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灯叙

▶专注收集耽美小说网站

第218章 完结

第218章 完结
老四得偿所愿, 道维送她出发的时候,看她笑的那叫一个开心,牙咧到耳根子上, 周围默默流泪的同伴没忍住瞅了这没心没肺的姑娘一眼又一眼。
在老四之前,老大如愿上了军校。
这孩子高中三年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 就连春节也只年三十这天,一家人一起吃了年夜饭, 看了联欢晚会,打了一个小时的牌, 早早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又自觉去学习,全家人默契的没去打扰她, 也是心疼她的付出。
就是这个在所有同学眼里不合群,沉默寡言, 一直埋头苦读, 长得也不漂亮,名字也土里土气,从来不参与各种集体活动的怪人, 成绩在考试中一次次提高。
一开始还不明显, 同学们甚至会在背后嘲笑她蠢笨不开窍, 假清高。可到了高一下学期,她已经从班级吊车尾的成绩, 到在班级前三名徘徊, 进步之快, 让老师都惊讶不已。
到了高二下学期,她已经是年级前五十的常客, 几个精英班的好些学生被她远远甩在身后, 精英班老师好几次劝说她转班, 她只说习惯了现在的环境,换了班级后要花时间适应,她没那么多时间。
老师也不知道这姑娘的这种坚持,是不是舍近求远,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到了高三下学期,每回考试都稳定在年级前三。
她还是那个她,沉默寡言,不合群,时刻紧绷,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聪明,就必须付出比其他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努力去追赶的杨红娟。
她觉得自己没变,可在老师同学心里,她已经是全校学生励志典范,老师每每提起高三的那个杨红娟,都言当初如何,现在又如何。
外界纷纷扰扰,对她没有造成丝毫影响,她认定了一个目标,便埋头朝那边赶去,轻易不会受到任何干扰。
于是这一年,她如愿被心仪的学校录取。
录取通知书到手这天,道维亲自下厨做了一桌美味,一家人聚在一起,衷心替她高兴。
孩子也是这时才终于松懈下来,抱着爸爸放松大哭。
大闺女的努力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在大闺女的带动下,二闺女放学在家也跟着用功了不少。
老二高考成绩出来这天,简直惊呆了全家人的眼,说是超常发挥绝不为过,堪称高考中的黑马,她老师亲自打电话跟道维说了许多,并衷心劝道维,给孩子选个好学校,好专业,免得浪费这个成绩,这种幸运,不是人人都能遇着的。
连老二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她平时在校测试中,最好的成绩,也就是上普本的料,大多数时候在二本线上徘徊,稍不注意,就是三本的料。
其实老二这回的成绩,要报末流211的话,好专业是别想了,道维就说:
“要选好专业的话,就别想上重本,你怎么看?”
结果这孩子近两年也不知被小李给灌输了一脑袋什么东西,竟然淡定的选了佛学专业,这下,确实能上重本了,估计没啥竞争力。
道维一看就牙疼的厉害,这都是什么熊玩意儿。
开最野的车,读最佛的书。
行叭,将来也不靠这个谋生,要他家是真指望孩子靠专业谋生的,他这二闺女首先就得生生饿死自个儿。
尤其这孩子自从上了大学,也不知是何等运气,遇到的老师同学都很佛,平时上课连点卯都不用,便是直接放飞自我,大多数时候都泡在俱乐部,学校去的都很少。
有一回更是过分,班级群里说准备团建,问大家有什么建议,老师的意思,是问大家有没有想去的寺庙之类,他好提前协商。结果她倒好,直接请了老师同学去观看她的比赛。
好家伙,一排便衣,或手腕挂佛珠,或脖子挂佛串儿,往那儿一站,齐刷刷散发出一股无欲无求的佛系气息来,搞得周围人还以为走错片场了呢。
事后小李给道维打电话说笑:
“杨叔,您可不晓得,我二妹妹现在真了不得,单是今儿这一出就没花一分钱,上了两个热搜,简直是咱们赛场里最靓丽的花儿,我打算把她发展成咱俱乐部的招牌!
