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没有有资格
被梅老教了这么些年, 加上家里潜移默化的影响,时砚不担心闺女会被突然出现的莫名其妙的臭小子给拐走,眼下他比较苦恼的是另一件事。
好比一进家门, 便满脸带笑站在门口, 左手闺女右手儿子, 笑的十分谄媚的许老四,见着时砚立即对两孩子道:“快,叫师父!”
两孩子长得玉雪可爱, 遗传了他们爹娘十成十的好相貌, 懵懵懂懂却十分听话的冲时砚喊:“师~父~”
时砚头疼不已,深觉这场景被梅老见到,定要被他奚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风水轮流转!”
当年他把两孩子塞给梅老做徒弟,搞的梅老没脾气。
现在许老四日日带两孩子上门堵他, 人家笑脸相迎, 两孩子天真可爱, 他也快没脾气了。
阿云见状带着两孩子溜了,留下时砚和许老四面面相觑。
“老五啊,你看我这一来你便家来了, 说明我家这两孩子和你真是有缘分呢!”
时砚:“难道不是你让人在城门口盯着吗?”
“老五你知道我就欣赏你这人的这股实诚劲儿, 合该给我家两孩子做师父的!”
许老四可不在乎时砚的冷脸,他是铁了心要将两孩子塞给五弟养,他儿子今年四岁, 闺女也三岁了,到了知事的年纪,再留在冯家被冯莲那个女人教养,迟早要完。
经过这几年的相处, 许老四是真的看明白了一件事,他家老五是没有往上爬的那颗心,但心里的弯弯绕就是他那做学政的大伯也远远不及,好几次学政遇到难以解决的大事,他拿回家给老五一说,老五稍微一点拨,事情便瞬间拨云见日。
就这水平,教自家两孩子绰绰有余。
再说老五这人有多贼,单看他给两孩子找的先生便知晓了,当年他还不清楚,跟在学政身边这几年也算是知晓梅溪园那位的身份了。
他想让两孩子拜老五为师,也是从老五给侄子侄女拜师中得到的启发。
时砚不知许老四的灵感来源,耐下心跟他解释:“四哥你也瞧见了,我连自家孩子都不教,整日在外面跑,哪儿来的空闲教你家孩子?可不能耽误了孩子前程。
再说孩子外祖父是学政,放着天然资源不用,舍近求远,实在不智!”
许老四也有自己的苦衷:“五弟你说的我都明白,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四嫂这几年越发执着了,将家里搞的神神鬼鬼乌烟瘴气的,要不是上头有冯家人压着,她能将江湖骗子请到家里长住。
她想怎样搞我都没意见,左不了好吃好喝的供着就成,花用不了几个钱儿。可你侄子侄女不成啊,只要生活在冯家的圈子里,难免有风言风语传到孩子耳朵里。”
许老四摊手:“你说四哥这样,能脱离冯家人的圈子吗?不能吧!”
这话时砚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他承认许老四说的是实情,两孩子也不容易,但依照他今时今日的地位,真不到把亲儿子闺女送出来躲避亲生母亲的道理。只要他想,冯莲一个沉迷鬼神的内宅妇人,压根儿不是他的对手。
许老四看出了时砚的意思,索性凑近些小声道:“学政上头的人倒了,学政手里不干净,我担心这事牵连下来,我倒是有办法撇清,可两孩子待在家里我实在不放心。”
时砚眉头微挑,上月周先生来信提了一嘴,时砚从中看出了问题,看来老四也不算太蠢,知道提前防范,如此说来老四最近上蹿下跳的倒是可以理解。
两孩子无辜,逢年过节乖乖软软的趴在他膝头喊五叔,时砚还真舍不得不管,于是两孩子留下,许老四被时砚踢出门外。
许老四流连在门口期期艾艾的问时砚:“老五,这次的事儿你就没啥要叮嘱四哥的?”
时砚懒得搭理,只送了他一句话:“你要是死了我会让人给你收尸的。”
许老四一噎,背着手遛遛哒哒走了,心说老五这人能耐是真行,可这张嘴也是真不讨人喜欢,罢了,总叫老五在背后出谋划策也不像回事,该是挺直腰板像个男人一回了。
时砚压根儿就没担心许老四的安危,这些年有他在后面盯着,贪赃枉法的事儿他根本就没敢参与,反倒是架在上面咬牙干了不少实事,在这一片名声相当不错,就算跟着学政牵扯不清,也不会累及性命。至于党争之事,本就没什么道理可讲,不会真叫他没下场就是。
家里多了两萌哒哒的孩子,气氛一下热闹了许多,这两孩子容貌上挑着他们爹娘的长处长,性子却是谁都不像,软糯糯中带着几分憨厚,惹人爱的紧,上到苗老太,下到阿云小宝,闲来无事都喜欢逗一逗,两孩子也因着常来时砚这里,住着没有丝毫拘谨,甚至因为能跟在阿云小宝身后一起玩儿,显得十足兴奋。
本以为这样便已经足够热闹了,但孩子这种生物好像也是扎堆出现的,不几天远在京城的周先生妻子将她儿子周瑾送至梅溪园,希望由梅老先生代为教导。而她本人则需要跟着丈夫去边关赴任,任职地环境艰苦,成年人也不一定能熬住,夫妻两实在不忍孩子跟着一起受苦。
且不说朝廷对周先生的安排是出于何种考量,事情的结果便是病愈的梅老拎着才四岁大,头上扎着小揪揪,一本正经见人便行礼的孩子住到了苗家隔壁。
白天将孩子往苗家一扔,晚上接回去睡觉,没几天几个孩子便凑成一堆玩儿疯了,要不是梅老见孩子们情绪稳定,及时开课,小兔崽子们几乎忘了家长把他们扔这里的目的是学习。
梅老没甚讲究在苗家随时开课,让周围人以为时砚要办私塾,不少人打听想把自家孩子送这边儿来启蒙。
这些事不用时砚出面,杨禾高便能应对的很好,用不着时砚费什么心,目前让他比较牙疼的,是眼前不请自来的小子。
“许先生,我是特意来感谢您的救命之恩的,小子身无长物,只能以身抵债了。”
大概是没怎么说过谎,这话出口,耳朵红了。
时砚饶有兴味道:“怎么个以身抵债法?”
