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双面异色异图绣
笑哥儿心里其实已经半放弃了,谁让他家相公特立独行,对哥儿小子一样的好不说,虽然跟自家小子还幼稚的怄气呢,但是对哥儿的确是很疼爱。
谁家哥儿现在就有两个铺子当嫁妆了?
还是一年租金高达五百两的好铺子?
他记得元夫郎跟他嘀咕,良夫郎知道了他家山哥儿现在就有两个铺子当嫁妆的时候,脸色十分精彩,如今他家拼命地赚钱,未尝不是想让自家小哥儿,也有丰厚的嫁妆,这一辈子他是比不过笑夫郎了,但是下一辈儿的哥儿里,他也想让自家孩子,出彩一些。
可惜的是,笑哥儿怕自家小哥儿将来一事无成,只是担心就要白头发了。
哪儿有时间跟良夫郎扯淡啊!
“乖,没事的。”铁青拍拍他的肩膀:“不怕,咱家哥儿是最好的。”
笑哥儿又无语了,他在努力的培养山哥儿成为一个……好吧,大家哥儿是不行了,小家哥儿起码要达到。
结果他相公却放纵孩子自由成长,如今整天背着弓箭,挎着箭囊,拎着书包跟猎刀上学堂。
他能说啥?
春耕的时间要到了,这下子忙的事情就多了,铁青也忙了起来,他将地里头的事情,交给了铁力去办,他带着铁生去了一趟县城,他家的粮食铺子跟笑颜绣庄如今也是生意渐渐兴隆起来。
而另外的两个铺子租赁了出去,都租给了商队。
同时也要算一下今年铺子的进货量啥的,铁青走了一圈儿,发现县城里的确是人多了起来,人多了就变得比较繁华了。
有些商队的护卫,会随身携带一些小件却昂贵的货品,来这边做个小买卖。
就像是笑颜绣庄,杨家大嫂就给铁青拿了一个小摆件出来:“花了五十两银子收购到的东西,做成这样的小摆件儿,能卖一百两往上。”
“这么贵啊?”铁青都嫌弃贵了。
“不贵,不贵,这都有价无市呢!”杨家大嫂却摇了摇头:“这个你带回去,给笑夫郎,摆在山哥儿的房里头,我特意留下来给孩子的。”
铁青伸头去看,好么,那是一个手帕大小的绸缎,上头用丝线细细的绣了一个小白猫儿,扑花蝴蝶的图案。
他知道这个,这叫“猫扑蝶”,也叫“耄耋”,寓意健康长寿的意思。
因为这个时候,耄耋之年,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
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寓意好,绣工更精巧,比笑哥儿他们的绣工都要精巧许多,许多!
然后就看杨家大嫂将这个摆件翻了过来,背后竟然是一副富贵牡丹图!
大红色的牡丹,翠绿的叶子,金黄色的花蕊,处处显示着富贵的气息。
这是一副双面异图绣!
“好精巧!”铁青瞪大了眼睛。
那边铁生已经趴在桌子上,扒拉了一下摆件,这还是一个鸡翅木的绣架,这幅双面异图绣,镶嵌在上头。
“值不值二百两银子?”杨家大搜得意洋洋的问铁青。
“太值了!”铁青唿了一口气,这可以说是一副艺术品了。
这么精巧的绣工,还是双面异色的图案和颜色,这得多费心神啊?
“我可是挑了又挑,才留了这幅下来,做成了摆件儿,给山哥儿房屋里头,让他多看看,或许就有了点灵气啥的。”杨家大嫂道:“听笑夫郎说,孩子现在开始学针线了。”
铁青有点艰难的摆了摆手:“杨家大嫂,这个还是卖了吧,给山哥儿摆在屋里头,是不是太浪费了?”
“不浪费,这个正好。”杨家大嫂道:“多瞅瞅,或许就有了点灵光。”
铁青有些脸热,他家的山哥儿,这辈子都不可能绣出来这样的东西,他现在连分线都不会呢。
笑哥儿起码能把一股丝线,噼成三五股。
听说江南最好的秀娘,能将一股丝线,噼成十股八股的那样,最后绣线比头发丝都要细,过渡的颜色,能有十几种之多,再绣成这样的双面异图异色品,那才叫神技。
他家的山哥儿,至今为止,还分不清楚啥是嫩绿色、啥是青绿色、啥是翠绿色、啥是翠玉色……。
反正一个绿色他都分不明白,更别提这种,极品的绣工了。
“反正要你给捎回去,笑夫郎肯定喜欢。”杨家大嫂二话不说,就让人打包了起来,塞到了铁青他们的车里头。
铁青只好在第二天,心情沉重的拉着这个特别的礼物上了路。
“铁叔,为啥你不高兴啊?这东西多好看?我头一次见这样的宝贝!”铁生终究是眼界有限,还觉得这样的东西不错呢。
“我可高兴不起来。”铁青叹了口气:“你山弟弟又要吃苦头了,上次噼那个绣线,噼来噼去的,就噼不出来,一使劲儿……给扯断了;现在要是让你笑叔么看到这样的东西,肯定又要对你山弟弟一顿磨叨……。”
山哥儿这个小哥儿,没有一个小哥儿的样子,这事儿全家人都知道。
但是没人觉得有啥不好,山哥儿将来出嫁,肯定是嫁妆丰厚啊,大不了,花钱雇人给他做活儿呗。
但是铁生觉得,他笑叔么想的可能比较完美,但是铁叔明显是得过且过的样子。
俩人絮絮叨叨了一路,回到了榆树村。
笑哥儿看到那双面异色异图绣,果然惊为天人。
端端正正的放到了山哥儿的屋里头,还放在了多宝格上头,让山哥儿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
那地方原来摆放的是一只扁平的银镶嵌红宝石的马壶,银子加宝石的工艺品,现在被放到了一边,换成了这个东西!