太酷了,您都不知道这么会儿功夫,多少人打听她呢!您说我也不老啊,还是三十一朵花儿呢,怎么就看不懂现在年轻人的审美了呢?小年轻一个个都被她迷的神魂颠倒,五迷三道。”
道维忍着牙疼挂了电话,心说折腾吧,趁着年轻去折腾,过几年想折腾都折腾不动了呢。
转头又让人给二闺女学校的老师同学送请帖,约人家一起吃饭,理由是探讨佛学发展。
事情就没闺女这么办的,别让人家以为闺女故意拿他们炒作才好。
闺女没办好的事,他这个当爸的可不得描补一二嘛。
道维整日围着孩子的事打转,别人看着羡慕的不行,觉得他有福气,五个闺女,各个争气,简直是人生赢家。
道维乐在其中。
到了三闺女这儿,这孩子在学习上简直不是不开窍,压根儿就是没长那一个窍。
就说他们这种家庭,请最好的家庭教师,没日没夜的填鸭式教学,就连大闺女那种水平,都能给送去军校呢,可到了老三这里,一模一样的待遇,她自个儿苦熬三年,最终考了个师范院校。
倒不是看不起普通的二本师范院校,只不过这孩子的努力,以及家里给提供的优质资源,和这个成绩比起来,道维都替孩子感到不平。
典型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
好在孩子对此很满足,还劝她爸爸呢:
“学校虽然不如大姐二姐的好,但专业是我喜欢的,还是学校的拳头专业呢,到时候我还好好学,等毕业了,就在咱家附近找个学校教书,有空了还能回家给您做饭,多好呀?”
道维心说等你毕业的时候,二本师范毕业的学生,正常渠道可就进不去市公立学校当老师喽!能凭自个儿本事在县城站稳脚跟就很了不起了我的傻闺女。
不过谁叫你是我闺女呢,既然你都想好了,爸爸看在你有孝心,还惦记给我做饭的这份儿心上,怎么都得帮你达成心愿啊。
嘴上乐呵呵道:
“行,那爸爸可等着享我三闺女的福了!”
如此,四个闺女全都飞出去。
老大学校军事化管理,没法儿常回家,道维只好借着出差的空挡常去瞧瞧。本以为她在都是天之骄子的环境中,压力会比高中更大,谁知道人家适应的挺好,大三跟着导师参与了什么不能跟家里人说的项目,人是越发自信起来。
老二有成网红赛车手的趋势,忙的不着家,道维也不爱叫她大摇大摆出入家门,免得家里小区门口保安三五不时抓到什么私生粉。
老三的学校在隔壁省,倒是有空就喊爸爸帮她订机票,常回来。饭没见她做过几次,一回家就喊爸爸,说想吃这个,想吃那个,走的时候更是大包小包往学校搬,说是吃不惯食堂。
老四一打电话,家里问啥时候放假回家,帮着给订机票。结果她倒好,连自个儿有没有年假都不确定。
家里人也不知道她一普通飞行员究竟能有多忙,问多了就一句“保密”把人打发了,气的三个姐姐跟道维告状,怀疑四妹在她们看不见的角落被人带坏了。
道维身边只剩老五一个,老五那是真真有天赋,好似上头四个姐姐在读书上缺的那根弦儿,全都长她身上了。
在幼儿园就常反驳的老师无话可说,老师只得找道维这个家长告状,说他家的孩子太难带。
对付这种聪明孩子,还不能用简单的说教。于是孩子幼儿园也上两天,在家歇三天,在家的时候他亲自带在身边教,让她知道什么是言多必失,什么是当忍则忍,什么是尊老爱幼。
教她常怀一份敬畏之心。
等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校长就曾惊喜的找家长,劝说道维为孩子办跳级手续。用校长的原话说,就是:
“这孩子是我执教生涯仅见的聪明,小学阶段的题目一点就打通,直接上六年级,明年参加小升初考试都行。是我的一点私心,想让杨红满同学为咱们学校争取一个小升初考试第一,这才建议她直接读五年级更为稳妥一些。”
道维没同意,硬是压着孩子在小学待了五年,最后才跳到六年级参加的考试。
老五是太过聪明了,太聪明的人,就会觉得别人都是傻子,带着一种俯视的心态看待别人,不管对方是老是小,是尊是卑。眼里没有平等,孩子这种心态,迟早要吃大亏,跌大跟头。
道维要求她和同龄小伙伴儿同进同出,是为了磨砺她,也是为了让她在与同龄人交往中发现应有的乐趣。
否则,等有一天长大,猛然回首,别人各个年龄段都有三两好友,有许多美好或黯然的回忆,等到最后,身边还能留下一二说心里话的知己,偏她什么都没有。
多可怜呀!
