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莱昂纳多和威廉,啊,想想他们出现在一个镜头里的画面就激动!”舍友们热烈响应。
“简直太羡慕克莱尔·丹妮丝了,能饰演朱丽叶,同时被这么英俊的两个男人爱慕!”
瑞秋将注意力又投入到了电影中。
当看到互相爱慕的爱德华和爱琳娜,因为种种原因却无法在一起,只能隐忍自己的感情,友好的离别再见的时候,瑞秋忍不住想起了自己和维克多,又黯然神伤了一下。
当看到爱琳娜借着妹妹玛丽安病重又痊愈的机会,痛哭一场发泄出内心的所有悲痛的时候,瑞秋也跟着流了好多泪水——别人都以为她是被故事感动了,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是为爱琳娜哭,也为自己哭。
当看到病愈的玛丽安从十足的感性和冲动,变得渐渐理智,最终开始接受布兰登上校的时候,瑞秋心中十分羡慕。
当看到爱德华纵马驰骋,向达斯伍德一家所居住的石制平房赶去的时候,瑞秋意识到,影片即将迎来最后的高/潮——
达斯伍德一家一开始是以为是布兰登上校来拜访了,小妹玛格丽特兴高采烈的一声“爱德华!是爱德华来了!”让她们忙乱起来,爱琳娜震惊、紧张,又有点无措,愣了几秒钟后她迅速转身回房,让玛丽安将她正穿着的干活时穿的罩衫解下来,露出下面体面点的裙子。
爱德华眉梢眼角都带着笑意,洁白的牙齿也因灿烂的微笑而露了出来,整个人透着一股容光焕发的神采,洁白的领巾和浅灰色的条纹马甲让他显得英俊异常,犹如一道灿烂的阳光,照亮了达什伍德家小小的会客厅。
——也照亮了整个影院观众的心。
‘真温暖的笑容呀。’瑞秋想。‘维克多的笑容也是这样的呢。’
客套的寒暄了几句之后,达斯伍德夫人终于忍不住开始试探爱德华的婚姻状况,得到的回答却令所有人目瞪口呆。
“露西最后是嫁给了我的弟弟罗伯特,并不是我。”爱德华解释说:“你们离开伦敦后,我被母亲解除了继承人的身份,然后露西就送来了分手的信件。”
爱德华未婚!
爱琳娜未嫁!
爱琳娜猛地发出几声抽泣。用左手捂住嘴,想抑制那些哭声,让自己恢复平静,但她办不到,泪水和呜咽控制不住的往外冒,将她的情感泄露的一干二净,于是她干脆转过身去背对着众人,维持自己的最后一丝尊严。
爱琳娜的反应已经说明了太多问题……爱德华痴痴的凝视着她,目光中接连闪过震惊、喜悦和情难自抑。
因为爱琳娜只有在诺兰庄园刚结识的时候,表示过对爱德华的好感,之后的见面都一副冷静理智的模样,所以爱德华始终不知道对方心里也是有他的——他一直以为自己是自作多情。现在突然明白过来,原来爱琳娜也爱他,只是一直将情感压抑了下去。
幸福来的太快太突然,砸的爱德华有些眩晕。
聪慧的达斯伍德夫人迅速起身,带着二女儿和小女儿躲了出去。
屋内的两个人终于抛开了所有的克制和顾忌,敞开了心扉示爱!
还有最后那个水乳/交融的吻。
简直是美极了!
整个场景都显得分外静谧和温暖,空气里涌动的全都是感恩和珍惜的氛围。
甚至都有些升华到虔诚了。
就像一对新人对着牧师发誓要照顾彼此一生一世那样虔诚。
——多么完美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多么完美的大团圆结局!
“我也要找一个像爱德华一样温柔内敛又帅气的男朋友!”卡梅拉陶醉地说。
“布兰登上校也很不错。”南希附和道。
汉娜点头:“总之不要威洛比。”
朋友们热烈的讨论着影片剧情,瑞秋想的却更多。
瑞秋想:‘我的爱情和《理智与情感》是多么的想象啊。’
在和维克多小心翼翼的接触中,她的表现有多像爱琳娜,维克多的表现就多像爱德华。
接下来,她是该大胆冲动的感性一次呢,还是继续克制,直到这份好感消于无形?