“小子自认还有一把子力气,先生家里有什么脏活累活儿全都交给我,保管能做的妥妥当当!”
时砚看出这小子心里的小算计,这是和接应的人走散还被敌人追杀,顺势而为接近自己躲避敌人,心计有,目光也准确,找的借口也还行。
“若我不答应,你待如何?”
吕瀚海一身正气道:“即便先生不答应,小子也会想办法报答先生的救命之恩!救命之恩不报,与那猪狗牲畜何异?”
行吧,说这话的时候确实有几分真心,也不全是利用时砚的假话,但时砚留下他也不是为了他的报答,只想把人放在眼皮子底下盯着,倒要瞧瞧你小子怎么勾引一个八岁的小姑娘。
即便知道他不能真对一八岁小姑娘有什么过分心思,但言语眼神间多少有几分与众不同是真的。
于是男主吕瀚海就跟着杨禾高跑进跑出,整日里忙的脚不沾地,时砚还特意嘱咐杨禾高:“既然吕海是诚心报答救命之恩,那苦活儿累活儿都交给他做,免得他心下不安,早日报答完了,也能走的安心些。”
吕海是男主吕瀚海对外用的假名。
禾高眼珠子一转就知道师父不待见这小子,否则依照师父的为人,压根儿不可能这般刻薄一个外人,于是心安理得的用男主,将人指使的滴溜溜转。
时间一久,阿云还很纳闷儿的问她爹:“您为何刻意针对吕海?”
时砚丝毫不意外闺女能看出他的针对,他没打算隐瞒对那小子的不满,只说:“阿云你知道爹爹最欣赏心口如一之人,即便做不成表里如一的君子,那做个实事求是,有多大本事端多大碗说多大话之人也可。
但你瞧见了,吕海告诉爹爹他能吃苦,能将咱家最苦最累的活儿做的妥妥的不叫爹爹操一丝心。可他既不会扫撒院子也不会驾车赶马,还得禾高从头教起。你说让爹爹如何想?”
关于这点阿云也很无语,她还想起第一次在家里见到吕海时,对方穿着禾高哥哥的旧衣服,背着手走出来下巴扬的高高的,像是离家出走的大少爷逛他家后花园似的,十分欠打。
后来他与禾高哥哥抢着洗碗,结果一口气摔了十几个碗碟。又跟着禾高哥哥学洗衣服,愣是将丝绸棉麻的扔在一个盆里全都串了色,毁了刘婶最喜爱的几件衣服。还曾嫌弃禾高哥哥文弱,结果才跟着禾高哥哥干了一天的活儿就累的直不起腰,晚饭都没吃倒头就睡。
但要说对方没吃过苦也不对,她观察过,对方手心虎口全是厚厚的茧子,一看便是常年使用某种武器留下的。
可正是因为这点,阿云才觉得奇怪呢:“爹爹您不是说叫阿云离那人远点儿吗?为何您又将他留在家里?”
时砚心说当然是因为那小子跟个牛皮糖似的一旦缠上来就甩不掉,至少在大将军的人找到他之前是甩不掉的。为了不叫对方出昏招,留在眼皮子底下才是最好的选择。
嘴上却道:“爹是叫你离他远点儿,不是说自己。”
阿云撇嘴,一看就知道他爹又没跟她说实话,但问不出什么也不歪缠,她爹就是这性子,歪缠了也没用,过分了甚至可能会教她做人,叫她知道什么是三缄其口。
关于三缄其口这点,尤其是在她和弟弟跟着爹见了更多人,学会了更多话之后,爹反倒是不叫他们像小时候那般说话随心所欲,一再要求他们话出口前想好了再说,说出去就别反悔。
一开始可能会不习惯,后来也不十分能理解,但逐渐习惯了,便默认成了父亲对她和弟弟立的一种规矩。
时砚见闺女如此,心情很好的打发人:“去做功课吧,不是说先生叫你代为管教阿瑾吗?阿瑾做事一板一眼,认死理,你若是不能拿出叫他信服的东西,他是不会认真听你教导的,好好做功课吧。”
一开始梅老担心周瑾骤然离开父母身边,不适应这里的生活,才带他搬到苗家隔壁,谁知周瑾适应的非常好,白天和许老四家的知高玩儿的太快乐,晚上都不想分开。颇有些乐不思蜀的意思,至于之前的少年老成,一板一眼,呵,谁知被他丢去了哪里。
梅老见状心下大慰,放心的将周瑾留给时砚,自个儿外出访友去了,顺便还让弟子阿云代为管教。
阿云信心满满,捏着小拳头告诉时砚:“哼,要是连小屁孩都管不住,怎么叫先生将来带我去梅山书院挑战?”
时砚眉头一跳,觉得有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在他看不见的角落发生了:“去梅山书院挑战?”
阿云整个人充满了斗志:“是啊,先生说梅山书院每三年一次的论坛会,是天下读书人的盛会,也是梅家弟子想要出人头地,站在众人头顶俯视众生的捷径,若想叫旁人正视自己,只要在论坛会上打败他们,叫他们闭嘴即可!”
时砚哑然,梅老自从收了阿云做徒弟,没少被梅家人烦,能这般想不奇怪。
不过阿云嘛,也会这般想,可以说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
这是人家师徒之间的事,他不预多做追究,只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便先从拿下阿瑾开始吧。”
阿云兴冲冲的走了,她下定决心要在将来的梅山书院论坛会上给师父和爹爹争气,让所有人知道她有资格给师父做徒弟,且丝毫不弱于人。也叫他们都知道爹爹叫自己拜师于先生绝不是趋炎附势,只是提前看出自己的天赋并且不想浪费罢了!
