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扶苏就带上人出宫去了。
这次过寿的老王爷辈分很高,是先帝的叔父。也就是说,比扶苏还高两辈,宗室里应该没有比他辈分更高的了。
本朝的爵位制度是降等承袭,皇子至少能封个郡王,有些格外受宠的则能得封亲王。
这位老王爷就是郡王,他要是死了,王府传下去之后,世子继承的就不是郡王爵位,而是国公之位了。
所以老王爷活着,他们才是王府。老王爷死了,他们就不算王府,顶多算个公府了。
王和公,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老王爷当年没能封上亲王,自然也就没有“世袭罔替”这样的殊荣了。若是有的话,也不必为此忧虑,世子继位依然是王爷,不必降等。
可惜没有,所以他们得尽量和新帝打好关系。不然以后爵位没了,恩宠也没有,在京城可就彻底说不上话了。
先帝以前和朝臣关系紧张,便会选择其他势力拉拢,比如宗室,所以宗室并不担心失宠。
现在可不一样了,手腕强硬的新帝看起来谁的面子都不给。在他们这样一个优待文臣的王朝里,说砍就把文官砍了一大半,简直震惊全朝野。
扶苏入席之后,就察觉到了来自周围人偷偷打量的眼神。
他知道是因为什么。
是阿父前不久砍了很多文官闹的,这件事传出去之后,学阀群起响应。
光是京城听说的,就有不少,名士大儒写文章抨击当今。都是前头数代帝王惯出来的臭毛病,还敢挑皇帝的刺。
秦政是不会放任的。
所以这些敢骂他的家伙,都被他派人去砍了。
还有某些步入朝堂但是开书院,通过书院暗中插手朝政的所谓大儒,也没落到好。官府直接查抄书院,勒令停学。
消息传回来之后,京城里仅剩的臣子越发安静如鸡。生怕撞到暴君手里之后,自己的小命也得交代出去。
在这种背景下,六皇子这个本来应该被软禁在宫里的威胁居然能出宫,难免惹来其他人的异样眼光。
扶苏倒是没往心里去,只以为他们是在震惊自己能出宫。
实际上他们震惊的另有其事。
昨日大皇子进宫后,得知了一个非常惊人的消息。这个消息被他不小心说漏嘴传了出来,迅速在京城圈子里扩散开来。
当今陛下是六皇子手里的傀儡!
其实也不能怪大皇子是个大喇叭,实在是他进宫的时候本身就是微醺状态还没醒酒,前后又被两件大事冲击了脑子。
出宫的时候,大皇子整个人都是恍恍惚惚的,脑子还没转过弯。别人好奇地问他这是怎么了,他就不留神说秃噜了嘴。
在场的来客心思各异,眉来眼去。
真是看不出来啊,六皇子居然这么有手腕。所以新帝干的那些事情,其实是他指使的吧?
处置外头那些大儒、查抄书院,这种操作,寻常皇帝谁敢干?
先不说官府这么乱来,会不会引起群愤,叫广大学子闹事。就说地方官好多都是从书院出来的,或者拜师大儒,他们就不会乖乖听话。
奈何朝廷派去主事的不是文臣。
都知道文臣是一丘之貉了,还把事情分派给文臣干,那是傻子的行为。武将和这些文臣可不是一家的,他们又和文臣素有旧怨,叫他们去绝对能把事情办妥。
朝臣原先很想知道当今陛下心里怎么想的,得罪天下读书人对他有什么好处,以后朝廷不想运行了吗?
现在他们知道了,不是陛下头铁,一切都是六皇子的意思。反正挨骂的也是新帝这个顶在前头的靶子,他六皇子又没挨骂,他当然无所谓了。
借新帝的手清洗文官集团,回头文官要报复也是报复新帝。万一新帝真的被阴谋手段害了,六皇子也能自己接手皇位,光明正大地享受新帝折腾出的成果。
奸诈!太奸诈了!
