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你有没有兴趣来给我工作?”
徐文一愣,笑着摇头,“沈总,这种话不好开玩笑。”
“怎么,你觉得我们比不上讯然?还是觉得自己来不了沈晖机电?”沈季仁看似玩笑,说完又补充道:“一点都不考虑吗。”
徐文打量沈季仁,皱眉不知怎么接话。
“紧张什么。”沈季仁轻拍徐文后背,邀请他上车,“走,吃饭。”
去往餐厅的路上,沈季仁坐在徐文身边,询问他这几天在沈晖机电研发部交流的感受,同时还问他,你觉得沈晖和讯然相比怎么样?
沈季仁不接受徐文敷衍了事,更不接受避重就轻的答案。打破砂锅问到底,就想听最直接的意见。
徐文没辙,只好有一说一,把心里的想法一股脑都“倒”给沈季仁。
到了餐厅,雅间小阁以屏风相间,处处充满南方韵味。喧闹的大都市难得的一处静谧之地,仿若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恬静。餐厅不大,落座的人也不多,一看格调就知价格不菲。
沈季仁邀请徐文坐下,拿起菜单递给他,“想吃什么。”
徐文的视线被眼前的餐具吸引,忍不住夸奖,真好看。
“这些餐具都是大师作品,不少设计得过奖。”沈季仁扬起下颚,眼神示意,“你面前的那支盘子,去年一直断货,我想入手买不到,最后加了几千块才抢来。”
徐文愣愣点头,心里冒出“赔不起”三个字。
“对了,我前两年送过一支同品牌的碗给你们杜总。你经常给他做饭,没看见过?”
这样说来,杜老师家里确实有一只风格颜色相似的碗。但徐文从没关注过,更没想到竟然这么贵。他之前在杜弘然家里不小心打碎了碗盘,杜老师让他在超市里买了补上,丝毫不介意价格贵贱。
沈季仁见他不说话,主动解释说:“以前听说你们杜老师喜欢一个人在家里吃饭,所以送了他餐具。没想到,他享受有人在身边伺候。早知道应该送他一双。杜总要求生活品质,应该有不少类似品牌的餐具?”
不知怎的,徐文总觉沈季仁这话有其他含义,好似将杜弘然身边的人比作餐具——价值清晰,用以享受——随时都可以被换掉。
“杜老师没怎么提过。”徐文怕自己想多了,却又不喜欢这样的聊天方式。
相比而言,杜弘然虽脾气差不招人待见,可他说话做事有学校的书卷气,不会拐弯抹角,更不会褒贬不明。
不仅如此,杜弘然执着于“家常味”,绝非名贵餐具所能取代。
究其根本,杜弘然与沈季仁亦是不同的人。
完全不同。
餐具价值不菲,菜色自然更贵。
徐文小心翼翼的点餐,怕给沈季仁留下“铺张”的印象。他代表讯然而来,凡事都得尽善尽美。
拿回菜单,沈季仁又递给徐文一个文件夹。
“这是?”徐文接过,看向沈季仁。
“我诚心邀请你加入沈晖机电。”沈季仁见徐文没有打开文件,又补充道:“先别拒绝,看看内容再决定。”
徐文嗯了一声,翻开文件夹,快速扫看合同。
沈晖机电占尽天时地利,缺的无非是人。新时代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是拥有高素质的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框架,这才能走在前端、立于不败之地。
沈季仁这几年一直在抢人,徐文来之前就在于师兄那里听说了。只是徐文没想到,他竟到了如此“穷凶极恶”的状态。
合约先是标定徐文的工作内容,然后给出待遇,具体的解释内容都放在附件中:职位细节、培训方案、项目分管的具体流程,甚至是晋升安排。
“沈总,这是开玩笑的吧?”徐文看愣了,不可思议,“这样的条件……”
“怎么了,不够好?”沈季仁自信满满,拿起面前的茶壶,给自己续水。
怎么是不够好?明明太好了。合约中给出的待遇是徐文目前的两倍,同时他需要做的工作也有所差异,职能性更强,“这是个偏向产品经理的技术岗?”
