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灯叙

▶专注收集耽美小说网站

第70章

第70章
不知从什么时候,大概是从1989年的《无敌浩克的审判》开始,斯坦·李就热爱起了在漫威漫画改编的电影电视里跑龙套,去年上映并大火的《X战警》里,他就扮演了一个沙滩上的热狗小贩,斯坦·李都快要八十岁了,却突然开始对客串电影有了兴趣,是想要尽年轻时没能成为一个演员的梦想么?

不知不觉间威廉将自己的疑问问出了口。

“从漫威还叫时代漫画的时候,我就在漫画行业做事了,那时候我才十六岁,从此再没对其他行业产生过兴趣。”斯坦·李回答说:“不过等我七十岁后,某一天,我看着电视机里那些与雷神和绿巨人有关的电视,突然想到‘我早就不参与到漫画的创作中去了,漫威每个月发行的漫画刊物上写的也不再是我的名字,现在我活着,人们还记得我,以后等我死了,人们追捧着那些才华横溢的漫画家的时候,有谁还记得是我创造了这些角色呢?’”

“我得想个办法让人们永远记住我。”斯坦·李说:“有什么是比电影的传播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流传年代更久的东西么?没有。所以,我就来当群众演员啦。”

“这想法够酷。”托比称赞道。

“我有个更酷的想法。”威廉说:“你们听说过漫威电影宇宙么?”

……

“看那头铂金长发!露出宽阔额头的布兰德利先生太像上流阶级了!”

“还有挥舞手杖的动作,是不是很有贵族气质?”

“你们看到那个微笑了吗?又傲慢又迷人,还带一点不易察觉的关心,天啊,我一点都不讨厌马尔福了。”

伦敦利维斯登,威尔洛特搭建的《哈利波特》片场内,一群从十一二岁到十六七岁不等的女孩,正在热议着不远处正在翻倒巷摄影棚里进行的拍摄,主角是马尔福父子与博金·博克店主。

——在筹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时候,威尔洛特就在伦敦郊区的利维斯登开始兴建《哈利波特》系列的摄影棚,毕竟户外场景可以在英国四处采风,室内场景总是需要摄影棚的,目前,这里已经搭建好了几乎所有《密室》需要的场景,像是陋居、德思礼家,霍格沃茨的教授办公室、食堂等等。剧组甚至还模仿牛津大学食堂和约克肉铺街建造了霍格沃茨食堂与对角巷的部分街景,以及目前拍摄时用到的翻倒巷博金-博克商店。

这群会在电影里扮演霍格沃茨一到七年级学生的女孩们,戏份开始最早的也要等到两个小时以后,但今天,天色刚刚蒙蒙亮,她们就在摄影棚外汇集了。因为威廉·布兰德利,当然。

“难道你之前一直在讨厌费尔顿演的马尔福吗?”

“呃,不,费尔顿在拍戏的时候欺负雷德克里夫的样子还挺可爱的,但这是不同的,费尔顿是男孩子式的可爱,而布兰德利先生,他得用极其迷人来形容。”回答这个问题的女孩有十五岁,扮演一名格兰芬多的四年级生。

这句话得到了其他大部分女孩的认同,甚至连几个扮演一二年级学生的小演员都产生了内部分裂,一个说“我还是想跟费尔顿约会”,另一个说“马尔福是有点帅但还是比不过维克多·米勒,跟吸血鬼谈恋爱多酷啊”,还有更为跑题的“你们说《相濡以血2》会在今年上映么?我们是不是该去问问布兰德利先生”

——唔,不是说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鲁伯特·格林特、汤姆·费尔顿或詹姆斯·菲尔普斯、肖恩·比格斯代夫这些在电影里饰演霍格沃茨学生的年轻(小)演员就不引人瞩目,事实上现在雷德克里夫在英国有名的程度就像哈利·波特在魔法世界里一样,但是比起同龄人,年轻女孩们总是容易对更年长一些的男性着迷。或者说,每个女孩都有“长腿叔叔”情结。

“你们觉得我能同时要到休·格兰特和科林·费尔斯的签名吗?”一个年级稍大点的女孩说:“我妈妈一直都很喜欢休·格兰特,但自从《太阳报》上没完没了的登他的各种绯闻后,她就移情别恋了,现在她最喜欢的是科林·费尔斯。不过对休·格兰特,她还没能完全忘怀,自从在报纸上看到《密室》的演员里有他们两人后,她就完全疯狂了,如果我没能在回家的时候口袋里带上一张签名,大概会连晚餐都没得吃。”

“我不知道,他们看起来都不太好接近。”

“布兰德利先生也是,哪怕他就在距离我二十米不到的地方,我仍然不敢走过去和他说话。”

“对啊。”

“我也是。”

“对了,你们谁要到了他的签名?”

最后,在一片沉默中,女孩们对视一眼,齐齐叹气:“我嫉妒死娜塔莉·波特曼了。”×N当然,这种嫉妒针对的不仅有《相濡以血》里娜塔莉·波特曼饰演的角色,还因为对方那非常成功的人生。

“威尔非常好说话的。”

突然冒出来的声音打破了安静的气氛,女孩们看向说话的人,发现那是艾玛·沃特森,整个剧组里公认的最幸运的女孩儿,一群人面面相觑,没有人接腔或者搭话,因为说实在的,她们都和沃特森不熟。

但艾玛·沃特森对此早已经见怪不怪——通常来说,最幸运的女孩儿同时也等于最被嫉妒和排斥的女孩儿,她早就习惯了一走进人群之中就遭遇一片冷漠的安静了——艾玛就像《哈利·波特》里的赫敏一样,自顾自的将自己的意见发表完毕:“去年我就得到了他的合影,他非常亲切和善,像个真正的绅士,他还允许我直接称呼他的名字,如果你们想的话,我可以和你们一起去向威尔要签名,他不会拒绝的。”

——当然,虽然和书中赫敏·格兰杰的性格相似,但艾玛对于社交关系的处理要更聪明一点儿,起码她没有将自己从威廉那里得到的夸奖,“你以后会长成一个漂亮又气质的姑娘”这句话给说出来,那样就太吸引仇恨了。

女孩们互相对视了一下,威廉·布兰德利的签名(甚至是合影)的吸引力压倒了一切,所有的生疏和隔膜在这一刻都被放下,姑娘们甚至非常迅速的就找到了共同话题,其乐融融的就好像从未彼此嫉妒过。

“我们等布兰德利先生拍完了这场戏就过去打招呼吗?”姑娘们难耐兴奋的商量着:“还是等到下午茶时间?”