山哥儿觉得自己的手,蠢蠢欲动,很想再次绷断几个绣线……。
开始种地了,大家对于商队的关注虽然还在,但是农时不等人。
铁青没再关注商队的事情,村里来来往往的商队不算太多,毕竟他们村儿要价可不低,倒是茶棚那边的生意不错。
老郭家的房子盖了起来,但是还没完事,春耕又来了,他们家也开始忙的团团转。
这一年,又有不少块地种上了大蒜,其他的地也在种植当中,等到铁青忙活过了春耕,他家的铁蛋儿,都已经能骑着学步车,在院子里疯跑了。
铁蛋儿是个健康的小子,笑声咯咯的非常轻脆,但是看到铁青就不笑,板着小脸儿看着他。
铁青刚从外面回来,一把抄起他:“叫爸爸。”
“哼哼。”小家伙儿哼哼唧唧。
“叫爸爸!”铁青又晃了晃他。
“哼哼!”已经不高兴了。
“快,叫爸爸!”铁青教他:“爸爸!”
“哎!”小家伙儿答应的可及时了。
“啊哈哈哈哈……!”正好赶上三个老头儿回来吃午饭,听到这样的对话,顿时不顾自己的老脸,笑的都扶墙了好么。
铁青这个气啊!
“臭小子。”拍了拍小家伙儿的屁股,抱着他往里头:“好了,别笑了,进来吃午饭了。”
三个无良的老头儿,吃过了午饭,回去还笑了半天,下午去学堂就跟一些老头老太太说了,不到半天,全村的人都知道了。
笑哥儿还是从元夫郎那里听说的,顿时也无语了:“整天吓唬孩子,也难怪孩子不给他个笑脸儿。”
他能怎么说?
总不能说,他家小子从来没有给过他父亲一个笑脸儿吧?
这事儿闹的,铁青后来又抱着铁蛋儿,要求他叫“爸爸”,可是这次铁蛋儿干脆噗了他一脸的口水。
同时,关外的榷场终于开始营业了。
第一批出关做买卖的都是有着百年老字号,世家大族有参与的大型商队,买卖的都是比较昂贵的东西。
而朝廷批了十万石盐引和五万斤茶叶,送到边关这里,支持榷场。
边关贸易的时间定在了四月初一,正好是这边春耕的季节,这边能种地了,关外的冰雪也融化了,有了青草泛绿,就能通商了。
这第一年,很多人都是试探,以及不确定的因素很多,故而这一开始,肖伟也没打算多隆重。
主要是草原那边,不统一。
这次跟他们通商的是草原上最为活跃的三个大部落,这才能管束的住附近那些蠢蠢欲动的草原人。
按照正常的流程来,虽然繁琐麻烦了一些,但是利润的确是很大的。
一匹普通的大红色绸缎,在关内只能卖上三五两银子,在榷场却能卖上十两之多,抛去税费和各种路费啥的,平时也就能剩下一两的利润,现在却能剩下五两!
一下子翻了五倍!
如果是用来换东西,而不是直接用银钱交易,还能赚的更多。
不过如果是换成物资的话,草原上的东西,再运回关内销售,时间上恐怕要多费一些日子。
有钱赚的话,谁不乐意这么挣钱?
可是榷场规定了,只能用金银交易。
为的是方便收税,要都是以物易物,他们跟谁去收税啊?
肖伟规定半个月一开市,而不是每日都有,因为刚开始么,人不多,没必要整天守在榷场那里,多麻烦啊?
何况榷场那边的摊位还不固定呢。
这个时候,没几个商队会一股脑的定下摊位,他们要先看看情况再说。
试着交易这么一年,估计第二年甚至是第三年才会定下来,只是大家一窝蜂地往这边跑,让树林县繁华了起来。
铁青带着夫郎孩子,闲着没事去县城逛街,发现县城变化好大啊!
街上不说人流如织也差不多了,尤其是有好几个地方正在大兴土木。
而在城外,有不少人在测量地形,铁青去给许州送了一只狍子,带着夫郎孩子在他们家吃了一顿饭。
“城外在测量土地,要干啥啊?”铁青闲着无事就问起了这件事情。
树林县城外其实是一片盐碱地,加上常年累月的有人从那里走过,可以说是寸草不生。
两边儿也是七八条小路,基本上没啥特殊的。
那几个人去测量的,铁青认识,好像是工部的?
话说他们村儿,已经见了好多次,工部的官员们了,来这边盖房子的。
“要阔城了。”许州美滋滋的给铁青满了一杯酒:“我跟你说,树林县城要扩建了,老城全部划入北城区,新建的是东西南三个方面,扩建到上县县城的规模!上县啊!”
铁青明白了:“恭喜你啊!”
这个时候的县城,也分为下下县,下县,中县和上县。
根据人口、税收、生产和教育等等综合考评,以前的树林县,是下下县。
因为树林县太穷了,还挨着边关,风险高啊!
又没啥文化名人,产的木材也不是啥珍惜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