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榷场定型
铁青设计的榷场,十分新颖且先进。
它是建立在一处河流的上头!
与其说是个榷场,不如说是一座堡垒。
首先就是这条河流是从榷场中间穿行过去的,以保证水源充足且无法被人切断。
这河流还挺宽的呢!
整个城池的占地面积特别大!
为什么呢?
因为草原无限大,他就可劲儿的划地盘,反正不是自己的地盘,划进来了才是自己的地盘。
整个平面设计显示的这个榷场,像是一个“回”字里头框了个“田”字,中间还有一个口,这里是衙门所在地。
当然,铁青没说是衙门,他定的名字叫“税务所”,是收税的地方。
且这里设计的是个四四方方的院子,里头有正房七间,厢房十八间。
第一图吉利,第二是需要有足够的空间装税钱,也就是银子,金子啥的,因为这个时候的商人们为了方便远行,一般带的都是金子,到了地方再对换成银子或者是铜钱。
而草原上的人是没有“钱”这个概念的,他们更多的是以物易物,或者是用金子交易,这样的话,就需要有个统一的兑换地方,以及兑换的比例。
这个大概不用铁青去操心了。
他只需要给出足够的地方就行了。
税务所外面设计了四大交易区域。
牲口区,没办法,这个交易区必须要独立出来,因为太味儿了。
珠宝区,这个也很需要独立出来,毕竟这东西小而贵,很多人都爱交易这样的商品。
药材区,这个也必须要单独交易,尤其是药材这东西,品质一定要有保证,所以不止要有独立的交易区域,还要有足够厉害的,能辨别药材品质的人把关才行。
最后一个是专去,给朝廷单独的区域,干啥的呢?专门贩卖茶叶、盐巴和丝绸的区域。
这三个货品,只有丝绸是可以随便经营的,剩下茶叶跟盐巴,却是朝廷专供。
四大区域之外,“回”字形的内圈里,是专门给那些草原上来的零散商人们提供摊位的地方,卖一些皮子啊,草原香料啥的,其实草原上的东西也有一些,例如奶制品就不错。
而外圈则是给中原来的商队,卖一些手工艺品啊,针头线脑啥的,反正杂七杂八的东西可不少。
主要是草原没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卖。
但是中原有的是,草原上的钱好赚。
除此之外,这个榷场只有两道门,一个在草原的方向,一个在中原的方向。
这里建造的都是用夯土,所以每隔个三五年的就要修缮一次,不然容易衰败和塌方。
不过铁青记下了,提议他们可以跟草原上的人轮流来,要是草原上不方便的话,不如都由大臻来好了,同时还能玩一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把戏,例如派遣驻军,修建一些暗道啥的,一旦有战事发生,就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反正他觉得吧,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只要大家都好生做买卖,那就平安无事,一旦打起来,自己这边瞬间就能发兵,有了榷场这个“桥头堡”在,进可以对草原长驱直入,退可以轰炸了这个桥头堡,阻击敌人,然后自己人安稳的退回关内,以山郎关的坚固程度,以及肖伟的作战才能,肯定能让草原人铩羽而归。
所以他设计的这个榷场啊,更多的是商业用途。
防御上来说,还真是只有夯土打成的围墙,高三米开外,厚达两米的宽度,耸立在草原上,绝对耀眼的很。
另外就是铁青要求,这榷场方圆十里地之内,必须设置围栏,就算是关养牲口也好,是驻扎帐篷也罢,双方只能隔着那条河,遥遥相望,而不能直接接触,说好听了是防止走私买卖,说不好听了就是一旦有啥事儿,大家都平静的离去,别跟着头脑一热,你抢我的我就杀了你啥的。
真动了手,谁吃亏谁占便宜都不好说。
再有就是他要在这条河的两边种上树木,不是高的树木,草原上没那么多树木的,他只想种一些柳树,水曲柳啥的就算了,就是普通的柳树。
第一这普通的柳树不成材,无法制作箭矢用。
第二就是有了这些树木的遮挡,哪怕是他们想要在冬天河流结冰的时候,骑兵冲锋……也冲不过来啊!
铁青琢磨到这里,就发现了,一切的准备,都是让骑兵不能冲锋。
因为草原上的骑兵的确是所向披靡,一旦发起冲锋,真的是不要命一样的犀利,除却高大的城墙能挡得住他们,就是他们那些部落的可汗能命令住他们了。
铁青用了好几日的时间修修补补,最后成了一张设计图,以及各种施工图啥的,凑齐了之后自觉很不错了,就拿去给大舅兄看,且得意洋洋的告诉他:“以后咱们可以不断地往草原那边贩卖商品,我跟你说我还琢磨出来个想法,你说要是草原上的民生物资都是控制在我们手里头,他们还敢跟我们扎刺儿么?”
商品倾销,这是个大工程。
肖伟却看的目瞪口呆:“我是让你整个榷场出来,你给我整了个城池出来?这是要干啥?”