“等他休息的时候再去比较好,说不定我们还能和他说说话呢。”艾玛·沃特森提议:“到时候你们和我一起过去,我当介绍人,怎么样?”

“好主意!”

“棒极了,谢谢你,艾玛。”

“我今天还带了妈妈烤的玛格丽特饼干,你想要尝尝么?”

……

姑娘们太兴高采烈了,尽管已经压低了音量,但一群女孩聊起天来声音听着还是跟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似的。

只要没有影响到电影拍摄,剧组的工作人员们听到了都不会去管,甚至还会感慨的看上一眼,羡慕下年轻人的活力和无忧无虑,但是在同龄的男孩子们看来,这样的叽叽喳喳就未免有些讨人厌了,尤其是当他们听到女孩们的话题是在对几个男演员发花痴的时候……

“我还以为艾玛和她们不一样,不会对哪个男演员着迷的不行呢。”鲁伯特·格林特失望地说:“真是没想到……赫敏就不会。”

因为太过关注女孩们在聊些什么,鲁伯特·格林特正在进行中的游戏很快就“Game Over”了,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抢过他手里的游戏机,继续垒俄罗斯方块。

“艾玛又不是真的赫敏。”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用一种“你没救了”的眼神看着自己的朋友:“而且你有好好看书或者剧本吗?我们马上要拍的一场戏里,赫敏就被洛克哈德迷的昏头昏脑的呢。”

“啊,我忘了。”鲁伯特·格林特挠了挠头。

“而且艾玛在第一次看到布兰德利先生的时候,眼睛就是亮闪闪的了,你没发现过吗?”

“谁要注意这个。”鲁伯特·格林特耸耸肩,摆出一副苦瓜脸说:“我比较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就没有女孩对我们感兴趣?你可是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我是你最好的朋友呀!”

“或许是因为……我们说话的声音难听到让人想捂耳朵吧。”恰恰就在这次电影开拍后不久,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开始变声了,他的声音不再清脆好听,而是变得破裂嘶哑,有时候话讲的急了还会出现假声,这使他在人群中讲话时常常会吸引到比以往更多的注意力,而丹尼尔认为这很丢人,他觉得有一点自卑,于是就尽量减少说话次数,到现在演变的除了拍戏,几乎只跟鲁伯特·格兰特和艾玛·沃特森说话了。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丹尼尔还是鲁伯特,其实现在都还没有彻底觉醒两性意识,他们会因异性的忽视感到沮丧,只是觉得没有一个姑娘喜欢自己,会显得自己很失败而已。就像大家在一起比赛,成绩向来很好的人却突然成为了最后一名那样,失落和挫败感是肯定会有的。

虽然也处在变声期,说话声音难听到能让人立即皱起眉头,但是由于性格原因,鲁伯特·格林特并不像丹尼尔那么敏感——也可能是因为他的名气没丹尼尔大,所以不会过分注意形象?——他瞅着不知不觉情绪又开始低落的朋友,无助的向四周张望着,想要找点什么东西来转移丹尼尔的注意力。

“嘿丹尼尔,快看汤姆·费尔顿!”鲁伯特·格林特快速的拍了拍朋友的肩膀,并为对方指着方向:“瞧他跟在布兰德利先生身边亦步亦趋的模样,你还记得那时候他跟我们说过布兰德利先生只比他大十岁,却要演他的父亲让他感到很别扭的事吗?看他现在,眼睛里只剩下崇拜了!”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看向摄影棚,那一场马尔福父子在博金·博克的戏已经拍完了,但汤姆·费尔顿仍然紧紧地跟在威廉·布兰德利身后,一边手舞足蹈、滔滔不绝的在说着什么,一边时不时仰着脑袋,确保对方的注意力是放在自己身上的。

要丹尼尔说,他其实能理解汤姆·费尔顿为什么这么做,除了第一次见面,布兰德利先生对他们说了些让人似懂非懂的话之外——他让丹尼尔“多喝牛奶、多运动,不然会长不高”,对鲁伯特说“多晒晒太阳,你太苍白了”,称赞艾玛“以后会长成一个漂亮的姑娘”,竟然还神奇的知道费尔顿有点挑食“瘦成豆芽菜并不好看,汤姆,还有多吃点坚果类的零食,这对发际线好”——其余时候,威廉·布兰德利看起来就像一个完美的明星和完美的“长腿叔叔”。

他会给他们送圣诞礼物、生日礼物甚至复活节彩蛋,会教他们一些演戏的小技巧——比如说将在拍摄时是一团空气的多比想象成是一只会隐形会说话还会捣蛋的猫,对丹尼尔来说这办法很管用——还会给他们每个人写很多签名,好让他们回去分给家人和同学。

丹尼尔也是在威廉的提醒下,养成了每天拍完戏摘下隐形眼镜后,用生理盐水清洗眼睛的习惯,威廉还给他准备了一个小药箱专门存放隐形眼镜的消毒清洗存放物品,这不仅有效避免了镜片在化妆室受到污染,还让丹尼尔的眼睛不再像《魔法石》拍到后期时那样经常红肿发炎,本来斯皮尔伯格都做好了丹尼尔无法再戴隐形眼镜拍摄的准备了,现在,影迷和书迷们又可以在一年后的电影院里看到绿眼睛的哈利·波特了。

