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灯叙

▶专注收集耽美小说网站

第448章 时间匆匆熘走

第448章 时间匆匆熘走
  过了端午节,很多人都去了关外修建榷场,村里种完了地,铲地这个活儿,是个人差不多都能干,故而这铲头一遍地的时候,在地里头的基本上都是内眷。
  哥儿姐儿,夫郎小媳妇。
  为此,熹夫郎特意让巡逻的人,每日都要去村子外面走几圈,以免有人欺负这些正在干活的内眷。
  巡逻的同时,谁家有个啥重活的,也要帮忙搭把手。
  铁青也去巡逻了几次,争取抽掉很多野草的生机,注入那些禾苗里,让庄稼长得更旺盛一些。
  这些年北方称得上是风调雨顺,虽然冬天的时候,偶尔有暴风雪发生,但那个时候,都猫冬呢,冷一些,就冷一些,也不耽误啥事儿。
  小学堂里,有不少孩子这会儿都在家帮忙,三个老大人也就给孩子们放了七天假,让他们回家帮忙去,别看孩子小,但是跑个腿儿,送个饭啥的都行。
  铁青甚至给山哥儿打造了一把小锄头,跟他一起,将他们家菜园子里的菜都给铲了一遍,去掉野草,间苗成功,还给豆角跟黄瓜搭了架子,这都是爬菀的东西。
  笑哥儿满意了:“这才像个当爸爸的该教给他的活儿。”
  笑哥儿小时候也是干一些家务的,菜园子更是伺候的好,一般不需要老肖两口子操心啥。
  现在么,他家的哥儿跟着相公,也在伺候菜园子,挺好。
  但是第二天,铁青又带着山哥儿上山了,这次爷俩儿打了不少的野鸡兔子回来,还摸了一篮子的野鸡蛋,铁青打了两只狍子回来,山哥儿是骑在其中一头狍子的身上下的山,乐得不得了。
  他人小,铁青不敢带他去骑马,驴子倒是有,可山哥儿不喜欢,觉得那是拉磨的驴子。
  所以不要,骑着狍子就好多了,乐的嘎嘎的回来了。
  笑哥儿看到这样的收获,哭也不是笑也不是,都不知道怎么好合适了。
  山哥儿在弓箭上的造诣非常高,他学的也非常愉快,跟着爸爸去山里头,想打哪儿打哪儿,想射啥就射啥。
  最开始是野鸡跟兔子,野鸡蛋,野菜啥的。
  等到了秋收的时候,山哥儿已经能独立的打到了一头鹿,虽然是马鹿,还是一个刚成年的小母鹿。
  用的是陷阱抓捕的,这么个大家伙,山哥儿是无法射死的,他已经换了两石的弓箭。
  铁青亲自给背回来的,山哥儿得意洋洋,小胸脯挺的高高的,笑哥儿又有些头晕了。
  而在关外建设的榷场,已经有了雏形,肖伟特意赶在秋收之前,回来了一趟,带着铁青去了一趟关外。
  榷场建设在流花河上,横跨流花河,竟然是砖石为地基,夯土为墙,高达三丈的大型城池建设基础,当然,草原上那些人暂时还听话,没说啥。
  “你们建设的这么明目张胆,没问题吗?”铁青看着这大型城池堡垒,边塞关隘的地基,再看看那伸展出去,长长的两翼护墙,要说这是个交易之地,不如说是一座新建起来的关隘更合适。
  “暂时先把地基打好,等到时候,直接起了个砖石的城墙,就行了。”肖伟道:“你看看这些人,每天吃得好,干的活儿就下力气,还有工钱拿,朝廷为了加紧工期,工钱翻了一倍,他们铲地都没回去。”
  可不是么,如今在工地上忙活的起码上千人。
  一个个干劲十足,朝廷给的工钱,真金白银的,谁不高兴?
  在外辛苦了大半年,争取秋收的时候完工,他们就能回去秋收了。
  只要他们好好的干活,这日子肯定是越过越好的,很多人都这么想。
  所以这里的工期虽然紧张的,但是工程质量十分好。
  “是好事儿,但是修建那些地下通道啥的,就别用他们了,都是平民老百姓,知道得太多,万一被人套了话去……。”铁青担心的看着一群活生生的人。
  他是经历过末世的异能者,对普通民众有一种习惯性的保护,虽然末世的时候,人性被去伪存真放大了无数倍,但是好人总是比坏人多的。
  而且普通人才是繁衍生息的基础。
  “放心吧,我跟他们说了,那是下水道,他们不会怀疑是地下通道的。”肖伟却道:“再说了,一群大字不识一个的庄稼汉,能记住啥啊?我有分寸。”
  肖伟是本土人士,他的话,铁青还是信得过:“那就好。”
  俩人看了一下这里的工程进度,尤其是摊位那里,因为大概是要一年四季都有商人来做买卖,这里的每一个摊位上都搭建了个火炕,到时候一烧火,整个屋里就会热乎,起码不会把人冻着。
  每一个摊位纵深四米,高达两米半,有半截土墙隔离开里外间,上头还能放个棉帘子保暖,外头的摊位是夯土垒起来的,到时候,商队会自己铺上干净的桌布啥的,这个就不归榷场管了。
  铁青又去看了看榆树村过来的人,他们这会儿是分了一段城墙,正在夯实了土胚,搭建起来,铁青看到了刘三儿,以及在这里打工的徐老四:“你们在这里,家里咋办?”
  “家里只能让大哥他们帮衬一二,我这还好,刘三儿家里,良夫郎带着孩子,也不容易。”徐老四看了一眼那边正在干活的刘三儿:“他在这里努力地干活儿,拿了钱也不花,都存着要拿回家里去呢。”