众人并不知道,虽然收拾文人集团的这个主意确实有扶苏参与,但也确实是陛下自己的想法。
陛下一向如此头铁。
谁也不能胁迫始皇帝陛下,谁挡路谁死。一群连兵都没有的文弱书生,还敢跟他叫板,大秦以前可是连手握私兵的旧贵族也是说砍就砍的。
文人除了能耍点嘴皮子功夫,还能对他的统治有什么威胁吗?抹黑他的名声?暴君谁在乎名声?
不过砍人一时爽,事后多地爆发了抗议。
可惜文人学子还能怎么抗议呢?
无非是聚众讨伐,游行示众。
如果朝廷再这么下去,他们绝不妥协。这科举,不考也罢。
这可太好了!
陛下回头就颁布了新的科举考纲,说经史子集于治国无益,以后四书五经除却《春秋》这部史书之外,其他的酌情减少内容。
接着大刀阔斧地改革,往考纲里塞了各种史书律令。以前太子设置过类似法考的题目,考验学子的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情的能力,陛下觉得很好。
学子们:???
你把考纲换了,我们寒窗苦读这么多年,白读了?
陛下:不是你们自己说不考了?
既然这群人放弃了科考,那不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改变考纲。
旧学子不考了,所以旧考纲没了用处。以后要参加考试的都是新学子,既然是新学子,那就是还没怎么进学的,考纲换了也没什么影响。
这就是耍无赖。
但不考的威胁是他们自己放的,始皇帝陛下一副“你敢说朕就敢信”的架势,现在轮到学子们骑虎难下了。
这种时候,你以为学子们会同仇敌忾声讨朝廷吗?错了,学子反而会内讧。
因为朝廷是他们无法抗衡的存在,自以为声势滔天的时候,他们会和朝廷杠上。可一旦察觉到对方难以撼动,很多人就会选择调转枪头,埋怨起第一个带头闹事的人。
于是学子很快分化成了不同团体,有的继续在不满朝廷,但更多的却是在不满那些叫嚣“朝堂再这样我们就不考了”的家伙。
——你不考是你自己的决定,不要带上我们。现在你说不考,朝堂就当真不让你考了,你是高兴了,我们呢?我们想考的怎么办?
这部分学子倒也不一定之前就跟着前一批人叫嚣着不考了,可能只是沉默的大多数。既不在乎朝廷怎么收拾那些文官,也不在乎文官拥趸的反弹,他们是真心打算继续考自己的。
可是现在,朝堂直接一杆子打死。他们拿朝廷没办法,就只能发泄在闹事的学子身上了。
分化敌人,一向是始皇帝陛下和太子最为擅长的事情。永远不要让你的敌人团结起来,否则头疼的只会是你自己。
先前儒生们团结一致,是为了整个文官群体的利益。
新帝看起来想打压文官,他们不得不站出来反抗,逼迫皇帝放弃这个计划。可在集体利益之外,还有他们的个人利益,也是不得不考虑的。
如果大势已去,自然会有更多的人背叛集体。
——文官被打压的情况已经成为了现实,改变不得,那就抱歉了,别怪我踩着别人出头。
因为蛋糕就那么多,自己不多抢几块,以后挨饿的就是自己。本来朝廷提供的好处就在变少,还不赶紧抢,分到自己手里的只会越发稀薄。
一切都在父子俩的掌握之中。
他们敢动手,就不怕下头人反抗。这点小声浪,在经历过灭六国的父子俩眼里根本不算什么。
一群只能动嘴皮子的文人,造反三年都成不了气候,无需在意。
宋朝之前的许多皇帝受掣肘,完全是因为他们的敌人世家、诸侯手里有兵权。一个搞不好就是实打实的战乱,自己要被赶下台,或者辛辛苦苦打的天下又被乱军糟蹋得一团糟。
宋朝之后就不一样了,很多时候纯粹是皇帝既要还要。不想名声差,所以向文臣妥协。
如果有谁不在乎名声的话,就非常无敌,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文人顶多给你小鞋穿。