而威廉·布兰德利饰演的卢修斯·马尔福,虽然也傲慢到让人讨厌,但他在面对汤姆·费尔顿扮演的德拉科的时候,从讲话的语气,总是追逐着费尔顿的眼神,细微的表情与肢体动作,都能看出来那同样是一位疼爱儿子的好爸爸。

起码丹尼尔在看书的时候是很不喜欢卢修斯·马尔福的,但是对着威廉·布兰德利那张脸,他却半点都讨厌不起来。

大概是丹尼尔盯着威廉看太久了,对方似有所觉,朝这边扫了一眼,看到是丹尼尔后,对视中露出了一个微笑,还朝他眨了下左眼。

这个微笑对于“卢修斯·马尔福”的形象来说有点崩,但却让丹尼尔心里感到非常甜,

……

威廉对丹尼尔点点头,又转过头来,微皱着眉头看剧组的艺术指导和美术设计刚刚递给他的东西,那是《哈利波特与密室》里家养小精灵多比的电脑三维设计图,虽然只是图像,但立体感已经非常强,或许因为和《指环王》用的是同一家特效公司的缘故,竟然有几分神似咕噜,不过要威廉看,像的还不只是咕噜……

“不行。”他语气肯定的对剧组的艺术指导克莱格和美术设计斯诺说:“我们不能使用这种会引起政治纠纷的东西。”

艺术指导克莱格和美术设计斯诺无法理解威廉的话:“政治纠纷?我们怎么会跟这种东西扯上关系?”

威廉把家养小精灵多比的设计图摆在胸前,问两人:“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咕噜?”艺术指导克莱格问。

“老鼠?”美术设计斯诺说。

“俄罗斯总统?”第三个声音说道。

艺术指导和美术设计齐刷刷的回头,看了一眼突然冒出来的科林·费斯,又齐刷刷的转过脑袋,盯着设计图:“费斯先生这么一说——”

“的确有点像普京。”

“哪个家伙画的初稿?”

“可真是个天才。”

“哈哈。”

“注意一下,先生们,我并没有在称赞它。”威廉先朝科林·费斯点了点头,然后直接把设计图塞到美术设计怀里:“无论是谁画的,告诉他重新做。”

“重新做?您不觉得家养小精灵长得却像俄罗斯总统是一件很好笑的事吗,布兰德利先生?”

“我不这么觉得,而且我想等电影上映的时候,俄罗斯人也不会理解你们英国人的幽默感的。”苏联解体还不满十年,俄罗斯和西方世界的对立情绪仍然存在,无论最初设计多比形象的人是有意还是无意,既然威廉现在发现了这件事,时间上又还来得及,那剧组就必须得作出改变,一个为俄罗斯电影市场,二是因为威廉并不像其他西方人那样对前苏联或俄罗斯仍然抱有恐惧和敌意,三是既然《哈利·波特》是一部童话,那何必和现实世界,尤其是政治扯上太多关系。

“但是重做一遍时间有点太赶了,而且这个稿子斯皮尔伯格先生也通过了。”

“我会跟史蒂文说这件事的。”

看到威廉态度坚决、不像是能再改变主意的态度了,艺术指导克莱格和美术设计斯诺只好拿着设计稿回去重新赶工了。

威廉闭了下眼,缓解了一下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带来的不适,然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面前还站着一个人,睁开眼露出了一个歉意的微笑:“噢,抱歉,科林,已经到我们的镜头了吗?”他注意到对方现在已经穿上了角色的服装。

科林·费斯现在的形象,和他以往的角色有很大不同,没有经过好好打理红头发和长袍里露出来的有些歪的衬衣领,比较随意的穿着显示出他的角色也应该是善良和气的那种,实际上也没错,科林·费斯饰演的亚瑟·韦斯莱的确是个老好人般的角色,不过老好人也有发火的时候,在《哈利波特与密室》,韦斯莱和马尔福有一场针锋相对的戏,两人还动了拳脚。

“还没有呢,你可以再休息十五分钟。”科林·费斯说:“我只是先来打个招呼,顺便问你一个问题。”

“别这么笑,科林,我都有一点不敢问你问题是什么了。”对方脸上露出的微笑突然让威廉有种不太妙的预感:“好吧,到底是什么问题?”

“一会儿等我朝你脸上揍的时候,你选左边来还是右边?”

“……我选温柔一点。”

……

美国西部时间3月25日凌晨,第七十三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洛杉矶落下了帷幕,但是和奥斯卡有关的话题讨论,却又持续了数个星期。

整个事件的起因应该是茱莉亚·罗伯茨获得的那座奥斯卡影后小金人。

自1989年凭借《钢木兰》一举成名以来,茱莉亚·罗伯茨主演了一系列票房大卖的电影,入选过“全球最美五十人”,不仅是好莱坞有史以来收入最高的女明星之一,也是制片厂心目中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女演员,但因为从1991年以《风月俏佳人》获得了一个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和一座金球奖后,整整十年间,茱莉亚·罗伯茨没有在任何颁奖礼上有所斩获,荣誉簿上一片空白。

所以在过去几年里,罗伯茨也被全世界公认是好莱坞最昂贵也最美丽的,只有商业票房号召力而无任何艺术感染力的“花瓶”。

但是这个闻名世界的“花瓶”,却在今年上演了逆袭,凭借《永不妥协》里单身母亲的角色,一举横扫了整个颁奖季,摘得最重要的奥斯卡影后奖杯的同时,片酬也立刻疯涨到两千万美元,成为好莱坞第一个跻身“两千万美元片酬俱乐部”的女演员。

人们在大谈茱莉亚·罗伯茨苦尽甘来的同时,忍不住也想起了其他一些迟迟未被奥斯卡青睐的“倒霉蛋”,不知是哪家媒体一时兴起,大概是《美国周刊》,也有可能是《芝加哥太阳报》,突然做起了那些大名鼎鼎、才华备受肯定,却偏偏无缘奥斯卡或陪跑奥斯卡的著名导演、演员的专题。