  铁青也看了一眼刘三儿:“有了孩子就不一样了。”
  刘三儿的年纪也就比铁青大一点而已,但是看起来像是两代人。
  铁青还是二十左右的模样,刘三儿没有多憔悴,毕竟这里吃喝都不错,睡得也安稳,可他沧桑了许多,明明三十岁的人,看着跟四十似的。
  “是啊,我们这里都挺好的,你回去说一声,让家里人别担心,我们本来每个月都有两天的假,但是如果不休息的话,这两天是核算成工钱给我们发的,就没人回家了。”徐老四道:“我们这偶尔也托人回去待个口信,都挺好的,争取在收拾秋的时候,回去。”
  “行,你们放心的干活,家里的事情有人帮衬着,铲地的时候,大公子派了不少人出去巡逻,就算是在远处的地里头也不怕。”
  熹夫郎这一手,其实很得人心。
  而且闲着的时候,他还带人熬了绿豆汤,挨家挨户的发一些,祛暑的东西。
  铁青回去之后,就跟笑哥儿说了此事,笑哥儿正好,抱着孩子,挨个去那些有人去做工的人家说了一下,还说了有困难可以找村长。
  如今榆树村这里的日子过得好了,大家其实也没有多少事情,需要麻烦村长的,日子过得平静,这一年的夏天,大蒜出了之后,又改种了大白菜。
  过七月十五的时候,雷阵雨下的那叫一个频繁的,大家都说是因为鬼节到了。
  铁青暗中观察了一下自家的铁蛋儿,好么,这小家伙儿跟他哥哥铁山那会儿可不一样。
  山哥儿那会还被雷电吓哭了呢。
  这个出生在大年初一的小小子儿,打雷闪电,一概没哭,该闭目养神,就闭目养神。
  “他可真乖。”铁青眼巴巴的看着自家的小子,躺在悠车里,哦,这个悠车还是他哥哥用过的那个。
  “可不是乖么,不哭不闹的。”笑哥儿看着孩子,心水的不行:“饿了就哼哼唧唧,拉了尿了就啊啊啊的叫几声,可好带了,比山哥儿好带多了。”
  谁家小子这么听话?笑哥儿觉得日后这孩子肯定孝顺。
  怀着的时候就没怎么作过,生了之后更是如此,而且大概是第二胎的关系,笑哥儿觉得生的并不费劲儿。
  下了一场雷阵雨,又下了一场雷阵雨,声音大的让人听的都烦,不过下了几场之后就突然凉爽了下来,立秋了。
  立秋就降温了,东北这边立秋之后就凉快了,而且立秋之后下雨量明显减少。
  等到草木泛黄的时候,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带了不少的钱财,每个人还带了一只羊回来。
  “这是朝廷赏赐的,我们每个人的工钱多发了一百文,一只羊,因为我们提前一个月干好了活儿,剩下那些细碎的,就由其他人去干吧,我们是要回来秋收的。”刘三儿说话的声音都大了很多,他这次去,赚够了五两银子,一百文钱,一只肉羊回来,羊肉可以全家吃一些,钱存起来。
  “不错不错,挺好!”魏村长高兴地咧了咧嘴巴。
  他们村儿去了七十八个人,回来了七十八个人,挺好。
  以前不是没有出关打工的人,但是去多少,回来的时候,不一定是那个数。
  还是自己人靠谱儿啊,肖伟送了人回来,又回去了那边监工,这大半年,他基本上都在榷场那边忙活了。
  铁青这边也要忙起来了。
  这次来收购白菜的时候,田掌柜的带了一个青年人过来:“这是我田家的少东家,田恩赐。”
  “田少东家。”铁青打了个招唿。
  “铁青先生好。”田恩赐是个挺礼貌的商人:“不知道这次榆树村的大白菜,有多少?”
  “有多少都是一人一半。”吴掌柜的也到了,他也同样带了个人来,这人长得普普通通,穿的也不差,跟田恩赐这种有点市侩的商人样子不同,他还挺斯文的样子:“铁青先生好,鄙人吴泾,三点水,泾河的泾,泾河城吴家。”
  铁青听了这话,有点不是滋味的看了一眼吴掌柜的:“啥意思?”
  “东家将酒楼……卖了,包括我们这些人,换了个东家。”吴掌柜的满嘴苦涩。
  他不知道东家是怎么想的,竟然真的将酒楼易手,还把酒楼上到他这个掌柜的,下到后头厨房学徒的,都一并交给了新的东家。
  虽然他们不是卖身的奴仆,可失了这份工作,也没地方找更好的活儿了。
  而且新的东家给的待遇,直接翻一倍,以前他们的待遇就够好的了,现在直接翻一倍,谁不乐意?
  可他心里就是过不去这道坎儿。
  何况吴掌柜的也上了年纪,实在是没有那个心力再图谋别处高就。
  只是新的东家,也就是这位吴泾,是他们这边的总掌柜,因为他们这边除了这个酒楼,还有两个铺子,一个客栈。
  对吴掌柜的而言,这是在他头上压了个泰山啊。
  而且秋天收菜这事儿,吴泾非得要来看一看,实际上无非是抢班夺权的开始罢了。
  吴掌柜的犯愁,要是真的捋顺了,他还会用她这个掌柜的?底下的厨子和店小二不用换,掌柜的肯定是要换成自己人了。
  这他还看不明便,他就白白当了这么多年的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