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灯叙

▶专注收集耽美小说网站

第52章 继承

第52章 继承
  叶生回乡那天, 是辞旧迎新的小年夜, 也是乡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何老师去世的日子。

  老何老师解放前是本地的名门乡绅,造桥修路,致力于家乡教育。

  到他这一代只剩下他一人, 家道中落, 徒留一座祖传围屋,依旧热心办教育,办学堂。

  无亲无后, 更是把乡里的孩子们当自家孩子教育,又把围屋改成了半个幼儿园、半个托儿所,起名为绿茵幼儿园, 专门收留和照养本地的留守儿童。

  叶生小时候有幸得他老人家照顾, 启蒙教诲莫不敢忘。

  一家子寄居在围屋的后院里,又兼多年的恩德。

  叶生这次回来,便算老人家的半个孙子,替他摔盆送葬。

  他扛着灵幡走在队伍的最前头,神色肃穆清冷,身量颀长,纤痩而又肌理分明, 于寒风中岿然不动, 稳稳当当, 似乎可见他的沉稳可靠。

  本地白事风俗繁琐,叶生独自应付处理,待人接物, 将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

  连轴转下来,面上依旧平静温和,不见烦躁,从这点来看,何大姐确实可知晓她小弟的改变。

  三年不见,叶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成长起来了,竟然让她和何母一点不用操心,可以放心依靠。

  只一点让她觉得不太妥当,叶生还有天真的好心,竟然答应了老何老师临走前的委托,接管绿荫幼儿园。

  园里的十九个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与老何老师多年的邻居,她清楚这个幼儿园是怎么维持运转的。

  连正规的营业执照都没有,全靠老何老师的无私奉献,一个人硬撑着,说是会收学费,其实一直用着自己微薄的积蓄和养老金贴补。

  仅因为看不下去最近的幼儿园都在十几里地之外,村里大半的年轻人出去外地打工,孤儿寡老,七岁以下的孩子不到上小学年龄,只能跟在大人后头下地里刨土瞎转悠。

  老何老师就想,把孩子们都接到他这里来照看,中午管一顿饭,顺便教几个字,能成几个才是几个才,他不在意回报。

  他曾经说过的一席话,不仅叶生记得,何大姐到现在也还记得特别清楚。

  “你们都是农村孩子,本来起步就比别人晚,何老师能做的不多,我们这边的师资力量不够,只希望你们以后有考上大学的,出人头地的,也不要忘了自己的家乡,不用你们多做什么,记得回来当三年老师就好。”

  教育事业就像一个美好的循环,教师教书育人,总能感动一些学生,将那份美好的期望传递下去,为此,桃李不绝,天下亦兴。

  但理想美好,何大姐还是不希望那个奉献的人是自家的,生活的重担早磨平了她的棱角。

  她想劝叶生三思,一个没有回报的幼儿园,和一份有收入的工作,叶生怎么能这么简单就选择了前者。

  他下半年才从支教的山区回来,重新进了一中教书,这高中老师的岗位多难得啊,他才教了不到一个学期,正是转正的关键时候,哪有空管幼儿园的事。

  还是说,叶生要放弃一中的工作……!

  “小弟,你想清楚,别剃头挑子一头热。”

  “我要怎么想。”天井下,叶生解了身上的白麻丧服,抖开甩干净,和栏杆上挂着的白布一起叠好。

  何大姐看他平淡的神情就知道,她劝解不通,目光转而落在叶生身边一个五岁左右的男童身上,后者正主动帮叶生叠白布。

  他小胳膊小腿的,能帮什么忙,不过是因为寄人篱下,想讨好最亲近的叶生罢了,叶生也随他去。

  这是叶生从他支教的地方带回来的孩子,小名槌槌,大名符辰。

  刚来时何大姐还觉得有几分刺眼,离开几年,回来就多了一个自己的儿子就算了,怎么还要多养一个非亲非故的呢。

  可这半年下来,叶生要工作经常不在家,槌槌这可怜孩子都是她带着,倒是带出了几分感情。

  她没好气地夺过叶生手里的活:“我们娘们的事,你们俩爷们忙活什么。”

  叶生只笑笑不说话,牵了槌槌手上去。

  “不是姐说你,小弟,接了这个幼儿园,你不仅没进账,还要倒贴钱进去,到时候你吃什么穿什么,这些你不在乎,年年吃的药怎么办?”