像是有十三个奥斯卡提名零次获奖的库布里克,从未获得过最佳导演的希区柯克,只拿到过一次最佳配乐的卓别林,六次影后全落空的黛博拉·蔻儿,一生获得一次配角六次主角共七次奥斯卡提名,但是一次获奖都没有的理查德·伯顿等等。

没有哪家媒体愿意放过威廉,他在几乎所有专题里都榜上有名,媒体们提起他的语气或奚落、或嘲讽、或同情,就好像威廉已经被所以颁奖典礼拒绝,再也不会有小金人入账一样。

“第二个理查德·伯顿”的说法是《国家讯问者报》提出来的,虽然威廉和理查德·伯顿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相似点,但这个说法一时之间竟然颇为风靡,不过,《人物》却有不一样的观点:“威廉·布兰德利的演员之路正跟汤姆·克鲁斯越走越像,两人都有着一张好莱坞辨识度最高的英俊面孔,和在全球市场无与伦比的票房号召力,克鲁斯早年间的演技也是受到过肯定的,甚至得到过两个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和三个奥斯卡提名,但正是因为奥斯卡对汤姆·克鲁斯的持续冷落,导致后者近年来选片口味越来越商业化,也和各大颁奖礼越走越远,让人不禁担心威廉·布兰德利是否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最开始掀起话题的媒体可能只是想借着奥斯卡又一次没有威廉作品入选的机会,趁机黑威廉一把,但是到后来,好莱坞的舆论风向已经慢慢发生了转变,开始变得怀疑和担心——猜测威廉是不是对磨练演技,继续征战颁奖礼失去信心,反而将重心都放在商业发展上了。

没等美国媒体对此讨论出个结果,一个最新的消息从欧洲传来,立刻平息了好莱坞的种种猜测,并在全美掀起了一个新的热门话题——

《美丽心灵》入围了本届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参加过电影首映的外国媒体几乎全都给予了好评,其中法国的《首映》杂志是这么评价的:“威廉·布兰德利的表演让影片成功了一半。”

☆、白宫记者协会晚宴

以数学家约翰·纳什传记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美丽心灵》是今年戛纳国际电影节最受瞩目的竞赛影片, 但却不是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美国电影, 《红磨坊》、《穆赫兰道》、《誓不罢休》、《缺席的人》等四部美国影片将和《美丽心灵》同时角逐金棕榈奖, 更别提来自其他国家的优秀参赛电影了。

今年大概是戛纳电影节近年来少有的, 最为群星璀璨的一届, 仅好莱坞的参赛代表就有科恩兄弟、大卫·林奇、巴兹·鲁赫曼、威廉·布兰德利、西恩·潘、妮可·基德曼等放在任何一个颁奖礼都同样算得上是重量级的巨星些不是为竞争金棕榈奖,纯粹是为宣传电影而来的导演和演员们,例如《指环王:魔戒再现(护戒使者)剧组。

——没错,等戛纳电影节开幕后,彼得·杰克逊就会带着他的剧组, 包括伊利亚·伍德、伊恩·麦克莱恩、维果·莫特森、奥兰多·布鲁姆等一大票的演员来到这个法国小城, 专注向全世界的片商和媒体介绍《指环王》这部电影, 毕竟戛纳电影节同时还有着欧洲成交量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 无数在制作阶段知名度较低的影片都是通过这个难得的机会打开全球销路的, 而且戛纳算是欧洲三大电影节中将艺术与商业平衡的最好的了, 无论什么样的电影,基本在这里都能找到感兴趣的片商。

威廉不是在第一时间得知《美丽心灵》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且广受好评的这个消息的, 因为新闻出炉的时候, 他正在华盛顿参加白宫记者协会晚宴。

是的,就是那个华盛顿白宫,历任总统的居住地, 美国的政治中心。

而白宫记者协会这个一听就知道和政治联系非常紧密的名字,起源于1914年的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主政时期——学者出身的威尔逊总统深知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于是定期在白宫西翼一个不大的房间(只能容纳不到50人)里举办新闻发布会, 向媒体发布总统和白宫各部门的消息,但是一年后,威尔逊总统却对部分记者的报道很不满意,他想要叫停白宫的新闻发布会。一些已经报道了几十年白宫新闻的记者提前收到了消息,十一位来自不同报社的记者抱团成立了最初的白宫记者协会,并开始每年举行一次晚宴。

1924年,总统柯立芝参加了白宫记者协会晚宴,从那以后这作为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现在,美国总统每年都有义务出席这场晚宴,C-SPAN电视台甚至还会进行全程直播。

但是除了少部分客人能在晚宴开始前,在真正的白宫里和总统小乔治·布什打打高尔夫球,开展一些客套的社交活动外,绝大多数的客人都是直接前往华盛顿希尔顿酒店参加的记者协会晚宴——酒店距离白宫仅1.5英里,而且有足够大的国际会议厅可以容纳上千客人。

白宫记者协会晚宴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后,规模早已从几十人的小聚会扩展到了上千人参加的盛典,一年一度的政界、新闻界大狂欢,根据白宫记者协会提供的数据,今年共有1268人参加晚宴,除了一百多家注册媒体外,还有政界官员、好莱坞明星和社会名流等等,当然,共和党执政的缘故,也少不了许多著名律师、富商出身的共和党人。

比如前任国务卿、著名律师詹姆斯·贝克,比如地产商唐纳德·特朗普和他年轻漂亮的女儿伊万卡·唐纳德,又比如泰勒·罗德里克。

威廉和泰勒·罗德里克之间的关系真的称不上友好,虽然他是泰勒唯一继承人的最好朋友……好吧,他其实一直都是最讨珍妮·罗德里克的欢心,她几乎把他当成了第二个儿子看待,至于泰勒,每次看到威廉,不是用审视的目光观察着他,像是威廉下一秒就要打什么坏主意似的,就是鼻孔长在脑袋上,拒绝和任何不被他放在眼里的人类交流。