瑞秋不停的纠结着。
汉娜又碰了碰她:“瑞秋,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瑞秋犹豫了半天,最终下定决心,“我要给自己一个大圆满结局!”
万一维克多是她的爱德华呢?不尝试一下的话,她肯定会后悔终生的!
……
首映剧院里,热烈的掌声终于让演员们“活”了过来,他们和后排的媒体或发行公司的人一一握着手,邀请他们参加一会儿的酒会,首映前七上八下的心情终于稍微平复了点,但紧张和担心仍然存在。
电影没有失败,从现场人们的掌声上能看出这一点,但到底能有多成功,还要看首映后的媒体评论,以及票房数据。
现场的这些记者和影评人,一个个都带着面具,大概只有回到自己公寓赶稿子的时候才会说真话,还有遍布洛杉矶的,数量更多的媒体影评人和独立影评人,以及那些决定了票房的普通观众,他们的反馈才真正决定了电影的未来。
很难说有几个导演和演员在今天晚上睡的香甜,反正威廉是没睡好,他在夜里无端醒来三次(倒是没做什么梦),然后每次看向窗外的时候,天空都是黑暗的,直到他在黎明前再一次睡去,这次睡的比较死,醒来的时候阳光的温度已经很炽热了。
威廉看了下时间,8:40 AM。
他用半秒钟时间下了一个决定:一整天都不出门,不买报纸也不上网,不浏览任何跟电影评论有关的东西,反正无论有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早晚都会有人通知他的。
洗漱过后走出卧室,威廉看到托比正坐在餐桌旁慢吞吞的吃早餐。
“我炒了鸡蛋,还做了草莓华夫饼,要来尝尝么?”托比招呼威廉,他的右手边放着一大叠报纸。
看到威廉的目光死死的粘在那堆纸制品上,托比笑着说:“你早上睡的很死,我去跑步的时候正好看到了这些报纸,就替你买回来了,要现在看吗?”
“不!不!”威廉纠结道:“你让我考虑一下。”
☆、票房口碑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 托比·马奎尔就坐在餐桌旁, 一边喝咖啡, 一边看威廉不停的在屋子里打转。
“拜托, 伙计, 你真的这么紧张?快来吃点华夫饼吧,都快凉透了。”
“我不想吃,吃了也大概会吐出来。”威廉摸着肚子,它在叫。“但我好像真的有点饿了。”
“太紧张了?可是你昨天回来的时候不是说首映效果很好,大家的掌声很热烈?”
“可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喜欢这部电影, 也不知道他们对我的表演有什么评价。”
“明白了。”托比·马奎尔将手放在那摞报纸上:“要我帮你看吗, 然后告诉你每个人说了什么?”
“你还没看?”
“没有, 今天是属于你的日子, 我本来就是想等你起来后再一起分享的。”
公寓的电话响了起来, 托比·马奎尔拿起听了一句, 然后捂住话筒对威廉说:“亚蒙的电话。”
威廉考虑了半秒钟:“说我不在。”
托比·马奎尔用去健身房的借口帮威廉遮掩了过去,然后挂掉电话朝威廉耸肩:“为什么不接你经纪人的电话,我听他语气很兴奋, 要你一回来就立刻回他电话, 说不定他有好消息呢?”
威廉耸耸肩:“因为就在刚刚我突然感觉,让别人通知我自己的命运是一种非常懦弱的举动。”
“非常有勇气的行为。”托比·马奎尔称赞道:“如果换成是我,我肯定没有你勇敢。”
威廉深吸口气, 抓起一份报纸,闭了闭眼,去看电影版块:
《国家讯问者报》——《喜欢做媒超越拍戏的“金牌媒人”布兰德利》
“威廉·布兰德利对《理智与情感》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是他促成了艾玛·汤普森和格雷·怀斯的婚姻!除此之外, 他一事无成,爱德华被他演绎成了一个懦弱的傻瓜,除了眨着那双绿眼睛卖帅之外什么都不干,至于好口碑?全是靠卖脸换来的——众所周知,布兰德利的那张脸对十八岁以下未成年少女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该死,我就知道《国家讯问者报》的记者不会说我什么好话。”威廉将报纸拍在桌子上。
看着面色不佳的威廉,托比·马奎尔拿起一份报纸:“要我帮你读一份么?”