  叶生一顿,摸了摸槌槌头,让他去找屋里的弟弟玩:“地方我们都住进来了,大姐你又说不肯接管。”

  “何老师说了他的东西都留给你的。”

  “他留下的东西,可包括这个幼儿园?”

  姐弟二人环视一圈脚下的围屋,传统的民居楼保存完好,似乎还可见上个世纪的乡绅地主气派。

  从平面上看呈“口”字形,集祠、家、堡于一体,中间是天井和做了孩子们上课的厅堂。

  青砖黛瓦,室内用黑红漆色,多至四层,为悬挑外廊结构,每层都有十来开间。

  但那些大户人家的陈设早年就没了,老何老师留下来的就是一个空架子,除了一栋破旧的老围屋,什么都没有。

  真要计较起来,何大姐是觉得不划算的。

  她说不过越发口齿伶俐的叶生,转了头看何母:“妈,你看?”

  何母怀里抱着粉雕玉砌的小娃娃,从偏房出来,一张古板严肃的褶子脸硬是扯出一个笑容:“年年,要不要听你爸爸的呀?”

  年年正咯咯笑着,亦步亦趋缀在他后头的槌槌,伸了手去捉他那只白嫩嫩的小脚丫。

  年年明知道槌槌的小个子不可能碰到他,仍然晃悠着脚躲,脚脖子上的银铃铛叮叮当作响。

  听了外婆问话,年年挥舞着小拳头,奶声奶气却很有气场地说:“要,听爸爸的。”

  何母就笑了,带了两个小娃娃去厨房弄饭吃。

  她这个儿子主意越发大了。

  何大姐抱怨叶生,何母却有自己的想法。

  她的观念质朴,认为男孩子就是要立起来,才能当好一家的顶梁柱。

  以前叶生性子软,她压制了他许多,现在叶生能成事了,她有什么理由再压制他呢?

  叶生笑了转头看他还在嘀咕的大姐:“我没空,不是还有大姐你吗。”

  何大姐洞悉的打算,却仍然不敢置信。

  她怎么能行,把幼儿园交给她?

  叶生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不是开玩笑的。

  他不能丢开一中的工作不管,一大家子还要靠他的工资养活,但也不代表绿荫幼儿园就不能开下去。

  他妈和他大姐都能帮忙。

  两母女的日常是平时种种田,得空去山上采摘茶叶,说不忙也累,说累一年到头又挣不来几个钱。

  何母年纪大了,带带孙儿也就罢了,何大姐还年轻,完全没必要局限在一方田地里。

  何大姐没自信不要紧,叶生当初也是这么过来的。

  年还没过,他先把厅堂重新粉刷了一遍,购置了可爱的小桌子小凳子,又在天井摆泛了滑滑梯和跷跷板,这些小孩子们爱玩的东西。

  接送孩子的校车是一辆二手三轮车,他给换了新的防水布,挂上彩旗和铃铛,远远就能在乡间田野上看到。

  司机是他从村里请来的一个哑巴大哥,叫何谷声的,人稳重踏实,以前也经常帮老何老师接送孩子,熟悉东家门户西家院的路,交给他再放心不过。

  最后是帮着何大姐做好教学计划,四五岁的小娃娃,无非是唱唱跳跳与玩乐,再适当引导,教上几个字。

  这些老何老师以前还在的时候,何大姐在后院都是见惯的,再以她的学历水平来说,也完全是够的。

  幼儿园开学这段时间,叶生会帮着她上手,尽快熟悉上课,她还要什么不放心?

