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是“偶遇”
各种条件都不如人,一直都是下下县的名头,实际上,还是个下下县里头的贫困县。
现在么,明显的鸟枪换炮了。
一下子就成了上县,全国三百多个县,上县才多少?
东北这边的上县,也就一个北风县而已,现在又多了一个,树林县。
许州高新啊!
他当县令那会儿,还是下下县,如今升为上县,这可是属于他的丰功伟绩,将来吏部评的话,最少也得是个上等。
铁青恭喜他,是真心实意的觉得,这个荣耀许州很合适。
就算是在陆一治理其间,许州也是付出了很多的,他当这个县令,又得了这么一个好事儿,太应该了。
哥俩儿都很高兴,喝的有些畅快,最后许州醉了,躺炕上睡得唿唿的,铁青还能用筷子慢条斯理的夹着小葱拌豆腐里的葱花吃。
后来天色晚了,他就带着夫郎跟孩子回了笑颜绣庄后头去过夜。
第二天他懒得起来,难得懒床一次,就在炕上跟铁蛋儿这臭小子玩儿,小家伙儿要下炕,铁青就拦着不让他去,爷俩儿为此“大打一场”,铁青这才惊讶的发现,铁蛋儿这孩子,力气也不小。
“怎么一个个的都这么大力气?”铁青抱着孩子玩举高高。
铁蛋儿很喜欢,可他就是不乐,铁青实在想不明白,他怎么就不对着自己笑一下呢?
既然来了绣庄,笑哥儿没有放过山哥儿的道理,铁蛋儿交给相公带,他带着山哥儿去了前头,绣庄里头不止有各色布匹,还有各色绣线,各种针线成品。
其中有一面红头巾,上头绣的鱼水图十分精巧,笑哥儿看了都喜欢上了:“我家最近没有要成亲的孩子,不然我一定买了送给新人蒙盖头不可。”
“我看你家铁生就不错,没听铁力两口子提么?”
“是啊,铁生这孩子,年纪也够了,该相看起人家啦!”
“铁生一年不少钱,家里又有房子有车有马的……。”
一群做绣活的内眷,平时也就唠唠嗑儿,扯一扯老婆舌。
不过在笑夫郎面前,内眷们倒是放得开,可是山哥儿还小,他们这些大人们,是不会随便八卦啥的给这么大的小哥儿听的,只能说一些比较不出格的事情。
例如这保媒拉纤就不错。
再说也的确是有些人,看上了铁生这个孩子。
“铁力大哥跟杏花嫂子,虽然想给铁生相看,这也没啥时间,他们家克还有个小的呢。”笑哥儿道:“估计明年或者是后年吧,铁生也要攒点钱,这娶亲,总不能他一点私房钱都没有吧?”
众人一阵哄笑,说铁生小小年纪,就懂的给自己的未来另一半,攒私房钱了。
将来肯定是个好当家的。
正聊得开心,进来了几个人。
这几个人一进来,其他的内眷们就有些诧异,因为这是一个中年汉子,领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子,身后跟着俩上了年纪的老人,老人做仆役打扮。
门口还站了俩膀大腰圆的壮汉。
笑哥儿没动地方。
内卷们所在的地方,是里屋,但是能透过薄纱的门,看到外面的情况。
外面的人可看不太清楚里头的样子。
只能隐隐约约的看到里头有人影儿。
进来的是吴河大管事,他进来看了一眼就惊讶了,虽然知道笑颜绣庄是那位大将军的亲弟弟开的,但是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县城里的小绣庄,里外隔间的门上,煳的竟然是月影纱。
这种纱料,就是里外不透光的那种,只能看到隐隐约约的人影儿,故而名曰“月影”。
这东西,他们家主夫人的房里才有,这里却光明正大的煳在了拉门上。
“几位嘎哈啊?”杨家大嫂出来招待他们,身后跟着俩粗壮的婆婆,这俩婆婆是附近的住户,是杨家大嫂特意请来看顾店里的厉害高手。
虽然不会啥武艺,但是力气贼拉大,一个月二两银子的雇佣费不是白花的,今年刚上岗。
“我想给我家三少爷做两身衣服。”吴河大管事客气得道:“三少爷是偷着跟我们商队来这边看热闹的,到了这边才发现他跟来了,这孩子,我又无法送他回去,只能在这边待到我们交易过了,再跟着商队回去,可是这孩子来了,却没带多少衣服,我们都是一群汉子,也没人会针线活儿,听说这里是最好的绣庄,能不能请你们给做几套?我们不挑料子,拿最好的来做就好。”
一般而言,这样大户人家的孩子,甚至是他们的东家,从老到小,是不会穿外面做的衣服的,怕不干净,
更不会找外面的人做衣服。
他们有专门伺候针线的人,都是家里用了几代的世仆。
能在外面做衣服,还穿戴上身的,那都是那些外面铺子的荣耀。
“哦,是这小子吧?”杨家大嫂没想那么多,看了一眼那位三少爷:“那就进来量一下尺寸。”
“哎哎哎!”吴河大管事赶紧推着三少爷进了旁边的隔间,量了一下尺寸之后就出来了。
杨家大嫂办事利索,很快就填好了一些单据:“我看着孩子也老大不小的了,做的衣服不用孩童样式的,做个少年样式的即可,我这里适合的布料有八种。”
“那就都做了吧!”吴河大管事好像很着急的样子:“但是能不能快一些?这孩子穿来的那几套衣服,昨天不小心让一个帮忙洗衣服的婆子给搓破了,没啥换洗的了。”
“明白,明白!”杨家大嫂道:“那你后天来先取走两套穿着,剩下的十套,我给你做好了送去。”
一匹料子能做这样的孩子,两套衣服。
这衣服包括里外上下都齐全的,做工慢一点儿。
但是赶一赶的话,能先做出来两套换洗的应应急。
“成,那您现在就给破料子吧,我这是五十两银子的定钱。”吴河大管事倒是痛快,交了钱之后,那边杨家大嫂就真的跟两个手巧的老夫郎,搬了料子出来现裁。
而吴河大管事就不急了:“我们这些人,也想做两身新衣服,先挑一挑料子,我们的衣服不急,但是要做成北方样式的,回去也能跟人吹嘘一下,来了北方,穿了北方这边的衣服样式呢!”