“谢谢。”威廉数了数报纸的数量:“我想我非常需要你的帮忙。”
“啊哈,是《旧金山纪事报》,他们认为电影很棒!”托比·马奎尔将登着新闻的那一面亮给威廉看:“记者米克·拉萨尔称赞了影片的节奏,他说:‘李安和艾玛·汤普森的合作使这版《理智与情感》比以前的众多版本表现的都要棒,李安将他东方式叙事技巧延续到了这部西方电影里,在讽刺和温馨中找到了恰当的平衡,不仅对理智和情感的理解都非常清晰,而且画面带着一种古典的优雅感’每个细节都体现着克制的情绪,直到最后的痛哭才感情迸发,压抑和宣泄的节奏把握的很好。”
“当然,这部戏还是有着一些缺点的,艾玛·汤普森虽然演技很好,但她的年纪还是有点过大了,不论是和威廉·布兰德利对戏还是和凯特·温丝莱特对戏,她都更像一个女家庭教师而不是乡绅家庭的熟女。”
《旧金山纪事报》是北加利福尼亚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西海岸,只有《洛杉矶时报》的销量能超过它。
“我想我可以放下对票房的一半担心了。”威廉也找到了一些好消息:“《广播时报》说剧本很不错,‘虽然也是大团圆结局,但是剧情却设计的清新脱俗,没跟许多英国古典片一样拍出低俗效果’这上面还说剧本很有可能会获得奥斯卡的肯定!艾玛看到这条新闻一定会很高兴的。”
“嘿,威尔,看这里!”托比·马奎尔兴奋的将一份报纸展开铺在桌子上:“《综艺》提到了你的名字!”
“哪里?快指给我看!”威廉的声音猛地拔高。
如果说《华尔街日报》是美国金融界的权威,《纽约时报》是美国政治界的权威,《Vogue》是美国时尚界的权威,那么《综艺》(《Variety》)就是美国好莱坞的权威。
《综艺》是好莱坞内部最早流通的专业杂志,诞生于1905年,因为制作总部就位于好莱坞,所以刊登几乎全是来自于制片厂、经纪人、导演、演员甚至是各大颁奖礼评选人的一手消息,因为有着这样的特殊专业背景,所以好莱坞业内人士几乎人手一本《综艺》,而业外人士,也喜欢将它看做是“好莱坞圣经”或“全球电影风向标”。
托比·马奎尔一字一字的读着:“华人导演李安深厚的执导功力,和演员纯熟的演技,将《理智与情感》里的三段爱情刻画的各具特色又深入人心,玛丽安和威洛比的爱情是最炙热的,布兰登上校对玛丽安的爱恋是最深沉的,而爱德华和爱琳娜之间的爱情是最震撼人心的,艾玛·汤普森的两场哭戏非常精彩,而对三位男主角的刻画也非常丰满,同样又不缺少简·奥斯汀笔下那种浓郁的社会讽刺意味。”
“同时,年轻演员威廉·布兰德利是本片的一大惊喜发现,他的演技远远超出所有人预期,让人很难想象他之前一直混迹于小银幕之上,并且此次只是第一次参与电影拍摄,哥伦比亚公司有特殊的识人技巧。佳片,值得8分以上——托德·麦卡锡撰文。麦卡锡,我知道这个人,他的很多影评都写的很毒辣,既然他都称赞你了,威尔,我想你已经不用担心了。”
“也不是所有影评人都喜欢我,看看这个人说的:‘布拉德利太装可爱了,他在镜头前的表现急需管教,别再不停的冲镜头眨眼了,李安虽然大体表现上佳,但偶尔也有不灵光的时候,布拉德利又不是女主演,为什么要给他那么多的特写?’”
“谁写的这堆狗屎?”
“呃,一个叫约翰·西蒙的记者。”
“哪份报纸?”
“《国家讯问者报》”
“又是《国家询问者报》?他们难道给《理智与情感》写了两篇影评?”
