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灯叙

▶专注收集耽美小说网站

第106章 圣旨是赵璴去接的。

第106章
圣旨是赵璴去接的。
听见传旨的太监送来的是虎符, 方临渊当即站起了身来。
这虎符是他去岁回京之后,亲手交还给皇上的。
领虎符,那便是边关有战, 需将领披挂出征。与它一起送来的圣旨, 自然也是号令边将的旨意了。
可不等方临渊上前一步, 旁侧里便伸出一只手来,按在了他的手腕上。
赵璴。
只见赵璴站起身, 挡住了方临渊的去路。
“你对外宣称还在病中。”赵璴说道。“不可贸然露面。”
“可虎符连着圣旨一并送来,陇西战事必定不可小觑。”方临渊急道。“便是多拖一天,战局都会有变, 赵璴……”
“别急。”赵璴却说。
“宫里得到的消息不会比我们更多, 皇帝是什么打算, 眼下还不清楚。”
方临渊微微一怔。
“那怎么办!”
突厥的确犯境, 皇上总不至于用这样要紧的战事来试探他吧?便是藏弓,也要等到飞鸟尽时,若此时再作什么心术博弈, 那不是拿大宣的百姓与城池玩笑吗!
赵璴却在他焦急的注视中,抬手摸了摸他的发顶。
“我去。”赵璴说。“先领圣旨,再作打算。”
方临渊一愣:“你去领旨?可这不合宫规礼法, 皇上若是知道……”
“不用管什么规矩。”赵璴道。“他不敢动我,你只管安心。”
在方临渊的注视下, 赵璴朝他点了点头,转身出了怀玉阁。
圣旨非唯传递皇命, 更是君王凌驾于群臣之上的威仪。代领圣旨……这是历朝历代都从没有过的事情。
更何况是在这个节骨眼上, 宫中遭逢剧变, 皇后身死, 连三皇子都被陛下扣在了宫里。
眼看着赵璴的背影踏出了怀玉阁的院门, 方临渊不由跟着他朝外走了几步。
却被候在门口的绢素拦住了。
“侯爷。”绢素看向他。“殿下吩咐过,侯爷还是在阁中稍候吧。”
“可是他……”
绢素却朝方临渊摇了摇头。
“侯爷放心。”她说道。“殿下从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
方临渊抬头看向赵璴。
他似乎确实没有做过。
可是看着赵璴愈行愈远的背影,方临渊心却不知为何,总觉不安。
他放在身侧的手,不由自主地缓缓握紧了。
——
赵璴的确拿回了圣旨与虎符。
他单手提着圣旨回到怀玉阁时,面色阴沉得几乎能滴下水来。
对上方临渊关切的目光,赵璴没有言语,只是抬手,将圣旨搁在了方临渊面前的桌上。
方临渊打开来看。
只见圣旨上说,皇上如今尚在病中,夙兴夜寐,本就昼夜忧思繁冗的国事。眼下边关突遭变故,突厥撕毁盟约,皇上着实担忧不安,故令方临渊尽快领虎符去陇西调兵,平定动乱,把守玉门关。
与从前每次调派的圣旨都有不同,这上头,没说回京复命这件事。
方临渊抬头看向赵璴。
便见赵璴坐在那儿,低垂的眉眼看不清神情,手里握着一枚闪烁着晦暗的青铜色泽的小物,缓缓把玩着。
昂首垂尾的猛虎,被雕刻出庄严肃穆的神态。
把守玉门关。
这几个字的分量,他与赵璴也都明白。
他上次回京,是为突厥落败投降,主动提出订立盟约,永以为好。
低头臣服的藩属是不需要猛将镇守的。但现在,扯去了伪装的豺狼蠢蠢欲动,重新对边地心生不安的皇上,仍需要在他们面前横起一把锋利的刀。
方临渊就是那把刀。
无论这回玉门关是否守得住,鸿佑帝都要方临渊镇守去那里,做大宣城墙上最为厚重稳妥的一块砖石。