出于礼貌,威廉仍然要先向泰勒·罗德里克问好,但对方似乎仍然对威廉好感欠奉,这从那句:“恭喜你从哈佛大学社会学毕业,威廉,曾经我以为你会成为罗德里克的员工,不过你现在的成就倒是比我预想的要强一点。”上就能看出来。

“我毕业已经快一年了,而且我的专业是英国文学不是社会学。”威廉依旧风度翩翩、温和有礼的回答,表情和语气都没有改变一丝不悦,他对老罗德里克的态度早就见怪不怪了:“不过还是谢谢您的关心,罗德里克先生。”

老罗德里克和威廉的视线相互对峙了几秒钟,直到小布什总统弟弟马文·布什的到来打破了这份宁静:“晚上好,罗德里克先生。你一定是威廉·布兰德利!马文·布什,叫我马文就行,我能叫你威尔吗?”

“当然,马文。”威廉从经过侍者的托盘上取走两杯香槟,和对方碰了碰杯又寒暄几句后,将谈话的空间让给马文·布什和泰勒·罗德里克,找借口走开了。无论老罗德里克和总统弟弟有什么要谈,那都不是他会感兴趣的话题。

威廉在偌大的宴会厅内寻找兰斯的踪迹——他们是一起来的酒店,但是在各自都遇到了几个熟人后,两人都无法确定对方的位置了——《华盛顿邮报》的一名和威廉有过几面之缘的记者突然出现,为他介绍了纽约市的市长,对方正帮忙为白宫记者协会的奖学金筹资,威廉答应慷慨解囊,换来对方的热情回应,不过威廉想市长先生热情的真正原因大概是看到了一笔未来有可能变现的政治献金。

亚蒙·高夫曼的电话就是在这时打进来的,和经纪人确定了去戛纳的行程后——“《美丽心灵》几乎征服了所有欧洲影评人的心,首映第二天的所有报纸几乎都在谈论它,你不知道你现在在法国的知名度有多高!”犹太经纪人说:“你至少得在戛纳呆两天,一天开幕红毯一天闭幕式,啊对了还有《指环王》,巴兹·鲁赫曼也希望你能出席《红磨坊》在戛纳的首映,看来你这个月要在欧洲呆一段时间了。”——挂了电话的威廉终于发现了兰斯,但是对方身边已经站着一位拥有灿烂金发和甜美脸庞的年轻女士,而且那位女士曲线玲珑身材高挑,穿上高跟鞋后都快和兰斯一样高了。

大概是威廉盯着看的时间有点久了,兰斯似有所觉,侧过头来朝这边看了一眼,恰好对上威廉的目光。

隔着人潮,威廉朝对方举了举手中的香槟杯。

兰斯露出了个略微抱歉的微笑,但似乎是被什么事情给绊住了手脚,没法过来和威廉会合。

凭心而论,她很漂亮。

年轻的女士看起来不错,更明显的是她那一系列在威廉看来非常眼熟的动作,专注倾听的眼神、恰到好处的微笑,刻意抬眼,扇动那用假睫毛加持过的眼睫……

凯特·温丝莱特曾经对威廉尽数展示过,并毫不留情地告诫他:“如果有女孩对你做过这些,你都看不出来是在和你调情,那你一定是只鹌鹑。”

威廉随手将没喝一口的香槟放在一个路过侍者的盘子上,用了一秒钟时间来想找个什么样的借口插入到他们的谈话中去,不过还没等他迈开步子,就听到身边有人说:

“那是伊万卡·特朗普,你对她感兴趣?”

威廉脑海里瞬间闪过一系列有关特朗普家族的资料,然后露出了弧度完美的微笑,一边转身一边摇头:“当然不。”

“那正好。”来者是詹娜·布什,布什双胞胎女儿中较大的那个,她说:“我不喜欢她。”

“恕我冒昧的询问一下原因?”

“因为伊万卡·特朗普是好女孩,我是坏女孩。她和切尔西·克林顿都是乖乖牌,我和切尔西就从来都玩不到一起去。其实我同样也不喜欢唐纳德·特朗普,但他在我父亲竞选总统的时候捐了一大笔钱。”

威廉惊讶于詹娜·布什的直率和坦白。昨天在白宫南草坪上打高尔夫球时,他已经见到了小乔治·布什的两个双胞胎女儿,詹娜和芭芭拉一面,所以这算是第二次见面,但对着一个只是见了两次面的陌生人,就毫不避讳的表示着自己对前任总统千金的好恶,难怪华盛顿的媒体这么喜欢追逐在詹娜而不是另一个双胞胎芭芭拉身后,因为詹娜·布什实在不像一个出身于政客世家的千金,她身上也太容易产生话题了。

——事实上詹娜·布什可能是自美国第四十任总统罗纳德·里根的女儿帕特里夏之后,最为叛逆的一位白宫第一千金了、帕特里夏·里根做过摇滚圈骨肉皮,和里根夫妇关系极其恶劣,在自己的书里将父母描述的一无是处,还为《花花公子》拍过裸/照,而詹娜·布什还没上大学就被拍到了频繁出入夜店或是酗酒烂醉的照片,不仅和异卵双胞胎姐妹芭芭拉·布什完全不一样,和上一任第一女儿、著名的乖乖牌切尔西·克林顿更是有着鲜明对比,甚至被部分媒体称作是“白宫版的帕丽斯·希尔顿”。

——说句题外话,由于前后两任总统克林顿和小布什都是只有女儿,女儿还都是在他们的任期内上的大学,好莱坞在几年后还专门以此为题材拍摄了一部电影《第一女儿》,电影灵感很明显是从几任总统千金身上得来的,其中总统指派特工潜伏在校园里保护女儿来源于切尔西·克林顿的真实经历,而女主角叛逆且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则来自于詹娜·布什。

