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诗会结束时, 已经是黄昏时分。
但穆多尔依旧没有要返程的意思。
“都说夜幕降临,才是京城最热闹的时候。怀谦成日关在宫中,难得出来一趟,当然要玩得尽兴。”王子殿下如是说道。
说这话时, 二人刚走出茶楼。
谢让原本还有些犹豫, 可他余光一瞥, 却见远处的街巷中正停着一辆马车。车旁站了个十分眼熟的年轻男子,注意到谢让朝他看过去, 当即转过身,掩饰般躲去了车后。
“……”谢让默然片刻, 转而露出了微笑,“也好, 那就走吧。”
可穆多尔带他去的下一个地方, 却出乎他的预料。
如今已然夕阳西下, 天色暗下来之后, 街道两旁都亮起了红灯笼。灯火交相辉映, 将整条街映得仿若白日。
“殿下, 这里……”谢让望着面前繁华热闹的街市,以及那三层高楼上,倚在勾栏边搔首弄姿的美人小倌,嗓音难得滞涩。
穆多尔将他这反应看在眼里, 却是笑了笑:“怎么, 莫非怀谦此前从未来过这种地方?”
谢让:“……”
那确实是没来过。
至少在他现存的记忆里是这样。
谢让脸色不大好看,没急着答话。
“怀谦莫要误会, 我带你来这里, 不是为了寻欢作乐。”
穆多尔解释道:“怀谦是个读书人,品行高洁, 我怎会用这些来折辱你。不过,先前答应你的礼物,要在这里才能拿到。”
青楼里拿礼物?
这人又在耍什么花招?
方才穆多尔说会赠他礼物,谢让其实并没报太大希望,但眼下听他这么说,反倒来了点兴致。他没森*晚*整*理有多言,跟着穆多尔走了进去。
此地名为望海阁,在京城大大小小上百家妓馆中,都算得上有名的。除了临街的那几座小高楼外,望海阁另一侧,则是沿江而建。
每当夜幕降临,江上一座座画舫亮起,泛舟江上,别样风雅。
穆多尔直接带着谢让上了一艘画舫。
画舫上事先站了名掌舵的佝偻老汉,谢让上船时险些没站得稳,被他扶了一把。谢让轻道了声“多谢”,可对方头也没抬,没听见似的。
穆多尔又道:“听闻这望海阁中,为画舫掌舵的都是聋哑奴,以防在江上听到什么不该听的。”
他说这话时笑容暧昧,谢让自然知道他是指什么。
外表包装得再风雅,望海阁毕竟还是风月之地,来这里的人都是想做什么,谢让不会不知道。听闻许多青楼都会使唤哑奴伺候姑娘,有时甚至连双眼都要挖去,与这里应是异曲同工。
不过……
这话由穆多尔说出来,似乎多了几分别样的意味。
谢让垂眸不语,径直走进了画舫。
画舫徐徐离开水岸。
他们今日来得还算早,江上只见零星几艘画舫,悠悠琵琶曲隔水传来,曲声如泣如诉。
画舫听在江水中央,谢让推开窗户向外看去,恰好有另一艘画舫他们错身而过。那聋哑奴放下船桨,纵身一跃,跳到了那另一艘画舫上。
很快划走了。
画舫内只剩下谢让与穆多尔两人,谢让收回目光,悠悠道:“殿下想说什么,现在可以说了。”
借故同游京城,大张旗鼓在城中晃悠了一整日,还偏要带他来着风月之地,为了恐怕都是这一刻。
谢让抬眼望向面前的人,男人并不急着回答,给谢让倒了杯酒。
“父王此番派我来京城,并非只为了贸易。”穆多尔放下酒壶,直接入了正题。
谢让点头:“不难猜。”
穆多尔笑了笑,又继续道:“数月前,我父王曾收到过一封来自中原的密信,信中详细讲述了匈奴的野心,并询问月氏国是否有意,与中原联合,诛灭匈奴。”
“……那封信,是怀谦的手笔吧。”
谢让垂下眼:“在下听不懂殿下在说什么。”
“也罢,总之,这封信言辞恳切,父王读后倍感动容,犹豫了很久。”穆多尔道,“谢大人应当知道,西域诸国过去都曾不同程度遭受过匈奴人的侵害。我月氏先祖,当初就是被匈奴驱逐,才会在如今的属地建国。”
“不过,匈奴人已经我父王达成协定,短时间内不会动月氏及西域诸国。”
“匈奴与月氏接壤,若被知晓与中原合作,他们第一个对付的,一定是我月氏。”
谢让眸光微动:“殿下想说什么?”