若放在往日,方临渊此刻只怕已经身在马厩了。
他拿的虎符是陇西各部的,不需要从京中调兵,他一人一马,三日之内就能赶到陇西。
头都不会回。
可偏是在今天。
太突然了,未及他卧病在床的谎言结束,也未及他……
做好与赵璴分别的准备。
他双手捧着圣旨,片刻未曾言语。而他对面的赵璴则坐在那儿,许久之后,才将手里沉重的虎符,放在他面前的桌案上。
细细一声脆响。
“眼下陇西战局尚不明朗,我已经派了人去,几日之后就会将消息传回。”赵璴道。
“宫里来的太监,我也没有把话说死,只说你有好转的迹象,尚不确定是否能够赶路。”
说着,他抬起头来,看向方临渊。
“你若不想领旨,只需一句话的事。”
方临渊的目光落在那枚虎符上。
厚重,光亮。这是在他镇守虎牢关时,在许多个寒夜从怀里取出、细细摩挲过的。
它和他的长枪一样,是他的武器,是陇西百姓们生的希望,亦是他麾下将士们昂扬挺直的脊梁。
现下,他们生死未卜,许是在玉门关冷彻的冰雪里与突厥骑兵死战,又许是在用鲜血浸透的身体强撑住摇摇欲坠的城门。
他不能丢开它。
可是赵璴……
他的血肉与骨骼早就砌进了玉门关黄沙滚滚的城墙中,偏生鲜活的一颗心,掉进了上京百里锦绣中那天仙一般的人手中。
他看向赵璴,喉结上下滚了滚。
他一人的情爱……在生死与战场面前,该当摆在最后的位置上。
可眼下赵璴却偏就在他面前。
一双深如幽潭的眼眸,像是将他缠绕住的线……
赵璴在此时站起身来。
他确实被缠绕住了。
容色瑰丽的男人走到他的面前,沉默地拉起了他,将他拽入了怀里。
方临渊被他的胳膊箍得肩背都麻了。
“赵璴……”
“我本来想告诉传旨的人,今日便是将你捆起来,锁在这儿,也绝不会放你走。”
赵璴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冷静,平缓,却带着隐忍的狠劲,全不似往日任何一次温软的低语。
“大宣有那么多兵将,难道离了你都不能活?凭什么,那么多座城池都压在你一个人身上,倒教他在皇城里逍遥。若真如此,这边境与其守着,不如早些拱手让出去。”
最后一个字的话音落下,赵璴将头靠在他的额边,缓慢而深重的深深呼吸了一遭。
“但方临渊,我是这样的人,你却不是,对吗。”赵璴轻轻地说。
“赵璴……”
“旁人的生死我不在意,但我知道你不同。你担心他们,边境的平民,守城的兵将,他们每个人的性命,于你而言都是紧要的。”
方临渊发不出声音来了。
赵璴没有说错,在过去的十余年里,他们都重要极了,甚至比他自己的性命,更要紧得多。
但今日之前,他没做过抉择,也从没意识到,有些事情是不能相比较的。
诸如赵璴。
他一人的情爱可置于千山万壑之后,但赵璴呢?
他怎么能将赵璴丢在原处,让他看着他的背影去等他,去守他的归期。
方临渊搁在身侧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
也在同一时刻,抱着他的赵璴,拿起了搁在桌上的虎符。
他环着方临渊,将他身后那只手握住了,轻轻掰开。
他将那虎符放进了他的掌心里。
“不必犹豫。”他的声音在方临渊耳边响起,一边说着,一边根根合起他的手指,将他的手包裹进了掌心之中。
“安心地去做你想做的事。”
方临渊微微一怔。
他抬头看向赵璴。
“怎么了?”只见赵璴看着他,片刻露出了个轻轻的笑容。“舍不得我?”
