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灯叙

▶专注收集耽美小说网站

第220章   云程的铺子福利好,老板厚道大方,在府城传出很远,许多人羡慕。

第220章
  云程的铺子福利好,老板厚道大方,在府城传出很远,许多人羡慕。
  京都有人来往两地,会搭着当新鲜事说,传播范围有限,至少普通百姓听不了这个热闹。
  他们培训班办得风风火火,主要场地是在府城,有点名气,但在京都这地界,有名的、需要记住的人可太多了。
  所以今天云程跟存银两人带着节礼来送,每去一家,都能引出附近邻居瞧热闹。
  质朴性善的人,就夸夸说羡慕。
  嫉妒发酸的人,就说羊毛出在羊身上,肯定不怀好意。
  听到这些话,云程就能理解两位掌柜的为什么拦着他们来了。
  他问心无愧,能把事情接着办下去。
  当时是给了图样跟布料,每个裁缝提前给了三两银子。
  余下的部分,是验收清点,根据成衣数量来算。
  因邻居们的歪话,云程跟存银检查的时候,他们都很紧张,生怕被挑刺退货,导致这一个月白忙活。
  实际他俩是抽查,没有每件都仔细看,抽到的衣服会里里外外看得细致,其他就是点个数。
  款式有标注编号,分了难易程度,手工费用有差异。
  裁缝铺子以后是于掌柜负责,钱袋子在他手里。
  金掌柜帮着算数登记,于掌柜发钱,小于伙计开始叠衣服装箱,明后天来车拉到铺子里。
  头一家顺利,其余的,有熟人带路,再有人说歪话,就会帮着顶回去。
  一天下来,各家忙完,他们跟这些仅有两面之缘的裁缝关系亲近了些。
  晚上没留下吃饭,说家里人等着,大家都理解,走时还得了回礼。
  是些小玩意儿,头绳跟头花多,他们做这行吃饭的,手巧,零碎布料都利用起来。
  云程觉得挺好看的,做工也精细,侧身问存银意见,“开张时,你看要不要送小礼物?”
  存银同意。
  他跟着云程后头学的,知道该大方的时候要大方。
  很小的利给出去,换回来的口碑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比如话本铺子的试稿,只要看得见诚意,没过稿的书生,也能得个辛苦费。
  银钱不多,但就是比别家好,来试稿的书生多了,他们铺子里才能源源不断的产出好话本。
  存银翻开本子记一道,找于掌柜把收购头绳头花的事吩咐下去,“要漂亮好看的,放到街上摆摊,有人愿意买的,其他的不要。”
  于掌柜在玩具铺子练出来的,当时玩具铺子挣的银子,都是大把大把的花,反正不是他的银子,他听话照做就成。
  现在心疼钱,也不多劝,就是要提醒存银一句,“咱们先不买太多,到时候看成衣数量决定?”
  存银听他的,“行。”
  今天过节,本来是去送节礼,还劳烦他们跟着跑一趟。
  云程说家里人还等着喝腊八粥,今天不请客吃饭了,一人给了个小红包。
  给小于伙计的要重一些,里头银子是请人租车的钱,“车子箱子都要收拾干净,到铺子里放置的时候,也先把里面打扫一遍,工钱之外,还有余钱,够你们出去点几个菜叫一坛酒。”
  到马车上,存银就算起了账。
  目前签了临时契据的裁缝有七个,比一般大裁缝铺子的师傅都多,实际把他们这一个月的衣服数量算下来,也就那样。
  根据款式复杂程度,一套成衣需要两到五天,若绣工再繁复一些,工期能到十天以上。
  这次是为铺货,目标顾客群体已经确定是百姓们,主要是中低层市场,款式没那么复杂华美,以实用耐脏、保暖灵活为主,平均三天一套。
  按照最高工期算,应该要有五十套左右,收上来的成品却只有三十五套。
  今天给他们一颗定心丸,知道东家好说话,衣服做得好,就要收,不会克扣工钱,他们能手脚麻利起来,多做一点。
  这次换了图样,需要时间适应,下次再来,保守估计,应该能收四十五套。
  到存银开业时,大概能有一百二十套成衣,能挣多少看定价。
