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起来了。”
沈少乾扒开被子,把江白从被窝挖出来,“快去洗漱吃饭。”
“嗯?”江白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睁开一只眼,迷茫的看着沈少乾。
沈少乾俯身在他额头上使劲儿亲了一下,“不是你告诉我,早点叫你起床,怎么还迷糊?”
又顺手给他整理一下头发,“要是困,就在睡一会儿,反正有爸在呢。”
“哦。”江白呆呆的点头,揉揉眼睛,张嘴打了一个哈气,“不行,我还得去大棚。”
“很忙吗?”沈少乾问。
半个多月时间,他光忙着开公司的事,大棚的事并没有去关心。
“还行。”江白终于清醒,快速的爬起来,“这段时间不少人来参观,我得去多看着点。”
沈从山不好意思说什么,村里人现在几乎没事就去大棚,像个菜市场一样热闹。
江白怕他们不小心把菜苗给踩着。
“公司还有多久开业?”江白问。
“手续办的差不多了,只要装修好就能开业。”沈少乾说。
他也很忙,每天都要开车去平城,开个公司比带个装修队要麻烦,沈少乾现在是全力以赴。
“好鲜。”江白洗漱完,坐到餐厅端起馄饨喝了一口汤,“你什么时候包的?”
“早上。”沈少乾说:“还有一些放在冰箱里,想吃自己煮。”
“嗯。”江白点头,吃了一口馄饨,含糊不清的说:“中午吃什么?”
他不会做饭,每天都是沈少乾提前准备好,中午就可以吃上可口的饭菜。
“米饭,牛肉炖柿子,青椒炒肉。”沈少乾说。
“好。”江白满意。
现在两人只能早晚一起吃饭,中午就江白自己,他很珍惜两人现在呆在一起的时间。
“现在天冷了,你多穿点。”江白说:“在车里放几件衣服,可以随时换。”
“知道,大衣给你放在沙发上了。”沈少乾说:“一会儿出去穿上,今天又冷了。”
吃完饭,江白就被沈少乾催着穿上大衣,又在脖子上围了一条围巾,纤细的身材粗了一圈儿。
“你是怎么喂也胖不起来,还不如多穿几件衣服。”沈少乾感叹。
“这是有口福。”江白得意,仰着细嫩的小脸,笑盈盈的说道:“有什么好吃的,尽管给我做吧。”
“馋猫。”沈少乾刮下他鼻子,宠溺的看着江白,“等忙过这一段时间,带你去平城玩儿。”
“好啊。”江白答应。
但是他知道,沈少乾以后只会越来越忙,江白不会干涉他,只要早晚能看到就行。
沈少乾见江白始终这么乖巧,哪怕自己忙的天天不在家,也没有一句抱怨。
他长臂一勾,把江白圈在怀里,用下巴蹭蹭他发顶,“别太累,有我自己一个人忙就行了。”
“不累。”江白依在他温暖的胸膛,“就是琐碎一些。”
眼看时间不早,两个人依依不舍的分开,尽管每天都会来上这么一回,他们也乐此不疲。
“走吧。”江白不想再耽误他时间,拉着沈少乾出门,“慢点开车。”
每天都要嘱咐一遍,江白也不嫌烦,毕竟现在天气越来越不好,眼看就要到下雪的时候。
“嗯。”沈少乾应和。
他低眉敛目,听着江白喋喋不休的嘱咐,心里暖暖的差点停下脚步不想出门。
“飘雪了。”江白惊呼。
才十月末,这里竟然飘起了小雪花,他兴奋的伸出手接住,入手而化转眼手心里有股湿凉的感觉。
“下不大。”沈少乾抬头看向天空,“不过可能过几天又得降温。”
他说着抓紧上车,对江白挥挥手:“我先走了,这几天得抓紧把公司装修好。”
“慢点。”江白又喊了一句,看着他的车慢慢驶离视线,才转身往大棚去。
大棚离家里不远,也就十多分钟的路程,江白庆幸自家也是住在村尾,要不赶上下雪天来回可是要挨不少冻。
“沈叔。”江白远远就见沈从山和几个村民仰头看天气,忙跑过去说:“乾哥说雪下不大。”
“下不大。”沈从山肯定的点头,转而问道:“棉被还用盖上吗?”
“不用。”江白说:“不是太大的雪就没事,若是下大了,我们再盖。”
一点小雪花而已,就是大雪天也要看情况,为了让植物有光照,棉被也要卷起来一些。
江白想到这里,又笑着说:“就是下几天大雪也没事,我们棚里有暖光灯,不耽误蔬菜长势。”
“对呀。”沈从山这下高兴了,“那些灯真是安对了,省了我们很多麻烦。”
当时他还心疼钱,现在想想确实得安,不能为了省钱让蔬菜长的不好。
那可是要出大问题。
“你们大棚花的钱也太多了。”旁边一个村民说:“一个大棚,自己建也就两万多,哪用花这么多钱。”
“钱多有钱多的好处。”江白指指不远处,也有人在建大棚,“你看他们的大棚好看,还是我们的大棚好看?”
“你这孩子。”村里人好笑,“这是种地,讲什么好看?只要能省钱,怎么都行。”
“我们就要好看。”江白笑笑不与他们争执,“最起码,我们干活也没那么累。”
他有卷帘机,有自动灌溉系统,让江白省下不少力气,就算少挣一点又怎样?