时砚看出闺女内心戏很足,但他没去管,这是小孩子成长的一种方式,作家长的不必过于干涉,等将来孩子回过头再看的时候,也能叫她会心一笑。
现在他站在吕海面前,颇有些居高临下的意味,挑眉:“你再说一遍?”
吕海强忍忐忑,咬牙说出了自己的请求:“晚辈想拜先生为师。”
时砚坐回椅子,端起茶碗细细品了一口,放下时茶碗与石桌碰撞的声音像是敲击在吕海的心上,不由得一颤。
时砚眼神锐利的看着吕海,像是能看进他心里似的,沉沉开口:“我最后问一遍,为何要拜我为师?”
吕海被时砚目光看的头皮发麻,大实话差点儿脱口而出。
他想说当然是因为我发现你本身是个十分低调的大商人,生意遍布全国,虽然住在这小破地方,但家里有花不完的金山银山,能养的起我们边境一支军队。
因为你能给闺女攀上梅老那样的人做先生,有心机有眼光有手段。
因为你在京城官场上有关系,周家的孩子能放心养在你家,可见周家对你的信任绝非泛泛。
因为我父母双亡,还被人追杀,迫切的想找个救命稻草,而你刚好出现在我面前,若是不抓住要被天打雷劈!
因为你许时砚虽然有能耐,但终究是个商人,而我吕瀚海虽然家破人亡,但我父母的关系依然在,我拜你为师,咱们之间是互利互惠,不存在谁占谁便宜之说。
但所有的话在对上的时砚的目光后,他便知道已经没了说出口的必要,因为时砚的目光说明了他对他的想法心知肚明。
虽然他觉得自己这般想没错,但还是不由得生出了心虚之感,难堪的低下头,向时砚行礼后匆匆离去。
待人走了,杨禾高从旁边走了出来,重新给时砚冲了杯茶,颇有些不解道:“先生,吕海这人有野心,有眼光,却缺少相应的能力,是个会抓住机会往上爬的,身后可能还有数不清的麻烦,不若由我出面将人打发了吧。
您说过,咱们在外面即便巨浪滔天,那也是外面的事,不能将危险带回家里,家里就该是安宁美好的。”
时砚摇头:“不用了。”
“为何?”
“寻他的人来了。”
大将军派来找吕瀚海的人来是来了,但他们不确定吕瀚海身边有没有潜在的敌人,见吕瀚海暂无性命之忧,便决定潜伏在暗中观察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内吕瀚海又恢复了往日勤劳能干的模样,跟着杨禾高进进出出,确实学了不少东西,沉淀下来的他不是放弃了拜时砚为师的目的,而是在寻找一个让时砚绝对拒绝不了的时机。
他是武将世家出身,讲究一个一击必中,上次太着急了。
当他沉下心来的这段时日,发现了许多以往没注意到的事情,比如说时砚的那位四哥跟着的学政大人倒台了。
而作为学政亲近下属的许老四却在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更进一步,彻底扭转了他的处境,由原来依靠冯家人为生,转变为冯家人看他脸色过活,这一切的背后都与时砚脱不了干系。
而他也只是在送酒醉的许老四出门时听了一两句醉话,猜出了大概。
吕瀚海更加认定时砚的能耐,觉得他在边境见过那么多幕僚军师,没有一位出手能如时砚一般举重若轻,有大将之风。这样的人若能做自己的师父,必然很好。
于是当大将军的人出现在他面前,说出了大将军要带他回去,认他为义子养在膝下悉心教导后,他换上华服,带着下属,一举一动露出大家族教养,堪称风光的出现在时砚面前,再次提出了拜师请求。
他觉得这次他有了和时砚谈拜师的资格。
第3 83章 没有资格
被梅老教了这么些年, 加上家里潜移默化的影响,时砚不担心闺女会被突然出现的莫名其妙的臭小子给拐走,眼下他比较苦恼的是另一件事。
好比一进家门, 便满脸带笑站在门口, 左手闺女右手儿子, 笑的十分谄媚的许老四,见着时砚立即对两孩子道:“快,叫师父!”
两孩子长得玉雪可爱, 遗传了他们爹娘十成十的好相貌, 懵懵懂懂却十分听话的冲时砚喊:“师~父~”
时砚头疼不已,深觉这场景被梅老见到,定要被他奚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风水轮流转!”
当年他把两孩子塞给梅老做徒弟,搞的梅老没脾气。
现在许老四日日带两孩子上门堵他, 人家笑脸相迎, 两孩子天真可爱, 他也快没脾气了。
阿云见状带着两孩子溜了,留下时砚和许老四面面相觑。
“老五啊,你看我这一来你便家来了, 说明我家这两孩子和你真是有缘分呢!”
时砚:“难道不是你让人在城门口盯着吗?”
“老五你知道我就欣赏你这人的这股实诚劲儿, 合该给我家两孩子做师父的!”
许老四可不在乎时砚的冷脸,他是铁了心要将两孩子塞给五弟养,他儿子今年四岁, 闺女也三岁了,到了知事的年纪,再留在冯家被冯莲那个女人教养,迟早要完。
经过这几年的相处, 许老四是真的看明白了一件事,他家老五是没有往上爬的那颗心,但心里的弯弯绕就是他那做学政的大伯也远远不及,好几次学政遇到难以解决的大事,他拿回家给老五一说,老五稍微一点拨,事情便瞬间拨云见日。
就这水平,教自家两孩子绰绰有余。
再说老五这人有多贼,单看他给两孩子找的先生便知晓了,当年他还不清楚,跟在学政身边这几年也算是知晓梅溪园那位的身份了。
他想让两孩子拜老五为师,也是从老五给侄子侄女拜师中得到的启发。
时砚不知许老四的灵感来源,耐下心跟他解释:“四哥你也瞧见了,我连自家孩子都不教,整日在外面跑,哪儿来的空闲教你家孩子?可不能耽误了孩子前程。
再说孩子外祖父是学政,放着天然资源不用,舍近求远,实在不智!”