  以云程在现代见过仓库,看过一般店铺库存量的眼光来看,这个数目太少了。
  考虑到是古代,他进的裁缝铺,最多就二三十件衣服挂着,配些绣样,其他都是卖布料、做定制,对比起来,他们备货还挺多的。
  所以店门口的表演,“直播带货”要安排上,免得开局滞销,打击孩子自信心。
  价格方面存银想亲自出去考察,现在正是各家各户买新衣的时候,他多逛几家也不起眼。
  到回家时,两人已经商量好,收了本子不谈公事,专心过节。
  圆圆种的小青菜能吃了,叶存山正带她拔菜。
  她在彭先生家吃过腊八粥,晚上不想再吃。
  叶存山在路上又看见有人卖冬菇,想起来云程爱吃这个,一起买了些。
  现在配着青菜,他打算调馅儿,烙饼吃。
  材料他都准备好了,存银说他来烙饼,叶存山不让,“我跟圆圆说好了,今天咱们父女一块儿做晚饭。”
  云程跟存银就很尴尬。
  圆圆还有两个月就满四岁了,可他们带孩子,还是小心翼翼,没叶存山大胆,什么都会带着圆圆尝试。
  目前敢做的事,都是有叶存山开头以后,他俩才跟上,带娃这方面,确实做得不够好。一直想改正,没踏出的勇气,瞻前顾后,稍一犹豫,娃崽就大了。
  他俩不闲着,圆圆手撕青菜,叶存山剁蘑菇,面都和好醒好了,云程跟存银洗洗手,过去揪面团,擀面饼,叶存山调好馅儿就能包,就在小炉子上烙饼。
  这个矮,圆圆能看着。
  炉子摆桌边,粥盆放中间,除了圆圆一人有一碗。
  她看大家都有,摸摸肚子看看锅,最终没要,眼巴巴等着饼子。
  今晚包的馅饼就小孩儿巴掌大,圆圆能吃两个,再喝点奶,就饱了。
  大人都是五六个起步,配粥喝能饱。
  云程问圆圆今天去彭先生家里玩开心不开心,圆圆一个劲儿的点头,“有好多人。”
  叶存山说家里亲戚来了很多,“大人不咋样,孩子都还成,愿意带小孩子玩。”
  总体来说,今天两头都很顺利。
  饭后陪圆圆消食,云程问叶存山明天是不是要带圆圆去程家,叶存山说不用。
  “今天跟圆圆说了,到过年期间,外面人多,叫她乖乖在家待着,下次回来带她玩。”
  程太师官居一品,程砺锋在文渊阁,程文瑞受天子重视,程文杰开了京都学子都爱去的模拟考场。
  不提其他人,就看这三代,都足够门庭若市了。
  到年底时,庄子铺子的账本也要送到府里,各方关系要走动,前院后宅都要忙起来。
  若不是大舅舅严厉说他,他都想暂时去谢晏清那边小住,跟人一块儿在模拟考场附近待着。
  现在他不提这个了,但带圆圆确实不方便。
  云程点点头,“我也想说这事来着,没谁是带着小奶娃读书备考的,大舅舅叫你离家学,就是不想你为家事分心,这一个月过来,圆圆也适应了,还是学习为重。”
  叶存山跟云程说,“我跟大舅舅说了,年夜饭咱们不回家吃,到春节正常去拜年,下次模拟考,我会跟谢晏清说过年一起,把他叫来咱们家。”
  云程是外孙,算亲戚关系,是跟陆瑛一样,陆家人是不会到程家吃年夜饭的。
  他们也有自己的小家,孩子都有了,在自家吃,不惹人嫌,存银自在,还能叫上朋友。
  就是这事没跟云程商量,是他自己做的决定,现在说出来,有点心虚。
  云程不觉得有什么,“你不说,我下次见到舅舅也会说的,存银不愿意去程家,我瞧着那架势确实尴尬,那总不能大过年的,把孩子自己留家里吧?亲戚么,拜年走动就行了,要真想吃这个年夜饭,咱们小年的时候办桌酒,叫大舅舅跟三姨来。”
  这个不行,叶存山说低调老实点,“以后要在京都定居,有人关系远,平时少走动没关系,但不能这么明显的搞区别对待,万一真有事撞人头上了,咱们没理。”
  睡前还有一件事,他们今年要给多少小孩儿包红包。
  云程找平枝姑姑问过,村里跟府城都不怎么流行的给红包,在京都这里风气很盛,普通百姓家都会包一个铜板意思意思,他们这种人家,一般是十个铜板起步。
  “平枝姑姑说,这红包,咱们家按照二十、三十个铜板的标准来包就成,就看要给多少个,你到程家后,有机会就问问大舅妈。”
