雪。
此时的雪花就像细小的盐粒,打在脸上有轻微的痒意和痛感,落在他们铲开的土地上,很快就能凝结成一层薄薄的白霜,轻轻一踩又会融入土壤。
两人将菜园内的雪都铲到了后院的角落。
杨奕钦一时兴起,将那一堆堆的白雪搓成了四个大雪球,其中两个小的堆叠在大的上面,然后掰下几根枯枝,动作随意地插了进去。
封霖默默帮他拍实雪球,整理雪球外形。
堆好后,杨奕钦心满意足地弯眸:“这样省地方,还好看。”
封霖凑了过去,吻在他微红冰凉的鼻尖上。
“嗯,好看。”
.
次日,两人早早起床。
他们没有等李江过来送饭,而是自己简单做饭、吃饭,然后就直接去了监狱的广播室,寻找老元。
老元看见他们,吓得瞅了眼时间。
“怎么来得这么早?饭吃了?”
“吃了。”杨奕钦说,“早点过来帮忙。”
老元笑:“你们这么积极,我是不是得给你们加分?”
封霖并不推辞:“元叔看着办。”
“好啊,完全没问题。”老元拿出册子,“现在才凌晨五点多,李江还没来呢,晚点他们还要给幸存者送饭……你们要不先帮基地搬点东西?”
“可以。”杨奕钦欣然应允,“搬什么?”
广播室旁原本就有一个仓库,仓库的门就在广播室的角落,里面摆放着各种监狱的器材。现在仓库里面的东西早就被清理出去,用来当做临时仓库,存放一些东西。
老元一边用钥匙打开仓库的门,一边解释说:“这些本来也是李江他们的任务,里面有几套小型的发电机、呼吸机、测压仪、注射器……我想让你们给临时医院送去。临时医院只有一部分楼层有电,现在那里日常人满为患,必须得加大资源投入。钱国伟昨天从外面找来了这些东西,听说还顺手拆了好几个房车的小型发电机,才勉强凑齐了这些。”
杨奕钦问:“一般医院不是都有备用发电机吗?”
“有,只要能找到的都搬来了,现在都是实验室的备用电源。”
“我明白了。”
在广播室中其他人的帮助下,杨奕钦和封霖将东西一一搬上车,拉到办公楼楼下。这个时间,王彻已经哈气搓手,在楼下静静等待。
看到是他们来送东西,王彻兴奋招手:“怎么是你们?”
杨奕钦笑:“起得早,为基地做贡献。”
封霖:“嗯,做贡献。”
“哈哈哈!”王彻一起搬东西,“我们也是。”
临时医院的一二层都亮着灯,王桉民医生已经在查房、整理东西,等待为幸存者抽血检测。三人将东西搬过来,又帮王医生整理了病房和诊室。
凌晨六点多,梁博士并两位科研人员背着一包资料,来到了临时医院。
王桉民问:“今天院士还来吗?”
“不过来了。”梁博士回答,“被我们劝住了。”
今天仍然在断断续续下雪,谁都担心陈院士会不小心摔一跤。梁博士三人承诺自己会全程监督,才将对方劝了下来。
王桉民放了心:“那就好。”
封霖走过来:“三层病房弄好了,还有其他事吗?”
“没有了。”王桉民说,“辛苦你们了。”
封霖淡声说:“没事。”
梁博士习惯性地扶了扶眼镜,朝他笑着点了下头,然后与他擦肩而过。
看起来没有任何异常。
又过了片刻,杨奕钦从二楼走了下来。
再次回到广播室,李江已经在确认今天的安装任务,见他们回来,众人就马不停蹄地“开工”了。
一直忙到中午时分,大雪又变大了。
他们完成了几户人家的安装,正要回监狱去吃午饭,却忽然被人拦住了。拦住他们的是两男两女,其中男人左右手各提着两个桶,桶里正腾腾地冒着热气,女人则抱着一叠碗。
李江不明所以:“怎么了?”