“你是个很有个性的姑娘。”威廉真心实意地称赞道。

詹娜·布什耸耸肩,但脸上还是忍不住露出了愉悦的笑容。

媒体们总是喜欢那些话题性十足又能养活他们的明星名人,所以他们喜欢詹娜·布什。

白宫记者协会晚宴受邀的记者可不全是报道白宫新闻的,也不仅仅来自华盛顿,这本来就是一场美国新闻界的集体狂欢,就算参加晚宴的几百个记者里大部分都关注总统国务卿亿万富翁去了,也总有一些华盛顿的记者是将注意力放了一点在这位八卦话题不断的“第一千金”的。

还有那些始终将目光放在几个好莱坞明星身上的摄影师们,当他们双方的目光一起交汇在詹娜·布什和威廉·布兰德利身上的时候,眼睛里瞬间闪起了堪比白炽灯一般的亮光。

频频亮起的闪光点和按下快门的“咔嚓”声存在感强烈的让人根本没办法忽视。

“Opps!我们是被偷拍了吗?”

“看起来似乎是这样没错。”

身为总统的女儿频频出现在报纸上并不是一件好事,但詹娜·布什看起来并不担心这个,她还有点兴奋:“酷!我还没跟好莱坞明星一起上过头条呢。媒体会怎么描述我们,会以为我们正在约会吗?”

“呃,或许?”

名人们在各种晚宴上同框被拍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但不是每一对被拍的男女都会写进桃色绯闻里,尤其是詹娜·布什并没有一张漂亮吸引人的面孔,表情也太像是在追星……不过有那么一瞬间,一个新的想法钻进了威廉的脑袋里,媒体关注他和詹娜·布什,总好过去议论两个亿万富翁家族之间的联姻?

……

“尊敬的美国白宫新闻记者协会各位成员,各位来宾——”

会场音响在沉寂了许久后终于传出了声响,参加晚宴的宾客们不约而同的安静下来,暂时结束了他们的交谈,明白这是到了白宫记者协会晚宴一年一度的总统发言时间。

记者们也暂时停止了对威廉和詹娜·布什的偷拍,将镜头对准了台上。

威廉和詹娜趁着空闲找了两张椅子坐了下来,没多久后,詹娜的妹妹芭芭拉·布什也过来坐在了他们身边。

现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站在发言台上,用手碰了碰话筒,用非常俏皮的语气说:“女士们、先生们,我已经站在这里了,现在,快点抬起你们的小脑袋瓜,将注意力分过来一点。”

会场在安静了一秒钟后,哄笑声乍然响起。

第一次参加白宫记者协会晚宴的人要么根本没笑一脸震惊,要么跟风笑完了又明白发生什么后一脸惊讶——他们从未见过有哪一任美国总统在公开场合用这样的语气和表情说过话,别说现任总统了,就连总统候选人在正式场合都是非常注重形象的,台上那个人真的是真的乔治·布什而不是什么人假冒的吗?

‘这当然是现任总统乔治·布什,不是老的那个,也不是什么人假冒的。’只有多次参加晚宴的白宫政客和华盛顿媒体们一脸淡定,因为他们早已见怪不怪了。

不知道是从哪一年的白宫记者协会晚宴开始,总统必须上台发言,公开自嘲或者群嘲已经成为了晚宴里不可或缺的一环——华盛顿的记者们整整一年都跟在总统的屁股后面跑,大部分时候还连总统的面都见不到只能和发言人或助理打交道,但是到了今天,他们变成了真正的主角,连总统都是陪客,一整年的辛苦劳累都得到了抚平。

同样的,这也是总统可以随便乱说大实话,嘲讽媒体嘲讽对手甚至是自黑,只要不是太过分都都不用担心后果的一天,久而久之,这甚至成为了白宫最喜欢的开展危机公关的场合——将一年来最让人头疼的问题一次性的吐槽完,黑别人的同时也自黑一下,既显得自己大度,又能让一直以来都站在对立面的媒体感觉再揪着不放就没意思了,还能改变一下一年来在正式场合总是严肃正经的形象,显得更加幽默风趣和亲民,多拉近一些和公众的距离。

“我很高兴能出席今天的晚宴,和大家欢聚一堂——”虽然还是就职总统后第一次出席这样的场合,但在一本正经的开场白后,布什总统很快就进入状态,开起了玩笑:“不过,我也不是看见你们每个人都那么高兴,像是在过去一周一直坚持不懈挖苦我的《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你们成功的让我的支持率又下跌了两个点。说句实话,今晚我不太想看见你们。”

“哈哈哈哈。”宾客们已经进入状态,笑声响遍了会场的每一个角落。

也只有在白宫记者协会晚宴上,总统才能将支持率下跌的事这么轻松的讲出来,顺便点名抱怨一下媒体,如果换成其他场合,恐怕新闻界早就爆炸了。

“我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罗姆尼、瑞安,还有不少来自好莱坞的朋友,伊斯特伍德、沃伊特,噢,威廉·布兰德利也来了——”

周围开始有人扭头朝这边看了,但是说实话,威廉是真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提到。他甚至都不是共和党,也没给布什捐过钱。

倒是詹娜和芭芭拉这对布什家族的双胞胎突然有点坐立难安了。

“非常讨人喜欢的年轻人,我的妻子和女儿在过去几天里一直很兴奋,因为她们终于能见到威廉·布兰德利的真人,而不只是报纸上的一张照片了,劳拉甚至还掐了我一下看她们是不是在做梦——那挺疼的,真的,我怀疑自己的胳膊都青了。”

布什总统主动披露了美国第一家庭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的日常一幕,威廉和布什的双胞胎女儿立刻成为了会场里的焦点人物。