“我简单了解了一下,你工作将近一年时间,从软件算法到硬件落地都有经验。”
徐文一惊,心想自己没有在公开的CV上更改过工作内容。沈季仁能精准说出,必然有自己的渠道。行业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办法”,打听竞争者的策略、合作者的口碑。
沈季仁喝了口茶,放下茶杯看着徐文:“我们的研发团队很年轻,因此我们不喜欢在其他公司时间过久的人。”
每个公司都有企业文化,而员工则会被同化,进而形成固定的工作模式。高速发展的行业,员工自身的可塑性决定了团队的接受度以及调整能力。
沈晖机电挖墙脚的选择很正确:徐文工作将近一年,在讯然接受了全方位的入行培训,此时对项目整体有明确的概念,即将进入个人成长期。这样的人,用起来性价比最高。即使是两倍工资挖人,亦不亏。
停顿间隙,菜品装盘上桌,样子精美诱人。
沈季仁招呼徐文动筷子,“我跟你明说,我们公司喜欢用年轻人来带项目,有冲劲有想法。”他看着徐文的眼睛,继续说道:“你在讯然挣不到这个数字,短期内也没这样的上升空间。”
徐文仔细翻看合约,斟酌沈季仁说的话。有那么一瞬间,某种情绪冲进意识,产生了些想法思绪。这确实是个难得的机会,莫说徐文着急挣钱、贴补爸妈,单论这个年纪能找到产品和技术兼顾的职位,就是天上落馅饼的概率。
沈季仁亲自给徐文送合约,足以见到沈晖机电的诚意。
可话说回来,徐文何德何能,需要CEO亲自邀约?
“上档次的餐具,配上主厨的名号,这些就是价值的体现。你来我们沈晖机电,也是同样的道理。”
沈季仁的话在徐文听来有些刺耳,菜肴的价值难道不是口味吗?
况且,徐文既不高档,也没有名号,和沈季仁说得沾不上边。
“别把自己埋没在讯然里,别总盯着杜弘然身边跟班的位置。你完全有资格与他谈合作,有能力为自己前程发展做规划。你来了沈晖机电,我保证你们杜老师会更看重你。通过你,讯然和沈晖机电可以双赢。”
明白了,徐文是那盘中的菜,以沈季仁的标准,可有可无。
沈晖机电是“餐具”,沈季仁是“主厨”,而他从杜弘然手里抢来了徐文,这便是“名号”。
沈季仁眼中,徐文与闫成益是一样的,连说出的那些事情也都是闫成益走过的路。
“怎么,这合约你不心动?”沈季仁帮徐文夹菜,让他多吃些。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徐文当然心动,毕竟这样的合同条件,他可以少拼搏好几年,“合约很好。沈总,谢谢您。”
“别说谢谢,你只需要说‘接受’。”沈季仁将随身的昂贵钢笔递给徐文,“看你很犹豫,该不会舍不得杜弘然吧?”