“我们也想做点什么……”
“是啊,我们也想做点什么……”
霎时,李江更加费解了。
女人主动解释说——
“自从来到基地,我们就一直没能帮上什么忙,什么危险事都要靠你们来做。现在下了大雪,你们又冒雪给我们安装火炉,让我们可以取暖、可以在吃饭上自给自足……说实话,我们帮不上什么大忙,但小事总是能做一点的,昨天大家去各家各户敲门,问谁家里还有姜和糖,愿不愿贡献出来煮姜汤。”
说到这里,她有些局促地打开了桶盖:“你看,姜汤煮好了,现在给你们送过来祛祛寒。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你们一定别嫌弃。”
“不嫌弃,不嫌弃。”李江乐呵呵地说,“你们费心了。”
女人便欢天喜地地给他们盛姜汤。
即使是不怕冷的人,也接过了她递过来的碗,笑着道谢。
一碗姜汤下肚,从身到心都暖热了起来。
女人热切地说:“再来一碗?”
“不了不了!”李江忙摆手,“我们得赶紧回去了,下午还有其他任务。”
女人转而看向杨封两人:“杨哥和封哥呢?不再来点吗?来点才能继续教我们战斗机巧。”
杨奕钦失笑。
是他们训练的学生啊。
封霖谢绝:“谢谢,不用了。”
送姜汤的人怕耽误他们正事,就没有再热情劝说。
众人得以离开小区。
等到他们一路抵达监狱,才发现了原来幸存者不止在小区里面送姜汤,“业务”已经拓展到了基地。只见有几批幸存者正手提保温桶,拿着一大袋一次性纸杯,穿梭在基地的各个角落。
其中有样东西特别显眼——就是广播室门前的两辆很小的三轮车。
小三轮车能通过融雪后的通道,蹬三轮的是两个年愈五十的老大爷,三轮车的后方塞进去好几个不锈钢大桶。众人一眼就能认出,那种大保温桶是早餐店里常用的餐具,容量大、保温性能强。
或许是前段时间,外出基地的热潮推动,幸存者们将附近几个农村里所有能利用的东西都搬了回来。如果说之前农庄里只是没有食物和药物这些基本物资,现在什么摆件、家具、被褥、工具……甚至于装饰、电气零件之类的东西,都被搬了回来。
杨奕钦早就发现有不少人都拥有了自行车,天天骑行穿过东区的通道。
现在基地外的安全区范围,正在一步步向外扩张。他丝毫不怀疑,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有人在集会上卖小吃。
归功于这些“重器”的利用,从幸存者小区、守卫瞭望台、再一路抵达监狱,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有幸存者在提桶送汤。
鹅毛大雪纷纷落下。
一片白茫茫的雪景中,忙碌的幸存者们不仅给基地里来往的军队送去了姜汤,还不忘食堂和守门的军人、临时医院的医护人员……如果不是基地不允许,他们甚至想翻过矮山,给山那头的科研人员也送一份尝尝。
好说歹说,基地终于同意帮他们把姜汤送过去。
监舍里住着的重要人物,他们自然也没有忘记。
看守人便上楼报告情况。
郑将军知道了这事,连忙放下了手头的公务,步伐匆匆跑下了楼。
因为这场大雪,郑将军又苍老了几分,满鬓霜白皱纹遍布。从昨日凌晨突遇降雪开始,他就一边忙着做基地内的决策,一边同联络员们一起,试图联系国内其他地方的安全区。
他双手颤抖着,接过了这一碗热腾腾的姜汤。
“你们……你们辛苦了。”
“不辛苦,我们就煮个汤而已!”
“这是我们的基地,我们也想出一份力。”
“对!这是我们的基地,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待在家里,等待咱们的军队在暴风雪中为我们舍生忘死!等咱们的医护人员和科学院为我们忙前忙后!”
“丧尸我看我们也能打!”
“哈哈,小心点,你是出了几天基地,飘了吧……我看腿脚不利索的人,还是能科学家研究出丧尸病毒血清之后,再谈打丧尸的事。”
“……”
众人七嘴八舌下,有人提醒说:“您快趁热喝。”
郑将军闻言,一口灌下了姜汤。
随后,他的视线扫过众人,缓慢又坚定地说:“一次暴风雪不会击垮我们。”
幸存者们高声附和:“对,一次暴雪不会击垮我们!”