方临渊看着他,片刻,低声说道。
“圣旨上并未言明归期。”他说。“将领驻边,便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归还……”
方临渊微顿片刻,之后的话说不出口了。
他想说,从前确是他欠缺考量,只想着将赵璴娶进府门,却从没想过,他这样的将领,素来是与亲眷聚少离多的。
他的半句话落入了沉默,而他面前的赵璴,则轻轻将手覆在了他的脸上。
“怕什么。”他说。“他不让你回京,你就回不来了?那也要看看,他的圣旨还能管用几时。我在这里,京城的事情,很快就会有个定论。”
赵璴的指腹划过他的脸颊。
“方临渊,这回北上,为的是教你自己安心,是为你亲手夺回的城池安然无恙,不会再受践踏。”赵璴说。
“你保护的是你自己的荣光,不是旁人廉价的心安。”
他的荣光。
那是陇西绵延千里的富庶与太平,是他父兄安稳矗立的碑塚,是玉门关城墙之上,高高飘扬的大宣旌旗。
亦是赵璴。
他定要打得突厥骑兵退出千里百里去,让突厥不敢再有擅动。
届时,大宣的兵将能在玉门关外的草原上饮马,他亦能安心停在赵璴身侧,冬天看院里的寒梅,夏日听窗下的虫鸣。
他一双眼里渐渐含起希冀,亮晶晶地看向赵璴。
“好,我明白了。”他郑重地说。“你等我回来。”
就在此刻,他所盼望的天下太平里,终于有了他自己的影子。
他想要与赵璴平安长久,岁岁年年。
而垂眼看着他的赵璴,与他对视片刻,低低笑了一声。
“好了,再这样看着我,我恐怕不会再放你走了。”
方临渊耳根微微一烫。
下一刻,便见赵璴倾身而上,在他脸侧落下了个蜻蜓点水、却郑重珍惜的一个吻。
“我为你准备行装。”他听见赵璴低声说道。
“只管安心,等我接你回家。”
——
赵璴仍像往日一般,再没有比他更周全的人。
不过半日,行囊、战马、鞍鞯,还有递送宫中的奏折,以及足够厚重保暖的衣装,赵璴全都为他整理好了。
听闻方将军高烧刚褪,便要带病北上,深感其忠正的鸿佑帝当即调派了两百御林军,护送方临渊北上。
方临渊换好了赶路的劲装,转头看向赵璴。
流火已经被雁亭牵到府门外了,护送他的御林军也在府外列队,只等他动身启程。
赵璴为他整理的行装周全却简单,已经有两个侍女抱着替他送到了门外,朝马鞍上一捆,便不必他再操心了。
赵璴走上前来,亲手将御寒的披风系在了方临渊肩上。
“你也要照顾好自己。”
方临渊看着他,轻声说道。
赵璴嗯了一声,抬起眼来。
那一双桃叶形的眼睛,在此刻不加掩饰地盯着他。
放肆,直勾勾的,深而执拗,仿佛刚才的忙碌,都是为了遮掩这太过偏执的目光。
许是明白是要分离,方临渊深深看着赵璴,亦没有再躲闪。
片刻的对视之后,赵璴点了点头。
“好。”
他说着,理顺了方临渊的衣襟,继而收回手,从袖中取出了一叠东西,塞进了方临渊的手心里。
方临渊低头去看,便见赫然一叠面值惊人的银票,里头折着整整五家位于边关的钱庄契书。
“这是……”
他诧异地看向赵璴。
“真若打仗,费银子的地方不少。”只见赵璴说道。“尽管取用,今年各地收成丰厚,想必只要有钱,不缺粮草。”
……这些钱,够他打出玉门关外五百里去。
方临渊捏着那叠价值连城的契书。
眼见着他惊讶又小心,一时不知该往什么地方放的模样,赵璴轻笑一声,又说道。
“顺带也可帮我看看,年初我与你送去陇西的银子,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说起这个,方临渊思绪微微一飘。