“行,那你看着吧!”杨家大嫂没多想。
几个人都想做衣服,但是他们明显不是那位三少爷,所以他们的钱不多,想要多看看,选个合适的料子。
有个小汉子还跟杨家大嫂问:“厚实一点的料子在哪儿?”
“这都开春儿了,你要做个厚实料子的衣服,大夏天的捂汗呐?”杨家大嫂不由得疑惑了。
“不是,我们那儿,没这么冷,这回在这里找个厚实的料子,做成了衣服,回我们那边,就能穿着衣服过冬了。”那小汉子挠了挠头:“我刚来的时候,好么,差点冻傻了,这地方太冷了。”
这明显是个头一次来东北的南方人。
杨家大嫂这段时间,见过了不少:“行,我明白了,那边几匹颜色深的都是厚实的料子,甚至还有毛呢的料子,你要是不嫌弃颜色深,倒是能做不少。”
这些料子都是冬天那会儿没卖出去的,虽然看着颜色老了一些,可的确是好料子,厚实又保暖抗风。
那小汉子就过去仔细的看,还上手摸了两下,发现真的是很厚,比他们南边儿那厚缎子,还要厚两倍。
还有人看了一些料子不太满意,也去看厚实的料子了。
几个人还挑了几双鞋子,在外面跑的人,最费的就是鞋子了。
包括吴河掌柜的,他钱多一些,挑了一双缎子面儿的千层底布鞋,挑了一双绸子面儿的假靴子。
这两双鞋子在他眼中都不贵,还针脚细密,物超所值。
杨家大嫂看他们是真心要买东西,这才热情了一些,给他们量身,挑选布料,这会儿忙了起来,有几个夫郎出来帮忙招唿客人。
但是出来的人,各个都是四十往上的年纪,别说啥风韵犹存了,长相连清秀都算不上,绝对不会让人起啥邪念。
其他人觉得无趣极了,偏偏他们还不能走。
倒是吴河大掌柜的,对其中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夫郎,很是聊得来,那老夫郎给吴河掌柜的介绍了一匹烟色的薄款料子:“这颜色别看有些暗,第一是扛抹煳,第二是颜色正,那些大红大紫的适合年轻人,咱们这样的年岁,就得稳重一些。”
抹煳,就是脏的意思。
“哥夫郎这话说得对,我看这个就不错。”吴河大掌柜立刻就道:“给我用着样的料子,做两身衣服,我要是出关去跟人做买卖,这衣服看起来也稳重一些。”
“看不出来,老弟还是个大买卖人,这个正好,再搭配那匹黑色的缎子,给你做个腰封,到时候老弟穿上了,神气极了!”老夫郎很开心自己的推荐能被客人喜欢。
吴河大掌柜点头:“肯定的啊!”
这些人在绣庄里头选料子,买东西,谁也没注意到,那个十岁的三少爷,已经从外面的小门那里,钻进了柜台,他倒是没去钱箱子那里,估计那里的银子也不被他看在眼里。
他是进了柜台里头,看到了旁边专门卖绣线柜台那里,有个小哥儿。
那个小哥儿穿着一身深绿色的衣服,是小短打扮的样子,一双墨绿色的小靴子,头上梳着个马尾辫,用浅绿色的发带绑着,上头还缀了两颗,拇指肚大小的绿色珍珠。
这东西可少见啊!
小哥儿长得清清秀秀的样子,正在低头,用一双小手,在团一个丝线团儿,那丝线也是翠绿色的,看起来文文静静,秀秀气气。
这就是山哥儿?
铁青家的哥儿,铁山?
名字可够难听的,但是人长得不错。
三少爷整理了一下衣服,让自己看起来好一些,然后摸了过去,外面大人们都在忙活,没人注意到,这丝线专柜的一角,两个小孩儿的动静。
山哥儿不爱跟爹爹出来,一出来就叫他分辨丝线的颜色,现在在他的面前,摆了十六挂丝线,都是绿色的,从浅到深。
因为他不认识么,笑哥儿将所有丝线的颜色,都标注了出来,然后让山哥儿,将丝线都缠成丝线团儿。
山哥儿这会儿正在团第一个,马上就要大功告成了,突然,身边冒出来一个不知道哪儿来的臭小子,还拍了他肩膀一下,他的线团儿顿时就掉到了柜台里,连带着其他的线挂都乱了。
“嗨!你叫什么名字?”那臭小子摆出一副让他讨厌的算计嘴脸:“我是吴氏一族嫡支的三少爷,我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