李江热血沸腾,也跟着喊了起来。
其他人声声附和。
一时间,操场上满是群情激昂的口号声。
在呐喊声中,杨奕钦等人走到了广播室。
看到他们,老元眼角温热,含泪叹息说:“哎……我们不能把大家想得太脆弱,把大家当婴儿似的一日三餐地供。咱们基地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丢弃骨子里那股百折不挠的气节和韧劲儿。”
说完,他转身进了广播室,打开了广播的喇叭。
【尊敬的幸存者们,暴风雪突如其来,打乱了基地的所有计划。只要大家忍过今年寒冬,明年我们将努力恢复基地附近的供电站,争取让大家都能用电照明,用火炉和电力轮流取暖。】
【虽然困难接踵而至,但我仍然相信在我们众志成城、一致努力下,基地不会损失任何一个人。】
·
下午时分,幸存者们也纷纷加入了安装的队伍——有人帮助军队打铁、制造火炉;有人跟随队伍一起,搬运煤块、安装导烟管;还有人在临时医院维持秩序。
包括军队宿舍在内,基地只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就将火炉和煤块覆盖到了每一户幸存者。
当晚,养殖场以养不起的名头宰了几只猪,将它们送上了每一个人的腹中。
吃完晚饭,杨奕钦和封霖回到家中。
经过火炉两天的不停燃烧,屋内的温度更高了一点。
花花和大黑一家子不在,应该是外出捕猎还没有回来。
暴雪之后,由于温度的降低和雪层的掩埋,外面很难找到其他生物。但越是恶劣的环境,花花就越要催促小猫们外出,增强它们的适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封霖走到火炉旁,熟练地换下燃尽的蜂窝煤。
换好之后,他熟练地将火炉边上烤的一个红薯掰开,将其中的一半递给杨奕钦。
“谢谢。”
杨奕钦笑着接过,咬了一口。
炭火烤熟的红薯软糯香甜,入口回甘。
封霖的目光长久的落在杨奕钦的嘴边,摸了摸他的唇角,说:“早晨在临时医院,梁博士给我递了一张纸条。”
霎时,杨奕钦停住了吃烤红薯的动作,抬眸定定看向封霖。
封霖望进他的眼中。
“我准备和他合作。”
“原因。”
“他说封峥主动找到了他。”
还说……封峥要对杨奕钦不利。
杨奕钦不解:“封峥找梁博士做什么?”
他实在想不出这两人之间,能有什么交集。
“治腿。”封霖言简意赅,“封峥听说了孙同明的实验内容,又收买了实验室的一个小助手,知道梁博士做人体实验一直很感兴趣,就要求连梁博士帮助自己。”
有那么一种人,瘸了腿也不妨碍恶心人。
杨奕钦先是若有所思,随后摇头:“梁博士不会动手。”
封峥此人的信誉度为零,梁博士不至于为了那么一点物资,就将对方纳入到自己的合作范围中。而且帮封峥治腿这种实验,想必也不是梁博士渴望的东西。
这桩买卖不合适。
“他打算将计就计,让我这个‘儿子’介入其中,我们一起彻底解决封峥。”
“解决封峥?”杨奕钦反问,“可这对梁博士有什么好处?”
封霖眸色渐深。
“他可以不违反和陈院士的约定,在道德允许的前提下,得到一个人类的实验体,研究丧尸病毒血清。”
.
次日,两人以协助实验的名义,冒雪拜访了实验室。
招待他们时,梁博士眯着眼说:“你们果然来了。”
杨奕钦不动声色:“梁博士看起来心情很好。”
“当然好,大概是我昨天刚喝了一碗姜汤,还因为一件很有趣的事。”梁博士扶了下眼镜,“封峥想跟我合作,让我把你们两个人肢解做实验,顺便按照孙同明的方法给他接腿;我说想让你们帮我彻底解决封峥,你们次日立刻赴约……你们和他就是双向奔赴吧?”
杨奕钦:“……”
封霖:“挺恶心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