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灯叙

▶专注收集耽美小说网站

第14章

第14章
石靖琛点点头,他也是这样想的,出门在外还是要谨慎一些的好。

第二天一开市,剩下的椅子就被疯抢了。

之前正好有一个商队靠岸,昨天刚上岸,便听说了这种稀奇的椅子,今天商队的人就来抢购了。

就这样,剩下的三十九把椅子,很快便卖出去了。

没买到的人,看到,被剩下的,孤零零的,带着红色大花的两把椅子,心中奇怪,对几人叫喊道:“这两把,你们卖不卖?”

顿时其他人也开始吆喝,都想知道这两把椅子卖不卖,

石靖琛听了纪修然的话,把这两把椅子留到最后,便是想用竞价的方式卖出,价高者得。

听到众人问,便开口道:“诸位安静一下,听我说,我们的椅子是要卖的,只不过只剩两把,你们这么多人,我也不知道要卖给谁,这样吧,这两把椅子底价,二十两一把,你们各自出价,看谁的价高,就卖给谁。”

有些人听到石靖琛给出的价格,就有些退缩了,有些人则跃跃欲试的开始竞价。

最终以摇椅五十八两,躺椅五十两的价格成交。

算下来,这次总共赚了三百八十多两银子。

石靖琛觉得他们的风头太盛,很容易被一些心思不轨的人盯上。

等卖完之后,便把众人都叫过来,每人给了十两银子,让他们都尽快去买些要买的东西,两个时辰之后就往回赶。

石靖琛也抓紧时间去买了一些,县里和镇上没有的东西,又准备了些路上吃的干粮,迅速的收拾好东西。

其他人都很听话,按时回来,很快就都收拾好,退房走人了。

等马不停蹄的赶了半天路,离渡口十里地远之后,才慢慢停下来,找地方休息。

这个时候,一众人的心里才稍微放松下来,围坐在火堆旁边开始说话。

李二虎最先开口说:“这急赤白脸的赶路,真是累死老子了。”

王大柱嗤笑一声说:“如果下次还有这样的机会,你还来不来?”

李二虎虎着脸看了他一眼,然后傻笑起来说:“还有这样的好事,我一定还来,那么多银子呢,我一辈子都没见过。”

其他人也都被他的话逗笑了。

李献好笑着摇摇头,感叹道:“是呀,就算最后赶路的时候,有些心惊胆战,但是想到那么多的银子也觉得值了。”

陈大也点头同意说:“是呀,我还买了很多东西回家呢,渡口镇上的东西,又便宜又好。”

其他人也点头赞同。

石家几个兄弟和这几个人都不是很熟,平时说话的时候,多是听着,很少插嘴,但是听到他们说,买了很多便宜东西。

最小的石五牛也有些忍不住,开口道:“对呢,我还去药店买了一些药,要比其他药店便宜很多,可惜离的太远了。”

其他人听了也都不禁惋惜的点点头。

石靖琛看几人聊的这么热闹,也没有打断他们,只是自己默默的,在心里把这几天的账算了一下。

之前每人给了十两银子,回去后还要再给李二虎十两,

其他几个帮忙干活的再给五两,还有几个没跟着一起来的人,每人二两,

这样算下来,这些人总共要一百四十多两。

除去这些和之前纪修然出的五十两的本钱,这次净赚一百九十多两。

几人归心似箭,奋力的赶着牛车往回走,用了两天时间就回到了青山村。

众人先到老宅子那边,休整了一下。

石靖琛趁着这个时候,把剩下的工钱给几人分了。

众人把银钱拿到手,都有些不敢相信。

虽然知道赚的不少,但是他们只是出了一些力而已,没想到也能分到这么多。

李献和石家几个兄弟也很意外,之前石靖琛已经给了他们十两银子,还以为是借给他们用的,没想到这些都是给他们的工钱。

他们只是帮忙赶了一路车而已,就能每人赚到十多两银子,真是很多了。

想想,他们平时去外面做工,一天才二十几文钱而已。

一对比,瞬间觉得,这个钱也太好赚了,拿着都觉得烫手。

李献年纪最大,威信最高,最先开口拒绝道:“二牛,我这次是听了我爹的话,来给你们帮忙的,报酬意思一下就行,用不了这么多。”