“看起来是这样的,这家报纸的记者真是‘爱’惨你了,威尔。”
威廉耸肩表示无所谓。
“《波士顿环球报》说:‘一部极其迷人、巧妙、含蓄又蕴含深刻讽刺精神的电影,艾米·帕斯卡尔担任制作的Chick Flick电影对女性角色的刻画自不必说,难得的是《理智与情感》将爱德华、布兰登和威洛比三位男性角色刻画的也非常丰满,加上配角的精彩点缀、原汁原味的英伦古典风格、悠扬舒缓的钢琴配乐、风趣辛辣的台词,这部影片比英国BBC电视台制作的引起万人空巷观看狂潮的六集短剧《傲慢与偏见》更加优秀。’”
Chick Flick指以女性角色为中心,男性角色不仅退居配角而且发挥余地较小的电影,多为女性制作人制作,像是艾米·帕斯卡尔,她就是好莱坞Chick Flick电影的主要发起者和制作者。
“《好莱坞报道》说艾玛·汤普森的两段哭戏非常震撼,值得一个奥斯卡提名,还有这句‘对于一名初次尝试大银幕主角的新人演员来说,威廉·布兰德利的爱德华无可挑剔,除了过于英俊了点。’”
“《洛杉矶时报》给的评价也不错,他们认为影片情感细腻,风格内敛迷人,可以和詹姆斯·艾弗利导演的《长日将近》相提并论。”
威廉挑了挑眉:“提名可以向《长日将尽》学习,获奖上可千万不要,不然所有人都会哭的。”
《长日将尽》是1993年上映的古典电影,讲述了二战前后英国一间贵族宅邸中男管家与女管家间的爱情故事,第66届奥斯卡提名出炉的时候,它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八项提名,可惜到最后一个小金人也未获得。
“《周日邮报》说虽然爱琳娜比人们期待的要老一些——哈,这话可真刻薄——但艾玛·汤普森的演技非常感人,另一位女主演凯特·温丝莱特的表现也非常符合角色,她饰演的玛丽安天真浪漫又充满理想化,而男演员们,艾伦·里克曼的发挥一如既往的可敬,威廉·布兰德利——重点来了伙计——成功发掘了爱德华可敬和脆弱的一面,以这名演员年轻到咋舌的年纪来说,这份演技令人惊艳。”
托比·马奎尔翻到报纸另一版:“后面还有一句话:‘值得一提的是,布兰德利是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长期定居过的城市只有纽约和洛杉矶,在扮演英国角色的时候,尽管伦敦腔还不够标准,但他的美国口音全部消失了。’”
托比·马奎尔合上报纸:“我有点搞不明白最后这一句话,他是在夸你敬业吗?还是在暗示你有英国血统,比如说爷爷或奶奶是个英国人什么的?”
“我的爷爷奶奶不是英国人,他们都是在美利坚出生长大的,布兰德利家祖先在更早的时候就移民了,大约是在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美利坚历史上第二次移民潮的时候?”威廉想了想:“倒是我的一个好朋友,兰斯,他的母亲是英国人,外婆还是男爵的女儿呢。”
托比·马奎尔耸耸肩:“这个叫兰斯的肯定是你非常好非常好的朋友,我都听你说过他的名字不下十次啦。”
“是的,他是,我们的关系就像你和里奥一样。”威廉微笑道:“他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兄弟、朋友、伙伴。”
“嘿嘿,威尔,描述你男性朋友的时候可不可以不要露出这么温柔的表情?太基啦。”托比·马奎尔受不了的揉着胳膊上的鸡皮疙瘩。
“……好吧。”威廉无奈的住口:“我知道是我跑题了,来吧,我们继续把这些报纸看完。”
十五份日报里,有六份综合性报纸和两份娱乐性报纸,还有三个独立影评人提到了《理智与情感》昨夜的首映——等影片全国公映的时候,这个数字肯定会翻倍的——大部分称赞,小部分批评。
托比·马奎尔用一种高兴又暗含失落的语气说:“看见没?大部分的评价都很好,伙计,等影片公映后,你就在电影圈站稳脚跟了。”
发小莱昂纳多早已当上多部影片的男主角,室友威廉也成为电影圈的后起之秀,而自己从93年和罗伯特·德尼罗合作过《男孩的生活》后就再也遇不到大作品,唯一担当主演的电视剧还在播了不到三个月后被砍掉了,要说托比·马奎尔心情一点都不复杂,那也是不可能的。
“不要发愁,伙计。”威廉拍着托比·马奎尔的肩膀说:“我不会一走红就弃你而去,让你一个人承担房租的。”
“因为你舍不得楼下汉斯太太的汉堡?”
