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铁家收粮食
“脱粒机,我看挺好,以后不用搓苞米了。”笑哥儿很喜欢这个东西,以前搓苞米搓的他手里头都有茧子了,后来还手腕子疼呢。
有了这个东西,方便多了。
“嗯,以后大家都方便,谁家想来用这个东西,一千斤苞米,给咱家二斤做费用。”铁青深知“斗米恩升米仇”的道理,这个东西是他花钱买来的,且机器都是消耗品,一千斤苞米,给二斤机器费用,已经很良心了。
不给想白用,是不可能的!
“挺划算的,如果不给粮食,给个杂粮也好,不过杂粮要五斤,还有要一车的草料,给家里的牲口吃。”笑哥儿加了筹码:“那东西我看了,是要牲口拉动的,人吃饭,牲口也得吃草料呀。”
“好,听夫郎的。”铁青点头:“还有呢?”
“看看每天能搓多少,这东西能连盘转吗?”
“还不太清楚。”铁青道:“明天问一下,有啥注意的事情,稳妥了再开工。”
“嗯。”笑哥儿点头。
两口子商量了下,就睡着了。
谁知道第二天,竟然下霜了,地上一层的清霜,天气也冷了,出门一唿吸,哈气都出来了。
“这一大早的,就这么冷啊!”铁青进了书房,看到田掌柜的已经起来了,站在窗户那里看外头,已经落叶了的杏树:“起来啦?”
“嗯,起来了。”田掌柜的道:“秋天了啊,你这里看来都准备的差不多了。”
院子里的房屋窗下,放满了木头柈子。
后面还有一个专门放煤炭的房子。
“是啊,这不是要入冬了吗?得提前准备好,毕竟家里还有个孩子呢。”铁青现在提起自己家的哥儿,就兴奋非常。
因为天气冷了,都下霜了,所以早饭就是羊肉圆葱馅儿的大包子,羊杂汤,小咸菜,吃起来热乎乎的,让人驱寒效果很好。
铁青唏哩唿噜的喝羊杂汤:“今天回去吗?”
“回去,我那里一大堆的事情呢。”田掌柜的道:“还得给主家回话呢。”
“哦,喝汤,要是想放胡椒粉的话,那里有。”铁青指了指胡椒粉的盒子。
田掌柜的放了不少胡椒粉:“你家这饭菜的确是不错,怪不得那些长工们都胖了呢。”
“都瘦了,还胖呢?这才刚收拾完秋多久啊!”铁青哭笑不得。
俩人侃了一会儿闲篇,铁青就送走了田掌柜的,然后又去了老魏村长家,跟魏大亮说话:“我要收购粮食了。”
“你先别说粮食,今年秋天的劳役,你咋打算的?”魏大亮道:“还是赎买吗?”
“对,还是赎买,全家都是,我老丈人也是。”铁青道:“全家的劳役都赎买,方便省事儿。”
“这倒是,但是今年应该是去修缮边关城池,可现在还没个说法。”魏大亮道:“我打算明天去县城里头问一下,到底是咋个意思。”
“我明天也去一趟,跟你一起走,我老丈人就别去了,怪冷的。”铁青知道,自己不去,就得老肖头儿去,去逛街还行,去办事儿,天气都冷了起来,加上大舅兄走的早,这个时候,还是他出马吧。
“成!”魏大亮心想,铁青去也好,比自己单独跟小里长去好多了。
毕竟铁青的面子大啊!
这几年他们村儿都是一个缴纳税粮,服劳役的村子,在附近四个村子一个镇子上,都很有面子呢。
等到他们村儿出了大将军之后,就更有面子了。
只是那位新来的县太爷,也不知道好不好打交道,这次是他第一次接触县太爷,以前都是父亲去。
有了铁青跟着,好歹有了些底气。
当天下午他们就去了镇子上,找到了小里长,三个人商量了一下,小里长又叫了其他三个村的村长,一起去了县城。
没直接找县太爷,而是先找了许州。
铁青前些天才给他送过一只肥狍子。
加上他们也算是实在亲戚了,许州的大小子娶了肖慧么。
“是因为服役的事情吗?今年服役可能要晚一些。”许州让人给他们倒了热水:“听说边关那头不太平,也有可能这劳役是要做别的,不修城池了。”
“不管修不修,干啥活儿,我这里都是要赎买劳役。”铁青道:“我老丈杆子身体不行,我家的长工还有一堆的活儿要做,我也不行,大舅兄不在家,我就更不能离家了。”
“行,这个可以。”反正每年都赎买劳役,许州都习惯了:“那你这是来?”