而且等到大棚蔬菜成熟,他们就知道了,蔬菜的长势可是与高产和质量挂钩,也是价格的基础。
“你们都身强体壮,我这老头子,还有小白是刚学种地,怎么也比不上你们能干。”沈从山当即站出来维护,“我们不和你们比,少挣一点就行。”
张淑芬一直闹脾气,只有江白肯陪自己种菜,沈从山现在把他看的特别重,比自己亲儿子还亲。
自然不希望有人说江白,他脸色不好的叫江白,“小白,我们进棚吧。”
沈从山说完,不再理那几个人,天天过这里来看,自己也没瞒着,现在还笑话起来他们花钱。
有钱你们也花去呀。
江白好笑的跟在他后面,这老爷子越来越傲娇了,即使心疼花出去的钱,也不肯在其他面前露出来一丝一毫。
他们进的是江白大棚,里面种的菜很杂,小白菜、菠菜……这些已经两寸高,再有半个多月就可以吃了。
江白:“别管他们说什么,我们的菜长势好,产量必然也高,只要一亩多出几百斤,就有挣头。”
他安慰一下沈从山,指着几样带叶菜说:“叔,你不是想自己卖多挣一些吗?等这些菜能卖了,你就去试试行情,顺便联系一些客户,等到其它菜成熟一下子就能卖出去。”
“这些你们留着吃。”沈从山摇头,他不能卖江白的菜。
“哪吃得了这些。”江白:“卖一部分,留够我们吃的就行,这些长的快,个把月又是一茬。”
这一亩大棚,就是天天吃,他和沈少乾也吃不了,让沈从山拿点去卖,总比给他家吃强。
江白小心思贼多,张淑芬看不上他,他也不给她菜吃,想到这里脸上又露出笑容。
“沈叔。”江白说:“卖菜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看看批菜市场的价格和零售价格,到底哪个划算。”
既然沈从山想自己卖一些,江白也想成全他,反正要两个多月以后,豆角、茄子和西红柿才能成熟。
一月份那个时候,沈少岚已经放假,他一定会来帮忙人手也够,今年就是试验阶段,不期望能挣多少。
他们正说着,陆续有几个村民进来,看见绿油油的蔬菜,一个个目露羡慕,“这菜长的真好,不比我们夏天种的差。”
这是几个婶子大娘,她们凑到江白身边问道:“能挣多少钱?听说你们盖大棚用了十多万,有这么多钱干什么不好。”
“干别的能吃新鲜的蔬菜吗?”江白一脸天真,笑容灿烂的说:“外面卖的蔬菜都是外进的,不一定在路上走几天呢,味道一点也不好。”
他说完看看自己种的那些菜,“反正冬天也没事,种点自己吃呗,也花不了多少钱。”
“你口气可真大。”她们惊呼,眼神复杂的看着江白,嘴里却是不肯罢休,“你有多少钱?就这么败家,你爸妈不管你吗?”
“他的钱能买飞机。”沈从山没好气的说:“就是扔在路上,也够你们捡个十天半个月的,操那份心干什么?”
“嘿嘿。”江白一脸傻笑,举起一只白嫩的小爪子说:“叔可没骗你们,虽然我不可能扔出去。”
“就扔在大棚上了。”沈从山说:“我们也没想挣钱,你们可别跟着学败家,像其他几家一样跟在我们后面盖大棚。”
“就是,不挣钱可别找我们。”江白急忙声明:“我们可没说挣钱,是他们自己上网查资料说保挣,比出去一个月挣两三千要强。”
他这话没说错,那些跟在他们后面盖大棚的人都这么说,好像怕欠人情一样,还口口声声他们浪费钱。
盖个大棚竟然花那么多,一个个另辟蹊径,盖认为既能省钱,又不和江白他们一样,还能挣钱的大棚。
江白一直偷着笑,大棚好坏在使用年限,还有质量是否过关能不能扛过狂风暴雪,再就是保暖的问题。
比钱没什么意思,这也是他一直没说话的原因。
江白不想卖力不讨好,有些事只有吃一亏长一智,反正他借沈从山的嘴,已经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传达出去。
听不听是他们自己的事,他懒得管。
“那一年能挣几万?”她们继续问,最关心的就是这个。
江白收起脸上笑容,这个不能不说话,他也不想她们种大棚白费功夫,毕竟在乡下挣钱。
都是伴着血汗,太不容易。
“这方面不好说。”江白脸色严肃,“就像你们夏天种菜一样,产量多少和质量好坏,关系到价格。”
“最关键的还是这价格。”江白说:“产量和质量我们可以掌控,但是价格我们做不了主,挣多少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这些话,不用江白细解释,她们这些常年与土地打交道的人都明白,一个个都点头赞同。
没在冬天种过大棚,通过江白这么一说,多少也了解一些这里面的门道。
就拿简单的例子说,一亩小麦产八百斤和一千斤能一样吗?
一斤小麦去年收一斤一块一,今年就是一块二,这里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特别蔬菜还有个质量跟着,直溜的黄瓜和弯曲品相不好的能一个价钱吗?
一个四十多岁的婶子,赞赏的看着江白,“没想到一个城里娃,说的头头是道,比我们想的还要多。”
“不是多,我也是跟沈叔学的。”江白小小的捧了一把沈从山,“你们只是没想那么多,仔细琢磨琢磨就明白了。”
“行,就看你们大棚能挣多少钱。”婶子拍拍江白肩膀,有些不看好的说:“其实花钱太多没必要,其他几家可能会超过你们。”
“希望吧。”江白眨眨眼笑道:“我不介意,也希望村里人能多挣点钱,大家日子好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