许老四也有自己的苦衷:“五弟你说的我都明白,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四嫂这几年越发执着了,将家里搞的神神鬼鬼乌烟瘴气的,要不是上头有冯家人压着,她能将江湖骗子请到家里长住。
她想怎样搞我都没意见,左不了好吃好喝的供着就成,花用不了几个钱儿。可你侄子侄女不成啊,只要生活在冯家的圈子里,难免有风言风语传到孩子耳朵里。”
许老四摊手:“你说四哥这样,能脱离冯家人的圈子吗?不能吧!”
这话时砚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他承认许老四说的是实情,两孩子也不容易,但依照他今时今日的地位,真不到把亲儿子闺女送出来躲避亲生母亲的道理。只要他想,冯莲一个沉迷鬼神的内宅妇人,压根儿不是他的对手。
许老四看出了时砚的意思,索性凑近些小声道:“学政上头的人倒了,学政手里不干净,我担心这事牵连下来,我倒是有办法撇清,可两孩子待在家里我实在不放心。”
时砚眉头微挑,上月周先生来信提了一嘴,时砚从中看出了问题,看来老四也不算太蠢,知道提前防范,如此说来老四最近上蹿下跳的倒是可以理解。
两孩子无辜,逢年过节乖乖软软的趴在他膝头喊五叔,时砚还真舍不得不管,于是两孩子留下,许老四被时砚踢出门外。
许老四流连在门口期期艾艾的问时砚:“老五,这次的事儿你就没啥要叮嘱四哥的?”
时砚懒得搭理,只送了他一句话:“你要是死了我会让人给你收尸的。”
许老四一噎,背着手遛遛哒哒走了,心说老五这人能耐是真行,可这张嘴也是真不讨人喜欢,罢了,总叫老五在背后出谋划策也不像回事,该是挺直腰板像个男人一回了。
时砚压根儿就没担心许老四的安危,这些年有他在后面盯着,贪赃枉法的事儿他根本就没敢参与,反倒是架在上面咬牙干了不少实事,在这一片名声相当不错,就算跟着学政牵扯不清,也不会累及性命。至于党争之事,本就没什么道理可讲,不会真叫他没下场就是。
家里多了两萌哒哒的孩子,气氛一下热闹了许多,这两孩子容貌上挑着他们爹娘的长处长,性子却是谁都不像,软糯糯中带着几分憨厚,惹人爱的紧,上到苗老太,下到阿云小宝,闲来无事都喜欢逗一逗,两孩子也因着常来时砚这里,住着没有丝毫拘谨,甚至因为能跟在阿云小宝身后一起玩儿,显得十足兴奋。
本以为这样便已经足够热闹了,但孩子这种生物好像也是扎堆出现的,不几天远在京城的周先生妻子将她儿子周瑾送至梅溪园,希望由梅老先生代为教导。而她本人则需要跟着丈夫去边关赴任,任职地环境艰苦,成年人也不一定能熬住,夫妻两实在不忍孩子跟着一起受苦。
且不说朝廷对周先生的安排是出于何种考量,事情的结果便是病愈的梅老拎着才四岁大,头上扎着小揪揪,一本正经见人便行礼的孩子住到了苗家隔壁。
白天将孩子往苗家一扔,晚上接回去睡觉,没几天几个孩子便凑成一堆玩儿疯了,要不是梅老见孩子们情绪稳定,及时开课,小兔崽子们几乎忘了家长把他们扔这里的目的是学习。
梅老没甚讲究在苗家随时开课,让周围人以为时砚要办私塾,不少人打听想把自家孩子送这边儿来启蒙。
这些事不用时砚出面,杨禾高便能应对的很好,用不着时砚费什么心,目前让他比较牙疼的,是眼前不请自来的小子。
“许先生,我是特意来感谢您的救命之恩的,小子身无长物,只能以身抵债了。”
大概是没怎么说过谎,这话出口,耳朵红了。
时砚饶有兴味道:“怎么个以身抵债法?”
“小子自认还有一把子力气,先生家里有什么脏活累活儿全都交给我,保管能做的妥妥当当!”
时砚看出这小子心里的小算计,这是和接应的人走散还被敌人追杀,顺势而为接近自己躲避敌人,心计有,目光也准确,找的借口也还行。
“若我不答应,你待如何?”
吕瀚海一身正气道:“即便先生不答应,小子也会想办法报答先生的救命之恩!救命之恩不报,与那猪狗牲畜何异?”
行吧,说这话的时候确实有几分真心,也不全是利用时砚的假话,但时砚留下他也不是为了他的报答,只想把人放在眼皮子底下盯着,倒要瞧瞧你小子怎么勾引一个八岁的小姑娘。
即便知道他不能真对一八岁小姑娘有什么过分心思,但言语眼神间多少有几分与众不同是真的。
于是男主吕瀚海就跟着杨禾高跑进跑出,整日里忙的脚不沾地,时砚还特意嘱咐杨禾高:“既然吕海是诚心报答救命之恩,那苦活儿累活儿都交给他做,免得他心下不安,早日报答完了,也能走的安心些。”
吕海是男主吕瀚海对外用的假名。
禾高眼珠子一转就知道师父不待见这小子,否则依照师父的为人,压根儿不可能这般刻薄一个外人,于是心安理得的用男主,将人指使的滴溜溜转。
时间一久,阿云还很纳闷儿的问她爹:“您为何刻意针对吕海?”