“别这么悲观,我也舍不得你,T。”
“……你不觉得有点肉麻么?”
“是有点。”威廉也甩了甩胳膊上的鸡皮疙瘩:“我感觉自己饿了,非常非常饿,能给我来一份,不,三份华夫饼么?”
“当然没问题。”托比·马奎尔转身端来装有华夫饼的盘子:“马奎尔大厨为你服务。”
……
七十二家艺术院线小范围公映,《理智与情感》的首映票房为102万2431美元,单馆票房过一万四千美元。
说真的,这个数字很不错,制片厂、发行方和演员们,大部分人都感到满意。
欧洲是艺术电影生存的天堂,美国观众则很少对古典文艺片感冒,剑走偏锋的cult电影除外,像是《洛基恐怖秀》,还有去年上映并票房大爆的《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也例外,美国对爱情喜剧片的接受程度一直很高,而那种风格不怎么轻快,相反有些内敛抑郁的影片,或许会在北美捧走奖杯,但很少能同时叫好叫座。
两年前横扫奥斯卡的《霍华德庄园》,第一次公映票房就只有几百万,而且得到了相当多的批评,例如节奏慢到催眠、没高潮没冲突平淡的犹如白开水、像一部风景纪录片多过像故事片等等,等它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大爆冷门后,发行方重新安排上映,才将北美票房冲到了两千万美元。
法国名导吕克·贝松的巅峰作品《这个杀手不太冷》风格并不很欧洲,相反在拍摄时还融入了很多好莱坞的手法,是艺术和商业性结合的近乎完美的佳作,但这部影片在美国公映的时候,不仅直到放映结束票房都没超过两千万,口碑还毁誉参半——法国人的浪漫美国观众并不能完全理解,虽然吕克·贝松并没有明确的将杀手里昂和12岁女孩玛蒂达之间的感情定义为爱情,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保守派影评人和观众猛烈抨击影片中隐藏的恋童倾向。
哥伦比亚之前对《理智与情感》的北美票房预估为两千五百万美元,这样加上DVD等周边收入,北美本土能够将制作费回本,就是理想的状态了。至于盈利,就交给海外票房吧,比如观影口味更契合的欧洲市场。
——这里要先解释一下好莱坞的电影分成,并不是说影片制作费花了一千六百万,票房两千五百万,所以盈利就是九百万这么简单的加减算法,票房收入要减去院线分成、制作费、发行费、宣传费等花销后,再有所余才是盈利。
能想象一部电影投资了一亿美元,票房两亿美元,最后账单上显示赔钱几千万美元这种事情吗?
在好莱坞,这很普遍:首先两亿票房里,根据放映前的分成协议,院线直接拿走八千万(40%),制片商拿到一亿两千万(60%),减掉制作费一亿,发行费用两千万,广告宣传费两千万,最后算出盈利负两千万。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辛苦拍摄几个月的电影很难回本,那电影公司要靠什么赚钱呢?拍电影不赚钱好莱坞产业为何还如此发达?