  叶存山叹气,“什么叫花钱如流水。”
  云程新拿了记账本,分了三类。
  一是存银的裁缝铺子,二是人情关系,三是家里开支。
  今天去给裁缝送福利,算在铺子的开销里。
  人情关系上,目前就只有程家跟彭先生两头,即将要来的红包也不用怕。
  “咱们有圆圆,能回血。”
  总的开支里,家里日用是最少的。
  才来不久,里里外外大舅妈帮忙收拾好了,厨房里米面都有,够他一家吃到明年,现在就是平时买菜会花费一些。
  叶存山看这本子,心里焦躁才放下。
  隔天,他继续去程家学习。
  家里为年货年礼的事忙开,期间还要去裁缝铺子。
  梯形桌子跟长条衣架是最早完工的,这两样进店后,一楼就有了服装店的样子。
  后面放存货的衣帽间先把成衣挂出来,以免起皱。
  为防灰尘,又买了一批廉价糙布盖上面。
  到晴天时,还要推到院子里见见太阳。
  日子往前,到了十二月中旬,叶存山再有一天假期时,杜知春抵达京都。
  分别前,叶存山叫他随年礼的船一起出发,早日来京,别在家里沉迷开诗会,结果他还是没忍住。
  到了以后跟叶存山连声道歉,叶存山不需要他道歉,“你读书又不是为我读的。”
  谁知杜知春道歉也不诚恳,他哈哈大笑起来,“京都才子聚集,我要开诗会,来这里岂不是更好?”
  叶存山:“……”
  谢晏清叫他好好学习,“你真该去模拟考场看看,不要太飘了。”
  杜知春说文比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提升,“我跟你们不一样,我本性就这样,从前看的书太多了,府城三年多,我一点不敢放松,这阵子我跟我爹聊过,他觉着我现在应当是憋坏了,压着也不是事,找人文比能解压,我受得起打击,赢了信心大增,输了原地改正。”
  这话还像样,叶存山跟谢晏清脸色都好转。
  杜知春看着心里也暖,“你们不知道,我中途在府城停靠,见了旧友与同窗,想看看有没有信件要捎带,结果碰见好几个不盼着我好的人。”
  看杜知春突然不学习,还玩疯了,以为他是那种心态极差,临近考期,心态崩了,行为都是掩饰考前退缩的书生。
  对他说的话,就差明示他不要去考了,听得他没心情留府城,东西拿了就走了。
  他有住处,三人挤着坐马车,杜知春从书包里,掏了一大堆信件出来。
  大部分是给谢晏清的,小部分是叶存山跟云程的。
  谢晏清问他家里情况怎样,杜知春说不怎样,“乡绅么,以前指定多嫉妒你家富贵,现在眼看着你小小年纪考上举人,是个人都知道你往后前途无量,逼婚不成,恼羞成怒,见不得你家更好。但你就要春闱了,闹起来的就那一家,其他人已经有示好的意思了,你爹扛得住。”
  说不怎样,就是这关系都太虚,唯有谢晏清考中了,才能解忧。
  厚厚一包里,信就一封,田产地契还有银票居多,是想保谢晏清,留个根。
  他捏着油纸包,半晌没说话。
  叶存山拍拍他肩,“我之前问过彭先生,他那里能收你住一阵,要是模拟考场对你的意义不大,你就搬他那里去住,过年期间会吵闹一些,但你做题读书都有人解惑。”
  京都不是他们商户能插足的地方,谢晏清能请的先生最高就是举人,能教他的已经不多。
  谢老板给他在模拟考场附近租小院,是想蹭蹭模拟考场的题目跟先生,也想谢晏清在更大的考场里适应环境。
  一个多月了,足够了。
  彭先生又不一样,他从前在国子监,学生里举人有很多,现在还能点拨一二。
  不是客气的时候,谢晏清跟他俩道谢,“那今天我请客吃饭,你们挑个地方?”
  今天他请不了,存银在家里准备酒菜,给杜知春接风洗尘。
  他们来京都后,也没聚过,今天刚好一起。
  叶存山:“再买两坛好酒吧,我家是米酒,不够劲。”
  作者有话要说:
  qwq 来晚了
  各位读者老爷晚安!
  明天见!
  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