秦政干脆利落地切断了文臣向兵权伸出的手之后,自然能随意收拾他们。备受打压的武将眼看起复在望,反扑起来还是相当凶悍的。
满朝臣子都有一种看见黄巢砍世家的即视感。
虽然本界历史上没有黄巢这个人。
但是有另一个同位体。
为了不成为被砍的倒霉蛋之一,他们选择夹起尾巴做人。
扶苏撑着下巴打量周围。
对上他视线的客人都飞快收了回去,不敢再看。生怕自己一个眼神不对,让六殿下解读出了他们不够安分,明天大兵就上门砍人了。
说实话,他们今日出门赴宴也是担着风险的。
他们是听说了六殿下要来,才一股脑的响应邀约。其实内心是不想来的,一是老王爷在朝中无人,没必要结交他,二是现在这种时候出门很不安全。
最不安全的就是会碰到一言不合直接动手的士兵。
不过六殿下都亲自来了,他们也不敢不来。不然六殿下还以为他们不给自己面子,第二天肯定又要有大兵上门慰问。
然而来了也不代表就安全。
客人们坐立难安,总觉得自己像是在走钢丝。
扶苏发现他们好像很怕他,顿时来了兴致。故意环视四周,挨个打量过去,还尤其逮着胆子小的多看几眼。
大家被他看得越发不自在,好几个人掩饰性地端起茶盏,喝茶缓解尴尬。结果忘了把盖子拿开,反而更尴尬了。
众人:……
扶苏乐不可支。
他拍照给阿父发消息:
「我这算不算狐假虎威?」
秦政意味深长地回了一句:
「谁是狐谁是虎还不好说呢。」
扶苏不明所以。
太子殿下在府上坐了半场,一直没意识到这群人害怕的就是他本人,而不是他爹。
不过他在这里坐了半天一次都没发难,倒是让大家渐渐安心下来。气氛不再那么紧张,老寿星王爷也终于可以开心过个寿了。
唉,六殿下不来,他要担心自家不被新帝看重。六殿下来了,又要担心寿宴见血,真是难办。
幸好,六殿下还算给他面子。
老王爷颤颤巍巍地被人扶着,过来问候殿下。
扶苏摆摆手:
“我不喝酒,你们自己喝吧。”
老王爷一时又忐忑起来。
不肯喝酒,难道是在隐晦地表达对他家宴席的不满?是嫌弃酒水准备得不好,还是其他什么缘故?
他正纠结着。
那头有人匆匆跑来报信:
“不好了!刘大人家的三小姐落水了!”
扶苏立刻起身,有热闹!
但是起身之后又想起来这个热闹不是男子能看的,人家姑娘不慎落水,一会儿救上来肯定浑身湿透,他去看热闹算怎么回事?
又只好遗憾地坐了回去。
可惜,为什么不是男子落水呢?
他这起立又坐下的行为,显然给诸位传达了一些容易被脑补的信息。
大家互相使眼色。
「六殿下缘何如此关心刘家三小姐?莫非是对三小姐有意?」
「若是对三小姐有意,应该第一时间跑去救人吧?可他又坐了回去。」
「六殿下身为男子,怎好下水救人?这也太孟浪了,所以只能坐回去。」
「这英雄救美,不正好成就一段佳话!否则三小姐若是被旁人救了,失了清白,就得被迫嫁与旁人了!」
「你们是否忘了六殿下身体虚弱?」
一句话结束聊天。
是啊,六殿下那么虚弱,指望他去救人也不现实。
恰好这会儿扶苏也想起来这个破朝代男女大防严重,特意叮嘱了一句,让自己身边会水的婢女去救。又叫其他人把场地围起来,免得外男闯入。
这样婢女将刘家三小姐救上来,就不会出现什么被外男搂搂抱抱所以被迫嫁人的戏码,以后也不会影响她的名节。
隔着衣服抱一下怎么了?真是一群老封建!
——封建王朝第一位太子如是想到。
一群人见状顿时又热烈讨论上了。
「六殿下如此体贴,一定是早就上心了!」
「那之前缘何不将人聘过门?」
「许是觉得自己身子骨不好寿数有限,不想耽误人家姑娘。」
「……你说的真的是暴君六殿下吗?」
「……你这么问我也不确定了」
一切只要扯上暴君,就显得好像不那么合理了。
暴君这么温柔的吗?难道那落水的三小姐是拥有女主光环的女主之一,已经成功捕获了六殿下,正在和他上演《腹黑摄政王与他的小娇妻》?