提及“杜弘然”三个字,徐文脑中忽而冒出今晨的种种。
徐文在沈晖机电有一场重要的报告,可这几日加班连轴转,昨晚他实在撑不住。徐文设置了闹钟,打算今早提前起来准备会议内容。杜弘然躺在他身边,听到响声后皱眉,翻了个身表示自己的不满,“吵什么。”
“老师,对不起。”徐文轻手轻脚爬起来,拿着鞋子光着脚,像个小贼一样从卧室里出来。徐文简单洗漱,倒了杯咖啡便往餐桌旁走。他很快坐下,随即呆呆愣住。
昨晚剩下几张文件没有看完,徐文将它们单另放在一旁。此时所有的内容被重新分类,上面多了杜弘然的笔记。
杜老师一贯的风格,前面几张认真给徐文写下批注,字迹勉强归为“工整”,文件过半丧失了耐性,勾注打叉一笔而过,只留下修改所必须的几个字。再到最后几页,杜老师的火爆脾气跃然纸上,铺面而来的“不满意”。
徐文忽然回到了学生时代,熟悉且感动。
杜老师三两意见便将徐文的不足弥补,如同点睛。不仅如此,杜弘然在最后一页提出几点延展讨论,供徐文与沈晖机电一方进行商榷。
授人鱼,亦授人以渔。徐文在工作上有一分巧劲,擅长举一反三,只消杜弘然一点点播,今天开会之时就应对自如。
杜弘然也是“主厨”,只是他的视线停留在“菜色”之上。
沈季仁问,该不会舍不得杜弘然吧?徐文自然舍不得,可他也不能背叛讯然。将近一年的栽培,每一位合作的师兄都给过徐文帮助,此时以这样的状态跳槽,旁人看来或许是年轻人的不同选择,可徐文过不去心里的坎。
“沈总,很感谢您对我的厚爱。但是——”
沈季仁打断他,“你可以回去考虑一下,不着急。”
“谢谢,但是真的不用了。我对目前的情况很满意。”
沈季仁的视线在徐文脸颊上来回扫动,片刻之后道:“你拒绝这样的合约,小心自己后悔。”
徐文颔首笑了一下,思索后说:“沈总,我是小地方来的,无足轻重。您这样的合约应该给更加合适的人。”
“我相信我自己的眼光,所以……”
沈季仁话未说完,徐文身后忽然响起一道低沉性感的声音:“沈总,他都拒绝了,也就再无需多言。”
徐文猛然回头,呆呆看着站在自己身后的杜弘然:“老师,您怎么来了?什么时候来的?”
杜弘然回他,“比你早一些。”
徐文余光瞥向斜后方的桌子,一副碗筷、两个菜。没怎么动。
刚刚徐文和沈总说的话,杜弘然应该都听见了。徐文起身来到杜弘然身边,眨了眨眼睛不知说什么好。
沈季仁起身,看向杜弘然,“怎么,杜总担心他出尔反尔,怕他被我劝得改变主意。”
杜弘然勾着嘴角笑了一下,看着徐文没有吭声。
沈季仁也望向徐文,一改先前的严肃,忽然以玩笑的语气挑拨,“我今天和杜总谈后续合作,本来想在你身上赌五个百分点。”
徐文不懂:“什么?”
“赌约是这样的,你要是接受了我的邀约,杜总让我五个点,你要是不接受,那我让五个点。”沈季仁走到杜弘然身边,伸出右手示意合作愉快,继续对徐文说,“结果你们杜总说什么都不愿意跟我赌,不知是不是对你没信心?也可能觉得五个点太多了……”
杜弘然与沈季仁握手,“现在你应该庆幸我帮你省钱。”
“花钱看清人心,咱们俩谁少五个点,都是赚了。”
三个人,两桌菜,沈季仁建议一起吃。杜弘然笑着摇头,搂着徐文坚持离开。他动作自然,在沈季仁面前连样子都懒得装。
走出餐厅,师徒俩都没主动说话。
“怎么闷闷不乐。”杜弘然稍稍使劲,将徐文拉到自己身边,捏他的下巴问:“刚才没吃什么东西,饿吗?”
徐文低下头,脚步虽随着杜弘然往前,脸上却没有丝毫笑容,“老师,您是不是对我没信心,所以才不愿意赌?”
“想什么呢。”杜弘然用手臂钩住徐文的脖子,动作亲密,“我要是——”
徐文抬起头,看着杜弘然的眼睛,一字一句说得很重,“您就是对我没信心。”
印象里,徐文不曾如此打断过杜老师说话。迫不及待,愤愤不平。
他曾努力解释,剖白自己,很不得把心掏给杜弘然。
然此时,徐文真的有些生气。
莫说一腔感情受挫,就徐文对讯然忠心不二的态度遭质疑,已让他感到委屈难过。
杜弘然知晓沈季仁的邀约,想试试徐文的反应,看他是否如自己所说那样坚定。这本无可厚非,合情合理。
可杜老师若相信徐文,为何不赌,为何不借此机会重挫沈晖机电和沈季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