首先道维这做爸爸的就不能接受。
道维常为家里最小的闺女忧心忡忡,担心她太过聪明走了歪路。
家里几个姐姐却对她爱的不行,即便小妹常摆着一张“尔等凡人不懂我天才想法”的脸,即便小妹面对最亲近的爸爸也寡言少语。
可她们还是稀罕死了她这副样子。
道维就说她们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一辈子没长一颗善于学习的好脑子,可不得羡慕嘛。
几个闺女说他:
“爸爸您想让一个天才熟练掌握人情世故,简直是对天才的侮辱!”
那又怎么了?不懂人情世故的天才,最后有几个落着好了?别人对你的包容永远是有度的,天才在自己的领域是无敌的,可天才不可能永远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你天才的能力也无法满足某些人对你的期待时,孤零零的你在那些人眼里还有什么用呢?
道维只说:
“爸爸是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希望我女儿懂人情世故,知世故而不世故,别人怎么想是别人的事,他们有能力影响你小妹的行事,那是他们的事,爸爸也无话可说。”
不过天才终究是天才,十三岁的杨红满同学,终究在自己和爸爸的共同努力下,让b大少年班注意到她的存在,于这年春正式成为少年班一员。
后来,孩子们有选择结婚成家生子的,也有选择为了事业奋斗终生的,或许会坎坷,或许很顺利,亦或者很平静。
但道维这个做父亲的,给了她们足够多的勇气,在面对困难时能不被困难打倒。
至于很久之前说要招赘一事,道维没再提起,他是真的完全不在意,至于几个孩子如何想,他并不想干涉,都是她们的自由。
所以等一向走冷酷路线的赛车手二闺女在毕业后第一个结婚,又火速生了孩子,指着孩子叫爸爸起名儿,并强调:
“随我姓,姓杨。”
女婿只在一旁傻呵呵的笑,没有丁点儿意见,显然小两口是一早商量好的。
道维便明白了孩子的意思,说:
“按规矩,下一辈儿该是启字辈儿,就叫杨启恩吧。”
本以为只是起个名字的事儿,谁晓得这两口子会那么不靠谱,孩子过了一岁直接扔给他这做爷爷的,人家忙着搞事业去了,孩子就跟玩具一样,想起来了玩一玩,玩的不要太开心。
还跟人到中年喜得贵子的小李感叹:
“孩子也没想的那么难带嘛,小李哥你就是故意吓我!”
小李当场呵呵她一脸,心说就你那两下,还带孩子呢,怕是至今连孩子长没长乳牙都不晓得吧,要像你那样带孩子,我也觉得轻松。
可谁叫我家老李没杨叔叔那精神呢,老李倒是愿意带孙子,但只亲力亲为带了三天,就高血压复发住进医院了。
有了这种对比,小李不得不再次感慨,杨叔叔简直非常人!
道维闲着没事儿带带孙子倒也自得其乐,闺女们接二连三成家生孩子,这本也与他并无太大关系。
可也不知亲家们咋想的,三天两头带着孙子孙女上他这个姥爷家里来取经,讨教育儿经验,也不知打哪儿传出的风声,说他特会带孩子。
这可好,他家里一天到晚访客不断,热闹的不行,没法儿,索性在不远处买了一块儿地,建了个小型游乐场,让孩子们玩儿去吧。
这下可好,孩子们更爱道维这个姥爷了,正是牙牙学语的年纪,都跟着老二家的启恩,管道维叫“爷爷”。
这个一开口,那个紧随其后,跟比赛似的,一声声“爷爷”此起彼伏,葫芦娃都没这热闹。
人家正儿八经的爷爷奶奶搁旁边听的直乐呵,也不阻止,小孩子没心眼儿,大人们为了啥的,道维心里一清二楚。
就这么的吧。
他这一生,陪伴了三代人,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