“我们先榷场,这是榷场,遮风挡雨不说,冬天的时候,还要烧火康取暖,不然这么多人还不得冻死啊?”铁青指着图纸道:“先榷场个三五年,然后派兵驻扎,这不久拓土十里地么。”
“你是想慢慢的蚕食草原?”肖伟心惊于铁青的敢想敢干,同时却十分欣慰,因为他也是这么想的,要不然不会要求在十里地外的草原流花河那边建立榷场。
“有那么一点意思吧!”铁青道:“就算不能慢慢地蚕食,也可以将这里当成前哨,做一个桥头堡。”
他这么一说,肖伟就更明白了:“不错。”
“还有,这里分的区域十分清楚,谁卖什么都有一定的地方,规章制度都写一些,到时候管得严一点,就行了。”铁青道:“先不要派兵驻扎,只派兵护送即可,等到过个三五年……。”
“你继续说。”肖伟看着图纸,发现真是小瞧了铁青,这图纸画的并不比工部的那些大匠们差多少。
“过个三五年,就说地方不够用了,再建个新的榷场,流花河往草原二十里地之处,就是桑干河么。”铁青的心很大,眼光也很高:“到时候就在桑干河那里再建个榷场。”
至于流花河这边的榷场,自然是成了新的关隘!
轻轻松松的就被收入了大臻的版图。
“好深沉的计谋。”肖伟看了半天,不得不说,铁青的确是个让他意外的人呢。
“此事你看如何运作,都不用跟我说,我只管出一个设计图。”铁青给了图纸,说了会儿话,这就要告辞了。
肖伟也没有留他,只让人给铁家送去了好几盏燕窝,这会是给他弟弟补身体的,但是随后,肖伟就接到了朝廷的命令,回京述职。
“回京述职?”熹夫郎摸着肚子:“这个时候?”
“嗯,我也好几年没有回京述职了,这次回去,你想带点啥回来?”肖伟身为一个坐镇边关的大将,轻易是不能离开的,但是这次事情特殊,他必须要去一趟京中,当面跟皇上说一下。
“那就去吧,这里有我在。”熹夫郎叹了口气:“我不知道你们要做什么,但是多想一想我。”
“放心吧,不是啥大事儿。”肖伟笑了,摸了摸熹夫郎的头,给他捋了一下鬓角上的碎发:“你嫁过来的时候,在城北那边买的一些产业,这次可能要发了。”
“嗯?”熹夫郎眼睛一亮:“真的?”
他的嫁妆虽然很多,但是真正能传给后人的却没几个。
所以他才买了铺子想着日后哪怕是坐吃山空,那也要多几座山来吃才行。
“真的,要开边贸,要建榷场了,你那边儿,正好是出关的地方,到时候,你只需要那几个客栈开门营业即可。”肖伟看熹哥儿开心的笑了,就道:“而且保证日日客满。”
熹夫郎的那两个客栈,几个铺子,这些年都是不温不火,赚钱倒是赚钱,但是很少。
勉强维持着生计,每年也就百八十两的样子。
都不如铁青家收入多呢!
可是铁青已经有了粮铺,熹夫郎就没开粮铺,免得抢生意。
这个树林县巴掌大的地方,能有多少生意可以做啊?
每年能来的商队就那么几个,买卖的东西也不多,尤其是远道而来的商队,贩卖的东西无非是海货,还是干的海货。
而每年大家买一些就够吃一年的了。
北地的东西也不多,无非是那点山珍而已。
现在开了边贸,熹夫郎十分高兴:“不枉费我给京中写了好几封信。”
肖伟这才知道,这里头还有熹夫郎的功劳呢。
两口子在家盘算了半宿,熹夫郎第二天还写了个单子,要肖伟进京之后除却办公之外,就要去街上买这些东西。
“要不要带铁青去一趟?”老肖头儿想到了自己同样能干的儿胥。
希望儿子可以带他去长长见识,他们整个县都没有几个人去过京城呢。
“不用了,我离家,他就得在家,我在家的时候,他可以走。”肖伟却道:“我们俩必须有个人在家才行。”
要是都不在家,出了什么事情,肖伟怕家里人不知道怎么办了。
所以他不带铁青去,也是有理由的:“何况如今家里,熹哥儿跟笑哥儿都有了。”
这句话,让老肖头儿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对,不去就不去了。”老肖婶子可不管那个,她的眼中,只有未来的俩孩子,铁青都得靠边儿站啦。
肖伟走的时候,将大营托付给了李军和邵小波。
李军机灵,邵小波稳重,也信得过他们俩。
铁青倒是无所谓,他在家照顾夫郎孩子,享一享清福还是很高兴的。
倒是笑哥儿,他好奇的问了铁青一句:“今年咱们家没人来唉!”
“可不是么!”笑哥儿不提,铁青还没注意,他们家一连三年都来了人,一住就是好几个月,甚至是一年的,而今年却一个人都没来:“难道生意就这么结束了?”
毕竟来一个调养身体的,他就能赚个万八千两银子。
这在农家来说是能用一辈子的钱了。
而铁青也将空间里的一些黄金搞出来,权当是这个收入了,光明正大的过了明路,能正大光明的花钱了。
“不能吧?听哥夫说,京中不少人都可怕死了。”笑哥儿八卦了一下:“他们怎么能不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