“我来兑换一些银钱。”铁青拿了银票出来:“打算收点粮食,我家的那个粮铺,也得要点存货不是?”
“那倒是!”许州又跟小里长说话:“既然劳役先确定不下来,那就先把税粮缴纳了,现在边关紧张,咱们这个税粮啊,直接拨给东北大营,当给养。”
众人这才知道,东北大营那边的给养,朝廷已经送来了,但是为了过冬,为了明年的物资充足,还得为了抵抗关外的游牧入侵,事情很多,很忙。
“那就先缴纳税粮。”
大家都同意了这件事情,而且铁青家有了个脱粒机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
铁青说了,用可以,但是不能白用,一千斤的苞米棒子,给二斤苞米粒子,一车的草料,喂牲口的那种。
要是给杂粮的话,就得给五斤。
说都不多,就是个意思,他那机器也是钱来的,还得用牲口拉,就跟拉磨一样。
所以不白给用,大家也能理解。
但是铁青也说了:“孤寡老人就免费了,也不用给啥东西。”
他们村儿,就有一家孤寡老人,姓车,这个姓氏少见,那家人唯一的小子,上了战场就没回来,那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他们俩如今都五十来岁了,有一座房子,一挂马车,一个大院子,三十亩地,只是年纪老了,种不过来地了,村里头的人,你家帮一把,村子里还轮流派人去他们家照顾一二,这二老算是绝后了。
也没啥旁的亲戚,过继都没有地方过继去。
不过老两口也说了,村里好好照顾他们,等到老了之后,村里给他们发送,安葬过后,家里的土地,就归村里头所有,房子和车子都作价处理,也捐给村里头。
老车家那样的人家,他能要粮食跟草料么?
不仅不能要,还得帮忙把苞米弄来,打好了再给送回去,服务到家。
县衙收秋粮赋税,但是劳役今年就没怎么明说,不过铁青回去之后,就守家在地的收购粮食。
他们家的苞米第一个脱粒,然后算计了一下赋税缴纳多少粮食,留出来缴纳赋税,其他的都入了自家的粮仓。
粮库已经清理出来了,就差收购粮食入库了。
铁家第一个使用了自家的脱粒机,第二家就是老肖家,然后是肖老六家,肖老八家,老乔家,老徐家……。
铁青在家打苞米粒子,东北大营来了消息,信使送了不少牛羊过来,还说那边战事还好。
“战事还好?”铁青皱眉:“这是个啥好法?”