时砚丝毫不意外闺女能看出他的针对,他没打算隐瞒对那小子的不满,只说:“阿云你知道爹爹最欣赏心口如一之人,即便做不成表里如一的君子,那做个实事求是,有多大本事端多大碗说多大话之人也可。
但你瞧见了,吕海告诉爹爹他能吃苦,能将咱家最苦最累的活儿做的妥妥的不叫爹爹操一丝心。可他既不会扫撒院子也不会驾车赶马,还得禾高从头教起。你说让爹爹如何想?”
关于这点阿云也很无语,她还想起第一次在家里见到吕海时,对方穿着禾高哥哥的旧衣服,背着手走出来下巴扬的高高的,像是离家出走的大少爷逛他家后花园似的,十分欠打。
后来他与禾高哥哥抢着洗碗,结果一口气摔了十几个碗碟。又跟着禾高哥哥学洗衣服,愣是将丝绸棉麻的扔在一个盆里全都串了色,毁了刘婶最喜爱的几件衣服。还曾嫌弃禾高哥哥文弱,结果才跟着禾高哥哥干了一天的活儿就累的直不起腰,晚饭都没吃倒头就睡。
但要说对方没吃过苦也不对,她观察过,对方手心虎口全是厚厚的茧子,一看便是常年使用某种武器留下的。
可正是因为这点,阿云才觉得奇怪呢:“爹爹您不是说叫阿云离那人远点儿吗?为何您又将他留在家里?”
时砚心说当然是因为那小子跟个牛皮糖似的一旦缠上来就甩不掉,至少在大将军的人找到他之前是甩不掉的。为了不叫对方出昏招,留在眼皮子底下才是最好的选择。
嘴上却道:“爹是叫你离他远点儿,不是说自己。”
阿云撇嘴,一看就知道他爹又没跟她说实话,但问不出什么也不歪缠,她爹就是这性子,歪缠了也没用,过分了甚至可能会教她做人,叫她知道什么是三缄其口。
关于三缄其口这点,尤其是在她和弟弟跟着爹见了更多人,学会了更多话之后,爹反倒是不叫他们像小时候那般说话随心所欲,一再要求他们话出口前想好了再说,说出去就别反悔。
一开始可能会不习惯,后来也不十分能理解,但逐渐习惯了,便默认成了父亲对她和弟弟立的一种规矩。
时砚见闺女如此,心情很好的打发人:“去做功课吧,不是说先生叫你代为管教阿瑾吗?阿瑾做事一板一眼,认死理,你若是不能拿出叫他信服的东西,他是不会认真听你教导的,好好做功课吧。”
一开始梅老担心周瑾骤然离开父母身边,不适应这里的生活,才带他搬到苗家隔壁,谁知周瑾适应的非常好,白天和许老四家的知高玩儿的太快乐,晚上都不想分开。颇有些乐不思蜀的意思,至于之前的少年老成,一板一眼,呵,谁知被他丢去了哪里。
梅老见状心下大慰,放心的将周瑾留给时砚,自个儿外出访友去了,顺便还让弟子阿云代为管教。
阿云信心满满,捏着小拳头告诉时砚:“哼,要是连小屁孩都管不住,怎么叫先生将来带我去梅山书院挑战?”
时砚眉头一跳,觉得有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在他看不见的角落发生了:“去梅山书院挑战?”
阿云整个人充满了斗志:“是啊,先生说梅山书院每三年一次的论坛会,是天下读书人的盛会,也是梅家弟子想要出人头地,站在众人头顶俯视众生的捷径,若想叫旁人正视自己,只要在论坛会上打败他们,叫他们闭嘴即可!”
时砚哑然,梅老自从收了阿云做徒弟,没少被梅家人烦,能这般想不奇怪。
不过阿云嘛,也会这般想,可以说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
这是人家师徒之间的事,他不预多做追究,只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便先从拿下阿瑾开始吧。”
阿云兴冲冲的走了,她下定决心要在将来的梅山书院论坛会上给师父和爹爹争气,让所有人知道她有资格给师父做徒弟,且丝毫不弱于人。也叫他们都知道爹爹叫自己拜师于先生绝不是趋炎附势,只是提前看出自己的天赋并且不想浪费罢了!
时砚看出闺女内心戏很足,但他没去管,这是小孩子成长的一种方式,作家长的不必过于干涉,等将来孩子回过头再看的时候,也能叫她会心一笑。
现在他站在吕海面前,颇有些居高临下的意味,挑眉:“你再说一遍?”
吕海强忍忐忑,咬牙说出了自己的请求:“晚辈想拜先生为师。”
时砚坐回椅子,端起茶碗细细品了一口,放下时茶碗与石桌碰撞的声音像是敲击在吕海的心上,不由得一颤。
时砚眼神锐利的看着吕海,像是能看进他心里似的,沉沉开口:“我最后问一遍,为何要拜我为师?”
吕海被时砚目光看的头皮发麻,大实话差点儿脱口而出。
他想说当然是因为我发现你本身是个十分低调的大商人,生意遍布全国,虽然住在这小破地方,但家里有花不完的金山银山,能养的起我们边境一支军队。
因为你能给闺女攀上梅老那样的人做先生,有心机有眼光有手段。
因为你在京城官场上有关系,周家的孩子能放心养在你家,可见周家对你的信任绝非泛泛。
因为我父母双亡,还被人追杀,迫切的想找个救命稻草,而你刚好出现在我面前,若是不抓住要被天打雷劈!