穆多尔:“我是想说,既然中原与匈奴迟早会有一战,月氏其实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与匈奴联合,向中原进犯。”
他话音落得极轻,几乎要被拍打在船边的水流声掩盖过去。
画舫内一时寂静,半晌,谢让轻轻笑了下:“殿下,你知道普天之下最惹人忌惮的,就是墙头草。”
“怀谦教训得是。”穆多尔态度依旧和善,轻轻叹了口气,“可是有什么办法,我们西域是穷苦之地,既没有中原富饶肥沃的土地,也没有匈奴广袤无垠的草原,夹在两座大山之间,我们自然要想该如何为自己谋利。”
匈奴与大梁血海深仇,迟早会有一战。西域人骁勇善战,支持哪一边,都会为他们增添筹码。
书中其实并无这次西域贸易之行。
在书里,月氏最终是与匈奴人联手,合力对付中原的。那是一场持续数年、死伤惨重的硬仗,就连大将军萧长风,都在那常年征战中受了重伤,不得不退离前线。
正因如此,宇文越最终才会御驾亲征,终于收复了整个北方与西域,令四方俯首称臣。
不过,既然事先知道了这些,谢让自然想尝试改变。
正如穆多尔所说,西域被夹在匈奴与中原之间,想要的,不过是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既然如此,匈奴人给得了的,大梁同样给得了。
谢让问:“你有什么条件。”
穆多尔微笑起来:“条件不是早在商谈中说过了吗,我只是想为西域多谋些利。”
月氏王子穆多尔,他并不是旁人以为的贪婪愚钝之辈。正相反,他洞察人心,狡猾至极。
恐怕从来到京城的第一天开始,不,或许是更为久远的过去,他就已经将今天的一切都算计好了。
谢让敛下眼:“好,我会向圣上禀告,尽量满足你的需求。”
“其次,我还有个请求。”穆多尔道,“说是请求或许不够准确,应当算是,在下送给怀谦的礼物。”
穆多尔看向谢让,温声道:“我带你离开京城,好吗?”
谢让一怔:“你……”
“帝师谢让,这个名字,在西域也广为人知。”穆多尔道,“你为了大梁鞠躬尽瘁,却落下一身奸臣的骂名。大梁皇帝忌惮你,将你关在宫中,削弱你的势力。名义上,你仍是当朝丞相,可实际上,你已只剩下帝师的虚名。”
“这样的皇帝,还有什么追随的价值,你就不想离开吗?”
谢让:“……”
他和宇文越的关系,在民间已经传成这样了吗?
“怀谦,我看得出来,你有野心,你应当成就更大的事业。”穆多尔循循善诱,“你若愿意与我回西域,月氏会封你为国师,也会答应与中原永远交好,永不刀兵相向。”
谢让没有回答。
他举起面前的酒杯,仰头一饮而尽,才悠悠道:“殿下为什么能确定,离开京城,我就能成大的事业?”
就算手上并无实权,他也是大梁名义上的丞相。相比起来,月氏国地处偏僻,就算如今国力比以往强盛不少,月氏国师,也实在算不上多么优越的后路。
除非……
“西域环境恶劣,不适宜长期居住,国家再鼎盛,也长久不了。但再往西走,跨过茫茫大漠,有一片鲜为人知的富饶土地。”穆多尔缓慢道。
这个世界与谢让在现代的那个世界大致是相同的,所以他立即明白过来,穆多尔指的是,现代认知中的欧洲地区。
月氏国的目标,原来是那里?
谢让神情微微变了。
都说月氏王骁勇善战,野心勃勃,从与穆多尔的相识,谢让已经确认了这一点。恐怕,他们一开始的目的,的确是联合匈奴人吞并中原。
所以,他才会安排穆多尔学习中原语言与知识,甚至此人在月氏国不受重视,恐怕都是故意做出的假象。
然而,谢让那封信让他们改变了想法。
就像穆多尔说的那样,大梁与匈奴是两座大山。与其夹在两座大山之间,冒着随时会被吞并的风险,他们选择了第三条路。
征讨与开拓,这才是月氏王思索许久,得出的结论。
何等可怕的野心。
何其……诱人的条件。
谢让闭了闭眼:“殿下是不是太看得起我了,行军打仗,并非我之所长。”
“行军打仗,交给我父王就是了,不需要怀谦费心。”穆多尔笑了笑,“但论起经世治国,普天之下,有谁比得上一己之力挽大厦之将倾的帝师谢让?”
穆多尔再次给谢让斟了杯酒,话音温和,仿若蛊惑:“怀谦,与我走吧。你若不想住在月氏,我也会替你安排。只要你答应帮我们,我会保证,让大梁皇帝永远也找不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