  再不济,就把她最看重的儿子搬出来说事,何进正值高三,一个人在县城为高考而奋斗,她个做母亲的总不能不做出个榜样来,还失了志气吧。

  不到元宵节,四邻八村的年轻人都往南方的大城市奔涌而去了,叶生的绿荫幼儿园也要正式开学了。

  他站在前院的大门口,一身还在带孝的素服,迎接每一个送来的孩子。

  家长们有的老有的少,跨过高高的门槛时,都会冲他叫一声:“叶老师。”

  小孩子们也含糊不清地喊他叶老师,以和以前的老何老师区分开来。

  他看着何大姐在屋里做账单,一笔一笔记下每家每户交的学费,不多,每个月三百,还有家庭一时交不齐的。

  这些何大姐都记下来了。

  何母领着两个孩子在厨房忙活午饭,以后他们就要和十几个孩子一起吃饭了,槌槌没有什么反应,年年却很新奇又心动。

  他长到两岁多才从山区的犄角旮旯里出来,身边只有槌槌一个玩伴,旁边的学校里都是要读书的大朋友。

  这还是头一回看到这么多小朋友。

  叶生收回视线,转身在天井高高的台阶上坐下,看着头顶一方窄窄的田字形天空。

  要想开创一份事业很难,他没有那样的勇气,但至少,他能做到继承。

  “是不是还少了一个娃娃。”何母很记得前院的十九个娃娃。

  “有一个妮妮,她爸妈离婚了,没送过来。”

  “年前不是说要办全托吗,她伯伯家不肯帮忙带她。”

  “可不是,妮妮爸干的就不是事,趁着女人在外面打工,自己跟别的女人好了,回头要到了孩子监护权又丢下不管。”何大姐是有感而发。

  叶生系着鞋带,掀掀眼皮:“不管这些,我先去把孩子接过来,是要办全托还是怎样,联系到孩子父母再说。”

  他出了前院门,迎面看到附近蓝家寨的一对父女。

  那女孩年纪不大,生得娇俏,正嘟着嘴不乐意被父亲拉过来。

  抬头看到他又换了一副笑脸,欢欢喜喜跑过来叫他:“叶生!”

  “没大没小,叫叶老师!”做父亲的训斥完女儿,回头跟叶生说了他的来意。

  他想问问叶生,能不能让他女儿蓝铃铛留下来当个小老师。

  女孩一副少数民族的传统打扮,大胆地望着叶生瞧。

  这让叶生回想起去年九月份,他第一次回乡时碰到的场景。

  那时他途径蓝家寨,寨子里正在举行盛大的传统婚礼,喜轿里的女孩突然掀了盖头跑下楼,叫嚷着她不嫁人,一群人追得她鸡飞狗跳。

  叶生差点乐笑了,早听说蓝家寨的女儿都是宝,是凤凰和公主,可也没听说过上了花轿还反悔不嫁的。

  这样一寨子的人都拿她没办法,做老父亲的还要操心不嫁人,又没其他能力的女儿还能干什么。

  蓝铃铛不爱读书,初中一毕业就闲赋在家,到处晃荡,最近突发奇想要出去闯闯,一寨子的人都没有敢放心的。

  叶生看她跟他侄子何进差不离的年纪,这要是不收留人,就得回去继续嫁人了,便爽快答应下了。

  如此何大姐的帮手也有了。

  “伯伯,我现在有事,回来跟你们说工资多少。”

  “不急不急,你忙你的,不差那点钱,能让铃铛收收心就好啦。”

  叶生失笑,走到妮妮家,大门紧闭,转道去了她大伯家。

  门口,一个四岁小女孩背着小书包,独自坐在门槛上玩泥巴。

  叶生看里面一家人吃饭的场面,叹口气,把孩子抱了回去。

  如此,年年又多了一个姐姐。

  ——

  叶生再回乡,已经是一个月后的三月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家里和以前的沉闷气氛有了天壤之别,围屋里的笑声,唱歌读书声,老远就能从村头听到。