因为你许时砚虽然有能耐,但终究是个商人,而我吕瀚海虽然家破人亡,但我父母的关系依然在,我拜你为师,咱们之间是互利互惠,不存在谁占谁便宜之说。
但所有的话在对上的时砚的目光后,他便知道已经没了说出口的必要,因为时砚的目光说明了他对他的想法心知肚明。
虽然他觉得自己这般想没错,但还是不由得生出了心虚之感,难堪的低下头,向时砚行礼后匆匆离去。
待人走了,杨禾高从旁边走了出来,重新给时砚冲了杯茶,颇有些不解道:“先生,吕海这人有野心,有眼光,却缺少相应的能力,是个会抓住机会往上爬的,身后可能还有数不清的麻烦,不若由我出面将人打发了吧。
您说过,咱们在外面即便巨浪滔天,那也是外面的事,不能将危险带回家里,家里就该是安宁美好的。”
时砚摇头:“不用了。”
“为何?”
“寻他的人来了。”
大将军派来找吕瀚海的人来是来了,但他们不确定吕瀚海身边有没有潜在的敌人,见吕瀚海暂无性命之忧,便决定潜伏在暗中观察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内吕瀚海又恢复了往日勤劳能干的模样,跟着杨禾高进进出出,确实学了不少东西,沉淀下来的他不是放弃了拜时砚为师的目的,而是在寻找一个让时砚绝对拒绝不了的时机。
他是武将世家出身,讲究一个一击必中,上次太着急了。
当他沉下心来的这段时日,发现了许多以往没注意到的事情,比如说时砚的那位四哥跟着的学政大人倒台了。
而作为学政亲近下属的许老四却在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更进一步,彻底扭转了他的处境,由原来依靠冯家人为生,转变为冯家人看他脸色过活,这一切的背后都与时砚脱不了干系。
而他也只是在送酒醉的许老四出门时听了一两句醉话,猜出了大概。
吕瀚海更加认定时砚的能耐,觉得他在边境见过那么多幕僚军师,没有一位出手能如时砚一般举重若轻,有大将之风。这样的人若能做自己的师父,必然很好。
于是当大将军的人出现在他面前,说出了大将军要带他回去,认他为义子养在膝下悉心教导后,他换上华服,带着下属,一举一动露出大家族教养,堪称风光的出现在时砚面前,再次提出了拜师请求。
他觉得这次他有了和时砚谈拜师的资格。
第3 84章 贫穷如我
时砚盯着眼前不过十二岁的少年, 觉得他确实有做男主的能力,不论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还是这份心性眼光, 或是这段时间忍辱负重沉下心来的心气儿, 在这个年纪都极为不易。
要是他把这份心机手段和耐心用到别人身上,时砚还能继续欣赏他,但当这份手段用在自己身上时, 时砚心里就不怎么美妙了。
对这小子还保有耐心的唯一原因, 是他日后能成长为战场上英勇强悍的将军,为保卫边境做出了许多牺牲与努力。
显然吕瀚海是不知时砚在想什么的,他面带微笑, 极力展现自己的优势, 想借此说服时砚收他为徒, 甚至为此向时砚透露了他的身份, 要知道这一路上他被人敌人追杀, 轻易泄露身份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能这般做,代表他对时砚的极度信任, 他相信这一点时砚能明白。
时砚当然明白,不仅明白,就是追杀吕瀚海的人自从他进入百安县后便杳无音信, 也是他的手笔,吕瀚海以为他暂时脱离了敌人的视线, 隐藏的很成功, 事实上是时砚叫杨禾高私下里解决了。
吕瀚海道:“许先生,我上次说的是真的,这次说的也是真的, 真心想拜您为师,日后定如亲子般待您如父,将许家的传承发扬光大。”
时砚直接无视吕瀚海带来的人传递过来的灼热目光,淡定推拒:“许某不过一介小小商贾,实在不知有何可教导吕公子的,以往不知吕公子身份,让吕公子在我许家受了诸多委屈,许某人在这里向吕公子道声得罪。”
嘴上说的抱歉,神色间一点儿歉意都没有,甚至还有几分不耐烦。
说着朝外面瞧了一眼:“天色不早了。”
言外之意该上路了,别在我家磨磨唧唧的。
见时砚如此油盐不进,吕瀚海没有丝毫不耐,一副早知会如此的样子,而跟着他来的人眉头都要跳起来了,显见的意外极了,他是真没见过提出他们大将军的名号,还有人能拒绝的。
不知这人是胆子大,还是无知者无畏。
不过不管是哪种,这里都没有他说话的份儿,来之前大将军交代过,要平安将吕公子带回去,其他的不必多加干涉,一路上多听多看少说话,反正他就是带着眼睛耳朵不带嘴巴。
尽管如此,下一刻他还是惊了一瞬,因为他看见吕小公子直接跪地不起,求许先生收他为徒,还说:“先生一日不答应,瀚海便一日不起。”
要知道吕家小子的倔强和骄傲在军营里是出了名的,少时被他爹打的皮开肉绽也不说一句服软的话,让众人对他的性子有了深刻了解。今日面对此人,轻易下跪,着实让人想不到。
时砚嗤笑一声:“要挟我?”
吕瀚海挺直脊梁仰头看着时砚,满眼的倔强认真:“先生,瀚海是真心的。”
时砚想,这要是放在其他男主身上,便是坚持不懈,一片真心打动了世外高人,取得高人认可,获得绝世秘籍的套路。时砚摩梭下巴,觉得这套路也不是不行,只不过他或许可以稍微改良一下。
于是眼里的冷厉一收,看不出什么情绪道:“收你为徒是不可能了,即便你跪到天荒地老也不行,这点毋庸置疑。”
不美死你小子,成了我徒弟,间接和梅家书院,和天下众多读书人沾上关系,你一个武将,联合读书人,想干什么呢?