其他人也附和着点头。

石靖琛看看众人,开口解释道:“你们也别觉的给你们的多,我就吃亏了,没你们帮忙我这些椅子也卖不出去,一分钱也赚不到。给你们的就是你们应得的,别心里有疙瘩。”

李献听他这样说,大概在心里估算了一下,知道剩下的部分,也甚是可观,就不再纠结,欣然收下。

不过还是警告其他几人,不要把这次赚到的具体银两告诉别人。

其他人也都肃着脸点头应下。

石家三兄弟等人都走了,走到石靖琛面前,说道:“二哥,我们把钱还给你吧,我们之前就不想要钱的,这么多钱我们更不能收。”

石靖琛淡然的看了他们一眼,开口道:“我是你们的兄长,给你们的拿着就是,都和大家一样,也没有多给你们,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这些也都是你们应得的。”

说完不再理会他们,抬脚走了出去,留下三兄弟站在那里,面面相觑。

“三哥,怎么办?”

“算了,就听二哥的吧。我们收拾一下东西,一会儿去和二哥辞行。”

三兄弟把从渡口镇买来的东西收拾一下,背在身上,去找石靖琛辞行。

这时候,石靖琛已经回到纪家,把买来的东西给纪修然看。

纪修然看到很多鱼干和虾皮,很高兴,他从来到这里就没吃过鱼虾这些东西,着实想念的很。

虽然鱼干虾皮比不上鲜鱼鲜虾,但是也足够他解解馋了。

三兄弟来的时候,纪修然正拿着小鱼干尝味道呢。

看到几兄弟,便笑着招呼道:“你们来了,进来坐吧,你们二哥买回来一些新鲜东西,一会儿做出来,你们也尝尝。”

“不用了,修然哥,我们打算回去了。”

“啊,你们这就走了嘛,只是天色已晚,路途不便,不如今晚住下,明天再回吧。”

“不了,我们三个搭伴,不怕的,现在走,路上还有些亮光,不一会儿就到家了。”

纪修然见说服不了几人,便转头看看石靖琛。

石靖琛见他们坚持,便点点头,淡淡的开口道:“你们驾着牛车回去吧,明天再送回来便是,东西过多,来回多有不便。”

纪修然也点点头,牛车是他们找村里借的,一会儿再去和村里人说一声就是了。

三人没有推辞他们的好意,驾着牛车回家去了。

第 21 章

这些都做完之后就迎来了农忙,玉米要收获了。

纪修然是不用下地的,就连大红也要一起下地,而自己则只能和两岁的二红一起在家里待着.

纪修然心里是有些不好意思的,但是家人却还是习惯的把他当成是玻璃人,什么重活都不舍得让他做.

而且纪家人多三亩的玉米一天半就掰完了,接下来就是砍玉米杆子,扒玉米皮。

纪修然奋力争取了一下,家里人才勉强同意他一起扒玉米皮。

纪修然拿起一个玉米,扒开看了一下,这玉米棒子真是小,而且玉米粒也少。

他皱了一下眉头,照这样看了,这一亩地的产量就有些低了。收成不是很好。

不过就算是收成不好,这吃起来味道应该不会太差,但是之前好像没见到家里有玉米的存粮呀。

他问了一下一边和他一起扒玉米皮的大红。

大红面露难色的说:“三叔,这个玉米煮起来太费柴了,而且味道也不好。”

纪修然面露疑惑,他上一世老家在北方,玉米是主要农作物。

吃法他还是很了解的,而且味道也是很好的,但是大红的话,应该也是实话。

不过他也没有就这样放弃,等到所有的玉米都扒完晒干之后,就让石靖琛弄了一些玉米粒给他。

他在村子里没有见到辗和磨,只能用石臼捣成玉米碴子。

把透明的玉米皮去掉以后,用来煮粥吃。

吃过一顿玉米碴子粥之后,纪家人都喜欢上这种吃法。

这个玉米碴子粥可比糙米粥好吃多了,最重要的是没有米糠刮嗓子。

纪修然让石靖琛给他做了一个石磨,把一大锅玉米碴子煮熟之后,用石磨磨成糊糊,用一块圆形的薄石板砌了一个炉子,用竹子做了一个刮刀,然后摊成了煎饼。

煎饼是他以前家乡的特色食物,什么杂粮磨成粉都能摊煎饼,玉米,高粱,小米,地瓜干都可以。

刚出炉的煎饼酥脆好吃,放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干脆的一捏就碎,但是用水均匀的撒一下,就变软。