詹娜和芭芭拉姐妹脸蛋涨得通红,威廉的表情也略带尴尬。

宾客们哈哈大笑。

当然,也有人完全笑不出来。

……

五月中旬,第五十四届戛纳电影节在这座海滨小城正式揭幕,开幕式红毯过后,首先迎来的是开幕影片的首映,像是《红磨坊》。

《红磨坊》不仅是本届戛纳电影节的开幕影片,还入围了主竞赛单元,导演和女主角又是闻名国际的巴兹·鲁赫曼与妮可·基德曼,电影的首映式上,来自全球各地的三百多名记者和五六百米影迷将红毯围了个水泄不通,其中来自美国的记者大概占了媒体数量的一半还多,除了《好莱坞报道》、《综艺》、《名利场》这种正规媒体,八卦小报和现在正在飞速崛起的网络媒体HSO等都有派记者过来。

今年二月份才和汤姆·克鲁斯离婚,现在正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妮可·基德曼一出现在红毯上,就引发了全场的沸腾和尖叫,等作为嘉宾到来的威廉·布兰德利现身时,气氛更是被直接推向高/潮,仿佛这不是一部电影的首映红毯,而是大型电影节的颁奖红毯似的,一些记者为了抢夺好的提问位置甚至差点发生推搡事故。

说到威廉《红磨坊》,其实在这部电影选择男主角的时候,巴兹·鲁赫曼还分别找过威廉和莱昂纳多——影片男主角设定的是一位羞涩内敛又情感细腻的诗人,威廉和莱昂纳多身上都有相似的艺术家气质,演绎诗人绝对没有问题——但是,电影同时还要求男主角亲自演唱片中插曲,这就有点尴尬了。

威廉演奏乐器还行,声音虽然属于好听且有特点的类型但唱功真的不行,莱昂纳多一样属于开口跪的类型,两人连试镜都没试就主动退出了,后来巴兹·鲁赫曼才通过层层筛选最终选择了伊万·麦克格雷格,麦克格雷戈在《星球大战前传》里饰演安纳金·天行者的师傅欧比旺。

红毯四周尖叫连连,记者们随着明星们的移动而移动,一阵骚乱过后,不少人甚至都被踩掉了鞋子。其实也不怪媒体这么激动,谁让红毯上最闪耀的两位明星,一个在和阿汤哥离婚的同时事业居然进入飞速上升期,一个正在和总统千金传绯闻呢,两个人最近的话题度,都是高到不可思议。

威廉不得不增加了些红毯逗留时间,好让记者们有机会问清楚詹娜·布什到底会不会成为他公开承认的第一个女朋友。

——从表面上看,总统千金和好莱坞A-LIST电影演员听起来是挺不搭的,但是别忘了威廉的身份可不仅仅只有演员,他同时还是哈佛毕业生、电影公司老板、硅谷天使投资人和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之一,这些身份足以让他有资格追求任何女士了,哪怕王室公主。

而且“第一个泡上威廉·布兰德利”的名头,同样也能成为任何女性炫耀的资本,和全球媒体与影迷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和布什家族传绯闻这一点上,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倒是对威廉挺有话说:“真巧啊,伙计,我最近也认识了一个布什家的女孩,是个模特。”莱昂纳多说的是劳伦·布什,詹娜·布什的堂姐妹,一个出身布什家族却对好莱坞非常感兴趣的姑娘。

威廉:“……”其实完全不巧好么,他可没想真的泡上哪个姑娘。

“威尔!你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演员,还是压根不属于这个圈子?”

“詹娜·布什是你喜欢的类型吗?”

“和白宫家庭过从甚密,威尔你的偶像里是不是有前总统里根?”

“我和詹娜·布什有过两面之缘,她是个非常可爱的姑娘。”威廉对着身前的无数镜头先点头,然后摇头:“不过,没有,我们没有在约会,这是一场误会——和白宫有关系不代表以后我也会竞选总统,里根总统很令人敬佩,但我对政治没什么兴趣。”

“关于私人生活的问题无可奉告,在戛纳我只想谈论和电影有关的话题。”不远处的妮可·基德曼同样饱受媒体追逐之苦,虽然也有关心《红磨坊》这部电影的媒体,但更多的记者还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她的离婚和情感问题上。

威廉一边应付着蜂拥而至的记者,一边在红毯上尽力移动着,当和妮可·基德曼之间距离变得很近时,围着两人的媒体汇集在一起,记者因为过于多和集中,内部因为争夺提问权而先发生了一点混乱,反而让威廉和妮可得以尽快走完这段红毯。

迈上台阶的那一刻,威廉为妮可·基德曼提着裙角,妮可回头对他道谢,两人对视一眼,彼此微笑,都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

……

只要你来过一次戛纳,就会明白为什么这座海滨小城会蜚声国际,为什么法国人会将国际电影节的举办地点设立在此处。戛纳建筑典雅、风光迷人,一年四季气候温暖宜人、花开不断,在这里参与电影节这样的国际盛会,不仅不会让人觉得不适,反而享受的像是度假。

戛纳电影节时间固定在每年的五月中旬,为期十二天左右,通常是周三开幕,次周日闭幕,电影节期间,电影交易市场也会同时进行,所以在这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里,戛纳热闹极了,白天是在各个国家展台中来回穿梭的制片商、片商和发行商,到了晚上,导演、演员、影评人们又聚在海滩边,海边停靠着豪华的游艇,五千米长的细腻沙滩上灯火璀璨,举办各式各样的酒会、派对、冷餐会,有的甚至能持续热闹到天明。

举办这些活动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宣传,为电影争取到更多的曝光率、更好的口碑、更大的获奖几率甚至是更高的海外销售成绩。正如同奥斯卡颁奖典礼前夕,制片厂和演员们忙着参加各式各样的拉票酒会一样。