注意,这里的“很难回本”指的是“单纯依靠北美票房收入很难完全收回投资”——根据相关数据,在美国,一部电影的全美票房至少必须是制作成本的两倍,才有可能保本——但在全美票房之外,电影公司多的是其他赚钱手段,比如影片的海外发行,DVD收入,电视播放版权等。
其中DVD收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美国和欧洲的家庭录像带租赁业务非常发达,90年代初,DVD收入就占到了好莱坞很多电影公司总利润的一半左右。
特别是像《霍华德庄园》《长日将尽》《理智与情感》这样的古典艺术片,一般票房都不太高,主要盈利的大头是DVD收入。
全美院线在12月中旬上映的影片除了《理智与情感》外还有三部,《逃出魔幻纪》、《盗火线》和《新龙凤配》,全都是商业片,首映票房分别是一千一百万美元、八百四十万美元和五百五十万美元。
乍一看《理智与情感》的102万首映票房和三部影片差距太大,但《逃出魔幻纪》等三部影片的首映院线均在2000家以上,《理智与情感》只有区区72家——虽然院线增多势必分薄单馆票房,但72家影院能有这个成绩,也说明了《理智与情感》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哥伦比亚于是对《理智与情感》有了更大期待,他们准备将院线扩大放映到1500家左右。
如果票房不错,DVD收入也不错,那就是双份的棒。
12月中下旬,美国影坛一年一度的颁奖季正式开启。
在奥斯卡等重要奖项揭晓之前作为颁奖季预热出现的,是各大影评人协会奖,和各大工会奖。
☆、屡获提名
日落大道的名品街上, 威廉在有目的性的在逛商店——圣诞节快到了, 他要给朋友家人买礼物。
威廉虽然不是知交遍天下的类型, 但他交到的朋友基本都很靠谱, , 就算在权贵子弟如云、势利眼也如云的卡尔盖特学校,他因埃德温·布兰德利的死一夜之间身份巨变,真正交好的朋友也没有一下子弃他而去的,那些瞬间变脸远离的不过是些原本交情就不冷不淡的墙头草们。
给玛德琳买了条蒂凡尼钻石项链,给亚蒙买了劳力士手表, 精钢的, 威廉现在只买的起这个, 不过他想以后他会有钱送自己的经纪人一只金表的, 最后是去城里最大的耐克店里, 取来给托比的最新款跑鞋。
这款跑鞋是耐克和一个纽约画家出的合作款, 全美限量500双,洛杉矶地区有120双发售,托比对这款跑鞋梦寐以求, 甚至在开卖当天早上六点就去排队了, 遗憾的是,明显有几百个人比他去的更糟,他们大概是在半夜, 甚至前天下午就等在专卖店门口了,托比没能抢到跑鞋,回来后跟威廉唠叨了很久——威廉第一次发现自己和气好相处的室友竟然能变得如此聒噪。
幸运的是, 威廉恰好知道那家店,店主的儿子也是圣莫尼卡中学的学生,和威廉一起打过比赛,关系不错,威廉用搞到黛米·摩尔的签名为交换,换来了店里玻璃橱窗里摆放的样品鞋,正好那双鞋子也是11码,和托比的码数一样。
以托比对这双限量版跑鞋渴望的都快登报求购的样子看,威廉想他应该不介意这双鞋子在店里吃过几天灰的,反正也没被其他人穿过。
不像寒冷的纽约,洛杉矶的冬天从不下雪,哪怕圣诞节也是艳阳高照,个别日子里城里的温度甚至能飙升到二十度左右,让人出门都不想加外套。
虽然不下雪的洛杉矶缺少过圣诞的气氛,但是商店打折还是很厉害的,活动也多,加上名扬世界的好莱坞,距离拉斯维加斯又很近,所以非常非常多的人专门从东海岸或者中部赶过来过点温暖和疯狂的日子。
日落大道上人来人往,东西部的口音交汇在一起,人流量飙升到了年度最高。
迈步子时如果不看路,或许走几步就会和其他人撞在一起。
威廉提着购物袋从耐克的店里出来,还没走过一条街,迎面就走过来三个并排的金发美女。
撞到一起之前,威廉避到了街边一家店的门口。
最左边的美女路过的时候朝他笑了笑:“嗨,威尔。”
“……嗨?”威廉后知后觉的对着背影回了声招呼,忽然意识到:他好像根本不认识对方?
然后又有点高兴——
每一个住在洛杉矶的人都知道,什么叫做走红?