当日往陇西送银两时,正是他与赵璴相看两厌的时候。
他骤然被京中之事绊住了腿脚,眼睁睁看着卓方游策马远去,自己却只得留在京中,与赵璴日日相对。
转眼便到了今天。
他与赵璴并肩而立,那数额甚巨的金银,如今想必也已成了成山的麦草、连绵的屋舍。
他自不能再让它们落于突厥人之手。
“好。”
他目光坚定,朝着赵璴点头,单手拿起了自己随行的佩剑。
临转身时,便见西沉的日光之下,赵璴看着他,眉眼温柔而深邃。
“方临渊。”他听见赵璴叫他的名字。
他点头。
“我素来从不是什么好人。”他说。
“当日如此,今日亦是如此。做下这样的决定,不过因为你而已。”赵璴看着他。
“你肯爱我,已经足够我肝脑涂地了。”
“说的什么话。”方临渊连忙拉他。“什么肝脑涂地,不要乱讲。”
赵璴却回握住了他的手,拉在心口上,看向他的眼睛里,倒映着两湾温热的夕阳。
“我今日领圣旨回来时,就是这样想的。只要你拿了虎符与圣旨离开的时候,能回头看一看我,以后便连我的性命,都随便你拿去。”
说到这儿,赵璴攥着方临渊的手,轻轻捏了捏。
他笑:“可是眼下,我都不知还能再给你什么了。”
方临渊回头看着他。
片刻,他回转过身,单手提剑,拉着赵璴,在他的唇上落下了轻而珍重的一个吻。
橙红的日光洒落在他们之间。
“我要这个。”他说。“拿走了噢。”
——
暮色渐沉之际,方临渊从侯府启程,率领着一众卫兵,快马加鞭地往北行去。
此时天色虽晚,但战马亦是要休整饮食的。趁着天没全黑,先赶几十里路,恰可趁着夜色稍作休息,不至于耽搁太久。
待星辰浮上漆黑的天幕,方临渊带着身后的卫兵,在官道附近的驿馆停了下来。
跟他们确定过明早启程的时辰之后,方临渊便没再多言,自拿了一块干粮,一边吃着,一边去马厩里喂流火。
流火随他在京中逗留了数月,忽然如此疾行,不知能否习惯。
方临渊在马厩里转了一圈。
待确定流火仍旧精神充沛,四肢有力之后,方临渊便单手拿着干粮,又朝流火的石槽中添了两把草料。
却在这时,低头吃草的流火忽地甩了甩鬃毛。
叮铃两声细响。
方临渊回头,便见是悬在它脖颈上的一颗缠枝雕花铃铛。
正是花朝那夜之后,赵璴不知从哪儿弄来送给他的。
方临渊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来。
他回头,对上的便是流火一对黑漆漆的眼睛。
“你这小子……”
他无奈地笑叹了一声,走上前去,伸手轻轻拨了拨它脖颈上的铃铛:“怎么,你也在提醒我想他?”
流火打了个响鼻,大脑袋直往他的怀里蹭,脖子上的铃铛发出了一连串的声响。
“好了,好了。”方临渊抱着它的脑袋,无奈笑道。“在想了,一路都在想呢。”
他抱着流火,却不由得垂眼,目光落在了它颈项上的铃铛上。
那时赵璴还说,这是什么要紧信物呢。可一直到现在,都未曾见它起过什么作用。
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待他回了京城,再去问问赵璴……
就在这时,他身后传来了卫兵的声音。
“将军!”那卫兵说道。“京城了位大人,是来找您的!”
——
方临渊没想到会在这里看到林子濯。
自从上回京中一别,锦衣卫境况艰难,他也忙得抽不出空隙来。
期间他休沐的时候,也曾去寻过林子濯两回,不过他都以忙碌为由拒绝了,几次都没能见到他。
眼见着林子濯出现在面前,方临渊面露惊喜:“林子濯!你怎么会在这里?”