沉默,还是沉默。
虽然这不是不可能,不然六殿下为什么好端端的突然来参加这次的宴会。
但是,他们还是不敢相信能眼也不眨命令士兵砍人的六殿下会对谁情根深种。尤其他们之前没听说过两人有交集,而且聪明人插手主角身边的事情,一般都是别有所图。
众人正纠结着,思考这里头的弯弯绕绕。没过多久扶苏派去的下属回来了,把那边的事情大致汇报了一下。
扶苏就等着吃瓜呢。
下属说:
“属下过去的时候,正有一形容猥琐的男子已经下了水。我等将他逮了上来,才没叫他得逞。审问过后才知,他是被人引去湖边的,才会先一步跳下水。”
仆从来报三小姐落水,明显是个局。
有人提前设计好了,就想让大家过去救人的时候正好撞见那男子搂抱着三小姐的一幕,逼得三小姐嫁给对方。
可惜那人水性不好,拖到了扶苏派的人过去。而扶苏身边的人身手又过于麻利了,成功截胡了对方。
不然的话,正常等大家抵达两边应该已经抱上了。就算没有,其他人下水之后也不会有男子那么快,能先一步把人救上来。
猥琐男子被押了过来。
众人一看,那人是新任吏部尚书的幼子。而三小姐的父亲刘大人则是新任的户部尚书,还是对方颇为宠爱的女儿。
众人立刻懂了。
这是个政治事件啊!
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可不能成为儿女亲家,一个管钱财,一个管官吏晋升。这两家要是结亲了,岂不是又能形成一个新的党派,威胁皇权?
难怪六殿下出手阻拦了,不是他怜香惜玉,而是他敏锐地看透了一切。
不愧是能轻而易举瓦解文人集团的暴君,果然有两把刷子。
就是不知道这次的局是谁布的。
户部尚书应该不会这么坑自己的爱女。
就算想和吏部尚书结亲,也可以把不宠爱的其他女儿推出来。毕竟落水还是很危险的,而且吏部尚书的幼子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
反倒是吏部尚书,很有嫌疑。
一来他可能主动想把户部尚书绑上贼船,二来他那幼子也确实不成器,娶不到什么好姑娘。
但是这也太大胆了,居然敢在六殿下眼皮子底下搞事,不要命了吗?
众人用余光关注扶苏,等着暴君下令把人拖下去处决。
就见扶苏蹙眉命令道:
“先将此人拖下去。”
众人:果然!
“再去查查背后是谁在害人。”
众人:啧啧。
“若是闺阁女儿自己的纠纷,就叫她们自行解决。”
众人:嗯???
这不对吧?!
扶苏并不想多管,毕竟谁知道这次的事情是不是哪个被迫害的宅斗文女主在反击。
类似的情节多见于重生女主以彼之道还治彼身、让上辈子用这招坑自己的姐妹也尝尝这个滋味,或者非重生的正常女主提前察觉到了不对、将计就计让罪魁祸首自己中招。
扶苏只想看戏,不想卷进去。
他出手救人只是因为他也不知道这三小姐到底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还是她就是单纯的受害者。哪怕有一丝可能性对方是受害者,他都要救一把,毕竟女子嫁人是一辈子的事情。
若最后查出是冤冤相报,扶苏就会掩下真相不去揭穿,就当没这回事。后续女主自己再重新布局报仇吧,到时候他不会再坏人好事。
而若是恶人在戕害三小姐,就不用替恶人隐瞒了。
刘家三小姐很快换好衣服出来谢恩。
扶苏看了一眼,对方眼神清正,眼底全是感激。他就知道自己没救错人,这次的事件就是单纯的有人要陷害她。
不过一般来讲女主不会当真倒霉到被猥琐男炮灰占便宜,这位三小姐怎么回事?若是他没派人去,她就惨了,总不能他是那个还没重生的“前世”吧?
扶苏百思不得其解。
回到宫中后,他和父亲提起这事。
秦政淡定地翻书:
“你有没有想过,你干的就是男主干的事情?剧情选择了你做男主,所以就没有另一个男主来救人了。”
毕竟他家太子的人设身份,也很适合成为男主。
扶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