“其实也没啥可好的,那帮东西来去如风一般,没有个固定的地方,打仗的时候,真的是一触即退,感觉胆子小的很。”信使吧嗒了一下嘴巴,他觉得铁家的伙食真不错,他来送个信儿,就有红烧猪排吃:“起先大家都很慌乱,因为第一战并不顺利,上头来的那帮猪头,想要抢功劳,自己带着人马出去了,五千人就回来了一千多,损兵折将不说,这一千多人只有不到五百人是好的,剩下都是伤兵,连领兵的都被人给宰了,可气死大将军了,后来大将军回来了,才好一些,大家不那么慌乱了,只是大将军说我们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伙儿的,我们这边吃了亏,首战失利,要讨回来,所以这段时间,大将军都是带人在外巡视,一旦发现那些马匪的踪迹,就出兵讨伐,而且每次都是大军压境的架势,那些人不知道为啥,一直徘徊不去,可又不敢进攻,他们没有攻城器械。”
草原上的人,别说马匪了,就是一般的大部落,也没有几架攻城的云梯,因为草原上树木少,会制作云梯的人更少,这就不是他们擅长的好么。
一群流动的马匪,连个根据地都没有,就更没有跟守军叫板的能耐了。
奇怪的是,他们却不离去。
“应该还是有啥原因才是。”铁青不太关心这个:“那关隘今年看来是修缮不了了。”
“不修了,明年秋天再说吧。”信使道:“这事儿已经跟陆一县令说过了。”
“哦,那就好。”铁青接待了信使,有了人捎口信回来,大家也能放心一些,尤其是这位信使很能说会道,家里人也就放心了,想象了一下,敌人只是骑马快,面对高大的关隘城墙无能为力的样子,也挺好。
不出门迎战即可,安全第一。
何况,对方一万人马,自己这边有三十万呢,就算去掉后勤和老弱病残,起码还有二十万人。
二十对一,这要是输了,估计那帮小子也该去自杀一下了。
有了信使传回来的消息,铁青他们也算是安心了,但是肖伟并没有回来,他倒是写信回来了,让大家该干啥干啥,不用担心,他那里没啥大问题。
同时,铁青家收购粮食的事情,也有了风声,但是在收购粮食之前,还得先去缴纳税粮。
铁家的机器一百多家轮番用,起码先把苞米脱粒之后,缴纳了税粮再说。
老车家这个孤寡老人家里头,铁青是亲自去的,拿了家里的苞米棒子脱粒之后,灌了麻袋又给送来回来的,包括苞米瓤子都是如此。
啥都没敢要,俩老人也不容易,如今已经不怎么干活了,家里的地打算明年租赁出去。
租赁出去的租子,其实就是粮食,不是银钱,足够老两口吃的了,再养点儿鸡鸭鹅狗啥的,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这次只用了几天,大家都就架着马车去缴纳税粮,铁青一口气拉着自家的、老丈杆子家和肖老六、肖老八四家人的税粮,单独去缴纳了一次,因为他们这一批粮食可不少。
第二天才是村里其他人一起去缴纳的税粮。
他们这个县的税粮收上来之后,直接就征发了劳役,也就是秋天这会儿,大家都没啥事儿,劳役的目标,就是运送这一批税粮去东北大营,这个活儿轻巧啊,就是赶马车去运送粮食嘛,铁青没去,他们家的劳役都是赎买回来的,不用出人手,何况他们跟东北大营的联系,一直就没断过。
这帮人也就去了几天,就回来了,劳役也就这样,剩下的时间,就是修修官道,就没事了,听去的人说,他们送了粮食去大营,在大营里还吃到了死面饼子和牛肉汤。
大营里的吃食不错,有肉有菜的,他们吃完住了一宿,第二天吃了大肉包子羊肉汤之后,才赶着马车回来的,觉得这次送粮食还挺好。
回来之后,要缴纳秋天的税银了,这回,铁青家忙活上了。
“外面的收购价格我打听过了,三四文钱一斤。”铁青在老魏村长家,这会儿全村的老爷们儿都来了,毕竟是卖粮食的事情,他就当着大家伙儿的面说了:“我呢,给个标准价,五文钱一斤收购,但是只限咱们村儿,我这粮铺也不大,用不了那么多粮食,所以只收购咱们村儿的就行了。”
他是要少收购,勤倒腾。
“这个价格好!”
“那没的说啊!”
一群人早就打听过粮价了,普通的都是三文钱一斤,好的也才四文钱一斤而已,他们村儿谁家多少粮食,差不多都知道,就算是有点差距也不会太大,不可能有一家二十亩地,出四万斤粮食那种事情发生,那是不可能的好么。
这个时候没啥好手段,筛选良种的办法,就是人工手挑,要颗粒大,且饱满的玉米粒子做种子。
一等的粮食,其实是开春之后,风干了的粮食,那个时候,粮食正是贵的时候,苞米面儿现在才十文钱一斤,可是开春之后能涨到二十文去!
于是铁家收粮食的活动,就风风火火的展开了,铁青将林峰拎了出来,给他当了个临时的账房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