《美丽心灵》的派对举办在戛纳电影节开幕后的第三日,剧组在海滩上搭建了一个巨大的帐篷作为派对场地,这里大概汇聚了今晚最多的名流大腕,除了《美丽心灵》剧组全体外,还邀请了在戛纳的所有好莱坞电影人,比如西恩·潘、科恩兄弟,彼得·杰克逊等等。

——虽然还未到闭幕式,电影节的各个奖项也没开出,但在媒体试映时,《美丽心灵》收获了各国影评人爆棚的好口碑,首映后,也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肯定,长达三四分钟的长时间鼓掌令导演朗·霍华德不得不几次起身回礼感谢,场面非常感人,所以哪怕还不知道《美丽心灵》会在闭幕式的颁奖典礼上取得怎样的成绩,影片的收获都已经足够,举办如此盛大的派对,也有部分庆功的意思。

受到邀请的好莱坞的明星演员们几乎一个不落的全部参加了《美丽心灵》剧组的派对,不仅仅是因为威廉就像一个超大号的日光灯,已经赢得了戛纳这座海滨小城所有人和所有媒体的注意力,还因为同样来自好莱坞的电影人身在欧洲需要互相照顾,威廉之前已经受邀出席了《红磨坊》与《缺席的人》的首映礼,现在轮到巴兹·鲁赫曼与科恩兄弟们对这份友善付出回报了。

参加派对的另外还有超模凯特·莫斯,《花花公子》创始人休·赫夫纳,名媛帕丽斯·希尔顿,《指环王》剧组的奥兰多·布鲁姆、丽芙·泰勒等等。甚至还包括了作为《红磨坊》出品人参加电影节的默多克,以及有作品入围的中国台湾导演侯孝贤、蔡明亮、杨德昌,和恰巧到戛纳宣传电影的成龙、刘德华、杨紫琼、李连杰、李嘉欣、舒淇等华人影星。

Jacky Chen和Jet Li在欧洲和美国都颇有知名度,《美丽心灵》剧组碰巧知晓两人自戛纳并邀请来参加派对并不稀奇,但在好莱坞知名度并不高的其余人会出现在这里,是因为威廉凑巧在开幕式当天偶遇了刘德华,求合影后邀请对方参加今天的派对,如果有朋友的话也可以一起,然后威廉就获赠了一大串他现在仍然感到十分熟悉的港台明星。

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愉快的夜晚,威廉留下了很多很多合影,多到大概能贴满一面墙,唯一的遗憾大概是没能见到几个内地电影人——本届戛纳电影节大热的中国电影基本都来自港台,来自内地的参赛作品并不多,威廉倒是在目录上看到了《安阳婴儿》和《蓝宇》的名字,不过都只是参展影片没有入围主竞赛单元,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加上路途遥远和经费缘故,两部电影的主创也没有出息电影节,只有发行商在交易市场摆出了展台。

等到休·赫夫纳喊来的十几个《花花公子》杂志封面女郎,穿着惹火的比基尼,乘坐加长林肯抵达海边的时候,派对气氛更是达到了顶点,几乎所有男士们的目光都被身材火辣的女郎们吸引了过去,海滩边蠢蠢欲动的记者们忙着开启闪光灯,传媒大亨默多克与休·赫夫纳碰了碰酒杯,转身看了看这纸醉金迷的派对现场,和充斥其中的明星名流,有些分不清楚地感慨了一句:“我到底是在法国,还是马里布?”

威廉作为今晚派对的主角之一,用姜汁汽水伪装香槟,几乎和每一个脸熟的演员碰了杯再聊聊天,《花花公子》封面女郎们走进会场时,他正忙着邀请王家卫,一个多余的眼神都没丢过去:“《指环王》的派对可能没今天热闹,但绝对更有趣,剧组专门租了镇上最古老的城堡,并装饰成了中土风格……”

全球最大电影交易市场的戛纳电影节作为《指环王:魔戒再现》宣传中的重点环节,除了会邀请全球媒体、举办盛大的晚宴外,还会举行一场小型的放映会,首度放出足足二十五分钟长的电影片段。

☆、戛纳影帝

“我有多久没见过你们了, 一年?”威廉先后拥抱了伊利亚·伍德和奥兰多·布鲁姆, 还有其他几个《指环王》剧组年轻演员一下, 感慨道:“时光飞逝啊。”

“我可是天天都能看见你。”伊利亚·弗罗多·伍德顿了一拍, 才补充说:“从报纸上。”

“是啊, 时光飞逝。”奥兰多·精灵王子·布鲁姆说:“但对你带我们全体去皇后镇玩高空跳伞,把恐高的西恩·奥斯汀吓的差点哭出来的事,我还记忆犹新呢。”

“嘿奥兰多,我才没有恐高。”西恩·山姆·奥斯汀抗议说:“那次我是刚吃完饭就上了飞机,有点不舒服而已。”

“嗨威尔。”凯特·布兰切特也走过来:“上周我也在华盛顿, 可惜没有遇见你。”

凯特·布兰切特看起来是要和威廉来一个贴面礼, 不过在那之前, 威廉故意模仿法国男人的习惯蜻蜓点水般吻了布兰切特的手背一下, 还刻意发出很大的声音, 逗得布兰切特哈哈大笑, 一贯只是抿嘴微笑的优雅冰冷形象都给丢掉了。

很多演员脸上都难掩激动的神色,这还是自从《指环王》杀青后,剧组的演员们第一次有机会聚在一起, 他们中的不少人, 结束自己在新西兰的戏份后,都接了新的电影,在惠灵顿或南岛拍《指环王》更像是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事了。

而在全世界, 大概再没有哪部电影的拍摄期能比《指环王》更长,拍摄地点比新西兰还要更与世隔绝了,特别是在这段心无旁骛的时间里, 大家彼此间都培养出了不错的友谊,那使得这段拍摄岁月尤其的让人难以忘怀,特别是演员们离开了无忧无虑的新西兰,融入到纸醉金迷的好莱坞后,更加想念曾经简单快乐的日子。