也不待吕瀚海多说,继续道:“我这里有兵书半部,今传授与你,望你细心研读,将来在战场上一展所学,也不枉你我相识之缘。至于师徒之语,日后切莫再说。”
吕瀚海接连被时砚拒绝,已然看出了时砚眼里的不耐烦,知道今天不能继续纠缠,先拿了兵书,拜师的事,日后再图谋也不迟,他想即便他人不在百安,还是有办法叫先生时刻都能知道自己的好。
至于为何只有半部兵书,他倒是没多想,好的兵书犹如沧海一粟,不管出自哪家学派,都是珍而重之的东西,能轻易与人一观已然要凭借双方之间莫逆关系,何况直接赠予半本。
再说这种好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家里能保存半部已然不易,很大可能先生手里就只有半部而已。
他相信许先生拿出来的东西绝非糊弄人的玩意儿。
虽然猜到许先生拿出来的是好东西,但当他认真读的时候,还是再次为兵书里面的内容所震撼,越是细细品味,越觉得里面有大学问,只是囫囵吞枣读了一遍,但他已然知道这绝对是可以传世的宝贝。
这一刻的吕瀚海心里将时砚的能耐再次提高了几成,一个能随随便便送出这般东西的人,绝非隐居在小小百安县一介商贾这般简单,于是更加坚定了他要拜时砚为师的想法。
要问他为何不回到大将军身边,然后再找有名望的先生教导,原因他自己心里清楚,他如今的身份十分尴尬,好的先生不会倾尽全力的帮助他,而主动靠上来的又不是他需要的,再说那些人能给自己的帮助,哪个能如许先生?
吕瀚海心里打定主意,回到大将军身边,定要想办法求大将军出面,亲自帮自己求来这个先生。
于是干脆利落的感谢了时砚的半部兵书,跟着来寻的人走了。
阿云还纳闷儿呢:“那兵书女儿也瞧过,明明有一整部,爹爹为何只给他前半部?您不是说吕瀚海他是天生的将才吗?既然如此,给他全本,让兵书在他手里发挥最大的价值岂不是好?”
时砚手里捏着本儿书,仔细一瞧,正是那剩余的半部兵书,敲了闺女脑袋一下:“即便是天生的将才,现如今也不过是个还未长成,没见识过战场险恶的少年而已。战场瞬息万变,未来是什么样还要看他的造化。”
说着掂量起手里的兵书,心说有些东西一次性给的多了,容易升米恩斗米仇,这东西在有些人手里,可比在那小子手里有意思多了。
阿云没看懂她爹的想法,单纯觉得她爹说的有道理。跟着老师学了这几年,她骨子里更多的是当代学说思想。
自家的典藏,自家人看可以,但凭什么白白送给外人?像是老师的某些藏书,只有到了一定地位的人,拿出相应的东西来换着读才行,外人想借阅?那是做梦。
骨子里就没有生出为了边关百姓,为了早日结束战乱,尽全力培养出一个结束战争的将军的想法。
在阿云看来,战争是永无休止的,不管是饥荒年代还是太平盛世,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纠葛,有利益纠葛就有战争,依靠个人的力量结束战争无异于痴人说梦,她更加注重实际。
时砚很满意自家闺女没有生出一颗拯救天下的雄心,脚踏实地追逐目标就够了,不切实际的想法是祸非福。
于是在打发了闺女后喊来杨禾高,将剩下的半部兵书推过去,如此这般耳语了一番,杨禾高先是面色一白,随即眉头一跳,后来似乎是麻木了一般,只剩下连连点头,表情重新恢复淡定。
若是忽略他临走时脚底打飘的状态,就跟平常被时砚打发去外地巡查店铺生意无异了。
说起时砚现如今的家产,之前吕瀚海的想法原也没错,虽没有用不完的金山银山,但随着镖局的扩展,大碗米粉店开的全国各地都是,一路出门从南到北,大小城镇内都有大碗米粉据点。
柳娘子领着一帮娘子军和半大孩子,将生意做得风风火火,他们在经营米粉店的同时,还做了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
他们的人从不在街面上找顶顶好位置的店铺,也不追求店铺面积宽敞明亮,只在那不起眼的地方,挑三五人能坐下的拐角,卖远房亲戚走商带来的绸缎布匹,珍玩摆件,针头线脑,米面粮油,有时候会出现零碎的异地瓜果蔬菜,看似没甚讲究,有什么就卖什么。
生意做起来后,只需一个半大孩子或者老弱妇孺就能张罗,一个如百安县般的小城镇内开上十几家这样的店铺。
外人只当他们做不起大生意,靠着走商的亲戚接济,糊口讨口饭吃,也不多加为难。
于是镖局走镖的同时夹带点儿私货,顺手便让南北之间的货流通起来,投入小,收益大,还是旁人无法复制的生意。
谁都想不到这样的小店,在整个全国有多少家,又为时砚带来了多少金银收入。
而这里面零零总总的事情,前些年还是时砚在管理,后来杨禾高顶事了,便全部扔给他,时砚只偶尔查账,做总的发展规划纲领。
外人不知道百安县的许秀才私底下是个商业巨擘,手里握着多少人吃饭的家伙,也不知道那个看起来高高大大,老实巴交,接了许秀才班,整日围着米粉铺子和酸菜缸打转的杨禾高,每日有多少金银账本从他手里过。
便是同住一个屋檐下的苗老太都不清楚她这个女婿的实际经济情况,反正她老太太现在不缺吃不少穿,偶尔出去一趟,就连县令家的夫人小姐对她说话也是客客气气的,知足了。
家里几个孩子更是傻玩傻乐无忧无虑的年纪,根本不会考虑这些东西,在家里他们没提过什么过分的要求,该有的时砚会提前为他们准备好,不该要的东西,张嘴了也会被时砚无情的拒绝。根本没有为金钱烦恼过的孩子,不知道这东西的重要性。
至于家里这几年逐渐换上的,随处可见,看似随意,实则精心,价值不菲的摆件,一群不识货的人完全注意不到有何特别之处,真要说的话,大概就是有些地方比先前看着更加陈旧了。
对这一点杨禾高深有感触,他觉得或许对待外物的不同态度就是他和先生之间的巨大差距吧,他永远都不可能做到像先生那般举重若轻,视钱财如无物。
他清楚记得家里换上了那些在孩子们看起来有些陈旧的家具摆件后,小宝不止一次的用弹弓打破过前朝庸帝时期的掐腰花瓶,文帝时期的掐丝盘子,还偷偷用阿云首饰盒里前朝皇宫流落出来的,她一点儿都不喜欢的东珠项链栓鸟笼子。
还有阿云也不遑多让,不知从哪本书里学来的用水晶做放大实验,不小心烧了半匣子前前朝宰相的手稿。后又从街上捡回一只短尾巴小狗,脏兮兮的奄奄一息,为了给小狗弄个窝,随后把先生新淘回来的大前朝玉盆放水里冲了冲扔院子里暴晒消毒又铺上暖融融的垫子。
杨禾高看的心都快碎了,那玉盆先生花了十两银子从街边捡漏回来的,小心处理一下,少说也得值个上万两,放在书房不过是先生没腾出手处理罢了,就那么被糟践了,暴殄天物啊!