走红就是你走在日落大道上,每一个路过你的人都在亲切的叫着你的名字,和你打招呼。
威廉又鬼使神差的想到了莱昂纳多。
拍《罗密欧与朱丽叶现代版》的时候,有次男演员又聚在一起聊女人,一些人在讨论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不花钱就约到高质量的金发美女,威廉保持沉默,在那些人讨论半天都没总结出好办法时,莱昂纳多开口了。
当时已经和克莱尔·丹妮丝在拍摄时眉来眼去的莱昂纳多,用非常专业的语气说:“私人派对不错,酒吧和夜总会一般般,那里约到的女人,你们敢对她们的体检单打包票么?最环保的方式,就是用完早餐后去名品街,随便买点什么东西,或者什么都不买,反正就是呆在那儿,等有女人认出你,并且和你打招呼的时候——她必然是因为对你有好感才会叫你的名字——就约她喝杯咖啡,要到电话号码,然后晚上打给她。会在早上逛名品街的女人,经济宽裕,几乎不可能是□□,而且生活作息规律,完美的选择。”
威廉记得当时所有人,包括自己在内都有点听呆了。
有别于威廉的单纯惊讶,其他人的表情则更像是:把妹新技能Get√
不过到最后,大家只能集体耸耸肩,说:“这办法搁别人身上可很难行得通,伙计,女孩们当然会喜欢你,因为你是罗密欧呀。”
其中扮演罗密欧朋友茂丘西奥的黑人男演员,还用非常羡慕嫉妒恨的语气吟诵了一句:“哦,罗密欧,你为什么是罗密欧——”
威廉还是没有追上去请金发美女喝杯咖啡什么的,他只是看了看远去的背影,转身准备离开。
淡淡的香味飘过来,威廉揉了揉鼻子,回头一看,发现自己正站在一家香水店门口。
店里的营业员察觉到威廉的目光,连忙对他露出礼貌的微笑,想了想,威廉走了进去。
“有什么能为您服务的吗?”穿着黑色套装的女营业员问。
“我想买瓶香水。”
“送人还是自用?”
威廉看着玻璃柜台上那一排排璀璨的水晶瓶:“自用。”顿了顿,他又加了句:“不要任何和松树有关的味道。”
“……”营业员的表情看起来有一瞬间的迷茫,但很快就反应过来,敬业的说:“好的,请您跟我来。”
十几分钟后,威廉提着一个新的购物袋走出了店门,他为自己挑选了一瓶香水,温暖的琥珀调。
威廉其实不喜欢香水,生活中他喜欢让自己身上散发着干净的味道,身体得到了充分清洁但又完全无香的那种,不过他是个演员,在正式场合喷止汗剂和香水是礼貌,所以很久之前他就给自己买了瓶香水,普拉达还是帕科什么的,高山雪松调,闻起来就像是大雪覆盖了高山上的植被,空气里有一种湿润纯净的味道。
不过上次伦敦拍戏时候,兰斯靠近威廉,没多久就皱起眉说他闻起来像一棵松树,从那之后威廉就想自己该换香水了。
这次换了个全新的味道,兰斯总不会再挑剔的说他闻起来像块琥珀了吧?
圣诞节前一周,威廉提前收到了来自母亲的圣诞礼物——一件墨绿色驯鹿图案的圣诞毛衣,玛德琳手工自制,妈妈爱心牌。
虽然照镜子的时候觉得穿着圣诞毛衣的自己看起来很幼稚,但威廉还是在圣诞节前后所有需要穿毛衣的日子里都穿着它,而且实话说,除去款式和图案,这毛衣的颜色是和他的眼睛挺搭的。
爱心毛衣不只威廉有,玛德琳给兰斯也织了一件,低调气质的灰蓝色,和兰斯的眼睛不太搭,“但能让这孩子看起来不那么冷冰冰的。”玛德琳原话。
在用国际快递寄走毛衣的时候,威廉特地在里面塞了一张卡片,写上让兰斯收到毛衣后拍下照片做留念的要求,“因为玛德琳想看”威廉在卡片上这样写道:“玛德琳说她已经好久都没见到过罗德里克家的小男孩了,她非常想他。”
圣诞节前一天,来自英国的国际快递到了,包裹里除了给玛德琳和威廉的礼物外,果然还有一个被包的严严实实的,摸起来像是个相框的东西。
疑似相框的物品包裹的太严密了,威廉光拆就拆了七八分钟,就好像包装的人非常不情愿里面的东西被人见到似的——事实上也应该如此。
穿着驯鹿毛衣,竭力摆出微笑表情,但是眉头还是微微皱起,眼里闪着不情愿光芒的兰斯看起来非常……可爱。
或许用蠢萌形容更适合一点。
像是重回十岁之前的那种感觉,十岁之后,威廉就很少见到兰斯在照片里摆出丰富的表情,也很少见他穿这种虽然普通却充满温暖的毛衣了。