这样叠起来之后包好,不受风的话,什么时候拿出来吃都是软的。

而且煎饼吃起来很方便,什么都可以拿来卷着吃,可以卷咸菜,可以卷炒菜,就算单单卷一下蘸着大酱的大葱都很美味。

他记得小时候,每年秋收之后,入冬之前,姥姥家都会磨八大铁皮桶的糊子,摊上一大摞煎饼。

三米高的煎饼山,不出意外,这些就是一家人接下来半年的口粮。

纪修然把煎饼的做饭教给家里的几个女人,毕竟她们对做饭更有经验,上手更快。

摊煎饼还是需要很高的技艺的,一般人不可能很快的掌握住。

煎饼做出来之后,纪修然让石靖琛去炒了几个菜,用来就着吃。

家里人吃的煎饼之后,都觉得不错,只不过做起来比较麻烦。

不过一次可以多做一些,倒是也合算。

除了这些吃法,他还把玉米磨成面,贴玉米饼子,这些吃法纪家人都接受都很好,而且还把这些新吃法教会了村里人。

这次收的玉米都留下吃,不用再运出去卖了。

每次卖粮都要走50里的山路,又远又危险。

忙完玉米的事,又要忙红薯。

这红薯是村里人冬天的主要口粮,收来的红薯都放到仓库里存着。

等到冬天没有东西吃的时候就拿出来吃。

对于这种粗糙的存储方式,纪修然很无语,这红薯只是这么放着很容易坏的。

在他的记忆里这里的冬天并不是很冷,所以他们这样存放的红薯还没过完冬天就有很多腐坏的。

其实红薯完全可以切成片晒干之后存储,而且他们种的都是白瓤的红薯。

这种红薯甜度没有那么高,吃起来没有紅瓤的好吃,但是比紅瓤的抵饿。

而这种红薯是做红薯粉的最好的原材料。

红薯淀粉做成的红薯粉条和粉皮,耐煮,劲道,而且煮熟之后呈透明状,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之前他在县城里也看的里买粉条的,他不知道是用什么做成的,但是价格确实是贵,而且数量也有限。

他们村里完全可以做这个生意。

如何做淀粉,如何做成粉条,粉皮他也恰好知道。

除了粉条,粉皮可以卖之外,红薯淀粉也可以出售,做菜的时候可以用来勾芡,他相信曾君辉的飘香楼一定对这几样吃食感兴趣。

说做就做,红薯收完之后,纪修然就开始教纪家人做红薯粉。

做出来之后,他把吃法也一起教给家里人,纪母做了一些给家人尝试,家里人都很喜欢。

纪修然和石靖琛一起找到纪父,拿出之前自己准备的一些图纸。

“爹,这是我最近想到一些东西,你看看,这份是我画的石桥设计图,这份是我画的新家的图纸,这个是我写的红薯粉的秘方。”

纪父接过那几张纸,仔细的看了起来。

红薯粉他是知道的,这几天自家人都在忙活这些事,他也尝过了,觉得味道很好。

但是那个桥的设计图,他看过之后,神情一肃。

仔细的看起来,然后忍不住叫好。

如果他们村里真的把这座石桥建起来,那么以后整个村子,甚至周围的村子出行就方便的很。

而且这个设计看起来坚固的很,一看就能用很长时间,这样以后的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都能得利,子孙后代也都能受益。

纪父激动的看着那张图纸,然后看向纪修然,他不明白儿子给自己看这个是什么意思。

纪修然看着他说:“爹,这张图纸里面画的这种石桥,要造出来的话要花费300多两银子。”

纪父听到300两的高价,一下就好像被泼了一盆凉水。

也对呀,那些石料用量巨大,这些都需要银钱,但是他们村子现在的情况,怎么可能负担的起。

想到着,不禁叹了一口气,但是他还是忍不住,摩挲着那张图纸,心中很是不舍。

纪修然看他这样,心里也是很不忍,安慰的对他说:“爹,你别难过,我们总是会想到赚钱的法子的。”