便见面前的林子濯沉默片刻,说道:“今日公事之后,听说你要尽快赶去玉门关。想着此后不知何时还能再见,我就快马加鞭,想来看看是否能追上你,与你道个别。”
听他这样说,方临渊不由得眼眶有些热了。
他行军本就很快,林子濯若是快马加鞭的追赶,能在此时追上,定然要赶很急的路。
更何况他还刚公务结束呢。
眼见他这些时日本就瘦削,现下又是一身风尘仆仆,方临渊一把替他拉开桌前的椅子,道。
“先坐。”
“这段时间的情形……你也知道。”林子濯笑着摇了摇头,坐下说。
“若非如此,只怕我还能早些得到你要走的消息。”
在朝野官宦间摸爬往来的人,的确要比旁人辛苦得多。更何况林子濯又长伴君侧,如履薄冰之际时有踏空,亦是常有的事。
眼看着他愈发消瘦的面容,衬得他神态都比素日萎靡了不少,方临渊连忙抬手,对驿馆中人说道:“麻烦为我们备些酒菜,我……”
对面的林子濯却按住了他。
“不必了。”他说。“我明日还要当值,待不了多久就要走了。”
说着,他从腰间取下了个酒壶来,说道:“这是祝松特托我带来的,他珍藏的女儿红,说让我拿他的酒与你对饮,也算他与我一同为你送行了。”
见他这样说,方临渊毫不犹豫,忙从旁边取了两个酒杯来。
“好。”他说。“正好,明日一早我还要赶路。”
林子濯斟出酒来,方临渊与他碰杯,一饮而尽。
炽烈的酒味当即滚过方临渊的喉咙。
倒是跟上一回在城墙上时,祝松启出的那坛女儿红不大一样。
饮起更烈些,激得方临渊险些咳出了声。
他对面的林子濯倒是面不改色,放下杯后,又不说话了。
他这些日来,只怕吃了不少的苦。
“子濯,人生起落高低亦是常事。你还如此年轻,眼下的些许不如意,或许不过是坦途上的一点沟壑罢了。”方临渊道。
林子濯看向他,目光复杂,却仍未言语。
也不必多言,反正酒都拿来了。
方临渊伸手便又执起酒壶来:“这杯酒,便是我敬你,林大人。他日再会之际,祝你能登云端,得偿所愿。”
可他酒倒了一半,却被林子濯按住了手腕。
“临渊。”他道。
“嗯?”方临渊不解地看向他。
“你可有什么抱负吗?”只听林子濯问道。
若是一年之前,方临渊定能眉飞色舞,口若悬河地讲出好多来。
可是现在,听见林子濯的问话,他眼前第一个浮现的,竟是赵璴的模样。
他当真是病入膏肓了。
微微一愣之后,方临渊轻轻笑了,无奈地摇了摇头。
“说来不怕你笑话。”他说。“我眼下要说抱负,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来。许是才与我夫人分别吧,现下我只想快些平定突厥,好平安回京,回去见他。”
再看向林子濯时,他的神色有点不好意思,自嘲道。
“真有点胸无大志了,是吧?”
却见林子濯看着他,片刻,摇了摇头。
“这话,你该早些说与陛下听。”他说。“眼下也并不晚,他想必,是情愿听见你这样的答案的。”
方临渊微微一愣。
“什么……?”
下一刻,晕眩感铺天盖地地袭来。
他诧异地看向林子濯。
眼前最后的画面,便是林子濯歉疚的注视。
“是我对你不起。”他再开口时,声音像是从天外飘来的。
酒里有药!
方临渊撑着桌子就要站起来,可药劲已经发作,他重重地摔了回去。
“可我先为臣子,才是你的好友。临渊,你只管怨恨我,但记住我跟你说的话,陛下明白你的想法,会留下你的性命……”
……陛下!
方临渊的眼睫沉沉垂下,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
作者有话说:
流火:你跟我贴贴的那一刻,脑袋里在想谁Q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