当时他便嘴角抽搐,捂着胸口感觉喘不过气,觉得先生可能会发怒,他还得忍着心痛想想怎么劝先生看开点儿。
看个屁的开啊,他自己就看不开,还怎么劝人看开!
谁知先生表现的很镇定,随口就让人换了个看起来更加陈旧的,也更加值钱摆件,又轻描淡写的嘱咐孩子们:“咱们家用的都是易燃易碎的老东西,磕不得碰不得,以后小心点儿。”
轻飘飘揭过的后果,便是家里孩子们以为他们家仅仅靠一间米粉铺子为生,养活这么多人,还要时不时接济一下镖局的叔叔们,穷得很。
因为买不起新的,只能用旧的,因此学会了珍惜家里为数不多的财产。
杨禾高心说也算是因祸得福吧,再看下去他就要心悸而亡了,也就先生心大,只享受收藏的乐趣,却不在乎东西本身的价值。
当然时砚是不知道杨禾高怎样想的,有些东西例如审美,例如眼界,都是需要长年累月慢慢培养的。
孩子们小时候觉得家里东西陈旧不起眼,没有人家新制的好看鲜亮,可时日一久,闺女从别人家做客赏花赏酒赏宝回来,会拉着他的手,悄悄告诉他:“爹爹,女儿觉着王家姐姐新得的彩凤螺丝翠玉簪子工艺,仿似没有女儿首饰盒里的精致。”
儿子在外和人品诗品茶后,有些疑惑的对他道:“刘兄说手里有前朝大家的珍本,是从他外公那里偷拿的,叫我们开开眼界,还只叫我们看了其中两页,可我分明记得那东西咱家书房就有,小时候禾高哥哥便带着我们一起读过,上面还有我画的小乌龟呢!难道我记错了?”
这些东西一旦培养成了,即便孩子们不知道外面的东西到底价值几何,但一般东西到了眼前,他们心里自然而然便有了比较:“这件成色不如家里的,这件做工比不上家里的,这件勉强和家里的相差不多。”
时砚不需要让孩子们成为品鉴大家,也不需要孩子们能头头是道的对着一个物件儿说出产地,做工,年份,这些有专业的人去做。若是当真喜欢,成为爱好也无不可,也若将其当成课业,当成职业,大可不必。
只要他们在他给的基础上知道好坏,不要被人几句好话蒙蔽双眼就够了。
丝毫没有将自家孩子审美和眼界提的太高,让他们以后的生活里,很难被一般外物打动心扉的自觉,时砚常以普通读书人自居。
常对孩子们说:“咱家就是一普通的商户人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爹没本事让你们过大富大贵,无忧无虑的好日子,但你们可以努力看看,能不能在爹进棺材之前,让爹过上含饴弄孙,悠然自得的好生活。”
说着时砚眼里便冒出期待的光,看的两孩子心里热血沸腾,神情激动,握着拳头发誓一定要让爹爹过上他期待的好日子。为此小宝读书更加认真,阿云也为了能打败梅家瞎比比的人,得到所有人尊重而努力。
时砚就像是发现了新的激励密码,当两孩子松懈的时候,便充满希冀的将这话重说一遍,说的那叫一个可怜,好像他已经一只脚迈进了棺材,半截身子埋进了黄土,就等着一口气上不来,一命呜呼,而他的子女们却无心努力,他一辈子没过过一天好日子,带着满心的遗憾,下一刻就要没了一样。
把两孩子搞的眼泪汪汪,好长一段时间学习跟打了鸡血似的停不下来。
梅老不满的说时砚:“都是好孩子,你这般逗弄他们做甚?”
时砚不做什么,就是单纯享受熊家长整治熊孩子的乐趣。
但这话不能当着梅老的面儿说,嘴上道:“自然是为了叫他们知道青春珍贵,不可抛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明日的他们会感谢今日刻苦努力的自己。”
这话说的太溜,像说了千百遍似的,梅老一时拿不准是不是时砚的真心话,但有一点他觉得时砚做的很对需要肯定:“不露富,不让孩子们养成骄奢淫逸的性子,这很好。”
他尤其喜欢时砚家两孩子朴实接地气,能上厅堂,也能下厨房,做什么都不卑不亢,身上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样子,连阿云和他念叨坊间米价上涨了半文钱的样子,他都觉得可爱的紧。
时砚才不承认自家有钱呢,就算明知梅老什么都知道,嘴上也不能承认:“您这是什么话,咱家那几个钱儿全拿出来堆在孩子们眼前也说不上富有啊!”
梅老也不强行拆穿,心下却明白,不是谁按照时砚的方法养孩子,都能养成阿云小宝这样的,时砚的做法看似随意,可轻一点儿两孩子容易成扣扣嗖嗖小家子气的性子,重一点儿两孩子又会被逼的成了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没有丝毫灵气。
其中的分寸很难拿捏,不是谁都能做到,也不是谁都有这份不动声色的财力去支持这般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