他拿出那张秘方对他说:“爹,你看这个,我想用这个赚钱,你觉得可不可行。”

纪父看看那张纸,说:“修然你怎么想的和爹仔细说说。”

纪家人对纪修然都有一种莫名的信任,只要是他说的事情,纪家人都会不条件的相信。

这次也是这样,纪修然说有法子赚钱,纪父就信他的话。

“爹,我想在村里建一个制粉作坊,到时候让村里出地方,村里人谁想出钱也可以,参加进来,到时候按照出的钱分成。”

纪父听着还是觉得有些不明白:“你再仔细的对我说说,什么是分成。”

“爹,建制粉作坊要建房子,买工具,买原料,这些都要用钱,建房子的地我们可以让村里提供,这样村里就占一部分分成,到时候谁家想出钱,那么我们就按照出钱的多少,算分成,这样总共十分的分成,每家占多少就能算出来。”

纪父点点头说:“那行,不过这些事还是和你李家大伯说才行。”

纪父说的李家大伯就是青山村的村长。

这件事情是关乎整个村子的大事,当然要和他这个一村之长商量好。

纪修然也明白,点点头说:“我知道的,那爹觉的什么时候合适就把大伯找来,仔细说明白,除了这件事之外,还有这个。”

纪修然把最后那张纸拿出来给纪父看,说:“爹,这是我设计的新家的图纸。”

纪父看看说:“什么新家?”

“我和三哥的新家,在老宅那个地方,我们想好了,等过段时间找人把新家盖好之后,我们就行结契礼。”

他说完之后,看了看一边坐着的石靖琛,纪父也跟着他看过去。

石靖琛嘴角微弯,对着纪父点了点头,示意事情属实。

纪父思索了一下说:“你们的结契礼确实要举行,只不过也不用搬出去吧。”

纪父对两人结契的事情并无异议,只不过不是很同意两人搬走的事情。

纪修然把那张纸指给纪父看说:“爹,你好好看看我的这张设计图,这张图纸中不只有我设计的自家的住宅,还设计了学堂。”

纪父顺着纪修然的手仔细的看了一下说:“修然是想开学堂?”

纪父的声音里隐含一丝激动,他们这个村长,世代穷苦,从来每人想要在这里建学堂。

如果自己村里有了学堂,那么村里的小孩读书就方便的多了。

这对自己村子的人来说是天大的好事,纪父当然不会阻止,当即拍板说好。

既然自家幺儿搬出去是为了办学堂,他这个当爹的又怎么能在后面扯后腿,当然是要全力支持。

纪修然看自己爹答应之后,把之前准备好的银票拿出来递过去,一共两张,一张一百两,说:“爹,这是之前我和三哥赚的钱,给你,补贴家用。”

纪父接过来一看数额,眼睛都瞪大了,说:“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银钱?”

纪修然说:“之前我把制糖的方子买了,赚了一笔,后来三哥出去买椅子又赚了一笔。”

纪父拿着那两张银票,感叹,他一辈子也没有赚过这么多银钱,还是年轻人头脑灵活,出去一次就能赚来这么一大笔钱。

但是他也没有被大笔的银钱冲昏头脑,把银票推回去说:“你们自己赚的钱还是自己拿着吧,办学堂需要大把的银钱。”

纪修然看看石靖琛,对纪父说:“爹,这是我们两个给你们的份,我们两个还有留下的,办学堂,建房子的钱都有呢。”

石靖琛也对着纪父点头,让纪父把银票收下,纪父看看两人,发现他们说的确实是实话,就把银票收了起来。

两人把事情说完之后,就回去休息了,纪父拿着那两张银票,感叹了一番,想到以后的事情,总觉的生活更有了盼头。

晚上睡觉的时候还被今天自己儿子对自己说的几件事,激动的翻来覆去睡不着。

纪母也被他的动静弄的不得安生,烦躁的对他说:“你着老头子,大晚上不睡觉,翻来覆去的烙饼呢。”

纪父干脆坐起来,把自己的翻来覆去的原因给老伴说说,纪母听完之后,语气中带着骄傲的说:“我幺儿就是有能耐。”