  何大姐见了面就喜笑颜开,风风火火地操持着幼儿园的一切事宜,精明又能干。

  完全不见以前那个被丈夫家暴,不得不带着儿子回娘家求助的颓丧女人影子。

  回头下学送走孩子们,她关在里屋算了一个多月的开支给叶生看,不禁耷拉下脸来,帐上完全是入不敷出的局面。

  他们给谷声和铃铛发的工资,给孩子们买菜买肉做饭的钱,一点学费哪够。

  “亏着吧,不够的我来补上。”叶生带着要翻译的文稿回来的,教书匠的工资不够养活一家子,总要想想其他门路。

  而世上无绝人之路。

  “哎,成。”不到半个学期,何大姐越来越习惯了听叶生的话做事。

  叶生出了门去厨房,听见外面的何母说:“叶生,不要喝生水。”

  “晓得。”他放下水瓢,转身瞥见门口一大一小的两个小团子。

  一个月没见,怕是又面生了。

  他蹲下来。

  “叶老师。”槌槌怯怯叫他,到底是忍不住亲近他的。

  只有他旁边那个小团子,一点不实诚,就是不肯叫人。

  叶生摸了摸槌槌虎头虎脑的小脑袋,对他儿子说:“年年,不记得爸爸了。”

  “哼。”年年讨厌死了,不回来看他一眼的爸爸。

  “年年想爸爸啦。”叶生直笑。

  “我不会想你的!”年年转过头来气呼呼说。

  叶生知道他儿子小小年纪就口是心非,故意逗他:“可是怎么办,我会想你的,很想很想。”

  年年抱着槌槌手臂扭动小身子,半晌哼唧唧说:“那、那有多想。”

  那别扭的小模样,要多可爱有多可爱。

  “唔……每天都想你的话,会有百八十遍吧。”

  “那、那我要比你多一遍!”不服输的年年快速说完,不好意思躲到槌槌身后,“槌槌哥哥也会这样想你的,吃饭想,睡觉想,玩的时候也想,是不是?”

  对他的话,槌槌没有不附和的,神情木木地点头。

  叶生牵着他两的手出去,把带回来的零食和玩具给他们和妮妮分了,又亲自给他们洗了澡,换上新衣服,抹上腻子粉香喷喷的,窝在楼上的房间,一床上闹腾。

  何母进来把妮妮带出去睡觉,停下来问他:“钱够用吗。”

  叶生奇怪地抬头看一眼。

  “别听你大姐说的,家里钱都够用,买菜能花几个钱。”

  叶生失笑:“晓得,不是还有其它地方要花费的吗。”

  何母羞恼了瞪他:“玉树那孩子都比你想着我们年年,昨天又给我们寄了药过来。”

  “哦,那我记得把钱转给他。”

  “我是说你存着钱,给年年治病!”何母简直恨铁不成钢。

  叶生无奈安抚道:“我都记着呢,这不是年年还小吗,不到做手术的年龄。”

  何母存心想再说他两句,又怕吵醒床上的两个孩子。

  瞪了他抱着妮妮出去了。

  叶生好容易回来一趟,待了不到两天,又得回学校了。

  他带着高一的一个班级,还要上几个班的英语,不是因为学生们放月假,光每周半天的假期都没时间大老远回家一趟。

  他跨过门槛,缀在后头的年年喃喃叫:“爸爸。”

  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他含着哭泣叫:“粑粑,不要走!”

  旁边的槌槌跟着叫了一声:“叶老师!”

  他开口却是粗咽着嗓子说:“叶老师、叶老师要上课,年年,我们回家。”

  他懂事地把年年拉回去。

  叶生也返回来安抚,想再跟他说两句话。

  年年皱着小鼻子扭头:“哼。”显是不悦了。

  槌槌牵牵他的小手:“年年,跟叶老师说再见。”

  “哼。”年年原地一屁.股坐下。

  人小鬼大,叶生刮了一下他小鼻尖:“这么小的年纪,还会撒脾气。”

  气性这么大,这孩子性子绝对不随他,他小时候可乖了!

  “好了,别磨蹭了,快走吧。”何母与何大姐都出来催促道,一人抱了一个娃进去。

  年年不肯被抱走,看着他又要离家,急得跳脚,在地上蹦着跳着冲他喊:“抱抱我,亲亲我!”

  叶生蹲下来,他就抱了他脖子撒娇,呜咽咽地哭,小小声抽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