威廉决定把这张珍贵的照片仔细的保存起来,他用毛巾擦了擦相框上的浮尘,然后认真的将它摆在了书桌上,和家人们的照片放在了一起。
到了拆礼物的时间,兰斯的圣诞礼物放在一个手掌大小的纯黑色盒子里,没有LOGO,拿在手里有一点沉。
打开之后,黑色丝绒垫上躺着一个银灰色的长方形水晶瓶,仍然没有LOGO,只在瓶子底部刻有设计师的签名,里面流淌着清澈的透明液体,竟然也是香水,和威廉送自己的一样。
香水的味道让威廉想起了罗德里克大宅图书室里的旧书味,又像是香烟里的烟叶,带着一丝来自海洋的咸。
和威廉买的琥珀调香水相似,但是味道更好,起码比他花了187美元买的爱马仕香水要好。
是龙诞香,而且是天然的龙诞香。
天然龙诞香只在抹香鲸体内形成,有时候会自然排出,浸泡在海水中很久后漂出杂质,成为珍贵的香料,所以天然龙诞香的获取方式要么是商业捕鲸,要么是渔民偶然从海上打捞上来。
前者太残忍,动物权益组织一直在抗议声讨商业捕鲸的行为,后者又太偶然,所以市场上含有天然龙诞香成分的香水越来越少,越来越贵,大多是人工合成的龙诞香。
威廉熟悉琥珀香,也闻过人工龙诞香的味道,所以他知道这瓶香水里含有天然的龙诞香成分。
稀少且昂贵,典型的罗德里克风格。
威廉发现盒子里塞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扔掉你的松树香水吧,那是场灾难,我的鼻子为此不舒服了一周。另外,我喜欢你的圣诞礼物,谢了,兄弟。
前一句话让威廉看的牙痒痒,后一句又让他会心一笑。
他就知道他很会选礼物,托比很喜欢威廉送的限量版跑鞋,兰斯也肯定对那套星际迷航套装爱不释手。
没错,威廉送兰斯的礼物是星际迷航系列目前出的七部电影,三套完结电视剧/动画的全部DVD,以及威廉跑遍洛杉矶的摄影棚、公园、咖啡馆和餐厅收集来的“斯波克”伦纳德·尼莫伊,“柯克船长”威廉·夏特纳,“麦考伊医生”德福雷斯特·凯利和“轮机长斯科特”詹姆斯·杜汉等主演的签名。
对了,还有深空九号正在播出的前三季的录像——威廉帮忙录的,因为他知道兰斯远在伦敦看不到这个,而且肯定又非常想看。
威廉和兰斯从小就喜欢星际迷航,两个人曾经最爱的日子就是周末呆在一起看电视台的重播,还玩角色扮演,威廉偏好柯克船长,而兰斯每次都争着当斯波克,威廉有时候也想尝尝当斯波克是什么滋味,但是因为他的克林贡语和三维国际象棋水平都比不过兰斯,所以至今没有机会。
等下次再参加动漫展,威廉想,一定要和兰斯再下一盘象棋,并且彻彻底底的赢过他。
……
“世界电影中心”好莱坞有着辉煌庞大的产业链条,这块蛋糕太巨大了,没有哪个人能单独吞下,制片、经纪、公关、发行,每个产业链都滋养出了好几个巨头,所以好莱坞流行抱团,制片人和制片人抱团,演员和演员抱团,编剧和编剧抱团,媒体和媒体抱团——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欺负,也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像是美国演员工会成立的初衷,就是团结全美演员,为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和医疗保险等权利跟资本家们做斗争。
以及抱团的另一个解释,不正是热衷交际,共享彼此的人脉么?
——当然了,在身份之下,民族相同的人也总能在好莱坞走到一起,比如英国导演和英国演员,犹太经纪和犹太演员,拉丁裔和拉丁裔等等。
喜欢抱团,或许正是好莱坞有着如此众多的工会和影评人协会的原因之一。
美国电影演员工会、美国电视和广播艺术家联盟、美国制片人工会、美国导演工会、美国编剧工会、美国美术指导工会……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美国广播影评人协会、纽约影评人协会、洛杉矶影评人协会、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波士顿影评人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