纪父说到纪修然要搬出去办学堂的事之后,叹息一声说:“虽然知道修然搬出去是为了办正事,但我这心里还是会舍不得。”

纪母听完说:“既然舍不得,那么我们也跟着幺儿一起搬出去不就得了。”

纪父听纪母这样说,第一反应就是胡闹,但是仔细一想,觉得甚是可行,心思一下子便通了。

心情也好了起来,还有心情打趣纪母道:“你这老太婆有时候说的话还是有些用的。”

纪父想通了之后,心中也没有那么烦躁,躺下没一会儿就睡下了。

剩纪母一个人在那里,瞪着他,心中十分不满,却又无处发泄,最后也只能无奈的睡下。

第 22 章

纪父考虑了一晚上,第二天吃过早饭之后便把家里人招集到一起。

纪父看到人都到齐之后,敲了敲烟锅子说道:“今天把你们叫来,是因为修然昨天和我说了他要搬出去的事情,我和你娘商量了一下,同意修然的决定,这样我们家势必就要分开过,我想了一下,打算分家,分家之后我和你娘以后和修然他们一起过。”

纪大哥和和纪二哥听到纪父说分家,都被吓了一跳。

这个时代还是讲求父母在不分家的,自己父亲突然说分家,两人都没反应过来。

而纪修然也有些意外,之前他只是想到自己和石靖琛搬出去,并没有想到这么深的一层。

而且他明白纪父和纪母不顾世俗的决定,全都是为他着想,心里难免有些感动。

纪大哥听到纪父的话,不是很赞同:“爹,娘,你们二老以后还是让我养着吧,老幺还要读书,他负担也重。”

青山村里习俗对于老人跟着大儿子过,还是小儿子过倒是没有明确的规定。

但是虽然没有明确的习俗,他们村里人大部分也是老大奉养父母。

而且纪老大也一直把奉养父母当成是自己的责任,一直都是默默的负担着这份责任。

并且他自认为自己是大哥,理应照顾两个弟弟。

纪大嫂和纪二嫂听到纪父说分家的事情,才开始也被吓了一跳,但反应过来之后,两个人都有些激动。

虽然纪母是难得和善的婆婆,但谁不想自己当家作主呢。

想到以后自己可以一家人赚多少都拿在自己手里,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两人脸上就一片喜色。

纪大嫂听到纪大哥的话之后,虽然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是她也知道这种情况下,没有她说话的份。

只能坐在一边心中有些焦急,不过翻念一想,两位老人偏向老幺,总归是舍不得的,最后的结果肯定还是会跟着老幺过。

心中便安定下来,面色平静的坐在那里。

纪大嫂和纪二嫂虽然有些私心,但也算是难得的好嫂子。

之前全家勒紧裤腰供纪修然读书的时候,虽然心里会有不舒服,但是该做的事一件都没落下。

所以纪修然即使知道两个嫂子心里对他有些怨怼,却始终没有怪过两人。

就算单是看在自家两个哥哥的面子上,他也不能责怪。

纪父吸了一口烟,抬手止住纪大哥的话,也示意纪二哥住口,说道:“你不用多说了,这是我和你娘的决定。”

纪父说完,又吸了一口烟幽幽吐出,才继续道:“我们不放心修然和二牛,你们也莫怨我们偏心。”

他话语刚落,纪母便接着说道:“他们两个大男人,连个缝缝补补都不会,以后过日子,衣服破了都没人会补,难道到时候这种小事,还花钱去找人做吗,没的让村里人看笑话,我们跟着他们一起过,照看着点,最起码这缝缝补补的,不用去外面找人做。”

纪大哥听到纪父的话,虽知道是这个理,但是心里还是有些郁郁。

纪二哥看看自己大哥又看看自己父亲,知道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更改,便也不再开口。

事情果然如纪大嫂预料的一样,说起来还是纪大嫂看的最明白。

家里最宝贝的人就是老幺,纪修然,就算是自己儿子,家里的长子嫡孙都比不过。

才开始的时候她心里还有些不忿,但是时间久了也就习以为常的接受了。

“我把家里的地和银钱都分了一下,你们看看,没什么异议就这样决定了,我一会儿把文书写好,让村长来做个鉴定就行了。”

纪父拿出一张纸条放到桌面上,上面写好了每家分得的钱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